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洪承畴道:“启奏陛下,臣以为这火车不仅可以用于运输货物,亦可以用于运人。以顺天府至应天府为例,火车运人,可以日夜不休,中间又多设车站以便于休息,比马车可要强的多了。这费用么,自然也是可以收上一些的。”
  崇祯皇帝被洪承畴弄的有些哭笑不得。
  麻卖批,朕当然知道火车运人才是主要的。
  可是就现在这速度运人,还没有马车来得更快一些,有毛用?
  到时候不还是没几个人乘坐,还是以货运为主吧!
  想了想,崇祯皇帝干脆开口道:“爱卿所说之事,朕也考虑过,只是现在火车速度太慢,比之马车多有不如,故而载人一事暂且做罢,依旧是以货运为主。”
  洪承畴却躬身道:“陛下,以臣观之,火车速度快慢,全在于车头,另外,车厢多少与所装货物多少,亦有极大关系。故而臣以为,可以先改造几节车厢试着专门载人,看速度如何?”
  崇祯皇帝干脆摆了摆手,道:“那是你铁道部的事儿,到时候自己去想办法,朕暂时不管这事儿。”
  火车运人这事儿崇祯皇帝还用洪承畴来说?
  后世的时候,每年一到了年关,铁道部的那些个大佬们恨不得把头发都给薅光,不就是因为人多导致的运力紧张。
  就算是有了高铁,有了动车,可是铁路上不跑货运的车了?光跑客运列车?
  如果真那样儿,运人的时候倒是压力大减,但是铁道部的部长下台也是肯定的事儿了——整个中国多大,每天需要通过火车来转运的货物又有多少?
  现在的大明倒是不用考虑这个,可是那比马车慢了无数倍,跟骡子差不多的火车跑起来想要运人?
  省省吧。
  所以崇祯皇帝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没有想过这事儿,除非等到哪一天火车头的速度达到了跟马车跑起来的速度差不多了才会考虑。
  但是洪承畴显然不这么想。
  快了还是慢了无所谓,有跟没有可就是个大问题了。
  只要先有了运人的车厢,慢慢的乘坐火车的人多起来之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去倒逼皇家学院想办法给车头提速了。
  大概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洪承畴自然是没有理由再留在宫中了——崇祯皇帝本来就瞧洪承畴不顺眼,难道还能留下他吃个饭什么的?
  洪承畴出宫之后,崇祯皇帝又把目光投向了东边。
  穿过了无数山河之后,崇祯皇帝好像看到了黄台吉正在抽着福寿膏的模样,冷笑道:“你抽,但是别抽死你丫的,等爷过去了好好让你抽!”
  崇祯皇帝穿越到了大明朝已经快整整三年的时间了——从天启七年到崇祯三年。
  这三年里,崇祯皇帝每时每刻担心的事儿就两个。
  一个是那个送快递的,别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然后带着手下浓烟滚滚的杀到京城,把自己逼的挂在老歪脖子树上。
  另一个就是黄台吉这个混账东西了。
  毕竟没穿越之前,崇祯皇帝可是看多了包衣奴才们的吹捧——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真到穿越之后,崇祯皇帝才发现狗屁的不可敌,连戚继光手下的浙军都差点儿把建奴给怼死,还不可敌?
  算逑吧,吹牛逼也得有个限度不是?
  现在自己的兵已经练出来了,铁路也修出来了,连最头疼的税收问题也给解决了,剩下的呢?
  剩下的就是等铁路修到山海关之后去怼死黄台吉了。


第416章 兵围大凌城
  崇祯皇帝万分挂念的黄台吉此时也在想着怎么样儿才能一改当下的态势,然后去把明国的狗皇帝怼一波。
  最好是让那狗皇帝承认自己在辽东的统治地位,否则的话,总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感觉。
  想了半天之后,黄台吉才有些恍然大悟的感觉——都是已经死了的努尔哈赤留下的麻烦。
  瞧瞧这破制度,玩什么八王议政?本汗自己一个人的权利要分给八个人,这八个人如果搞到一块儿去了还能够罢免本汗?
  彼其娘之,这不对劲啊,得改。
  而且自觉得自己手里有了红衣大炮的黄台吉认为自己的家伙儿也够硬,没道理不好好收拾收拾然后去灭了那狗皇帝。
  所以黄台吉干脆把代善、阿敏、莽古尔泰、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给召集到了一起,研究一下改制的事儿。
  其实所谓的商议,基本上也就是黄台吉的一言堂。
  代善跟黄台吉不对付,可是当初被多尔衮给摆了一道之后,代善就恨上了多尔衮,两人嫌隙渐生,如此已经是势同水火。
  阿敏就更不用说了,身为大明的建州都指挥使,虽然是暗地里一直见不得光的,可是阿敏觉得黄台吉这种蛮子愿意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自己只要把消息报给大明朝廷就行了,剩下的也不用自己多管。
  至于阿济格和多铎则是站在多尔衮一边的,哪怕是现在多尔衮要造反,两人也会毫不犹豫的跟着反。
  而多尔衮则是因为布木布泰的关系,暂时性的跟黄台吉搅和到了一起。
  济尔哈朗是舒与哈齐的第六子,本身应该是与阿敏走的最近,可是实际上,济尔哈朗自小就生活在努尔哈赤的宫中,由努尔哈赤加以抚养。
  所以济尔哈朗与努尔哈赤的儿子们关系很好,尤其是与皇太极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与阿敏的关系倒是一般中的一般。
  也正是因为如此,济尔哈郎才会在舒尔哈齐和长子阿尔通阿,三子扎萨克图谋反不成,舒尔哈齐被幽禁至死,阿尔通阿和扎萨克图被杀之后继续受到信任和重用。
  而这里面最倒霉的应该就算是阿敏了。
  莫名其妙的差点儿被老奴努尔哈赤给弄死,后来就算是在黄台吉等人为了收买人心所以坚持求情的情况下免于一死,一半的家产也被老奴给没收了。
  所以阿敏在面对着大明的锦衣卫接触之时,立即就倒向了大明——反正建奴自己的日子不好过,黄台吉比之明朝的那个小皇帝差的太远,而跟明朝搞到一起又能实现自己那个死了的老爹的遗愿,怎么看都是很合算的事儿。
  至于莽古尔泰,虽然自己不爽黄台吉很久,可是却被压制的死死的,因此也是能不开口就不开口——随着黄台吉这狗东西折腾去。
  八大贝勒里央除了代善与莽古尔泰算是一条心,都瞅着黄台吉不爽之外,剩下的人各有各的小算盘,却最终没有人反对。
  在这种情况下,黄台吉提出的改制这议很快就得到了通过——效仿汉人官制,设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唯有在吏部一事上,除黄台吉之外的其他几人都表示了反对——吏部是专门管官员的,而现在的官员都是各个旗主自己人。
  真要是让黄台吉把吏部这事儿弄成了,他要是不往自己的旗下掺沙子,那才是见了鬼的事儿呢。
  到了最后,六部变五部,而且变得有些不伦不类的意思——尚书这个职位是没有的,由几个贝勒分别管部事。
  每部再设承政——蒙古承政与汉承政,其下再设参政八员,启心郎及笔贴式若干。
  等于是建州女真是老爷,蒙古承政和汉承政就是打工的。
  当然,在黄台吉看来,这么安排肯定是没问题的——要光在还要让你汉人泥堪来管部事么?
  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什么时候奴才也想和主子爷并列了?
  等到官制及“五部”的事儿定下来之后,黄台吉又开口道:“本汗听闻明国蛮子要在古屯那里修筑大凌河城?”
  阿敏哈哈笑道:“大汗可是想要除了此城?奴才请为先锋!”
  黄台吉却笑道:“急甚么,先让他们修着就是。这时候去,若是明国蛮子干脆放弃不修了,岂不可惜?等他们修的差不多了,咱们再兵围大凌城,专打蛮子援军。”
  阿敏闻言,心中顿时一阵纠结,只是躬身道:“大汗英明。”
  黄台吉又接着道:“据本汗收到的消息看来,那些蛮子们虽然打算修筑大凌城,却还没有开始动工,现在不着急,且先等着他们去修,现在当务之急,是弄清楚他们那边都是谁在负责此事。”
  其实根本就不用黄台吉想的那么麻烦,因为孙承宗对于这事儿一点儿保密的意思都没有。
  辽东巡抚邱禾嘉觉得应该在广宁、义州、右屯这三个地方筑城,不管是建奴进犯还是主动出兵去怼建奴,这样儿都有着三个钉子在盯着建奴。
  孙承宗则觉得广宁太远,应该先在古屯筑大凌城,然后再一步步的向前推进。
  不得不说,孙承宗又回到了原本的历史上的老套路——步步为营,逐步蚕食,一点点的挤压建奴的生存空间,然后再一波流平推过去,彻底怼死建奴。
  其实这个方略不能说错,甚至于可以说是付出伤亡最小的一个策略——但是这个策略花销太大。
  如果说是朱元璋或者朱棣还活着的时候,甚至于正德年间,这个策略实施起来都没有一点儿压力。
  毕竟那时候的大明朝廷有的是银子,有的是能打的军队,想要这么干简直不要太轻松。
  可是实际上,孙承宗提出来这套策略的时间是天启年间。
  那时候已经开始各地乱子不断了,天灾基本上年年都有,魏忠贤玩了命的弄钱还不怎么够用呢,更何况在辽东玩这么烧钱的策略了。
  所以孙承宗就只能被老魏给弄回家去了——实在是烧不起那个钱。
  至于现在,孙承宗觉得国库应该是有钱的,起码这军饷向来是一文钱不缺,一天也不会耽误的足数发下来。
  既然国库有钱,那还有什么好说的,直接开始修城,然后蚕食掉建奴不就是了?
  搞笑的一幕就出现了。
  原本历史上,大凌城是崇祯四年七月动工,快完事儿的时候结果停工了,然后建奴兵围大凌城。
  现在就是大凌城在崇祯四年四月动工,刚开始修建就被建奴给盯上了。
  只是黄台吉也没有想到,自己在大凌城过半之时就率兵围了过来,却仍然没有大凌城筑城的速度快——甚至于城头守军一边与自己对射,一边儿加固城防。
  大凌城中,祖大寿已经陷入了暴怒的状态:“妈了个巴子的,老子就说那些个文官都是扯犊子,现在瞅瞅,都成啥逼样儿了?!”
  何可纲劝道:“大帅何必如何?倒不如坚守一段时间,援军总会到的。”
  祖大寿气闷的道:“援军到了又能如何?跟建奴打野战么?莫说是我,便是你自己又能信几分?”
  何可纲苦笑。
  自己等人本来是筑大凌城的,带的物资倒是不少——可是偏偏没有带多少吃的,都是靠着后方的补给。
  如今却被建奴给围了,整个大凌城四面全部被建奴挖出来的濠沟,还有立起来的拦截战马用的栅栏,说句插翅难逃也不为过。
  更让人头疼的还不止这一点。
  建奴也有了火炮才是最让人头疼的,哪怕是射程和威力都不如大明的火炮更厉害,可是有和没有,那就完全是两回事儿了。
  最起码锦州方向的援军是不太能指望的上了。
  如果说建奴的濠沟抵着城墙来挖倒是好了——那样儿就省得自己这些人半夜还得出去挖护城河。
  没错,祖大寿和何可纲打定的主意就是死守大凌城吸引建奴,让孙承宗有机会怼建奴一波狠的——反正自己想逃也没地方逃,不如就玩一把大的。
  历史的不可预料性再一次显现了出来。
  趁夜挖护城河的想法是好的,祖大寿和何可纲也是这么干的,然而带来的副作用是两人谁也未曾预料到的——城中粮食不足了。
  副将张存仁斜着眼白,盯着祖大寿和何可纲道:“没粮食了,咋整?”
  祖大寿挥了挥手,心烦意乱的道:“咋整?要不然你吃人肉?现在本帅不也是没得吃?去去去,什么草根树皮,能吃的就先吃着,实在不行把干活的牛给宰了吃。”
  张存仁讪讪而退,何可纲劝道:“咱们还是想办法去信给孙师,让他老人家赶紧进军是正事儿。”
  何可纲却突然间盯着祖大寿道:“大,吃人肉这事儿,你敢不敢?”
  祖大寿噌的一声站了起来,怒道:“你疯了?史上吃人肉的下场如何我不知道,可是陕西那边儿有过吃人肉的,后果你没听说?”
  何可纲两手一摊,笑道:“知道啊,不就是满城屠尽?可是不吃人肉怎么办?草根树皮有啃完的一天,牛肉同样也有吃完的一天。就城里的牛,真让将士们敞开了吃,估计都撑不了一天。到时候怎么办?将士们饿死了,谁来守这个城?”
  祖大寿气哼哼的道:“你别想,我跟你说啊,吃人肉这事儿就犯忌讳!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吃人肉!”
  只是祖大寿也没有想到,这万不得已的那一在会来的这么快。
  要说城中武器,其实是不缺的,甚至于连火炮的弹药也是足足的,哪怕是建奴也有了所谓的红衣大炮,可是靠着射程和威力,大凌城甚至可以与建奴一起对射。
  看着又一次扔下一片攻城士卒的尸体后退却的建奴,何可纲咬牙道:“我出城去挑衅建奴,大帅命人准备一下,把建奴的尸体都拖回来,能拖回来多少算多少。”
  祖大寿怒喝道:“放屁!城中的粮食虽然说已经没了,可是还有牛肉不是?就算是喝肉汤,也能再撑两天,另外想办法!”
  止住了何可纲之后,祖大寿才开口道:“吴襄他们也快来了,再忍忍,本帅这两天也跟将士们一起喝肉汤,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两天挺过去。”
  祖大寿的话音刚落,建奴军阵之中就有人单骑出阵,驰至城下之后高声叫道:“城头守将听着,我家大汗有话要说!”
  祖大寿黑着脸道:“有话就说有屁就放,劝降就省了!”
  单骑出阵的使者被祖大寿一句话给噎的直翻白眼,过了一会儿才高声道:“我家大汗说了,只要开城投降,高官得做骏马得骑,岂不好过死守于城中?”
  祖大寿脸色不变,悄声对何可纲道:“我引他过来,你射死他!”
  使者见祖大寿嘴巴开合,却没有声音传过来,再一看风向,以为是自己没有听到祖大寿的声音,便又催马向前了几步。
  何可纲都没有想到机会来的会这样儿突然,趁着使者侧耳听祖大寿满嘴胡柴的时候,直接便搭弓引箭,直直的射向了使者。
  见使者中箭落马,何可纲笑道:“幸不辱命。”
  祖大寿则是没有理会何可纲,解开裤带之后便向着城下尿了起来,边尿边嚣张地喊道:“来,草你们个娘的,跟老子玩这一套!”
  建奴阵中又是一骑驰出,这回却学的精了,再也不往城下靠近,反而远远的喝道:“自古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祖大将军不赚太过了么?”
  祖大寿在城头之上狂笑道:“傻了吧你,黄台吉跟本帅可不是两国,他他娘的是叛军,懂么?老子杀个叛军而已,扯什么两国交兵?这事儿就是闹到皇上跟前去,那也是本帅有理!”
  新出阵的使者伸手指了指祖大寿,干脆悻悻的回去复命了——闹到皇上跟前?
  那不就是说闹到明国那狗皇帝跟前去?别说是两国本来就在交战,就算是友好的兄弟之邦,那狗皇帝会怎么选择也是很明显的事儿啊。
  感觉黄台吉被人给侮辱了的济尔哈朗怒道:“大汗!要不然奴才再带兵攻一次,一定把这大凌城给拿下,然后鸡犬不留!”
  黄台吉却眯着眼睛道:“不急!”


第417章 生死抉择
  打仗这种事儿,是要玩命的。可是光会玩命不行,还得会用脑子才行。
  战场上,谁敢玩命,谁会用脑子,谁就能赢。
  这就是黄台吉自觉得自己比其他的兄弟几个要强的地方。
  那些个混账东西,长了个脑袋只是为了显得个子高一些,至于用脑子去想问题,还得是靠自己才行。
  回到了中军大帐之后,黄台吉就直接开口道:“对于这大凌城,你们怎么看?”
  阿敏道:“还能怎么办,直接攻打那该死的大凌城就是了,何必管那么多。至于说大汗所说的围了大凌城然后打他们的援军,其实也不耽误不是?”
  莽古尔泰瞪了阿敏一眼,说道:“就知道打,哪个旗去打?”
  莽古尔泰的意思很简单,满州八旗一共就这么点儿人,而黄台吉所领的正黄旗与镶黄旗并不是原本的正黄与镶黄二旗,而是由正白与镶白二旗改名而来。
  而原本由多尔衮的兄弟多铎所领的正黄旗和镶黄旗,也已经改名为了正白旗与镶白旗。
  而且为了恶心多尔衮和多铎,黄台吉干脆把正白旗从多铎的手里划出来给了多尔衮。
  现在的正黄旗与镶黄旗,在上一次黄台吉入关攻打遵化之时就已经伤筋动骨了——为了保密,也为了给自己捞到最大的好处,黄台吉在入关打遵化之时直接带着的满州八旗而没有带汉八旗与蒙古八旗。
  现在整个八旗的情况就让人很纠结。
  原本应该是实力最强的多铎和多尔衮两人现在虽然与黄台吉站在了一条线上,但是却并不是一条心,貌合神离才是最正确的说法。
  黄台吉本身的实力则是在入关之时受了损,然而却也是几兄弟之中第二强的。
  至于代善那只老狐狸,他自己可是领着正红旗与镶红旗,但是与黄台吉连貌合的意思都欠奉,根本就指望不上。
  剩下的就是自己所领的正蓝旗与阿敏所领的镶蓝旗。
  现在阿敏这个没脑子的提出来直接攻打大凌河城,那么问题来了。
  该由哪一旗去打?
  就算是此行带着已经编好一旗的汉军旗与蒙古旗,可是这两旗的战斗力也就是那么回事儿,根本就指望不上。
  被莽古尔泰瞪了一眼的阿敏一副刚回过神来的样子,只是讪笑不已。
  黄台吉却开口道:“好了,别吵了,打仗这种事儿如果光靠着猛打猛冲就行的话,那计谋这种东西也就没有什么用了。”
  美滋滋吸了一口福寿膏之后,黄台吉才淡淡的道:“父汗给你们的兵书,一看你们就是没有认真的学过。”
  看着众人一脸懵逼的模样,黄台吉顿时一股优越感浮上了心头,笑着道:“曹操何以破袁绍?先破乌巢也。何以破乌巢?乃诈称袁将蒋奇领兵到乌巢护粮,故而得之。”
  将抽完的福寿膏放在一旁后,黄台吉才坐直了身子,吩咐道:“今晚子时过后,济尔哈朗领本汗的镶黄旗向南去五十里,明日午时过后,换明军服饰杀来。明日辰时过后,阿敏直接率汉军旗先行攻城,至巳时末方止,给他大凌河城中守军休整时间。午时过后,济尔哈朗率军杀到,本汗自领正黄旗与之佯攻,若城中明军出战,尔等趁势攻之,则大凌河城必下。”
  代善自然是无可无不可,反正这事儿主要用到的都是黄台吉的正黄旗与镶黄旗。
  多尔衮与多铎也是同样儿的想法。
  阿敏则是心中大惊。
  如此一来,这大凌河城倒真有可能被黄台吉给拿下,到时候自己又该如何自处?
  但是现在自己却没有办法把消息传递给城中的守军。
  虽然说就算是大凌城被破城,也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可是到时候黄台吉的实力却会大大的增强,甚至于在军中的威望也会进一步的上升。
  到时候自己又该如何?毕竟黄台吉可是早就看自己不顺眼了。
  就在阿敏纠结的时候,济尔哈朗已经领命而去了。
  城中的守军自然是不知道黄台吉等人的商议,反而在为了粮食的事儿头疼。
  张存仁道:“大帅,这城中的粮食已经没有了,就算是这牛可也杀的差不多了,再过上两天,只怕是连牛肉汤都没得喝了。”
  祖大寿神色阴翳的道:“那草根树皮呢?这时候正是有这些东西的时候,你别跟本帅说城中连草根树皮都没有了。”
  张存仁还没有开口说话,祖大乐就直接开口道:“大帅,别说是草根树皮了,就连树上的虫子和地上的老鼠都没有能吃的了。等过两天牛肉汤也没有了之后,将士们除了吃人肉,就剩下喝西北风了。”
  祖大寿的神色更是难看,咬牙道:“按着路程,吴襄他们这两天也该到了,若是再无援军,大不了就吃人肉。岳王爷不是说过么,壮志饥餐胡虏肉,咱们这也是向先贤学习了!”
  何可纲道:“既然如此,不如明儿个趁着建奴攻城的时候就先弄些尸首回来,省得急切间无处去寻。”
  祖大寿点点头道:“那就小心些,等着明天看看建奴攻城的情况再看,大不了把建奴放近了再打,总要让他们多留下一些。”
  见祖大寿神色阴狠,其他众将也皆是心中一凛,当下便齐声应是。
  第二天的辰时刚刚过去,建奴营中就响起了号角声与鼓声。
  又一轮的厮杀,又一轮的血肉横飞。
  一方想的是早些拿下大凌河城,另一方则是抱着寸土不可失的心态在拼命。
  何可纲舔了舔显得有些干的嘴唇,嘶哑着嗓子道:“看今天这情况,估计建奴得扔下千八百号人。这些个瘪犊子也是够狠的,拿人命就这么往里填。”
  祖大寿的神色同样不怎么好看:“他们当然够狠,你瞧瞧这死了的鞑子与往常的鞑子有什么不同?”
  说完之后,祖大寿就直接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