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逍遥游_月关-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片刻之后,一人、一马,马雄骏,人高大,人马合一,黑暗之中,仿佛来自地狱的魔骑士,带着凌压之态缓缓从那张开的羽翼中走了出来。

  “尔等听了!”

  那人中气十足,且又是顺风,声音清清楚楚地传进了几名守卒的耳中。

  几名守卒眯着眼抵御着风雪,看着那个可怖的黑骑士。

  “某,尉迟敬德,奉皇帝之命,接管六率!尔等今夜守在营中,不得妄动。违者,杀无赦!”

  马上的骑士手执一刀紫金刚鞭,声若雷霆。

  不需要报他的官员,尉迟敬德四个字足矣。

  勇冠三军尉迟恭啊!

  临阵摧空,万人之敌!

  与骁将秦叔宝、程知节、翟长孙共同统领过玄甲铁骑的尉迟大将军啊!

  中军帐内,六率将领正手执木鞭,指着京城地图热火朝天地讨论着。

  不需人通报,尉迟恭的金石之音便已传入大帐,手执鞭讲解的那位将领手中木鞭惘然跌落,一时间,魂儿已经没了。

  人的名儿,树的影儿,这些武将平素里虽是眼高于顶,谁也看不上,可真的一旦与人站到了为敌的立场上,他们才忽然发现,原来人家早已是他心中的一座山,高不可攀!

  雪,愈发地大了!

  今夜处处刀光剑影,城南青华山侯君集的驻地又岂能置身事外?

  侯君集,赫赫有名的一员大将!有灭国之功的悍将,便是尉迟恭,镇得住东宫六率,也镇不住他。

  所以,军神李绩,亲自来了!

  第551章 期待

  城南,青华山。

  侯君集披挂着玄色鱼鲜铠甲,屹立在山坡上,已经半个时辰了,一动未动。

  雪仍在下,风吹起了他猩红色的大氅,猎猎有声。

  山下,一队队训练有素的士兵已将列阵完毕。

  号角号渐渐停歇,战马喷打的鼻息声却仍此起彼伏。

  旌旗飞扬,被一枝枝火把映得忽明忽暗,远远看去,那火把就似满天的繁星。

  侯君集缓缓扫视着阵列,因为大雪漫地,光线开始明亮起来,站在山坡上,可以看到一个个整齐的军阵,寒光闪闪的刀枪,森然的甲胄,猎猎的大旗,雄浑壮烈,不动如山。

  在侯君集身后,数十员战将,随着他一起站立,已愈半个时辰,也是纹丝不动。

  侯君集不禁踌躇满志,这就是他的将!这就是他的兵!

  今夜集中于此的,都是绝对效忠于他的。

  哪怕皇帝当面,只要他一声令下,这些将士也能毫不犹豫地冲上去。

  这,都是追随他多年,随他走南闯北,伴他立下赫赫战功的袍泽。

  站在这里,军阵集结,他们之间就有一种血脉般的联系在彼此间流动。

  今夜,我将改写历史!

  明日,我将名垂青史!

  侯君集想到他灭高昌回来,却被下狱的事,心中涌起一阵无比的快意!

  老子为你李唐天下,立下何等功勋?就因为我收了些高昌王宫的珠宝,睡了几个高昌王的妃子,你就把我下了大狱?虽说只关了一天,可这奇耻大辱……

  侯君集的右手缓缓抬了起来,在他身后肃立的数十员战将登时腰杆儿一挺,他们知道,这是大将军的习惯,他要下令了!

  “铿铿铿铿……”

  忽然,地震一般的感觉隐隐传来。

  久经战阵的侯君集大吃一惊,他马上就听出,那是大军行进的声音。

  雪夜之中,隐隐然似闷雷横空,雷声从西侧传来,夜空中,不知何处惊飞的鸟雀,振翅逃过,将一种惶恐与不安,洒满了天地之间。

  密如骤雨的马蹄声叩击着大地,由远而近,渐如殷雷,仿佛一场爆风雨,正从遥远的天际席卷而来。

  出事了!

  侯君集心中立时掠过这个念头。

  为将多年,他倒只是色变,而未慌张,马上沉声下令:“去查!何人困我军营!”

  顷刻间,侯君集就知道,消息必然泄露,这是朝廷的兵马,但还抱着万一的希望。能被他看在眼里的将领不多,此时此刻,他仍然自信有一搏之力。

  李绩的大军如同一条张牙舞爪的蛟龙,滚滚而来,滚动腾跃,迅速赶到了侯君集军队驻地的右翼,隔着三箭之地,李绩便下令停止前进,原地列阵!

  令行禁止,大军立即停下,原地整顿。

  一柱香的功夫,迎风飘展的战旗和闪烁寒光的刀枪,蕴藏着杀气的弓盾便与持有它们的人,稳稳地停在那里,仿佛铜墙铁壁。

  李绩身边,是足有一千二百人的一卫骑兵。他们一手揽缰,一手持枪,枪尖朝天直立,如同整齐的森林。肃杀的气氛充盈在军伍之间,就算有什么孤魂野鬼、精怪山魅,在如此强大的杀气面前,也得望风而逃。

  “去!告诉侯君集,李绩要与其一见!”

  李绩一声吩咐,立即就有一骑从这铜墙铁壁中驰出,向着黑压压的青华山驰去。

  “李绩?来的是李绩么?”

  侯君集忽然感觉有些喉间苦涩,他沉默了片刻,才对那来通报消息的唐军骑士点点头:“告诉李将军,一刻钟后相见!”

  那骑士也不多话,拨马便走。

  一刻钟后,在青华山和郊外阵营之间,两骑马,缓缓而行,渐渐驰向中间位置。

  曾是袍泽、同在一人帐下听用,两个人也有了相当的默契,而且以他们的骄傲,也不允许他们使出下三滥的手段。

  两马匹停住了,只隔一个马身。

  两人都未佩戴长兵器、远程兵器,肋下都只佩了一口剑。

  相距只一个马身,马都没有足够的空间驰骋起来,两人也就不会出现骤然暴起杀人的可能。这一点,两人同样地有默契。

  “呵呵,皇帝已经知道了?”

  侯君集一见李绩,便咧开嘴笑起来。

  李绩道:“阴谋已然败露,事已不可为了!侯将军,罢手吧!”

  李绩没有问他为什么要反,询问他为何要反的原因,殊无必要,如果事涉私密,知道了反而不美。所以他单刀直入。

  侯君集也是武将,李绩至少是儒将,而侯君集不是,性子更直。

  听李绩如此一说,侯君集冷笑道:“我有大军在手,未尝不可一搏!”

  李绩摇头:“我不围你,也不挡你,我只在你一翼盯着!有我李绩盯着,谁敢心无旁骛,转攻其他目标?”

  侯君集一窒,但他知道,李绩说的是实话。

  李绩又道:“尉迟恭去了东宫六率的营地,你已没有呼应。”

  侯君集脸色一白。

  李绩道:“褚龙骧率军进了城!你如何在我的侧翼威胁之下,攻破城池?”

  侯君集沉默良久,缓缓地道:“太子还有一个杀手锏!”

  李绩淡淡地道:“玄武门,李安俨?”

  侯君集心一沉。

  李绩道:“左屯兵马已然出动。”

  侯君集抿了抿嘴唇:“李安俨据险而守,左屯将士,未必拿得下他!”

  李绩微微一笑:“也许!”

  侯君集精神一振:“就算你挡住了我又如何?就算尉迟恭挡住了东宫六率又如何?就算褚龙骧控制了京城又如何?只要李安俨拿下了皇帝,保太子登基,你们就得土崩瓦解!”

  李绩道:“不错!所以……侯将军既已没有用武之地,何不就此观战。如果李安俨成功了,李某解甲,由侯将军捆送京城!如果李安俨失败了……”

  李绩轻轻吁了口气:“将军又何必驱使这许多袍泽,白白送死?”

  侯君集沉默良久,下意识地眺目望向京城。

  夜色茫茫,雪花飘飘,他目力难及,但却好像已经看到了玄武门上的刀光剑影……

  ************

  玄武门城头,正在鏖战。

  李安俨坐镇玄武门,一直在等待着发动的那一刻。

  如果早上一刻,也许他此刻已经快把内宫的门撞开了,可惜,这机会已不会再有。

  他为什么没有早一刻动手?侯君集那边、东宫六率那边、东宫那边、正在京城调动秘密力量准备控制重要大臣的苏有道那边,都是与之相配合的。他们每一组的行动时间点,都必须要考虑到其他部分,才能相互呼应,彼此配合。

  如果其中任何一组不按照规定时间,提前或延后行动,都可能令得整个行动顾此失彼,自乱阵脚。所以,他只能等到规定的时间。然而,他却先等来了左屯的猛烈攻击。

  李安俨拥有玄武门,可左屯的人却拥有弓弩和飞抓。这一下子就抹平了李安俨的地利优势,两下里越打越是激烈,在弓弩的掩护下,左屯的人已经快要攻上城墙,李安俨就算想放弃守御,孤注一掷地攻向后宫,也不可能了。

  ……

  今夜,苏有道也在忙碌。

  整个计划是他策划的,但这些最关键环节,他在最后一刻却没有亲自去主持。

  因为,没有可能。

  在这个时辰,没有那么即时的、快捷的通讯,所有的一切都已安排好,每一环的执行者都不是庸人,这时候他只能寄望于这些人的临阵发挥。他若居中指挥,能做什么呢?什么都做不了,只不过是陪在太子身边,一起翘首企盼。

  所以,苏有道在做拾遗补缺之事。

  他要控制京城所有德高望重的名士、地位崇高的官员、权柄甚重的实干派、威望隆重的皇亲国戚。他们拥有强大的力量,不要以为他们就只会一味地愚忠,如果李安俨成功地控制了皇帝,而这些人审时度势一番,认为在新皇御下将渐渐葬送他的前程,又或者与太子或太子一派的重臣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你以为他们就不会逃出京城,另立藩王为帝?

  所以似长孙无忌之流,尤其是魏王李泰的府邸,他们的府邸之外,苏有道都安排了人手。这些高官有权临街开门,不受坊市制度的限制,大军进城他们应该有所察觉。

  目前,苏有道只需要派人盯着,防止他们离开府邸。偌大一个长安城,回头可不好再找。而宫里面一旦大局已定,就可以把这些人直接控制起来了。

  褚龙骧调兵进城的时候,苏有道就知道不妙,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苏有道现在也只能寄望于李安俨能够成功!

  所有的人,都在望着玄武门。

  那是最后的关键。

  李世民自已也是这样,他拥着披风,站在院中土石垒起的一处亭子里,这里地势高些。李世民站在这里,眺望着玄武门,他也在等候最后的结局。

  “圣人,四位才人闻知圣人驾到,不胜惶恐,特来请见!”

  杨千叶盈盈福礼,娇声禀奏。说话间,妙目一扫,注意到皇帝身边站着两个,亭外五角各站一人,再外围以八卦为方位,又有八名甲士肃立。情知这些面目平凡的侍卫,实则都是武功一流的高手,此时猝然偷袭,绝难得手,不禁暗暗一叹,打消了暴起杀人的念头。

  “嗯!”

  李世民微微转身,看了眼这位良侍,倒是眼前一亮。

  灯下看美人儿,本来就能愈增三分颜色,更何况杨千叶身段出挑儿,姿容清丽绝俗。李世民乍然一见,就似大雪之中看到了一抹新绿,登时眼前一亮:“咦?好一个清丽脱俗的女子,难不曾也是今年进宫的,朕竟不曾见过!”

  但此时此刻,他哪有心思转别的念头,目光只微微一扫,便淡淡地道:“她们有心了,便唤她们来吧。”

  李世民再度转身,看向玄武门方向:“就在亭外问安就好!”

  “奴婢遵旨!”

  杨千叶款款施礼,转身退下。

  皇帝方才的眼神一亮,她已经注意到了。若是这位表哥敢打我的主意……,杨千叶暗暗冷笑:那就是天要亡你,你想不死都难。

  走出几步,杨千叶微微扭头,飞快地瞟了一眼玄武门的方向。今夜皇帝不告而来,且如此阵仗,明显是出事了。玄武门那边会出什么事?难不成……有人叛乱?

  义士啊!

  只要是想杀李世民的,在杨千叶看来,都是大隋义士。

  杨千叶很想看到,有一位勇士,提着带血的长刀,穿着威武的甲胄,从那玄武门一路踏雪而来……

  好期待啊!

  第552章 尘埃初定

  玄武门城楼上,鏖战正酣。

  在密集的羽箭掩护下,左屯官兵有许多都顺利爬到了城头。

  他们这边一上城,弓箭就停止了压制,原本被雨点般的羽箭压制迫退的右屯官兵马上在李安俨的率领下反扑回来,已经爬上城头的左屯官兵拼死抵挡,一步不退,为后边的登城者制造机会。

  “杀!给我杀了这些乱臣贼子!”

  李大器爬上城墙,挥舞着大刀,大雪纷飞夜,玄武门城头之上,远远近近尽量混战的人群,一时兵不见将,将不见兵,只有城楼附近悬挂有灯火,大家都在半昏暗中厮杀着,立即大吼起来。

  “呼~~”

  一道人影从他旁边掠了过去。

  李大器身边正有两名亲兵护卫着,后边紧贴着就是城墙,本不用担心会有敌人从后边攻过来,可这人跑得太突然,还是把他吓了一跳。

  李大器定睛一看,依稀认出是李鱼,顿时呸了一声。自已一个人跑……咦?去城楼方向了?那边虽然没剩几个右屯官兵,毕竟自已人都还没有杀到那里,因为敌人就在眼前,他跑去那里干什么?

  是站在城楼观风景,还是赶着投胎啊?

  李鱼没有时间跟人多做解释,而且他也看得出来,他还完全不曾融入左屯。这他倒是理解,换做他本是左屯官兵,对于空降的官儿,也是本能地会产生抵触情绪。

  彼此了解需要时间,但现在显然不是时候。恰好那城楼附近几无人看守,因为守军都冲上前来疯狂地想要把已经上城的左屯官兵赶下去,所以胆气一壮,就一个人冲了过去。

  李鱼飞快地跑到玄武门城楼前,手中刀一扬,就劈向那根旗柱。

  城楼门前有灯柱,有旗柱,会悬挂着当晚值戍的将领旗帜,李鱼挥刀就砍,只一刀,就干净利落地砍断了李安俨的“帅旗”绳索,那大旗立即飘落下来,旋即李鱼又是一刀,砍向旁边的灯柱绳索,一串红灯也是应声而落。

  “那小子,在干什么?”

  李大器一边挥刀与人苦战,眼角一边盯着李鱼那厢的举动,瞧他行为,颇为不解。

  那红灯落地,顿时点燃了灯罩,李鱼抓起帅旗,往火上一引,紧接着把旗绳往左手上一挽,右手持刀,向正鏖战的双方冲回来,一边冲一边大叫:“李安俨已授首,尔等弃械投降!”

  他这一跑,那帅旗又被扯了起来,大旗风中猎猎,旗上火苗子噗嗤嗤乱窜。

  李鱼只跑出几步,因为绳索到头,就已止步了。但是离他最近的交战双方的人却都听到了,纷纷向这厢望来,一见那大旗起火,登时左屯大喜,右屯大惊。

  这些人的态度又影响了更远处交战的人,仿佛涟漪一般,越荡越远,很快整个玄武门城墙之上的人,都看到了那面燃旗的大旗。

  当此时也,李鱼松了手,任由那面燃烧的大旗自然飘落,振声大吼:“李安俨已死,速速弃械投降!”

  此一语突然唤醒了左屯将士,立即纷纷帮腔大吼起来,声音渐渐统一,如雷之鸣:“李安俨已死,速速弃械投降!”

  李鱼心思活泛,一向喜欢打巧仗,这同他以前与人交手,数次都是靠寝技取巧就可见一斑。此番爬上城墙,他立即奔向大旗,也是如此。

  古代战场,常说的一句霸气威风的话就是“斩将夺旗”。

  何以如此?古代军队,对将领个人的依赖程度太高,一旦将领被斩,九成九的军队都会马上土崩瓦解,马上本来占据了上风。那时的单兵素质就是如此,他们不知道为何而战,当兵吃饷而已,老板都死了,替谁卖命?谁来发饷,谁来管饭?拼死拼活的,谁来嘉奖?

  而夺旗,与斩将几乎有着同等的作用。因为战场之上,主帅那边有什么动向,全靠一面大旗。人在旗在,人亡旗亡,如果旗都倒了,说明什么?就算主帅没死,那主帅所在,必也已岌岌可危,所以才连一面大旗都护不住。

  如果主帅那儿都自身难保了,老子还在这儿拼死拼活的干什么?跑晚了命都没了啊!所以结果十有八九也是溃败。

  李鱼是忽然想起燕王朱棣与建文帝的大军数次决战,化险为夷的故事了。

  建文帝削藩,一连把五个叔父贬为庶人,砌了高墙要软禁起来。其中湘王悲愤难遏,举家自尽,还被建文咬牙切齿地给了一个“戾”的谥号。轮到第六位燕王时,他先是献出全部三个儿子,接着装疯卖傻,都逃避不得,干脆反了。

  建文又咬着后槽牙吩咐他委任的统兵大将:“勿使朕有杀叔之名!”

  不直接说“勿杀朕叔”,而是委婉地说“勿使朕有杀叔之名”,统兵将领自然心领神会,战场上刀枪无眼,直接把他干掉了吧,可别抓个活的回来,那时再杀,就只能我这个皇帝下旨了。

  于是乎,六七十万大军,杀气腾腾,浩浩荡荡的,结果燕王到处划拉,也就三五万兵,奈何建文这边不争气,左右是连续几次大决战,都因为明军大帅李景隆的中军大旗“被风吹折”,弄得数十万大军都以为大帅挂了,结果一哄而散,而致大败。

  李鱼陡然想起了此事,决定效仿一下,那旗能对李景隆数十万大军有如此重大的影响效果,对这玄武门上的右屯官兵应该也有同样的效果。

  左屯官兵都在齐声呐喊,李安俨气急败坏,吼了几声,除了近身之人,也没见个听见。正在苦战的许多右屯官兵眼见那帅旗完了,不用左屯官兵呼喊,心就凉了一半。再听见呐喊声,许多人顿时斗志全无,纷纷弃械投降。

  这种大事,虽说是谋反大罪,但他们只是小卒,阶级森严的年代,一向把他们只当成一个听命行事的工具,这种无视和贬低,在这种时候就成了优势,谁会跟一件工具,跟歹人手中握着的一口刀过不去?

  来日清算时,他们顶多是换个环境恶劣的地方去当戍卒,是没有更严重的后果的。那么,飞黄腾达的机会既然没了,为何还要玩命?

  李安俨气极败坏,暴跳如雷,奈何大势已去,已是无法挽回了。

  “这小子……”

  李大器手拄着长刀,呼呼地喘着粗气,看着不远处正在指挥士兵将放下武器的右屯官兵集中看守起来,并绑了被刺伤腿的李安俨,便只喃喃地说了一句,也不知道是有些激赏,还是有些艳羡。

  ************

  李世民负手站在亭中,风雪渐已有了寒意,但他仍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他仍当壮年,正是男儿精气神达至巅峰的时候,他很想拔刀,亲自冲上玄武门。

  可惜,他不能这么做。他的一道伤,也比无数人的性命还要重要的多,做为一个帝王,那么做是不称职的体现。

  “今夜,有人谋反!”

  李世民忽然说了一句。

  四位才人半夜忙不迭地爬起来,匆匆赶到这风雪小亭,一时也不知道皇帝为何午夜兴致大发,跑来这里“赏雪”,是以一个个的紧张不已。

  其中有人壮起胆子问了一句,李世民沉吟片刻,还是做了回答。

  李世民说着,回眸扫了一眼,四女就站在亭外,亭上的灯将光打在她们脸上,四女容颜都甚是俏美,但李世民目光只一扫,就定在了华姑的脸上。

  华姑比起其他三女,更显娇憨些,年近四旬的男子,对这样容颜上稚气未脱的少女,其实更少些抵抗力。

  而最重要的是,其他三女骤听此言,脸上都露出惊骇之色,只有华姑,脸上反而露出一丝浅浅的笑意。

  李世民目光一闪,向她一指:“你,为何发笑?”

  华姑没想到自已的笑容稍纵即逝,还是被皇帝看到了,连忙上前一步,欠身道:“圣人英姿盖世,武定四方,风教遐被,德泽远洽,殊方异域,慕化称臣,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竟有人意图于圣人治下谋反,岂有不败之理?妾身闻之,故而发笑!”

  李世民听了神色顿时一缓,对她更多了几分喜欢,点点头,微笑了一笑。

  “你是何人?”

  “妾身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华姑。”

  华姑说着,心里有点发虚。什么早料定谋反必不可成,她只是出身于武都督家,父亲是掌兵的人,从小耳濡目染,经多见广而已。今日皇帝突至,行动诡异,且又眺望玄武门不止,而玄武门又是进出后宫的唯一捷径,华姑就已有所预料。

  皇帝方才一说,她又不好明言,这才灵机一动,说出一番赞美之言。

  幸好皇帝不曾察觉她的本心,颇有赞许之意。

  其余三女顿时都向华姑投以艳羡的目光,这可就是入了皇帝的法眼啊。三女中,不乏心怀嫉恨者,却也是不敢有所表露。

  就在这时,远处一阵骚动,片刻之后,两名近身侍卫拥着一人急急而来,将近眼前时,就有一个大太监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