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马前卒-第3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立站在战舰的舰桥之上,不时地下达着命令,而身边的旗号手则挥舞着旗帜,将命令传给给战舰上所有的水兵头领。
  每一个指令都能得到立刻的执行。而另一条正与太平舰周旋的由周扬帆指挥的战舰,竟然也丝毫不落下风。
  “如臂使指!”战舰顶端,观察着这一切的秦风很是满意周立父子的表现,难怪泉州宁氏父子想方设法不惜设计陷害也要将周立网罗至麾下,这样的水师人才,的确是难以寻觅。
  与陆军相比,水师是技术性更强的兵种,在陆上纵横驰骋的将领,到了船上,只怕便得任人宰割了,根本就没有抵抗的余地。
  这样优秀的将领,连宁氏这样的门阀都想方设法的招揽,却无法在楚国军队之中立足,秦风不由冷笑,闵若英这个皇帝,当真作得不合格。他无法改变楚国现有的官僚体制,也不敢触动现有的利益格局,就算他再心有大志又能怎么样?终究会被下面那些愚蠢的官员活活的拖死。
  倒是便宜了自己,白白的得了这么两个优秀的水师将领。
  正在指般战舰的周立自然不会想到,顶层之上的皇帝陛下正在打量着他,此刻他正在全力与儿子周旋之际,却在打量着船上的四百烈火敢死营的士兵。
  说实话,这些皇帝的亲卫,让他震憾不已。最初上船的时候,纵然这些人精通水性,但在周立这样纵横大海的人来说,与旱鸭子的区别也不大,但除了在那场大风暴之中他们表现得很糟糕之外,在接下来的训练之中,他们进步之神速,让周立叹为观止。
  第一天下船之后,足足休息了一天,那些士兵才勉强能爬上船去,但连接十余天下来,这些士兵已经基本克服了昏船的毛病,到今天,这些士兵已经能像钉子一般样的打着赤脚扎在船上了。
  到了这一步,他们已经基本上算是一个合格的水兵了。毕竟,他们不需要像那些舵工,帆工一般去学习复杂的技术,他们要做的只是厮杀而已。
  周立觉得,自己的计划可以开始施行了。
  其实周立最初是小瞧了这些烈火敢死营的亲卫们。初来乍到的他,还不明白烈火敢死营的亲卫的选拔方式,这些人本身就有着极好的武功底子,每个人都是在最基层的部队经过血与火的淬炼,不论是性格还是神经,都是极为坚韧之人,如果不是这样,他们也不会被选中。
  烈火敢死营的每一个士兵,扔到野战营中,当一个基层军官都是绰绰有余的,适应,学习,本来就是这些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领。
  桅杆顶部的瞭望哨突然传来警迅,周立猛然抬头,不由嘿的一声,刚刚片刻的走神儿,竟然让儿子抓住了机会,本来一直隔着一段距离并行的两艘战舰此时的位置却已大变,周扬帆指挥着的那艘战舰竟然抓住了这片刻的机会,迅速地调整了战舰的姿态,此刻正舰首对着自己指挥的太平舰,笔直的冲来。
  先前的两舰并行,便是两艘战舰的远程武器对轰的局面,然后在对轰之中彼此靠近,最后依靠接舷战来解决问题,但现在可就大不一样了,此刻自己的舰体完全暴露在了对方的视野之中,在对方设置的舰首和舰尾的远程武器的打击范围之内,而自己因为位置的关系,却难很有效击中对方。更恐怖的是,这两艘战舰的头部,都是装着尖锐的撞角的,在实战之中,如果形成这种局,便会陷入到极其被动的局面当中,一旦被对方战舰撞中,下场不言而虞。
  “好小子,有几分老子的风采了!”周立喝了一声彩,但在皇帝的注视之下,他可不想输,那怕是输给自己的儿子。
  这是军人与生俱本的一种潜藏在血液中的本能。
  随着一迭声的命令下达,一主两副三面大帆的角度不停的调整着,整个战舰因为风帆吃风的原因,大幅度的向着另一侧倾斜,最底层的甲板向左倾斜到一个恐怖的角度,几乎已经与水面持平。即便是早已习惯了战舰起伏的敢死营士兵,此刻也不由自主的紧紧地抓住了船舷,这样的角度,将人甩出去实在是太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事实上,在正常的海战之中,这样的情况出现,的确是会将自己的士卒扔出去。不过现在船上的敢死营士兵船上技巧可能不如在海上浸淫多年的水兵,但自身的武道修为却极为强悍,反应也是一等一的快。这一次惊险的大弧度变换航道,竟是有惊无险。
  船上的秦风也被这一幕有些惊呆了,在他看来,周扬帆指挥的战舰这一刻,的确有很大的把握将太平舰撞个正中。
  哪怕周立反应再快,太平舰的应对再及时,但两船仍在迅速的接近中,直到两船只相距数十米的时候,周扬帆指挥下的那艘战舰突然往反方向与周立做出了同样的动作。
  两船交错而过,中间的距离只不过只相距数米而已。
  “父亲,我赢了!”两船交错而过,对面船上传来了周扬帆嚣张的得意的大笑声。
  刚刚那一次惊险的交锋,的确是周扬帆赢了,如果不是他最后及时偏转,他的舰首必然能撞到太平舰的尾部。
  “臭小子,得意什么,刚刚你若撞中我的尾部,必然会使太平般的舰首撞向你的战舰,你也好受不到哪里去,最后还得靠接舷战解决问题。”
  两船放缓速度,周扬帆的战舰转了一个弯,赶了上来,与太平舰并肩而驰。周立看着对面笑得合不拢嘴的儿子,吼道。
  “不错,的确是这样,父亲。但刚刚那一撞,太平舰基本可以确定报销,我的战舰却只会受轻伤,即便是接舷战,我也是会占上风的。”周扬帆大笑。
  太平舰顶部,秦风的嘴角却在抽搐,这一对父子,只怕血液里当真有着海盗的疯狂基因,这是朕花了大量银子打造出来的战舰啊,算下来,一艘这样的战舰,不下十万两银子啊,刚刚那一下瞬间,他当真几乎以为就要撞上了。
  父子两个,训练而已,有必要这么较真吗?这可不同陆上军队训练,可以换上木刀木枪,还有甲胄保护,这么大的两个家伙撞在一起,用屁股也能想到结果。
  “这一战,且算你赢了。”周立倒也光棍,“只不过刚才老子有点走神而已,下一次让你知道老子的厉害。”
  看起来周扬帆是第一次赢他老子,笑到现在还是合不拢嘴。
  对面的霍光凌空而来,跨越了数丈的距离,落在了秦风的身边,摇头道:“刚刚吓着我了,这对父子,当真凶残。”
  “对敌人越是凶残,对我们大明就越是好事。”秦风笑眯眯地道:“不过得想个办法让他们尽量地少搞这样的事情,刚刚我的心也提起来了。两艘战舰,二十万两银子呢,尽不起他们折腾。今儿个真要毁了一艘,我宰了他们。”
  “战舰可以再造,这样的将领可是难觅,陛下一定是舍不得的。”霍光大笑。
  “就算舍不得杀,也得从他们的俸禄当中将这船的损失扣回来,还得加上利息。”秦风自己也笑了起来。
  回到舱室,周立也紧跟着进来,“陛下,刚刚我父子杀得性起,让陛下受惊吓了。”
  “惊吓倒没有,就是那一刻有点心疼自己的银子了!”秦风笑道:“你们父子训练,也这么较真吗?”
  “只有真搏杀,才能练出真本领。”周立认真地道。“这样的场面,以后在海战之中不可避免的会经常遇到。平时经历过这样的事情,真正遇到的时候,才不会慌。不过像今天这种状况倒也不多见,那小子这十几天连输十几阵,输红眼睛了,抓住我走神的机会,算他扳回了一局。”
  “虎父无犬子!”秦风笑道。“不过作为老将,你应该不会在关键的时候出现这样致命的错误啊!”
  “陛下,刚刚末将在看您的亲卫,没有想到,他们适应的如此之快,我们已经差不多可以动了。”周立深吸了一口气:“这一段时间,宁氏应当有一支船队会出海,这是一个好机会。”
  “不是去抢海盗么,怎么你又打上了宁氏的注意?你先前说过我们还不是宁氏舰队的对手!”秦风奇道。
  “海盗当然要抢,但宁氏的船队,未尝就不能打打主意,先前末将那么说,一是没有合格的战斗水兵,二来也不知道陛下的霹雳火和连弩如此厉害,有了这两样武器和陛下的这些亲卫,再有陛下与霍大师压阵,便是宁氏也抢得了。”周立狞笑着道。


第885章 战俘们的幸福生活
  第一场雪不期而至,只是一夜之间,越京城便已经换上了银装素裹,极目望去,偌大一个越京城,尽皆白茫茫的一片,唯有一个个屋顶的烟囱,正自向外冒着缕缕青烟,成为一片素白之间的格外点缀。
  前线仍在打仗,但越京城却感受不到什么战争的气氛了,几乎每天都有捷报送到越京城,对于那些快马奔驰而来的背上插着红旗,高喊着前线大捷的信使,不但是城门军还是京内的百姓,对此都是习以为常了。
  城门打开不久,积了一层薄雪的驰道之上便又传来了马蹄之声,城门守军老王伸了一个懒腰,探头瞟了一眼,果然又是一个背插红旗的信使,“果然又来了。”
  信使驰过街道,高喊着前方大捷,然而街上的行人已经没有了多大的兴趣,和老王一样,他们只是看了一眼信使,便又忙着各自的事情去了。
  胜利,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么?
  当胜利成为一种习惯,反而引不起人们的惊喜了,大多数人只会点点头,了然于胸的说一声,哦,果然如此。便又忙着去干自己的事情了。
  对于越京城的人来说,现在正是忙着挣钱的时候了。往年的冬天,第一场雪便代表着是他们猫冬的时节到了,但今年却格外不同。下雪了,冬闲了,正是挣点闲钱的好时机啊。
  大量的商队正从这里聚集,出发,向着秦国前进,横甸一战,秦人十万边军损失惨重,被大王打断了脊梁骨,秦国在大明兵锋的逼迫之下,向大明敞开了门户,无数的商队蜂涌而入,将大量的商品运往秦国销售,因为秦明的协议,大明的商队在秦国所缴的税收,与在大明毫无二致,而不是秦国的那种什五重锐,这使得无数的明商涌入,质优,价廉的明货在涌入秦国的短短半年时间之内,便将秦国本地的商人打得七零八落,整个商业体系几乎被摧毁,除了那些秦国权贵们还在支撑之外,民间散户基本上没有了生存的余地。他们唯一的出路,便是沦为给明商打下手,利用自己的店铺,原本的销售网给明人来换取暂时的苟颜残喘。赚取一点的微薄的佣工费用。
  而秦国的权贵们,在历经了一段痛苦之后,一些聪明人却突然发现,只要将自己的生意挂上明人的牌子,以往的税赋,就几乎降到了在利润面前忽回略不计的地步的时候,于是一夜之间,原本很多的店铺,便换了招牌,这些聪明人与明商开始合作,在自己大赚的时候,却让秦国的国库开始受到重创。
  太平银行,昌隆银行争先恐后的在秦国一座座城市开设着自己的分号,一个个在秦国赚取了大钱的明商人,将的筐筐的铜银,银两存入这些银行,然后将着薄薄的一份存折揣进怀里,便喜气洋洋的踏上返程的路途,准备回去组织第二次的货源。
  现在将现钱存进银行,已经成了商人们的第一选择,钱存进银行里,不但不用交管理费,还有利息可取,更重要的是,方便快捷,在秦国存进去,回到明国,在任何一家银行分号之中凭着手里的存折便能兑取,谁还会傻不拉几的拖着沉重的铜银,揣着珍贵的金银在路上冒险呢?
  而太平银行,昌隆银行自然也是兴高采烈的,当银行里的铜钱,金,银装满库房的时候,他们便一车一车的往国内运,对他们来说,自然没有普通商人的担忧,他们背后靠着的是大明强大的武装力量,而且,他们运这些东西的时候,可都是全副武装,而这些护卫,都来自退役下来的明国军人,这些人在退役之后,被高薪聘请过来,继续他们的军事生涯。
  而秦国人,在经过了最初的短期的不信任,怀疑之后,因为大明商人的无孔不入的渗透,他们也将手里的余钱开始存进银行,换取明人那轻飘飘的一纸存折和同样轻飘飘的纸币,将钱存进这些明国银号之内,居然还有利息可收,这是秦人以前不敢想象的。
  大明商人,银行,正如同一架架抽水机,在微笑和热情之中,源源不断地抽取着秦国人的血肉,用来滋补大明母国,而此刻,正被国内局势搅得头昏脑涨的秦人,根本还没有余暇将精力和时间放到这上面来。
  现在的大明商人,大都走的是永平郡至虎牢关,在从虎牢关散往秦国的各地。现在的中平,开平,青州商路可不是最好的选择,在中平和开平还好,但一进入青州,盗贼多如牛毛,除了有军方背景的商人,一般的商人可不会去自讨苦吃。
  再者,现在的永平至虎牢的商路,因为原本的天堑被打通,从哪里出发进入秦境,再前往雍都等秦国大城,要更加快捷得多。
  大量的商人进入永平商路,永平郡守程维高自然是喜得合不拢嘴,不遗余力的将这条还只能算是路坯的道路,不断的进行着加宽,加固。左右他现在可是有着人手的,原来秦将陆大远的一万秦国降兵现在就在永平。在宝清营的看管之下,这些秦兵现在是每十天轮换一拨出去干活。
  陆大远的这一万秦兵,现在在明国的地位有些微妙,他们还是没有自由,但却也算不得占俘了。在永平郡,明人划了一块荒地作为他们的驻扎地,原本还有粮食保证这些秦人的基本用度,但一段时间之后,程维高就觉得不划算了,因为这支战俘军的所有开销,现在是他永平郡在支撑,户部虽然答应每隔一段时间会划拨一些账款,但现在为止,程维高还没有看到一个大字,每次摧促,户部苏开荣的答复就是国库暂时没钱,先欠着,等前线打完了仗再说。
  于是程维高便明白了,想从苏开荣这个铁公鸡那里弄到这笔钱,只怕有些困难了,与其和苏开荣打嘴巴仗,还不如自己想办法,于是他便将目光投到了这支战俘军之上。
  于是便有了现在的局面,秦人每十天会轮换一部人出去修路,这些人,永平郡保证他们吃饱穿暖之余,还发放一点点工钱。当程维高跟陆大商量,一天一百文钱的时候,他自己的脸也有些发烧,要知道,一百文钱现在想要雇佣一个明人,别人会唾你一脸唾沫的。
  但对于陆大远和秦人来说,这却是一个不错的机会。陆大远不希望自己的兵一直被像猪一样圈禁在那块牢笼里,出去干活可以让这支军队保持活力,而对于秦人战俘来说,在当战俘的日子里,还能挣到一些钱,这完全是天下掉馅饼的事情。
  每天一百文,对明人来说少得可怜,但对于秦人来说,一天一结的这笔钱,落袋为安,他们在秦国的时候,什么时候按时领取过饷银啦。
  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便有嗅觉灵敏的商人们开始将注意打到了这些战俘的头上,这些人身材高大,力气足,现在看起来也很乖,一天一百文呐,这跟白给自己干活又有什么区别?这些人将自己的要求呈到了程维高的面前,于是,每户商人可以雇佣不超过五个秦俘的公文便下达了。
  而在刚刚过去的那个秋收季节,永平郡的农户们也开始雇佣起这些战俘们去帮着收割,当然,农户们更赤诚一些,一天一百文是郡守府制定的,不许多给,给多了官府会找麻烦,但这不妨碍他们让这些战俘们吃得更好一些。
  当进入冬季,农忙结束的时候,那些给明国农户们干活的秦俘,居然与这些农户们依依不舍起来,而在双方更多的深入接触之后,秦俘们震惊的发现,明国的普通百姓,不管是农人,还是商人,所过的生活,所享受到的福利,政策,比起他们秦人,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毫无可比性。
  这些秦国战俘,原先在秦国还没有当兵的时候,那也是最底层的百姓啊。人与人当真比不得啊,一比,得气死人。
  秦国战俘的心理,在这些接触之中,一点一点的开始发生了变化,为什么自己不能生而成为一个明人呢?他们开始在考虑这个问题。
  当然,秦俘的这些心理变化,程维高还并不清楚,他只知道,现在这些秦俘们,不用自己养活他们了,他们能自己养活自己,而且他们赚到的钱,也开始拿来在永平郡的市面之上购买自己所必须的一些用品。这不仅繁荣了市场,自己又增加了一笔税收啊。
  更让他安心的是,这些秦俘们很老实,没有了最初他担心的发生冲突,治安问题。现在在街上,能经常看到秦国战俘与明国的商人百姓们热烈攀谈着,这些人不久之前,说不定就是雇佣关系呢。
  冬天来的时候,程维高不用再给这些秦俘们划拨棉袄棉被,因为这些秦人自己买了。当然,这并不妨碍他喜滋滋的坐在大案前,继续向户部叫苦,要求苏开荣给自己拨银子。
  对于这样的局,陆大远也是乐见其成,或者,这对于以后他要做的事情会更加的顺利,也许到了那时候,根本就不需要自己动员,这些人地心甘情愿地跟着自己。
  彻底对秦国绝望的陆大远,现在也和他的那些大头兵一样,希望自己能尽早成为明国的一员。


第886章 普通人的希望
  对城门军老王来说,现在秦国正在发生的变化,他自然是不知晓的,即便知晓,他也不理解这里头代表的意义,他只知道,这几年来,越京城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像他这样以前的穷蔽的老兵,家里的日子也愈来愈好过了。
  老王当城门军快二十年了,先前是前越的城门军,后来前越覆灭,他们摇身一变,又成了大明的城门军。对于老王这样的大头兵来说,只不过上头换了一个主子而已。哦,对了,还换了很多很多的军官。而他们,照样当兵吃粮。
  当然,吃大明的粮饷,与吃前越的粮饷,还是大大的不一样的。首先,便是他的军饷提高了,像他这样的一个伙长,管着五十个人,一个月的饷银,居然有五两银子,吃饱喝足之后净落五两银子。
  最初以为五两银子的月饷,能到手个三两就算不错了,上头要吃一部分这是惯例,他一个伙五十人的饷银,基本上要被上头啃掉两到三成左右,具体啃掉多少,这就要看上头人贪得有多厉害了。但到了发饷银的时候,老王愕然发现,居然是足额发放给他们的。这倒让老王对那个脸上有道刀疤的凶狠上司异常的敬重起来。
  以前,他可是对这位姓王的尉官恨得牙痒痒的,无他,就是因为这位王尉官自打上任之日起,便将他们操练得愈仙愈死。
  每日当班的去当班,不当班的,便会被集合起进行各种各样的军事训练,那个王尉官也不知从哪里学来无数的花样,每天不将他们折腾得浑身没有一丝儿力气是不会放他们走的。以前,当班是苦差,而现在,休沐则是地狱,以至于所有人都争着去守城门,去街头上巡逻啊。
  懒散惯了的这些城门军,就在这样高强度的训练之下慢慢地有了一支军队的模样,这也是老王慢慢发现的城门军的变化。
  除了这些,这位王尉官还会或是三更半夜,或是酷热的午时,或是滴水成冰的时候,突然巡视当值的所在,一旦发生有懈怠的情况,那板子可是丝毫不留情啊,老王自己的屁股之上便挨过十大板,现在一想起来,还丝丝作痛。
  他真是没有想到,军饷居然会足额发放。这王尉官,凶是凶,但不可否认,真是一个不错的上司。
  与军饷一道发下来的,还有一个名册,上面罗列着他这一个伙五十人的名字,要求每个领到军饷的人在上面签字,不识字的摁手印。
  老王是个很朴实的家伙,不克扣士兵的军饷,老老实实的将所有的军饷足额发放给了他的兄弟,但还有一些家伙,可就倒了血霉了。
  与老王一样的不少伙长们,克扣了士兵的军饷,然后,他们就倒霉了,先是扒裤子行军法,被揍得屁股开花之后,接着便被剥了军服,撵出了军队。
  人不能太贪心呐,五两银子,已经可以养家糊口了。就是靠着这几年的军饷,三十七八岁的穷兵老王终于找到了一个媳妇,虽说是个寡妇,还带着一个小丫头,但老王已经心满意足了,结了婚的老兵不用在时时呆在军营之中,不当值的时候,可以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回家饭有得吃,烫脚有人端水,如今那个小丫头终于也喊自己爹了,女人怀里头又揣了一个,这日子,实在是美得很。
  “王头,你当真要退役么?”身边,一个年轻的士兵有些不舍,老王不欺负新卒,而且还很照顾他们,在这个伙里,威望是极高的。“听说咱们城门军又要整编了,这一次是要整编进正规军,叫什么羽林军呢,隶属中央战区,咱们城门军的地位,那不就和那些野战军一样了么?”
  老王嘿嘿的笑着:“我已经四十了,才当一个伙长,在军中没什么奔头了,小虎子,以后你好好干,说不定能以后能个将军什么的,我还能沾你的光呢!”
  “我以后一定能当上将军的。”被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