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帝女凰途-第2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眼看江南几乎失了一半的国土,一时之间,人心惶惶,然而百姓听闻是云南仁义之师,莫不出城欢迎,江南现下不过是苟延残喘。
  不过两个月的时候,他们两路军马从丹阳郡和会稽郡合兵于吴郡,拿下吴郡后,不过才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可谓神速,然而迅速又北上,夺下广陵郡,直占下徐州大半地界。江南军兵疲于应付,节节败退,加上内政不稳,粮草告竭,一时之间焦头烂额。
  后来还是江南谋臣紧急的调军调粮,直接抵住了云南十几万大军于徐州的九江郡,至此,才算是松了一口气,自知不敌,便固守城池不出,打算硬守……
  而此时的李君玉已经拿下了刘地的六十几座城池,只余下几座城池,尚有些刘帝的顽固余孽,既不降,也不逃,只因逃无可逃,可是李君玉去招降,他们也不相信李君玉,他们固守不出,守着最后的一点城池,怎么也不愿投降,哪怕已是四面楚歌!
  此时已经是到了夏天,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尚未到秋收。
  然而李君玉这边的军粮却是有点告罄了。
  李君玉看着京城来的书信,对文轩道:“君瑜说已调了军粮过来,只是连年征战,怕是粮草不继,今年风调雨顺,最好还是要等秋收以后,再筹措军粮了……”
  “如此说来,便是要等了……”文轩道,“连年征战,又是灾荒很久,那几年几乎是颗粒无收,之前沈相能筹措到许多粮草,已是尽力,现下的确是只能等了,公主仁慈,所攻下的城池中的官粮都发放了给百姓,公主若是不急,倒是可以再等等,这几座城池,不过是负隅顽抗,多等几个月也无妨,届时可一举拿下!”
  “即是如此,便先等了秋收再说,征战重要,可是不能误了民时,”李君玉道:“只是我军长途跋涉而来,也不能闲着,现下却是要等待,就先安排去开垦荒地,种些菜蔬粮食也好……”
  “公主心善,珍惜民力,目光长远!”文轩道。
  “有民才有国,有民心才有王,为王者,切不可因一时之利,一时之急,而置民于水火。君瑜也会赞同的……”李君玉笑了笑,又叫了董昌进来,道:“自今日起,早上练兵,下午开垦荒地种田,军粮虽不富余,可也够吃,切不可扰民!”
  董昌早就习惯了,笑着道:“是!现下倒也不急,教教他们种种地,以后退役回乡,天下太平之时,他们军户也能顺顺当当的做个农户。”
  李君玉这一点倒是不担心的,笑着道:“我军的素养在那里,不用担心。他们自己都明白。终有一天,仗会打完,他们会回乡种田的。”
  董昌笑应着去了。
  李君玉道:“也不知楚将军那里军粮可够。当日云南储备了许多粮草,现下他正在攻城略地,也不知可够消耗。”
  “这两年云南风调雨顺,也没有再发大水,想必是有收成的……”文轩道:“公主外祖既然没有提及过粮草一事,想必那边倒是不必担心。”
  “这倒是!”李君玉笑了笑,道:“有外祖给楚将军做后盾,想必粮草还没有告罄,不然十几万大军光吃饭,也成了问题!”
  文轩道:“公主若不放心,不若去信一问。”
  “也好。”李君玉当即写了信便送去了云南。自此便不再猛攻,反而日日练兵种地,更不扰民。
  一开始刘地的百姓还是不敢靠近军士的,就怕惹祸,可是看他们毫不侵犯,心中也有点放心了,渐渐的发现他们军中将士的军粮也不过是粥与饼子,连肉也吃不上,甚至还会去开荒,慢慢的也就将他们当成了普通百姓一般的人。
  一日午后,有老汉与乡民近前,道:“你们是军士,不是在打仗吗,为何要种地?!”
  “公主说征战不急于一时,农时最为紧要,所以咱们要等秋收以后再打,现下也是闲着,不若开些荒地,只万不可扰民,我军律严,扰民者斩,公主从不姑息……”

  ☆、第674章 愿太平

  第674章 愿太平 
  “公主真是治军有方!”有一老汉看着军士道:“你们都是哪里人士啊?!”
  “江南的,我们几个都是江南的,还有其它兄弟们有的来自青州,有的来自凉州,五湖四海皆有……以前遭了灾就投奔京城去了,后来从了军,就一直跟着公主打仗了……”
  “原来如此,”老汉又道:“京城咋样?!”
  “京城很好,一开始百姓们也是吃不上饭的,可是公主发了不少粮食,现在风调雨顺,慢慢的也就吃得上饭了,当初啊,老汉你是不知道,百姓吃不上饭,我们沈相与宫里王妃,还有公主,大臣们都跟着喝粥啊……”有军士笑着道:“现在好过多了……”
  老汉叹道:“公主来了好啊,好啊,以后税赋少了许多,咱们以后也能吃上干饭了……”
  老汉的地也在附近,他正在除草,有几个士兵看他年纪大了还去帮他除草,老汉本欲分些草饼子与他们,他们却怎么也不肯吃。
  待军中担了桶过来分食时,老汉看着他们也不过是野菜粥和干饼子,便是一怔,道:“都是半大小子,没有肉也罢了,可是天天吃稀的也是不行啊……”
  “这有什么,公主也吃这些的……”有一中年士兵笑着道:“公主骄贵,尚且不言苦,咱们还嫌苦吗?!老汉,现在不打仗,打仗的时候伙食不差的,有几块肉,菜,饭都有,还有肉汤,现在能省就省,现下年景一般,也是没办法的事,待以后就好了,待天下太平了,谁家也不缺粮吃了……一时之苦不算什么,忍一忍就过去了……”
  老汉叹道:“公主真是……将这官粮发了给民,军中却这般过着,公主叫人心生敬意啊,你们说的是,待以后就好了……以后太平了就好了……”
  有兵士见还有余粥,便分了一些给老汉与附近的百姓,百姓们不知咋的,眼泪就直掉。
  兵士们还笑嘻嘻的,一点也不嫌苦,道:“公主常说,百姓艰难,咱们军士不管怎么样都是有手有脚的,也是男儿,倒是老百姓家里有些人家没剩下几口人了,劳力缺乏,才是真苦呢……”
  老汉听的眼泪直掉,道:“那年灾荒,饿死了不少人,我的几个儿子都去当了兵,结果战死了,哎……这几年,刘帝就一直与周边的州府抢粮抢地,民不聊生啊,现在好了,现在好了……”
  几个兵士不忍,道:“老汉莫哭……”
  有什么样的主上便有什么样的士兵,上面的人仁,下面的兵士也不是天生就邪恶的,只不过有些的兵士不过是被上面的人催生出了恶。
  李君玉一念之仁,他们自然也都是如此。
  见老汉难受,他们也坐了下来,道:“我们军中,还有娘子军与童子军,老汉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当兵吗?!”
  老汉怔了怔。
  “当年出灾荒,许多女子都没了家,一个亲人也不剩了,她们飘零无依便流浪去了云南,后来公主就组了娘子军,有些性格要强的,便加入,有些性情弱的,便在云南嫁人成家,或是做工,也能活得下去了。女子尚且如此,这世道中的孩子更加艰难,他们多数都成了孤儿,后来……千机门,就是咱们的沈相,就将他们集中起来,组了童子军,虽然战斗力弱一些,可是,至少从了军能有一口饭吃啊……”
  “现在他们也渐渐的长大了……”兵士们笑了笑道:“等以后我们这些年老的退役,他们就是主力了,等他们长大,估计就要打戎族人了,外族一直心不死,公主说过一定还要打一大仗!有他们在,他们从小接受训练,以后必是强兵。”
  老汉听了点了点头,看着不远处的地方有男兵女兵,还有小兵,皆在挖渠引水,笑声连连。老汉略有些疑惑,道:“……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士兵,这般的……男兵女兵在一起,不会出事吗?!”
  这话一说,众士兵脸都红了,略有点讪讪的,道:“……公主治军极严,也杀过不少的,说若是当兵都管不住身下二两肉,还不如去死……还当什么兵打什么仗,连饭都愁着吃了,哪里还能顾得上这些呢,之前有人不死心,都被杀了,后来,就相处融洽了……”
  老汉的脸色也变得有点精彩了。
  “不过公主说过,以后若是战事结束,有互相看对眼的,皆可以成家退役,这个她不反对的,只是在军中,就要有当兵的样子……”有一个小兵挠了挠头,道:“……所以,所以……我也想娶一个军中的娘子呢,嘿嘿……”
  老汉看着他们都脸红了,不禁笑了起来,道:“公主真是……真是令人叹服……”
  “愿天下太平……”众人笑着,眼睛里有亮光,注视着大营的方向,满含希望。
  天下太平,已经是民之所向。
  他们也许并不拥护任何人,他们拥护的是能给他们太平,能让他们过上安心日子的人……
  李君玉纵然现下按兵不动,也是将三州府的三个人守在封地吓的不轻,可是既使现在能喘一口气,他们也是日日都睡不着觉的。
  南阳郡守这天噩梦醒来,正想招人来问梦,却突然听见有谋臣求见的声音,他便忙起了身,看上去十分精神不济……
  谋臣进来后,道:“大人,李君玉她传了话来……”
  “说了什么?!”南阳郡守一肃道。
  谋臣的脸色很差,道:“她说,三位大人的人头先寄放着,先容你们多活几天,待她,待她秋收以后,再,再来取……”
  南阳郡守的脸立即就掉了下来,脸上没什么血色,哪里还能再坐得住,站起来急的手发抖,道:“不行,不行,再这样下去不过是坐以待毙……不能再这样了……现在连临淄帝都中风了,谁还能挡得住她?!”
  他一时却是束手无策,吓的胆战心惊,额上全是虚汗。
  “李君玉现下不过是被粮草不足绊住了脚,可是她却完全没有撤兵的意思,她在刘地收拢人心,现在,现在百姓们只认她啊……”谋臣道:“临淄帝中风,江南也不中用了,被打下来不过是迟早的事,怎么办,怎么办呢,臣,现下也是,也是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这样下去可不行……”南阳郡守道:“准备准备,弃了此州府,得要逃了……”
  “逃去哪儿?!”谋臣道:“这中原哪里还有能避的地方啊,江南也是朝不保夕啊?!”
  “或是大人想去外族,北上,或是,或是去外族?!”谋臣白着脸道:“若是如此,史书上大人的名声可就臭了,自古以来,中原不管如何混战,可若是敢与外族有关系,可就是,就是通敌啊……”
  “不去外族!”南阳郡守沉着脸道:“北上,出海,我就不信李君玉能打到海上去,先去秘密的准备大船,这里的东西能带多少带多少,府兵也能带多少带多少,金银钱财,粮食,俱都要一一准备,出了海,只要,只要找到一处海岛,便能扎下根来了,以后世代在那生活,自立为王!武器也要准备,万一有暴民,一律杀了……”
  谋臣一怔,道:“是。”
  “此事机密,务必不能泄露,”南阳郡守道:“你是我心腹之臣,留下来也是死定了,你悄悄带着家人,与我一起走,不可露出半点消息……”
  “是。”谋臣应了,道:“不与定州刺史与通州节度使说一声吗,万一他们也要逃呢……”
  “不能说,万一走露消息,咱们就没机会了……”南阳郡守道:“况且现在我们各有州府,暂相安无事,若是都出了海,到时候怎么占岛,必还要死战一场,得不偿失,恕我可就顾不上他们了!”
  “既大人已决定,臣便去悄悄准备!”谋臣道。
  南阳郡守哪里还能坐得住,恨不得插上一对翅膀现在就飞跑,若非还没有准备好,他是真的不敢在此停留了。
  听闻李君玉拿下齐地,刘地的消息的时候,郭赞心中着实是恨的不行。
  他现在已经在益州,与凌云帆道:“她不出战则已,一战杀刘帝,尽得刘地六十余城,真是叫人吃惊!”
  凌云帆心道,有她在,这个中原有什么变化,似乎一点也不奇怪了。
  “可是我依旧咽不下心中的那口气……”郭赞道:“怀儿在京城毫无进展,这条路,算是堵死了。”
  “大人的意思是不管公子了?!放弃这条路了吗?!”凌云帆一时间竟不知是好是坏。
  “现在只能另着他手!”郭赞道:“她欲震慑诸侯,想让人不战自降,我有一计,定能破了诸侯观望之心,只是此事只能成,不能败!”
  “大人的意思是?!”凌云帆道。
  “齐王纳土臣服,现下已入了京城,我杀不了沈相,却能集全力杀了齐王……”郭赞道:“李君玉欲显示自己的宽容之心,欲引天下人开城投降,不战而屈人之兵,我便破了她这一点算计!”

  ☆、第675章 通敌

  第675章 通敌 
  “大人是想嫁祸于李君玉,引天下诸侯因为恐惧而死战!?”凌云帆道。
  “正是,现在那李君玉的威名已经将众人都吓破了胆,有些根本已经不敢再交战了,若是如此,这中原也太容易平定了,我岂能容他所愿?!”郭赞道。
  “可是这般,大人也讨不得好处,”凌云帆道:“那些人只怕第一不能齐心,第二也不会拥护大人,大人若是只为复仇,也实在没有必要。”
  “老夫岂能咽得下这口气?!”郭赞道:“她想要中原九州,这不可能!”
  凌云帆低了头,暗想,还不放弃吗,天下太平不好吗,明明不可为而为之,不是傻是什么,他便道:“即使是如此,对于如今的李君玉,所有小诸侯加起来,也没有人是她的对手,就连江南也……”
  “你忘了还有一个顾修吗?!”郭赞阴沉沉的道。
  凌云帆以为自己听错了,他怔了怔,慢慢的瞪大了眼睛。
  然而郭赞自沉浸在自己的怨恨里,私利里,完全没有注意到凌云帆的眼神和脸色。
  凌云帆袖中的手紧紧的握了起来,收敛了神色,敛下眼神。
  为一己私利,竟然要通敌外族?!
  他真的错了吧,他原来真的不懂郭赞,一点也不懂。
  他以为他有仁慈之心,有凌云之志,更有野心,可是,野心与私利是有区别的,有人的野心是利于大义,可是,也有的人,为了私利,困于私利。
  现在他终于明白,他真的错了,大错特错。可是,他却一点也没有表现出来。他不禁想到了文轩。
  成大义者,不拘小节,更不会被困于小恩。原来如此,他竟与郭赞一样,原来也都是个傻蛋,原来自己不过是与郭赞一样的人。
  郭赞拘泥于私利,他又何偿不是,拘泥于小恩,拘泥于什么士为知己者死。
  太可笑了,他不知郭赞,郭赞原来更不知自己。他们之间,不是平等的知己,是上对下的利用,下对上的忠诚。
  一切都不过是他的想象,想当然的以为是什么知己,然而却不过是被现实打醒。
  竟是如此的残酷。
  郭赞踱了几步,道:“我最信任的人是你,此事说来说去,还是得落在你身上,凌兄,你可愿助我秘密去一趟关外?!”
  凌云帆已回过神,道:“只是不知顾修此人可能帮得上忙,心性如何?!只怕不一定是助力,反为其累啊,现在的顾修也是自顾不暇!”
  然而,他也知道郭赞这个主公,决定了的事,能说出来的事,必定已是筹谋很久的了,只怕此念早在他心里转过一圈又一圈,一遍又一遍了。
  “无妨!以顾修此人的实力,只怕统一外族是迟早的事,现在若是能互相倚助,我们益州必定不能被李君玉占去,多一个助力,便多一个保障!”郭赞道。
  “只怕那顾修只会算计中原,不肯忠心助大人。”凌云帆道:“大人,为保险起见,还是查问一番那顾修的心性再说……”
  “此事你莫担心,老夫早已经查清了那顾修此人的心性……”郭赞道。
  凌云帆心中便是一惊,随即了然,以郭赞此人的心性,若非早就已经准备妥当,查问清楚,又怎么可能突然下决心。
  “原来大人早派人去查了……”凌云帆面色无常的道:“如此也好。”
  郭赞道:“因此事重大,所以一直隐而未发,此事还要你去才好……凌兄,你可愿去?!”
  “大人吩咐,定全力以赴,臣愿前去,与顾修结盟,定不辱命!”凌云帆道。
  “好!”郭赞道:“我就知道你对我最是知心,凌兄,你跟随我多年,我最信任最倚重的人便是你,我的野心你是知道的,哪怕不能在朝中谋算到什么,我也不愿将益州拱手让人……”
  “朝廷现在已经被李君玉的人全部控制了,我挤也挤不进去,怕是所谋都废了,可是,我却不能轻易如此的认输!”郭赞道:“哪怕不能进,就算退而求其次,我也要保全益州,哪怕在中间周旋,也要借力打力,在这顾修与李君玉二人之中,寻得益州的保全之法……”
  凌云帆点点头,道:“大人所虑甚是周详,只是益州离京城还是近,以后李君玉闲下来,怕是益州首当其冲,大人可有万全之法?!”
  “并无,所以,我才要你去找顾修,只要相互为依仗,待你回转,我拿着盟书去寻其它未动的诸侯,到时便结为同盟,共抗李君玉。”郭赞道:“益州与这几方诸侯皆在中原与外族之间,只要联盟在一起,东则可与外族共抗李君玉,西则可与朝廷共抗外族,在中间,一本万利,三足顶立!”
  凌云帆心中冷嘲,只怕在中间的诸侯得能被挤成碎末。那顾修是何人,狼也,那李君玉是何人,是虎也,虎狼不容,中间还妄想在他们中间周旋?!
  在实力面前,这些诡诈阴谋,终究是末流。
  不过他嘴上还是道:“大人想的周全,如此作为,以后中间也定能成为强国!”
  不能谋朝,便自立为国也挺好。郭赞道:“你即刻机密前去外族,带着我的意思与顾修密谈,结为同好,以后互相倚仗,共抗李君玉!”
  “是!”凌云帆定了定神,告退出来了,心事重重,可是脸上却是半分也不显。
  他知道,郭赞这个人疑心,却没想到,他告诉自己最机密的事,却没有说要刺杀齐王的日期,只怕是真的对自己不够放心的。
  这般疑神疑鬼,果真是与正帝雷同。
  通敌?!他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草民,身为中原人,也绝不会与狼为谋,与外族为伍。
  凌云帆一走,郭赞身后的人便冒了出来,那人一身黑衣,是个刺客杀手。
  “大人?”黑衣人道。
  “他走后,你跟着他,他到了外族,见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都给我盯着,倘若他有外心,就地格杀!”郭赞道。
  “是!”刺客一听便退下去了,悄无声息的走了。
  屏风后再次转出一个人来,却是一个谋士,道:“大人信不过凌云帆?!”
  “若是刚刚我初提及顾修时,他能反驳我,他便是真心为我好的,我也信他的忠心,可是他没有,凌云帆的心性是很正直的,以他的心性,若是真心必然反对我与顾修结盟,可是他却没有……”郭赞道:“所以,他怕是不能留了,他对我也算有恩,帮着我很久,若是他就此归隐,不再管此事,哪怕不助我,我也不会赶尽杀绝,倘若他与那个文轩一样,就恕老夫心狠手辣了……”
  谋士道:“他与文轩是同乡,文轩此人冷情冷血,心中只有助王图霸业之心,倒与凌云帆不同,凌云帆这人重恩重情,可是依大人所说,只怕现在大义也在他心中占了上峰,只怕此去,是真的回不来了,必死无疑!”
  郭赞道:“这是老夫必做的事,现在试探出来也好,也省了后患!”
  “大人英明!”谋士道。
  郭赞道:“多派些刺客入京,一定要杀了齐王,只要齐王一死,一切大有可为!”
  谋士道:“是,大人放心,此去一定会顺利!”
  郭赞道:“我要的是万无一失!”声线里带着一股狠决,说不出的决心。
  此时的齐王已经到了京城,一路上有二百兵士护送,经豫州,转道冀州,再到并州,一路来都有人接应护送,安全无虞,然后一路直达京城,没有费多久的时间。
  他一路不紧不慢的走着路,到达京城附近时,遥遥的看着京城那座巍峨的城墙,讷讷不能言。
  “京城的城墙何时这般高了?!加高了不少,竟然感觉能直立云宵一般……”齐王道。
  身边有兵士对他十分客气,道:“回王爷,这城墙是城中百姓加固起来的,上次经历那么多次围城,百姓们怕有人攻城,已决定死守,没想到,那几方人马,都在城外一一折损,连城墙也没能靠近一步。不过城墙一直在加固,百姓们说这般安心,如今来京城的人,远远的便能看到如此巍峨的城墙,想必心中也是安定骄傲的……”
  齐王怔了怔,道:“原来如此!”
  他往外看了看,道:“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商客与行人?!”
  “都是来京城做生意的……”士兵将领笑了笑,道:“王爷以后在这呆习惯便知道了,京城很热闹的,百姓很多,商人也多,直到现在还有拖家带口前来京城投奔的,京外的田地都快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