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着有枣没枣先打上两竿子的崇祯皇帝觉得让这些人慢慢研究呗。谁知道这些家伙会不会在研究什么种子一类玩意的时候发现点儿别的?
  再一次可惜了一番之后,崇祯皇帝的眼光又投向了御案上的奏章。
  郑芝龙递上来的奏章之中,明确表示了一头鲸“其肉堆积如小山,虽不甚美味,然可饱食近百人”、“惟存储不便,易臭。”
  这就算是个好消息了。
  此时的大海之中有多少鲸鱼,这玩意谁也算不清楚。但是一条鲸鱼的肉肯定可以让很多人吃饱。
  哪怕是达不到郑芝龙奏章之中所说的“堆积如小山”那么夸张,可能味道比之“不甚美味”还要难吃几倍,但是一条鲸鱼的肉能让几十个人吃饱应该是没问题的。
  而且还得是大肚汉才行,要不然的话,一百来个人够呛能吃掉一头鲸鱼。
  但是郑芝龙提出的问题也是很现实的一个问题。
  鱼好弄,但是除了风干之外,基本上就没有其他的存储办法了。
  而且在夏天的时候想要风干鲸鱼肉,所需要的地方有多大不说,起码得专门弄成阴凉的,不能潮湿的才行。
  而海边想要搭个棚子很容易,可是想要不潮湿可就麻烦的很了。
  总不能再用火烤吧?
  暗道一声麻烦之后,崇祯皇帝此时无比怀念起了后世的那些真空包装的好东西,比如酱牛肉,比如扒鸡。
  还有那些罐头。尤其是带鱼罐头,喝酒的时候整点儿,那味道当真不错。
  但是不学无术的崇祯皇帝好歹记住了一点,安装罐头用的薄铁皮好像有什么讲究,而且还要弄熟了之后不沾水还是怎么着来着,总之也是麻烦的很。
  自觉着自己没有楚国公那般逆天大脑的崇祯皇帝干脆对一直伺候着的王承恩吩咐道:“去工部找人看看,如何能让这鲸鱼肉保存一个月而不变质。如果工部解决不了就去皇家学院,再不行就满天下的张贴皇榜,凡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封县子,赏千金。”
  崇祯皇帝这也是发了狠了。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舍不得媳妇抓不住流氓。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千金买马骨。
  反正意思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只要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处有的是,别管谁来解决。
  等到第一个替皇帝解决问题的人得到了好处,后边就会有的是人想着给皇帝卖命。
  想了想,崇祯皇帝又吩咐道:“传曹化淳和许显纯过来。”
  觉得自己已经快成了背黑锅专业户的曹化淳和许显纯进宫拜见了崇祯皇帝之后,崇祯皇帝就开门见山地问道:“盐的事情怎么样了?”
  曹化淳和许显纯都是一脸懵逼的表情。
  崇祯皇帝问的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广泛了。尤其是曹化淳手底下还有一帮子人专门干些缺德带冒烟的事儿,这就更让曹化淳摸不清楚崇祯皇帝到底问的是什么了。
  崇祯皇帝暗骂自己也是个笨蛋,这么没头没脑的问,换谁都得懵逼吧?
  咳了一声后,崇祯皇帝才对曹化淳问道:“加了料的盐,现在都卖向哪里了?”
  曹化淳想了想,躬身道:“回皇爷的话儿,那些盐大概有一半是卖给了林丹汗那边,剩下的则是卖给了建奴。”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后问道:“这两边现在都没有什么动静吧?”
  曹化淳躬身道:“回皇爷,还都没有什么动静,主要是掺的量少,一时半会儿的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崇祯皇帝笑道:“那就好,安全第一嘛,毕竟是吃的东西,一定要注意。还有,不许卖给大明的百姓,记住了?”
  曹化淳躬着身子回道:“是,奴婢记住了,不会有一粒盐卖给大明的百姓。”
  斟酌了一番后,曹化淳又接着道:“皇爷,林丹汗那边对于那些酒的数量,还有盐的数量要求多一些,您看?”
  崇祯皇帝嗤笑道:“盐随便,酒没有!物以稀为贵,就这么多。酒的量多了,那些蛮子不得要求降价?就往贵了卖,过段时间告诉他们粮食欠收,把价格提高一成。”
  曹化淳暗叹还是自己太年轻,或者说太要面皮了。
  崇祯皇帝让自己往草原上走私的酒,虽然打着御酒的名头,里面也着实有些御酒在里面,可是更多的根本就是拿地瓜那玩意酿出来的!
  地瓜的产量有多高?
  自从崇祯皇帝意外的知道了有这么个玩意之后,京城附近的皇庄里面早就种的铺天盖地的。
  哪怕是因为“看管不力”,不知道有多少是被百姓给偷偷挖走的,但是能用来酿酒的数量也是极多的。
  甚至于让草原上的蛮子们组团敞开了喝,能喝上几个月。
  而里面的御酒成分有多少呢?
  如果不是为了让味道好起来,不至于是地瓜酒那原本难以入口的味道而十斤掺半斤御酒,哪所是十斤地瓜酒里也掺不了一滴的御酒。
  就这,崇祯皇帝还要求再减量后提价?
  但是知道一些秘辛的曹化淳也知道产量确实是少了些。
  不是真的少,而是很多酒都被拿去搞什么乱七八糟的实验了。
  比如说皇家学院那边,现在对于这种地瓜酒,尤其是反复蒸馏之后的地瓜酒的需求量就很大。
  一部分的用处在于投降的建奴身上。
  投降的建奴有很多被送进了皇家学院成为什么实验体,主要是验证崇祯皇帝所说的酒能消毒一类的说法。
  这部分的用处,除了崇祯皇帝自己和实验的参与者,剩下的也就是自己和魏忠贤几个大太监隐隐约约的知道一些了。
  而另外一部分,则是徐光启他们在拿这玩意烧着玩,看看拿这玩意当燃料和石碳相比哪个更好用。
  所以这玩意的消耗量最近有些直线上升的趋势,也就难怪崇祯皇帝会要求减量提价了。


第323章 五十文一斤?
  但是曹化淳能怎么办?曹化淳也很绝望啊。
  现在地瓜的产量就那么,种植的地方也就那么些。
  最主要的是崇祯皇帝的皇庄里虽然种了不少,也任凭百姓去偷了种,问题是敢去皇庄里边偷地瓜的有多少?
  真要说起来,这事儿可是掉脑袋的。
  虽然崇祯皇帝命令根本不许管,任凭百姓偷地瓜什么的,只要不偷庄子里的其他的东西,至于地瓜和其他的能吃的东西,偷的少了就当没看见。
  但是终究是没有多少百姓敢去偷这玩意种。
  只能等今年的地瓜下来之后,看看勋贵们是不是跟上,如果勋贵们都开始在自己的庄子里面种这玩意,那百姓出于跟风心理或者其他原因,倒是很有可能大面积的铺开。
  但是在此之前,指望京城附近的地瓜还不如指望陕西那边更靠谱一些。
  这事儿曹化淳知道,崇祯皇帝也是心知肚明。
  但是却又没有什么好办法。
  《唐砖》里边智计绝伦的楚国公云烨都没有什么好办法,崇祯皇帝觉得自己一个程序猿就更没有什么好办法了。
  且随他去,走一步看一步吧。
  崇祯皇帝又把目光投向了许显纯,问道:“那个扬州最大的盐枭,是叫林伟枫罢?”
  许显纯躬身道:“陛下英明,正是徽州商人林伟枫。”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吩咐道:“传令扬州的锦衣卫秘密上门去与此人接触一番,若是愿意替皇家办事,就许他一身富贵,若是不愿意的话就算了,也不用去管他。”
  许显纯很是意外。
  原本以为依着崇祯皇帝的性子,这林伟枫就算是侥幸不死,也得脱去一层皮才行。
  可是崇祯皇帝却说不用管他?
  仔细想了想,许显纯发现可能根子还是出在了自己的奏报上面。
  上面提到了林伟枫此人虽然是最大的盐枭,可是这个把持了扬州私盐十之六七的家伙,却把他手中十之六七的私盐都给了那些穷人去贩卖了——虽然这些穷人大部分是他的老乡。
  皇帝陛下哪里会在乎那些穷人是哪里的?就算那些穷人都是这林伟枫的老乡,可是他们毕竟还是大明的百姓不是?
  皇帝陛下很有可能是甚至这一点原因,才决定放过这林伟枫一马的。
  但是许显纯还是把崇祯皇帝想的太简单了。
  在崇祯皇帝的眼中,他们是大明的百姓没错,可是不能因为这个就无视了他们贩卖私盐的事儿。
  盐这玩意,除了自己吃的盐之外,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应该是个不值钱的玩意才是。
  后世的盐多少钱一包?一块钱,贵点儿的一块五毛钱。
  如果说后世有谁吃不起盐,若是在早些年还是有可能的,可是后来根本就没有听说哪谁家吃不起盐的——倒是经常听说有人骂饭店的厨师把盐放多了。
  当然,吃完饭骂厨子这事儿,崇祯皇帝自己就没少干过——这傻缺厨子是打劫了卖盐的?放盐不心疼的?
  但是实际上呢?
  在大明,盐真是个稀罕东西,吃不起盐的百姓绝对要比那些敢于随意放盐的百姓多出去无数倍。
  甚至于连穿越唐朝的云烨见识过的那种毒盐,在大明也不是没有人吃。
  这就让崇祯皇帝很不开心了。
  崇祯皇帝哪怕是再怎么小白,起码也知道盐是个好东西。
  这玩意可以弄来配置生理盐水,可以杀菌消毒,腌腊肉,不管怎么看,生活中都是离不了这玩意的。
  尤其是感冒发烧了,弄碗盐水加点儿糖,绝对是有用的很。
  现在登莱地区的盐场估计也快搞完了,到时候大量在的盐一出来,首先满足的不是大明百姓,而是建奴和草原上的林丹汗的部族。
  虽然这是崇祯皇帝的指令,但是崇祯皇帝自己依然不开心。
  得先解决了大明百姓吃盐的问题才是。
  可是就算是海边多开几个盐场,晒的盐足够多,其实问题依然是一大堆。
  首先就是怎么往陕西之类的内陆地区运输?
  继续开中法?那不等于是继续玩私盐那一套?
  这么一想,崇祯皇帝又开始头疼了。
  锦衣卫被弄去派人搞什么盐场已经够过份的了,再让他们去搞什么官方卖盐?
  这事儿想想就不太靠谱。
  但是太监呢?
  太监实际上也不成。派去盯着盐场倒是没问题,可是弄去卖盐,一样是扯蛋。
  真要那样儿的话,大明现在的太监数量起码得再翻上几十倍才行——除了后世的新世纪中官村起点中文网,你上哪儿能弄来这么多的死太监!
  碎碎念的崇祯皇帝头疼了半天,干脆吩咐道:“传,内阁温体仁,户部郭允厚,还有吏部房壮丽。”
  温体仁等在小太监过来宣三人入宫见驾的时候,脑子先是一疼。
  谁也不知道这位皇帝陛下又想出来什么妖蛾子了。
  要说是京察的话,好歹已经处置了一大批了,剩下的都是京师范围外的,处置起来也没有这么快不是?
  可是除了这事儿之外,还能有什么事儿是能让户部吏部再搅和到一起的?
  陕西?
  陕西那边到现在不说是彻底的消停下来也差不多了,除了某些官员们可能要倒霉之外,剩下的应该也没什么了?
  三人一边猜测,一边向着宫中而去。
  只是见到崇祯皇帝之后,崇祯皇帝的话着实出乎了三人的意料:“朕有意在东南沿海广设盐场晒制海盐,低价卖给百姓,不知道三位爱卿以为如何?”
  崇祯皇帝的话一出口,老奸巨猾的三人就大概的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
  这皇帝陛下是想着卖盐给百姓,不打算再玩什么开中法,但是摆明了又信不过各地的官府,担心各地管府胡来。
  郭允厚躬身道:“启奏陛下,若说是晒了海盐卖给百姓,此事当真是利民之举。只是不用开中法,盐价又如何定价?”
  崇祯皇帝敲了敲桌子,淡淡地开口道:“大明上下一体定价,五十文一斤。”
  崇祯皇帝的话实在是有些石破天惊的意思。
  说到崇祯皇帝说的这个盐价,就先得从大明现在的盐产量上面说起。
  明朝的盐产量如何呢,按“纲盐制”∶持有盐引的商人按地区分为十个纲,每纲盐引为二十万引,每引折盐三百斤,或银六钱四厘,称为“窝本”,另税银三两,公使(运输)银三两。
  每年盐产量是六亿斤,当时一斤折合后世五百九十六克,总量相当于后世的七亿斤。
  而这个数据是洪武、万历时期的官方统计,人口还是六千万,与北宋中期一样。
  然而,每引得银六两六钱四分,应得白银1328万两白银的盐税,实际上最多时只有二百五十万两白银,盐税大量流失。
  可是这售价上就很操蛋了。
  宋代之时的盐价是多少?五十文一斤。
  可是到了大明时,这价格就翻着跟头的向上涨。
  在嘉靖时期据朱廷立《盐政志》的记载‘嘉靖初湖广、江西、南京一带每盐一斤卖银三分四分’而在嘉靖七八年间‘湖广、江西诸处每盐一斤卖银一分五厘。南京一带卖银一分二厘。’
  这里所说的是淮盐的市场销售价格。
  也就是说,在大明,时间地点不同,盐的售价也不同。
  从理论上来说,技术应该是随着时间的推进而进步的。
  不要以为摩尔定律那玩意只适用于挨踢界,起码在别的行业里面,技术越先进,原本的价格和成本就应该越低才是。
  虽然说盐这玩意基本上也不存在什么技术含量的问题,但是正常来讲应该是随时时间前进而慢慢降价才是。
  可是偏偏到了大明的时候,这个定律就无效了——丫的比宋朝时还涨价了!
  至于是因为什么原因,崇祯皇帝这种小白觉得自己是搞不明白的,也懒得去搞明白。
  但是自己却可以玩晒盐法——自从水泥被弄出来了之后,自己可就一直在想着怎么利用这玩意。
  到最后发现除了用来修路筑城什么的,还可以用来晒盐。
  这就是个好消息了。
  只要能把晒盐的盐场大规模的铺开,还怕大明的盐价降不下来?
  崇祯皇帝觉得盐价不是问题了,可是郭允厚就很头疼了:“陛下,盐价波动,实乃民间自发之行为,若是强行定价,则原本的盐商?”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后接着道:“赎买。把原本盐商手里的盐引以原价赎买回来,朕知道有很多混账东西自己捞了好处,盐引卖出去的价格跟送差不多。但是都按照官面的价格赎买回来,以后由盐场专营。两淮盐运使什么的召回京城,盐运御史暂时不动。”
  想了想,崇祯皇帝干脆又杀气腾腾的道:“罢了,不必召回了。许显纯?”
  许显纯躬身应道:“微臣在。”
  崇祯皇帝吩咐道:“朕会谴御史台派出御史去查两淮盐运使,着锦衣卫暗查。东厂复核,若是没有问题,就由吏部将之调回京城,有问题的话,直接由锦衣卫锁拿进京扔进诏狱。”
  房壮丽闻言,就是一阵蛋疼。
  崇祯皇帝在此时此刻再一次体现出了他的肆意妄为和不靠谱——看起来皇帝陛下平日里的伪装再怎么样的圣明,该残暴的时候依旧是残暴无比。
  崇祯皇帝却不理会下面的几人心中怎么想,而是直接开口道:“海水晒盐,除了人力成本之外,基本上也是没有什么成本的。到时候晒出来了,直接由各地驿站转运,各地衙门再发卖给百姓。售价五十文,听凭百姓自愿购买,不得强制。”
  温体仁想了想,躬身道:“启奏陛下,若是官府暗中加价?”
  崇祯皇帝却是呵呵一笑,开口道:“京察之中不是有四格、八法么?若是暗中加价以谋私利,等到京察之时,朕要他们好看!还有,锦衣卫暗中给朕盯着,发现一起就上报一起,若是加的狠了,不用等到京察,朕就要他们的脑袋!都给下面递个话,这世界上捞钱的手段多的是,朕也懒得管那么多。但是谁要是敢从老百姓身上捞钱,就是让朕不痛快。朕不痛快了,呵呵。”
  崇祯皇帝后面的话没有说,但是意思却很明显。
  依着崇祯皇帝以往的作风,是个人都能听出来后面的话里是什么意思——谁敢让朕一时不痛快,朕就敢让他一世不痛快。
  可是温体仁还是躬身道:“陛下,将盐政独立出来,另设一个盐政司,一级级向下派员监管?如此一来,不通过地方官府,则地方官无从插手,而锦衣卫监督也方便一些?”
  崇祯皇帝意外的瞧了温体仁一眼。
  后世不就是有个什么盐业总公司吗,好像自己在超市买过的盐上面都有这家公司的标志。
  虽然说崇祯皇帝搞不清楚这家公司到底是个什么路子,想来应该是国企。
  对于如今的崇祯皇帝来说,弄个这样儿的国企,其实好处是多于坏处的。
  虽然说后世总有三桶油什么的让人堵心,但是像这个盐业总公司一类的存在就是绝对的好事儿了。
  最起码是好处要多于坏处的。
  对于现在的大明或者崇祯皇帝来说,不管这个盐政司是不是需要国库和内帑补贴,最起码这个盐价是稳稳的不会再乱来了。
  而这个盐政司的官员们为了自己的得益,他们自己就会把各地的官府什么的盯的死死的,一旦有问题,这些家伙会比锦衣卫还要积极。
  从这方面想的话,崇祯皇帝都想要把后世鹰酱那一套收税的玩意给弄出来了——鹰酱家里的流氓恶棍们不把法律当回事儿,但是没有谁敢欠税务局的税。
  那些家伙可是会开着坦克却武装催收的!
  最近按下了这个诱人的念头之后,崇祯皇帝开口道:“准,温爱卿回头上书仔细的说一下这个事儿。另外,朕有意将这个盐政司衙门设在内阁之下,由内阁直接负责,但是盐场直接归入宫内,归酒醋面局直接管理。”
  ……
  温体仁实在想不到崇祯皇帝在同意了自己弄出个盐政司衙门之后又单独把盐场给收走了。
  这样儿一来,那盐政衙门等着把裤子都赔的当掉吧!


第324章 议他该当何罪?
  其实盐场就算是划归在这个什么盐政司衙门,这个衙门该把裤子都赔掉的还是一样的赔。
  但是崇祯皇帝表示不在乎。
  反正羊毛都是出在羊身上,不管是国库补贴还是内帑补贴,这钱不都是老百姓交的赋税么。
  再说了,补贴在老百姓身上,总比割地赔款给那些蛮子要强的多吧。
  说到这一点,崇祯皇帝其实挺佩服螨清的那一伙儿狗奴才的,反正大明是没有大螨清牛逼。
  敢犯大清者,虽远必赔!钱不够了就割地!
  这就很社会了。崇祯皇帝觉得大明虽然挺掉链子的,但是在这一点上,是无论如何也比不过大螨清滴。
  反正无论如何,崇祯皇帝都觉得自己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哪怕朕现在就吊死在煤山上,也别想让老子割一块儿地皮出去!哪怕是一个生蚝扇贝都不行!
  温体仁觉得崇祯皇帝这事儿干的果然还是符合崇祯皇帝一惯不搞事情就不舒服的风格。
  但是事已至此,就算是自己再跟皇帝要求把盐场给划到盐政衙门,估计也是没啥指望了。
  想了想,温体仁干脆把话题扯到了另一个人的身上:“启奏陛下,杨京甫之事,是不是再复核一遍?”
  崇祯皇帝想了半天才想明白温体仁说的是谁。
  杨京甫就是杨镐,现在正在狱中,准备着秋后开刀问斩。
  万历八年的进士,曾任右佥都御史,经略朝鲜军务。蔚山一战,大败,撤兵回王京,与总督玠诡以捷闻。
  万历四十六年,建奴破抚顺,授杨镐兵部右侍郎前往辽东,万历四十七年镐与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等号四十七万大军,兵分四路与建奴兵战于萨尔浒山,大败,死四万五千余人。
  后开原、铁岭又相继失守,言官上书弹劾杨镐,遂逮下狱,论死。
  如今已经是崇祯二年,一拖再拖,眼看着拖不过去了,这家伙的事儿也终于该有个说法了。
  什么说法?
  到底是死还是活的说法。
  崇祯皇帝自认为是一个历史小白,如果不是有着穿越者培训基地,起点中文网的存在,崇祯皇帝觉得自己的历史知识少得真是可怜。
  可怜到闻者伤心,男默女泪的程度。
  但是自己再小白,也是知道萨尔浒战役的。后世都说是这一战,才彻底的把明军最后的一点儿家底给败光,让建奴有了崛起的机会。
  而穿越成了被挂在歪脖子树上的崇祯皇帝之后,程序猿朱晓松就更得关心关心这一战的事情了。
  老努努尔哈赤在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十三日以“七大恨”誓师反明之后,抚顺等地接连失陷。
  万历皇帝一瞅这事儿不成啊,辽东是老子的地头,你一个建奴还敢跳的这么欢实?
  不爽了的万历皇帝决定把建奴给摁死。
  只是这一回,万历皇帝却挑错了人。
  万历皇帝把当时身为兵部左侍郎的杨镐任侠为辽东经略,主持辽东防务,并且加派饷银二百万两,并从川、甘、浙、闽等省抽调兵力,增援辽东,又通知朝鲜、叶赫出兵策应。
  按道理说,当时就算是建奴的八旗全都是精锐之中的精锐,其实也应该是唱凉凉的。
  毕竟八旗里边的兵丁满打满算,一旗才七千五百丁。八旗加在一起,能战之兵才六万。
  再往多了算,算他们有七万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