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田]农门财女-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锦娘的眼睛一亮,伸手拦住想发火的小云道:“好了,蒋二姑娘,你不是还要去买东西吗,天色已经不早了,早些买好了早些回去,这天黑的早,你快些去忙你的吧!”

  金珠笑着点头,转身出了锦绣苑。

  小云看着走远的金珠,有些生气的道:“锦娘,你刚才干嘛拦着我,这个蒋金珠,年纪小小就那么贪得无厌,以后长大了还得了,我看咱们店以后的碎零布别给她了。”

  “小云,你可冤枉蒋金珠了,她刚才那么说是故意的。我这次给她这份打赏,有真心也有想看她反应的想法,这个蒋金珠终究是没有让我失望。”

  锦娘看着小云不解的神情道:“蒋金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她不会无缘无故说引咱们讨厌的话,特别是在得了咱们好处的时候,你仔细想想她的话就能明白。”说罢也不等小云是否想明白,转身去了后院,留下小云皱着眉头苦思冥想,半响才有点明悟般的点点头。

  金珠其实没有什么要买的东西,要1000文铜钱不过是方便给赵家姐妹和钱杨氏工钱。

  家里一切要添置的东西,蒋保山都不许她插手,说是答应让她赚一份家业当嫁妆,而不是让她赚钱来家用,态度坚决的让金珠没有一点办法。

  金珠的小金库逐渐鼓了起来,今天意外得到的两个小银元宝,和最后锦娘了然的表情,使金珠的心情越发的好起来,脚步轻快的朝口子里赶去。

  锦娘今天那份打赏的用意,金珠没有去想自己的猜测和锦娘的了然,是不是同一个意思,但锦娘无意提到的年礼却真的提醒了金珠,她真的忘记准备年礼了。

  回家的路上,金珠在心里整理出两个必须送年礼的人,一个是普安县县老爷正室安氏,另一个是甲长卢贵。

  卢贵不用说,县官不如现管,路没有修通前,金珠就和卢贵有了不错的交情,只要再继续保持并巩固下去,卢贵会一路扶持着她往下走。

  这段日子里,卢贵常常往县城和老家跑,听说他们现在定居的这块地,县里要重新定个名字。毕竟口子里太大,他们十几户人家才占了很小很小的一个角落,要想把地契房契办置下来,地名的明确是至关重要。

  卢贵早想把老婆孩子接进口子里,不过是临近过年,才一直没有搬进来。金珠寻思着,送卢贵的年礼不用贵重,自己不过是一个聪明的小孩,并不是富家小姐,只要送件能让卢贵老婆或者是孩子喜欢的东西,他就能高兴到天上。

  送卢贵的年礼渐渐在金珠的脑子里成型,金珠又反复想了又想,确定没有什么大的纰漏后,转来想县老爷太太安氏。

  这个安氏有个外号叫面菩萨,为人特别的心善慈悲,在金珠到普安县等着进口子里前,安氏就来看望过金珠。

  金珠当时瘦弱的模样,一度引得安氏热泪长流,就在那短短的几天里,安氏每天或亲自或是让丫鬟送来一碗鸡蛋羹,帮金珠调补着身体。

  在周围人闲暇的聊天中,金珠知道了这个安氏的很多事情。

  安氏的娘家就是普安县的安家,安家世代书香门第,不算大富大贵但也家境殷实,家族里也有几人当官,但却都官职不大,不过是些六七品的小官。可自从出了安氏这个面菩萨后,安家有贤女的名声传进了皇宫,安氏的妹妹被特选进宫。

  这安氏的妹妹长的偏偏又清秀甜美,还特别的善解人意,没几年的时间就被封妃,很得当今皇上宠爱。安氏一族也大都跟着得到提升,安氏的丈夫被调到京城附近的普安县为官,虽然官职没有提升,但却也算是天子脚下,境遇比之前可高了太多。

  在这样情况下的安氏,却还同以往一样,见不得有人病痛疾苦,总要尽自己的力去帮助。

  安氏一族的其他人也都一直安分守己,尽自己本分做事,没有因为自家出了一个宠妃而跋扈,很得皇上信任,这样的一个人是金珠最想靠近的对象。

  不用考虑太多,金珠想到自己当初每天得到的一碗鸡蛋羹,想起满柜养的那些野鸡,安氏的年礼也轻易的确定了下来。

  隔天,金珠用小竹篮装上了六只野鸡蛋,提着它来到了县衙门外的一条小巷里,这里有一道侧门,可以直接通到县衙的后宅,安氏日常起居的地方。


  第一百二十一章 送年礼


  普安县县令陈方生夫人安氏闺名芝悯,为安家嫡长女,嫁于陈方生后生有一子一女。孝敬公婆友爱叔伯妯娌,一双儿女也教导得对人谦和有礼,书读得极好。

  陈方生也出自书香门第,两家世代都有交情,本人是个读圣贤书的谦谦君子。性子也同安氏一般,最见不得有人疾病困苦,虽说在政事没有什么建树,但凭着爱民的心,也实实在在的为一方百姓做了不少实事,这不,在金珠正朝着侧门而来的时候,夫妻俩正在后院忙碌着。

  县衙的后院像是一个杂货大院,满院子都是些大小麻包,或是些竹篮竹筐,里面的东西五花八门,但却都是些果腹保暖之物。陈方生正领着小厮在中门接应着,把安氏和丫鬟们整理分配好的东西,一一抬出中门往侧门而来。

  金珠远远的望着侧门前停靠的牛车,心里一阵奇怪,难道是有人来给陈县令送礼,可怎么赶着这样的牛车来呢?

  金珠放慢了脚步,靠着墙边看边走到近前。牛车旁边没有人,拉车的牛正怡然自得的嚼食着胃里的草,牛车上什么也没有,半开着的侧门里,隐隐传出嘈杂声。金珠正想伸头进去看看,只听一阵的脚步声由远而近,金珠刚站离门边,侧门被人完全拉开,县令陈方生当先走了出来。

  “小心点,都仔细些,不要把麻袋弄混了,今天这些可是要送城东和城南两处,不比单送一处可以混丢。”陈方生一出侧门,就忙让到了牛车的一侧,让紧跟着他后面出来的小厮,方便把手里抬着的东西放在牛车上。

  “是,老爷。”两名小厮大声答应着,把手里抬着的麻袋放在了牛车的前端。“老爷,城东的衣被和粮食放前面,城南的放后面,小的们按着这顺序摆放,一准错不了。老爷,你就放心吧,这可是小的们常做惯的活。”

  小春和小夏是陈家家生子,陈方生来普安县任职时从老家带来,这几年跟着陈方生夫妻,年年都要有那么几回这样的事情。他们俩早已经做熟。

  “小心些,千万小心些,这些可都是能救命的东西。就是再熟手也不能有半点马虎,你们俩可要给我记住了,出了什么差错,回头我和你们夫人可饶不了你们。”

  “是,老爷。”陈方生说话的语气严厉。并不是像打趣说笑般,小春和小夏低着头悄悄的吐了吐舌头,忙再一次的确认着。他们知道自己家老爷的脾气,但凡和百姓衣食住行有关的事,他都容不得半点马虎,严厉非常。别说是他们下人奴才。就是家里的两个小主子,在这事上做错了都没有轻饶过。

  金珠就站在旁边,把三人的对话都听得明白。只一想就明白眼前的事情。她早听人说过,陈方生夫妻年年都会购置衣食,送给县城中的孤儿乞丐。眼下是快过年的关口,正是孤儿乞丐缺衣少食的时候,瞧眼前的阵仗。应该就是准备送衣食出去。

  “柱子呢?怎么没见他守着车?”陈方生四下张望,没有看见赶车的柱子。

  “老爷。柱子刚才肚子痛,去了茅房,一会就能回来。”小春答道。

  “肚子痛?去瞧大夫了没,是吃坏了东西,还是着凉了?”陈方生心急着这些衣食,想快些送到孤儿乞丐的手中,可装了东西的牛车却不能没人看着,偏眼看见金珠站在一旁,一双灵动的大眼睛正直直的看着他。

  “小姑娘,你站在这里有事吗?我是县令陈方生,你是来找我的吗?”

  金珠有些诧异陈方生的问话,哪有县太爷如此说话,可瞧着他脸上的认真,和他们夫妻俩在外的名声,才释然过来,提着小竹篮朝着陈方生行了一个礼,道:“民女蒋金珠,是来找县令夫人的。”

  “哦,用来是来找夫人。小姑娘,你是有什么急事吗?”陈方生挥手让小春两人进去接着搬东西,自己守着牛车随便问问小姑娘,瞧瞧是不是有什么急事。

  “没有。”金珠摇了摇头道:“县令老爷,民女是今年春去口子里的蒋金珠,你不记得我了吗?就是那个瘦得只剩下骨头的小姑娘?”

  陈方生对蒋金珠还真没有一点印象,瘦得只剩下骨头的人不仅仅金珠一个,他也没有什么印象,但去口子里的一群人他却知道的清楚。那是去年逃荒人中,吃苦最多但现在的境遇却是最好的一群人。

  一个多月前,陈方生就把地保报上的资料呈报忠勇王府。因为临近年关,他一直忙于县城里的大小琐碎事宜,暂时脱不开身,本想等着王府的消息传来,他在去口子里亲自查看一趟,没想到还没成行,在自家的侧门口就看到了口子里的来人,这让他很是高兴。

  “口子里的蒋金珠?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有些印象了,是不是夫人每天送鸡蛋羹的那个小姑娘?”

  劝说逃荒的人去开垦荒地,是忠勇王特意交代的事宜,陈方生对这件事情特别的上心。虽然口子里开荒的事情一直都没什么进展,但只要能开荒成功,就能让那些逃荒的人有饭吃有衣穿,这样的事情他当然特别的重视,连带着安氏也常去女眷中查看,送鸡蛋羹的事情就是夫人回去对他转述的事情之一。

  “是,幸得夫人每天一碗的鸡蛋羹,才让金珠能有力气到了口子里,跟着爹爹开荒种地。如今地里粮食丰收,家里有了多余的粮食,金珠不用再挨饿,这些都要多谢夫人,金珠今天是来给夫人送礼感谢的。”

  陈方生见金珠说话明白,陈诉事情条理清楚,心中不由有些喜欢,笑道:“送礼?是你爹爹给你准备的还是你自己准备的?能给我先瞧瞧吗?”

  “行啊,这可是金珠自己准备的,县令老爷,你瞧。”金珠把小竹篮里的野鸡蛋露了出来,道:“这些是山里的野鸡蛋,可新鲜了。”

  陈方生伸头一看,还真是野鸡蛋,而且数量还不多,心里不由一松。这东西虽然不值什么钱,但却是人家的一份心意,加上这东西平日里还真是少见,收下了让夫人回一份礼,自己家人能尝个鲜,也能让送礼的人偿了心愿,是个能收的礼。

  “嗯,金珠啊,你家里可还有?别都给夫人拿来了,你却没能吃到,夫人知道了可要不高兴了。”陈方生笑问着,看见金珠点头表示家里还有,才算放心下来,见小春两人出来,又仔细交代了一声,才带着金珠往内宅去了。

  安氏正和丫鬟们收拾着地上的东西,瞧见陈方生带着一个小姑娘进来,忙迎了过来,没等陈方生说话,拉着金珠上下一阵打量。

  “老爷,这姑娘瞧着脸上的气色还不错,身上的衣物虽然旧些,却都浆洗得干净,难道是家里长辈病了才送来的?”

  金珠瞪着大眼睛,一脸莫名的看着安氏,旁边的陈方生忙接口道:“夫人的性子还是那么急,为夫什么时候说过这姑娘是送来府里当丫鬟的?这是口子里的蒋金珠,今天是专程给你送年礼来了。”

  “蒋金珠?给为妻送年礼来了?”安氏有些不好意思的朝金珠笑了笑,她了解自己丈夫的性子,能直接对她说出送礼的事情,那这礼定是能收的,可眼前的这个小姑娘她却瞧着眼生。

  “给县令夫人请安。”金珠朝安氏行了一礼,道:“夫人,我是今年春天住在府衙里准备去口子里开荒的蒋金珠,就是那个又瘦又小的小姑娘,你还记得吗?”

  金珠现在的模样和之前变化很大,近一年的时间,不但让她长出了不少的肉,还长高了个头,加上安氏整日里都在救济穷困的人群,又瘦又小根本不是什么人的标志性特征,她一时间没有想起来金珠是谁。

  “奴婢知道这个小姑娘,夫人,你还记得春天的时候,你吩咐奴婢给住在府衙里的人送吃食,特别是一个瘦小的小姑娘,特意嘱咐了厨房让每天给蒸一碗鸡蛋羹送去。恰好有一日表小姐来了,突然想吃鸡蛋羹,可那日厨房里就剩一个鸡蛋,奴婢做主把鸡蛋给了那个小姑娘。为这事还差点得罪了表小姐,还是大小姐帮奴婢解得围,奴婢过后向你禀告了此事,你还赏了奴婢呢。”

  一个穿藕色夹袄的丫鬟,手里拿着几件衣服,上下打量金珠:“不过和眼前的这个小姑娘可没一点像,高了些还长胖了,那会儿就只剩下一张皮包着骨头,可瘦小了,夫人,你可是还哭了好几场啊!”

  安氏的脸上闪过尴尬的神色,她依然没有想起金珠是谁,但好像这样的一个人也没有什么好冒充,既然自己的贴身丫鬟和相公都确认了,那肯定就是了。

  安氏用手拢了拢耳边的头发,看向金珠道:“小姑娘,瞧着你现在的模样,我也放心了,要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同你一般,那可就好了…”


  第一百二十二章 面菩萨


  金珠呆呆的傻站着,她努力的回想着自己说过的每一句话,最后能百分百的确定,没有什么能让一个贵妇人哭成泪人。

  安氏的丫鬟和陈方生,虽然在不停的劝慰,但看他们的神情,却没有半点紧张的感觉,好像这是日常见惯的事情一般。递手巾拭泪,扶着安氏的背轻拍,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熟练,好像演练了无数遍的动作。

  “夫人,你现在可好些了?蒋金珠年纪小,你可别吓到她。”陈方生扶着安氏,说过无数次的话语早就失去了作用,瞧见金珠呆站在一旁,说出了一个新的理由。

  “蒋、蒋姑娘,你别怕,我只是、只是难过那些无父无母的孩子们,想着他们如果也能像你一般,长胖些长高些,不用在这冰冷的天里受冻,能一日三餐吃饱,我、我就是倾尽所有,也无怨无悔!”

  安氏哽咽的话语和其他人的表现,终于让金珠明白了安氏刚才神色尴尬的意思,她不是为自己没有认出金珠,而是为了丫鬟说的那句‘夫人,你可是哭了好几场’。

  金珠想起安氏的外号,有些不太理解,按照安氏触景爱哭的性情,她其实应该叫水菩萨,面菩萨也许是想说她心很软的意思吧,想了半天没有结论,刚好安氏的哭声渐小,金珠忙打起精神,整理着自己想要说的话,可千万不能再让安氏触景伤心,哭起来没完没了。

  “夫人心地善良,为天下可怜的人难过,金珠人虽然小但却也懂得事理,不会被吓到的,只是…”

  安氏拭去眼角的泪水,望着金珠问:“只是什么?蒋姑娘。你有话就直说,别怕。”

  金珠往四周看了一眼:“夫人为天下可怜人伤心,却有人因为夫人的伤心而更难过,这实在是有违夫人心中的初衷啊!”

  “哦?蒋姑娘说的是老爷和秋儿他们吧,这也真是难为他们了,每次我一伤心都累着他们陪着难过,我以后定会更加对他们好,不能白让他们跟着我伤心一场。”安氏柔情的眼神看向陈方生,手里紧紧的握着秋儿的手。

  陈方生和秋儿纷纷向安氏投来安慰了眼神,那么多年的相伴他们早已经习惯。

  “夫人。金珠说的不是县令老爷和秋儿姐姐。”金珠无奈的出声打断眼前的情感交流。

  “不是?那蒋姑娘说的是谁?”不仅仅是安氏吃惊,陈方生和周围的丫鬟都纷纷相互张望,想看看这个人到底是谁。

  “正是让夫人伤心的可怜人。”

  “啊?这又是为何?”安氏骤然紧张了起来。如果她真的让可怜人更难过,那她的罪责可就深了,眼睛不由的又湿润了。

  陈方生闻言一愣,虽然他看见自己夫人又红了眼眶,但他想听听金珠的理由。和夫人的习惯性哭泣相比,那些可怜人才更重要。

  “夫人,金珠刚才跟着县令老爷进来的时候,见大家都在忙着收拾东西,忙着抓紧时间把衣食送到孤儿乞丐的手里,可却因为金珠让夫人伤心了。大家就都停下手里的活,这其实应该是金珠的错,否则现在这些东西可能都已经到了半路。幸好是些衣物和吃食,如果是等着救命的药物,那金珠岂不是成了罪人。”

  金珠把事情往自己身上说,可安氏和陈方生却都不是笨人,一听就明白金珠的意思。特别是安氏。看着收拾到一半就停下,还没有整理好的衣物。想到金珠说的药物,脸色一阵发白,双目里不停的滚动着泪花,声音被哽咽在喉咙里,让她发不出任何的声音,只能挥动着手臂,对着陈方生比划着。

  “老爷,这些东西里还真有一份药,是给城东一个乞儿的药,药铺的伙计刚才把药配好送来,夫人正打算让柱子先去送药,没想到…”陈方生没看懂安氏的手势,急得安氏一把拉住秋儿,指着一个麻包上的药让她看,秋儿才猛然想起刚才发生的事情。

  知妻莫若夫,陈方生二话不说,拉着秋儿问清楚事情的原委,抓起麻包上的药就冲出了后院,转进县衙里,让当值的一名衙役骑着马带着自己就往城东的破庙跑去。

  金珠此时真的是傻了,她不过是想提醒安氏,不要一激动就只顾着哭,她这个夫人一哭,下面的丫鬟哪里还能无事般的做事,那样会把重要的事情耽误掉,可没想到她成了乌鸦嘴,一说就中。

  包括安氏在内的所有人,没人此时注意金珠,可金珠却不敢乱动弹,她不知道自己这一多嘴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心里忐忑不安的等待着祈祷着,那个城东乞儿最好没事。

  安氏情绪激动得眼泪止不住的流,紧闭着嘴不敢开口说话,就怕一张嘴就控制不住哭个不停。用一只手强行捂住自己的嘴巴,另一只手指挥着秋儿,让她继续使人把院子里的东西收拾好,赶紧装上牛车送出去,虽然都是衣物和吃食,不如药物那般紧急,但早点送到孤儿乞丐的手里,他们才能早点免去挨饿受冻。

  院子里一下空了,只剩下安氏主仆两人和金珠,一直都在装透明的金珠再也掩饰不了她的存在,只能一脸惊恐的站在角落里,完全一副不知所措的神情,让安氏一看更是难受,越发的说不出话来,打手势让秋儿把金珠带到小厅里坐着。

  金珠的神情让秋儿有些不忍,忙出言安慰着,自己家夫人是什么样的性情自己知道,这事本不怪金珠,不过是没有得到城东乞儿的消息前,金珠却还不能走,到不是要为难金珠,而是想让夫人最后有个伤心宣泄的对象。

  秋儿让人给金珠送上了茶点,自己又忙出到院子里陪着安氏,没有得到明确的消息前,秋儿根本不指望夫人能听自己劝告进屋等着。

  她转头看了一眼小厅中的金珠,叹了一口气。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今天被金珠就这样无知无畏的揭穿,虽然知道夫人和老爷都不会怪罪,但谁知道夫人今后又会生出怎样的毛病,相对自己早已经熟悉的哭泣,秋儿有些不安。

  时间过得不快也不慢,各怀着心思的人,终于听见陈方生回来的动静,安氏紧抓着秋儿的手,害怕的不敢迎到门前,只死死的盯着前衙通到后宅的门,等待着陈方生的出现。

  “夫人,你放宽心,那个乞儿无事了,现下喝完送去的药,盖着你差人送去的被褥,正睡得香着呢。为夫已经嘱咐陆大夫去瞧瞧,看看还需要多少时日能康复。”

  陈方生人未到声先至,随着安氏长长呼出的一口气,他及时的出现在安氏的身侧,把软下身子的安氏牢牢的扶住,在耳边接着道:“夫人可不要松气哦,那个小乞儿虽然无事了,可又有几个乞儿被染上了病,现在虽然发现的及时暂时无事,但每日送药的事情却半点耽误不得,这可是要夫人用心盯着才行啊。”

  陈方生的话语一落,状似无骨的安氏猛然站直了身子,朝着陈方生用力的点头,声音颤抖着保证:“老爷你放心,今天的事情,为妻绝对不会让其发生第二次。”

  “为夫知道,能得你为妻是我陈方生此生最大的幸事,夫人,那些乞儿可都指着你了,你千万要为他们保重好自己才是。”陈方生劝慰着安氏,指了指小厅里的金珠,夫妇俩相视一笑后走进了小厅。

  陈方生拦住了金珠又一次的行礼,安氏手拉着金珠,强忍着自己没有让眼泪流下来,半响没有说话。

  “蒋金珠,你不是给夫人送礼来了吗,怎么还不拿出来?”陈方生把话题岔开,让金珠终于有了要离开的借口。

  “夫人,这是山上的野鸡蛋,可香可新鲜了,就是有些少,你别嫌弃。”金珠把竹篮里的野鸡蛋露了出来。

  “不、不会。”安氏好容易说出了一句话,瞧着竹篮里的野鸡蛋,她的心情好了很多,话也越说越顺溜了。

  “秋儿,你拿个碗来把这几个野鸡蛋收好,再去我房里拿那朵杏色的花来。”

  秋儿应声提着金珠的小竹篮下去了,没多时又提着小竹篮返了回来,把空了的小竹篮还给金珠,又把手里的一个杏色的东西给了安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