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子妃的繁花田园-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乐轻悠暗叹一口气,真是没办法的事,别说这个时代,就是她所在的那个现代,一户人家没有儿子,尤其是在农村,那真是出门都低人一等的。
她笑着拍了拍小辰的脑袋:“现在好了,小辰姥姥不用去住茅草屋了。”
小辰也笑起来,把手里的蜜枣又往上递了递:“姐姐吃。我娘和姥姥都说要感谢姐姐和我奶奶呢,于是我就把姥姥给我的蜜枣都放了起来,奶奶已经吃过了,这是给姐姐的。”
蜜枣的卖相并不是多好的,看起来放了很久的样子,但乐轻悠想了想还是接了过来:“谢谢小辰了。回家去吧,姐姐还有事。”
小辰点点头,“姐姐有空了还来我家吃面,我爹说了,只要是姐姐和大人来吃面,都不收你们的钱哦。”
正说着,饭馆老板,也就是当初还送给他们一碟子无花果的那个年轻人背了一篓子鱼从前面的转弯处走了过来。
看到儿子和县令大人的未婚妻站在一起,他顿时有些担心,担心儿子得罪了帮他们一家改善了生活的贵人,忙忙走上前来见礼。
乐轻悠点点头,让这年轻老板自去忙,便提步走了。
年轻人牵着儿子走进自家饭馆,问他跟乐小姐都说了什么,小家伙一一回答了,年轻人不由笑道:“你倒是有心。”
“你们爷俩说什么呢?”听到丈夫和儿子的声音,小妇人花氏拿着一把韭菜摘着黄叶走了出来。
年轻人把刚才的事情和儿子的话都说了,花氏也忍不住笑看了儿子一眼,说道:“我说刚才怎么急急忙忙地就往外跑呢。咱们两个还不如儿子,只知道嘴上说着感谢。”
年轻人卸下肩上的背篓,放在一个客桌旁的椅子上,笑道:“我早打算着今年过年时得给方大人和乐小姐备些年货了,现在送也没个油头不是。”
“还是你想得周到”,花氏过去看了看篓子里的鱼,对丈夫道:“金哥,我看着今天买的这些鱼比昨天的还小,再冷些时候,恐怕就更没有鱼了,即便有,只怕也不便宜,到时候咱们这汤底怎么办。”
陈聚金咕咚咕咚喝完一碗温热的茶水,提着背篓向后院走去,花氏和小辰连忙跟上前去。
把一篓鱼都倒在一个大木盆里,陈聚金从厨房边上的大瓮里提来两桶水倒进去,看那些鱼儿都欢快地游起来,他才对花氏说:“做完这些鱼汤底咱就换猪筒骨,这些天咱们也赚了不少钱,到时再搁两斤肉和大骨头一起煮。一方面可以给有条件多出几文钱的客人加些肉片,一方面也可以给咱小辰补补。”
听到这话,花氏狠了狠心,说道:“熬猪骨汤时再买一只整鸡,我参加乐小姐办的那个茶话会时有次听那计夫人说的。她说这样熬出的汤更香浓鲜美。”
他们家还是因为花氏去参加茶话会再次跟乐小姐熟悉起来的,能如此不看低他们这些下层人,还教给各种小常识,乐小姐真的是他们家的贵人。
陈聚金笑道:“过两天又是茶话会吧,到时候你就去,店里忙不过来我们大不了招个小伙计。”
花氏想了想,近来几次她都没去,邻居中有去的,上一次还学会了织锦手艺,她当时就羡慕的不行,听丈夫这么说,忙点头道:“好,反正就一下午,实在忙不来招个临时的就行。”
两口子一边说,陈聚金一边利落地给那些鱼抽骨剔刺,剥鱼剥得次数多了,陈聚金这个手艺是越发的好。
花氏和他们的儿子小辰都在一旁看得赞叹不已,小辰道:“爹,中午我想吃炸鱼丸。”
陈聚金笑着说好,“把汤炖上爹给你做。”
这时在厨房里帮着老亲家做面揉面的花老太太走到门口,对外面的女婿道:“小辰这么一说,我倒是想到个好主意。待会儿聚金把这些鱼肉全都捶成泥,咱们搓成丸子都放在外面冻起来,做面时就当配菜加进去。”
陈聚金听了,笑道:“岳母这个主意好,怎么咱们早没想起来呢。”
每三五天就要炖一大锅鱼汤,他们好几次吃鱼肉都吃腻歪了。
于是这天中午,陈记面馆就推出了一款鱼丸面,只要加一文钱,老板就会在那大面碗里再加五个白嫩嫩的鱼丸,一时间之间颇受客人们欢迎,尤其是来靖和买酒的那些客人,加起鱼丸来丝毫不心疼。
仅仅中午这一个时辰的时间,陈家一家人搓出来的二百多个鱼丸就买了个一干二净。
看鱼丸面生意如此兴隆,陈聚金两口子都决定开了春要专门做鱼丸汤卖。
乐轻悠这边和县里的两个差役汇合后,就把街面上的六个十五岁一下的乞丐带到了县衙中,一开始那六个小乞丐吓得瑟瑟发抖,叫做什么便一声不吭的做什么。
等到被一个面容慈祥的妇人带到一间热气腾腾的房间内,这几个孩子几乎都吓哭了。
崔大娘放好了脸盆毛巾,见他们都缩在一个角落里瑟瑟发抖,不由好笑道:“都过来,先相互洗洗头,这儿有小姐给的药水,洗头时都用上,保管把你们头上的虱子都去的干干净净,然后再排队洗澡。等会儿我再端来两个炭盆,不会冻到你们的。”
“大,大娘”,其中看起来最大的一个问道:“不知道我们犯了什么事?”
崔大娘伸手从墙边的一个架子上拿下来两块胰子,一块放到水盆边,一块放到木桶边,听见这话不由好笑道:“什么犯事儿?你们若是犯了事儿的,那拿你们来的就是大人了。”
见这几个孩子因为她的一句玩笑话更胆怯了,崔大娘笑着解释道:“是咱们小姐,怕你们在街上熬不过这个冬天,给你们找了个能生存下去的活计。”
说话间嫣红提着半桶热水进了来,崔大娘上前接过,倒入浴桶中试了试水温,继续道:“现在啊,跟以前可不一样了,只要你们踏实肯干,往后有的是好日子过。”
几个孩子越听越不敢相信,但是现在的处境又不是他们不相信就能做什么的,只好战战兢兢地点了下头。
崔大娘又说了几条注意事项,便关上门走了出去,走前留下一句话:“你们相互帮忙洗,都洗得干干净净的,大娘去给你们做吃的去。”
听到吃的,几个孩子的眼睛都亮了一亮。
外面的脚步声走远了,最大的那个孩子才道:“至少有吃的,不管他们想让咱们几个小叫化做什么,总不会比以前还糟糕了。”
其余五个孩子都觉得他说得有理,当下把心暂且放在肚子里,排好顺序洗了起来。
本来他们还担心轮流洗下来会把这一桶水洗成泥水,倒是没想到,第一个人差不多洗完的时候,门吱呀一声又开了,一个差役提着两桶水走了进来,态度也十分的好。
六个人彻底放下心来,以前这衙门里的差役哪个看见他们不是跟看苍蝇似的,甚至从他们旁边经过,无缘无故就能挨一脚踹,现在说起话来却跟自己人似的。
或许他们真要脱离泥沼了。
六人这么想道。
洗了好澡,又饱饱的吃了一顿不知道什么菜的肉馅儿饺子,六个小乞丐精神奕奕地被带到了乐轻悠面前。
再次看到这个没有比他们大多少的女孩子,六个人不约而同地跪了下来:“多谢小姐的救命之恩。”
乐轻悠还是不太习惯动不动就下跪感谢的,给了嫣红一个眼神,嫣红忙叫这六人起来。
乐轻悠说道:“我给你们在城西的酒坊找了份分拣、清洗的工作,总好过每日在大街上饥寒交迫,不知道你们可愿意?”
听到这个带他们回来,给他们澡洗,给他们洗衣服换,还给他们饭吃的小姐,竟然只是要给他们找个活儿,小乞丐们都不敢置信了。
屋里静寂好一会儿,乐轻悠有些不确定:“你们不愿意?”
她觉得靠自己的劳力吃饭比要饭好百倍,却不敢确定旁人是何想法。
“不,小姐,我们愿意?”好几道声音紧跟着这么说道,六个小乞丐无一不红了眼眶,“我们只是不敢相信,我们太小了,街上的好多店铺都不愿意用我们。”
乐轻悠看了看他们,最小的那个也跟小辰差不多大,“酒坊那些活计只要会洗枣子就行了。”
说是这么说,对于这些孩子小小年纪不能上学却还要出卖劳动力换一口吃的,乐轻悠心里是很不舒服的。
但是她又不能只给予他们帮助而不教会他们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这个道理,且靖和县的私塾真的很少,只有两家,一个是钱家那位惯会算计不识字的普通老百姓的钱老爷开的,一个是女儿已经嫁进富商张家的那个李老爷开的,且这两家的束脩都不低,七八岁的蒙童每季都得教三两银子的束脩。
这种境况下,就连父母俱全家境不错的小辰也读不起书,更别说这些无父无母的孤儿了。
靖和县也没有县学,那些走读书科举道路的,想更进一步,还得去隔壁与靖和有一二百里路程的安边县就学。
安边县曾经有小舅的治理,现在的发展程度是三个靖和县都赶不上的。
乐轻悠想着这些有的没的,开始询问那六个孤儿,这才发现,其中三个都是县里人家的孩子,只是或因为赌、或因为嫖,他们的家支离破碎了。
这三个中的叫彦文的孩子,也是六个小乞丐中那个最大的,他告诉乐轻悠,他爹就是因为沉溺赌博欠了许多钱,被跺了一只手,后来也不知跑到哪儿去了,而他娘则被他爹卖给最大的债主抵了一部分债务。
他娘对他爹死了心,也不管他,几年前就跟着那个大债主走了,他一开始还能在大伯、二伯那儿讨一口饭吃,没一年大伯二伯也不愿意管他,他便只能走到街上瞅着哪儿吃的捡些,顺理成章地就这么沦落成一个乞丐。
另外两个家本就在县城的孩子跟彦文的遭遇都差不多,乐轻悠听他们一一说完了,才看向另外三个。
另外三个都是从乡下过来的,有的是生下来就没了爹娘,在村里待不下去,有的是小小年纪家逢巨变。
乐轻悠听得心里发紧,跟方宴来到这里,才发现她以前见到的那些生活不易之人,相比较起来竟也是幸运许多的,也怪不得此地人情浇薄,这里实在是太穷了。
越穷,人情越薄,一旦落于困境,便也越来越不幸。
好在这几个小孩子都能把他们的名字,家在清清楚楚地说出来,乐轻悠拿来县里的簿籍对照,也能一一对上。
第262章
但是,前任何大人似乎是个不做事的人,八岁的小正是县北落枣村人,他爹死娘改嫁都两年了,这簿籍上却还没注销小正父亲王彪的名字,后面有他妻子、儿子的名字。
这也就是说,按照簿籍,已死的王彪还得交税。
每季税收之后,县令都会让吏员拿着簿籍,对照已经交税人名录,然后把那些未交税的名字圈起来,再派差役下去催。
官吏下村,又是一番扰民。
乐轻悠把几个孩子的簿籍信息都找出来后,那纸备注了,夹到书中,等着方宴回来后再让他修改。
至于这种人死户籍还不销的情况应该还存在,不过却都不是她能做的了,这件事还需要方宴安排吏员下去核实的。
乐轻悠想着等三哥回来得记得提醒他,便带着六个孩子到城西的酒坊去了。
下午是酒坊最忙碌的时候,来打酒、买酒的人特别多,不过有计县丞在,倒也是忙中有序。
乐轻悠跟计县丞打了声招呼,直接带着孩子们去了后院,后院除了黄师傅和另外一个大师傅赵师傅,大部分都是中年妇人。
当下见乐小姐带着六个干干净净的孩子过来,上午已经从计县丞那儿得到消息的妇人们都围了过来,对这六个孩子很欢迎的样子。
黄师傅和赵师傅也都过来见了见。
乐轻悠把他们给两位师傅和妇人们介绍过,又叮嘱两个管事娘子多照顾他们一些。
那两个管事娘子一精明一憨厚,却都是善心人,听了小姐的话连连答应,都表示一定会好好照顾几个孩子。
乐轻悠笑道:“那你们忙吧,我带他们去看看住的地方。”
众人答应,精明的管事娘子又站出来,带着乐轻悠一起去了中午时才匆忙腾出来的位于最西边的那间房。
房子是很大的,靠三面墙摆着三张床,中间放了一个大四方桌,两只板凳,每张床上也只叠了两个被窝,看起来就十分地空洞。
乐轻悠当下没说什么,回去后去让嫣红和崔大娘出去买布做衣服、被子,至少给每个孩子两床被子、两身棉衣,而她则去街上找了一家木匠铺,画了上下两层的架子床让木匠尽快打出来。
第二天中午方宴带着几个参与械斗的村民回来时,崔大娘已经带着嫣红把被子都做好了,乐轻悠让崔大娘赶了辆牛车先把被子送到酒坊,这才去厨房给方宴做饭。
乐轻悠正掀开竹篾盖子时,身后就被温热包裹了,一双有力的手臂将她紧紧圈住,低低的声音伴随着温温热热的气息一起,在耳边响起:“有没有想我?”
“想了”,乐轻悠虽然觉得好笑,还是如实道出心中的想法,侧头对身后的人说:“宴哥哥不在家我很不习惯。”
方宴闻言,愉悦地笑开,在她耳下、腮边连连亲吻几下才停,圈着她纤细腰身的手却半点松开的意思都没有。
两人在一起,即便窝在厨房里做饭,也跟在风景佳处游览差不多,于是等端着一盘清炒芹菜跟在方宴身后走出来时,乐轻悠才发现,这一顿饭他们两人竟然做了半个多时辰。
去送棉被的崔大娘和嫣红已经回来了,但她们都坐在外面的阳光好的地方做衣服,时时笑着向厨房看一眼,乐轻悠他们出来时,崔大娘忙装作半点都没关注厨房的模样指点嫣红:“这个针脚大了,衣服穿在身上的,这针脚得细点。”
嫣红也很认真听讲的模样。
看见这一幕,乐轻悠既不好意思又觉得好笑,暗想以后跟方宴还是得注意一下,但进到饭厅,她就忘了前一秒这个想法,把饭菜一一摆好之后,又坐到方宴旁边,还十分之殷勤地将筷子递到他手里。
方宴好笑道:“一天不见,轻轻怎么把我当作了小孩子一般?”
乐轻悠一面又拿了双筷子给他夹菜,一面说道:“我看你很疲惫,昨晚肯定没有好好休息,快吃饭,然后去休息会儿。”
“在外面的确不太习惯”,方宴被体贴的轻轻暖得心里热乎乎的,忍不住在她额头上亲了亲,才开始认真吃饭。
饭后,方宴拉着乐轻悠跟他一起回房休息,但是乐轻悠并不困,且没有冬天睡午觉的习惯,因此就拿了本书坐在床边守着他睡。
今天的天气很好,一早起来乐轻悠就把自己和方宴的被子都拿到晾衣处晾晒了,此时一床都是阳光的味道,本来还想跟乐轻悠说会话的方宴躺下后很快就睡着了。
等他睡熟了些,乐轻悠把书放下,给他掖了掖被角,起身前,却是忍不住在他已经越发成熟深邃的面容上落下一吻。
正在这时,有脚步声靠近,乐轻悠便放下床帐走了出去。
门外站的正是更加风尘仆仆的光海。
乐轻悠看见光伯有些惊喜,示意光伯离开这边的卧室,才低声问道:“光伯,一路上还顺利吧,买了多少粮食?”
光海笑道:“顺利得很,府城那边的粮食贵些,糙米还得十五文一斤,我想着多一斤米就能多救一口人,便全买的糙米。五百两拉了两大车回来,另外在那边见到了云家舅老爷派到这边的刘管事,他知道少爷这里需要粮食,又给了五车高粱面。”
乐轻悠点点头,“我知道了,您先去洗漱休息吧,等三哥醒了,我跟他说。”
光海一进衙门就听说少爷才从下面的村子里抓了几个斗殴的回来,当下行了一礼便下去了。
方宴醒来时已经是后半下午了,一睁眼就是天青色帐子,没有看到想看的人,这让他心里有一阵空落落的。
刚要起身,就听见门被小动作地推开了,他便顺势又躺了下来,果不其然,很快那脚步声就来到床边,然后帐子被一只白皙的小手向两边拉开。
乐轻悠一句“三哥起床了”没完整地说出来,人就被笑着睁开眼的方宴给拉到了床上。
翻过身,方宴看着被他罩在身下的女孩,低头在她嘴角吻了吻:“原来你没在床边守着我,怪不得我才睡了这么一会儿就醒了。”
乐轻悠看着他跟看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似的,笑道:“你都睡一个多时辰了,还是一会儿吗?”
方宴侧身倒在乐轻悠一边,摇头道:“昨天晚上我根本没怎么睡,又骑了好几个时辰的马,又调解那些村民,实在是很困啊。如果你陪我一起睡,我能睡到明天早晨。”
乐轻悠便说道:“吃过晚饭再睡。”
“轻轻的意思是跟我一起睡?”方宴支额看着她,目中笑意烁烁。
乐轻悠不理他了,坐起身,将他也拉起来后,整了整乱掉的被子,才又拉着一起出去。
乐轻悠告诉了方宴光伯采购粮食回来的事情,于是趁着吃饭前这一会儿,方宴见了见光伯,说完话,便留光伯跟他们一起吃。
饭桌上,光海想起下午听差役们说到的草帽村斗殴案,便问了句。
方宴不想说太多影响轻轻的食欲,便不甚在意道:“两家为抢亲事各召集了亲戚、友朋打起来的。”
一句话,倒让乐轻悠好奇起来了:“抢亲?”
方宴想了想,多解释了一句:“柳下村的一户人家看聘银多少把他们的女儿前后许了两家,草帽村的男方出的聘银多些,另一个郭家村的就不愿意了,这才揪集了亲朋去草帽村寻事。”
死三个,伤六个,可以说是一起很恶劣的时间了。
乐轻悠没想到是这么原因,又是因为银子,前有县里的万、杨两家因为女儿在夫家不受宠为了扒住有钱的夫家而认后来居上的小妾为干女儿,后有柳下村看银子给女儿换人家,这靖和县的风气,实在是势力凉薄。
这时,光伯也叹了句:“怪不得俗语说穷山恶水出刁民,越是穷,信义、情义都是不值一提的东西。”
方宴夹了一块藕夹放到乐轻悠碗里,说道:“光伯说得对,不过有些人还是根子上有问题,县学、私塾这块儿也得跟得上。”
“是啊,人知礼明义了,这类事情自然就断绝了”,光海笑道,“少爷这个县令当的可不容易了。”
乐轻悠也忍不住笑起来。
吃过晚饭自然不能立即睡,乐轻悠跟方宴一起到街上散了会儿步,两个人边走边说话,路上遇到县里的人大部分都是认识县太爷和县太爷未婚妻的,他们也不想之前看见县太爷时那样远远地就惶恐见礼了,有些人甚至还会主动打招呼。
但是刚过酉时,这个小城就安静了下来,跟那些繁华的夜间正是热闹时候的大都市相比,这里的安静真的和荒凉差不多。
因此两人散步回到县衙时,街上已经是半个人影都没有了,方宴握了握乐轻悠的手,两人心里都浮现一个念头:他们一定要让这里变得热闹繁华起来。
第二天方宴把三个书办都叫了来,询问他们县中贫病孤老人口的核实情况。
------题外话------
本来想说尽快完结的,但是我发现不能立目标了,总是自打脸啊,抱歉了还看本文的小可爱们,渣作者这么拖拖拉拉的,我真的会尽快完结的,大家也可以等完结了再看。最后,谢谢你们给我的耐心,感激不尽。
第263章
方宴问他们:“叫你们登记县中的孤老残病人家办的怎么样了?”
后来的刘书办郑书办是负责下去走访查实的,就向前一步,由刘书办答道:“回太爷的话,县里三镇八乡的残病人家已经全都登记完了,我们整理一番就要来回报的。”
方宴不可置否地点点头,从手边拿了一个蓝皮本子,放到书桌中央,“这是本官前些日子让人购置粮食的账本,你们拿去,将其中一半粮食派送到那些残病人家,另一半则派送到赤贫人家,务必保证这个冬天没有饿死之人。”
赵书办迟疑道:“大人,咱们县本就是个贫穷的地方,下面吃不上饭的人家少说也占了全县人口的一大半,这需要的粮食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
“这个不用你操心”,方宴说道,“你们只要保证把粮食送到该得之人手中,事后本官会亲自下去复查。”
言外之意不用说明,早已经看明白县太爷处事的赵书办,以及刘书办、郑书办均是保证道:“请大人放心,下官定不负大人使命。”
三个书办拿着账本下去办事了,方宴看了会儿邸报,便起身拿上官帽去前衙升堂,审结草帽村村民械斗之事。
虽然这种民间争斗很难分出个错对,方宴还是用了不到一个时辰时间就结了案,他有心整饬此地好勇斗狠、情义稀薄的民风,把参与械斗的两方,以及把女儿许了两家从而引起械斗的人家都做了重判。
草帽村、郭家村两方械斗者均被罚去边城服徭役一年,柳下村把女儿许了两家的那对夫妻,则判他们出十两为那三个死者处理后事,令罚十五两给那六个伤者治伤。
公堂上负责记录审理过程、凡人供词的陈书吏刚把判词念完,跪在公堂上的柳下村王姓夫妻俩就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