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这个小庄子里的百姓们来说,现在正好是家忙时节,可不晚荒了地,早早的吃完了饭睡下,明天一早儿还得早点越来趁着不是那么热的时候去地里忙活呢。
  只是奢崇明的叛军一到,火光,刀影,就覆盖掉了这一个小庄子的宁静,连天上的月亮都不忍见到这一幕人间惨剧,悄然的躲在了云彩的后面。
  鸡鸣,犬吠,孩子的哭声,不甘就死的男人们喊杀声,刀子划过人体的声音,还有那乱兵之中永恒不变的妇女哭泣声,被奸淫时绝望的哭喊声,共同谱写了一篇兵乱之曲。
  等到奢崇明来到这个小庄子准备休息的时候,除了还有一些妇女的惨叫声,剩下的声音都消失了。
  至于是怎么消失的,很简单,没有了生命,自然就没办法再发出声音了。
  鸡?拧断了脖子,一会儿就能拔毛下锅了。
  狗?打死拉倒,听说狗肉滚三滚,神仙都站不稳。
  那些敢反抗的男人?砍了不就死了?死了还反抗个屁!
  孩子?除去那些被大人藏了起来,一些懂事的没发出一丝声音外,剩下的也都被杀掉了。
  最后只剩下了十几个年老的,算是俘虏,捆越来后带到了奢崇明的面前,算是献俘于王。
  一个被打掉了几颗牙,显得老实了一些的老秀才,在看到奢崇明的那一瞬间就激动越来,怒骂道:“畜牲!畜牲!”
  这就算是给这十几个侥幸活下来的老头子招了灾了。
  奢崇明挥挥手,吩咐道:“不迎王师,反而抗拒大军,诋毁本王,统统杀掉!”
  奢崇明的命令得到了很好的执行。
  十几个老人,一个活下来的也没有,至于骂了奢崇明的老秀才,干脆是连满口之中没剩下几颗的牙都被打掉。
  在这些讨厌的老不死们都死掉了以后,奢崇明才吩咐道:“先清点庄子里的财物,然后埋锅造饭,明儿个去打太平司。”
  屠村给奢崇明的溃军带来了足够的勇气,或者说通过屠杀这些庄子上的农户,让这些叛军又恢复起了一丝的斗志。
  也可以说是兽性。
  没有了这些惹人烦的汉人,又是一阵翻箱倒柜,处理掉一些被藏的不是那么严密的孩子过后,叛军才开始正式的烧火做饭。
  而此时不管是被宰的鸡还是被杀的狗,该拔毛的拔毛,该扒皮的扒皮,村子里那些汉人煮的食物太糙,大梁王看不上,自然有其他的叛军士卒去吃。
  至于那些头领一类的,自然是有肉吃的。更何况奢崇明身为叛军最大的首领,自封的大梁王,那待遇就更不可能差了。
  十五岁的小姑娘?还没出嫁?正好,来陪本大王一起吃酒!把本王伺候爽了,这只肥鸡就是你的了!
  不愿意?杀掉,再换一个。愿意吗?不愿意?再杀掉再换。
  总有愿意的。
  所以到最后,奢崇明和安邦彦在酒足饭饱之后,各自都带着一名女子回房中安歇去了。
  各级头目基本上也有,表现突出的也有几个人分到了。
  剩下的没分到的?明天打太平司的时候好好表现,争取分上一个!
  第二天,奢崇明早早的就越来了,揉着腰出了屋子之后,奢崇明便吩咐道:“烧了罢。”
  亲兵向着屋里探头瞧了一眼,赤裸着躬身的小女孩脑袋已经歪向了一边,明显已经没气了,当下便指挥人将屋子整个儿的烧掉了。
  一把火,带走了人世间的一切肮脏与污秽。
  聚齐大军之后,奢崇明便吩咐道:“出发,去平了太平司!”
  一场无名小庄子的杀戮,让这支已经完全变成了兽军的叛军开始期盼着到达太平司之后的杀戮了。
  而太平司的百姓,根本就不知道奢崇明的叛军会向着这个方向来,而且,连守备的军队都没有。
  面对着奢崇明大军的出现,可以说最后的武装力量一共就只有两伙人。
  一伙就是驻扎在此的锦衣卫小旗部。
  不得不承认,在大明,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可以说是有锦衣卫的人,这一点儿,其他的任何特务机构都未必能比得上。
  这也是目前崇祯皇帝倚重于锦衣卫的地方。
  像锦衣卫这种完全依赖皇帝的信重而不会产生自己的政治诉求的暴力情报组织,对于目前的崇祯皇帝来说就是最好用也是最锋利的刀。
  另一股武装力量就是本地乡绅尹老爷家中养着的一伙儿家丁,或者说打手。
  但是实际上,一个锦衣卫小旗加上手下也一共只有六人,在面对几万大军围困之时能起到个屁的作用?
  而尹老爷也不过是一个区区的土财主,家中养着的家丁也不过是数十人的规模,而对大军同样是屁用不顶。
  但是这两伙人做出的选择是截然不同的。
  尹老爷觉得奢崇明既然大军围困,那不管是为了钱还是为了银实,只要给了,就能打发了,镇子上应该还是平安的,就算有几个倒霉的,也应该不会是自己。
  锦衣卫小旗胡显良则是透着一股子绝决,在命令手下的兄弟们将消息用飞奴传递出去之后,就打算看看情况,如果奢崇明打算屠了这个镇子,那就只有带着兄弟们一起冲阵了。
  尽管加上自己也不过是只有六人而已。
  然而最坏的结果确实就像是胡显良所想的一样,奢崇明根本就是打算屠光这个镇子,尹老爷派去联系的管家不一会儿就回到了尹老爷的府邸。
  此时的尹老爷正来回踱着步,见管家回来了,连忙一把抓住,问道:“情况怎么样儿?”
  管家苦瓜着脸道:“老爷,东西人家是收了,也说能放过咱们尹家上下,可是呆会儿乱军一进来,那可是几万人,咱们家能保的住吗?”
  几万?
  这他娘的比想象中还要多了几倍!
  苦笑一声,尹老爷道:“祸事了,你去安夫人少爷他们先躲越来罢,告诉夫人她们,脸上都抹上锅底灰,省得被叛军给祸害。”
  管家应了一声,却又问道:“那老爷您呢?”
  尹老爷叹了一声,才回道:“老爷我就留在这里给他们杀罢。若是不杀些人,抢些东西,这事儿是过不去的。以后你就好好跟着大少爷,让他别读那些狗屁的子曰诗云了,好好练一身武艺投军,替全家老小报仇!别磨蹭了,快去罢!”
  管家又应了一声,这才匆匆忙忙的向着府中后院跑去。
  最终的结果,不管是锦衣卫小旗胡显良绝望之下的冲阵,还是乡绅尹老爷的引颈就戮,其实结果都是一样的。
  镇子上除了那些早早藏越来的妇女和孩子,同样没有剩下几个活口。
  一如那个根本就不知道名字的村庄,奢崇明的叛军在那个庄子是怎么干的,在太平司这个小镇子上就是怎么干的。
  只是这个镇子的人口明显要比那个小庄子的人口多的多,拉壮丁也就成了应有之意了。
  而奢崇明显然也不会太把这个小镇子放在心上——为王者,当心怀天下。
  一边饮着酒,奢崇明一边对着安邦彦道:“左右都已经偏了,咱们现在也不能回水西,干脆接着向着,先把镇雄府打下来!”
  安邦彦同样的在饮着酒,只是心有不甘地问道:“那永宁呢?咱们原本不是说好的先打永宁,然后再打泸州的?”
  呸的一声,奢崇明吐了一口鸡骨头后才回答道:“你打还是我打?谁能打下来?他娘的,区区一个永宁竟然这么难打,真是见了鬼了。”
  想了想,奢崇明又解释道:“这镇雄府远比不得永宁,永宁往北还有泸州卫以为后援,这镇雄府连个卫都没有,要比永宁好打的多。儿郎们在永宁折了锐气,一时半会儿的只怕是缓不过来,正好先打下这镇雄府,让儿郎们心中能多几分底气。兵法有动,士气一而鼓,再而衰,再而竭,其实用兵就是这样儿,一直打胜仗,儿郎们心里就有底气,若是打了败家,就需要好长时间才能缓过来。”
  自觉得对军事就不怎么懂的安邦彦听奢崇明这般说法,便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又饮了一杯酒之后,安邦彦才道:“过了这太平司,可就是镇雄府的威信了罢?”
  奢崇明嗯了一声道:“不错,正是威信,再往东南一点儿就是威信司,往南直接走就是镇雄府的府治所在。等打下了镇雄府,咱们就向西去打乌蒙府,然后再回过头来北上,去打叙州府。到时候那该死的永宁就处于咱们的三面包围之中,不怕弄不死那个明军小将!”
  一提到符卫明,安邦彦就先打了个哆嗦,实在是符卫明带着千骑冲阵留给安邦彦的心理阴影实在是太大了。
  实际上,奢崇明的心理阴影面积同样不小,要不然的话,也不会先挑比较好欺负的镇雄府和乌蒙府先打了。
  就在奢崇明休整了一晚,准备向着镇雄府进发的时候,太平司被屠的消息也传到了符卫明的手中。
  同样接到消息的还有四川总兵官李维新,川东兵备副使徐如珂。
  只有朱燮元因为还在路上,所以还没有接到消息。
  而消息通过锦衣卫使用信鸽一层层传递,短短十余天的时间,远在京城的崇祯皇帝也知道了奢崇明干出来的破事儿。


第339章 能胡编乱造也是个本事
  崇祯皇帝在知道了奢崇明干出来屠村再屠镇之后的反应让张惟贤都感觉到头疼。
  一直以来,别看崇祯皇帝把朝堂上还有草原上砍的是人头滚滚,但是对于军方来说,虽然挨的收拾不算少,对比起文官来可就幸福的多了。
  起码崇祯皇帝轻易不会发火砍人头。
  但是轻易不会发火就不代表不会发火了。
  如今崇祯皇帝突然之间发起了这么大的火,让久经官场的张惟贤也是暗呼吃不消。
  四川总兵官李维新,川东兵备副使徐如珂,统统是革职留任以观后效,若是不能在半年之内平息掉奢崇明的叛乱,到时候就数罪并罚一起处置。
  就连还没有赶到任上的川贵行军道大总管朱燮元都倒了大霉,崇祯二年的俸禄已经被罚的一干二净。
  崇祯皇帝的意思很明显,要么赶紧的,上任,怼死奢崇明,剩下的一切都好说,要么就趁早自己滚蛋。
  哪怕是知道崇祯皇帝对于百姓极为看重,结果还是超出了张惟贤和温体仁等人的想象。
  除了没有闹着要去亲征,两人都以为崇祯皇帝这是把奢崇明当成林丹汗了。
  当成林丹汗的后果就是很有可能在四川和贵州那两个地方多出来无数的京观。
  不过好在,崇祯皇帝现在看越来还没有失去最后的理智,虽然这板子已经打了,但是却不是很重,而且还把自己两人给召唤进了宫中商议。
  这就是一个好现象,起码不会天子一怒之下就立即亲征奢崇明。
  那样儿的话简直就是个大笑话。
  一个小小的土司叛乱却要天子亲征?大明满天下的武官勋贵们都抹了脖子算了!
  只是崇祯皇帝把两人召进宫中,明显也是不安好意,半天没有开口的崇祯皇帝过了好半晌,才盯着二人道:“朕记得奢崇明是祖辈得到朝廷封赠,世袭永宁宣抚司职,这个没错罢?”
  张惟贤拱手道:“启奏陛下,正是如此。只是奢崇明祖辈之上倒也算是恭敬,没有出过甚么大乱子,惟有奢崇明狼子野心才起兵反叛。”
  崇祯皇帝心中却是暗哼了一声。
  大明的朝廷比之后世根本就没什么区别,都是把小数民族和汉族独立开来。
  至于朱元璋所规定的小数民族之间不许自相嫁娶,违者以大明律处置的规定早就被人扔在了脑后。
  所以在老朱一早设想之中的民族融合也就成了镜花水月。
  或者在明朝的诸多官员们看来,小数民族都是些蛮夷,最好是别跟汉族混到一块儿去,但是崇祯皇帝毕竟是在五十六个民族理论的熏陶下成长的,所以倒是跟明朝的官员们看法不同。
  当然,五十六个归五十六个,变成一个才是最好的,扯别的就算了,至于优待,那是不把人家当成一家人看,还指望人家把你当成一家人?
  这种类似于永宁宣抚司职之类的存在,才是奢崇明反叛的根本原因之所在——人家奢崇明一直心心念念的想着的就是如何复兴彝族国,怎么可能死心塌地的给你朝廷当狗?
  所以现在在得到了张惟贤明确的答复之后,崇祯皇帝便决定要搞一波事情——哪怕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想了想,崇祯皇帝便开口道:“昔者女娲娘娘以息壤造人,我炎黄百姓为娘娘所喜,可是彝族百姓与我炎黄百姓之间,起码也算得上是堂兄弟的关系。如今非得要搞什么宣抚司,这不是人为的制造隔阂么?朕有意尽废之,以后户籍之上,也不再写什么彝族苗族什么的,统统都写为大明百姓,与我炎黄百姓混为一体,无分其族。”
  这事儿可就不是张惟贤能开口的了,温体仁满脸纠结的道:“启奏陛下,彝族苗族等各有其传承,若是强行将之并入,只怕会出生祸乱?”
  崇祯皇帝却是冷笑道:“没强行并入就没祸乱了?广德门想要开城门的是谁?如今在水西举旗反叛屠城的又是谁?”
  温体仁一下子被问住了。
  广德门想要开城门的是谁,自己自然是知道的,如今在水西举旗造反屠城的则是知道的更加清楚了。
  但是总是有哪儿感觉不对劲。
  崇祯皇帝却是不待温体仁转过弯来,又接着道:“苗族怎么了?蚩尤乃是巫族大族,祖巫之下第一人,与女娲娘娘所造人族争斗是很正常的事儿。只是不管怎么说,蚩尤也好,人族也好,都是盘古所化,最后都是一家人,写在一个族谱上不是很正常?兄弟阋墙之事这世间本来就不少见,更何况上古之时,巫族本就管地,而女娲娘娘本是妖族,我人族与之亲近,与巫族自然就有了隔阂,彼时互相征战自然在所难免。只是有句话说的好,打断了骨头连着筋哪,要不然现在怎么都称呼为黎民百姓?岂不正好说明都是一家人?”
  温体仁和张惟贤还是觉得不对劲,这说的是奢崇明叛乱,奢崇明是彝族,陛下您好像说的是苗族?
  这苗族是招您惹您了?
  崇祯皇帝却是没管两人什么表情,只是接着道:“这彝族么,自然也是与我等汉族大有渊源。昔年祖巫共工与祖巫祝融争斗,共工怒触不周山,以致于天河倒灌人间,仙人指点彝族始祖仲牟由种葫芦,然后藏身葫芦内躲避洪水,一路漂到马头山得生,与天女结婚生六祖,彝族因此才得以繁衍。而指点仲牟由的是何人?”
  听崇祯皇帝提到共工和祝融,并且把两人安排成了祖巫,温体仁和张惟贤就知道崇祯皇帝又开启了神话乱编的模式。
  左右是当个神话故事听的两人听到崇祯皇帝问到是何人指点了彝族始祖仲牟由种葫芦,便一起捧哏道:“请陛下明示。”
  崇祯皇帝咳了咳嗓子,这才接着道:“鸿蒙时期有先天灵根葫芦藤,先天结有七个葫芦。
  灵宝出世之时,紫金红葫芦为老子所得,就是后来太上老君盛丹之用,也是金角银角大王用于收取猴子的那个葫芦。
  九九散魂红葫芦,为红云道人所得,后因为圣位之争,被鲲鹏杀了。
  斩仙葫芦,为东皇太一所得,练成斩仙葫芦,给自己的第十个儿子陆压,这斩仙葫芦的威能么,两位爱卿可以在封神演义之中看到。
  招妖葫芦,为女娲所得,制成招妖幡,可招天下一切妖精。”
  想了想,崇祯皇帝发现自己实在想不越来剩下的三个葫芦到底是什么名字,又被谁给得了去,只得胡乱编道:“紫绿色的先天葫芦,为昊天玉皇大帝所得,其中自成一界,更可以使灵宝返本归源,更上一个台阶。”
  但是这葫芦跟人家仲牟由种葫芦有什么关系?
  崇祯皇帝此时已经开始头疼了,这胡编乱造的事儿当真是麻烦的很,自己都快编不下去了。
  难怪后世的新世纪中关村有那么多的死太监,想必是编不下去了就自己切了。
  但是现在自己能切么?肯定不能啊,这事儿得好好编才是。
  想了想,崇祯皇帝才接着道:“其余的葫芦就不说了,这昊天玉皇大帝手中的先天葫芦能正成一界,却正好是天帝指点了仲牟由种葫芦以藏身的根源之所在。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更何况指点活命大恩?所以这彝族始祖仲牟由乃是天帝的弟子,与我等炎黄苗裔岂不是一家?”
  嗯,这理由很好,总之是胡说八道,想要自圆其说都难的很。
  崇祯皇帝难得的脸色一红,随之又隐去不见。
  如今连自己都瞒不过去,还指望着让天下人相信?
  编故事这种事儿自己不专业,这个没问题,大明有的是专业的。
  比如段小荣,比如张显庸,比如彼岸海宽大和尚。
  这三个人一儒一道一僧,三个人联手编这么个故事要是还编的不圆满,那怎么样儿也说不过去不是?
  想到这儿,崇祯皇帝便理不直气也壮的道:“其中细节,朕记得不大清楚了,毕竟朕转世之时,天界及相关的记忆已经被天帝封印,能想越来这许多已经极为不易了。罢了,回头朕自然会吩咐段小荣等人帮着朕一起想,总之,大家都是一家人,都是大明百姓,谁要是敢再提什么民族之分,就是恶意分裂,到时候朕自然不会轻饶!”
  温体仁和张惟贤瞪大了眼睛瞧着地面,又各自交换了一番眼色。
  果然还是那个不讲理不要脸的陛下!
  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耍流氓,你跟他耍流氓,他跟你讲大明律……
  总之就是不管怎么说,这道理都是陛下的。
  左右是段小荣他们三个家伙倒霉,就算是以后板子打下来,估计也不会落到自己身上,自己有什么好担心的?
  温体仁和张惟贤便一起躬身道:“陛下圣明!”
  崇祯皇帝也是难得的脸色微红。
  你们这样儿夸朕,真是太不好意思了!
  不过,谁让朕就是这么的圣明呢。
  只是崇祯皇帝不要脸又胆大心黑,什么事儿缺德他就干什么,张惟贤却不能跟崇祯皇帝一样。
  想了想,张惟贤便躬身道:“陛下,若是彝族等各族百姓不同意又该如何?”
  崇祯皇帝冷笑一声道:“不同意就不同意,反正朕也不能强迫百姓们的意愿不是?只是段小荣等人整理好这天界秘辛之后,便广发天下,一代两代的不信,多过些时时候就信了。另外,朝堂上的诸位爱卿不是总劝朕要遵从祖制么?其令,太祖高皇帝不许诸族自相嫁娶之令着各地地方官府严格执行,列入京察考核之中,锦衣卫与东厂监督。若是有人视祖宗成法如无物,朕会让他们知道大明律和祖宗成法到底有没有用。”
  张惟贤闻言,顿时蛋疼不已。
  陛下啊,老臣说的是这个意思吗?老臣怕的是有人因此造反,难道您听不出来?
  斟酌了一番后,张惟贤才道:“陛下,若是有些不怀好意之徒起事?”
  崇祯皇帝却是嘿然冷笑道:“杀掉埋掉,这样儿的都埋土里去,不管是什么族的,包括汉族在内,谁敢跳就把谁给埋掉,埋了之后就老实了。”
  崇祯皇帝觉得这么办没毛病,把惹事儿的埋掉,剩下的就只有老老实实接受的份儿,只要再过上几代人,你跟他们说什么民族?
  民族是啥?不是大明百姓?
  再说了,自己现在在大明玩的是什么?不就是一场革命?
  就像是法国那个谁谁说的,如果有一半人对什么革命有意见,那家伙都不介意绞死法兰西那一半的人口。
  崇祯皇帝觉得自己就算没那么狠心,可是把几个带头的给埋到土里的决心还是有的。
  想了想,崇祯皇帝又接着道:“只是苦了英国公了,五军都督府还是要做好准备,防着真个有问题的出现。”
  张惟贤躬身道:“陛下过奖了,此臣份内之事也。”
  崇祯皇帝看了看已经满头银发的张惟贤,却突然想越来一件事。
  历史上在崇祯十七年的时候,带兵冲阵的英国公不是张之极就是张之极他儿子。
  既然不是张惟贤,那就说明张惟贤在那时候早就已经去世了。
  而现在张惟贤的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哪怕自己经常派御医过府去诊治,只怕仍是没有太多的时间了。
  心头一酸,崇祯皇帝便笑道:“朕前番还说要许勋贵们挑选些海外之地就封,只是要对英国公食言啦。”
  崇祯皇帝一番话是笑眯眯的说的,张惟贤估计后边肯定还会有什么说法,便只是躬身道:“一切依陛下安排。”
  崇祯皇帝笑道:“海外之地不是有英吉利王国么,朕就将之许给英国公一系,世代不移。只是现在建奴未平,英国公还需为国效力,想要就国,却是难了。”
  张惟贤心头一震,连温体仁都是一副羡慕嫉妒恨的神色望向了张惟贤。
  崇祯皇帝之前说这事儿的时候,可是有着诸多条件限制的,如今却说出了世代不移的一番话,由此足见英国公一系在崇祯皇帝心中的份量到底有多重了。
  张惟贤却躬身道:“陛下不可。”


第340章 进退唯谷
  当初崇祯皇帝许了英国公一系到海外英吉利之地开国时就已经先说明了条件。
  国公不同于藩王,三代之中可世袭。三代之中若无开疆扩土的大功,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