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穿之钮祜禄氏日常-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故而胤礽笑曰:“皇阿玛还是答应六弟吧,六弟体弱有火加持为善是一,火器营有鄂伦岱大人看着不会有碍是二,若是六弟吃不了苦,过些日子自己也会回来的,皇阿玛不用担心。若是实在担心,便叫四弟也多去陪陪。”
  哪想胤祚还记恨胤禛,他脱口而出:“不要,四哥最近都照顾八弟呢,我就跟着鄂师傅!”
  康熙被他缠得没办法,只好答应胤祚,以后射箭课他骑马去火器营找鄂伦岱学习火器。
  齐齐退出清溪书屋后,太子迈着轻快的步伐先行离去。
  鄂伦岱在里面时就有些惊讶,太子很少为弟弟们说话,这一回颇为难得。
  鄂伦岱和胤祚感情甚笃,他摸着胤祚的脑袋问:“六阿哥,你和太子爷感情不错?他今日倒是为你开口。”
  胤祚白了他一眼,“哼”了一声,接着看向阿灵阿说:“小姨夫,你说我师傅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真没错。”
  “死阿灵阿,你又到处污蔑我!”
  阿灵阿按下鄂伦岱要朝他回来的拳头,笑问胤祚:“六阿哥此话何意?”
  胤祚也白了他一眼,又“哼”了一声,说:“皇阿玛说你油嘴滑舌鬼主意多,也真没错。”
  鄂伦岱可真是气坏了,眼前两个都比他聪明,都打着暗语,这分明是欺负他啊!
  他拽着阿灵阿威胁这胤祚说:“告诉小爷,不然火器营没有了!”
  阿灵阿掰开他的手说:“你怎么急成这样?好了好了,告诉你,满人骑射为先,太子是觉得六阿哥不学骑射就成不了才,少一个对手是一个,刚才还想把四阿哥也弄过去,懂了吗?”
  鄂伦岱觉得自己和眼前两人完全不在一个空间内,他竟然没听出那些话中话。
  “那六阿哥别和我去,千万别去!”
  胤祚对阿灵阿甜甜笑了下,问:“小姨夫,您说呢?”
  阿灵阿蹲下替他理理衣服说:“火枪是比弓箭要强,可它不是强在火力,而是强在制造他的智力。骑射也并非锻炼武力,而是锻炼胆力。人也好,国也罢,智勇并存,方得勇往无前。”
  胤祚虽然早慧,但毕竟只有十岁,阿灵阿突然语重心长与他说这些话足足让他怔了半刻。
  “人将火枪握在手里,只要上膛扣动扳机就能使用它,这是世上最简单的事。但我们将钢铁放在面前,将火药的原料放在面前,如何把它们变成简单易用的火器,却是世上最难的事。”
  阿灵阿说到这里,小心翼翼地在试探和询问这个孩子:“六阿哥,您能明白吗?”
  六阿哥背着手,紧紧捏着自己身后的辫子,拧着眉头看着很少如此严肃的阿灵阿。
  他拖了很久才犹疑地问:“那小姨夫,我往哪里去学?”
  他愿意,他想的!
  阿灵阿心里一阵欢呼,他看着胤祚的眼睛说:“西洋传教士来我朝,是想要传教。我们不愿信教,但我们愿意要别的东西。六阿哥如果愿意学,他们就不会只是万岁爷桌上的几件玩物,也不会最后只变成造办处几件精巧的珐琅器,他们像火铳一样成为利器,成为大清未来的利器。”
  胤祚腰间有一把精巧的火铳,那是当初阿灵阿花重金买来送给胤禛,胤祚看见后硬夺过来的。
  他伸手拿起那把火铳对阿灵阿说:“那我从学会它开始,行吗?”
  “行!”
  阿灵阿猛地点头,换来胤祚的一声轻笑。
  “小姨夫,你真奇怪。只有你脑子里有这些想法。”
  说完他就不再搭理阿灵阿,而是拽过鄂伦岱说:“走走走,我要去南堂,去火器营,一个个学起来。”
  鄂伦岱是早就习惯阿灵阿脑子里稀奇古怪的想法,他刚才没怎么听懂,只是对六阿哥愿意学火器而感到高兴。
  他带着胤祚匆匆离去,走了十步,胤祚突然回头说:“小姨夫,四哥没白给你那个鼻烟壶。”
  “啊?”
  这下轮到阿灵阿愣住了,可胤祚突然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急忙拉着鄂伦岱跑着逃开。
  阿灵阿掏出放在腰间荷包里的鼻烟壶,翠玉与白玉相间之处两条小狗依偎在一起,仔细看才会发现小狗身上竟然穿着小衣服。
  他把鼻烟壶放回腰包里,迎着畅春园的夕阳快步离开。
  人生自有不同的路,他努力着,自有他的转机。
  天下亦有不同的道路,他努力过,希望也有它的分岔。
  …
  不过,努力过就会有改变的并非世上每一件事——比如八阿哥胤禩。
  他在那日校场回来后憋了三日,终于有一天在进书房前拉着胤禛问:“四哥,我能问您个事吗?”
  “你说便是,不用紧张。”
  胤祚对胤禛向来是想说什么直言不讳,胤禩这份紧张小心让胤禛觉得很陌生。
  “那欣海格格,她是安王家的外孙女?”
  前一日在火器营忙到半夜的胤祚打着哈欠、抱着书匣跟上来,听见这一嘴自然地回答:“是啊,她和大格格是表姊妹,当然是了。”
  “哦……那日德母妃是和惠母妃一起替她看亲事吗?”
  胤祚又打了个哈欠说:“是啊,额娘和惠妃娘娘别说那欣海格格了,就是四哥的她们都已经开始挑了。”
  胤禛敲了胤祚一个栗子,凶他说:“不许瞎说,没有的事。”
  “啊呀,四哥你等着,不要半年,额娘屋子里肯定会多一些没见过的格格,然后问你,胤禛,你觉得这位格格如何?”
  胤禛红着脸就要掐胤祚,两兄弟一大早就又吵起来,胤禩看他们打闹好一会儿才忍不住问:“四哥会挑什么样的?”
  胤禛甩开胤祚,认真整整衣服回答:“温柔贤淑不骄不躁。”
  胤禩听罢,呢喃着:“这样啊……”
  胤祚机灵,立即抓着胤禩大神喊:“阿哈,八弟有心仪的了!这才来问!四哥四哥,咱们可不能放过他!”
  向来腼腆内敛的胤禩吓得直接伸手捂住了胤祚的嘴,还是胤禛出来救场,他威胁胤祚不许乱嚷,然后把胤禩拖到一边问:“八弟,你和四哥说,只要是好的,皇阿玛一定能同意。”
  “那……那……”
  胤禩那了半天没那出下面的字,可胤禛倒是懂了。
  他直言不讳:“八弟,我和你说实话,那欣海格格虽然是安王外孙女,但她阿玛是罪臣,这才寄居安王府的。”
  胤禩嗫嚅道:“我也不……我也不定配得上……”
  胤祚立马朝他说:“呸,你是皇子,金尊玉贵,有什么配不上的,我现在就去和皇阿玛说,把那个什么那指给你做媳妇。”
  “别!”胤禩急忙拉住他,“她是有主意的人,不能这样。”
  胤禛和胤祚咬着耳朵说:“他还知道要别人点头。”
  胤禩被他们嘲弄了几句,急得又差点哭了出来,胤禛最后不忍说:“罢了罢了,宝儿也喜欢那欣海,我回头让五妹妹去多找她进园子玩,给你点机会。”
  可胤禛故意逗他问:“那我都帮你了,你以后拿什么报答我啊?”
  胤禩急急说:“我以后都听四哥的!”
  自从胤祚不去校场练习骑射,胤禛还颇感寂寞,有胤禩代替胤祚做小跟班倒也不错。
  于是乎,安王府的那欣海开始频繁接收到五公主的邀请,还能时常看见八阿哥在她眼前晃悠。
  过了一阵,珍珍在德妃身边出入的时候,八阿哥变四党一事的进展简直是一日千里!
  她悄悄问德妃:“姐姐,八阿哥怎么天天跟着四阿哥?”
  德妃一脸坏笑,附在她耳边把胤祚偷偷告诉她的前因后果尽数告诉珍珍。
  最后哀叹着说:“惠姐姐都看不下去了,说自己养大的八阿哥,都快被四阿哥带成我儿子了。”
  珍珍莫名为阿灵阿感到愤怒和不解:凭什么!为什么!人八党核心八阿哥打入四党内部的速度,比他这个八党骨干要快一百倍!
  当晚,珍珍重修了自己的《四党攻略》,换来了阿灵阿的一句嘲弄。
  “所以为夫速度慢,就是你方针大略有误啊!”
  珍珍郁闷得无以复加,只好拿枕头猛砸阿灵阿。
  …
  时光如梭,转眼便是康熙二十九年的除夕,对于新的一年,家家都盼着五福临门、年年有余、岁岁平安。
  别人都在写这些对联的时候,康熙爷却觉得自己完全不用再多此一举,他派人直接往阿灵阿和揆叙家传信,强烈要求他们过年把四个孩子送进宫。
  当五福、有余、岁安、平安在慈宁宫的正殿里闹作一团的时候,康熙得意地对有些耳背的太皇太后说:“皇祖母,您看孙儿的主意好不好?咱们每年就招这四个孩子来,就自然吉利了!”
  太皇太后的身体越发老态了,过去耳聪目明的老人需要康熙重复好几遍,才能勉强听明白话。
  她终于听懂后,拉着康熙的手连声说:“好啊好啊,大吉大利大吉大利!”
  被传来跪在一旁给太皇太后汇报蒙古一切安好的阿灵阿,听见这话,吓得又是浑身一抖。
  他偷偷抬头,果然见到康熙爷嗪着笑意不怀好意地看着他。
  在这一刻,阿灵阿突然希望自家大姨姐不要这么霸着康熙爷,赶紧放他去再生几个阿哥,他阿灵阿一定伙同揆叙哭着喊着要求阿哥们遵照太皇太后懿旨“大吉大利”。
  太皇太后现在只能勉强支撑半个时辰的精神,她刚才听阿灵阿说起科尔沁和喀喇沁的人过于兴奋,此时只觉得浑身疲惫,怎么也想不起接下来要问什么。
  她指着阿灵阿喃喃着:“遏必隆家的小七……我要问你……这漠……”
  她磕绊了半日,还是没能说出来,最后靠着苏麻喇姑长叹了一声:“我真的老了……”
  苏麻喇姑眼眶湿润,拿了一条毯子盖在她身上劝道:“格格睡一会儿吧,明儿再叫国公爷来。”
  “他多大的孩子,怎么是国公了,他阿玛遏必隆才是。”
  老人家说着眼皮也搭在了一起,靠着苏麻喇姑说着不知是什么年月的话:“遏必隆这个老狐狸,还要把他叫来问问,到底帮不帮皇帝除那个鳌拜。”
  她说完,靠着苏麻喇姑沉沉睡去。
  苏麻喇姑赶紧朝殿里的保母们使眼色,让他们把孩子带去太后那里。
  康熙则亲自将太皇太后挪到炕上,替她盖好被子,朝苏麻喇姑点点头后带着阿灵阿离开慈宁宫。
  阿灵阿跟在康熙身后,他肃穆的背影昭示着他对祖母身体的担忧。
  这一年,太皇太后病危了数次,准噶尔大汗噶尔丹对蒙古边境的试探也持续了数次。
  在亲情和朝政的两难纠结后,康熙还是取消了原本夏秋之交的秋闱,而改派阿灵阿这个理藩院尚书前往巡视。
  家里已有五福和平安两个孩子,孩子们又还小,阿灵阿便独自前往蒙古,一去便是三个月。
  三个月,他骑马走遍了漠南和漠西,还代表康熙前往驻扎在归化的军营,见到了在沙场征战一辈子的安王岳乐。
  岳乐生于努尔哈赤时代,见过皇太极攻打宁锦,跟随过多尔衮攻打山海关,做过豪格的副将砍下张献忠的头颅,顺治十年就到过归化城,康熙朝又亲自率兵赢了三藩。
  这位征战沙场五十年的老将,却在归化的寒风里和阿灵阿告别时说:“小七爷,我岳乐是要马革裹尸的人了,你回去请皇上提前选好新将吧。”
  心里一直萦绕着这句话,回京后的阿灵阿一直没有轻松过。
  他跟在康熙身后,低着头在回忆蒙古的桩桩件件,喀尔喀部流离失所,漠南诸部昏聩不堪,准噶尔又几次试探向前。
  恰在此刻,康熙回头问:“阿灵阿,想什么呢?”
  阿灵阿没有撒谎,他老实交代:“奴才在想蒙古的事。”
  “有主意吗?说说。”
  阿灵阿默了一瞬,又是老实交代:“没有。”
  阿灵阿深知,岳乐年迈如今只能镇守前方,可一旦开战他的身子无法支撑主将的角色,所以历史上本来就是康熙亲自去往前线监军的。
  但如今太皇太后病危,康熙不能走。若真遇上国丧,以康熙对太皇太后的感情,他在前线会自乱阵脚。
  “年后,朕会让裕王和恭王也去前线。”
  康熙淡漠地说了这句话,然后却是嘲弄一笑,“做个样子,他们也没上过前线。”
  阿灵阿又岂能不知,裕王是皇帝亲兄,地位尴尬到这些年在议政王大臣会议都不太说话。恭王是皇帝亲弟,但他为人纨绔,从来不参与任何朝政。
  派他们去前线,除了提振士气,做个样子,还真不能指望别的。
  主将都没选好,其他事情更是妄谈。
  “如今是冬日,前线暂且无忧。”
  阿灵阿这么安慰康熙,康熙也这么觉得,他点了点头和阿灵阿一起回乾清宫。
  前线紧张,今年的腊月即使是封笔以后,康熙也没有暂停议政。
  而另一边,五福有余、岁安平安则被带到了皇太后的宁寿宫。
  康熙坚持,过年还是要有过年的样子,今年虽然免了除夕大宴,但他请皇太后在宁寿宫摆家宴请阿哥公主们热闹一番。
  四个孩子被送回来的时候,宁寿宫正殿的宴席才刚刚开始。
  攸宁和珍珍是来作陪的外命妇,她们双双接过孩子,又带着起身朝太后贺岁。
  皇太后笑语盈盈地看着这对姊妹花,连忙说:“起来起来,乌嬷嬷,再去赏两对玉如意,给咱们的这两对喜庆孩子。”
  作为内命妇之首的皇贵妃佟佳氏看见这幕,跟着笑说:“太后是真心疼爱大格格和公夫人,旁人都羡慕不来呢。且这次国公爷又立下大功,谁也没有公夫人命好呢。”
  这话貌似好听,但德妃却格外紧张。
  太后疼爱大格格人尽皆知,但皇贵妃非要起着大格格的话头,拉上珍珍做垫背。德妃心里清楚,皇贵妃就是又冲着她来的。
  没完没了的佟佳氏!
  德妃和珍珍心里都是这句话。
  只见德妃微微一笑,眼尾朝外间一扫说:“皇贵妃此话差矣,我瞧颜珠福晋今日也在,阿灵阿是去立功啊,他可是千里迢迢去蒙古给颜珠颁赏的。”
  珍珍果然见自己坐在外面的三嫂红光满面地挺起了背脊,面上满是喜色。颜珠随安王去蒙古也快两年时光,这次阿灵阿巡视回来汇报后,康熙已拟旨为前线将士在新春前封赏。
  若是传旨的马腿脚快,或许这旨意现在已经到前线了吧。
  可谁也没料到,比好消息更快的是坏消息。
  就在宁寿宫貌似和气的宴席进行到一半时,一封带血的奏折划破除夕最后的宁静。
  浑身是伤的传信官兵倒在乾清宫前,嘴里喊着:“报,速报,十万火急!噶尔丹偷袭归化,安王战死!”


第184章 
  彼时,乾清宫东暖阁的书房中聚集了当朝大学士和尚书们,康熙正和他们一起商议如何在年后进一步安置喀尔喀内附的旗人。
  这封带血的奏折送到康熙案头,康熙甚至都没有伸出手,良久之后,他才说了声:“阿灵阿,念。”
  阿灵阿上前一步从太监手中接过奏折,打开迅速扫了一眼,心一下沉到了谷底。
  他火速念了一遍,折内奏报三日前准噶尔噶尔丹在雪中突袭归化大营,驻归化五百八旗官兵并五千蒙古诸部官兵力战,于两日前清晨后撤三百里,现准噶尔观望不前,我军已重整。
  读到最后,就是折内最坏的消息:突袭中战死千余人,安王岳乐受伤,因年老天寒逝世于军中。
  阿灵阿读到最后跪在地上,将折子捧在手中还给康熙。
  康熙闭了眼,一把将折子捏在手中揉成了一团。
  殿内的朝臣们面面相觑,冬日是蒙古草原最不合适开战的季节,一过八月中秋,北方草原就开始飘雪,到了腊月更是漫天飞雪天寒地冻。
  天寒地冻中,草原的牲畜、马匹只能依赖秋天前存下的粮草和堆积在身上的脂肪过活,草原人更是大多躲在蒙古包中捂住炭火,乞求寒冬早些过去,春天尽快到来。
  在这样的天气里开战,让大清在蒙古的驻防犹如腰间软肋突然被一刀捅破。
  更令阿灵阿痛苦与痛心的是,两个月前岳乐的话一语成谶,他最终真的死在战场马革裹尸。
  康熙在一开始的怔忪后,还是迅速反应了过来,他立即开口说:“兵部拟旨,康亲王杰书目前驻防张家口,八百里加急命其带张家口驻军五千驰援,另传旨现苏尼特部驻防官兵,加赏双倍俸禄,不得擅动。翁牛特部杜棱亲王与阿霸亥部西进与苏尼特同驻。”
  他拿过黄纸,取过朱砂盒,化开些微朱砂写了上谕,让兵部立即发给康王杰书。
  按照规矩,腊月二十六康熙就会封笔,直到正月初一大殿上用万年笔开笔,这还是他登基近三十年第一次破例。
  可谁都知道,这时候不破例也得破例。
  上谕发出,康熙面色沉重,他叫来顾问行:“去和内务府传旨,安王丧事……”
  他停顿片刻后说:“皇太后还在宴上,你去和皇太后说吧,请她出面与安王妃告知,再让内务府操持安王遗体回京。”
  待顾问行离开,他扫了一圈殿内问:“诸位议一下,驻防外如何。”
  阿灵阿去过蒙古,他第一时间提示康熙:“万岁爷,除了驻防驰援,还有便是准噶尔后方和藏地。”
  准噶尔后方中,在噶尔丹攻打喀尔喀蒙古时,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在后方起兵,已占据噶尔丹后方老巢喀什噶尔与伊犁一带。
  本来在年后,理藩院已准备派使者绕过甘州潜入准噶尔后方与策妄阿拉布坦和谈,对噶尔丹行成包围之势。
  阿灵阿道:“万岁爷,派使者入策妄阿拉布坦部之事必须加快,此人心性不定,为人反复无常,请派人携重金以示重视,许起准噶尔大汗之位。”
  “可。你尽快派人前往。还有吗?”
  还有……
  阿灵阿有一句话从接管理藩院开始就窝在心里,这是他穿越之前读历史书知道的,他不知道该不该提前提示康熙。
  但他只犹豫了片刻,决定不再隐瞒,事已至此,事从权宜。
  “万岁爷,理藩院多次派人邀请哲布尊丹巴活佛与藏地大喇嘛共会,但他座下第司桑结嘉措屡屡以闭关为借口拖延拒绝。奴才在蒙古巡视时,有青海一带至漠西活动的藏地喇嘛传闻,大喇嘛早已逝世,桑结嘉措为私欲秘不发丧。”
  阿灵阿话音刚落,乾清宫的东暖阁就和炸了锅一样。
  佟国纲是去过雅克萨的人,他立即指着阿灵阿喝骂:“这是天大的事,你可不能信口雌黄!”
  阿灵阿心下知道,自己一定是对的,什么喇嘛传闻都是他信口胡诌。
  历史上,那位曾经到京师面见顺治帝以表归附的大喇嘛已经在十年前就逝世,但他的第巴桑结嘉措为了不选转世灵童,不分藏地执政权力,隐瞒了大喇嘛死讯十余年。
  但此事对前线战事十分重要,噶尔丹年轻时候曾入藏地学习佛法,他和如今的藏地实际掌权人第巴桑结嘉措是兄弟情义。
  两人一个称霸蒙古,一个执掌藏地,里通外合、反复无常给清廷来了莫大的困难。
  可桑结嘉措身为第巴有个软肋,便是他的权力需要由藏地大喇嘛授予,一旦藏地大喇嘛逝世便需要寻找新的转世灵童担任喇嘛。
  在金瓶掣签制度确立之前,寻找转世灵童根本不是什么宗教活动,而是蒙藏贵族间一场凶恶的斗争。
  第巴桑结嘉措害怕自己在这场明争暗斗里失去权力,故而才选择秘不发丧,偷偷将自己选中的转世灵童迎入藏好,等到瞒不住的那天将转世灵童再放出,造成木已成舟的局面。
  揭穿桑结嘉措的阴谋,能让蒙藏贵族对其人产生巨大反感,也能压制住桑结嘉措企图驰援噶尔丹的野心。
  藏地的无力加上策妄阿拉布坦在背后捅刀,噶尔丹便只能做困兽之斗。
  康熙明显也为这个消息大为震惊,他盯着阿灵阿说:“你确定吗?这事不可胡说,若是错了,朕拿你的人头去蒙古祭天。”
  阿灵阿恳求道:“宫中有顺治年间藏地大喇嘛写给顺治帝的多封书信,更有他上京之后与先帝爷共同书写的经幡与佛经,万岁爷不妨拿出这些年藏地发给朝廷的所有信件,看看是否又字迹相同的。”
  他进一步说:“藏地大喇嘛是顺治年间自己要求臣服的,先帝爷仁慈,不但加封赏赐,更亲自出城二十余里迎接大喇嘛到京。以先帝之仁慈,大喇嘛应当常年感恩,如今竟多年向大皇帝进表时不亲笔,奴才敢问一句,合适吗?”
  傅达礼也立即跟道:“万岁爷,经幡佛经书信宫中都有存档,奴才记得佛经都在慈宁宫大佛堂,奴才请立即去取来,再请理藩院取出过去十年藏地来函来信,一一比对。”
  佟国纲则插话说:“即使笔迹不对,也不能断言大喇嘛已逝。事关重大,若有不慎……”
  康熙打断了他,他还是看着阿灵阿,小声问了句:“你确定?”
  阿灵阿很快地点了下头。
  康熙于是说:“先验,来人,去慈宁宫。”
  可康熙的话音刚落,慈宁宫的人却到了乾清宫。
  慈宁宫管事太监崔邦齐冲进东暖阁跪地长拜:“启禀万岁爷,太皇太后午觉醒来得知安王逝世,一时痰气上涌……晕了过去。”
  …
  宁寿宫的宴会虽然称不上真正的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