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跃马西凉(朝盖)-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诩也点头附议,这才是最正确的思路。

罗征沉声道:“战术上可采取守势,让百姓休养生息,但战略上却不能消极防守,只要不影响关中的休息生息,该有的军事行动还是要有的。”

荀彧劝道:“主公,有些事情急不来啊。稳定才是王道!”

贾诩则沉吟不语,拈着胡须反复思考罗征的意图。

罗征摆摆手,道:“文若放心,本将军不是要穷兵黩武,只是不想一味防守。休养生息固然重要,但在不影响关中休养生息的同时,适当的对周边地区进行一些小规模的军事行动还是很必要的,比如说牧民于西海、上郡的羌、氐、匈奴等胡人,我军完全可以拿这些异族开刀。一来劫掠这些异族,能加快关中休养生息的进度,二来亦可练兵。本将军平定关中后,麾下军队肯定是要重新进行整编训练的。这些异族就是最好的磨刀石。”

荀彧这才松了口气,道:“只要主公不急着兵进洛阳就行。”

罗征道:“饭要一口一口吃,这个道理本将军还是知道的。本将军李傕虽然不把李傕放在眼里。但那厮怎么说也有数万大军,短时间内还吃不下。况且就算吃下了。以本将军现在的情况还消化不了。一个人能本来只能吃一斤肉,却一口气吃下了四斤。就算撑不死也肯定要难受好长时间,这么浅显的道理本将军怎么可能不知道。”

荀彧微笑道:“主公的这个比喻很形象,不过现在我军的实际情况的确是这样。”

贾诩走到屏风前悬挂的山川地形图前看了半晌,用手一划,对罗征道:“主公既然要对上郡、西海等地的异族动手,最后干脆把这一片地方都划进治下!”

“河套地区?”

罗征眼神一凝,心中就是一阵。

贾诩道:“不错,河水百害,唯富一套,河套地区水草丰茂,且三面被河水环拱,可以说是天然的屏障,易守难攻,无论放牧还是耕种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先秦名将蒙恬曾取河套以养军马,前汉时亦曾置朔方郡,只是后来国力渐衰,才渐渐失去了控制,以致河套地区实际上被牧民于此的羌、氐、匈奴等胡人控制。主公若取河套其利有三。”

罗征道:“愿闻其详!”

荀彧和成英也正了正脸色,侧耳凝听。

贾诩道:“一者河套地区易守难守,若将河套与凉州连接起来,可倚为凉州屏障;二者河套地区土地肥沃、水草丰美,只需善加治理,便可为主公提供源源不断的粮草和优质的军马;三者河套地区只有羌胡人和匈奴人,对付这些异族可比攻城掠地容易多了,非但不会有后勤拖累,而且还能缴获大量的牛羊牲口和钱粮,取河套可说是一举数得。”

罗征狠狠击节道:“文和所言极是,那就干脆把河套也取了,将河套地区和凉州版图连成一片。不过如此一来,本将军怕是就要直面漠北的鲜卑人了!”

贾诩道:“河套易守难攻,又北据长河,要抵挡鲜卑人南下,其实也很简,只要是少量粮兵扼住几处险关,便可让鲜卑人无法叩关南下。不过话说回来,主公迟早都要对付漠北的鲜卑,若能攻取河套,趁关中休养生息之际,正好可以腾出手来对付鲜卑人,否则等到日后东进中原时,只怕再难顾及漠北的鲜卑人!”

罗征连连点头道:“不错,是这个道理!”

荀彧忍不住道:“檀石隗死后,鲜卑人虽然分裂,但也远非匈奴人可比,三部鲜卑控弦之力不下十万,只怕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

罗征狞声道:“这个不是问题,鲜卑人不是我大汉百姓,在本将军眼里,鲜卑人就是一群猪猡,杀的鲜卑人越多,还能资壮我军。对付中原诸侯,本将军还有顾及,不想祸及我大汉百姓,但是对付这些鲜卑人,本将军可不会有任何顾忌,只要能扫灭鲜卑人。本将军绝对不吝啬任何手段,哪怕将鲜卑人灭种。也绝不手软!”

贾诩也道:“不错,在下已思得一计。可助主公扫平大漠!”

罗征顿时精神一振,问道:“文和有何妙计?”

荀彧和成英也竖起了耳朵,想要听听贾诩这厮又有什么阴招。

贾诩却不说了,转而言其他,“还有一事,函谷关乃中门户,若不拿下,关中就等若不设防的羊圈,这对我军极为不利。主公需得设法夺回函谷关才是。”

罗征蹙眉道:“可函谷关已为李傕所占,若欲强攻,李傕必调重兵来挡,只怕会打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恶战,就算最终能夺回函谷关,我军也势必会伤亡惨重!”

荀彧和成英也点头,这的确是个问题。

函谷关太重要了,乃是关中和司隶的咽喉。

罗征要想取函谷关,以占据战略优势。李傕自然也不可能放弃。

若尽起大军攻打,李傕必然会调集重兵防守,肯定会演变成旷日持久的恶战。

贾诩道:“我等不了解关中的实际地形,山川地理图可观全貌。却难窥细微,高顺将军对徐晃十分推崇,徐晃久在河东。对关中地利想必十分了解,主公何不听听徐晃的意见?”

罗征‘哦’了声。问道:“徐晃到了吗?”

贾诩道:“想来也快到了,估计再有一两日便可到长安。”

罗征点点头。起身在堂下踱了一阵,才道:“若取河套,居延海的那支匈奴人暂时就先不动了,反正这些匈奴人也不敢再劫掠本将军治下,留着这支匈奴人,还可以挡着漠北的鲜卑人南下劫掠河西地区,子龙也就没必要再留在武威了。”

贾诩赞同道:“主公的确该将赵云将军调回来了!”

荀彧则道:“在下以为主公在关中的驻防安排上也有些不妥之处。”

罗征道:“有何不妥?”

荀彧道:“关中周边的诸侯无非李傕、刘表、张鲁等辈,刘表正在争夺南阳,根本就无暇顾及关中,况且刘表只不过守城一犬,就算从袁术手中夺回南阳,从武关寇掠关中的可能性也不大,汉中张鲁更是没那个胆子来招惹主公,我军唯一要防备的,只有占据司隶的李傕耳。因此彧以为,没必要让张辽将军镇守武关,只需谴一裨将即可胜任。”

罗征从善如流,当即就欣然道:“善,就依文若之言,让张辽去镇守武关,的确有些大材小用,就让李蒙去守武关,让张辽去镇守弘农吧!”

荀彧拱手道:“主公英明!”

因为资历尚浅,一直没吭声的法正这时左右看了看,道:“主公,在下有个提议。”

罗征欣然道:“孝直有什么看法,不必有顾虑,尽管说便是。”

贾诩也点点头,给了法正个鼓励的眼神。

法正斟酌了下言辞,才道:“西川殷富,主公可不趁刘焉死后,益州局势不稳,先拔汉中张鲁,再南下取了西川。如此主公坐拥关中千里沃野,又兼领西凉彪悍之地,西川生民之富,待数年后局势平稳,引军出函谷东进,天下还有何人可挡?”

罗征道:“孝直有所不知,我军的战略重心始终都在中原,取河套的话,我军大可以战养战,甚至驱羌胡之众而击匈奴、鲜卑,不会影响到关中的休养生息。西川不同,一则蜀道之难,有难于上青天之说,就算本将军尽起大军前往,也未必能打下西川;二来川人向来排外,西川又是士族门阀的天下,不比关凉之地,就算本将军能打下西川,得不到西川士族的支持,也会深陷泥淖,光是镇压叛乱,就够本将军喝一壶了。”

贾诩也道:“取西川之事,在下与主公也曾商议过,现在的确不是时候,我军的大半精力要放在中原,绝不能让中原河北统一。若取西川,我军的兵力势必要被拖住,而且时间也绝对不会短。孝直的想法是好的,不过就目前来说,若是中原河北统一,对我军的危害要远远大于取西川的好处。一旦中原河北统一,就处主公取了西川,届时也未必还能再出得了函谷关,这是我军的战略重心,孝直有空的话不妨多研究一下。”

法正点点头道:“主公和军师说的是,在下受教了!”

顿了下,又道:“不过在下以为,就算我军的战略重心在河北中原,眼下非是取西川的时候,也应取了汉中。汉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牢牢堵死了益州出关中的门户,只要主公取了汉中,则进可攻略西川、退可据险而守,在战略占据主动。更重要的是,汉中要远比西川易取,若谋划得当,并不影响关中的休养生息!”

罗征讶道:“若真能取了汉中,我军自然能占据战略主动,进可攻、退可守,可问题是汉中易守难攻,张鲁在汉中又极得人心,更有三万兵马,本将军与军师也商议过,都觉得若取汉中,除了强攻之外别无他途,不知孝直有何高见?”

荀彧、成英也忖目视之,相听听法正这个毛头小子有什么高明之处。

法正四面拱了拱手,朗声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士族门阀虽然习礼义、明忠孝,但说到底,所图也不过名利二字,除了那些皓首穷经、一心钻研学问的隐士鸿儒,又有几人能视名利富贵如粪土。这两年凉州休养生息,主公又不遗余力的鼓励农业生产,大肆扶持商贾,凉州的皮货、瓷器等物资大兴其市,汉中士族从中交易贩卖也得到了不少好处。在下曾去过汉中几次,别看汉中士族嘴上说的好听,因主公大肆屠戮士族而口诛笔伐,实际上却对主公主治下的许多政策向往之极,特别是对于种植金米十分热衷,只是弄不到足够的种子罢了。唯所痛者,主公抬高贾价的地位,甚至对士族门阀不遗余力的打击,让天下士族十分敌视。若主公能善待汉中士族,答应不触动汉中士族的根本利益,在下愿前汉南郑,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说汉中士族迎接主公入南郑。”

罗征听的精神大振,法正的这番分析,可以说是有理有据,十分清晰明了。

贾诩早就知道法正极富智谋,到也并不意外。

荀彧和成英则有些惊讶,第一次对法正这毛头小子刮目相看。(未完待续。。)

第277章多给年轻人机会

法正虽然刚刚及冠,是个不折不扣的毛头小子,但眼神却极为清亮与自信,纵然保持了一定的谦虚,说话却掷地有声,“张鲁无能之辈,虽据汉中却不思进取,以为只要守住各处险要,就能在汉中称王,这天下哪里有这么便宜的事情。主公只需将大军往散关、斜谷一带集结,张鲁必然要调集大军守住这两处关隘。据在下所知,除了这两条大路外,南山还有条子午小道,可直抵南郑。虽然山路十分陡峭,车马难行,但步卒轻装简行还是可以走过去的,主公可谴一支偏师,穿过子午小道突然出现在南郑,届时南郑兵力空虚,若有汉中士族从中接应,则南郑反手可下,汉中可定矣!”

罗征沉声道:“孝直有把握说动汉中士族?”

法正朗声道:“事在人为,在下愿前旆汉中一试!”

罗征沉吟了下,就看向贾诩和荀彧。

贾诩道:“若能兵不血刃而下汉中,自然最好!”

荀彧也点了点头,汉中不过一郡之地,不比司隶之地,战线数千里,罗征就算打下暂时也没办法去守,对凉州刚刚有了点起色的内政来说更是巨大的负担。汉中则不然,非但地势险要,可为关中的西南门户,而且钱粮丰足,对罗征治下的内政更不会有负担。

若能兵不血刃而下汉中,这自然是一件极有有利的好事。

罗征见贾诩和荀彧都点头了,当即断然道:“好,孝直可前往汉中一试。”

“在下遵命!”

法正急拱手应命。虽然极力掩饰,却还是有些振奋。

罗征和贾诩对望一眼。心照不宣的露出了一丝笑意,但很快就收敛。

年轻人和老油条最大的区别。就是年轻人富有激情,立功心切。

因为年轻,所以渴望功名,也最是珍惜得来不易的机会。

对于年轻人来说,光有名气和能力还不行,想要立功还得有机会。

但就是这个展现能力,出风头的机会,对于年轻人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求的。

年纪轻轻。想要官场上身居高位,简直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不是每一个诸侯都像罗征和曹操这样,能做到唯才是举,都愿意给年轻人机会。

法正一介白丁,刚刚致仕能给军师贾诩作副手,就已经是莫大的荣幸了。

如今提出的建议又被采纳,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干,又岂能不振奋。

至于罗征。则纯粹是另外一种心态了。

就算不能兵不血刃而下汉中,他也会给法正一个表现的机会。

身为主君,不怕手下没有功名之心,就怕手下的人没有激情。

只要有功名之心就好。说明法正确实是想干成这件事,至少出发点是对的,对于一个英明的君主来说。如何充分让手下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才是最重要的。

这也就是身为主君必须要具备的一个重要能力。知人善任。

就算法正因为经验不足,最终的结果差强人意。罗征也会给他机会放手去干,至于在这个过程中法正会得到成长,而且自己也没有什么损失。

两日后,风尘仆仆的徐晃终于带着八千河东军赶到了长安。

自入夏以来,关中兵马就在频繁的调动。

如今凉州已经步入了正轨,不需要再留大量的军队驻守,罗征治下的战略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关中,麾下的数万军队在攻占关中后,也在循序渐进的进行重新整编。

河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只有让高顺守着,罗征才能睡的安稳。

函谷尚在李傕手中,弘农就成了不设防的羊圈,之前因高顺极为推崇,罗征对徐晃这个无名之辈也并不陌生,这才勉强让徐晃的八千河东兵暂时镇守弘农。

不过徐晃终究是降将,让河东兵镇守弘农,罗征心里有些不踏实。

这无关信任与否,连徐晃的面都没见过呢,就将守卫关中门户的重任相托,再英明的君主也不会冒这个险,毕竟徐晃一个人也代表不了八千河东兵。

罗征就找了个机会,将徐晃和其麾下的八千河东兵调来了长安。

张辽智勇兼备,早在吕布麾下时,就曾识破罗征和贾诩的奸计,投入罗征帐下后不论是平定张掖、酒泉、敦煌三郡,还是此前率军奇袭安邑,都展现出过硬的军事才能,有独挡一面的大将之才,这样的人若不重用,只能说明罗征有眼无珠。

荀彧提议让张辽镇守弘农,的确是个不错的主意。

有张辽坐镇弘农,罗征到也放心。

“晃,参见主公!”

长安东门,罗征带着一众心腹文武,亲自在城门口迎接。

徐晃早就下了马背,牵着战马徒步前行,及时到了城下,罗征带着贾诩等人大笑着迎过来时,只是略微犹豫下,就铿然拜倒在地,以臣子之礼拜见。

虽然这种比较隆重的大礼太麻烦,罗征也不大在意,平时能免就都免了。

但徐晃第一次见罗征,自然要依足了礼数,方能显出诚意。

“公明快快请起!”

罗征大步上前,亲自扶起了徐晃。

“多谢主公!”

徐晃顺势起身,立于一侧,心里多少有些感慨。

“来来来,吾先给公明介绍一二!”

罗征拉着徐晃,先一指身侧的荀彧,“这位荀彧荀文若,添居将军府长史之职,负责本将军治下所有政务,亦参谋军政要略,乃吾之左膀右臂!”

徐晃一拱手,“见过长史大人!”

荀彧回了一礼,说了几名赞美的话。

罗征又指一贾诩,“这位贾诩贾文和。凉州人,现为军师治中。为吾参谋军事,和文若一样是本将军的左膀右臂。多有奇谋,只是为人不怎么厚道。”

“哈哈……”

许褚和阎行先忍不住笑出声来,荀彧、成英等也面带笑意。

“见过军师!”

徐晃心里有些怪异,连忙向贾诩施一礼。

贾诩苦笑摇了摇头,亦回了一礼,主公这个玩笑可开大了。

罗征一一介绍了成英、许褚、阎行、王方等文腹心武,徐晃一一见礼。

第一次到长安,能受到如此礼遇,心里多少有些意外。也有些莫名的暖意。

自己只不过是个无名之辈,能给予一个初次见面的降将如此礼遇,不管怎么说,罗征这个主公的做法都无可挑剔,并没有因为自己是降将就有些慢待。

况且徐晃虽然第一次来长安,但西凉军中的一些事情却已经知道了许多。

西凉兵的待遇的确很好,好的让河东兵眼红,羡慕嫉妒恨。

这年头,当兵居然还能吃上肉。这简直就是个奇迹。

虽然每天只有一顿,而且量也不多,但也足够说明西凉军的待遇之好。

要知道,好多诸侯军中缺粮。士兵能吃饱肚子,就已经是一种极大的奢望了。徐晃在杨奉手下带兵的时候,军中士兵经常饿肚子就是家常便饭。

罗征麾下的军队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能吃上肉,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徐晃知道罗征先后屠灭休屠各胡和八百里羌原。抢到的牛羊胜出数百万计,但能拿出来让普通的士兵都有肉吃。这就能足以说明问题了。

而西凉兵给士兵们的军饷、对伤兵的重视程度等等,都是河东兵羡慕的对象。

特别是能救治的伤兵若不及时救治,造成伤兵伤势恶化残废甚至死亡,只要不是确实没有条件救治,当值负责救治伤兵的军官可是要被砍头的。

这样的军规,既让河东兵难以接受,又觉得西凉兵实在命太好了。

给这样的主公卖命,就算死也值了。

在那些习惯了高高在上的诸侯眼里,军队只不过是手里的工具罢了。

就算再仁善的诸侯,能让士兵们吃饱肚子,就已经很不错了。

罗征能如此善待麾下的士兵,是徐晃下定决心彻底投靠罗征的主要原因。

徐晃出身贫寒,当兵十余年,深知战争的惨酷和士兵的难处。

如果不是实在没有其他的出路,谁愿意提着脑袋当兵搏命,而往往大多数时候,就算出来当兵,也要经常饿肚子吃不饱饭,想养活一家老小都难。

罗征虽然凶名赫赫,或许双手沾满了血腥,但至少对自己的部部还是很能体恤的。

仅这一点,对于徐晃来说就足够了。

也只有罗征这种能善待大汉百姓,真正对部属好的诸侯,才值得他徐晃卖命,杀人太多不是问题,只要不是大汉百姓就行;名声太臭也没问题,只要祸害的不是百姓就行。

徐晃草根出身,对士族门阀素无好感,更不会在乎罗征的名声。

更为重要的是,自己一介降将,连罗征的面都没见,就能镇守弘农数月。

只此一点,就能说明很多问题。

徐晃将心比心,都觉得若是换了其他人,别说让自己一个连面都没见的降将率领八千降军镇守弘农这样的门户重地,只怕第一时就就会解了自己的兵权。

罗征能如此大量,徐晃没有理由不心怀感激。

尽管还是被调来了长安,但这已经无关紧要。

想想麾下的八千河东将士这几个月来滋润的生活,徐晃就觉得罗征占据河东,对河东将士和百姓来说,非但不是什么坏事,反而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至少麾下的八千将士不用再饿肚子了,而且还能和西凉军一样,都能吃到肉。

每月还能按时领到军饷,虽然全都折成了粮食发放,但这年头,粮比金子贵,而且量还不少,没有人会嫌弃,每月二石粮,养活家小是绰绰有余了。

而且徐晃还听说了,罗征是不允许治下百姓饿肚子的。

各地官府若不能妥善安置好百姓,若无特殊原因是要被重罚的。

大汉自立国以来,早就已经形成了士族利益高于百姓利益的不成文规则。

虽然官僚士大夫从来都不会承认,但却事实存在。

罗征这种百姓利意高于一切的施政方针和理念无疑会得罪士族,但却得到了所有出身贫寒的和下的拥护,徐晃自也是其中之一,知道的越多,投靠的也就越发彻底。

八千河东兵没有进城,就在城外暂时扎下营寨休整。

罗征带着一众文武回到官邸,当即设宴为徐晃接风。

长安现在只有万余兵马,除了驻扎在城外大营的一万骑,城中只有五千步卒。

两万屯田兵在河东,剩下的兵马也分守各处,在关中没有彻底稳定下来之前,罗征麾下的数万大军是动也不能动的,否则流匪一起,许多地方又要大乱。

只有等百姓安居,官府恢复秩序,军队才能离开。

长安城中的数万降卒已经整编完成,暂时却派不上什么用场。

罗征不想让这些降卒闲着,想吃饱饭可以,但要用劳动去换。

数万降卒被派去修桥铺路,挖掘水渠,开垦荒地,反正就是不能让这些精力旺盛的青壮汉子闲着,不然时间长了会出问题,罗征自然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等到席宴结事,荀彧、成英等人先后散去。

罗征只留下贾诩和徐晃,来到了偏厅。

徐晃心下诧异,不知道罗征还有何事,但也不好多问。

虽然是毫无味道的低度酒,但喝的多了,还是有些微熏。

罗征揉了一阵眉心,才问徐晃,“本将军虽平定了关中,但函谷关却为李傕所占,关中就有若不设防的羊圈,随时都要面临李傕麾下西凉乱军的劫掠和袭扰。本将军又不想和李傕全面开战,和文和商议过后,决定在函谷关内再起一座雄关,以为关中东部门户,公明久在河东,又镇守弘农数月,想必对弘农的实际情况比较了解,可知何地置关为上?”

徐晃沉吟了下,道:“若另起关城,当属华阴为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