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亲临东周(遥望)-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这次他调转了方向,国懿仲开始往齐宫跑,往回跑。

齐国再也经不起更多的变乱了。

既然公子无亏已死,这事就尘埃落定了。

国懿仲来到群殴现场,好言抚慰各位凶手,先让这些人散去,然后命令内侍,为刚才要捉拿自己的公子无亏收敛。并且派人将齐宫发生的变乱报告高虎。

人生就是这么百转千回,尤其是身处历史漩涡中心的人物,命运就更加曲折。

刚才还被国懿仲气的牙根痒痒,要捉拿国懿仲的公子无亏,万万不能想到,几分钟之后,为自己收尸的就是国懿仲。

转角遇到爱,谁能知道你转角遇到什么呢?

所以做人千万要低调。

凡事一定别较真。

人生百年,转眼即过。

不过人生越是曲折,越是应该感到高兴。

没准那是因为你就是那个改变历史的人!

再说易牙屯兵东关,与宋国对抗。

这坏消息是一个接着一个传到军营,一会儿是竖刁被杀了!一会儿是高虎领着百姓出城迎接公子昭了!最后居然是公子无亏被害了!

每一个消息都在刺激着易牙的神经。

他知道,民心向背是在世子昭一边。

大势已去。

易牙这样的人,陷害忠良,甚至谋害主公,眼睛都不会眨一下。可是要说保国安民,他还真是没有这个本事。

眼看着自己成为了齐国的过街老鼠,亲密战友竖刁也光荣遇害,易牙觉得再不跑自己也就快了。

这天夜里,易牙率领心腹几人,轻车简从,秘密投奔鲁国。

小人从来不能与君子在正面发生冲突,因为那是小人的短板。

所以纸老虎最怕的,就是你坚决的和他斗争。

反对派既然逃窜,高虎也得到了消息。

天一亮,高虎就来到了易牙的军营。他先是安抚了易牙率领的军士,说明这都是易牙一人的阴谋诡计,和各位都毫无干系。现在世子昭就在城外,大家当然高呼拥护。

于是高虎带人迎接世子昭,将世子昭安顿在临淄城外的驿馆,并且和宋国、卫国、曹国以及邾国言和,各位兄弟国家,那啥都辛苦了,为了我们齐国不远千里而来,辛苦辛苦!

高虎派人禀告国懿仲,准备率领百官,迎接世子昭。

曾经被公子目夷认为绝对不可行的事情,就这样顺利解决了。

其实宋国和其他帮助世子昭的各国,并未与齐国发生正面冲突。

这件事情的关键之处在于,易牙和竖刁虽然把持国政,貌似坚强,实力雄厚,但是并未赢得人心。齐国的官员百姓对于公子无亏从个人品行到为人处事都不认同。所以一旦宋襄公联合其他三个国家拥立世子昭,只要大军来处,就已经对齐国形成了压力。谁都不愿意自己的国家陷入战乱之中,即便是强大如同齐国。所以在外有强敌的压力之下,齐国内部发生了转变。本来就对公子无亏非常不满的国懿仲和高虎出头,巧设计划,一举攻克易牙和竖刁反革命集团。

这是典型的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外因促进内因发生的情况。

同时也说明了,虽然外部环境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个国家内部的长治久安是最重要的。

因为,堡垒总是从内部被攻克的。

大势如此,公子商人与公子元、公子潘一起出城迎接新君。

面对着宋襄公支持、齐桓公遗命的继承人——世子昭,这实在也是这些公子最好的选择。

可是同为齐桓公的儿子,他们心里未免还是有些不舒服。

公子商人素来不是个省心的,他气呼呼的说道,“我们安葬父亲的时候,这世子昭根本都没参加,他有什么资格继承齐侯之位?他还不是仰仗着宋国的支持。我看不如这样,我们各自率领家丁,就说是为公子无亏报仇,杀了世子昭,然后从我们之中选择一人即位,这样也可以避免我们齐国将来沦为宋国的傀儡。”

都是亲兄弟,何必这么狠呢?

可是这几位没人提出异议。

因为他们已经得到了消息,四国军队已退。

公子元说道,“我看这事儿,最好还是有宫里的意思。”

的确,这事儿如果有宫里的意思,那就是奉命从事,将来有人找后账,也好有个借口,说我们几个是不得已行事,不得已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

公子元派人入宫禀明长卫姬。

长卫姬的儿子无亏就死在齐宫之中,她当然希望为自己的儿子复仇。长卫姬收拾竖刁和易牙的心腹爪牙,交给公子元,参与这次事变。

这些人分头把守临淄城门,显见得有所图谋。

国懿仲看到了这些变故,可是这一天过得实在是太艰难了。国懿仲觉得,这个险自己可以不必去冒。

高虎却已经得到了消息。

高虎为世子昭分析道,如今易牙和竖刁的爪牙潜伏临淄城,并且和四位公子的部下联合,临淄城已经是他们的了。如果世子现在入城,难免一战。

这一战倘若输了,那我们就是前功尽弃,不如您还是出奔宋国,等待时机。

世子昭也知道,自己这一次虽然表面上很风光,但是暗中已经不知道成为了多少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世子昭同意了高虎的建议。

于是高虎奉世子昭出奔宋国。

第十九章     闭不上的临淄城

宋襄公不辞辛苦,召集四国,奉世子昭返回齐国。好在有国懿仲和高虎两位齐国元老大臣里应外合,顺应时事,易牙和竖刁一败涂地。既然齐国大事已定,宋襄公安心返回宋国。

没想到刚到宋国,行李还没拆开,有人报称,高虎保护着世子昭一同来到了宋国。

宋襄公不由得一愣,难道齐国又有变故?

见面之后,高虎将齐国形势向宋襄公解说明白,虽然恶人已除,但是余恶未尽。眼下各路反对派都在齐国,单等着世子昭前去好动手呢!

宋襄公恍然大悟,这都是四国军队回国太早的原因,看来这齐国国内的残余势力,如果没有军队保护,世子昭还真是羊入虎口。宋襄公当下表示,既然决定要做这件事情,那就一定要做到最好。请世子昭同志放心,宋国不会将兄弟国家齐国就这样置之不理,让齐国的百姓陷入到水深火热之中去。

宋襄公当即命令,大将公孙固点选车马,这次宋国单独发兵车四百乘,公子荡为先锋,华御事为后卫,自己亲自率领中军,护送世子昭再次进入齐国。

宋襄公为人果然实诚,为了世子昭,不辞辛劳。

而这当时只不过是齐桓公的一次嘱托罢了。

宋国军队去而复返,齐国守城军队一看,领头的不是别人,正是高相国,立马开门。

宋国军队一来,几位公子又坐不住了。

没想到这世子昭这么大本事,居然能让宋襄公再次发兵,关系挺铁啊!

公子商人说,我们还是趁着宋军立足未稳,先发制人的好。万一能够胜利,料那世子昭再不能回还;如果失败了,大家趁乱撒丫子跑啊!如果等着宋襄公先动手,谁知道他这次有没有叫帮手?倘若给四面围堵,那可大大不妙了。

于是这天夜里,宋国军队忙着安营扎寨,齐国公子联军大开城门,偷袭宋国军营。

先锋公子荡首当其冲,被齐国军队打个正着。

宋国军队只听先锋营寨呐喊的沸反盈天,知道齐国前来偷寨,于是大将公孙固、后卫华御事和老将高虎,纷纷带人来帮助。

而齐国军队开始就安着两个心思,打得赢最好,打不赢还得操心逃跑。在自己奋力拼杀的时候还得注意观察周围动向,可别自己杀的兴起,大势已去,耽误了逃跑的机会。

于是这一夜齐军与宋军直厮杀了一夜,谁也没休息。

毕竟齐军心思已乱,到天边方白,齐国败势已露。

公子元是个有心机的,眼看齐国兵败如山倒,心想这节骨眼上如果还回齐国,那是等着让世子昭收拾呢!公子元收拾几个残兵败将,往卫国出奔去也。而公子潘和公子商人被宋军一路追赶,且战且退,居然没有趁乱逃跑的机会。这二位往临淄城内退去。

眼看公子潘和公子商人撤退就要成功,这时候发生了意外。

城门闭不上了!

城门是古代都城最重要的建筑。

平日里,城门是维持城池正常生活秩序的保证,凭你什么人,只要到了闭城门的时候,那只能等明天。战时,一个好的城门,那就是无数人活命的法宝。任凭你再厉害,只要我们紧闭城门,高挂免战牌,你也得另想高招。

可是就在公子潘和公子商人要安全撤退的时候,临淄城门闭不上了。这绝对不是因为临淄城门是豆腐渣工程,实在是敌我双方血战激烈,根本没有关闭城门的机会。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崔夭驾驶战车,保护着世子昭长驱直入!

随着宋军保护世子昭进入临淄城,各位公子的残余势力被一扫而空。上卿国懿仲召集百官,迎立世子昭,是为齐孝公。而这一年,就被定为是齐孝公元年。

齐桓公几个儿子争夺继承权的闹剧,终于暂时落下帷幕。

齐桓公登基之后,非常感念崔夭的功劳,封崔夭为大夫,并且大出金帛,犒赏宋国军队。

这次宋襄公吸取了经验教训,没有立即返回宋国,而是在齐国停留了五日,等到局势稳定,然后才返回宋国。

谁知鲁僖公说话算话,听说宋襄公帮助世子昭,居然也发兵前来帮助公子无亏。看来他的消息还是比较滞后,公子无亏早在宋襄公第一次发兵就已经在齐宫遇难。鲁僖公发兵途中,听说了齐孝公即位的事情,只能是无功而返。

不过鲁僖公发兵的消息还是为齐孝公所知,所以从此齐国与鲁国嫌隙再生。看来信息传递还是很重要,如果早点知道公子无亏遇难的消息,鲁僖公也不必费力讨人嫌了。

而被抓住的公子商人和公子潘,为了保住自己性命,都不约而同的把发兵抗拒世子昭的过失推到已经逃跑的公子元身上。

反正公子元现在在卫国,他也不能回齐国来对质。就算他回来了,难道能问公子商人和公子潘,不是大家一起要抗拒世子昭的吗?

那样只不过将个人犯罪行为上升为集体犯罪。公子元怕是没有这么傻吧!

看来齐桓公这几个儿子人品真是不怎么样,没抓住就拼命造反,抓住了就推卸责任。

这其中一切原委国懿仲和高虎当然心知肚明。但是他们更加知道,齐国素日富庶强盛,但是经历了齐桓公去世之后的种种变乱,现在国内急需稳定的局势。所以国懿仲和高虎请齐孝公单治易牙与竖刁之罪,捕获齐党羽,余者不问。

毕竟公子元、公子潘和公子商人,都是齐孝公的兄弟。

齐孝公听从了这二位元老的意见,并且在这年秋天的八月,齐孝公将父亲齐桓公安葬在牛首岗之上。齐孝公连起大坟三座,将晏娥儿陪葬在旁,由于公子无亏和公子元的缘故,命令他们的母亲长卫姬和少卫姬也在旁陪葬。

母以子贵,子以母贵,这也是他们意料之中的事情。

终于得到安葬的齐桓公,大概万万想不到,自己优柔寡断的立储事宜,最终将家人带到了如此惨烈的境地。就算管仲当日料想到,拜托给宋襄公,世子昭一定能够即位,恐怕也没想到会是如此结局吧?

再说宋襄公顺利扶立了世子昭,自己也为自己的恩义所感动。人有的时候的确如此,自己做了好事,就算别人没有交口称赞,但是心里也会比较舒服,难免发出“我是这样一个高尚的人啊!”的感慨。

宋襄公也是这样,而且他很快就为自己的下一个目标行动。宋襄公的下一个目标,正是他在宋国召开御前工作会议所说的,希望代替齐桓公,成为新一代诸侯霸主。

人都有希望,但是宋襄公这个,绝对可以叫做野心。

宋襄公准备召集诸侯会盟,但是他也害怕那些大国不听自己的号令。毕竟自己只是扶立世子昭这一件善事而已。可是如果就此罢休,又是在不死心。于是宋襄公取一折中之举,先约定滕、曹、邾、鄫这些小国在曹国之南会盟。

到了会盟的日期,曹国和邾国领导先到了,这滕国领导婴齐后到,宋襄公这时候暴露出他不讲理的一面了。宋襄公认为婴齐后到,就是根本没把自己往眼里看,居然将婴齐囚禁在一边,不许他参加会盟。

这个消息传了出去,鄫国的领导可真是害怕了。这婴齐不过是晚到了些时候,就被关禁闭了,那自己还没到呢?鄫君恐惧之下急忙出行,可是到了会盟的曹国,时间已经过了两天了。

宋襄公非常生气,于是问计于群臣说道,“寡人第一次主持会盟,像鄫国这样的小国,居然就敢不听寡人的号令。如今时间过去了两天,鄫君才姗姗来迟。寡人应该如何处罚鄫君,才能在诸侯之中立威呢?”

公子荡进言道,“齐桓公南征北伐,唯独东夷他没有征服。主公如果要平定东夷,立威诸侯,那就必须要用鄫君。”

宋襄公一听也忘了生气了,这鄫君还有这么关键的作用吗?

公子荡说道,“听说这东夷人敬重睢水之神。现在鄫君被主公擒获,如果您能够用鄫君祭奠睢水之神,东夷人听说您能用诸侯生祭睢水之神,还能不害怕您?到时候您攻打东夷,那东夷之人一定闻风丧胆。主公平定东夷之后,一定可以立威于诸侯了。”

宋襄公本来以为公子荡所说的鄫君很关键,意思是鄫君有良臣或者有天时地利的有利条件可以对付东夷,没想到公子荡的意思是直接用鄫君祭奠睢水之神。

生祭诸侯,您可够狠的。

这公子荡所说的,原来是对东夷的一种威慑。可是将鄫君祭奠睢水之神,东夷人就会害怕吗?

宋襄公还未发话,就听公子目夷立刻表示反对说道,“此事万万不可。古者小事祭祀都不会用大牲口,这是对生命的尊重啊!何况是人命呢?祭祀是为了向神祈福,用人命向神祈福,太过残忍,神灵必定不会保佑的。而且我们国家本来就有祭奠的神灵,睢水之神不过是妖孽罢了!东夷人祭奠睢水之神,我们主公就要祭奠吗?就算我们平定东夷,恐怕诸侯也未必能够佩服主公此举。齐桓公称霸四十年,存亡力德,每年都会有恩惠施与天下,主公今天第一次会盟,就要用诸侯生祭,天下谁人能服呢?”

公子目夷果然是宋国少有的贤人,但是说话也的确太直接。而说话太过直接,意见往往未必被采纳。

第二十章     最囧莫过宋襄公

雄心壮志的宋襄公帮助齐孝公即位,没想到第一次召开的诸侯会盟就很不理想,有迟到的,更有后来才来的。

宋襄公非常生气,认为这些小国家完全是无视宋国,才会有此无礼之举。其实冷静点也不难看出,宋国在诸侯国中此时的确没有什么号召力。一个诸侯霸主的产生,不是单凭扶立一国诸侯就能达到的。可是宋襄公被愤怒冲昏了头脑,这事儿肯定没完。

公子荡趁机进言,说您只要生祭鄫君,那必定能令东夷敬畏,到时候趁机一举拿下东夷,那可是齐桓公都没招的地方,您可就扬名立万了。

公子目夷当然对这种残忍的做法表示了公开反对,可是公子荡反唇相讥,说现在我们主公面临的形势可和当日齐桓公不同。齐桓公那是即位了二十多年,才成为诸侯霸主的,我们主公能等吗?那得多着急呢!非得上火不可!要想快点把霸主这件事情搞定,那必须得到东夷等少数民族的认同,以及诸侯各国的敬畏。所以现在如果主公生祭鄫君,岂不是一举两得?这事儿难道还有什么迟疑的吗?当时周武王不也是逼死了殷纣王,所以才成就了大周的盛名吗?

其实公子荡的说法,也就是和今日某些国家的“斩首”行动一致。希望通过极端的恐怖行为,让所有的人害怕,得到大家的认同。

对于这样的人,只好用孟子的话回复他,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都不是威逼利诱能够得到的。

倘若看看今日战火硝烟之后,顽强不屈的人民便可略知一二。

而且,就算东夷想来祭祀睢水之神,难道用鄫君祭祀,东夷就能感到害怕吗?

可是宋襄公耳朵里听到的,只有“霸主”二字,公子荡的言辞太有诱惑力了。宋襄公觉得眼前一条黄金大路直通霸主,是诸侯霸主。假如能达成这个目的,那么牺牲一个鄫君,又有何不可呢?

所谓利令智昏,就是宋襄公此时的状态。

宋襄公居然命令邾文公杀害了鄫君,用来祭祀睢水之神。

这行为果然残忍。

宋襄公派出使者,邀请东夷派一个代表团,参加祭祀睢水之神的仪式。

这时候最囧的事情发生了,东夷根本不知道中原地区的诸侯都有什么区别,当然也根本不会有人来参加这个祭祀仪式。

公子荡为宋襄公描绘的蓝图,果然落空。

但是宋襄公生祭鄫君的行为,实在令所有得知的人齿冷。

都以为宋襄公费劲的帮助齐孝公登基,主持公平正义,是一位仁义君主,原来他是如此残忍之人。

当然听说这件事情的,最担惊受怕的莫过于滕子婴齐。

婴齐这时候因为参加宋国会盟,还被囚禁着。眼看着前来会盟的国君,鄫君已经被当做牺牲祭祀睢水之神了,邾文公也被迫成为帮凶了,自己再待下去,还能有好吗?婴齐是真害怕了,赶忙命令国内准备重礼,贿赂宋襄公,这才得以脱身。

曹国的大夫僖负羁也进言于曹共公道,“宋襄公焦躁暴虐,看来将来不会有所成就。主公何必在此等待?还不如回国。”

曹共公也想,这宋襄公行事的确没准,太不靠谱了。好好的大家听你的话参加会盟,你一会儿囚禁,一会儿杀人祭祀的,太不拿我们当回事了。这你还没当大哥呢,将来你当了大哥,还不得整死我们啊?和这样的人混,没什么前途。

反正是在曹国地界,曹共公居然借故告辞,还不尽这个地主之谊了。

曹共公这一走,宋襄公还生气了,心说我这会盟还真是没挑好日子,你还告辞了?宋襄公派人责备曹共公,说这古时候君主相见,都会互相赠送干粮之物,表示友谊长存。现在我们宋国主公和军队到这里也不是一天了,到底谁是主人,还真是没整明白。

这是讽刺曹共公,既然你承办了这次会议,怎么能拍屁股走人呢?

承办僖负羁说,我们的确有所疏忽,等我们主公回去了再商议此事。曹共公还是回国了。

宋襄公一看,这不是对付我吗?

盛怒之下的宋襄公,居然命令宋国军队攻打曹国。公子目夷急忙劝谏道,“过去齐桓公召集会盟,也有没来和迟到的先例。但是齐桓公从来没有因此责罚谁,这都是对于他人的一种体谅啊!曹国君主虽然无礼,但是对于主公有什么损伤呢?何必非要兵戎相见呢?“

的确,要人心服口服,宋襄公还差得远。

但是宋襄公根本听不进去公子目夷的好言相告,命令公子荡发兵车三百乘包围曹国。而曹国这边派出僖负羁率兵抗衡。

如果宋襄公能打下曹国,倒也能证明自己的实力。可是这时候更囧的是,公子荡和僖负羁抗衡三个月,居然不分胜负。

装的和大哥一样,随便打人收拾人,原来你没那么厉害啊!

纵观宋襄公的这次会盟,的确达到了损伤友谊、传播恶名的目的。

而这时候,郑文公率先朝拜楚国,并且还约定了齐、鲁、陈、蔡四国之君,和楚成王在齐国境内会盟。

您在发疯胡闹的时候,别人已经在开始真正的事业了。

宋襄公听说这个事情非常吃惊,而且心里暗自害怕。如果齐国和鲁国任何一个国家提出称霸,那都不是宋国能够抗衡的。

看看,心知肚明的,既然如此,何必强要出头?实力不是还差得远吗?

再者,由于自己的一时愤怒,公子荡率领宋国大军和僖负羁率领的曹国军队还在抗衡。

坑爹的,抗衡了仨月了!

公子荡赢了还好说,如果输了呢?宋国居然连小小的曹国都打不赢,将来还有什么脸面要在诸侯中称霸?

宋襄公此刻冷静下来,做出了最明智的决定:撤兵。

无论是为了什么,无论到了什么程度,现在最好的选择,就是撤退。而曹国也害怕从此得罪了宋国,特别是宋襄公在会盟中暴露出来残暴的气质,的确让曹共公害怕。曹国不久派出了使者谢罪,曹国和宋国和好如初。

打仗不是目的,战争之后双方看清楚了自己的地位、角色,知道自己应该如何自处,那是最重要的。

公子目夷就当前形势又劝谏了宋襄公,眼下楚国和各国会盟已经成功,而我国会盟虽然结果不甚理想,但是我们的目的想必天下诸侯已经知道了。既然都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了一起,楚国和宋国又不可能同时称霸,恐怕两国的纠纷将就此展开。

当然客观说,宋国根本不具备和楚国竞争的实力,公子目夷这样说,也是为了让宋襄公脚踏实地,知道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不要继续犯错误,以免受到楚国伤害。

但是宋襄公根本听不进去公子目夷的话。

对着糊涂人说明白话,恐怕受伤的永远是明白人。

宋襄公派公子荡出使楚国,携带重礼,希望和楚成王明年春天在鹿上之地会面。楚成王当然答应了公子荡,楚国实力在这摆着,难道还怕你宋国玩儿什么花招不成?

公子荡回国之后,宋襄公说那这事儿还得跟齐国说一下。鹿上之地,那是齐国境内。于是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