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锦衣卫报给崇祯皇帝的消息让崇祯皇帝感慨了一番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然后也就听之任之了。
  没有道理只允许官兵去捕杀建奴却不允许百姓们去捕杀,强汉之时那些良家子还自己带着不比官兵差的装备跟着去怼匈奴呢。
  还不是因为有好处?
  现在大明的普通百姓家里的小伙子们看到了好处,看到了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的希望,那还有不行动的?
  捕奴队的活动在某个小队的家伙们狗胆包天的伏击了五六个外出巡逻的建奴士卒并且把人头交给了官兵之后达到了高潮。
  拿回了建奴士卒的人头意味着什么?
  不仅仅是赏银那么简单的事儿,而是军功。
  大明现在重视的是什么?
  自从崇祯皇帝登基的这几年里,东华门唱名虽然说仍旧受百姓重视,也认为好男儿当以状元郎为荣,可是这马上搏上封侯也是很不错的嘛。
  尤其是张惟贤一门一公一侯的事儿发生,还有王玄寂入了忠烈祠之后,再加上这两年对于战死军属的抚恤力度在那儿摆着,民间对于从军一事的热情又开始高涨了起来。
  然而卫所已经没有人去了——现在大明所有的卫所都一精简出了强兵之后,转向了屯垦军团的性质,是不需要上战场的。
  如此一来,大明的百姓们就在期盼着什么时候朝廷募兵,然后好报名进去。
  只是说来也奇怪,这两年朝廷用兵不断,可是再没有从民间招募过士卒,所有的士卒都是以新军和京营为底子,然后不断的抽调卫所里面精简出的强兵补充而成的。
  想要从军,却找不到门路,这军功和马上封侯的事儿自然也就没有了指望。
  如今这几个狗胆包天的家伙居然有了军功?就因为伏击了那么几个建奴士卒?
  他娘的,军功啊,见官不跪,除了人头税之后,剩下的什么税都不用交,至于赋更是一文都不用交,而且皇帝还给发钱的军功啊。
  凭什么这种好事儿让这伙儿狗日的给得了去?凭什么不是自己?
  凡是知道了消息的大明百姓,尤其是年轻力壮的那些,还有家里有些底子,读书又不怎么样儿,却还喜欢练些拳脚功夫的家伙们沸腾了。
  去他妈的子曰诗云,老子看这玩意头疼,还是操刀子砍人来得痛快,在大明不行,那就去建奴,混上了军功回来,见着多大的官老爷也不用下跪,比那些个秀才举人老爷们还要爽的多。
  更不要说因军功而减免的赋税了。
  没说的,拿钱,招呼佃户里的青壮,随着少爷一起去辽东捞军功去。
  我告诉你啊,别看现在你还是我家的佃农,你要是跟着少爷捞到了军功,那少不得会有田地赏赐给你,就算没有,那赏赐下来的银子也够你买几亩地了!
  还有你不是掂记村头的如花小娘子好久了么?等这回从辽东回来,少爷我就托我爹替你上门去求亲,包你趁心如意,如何?
  啥玩意?你没有马?多大的事儿啊,少爷有的是钱,不光是战马,连刀剑少爷我都替你买好。
  要求?没啥要求,去辽东之后砍的人头要是比少爷我砍的多,就分给少爷我几个,中不?
  中?
  那还说什么,东市走着,先找那些卖好马的蛮子去,我告诉你啊,那些个蛮子卖的马又高又大,一看就是好马!
  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一言不合拔刀相向实在是很正常的事儿,这些在某些时候连自己的命都不在乎的家伙,更不会在乎建奴的命会怎么样儿。
  以前没有好处倒也罢了,如今有了好处,而且是军功这么大的好处,不光是燕赵之地,连齐鲁之地,号称孔孟之乡的齐鲁都开始激动了。
  尤其是梁山,突然之间就冒出来了当年纵横一世的梁山好汉们的后人,各个都称自己拳脚功夫不凡,马上砍人也是不在话下。
  河南更不用提了,不知道多少自称为少林寺俗家弟子的家伙们把佛祖扔在了一边,打算先去辽东战场上砍几个人头好搏一搏军功。
  佛祖说了,放下屠刀才能立地成佛,问题是想要放下屠刀,老子得先把屠刀举起来不是?
  这可是佛祖他老人家的教诲,错不了!
  唯有江南某些地方显得安静了些,比如南直隶,比如苏杭。
  毕竟铁路离着江南还太远,文风又盛,总是放不下面子打打杀杀的,这样儿不好。
  至于剩下的,其积极程度根本就不亚于燕赵之地的那些莽夫,尤其是当年戚继光招兵的金华和义乌,还有广西那边的良家子,更是积极。
  一是穷的,二还是穷的。
  既然现在有了这么条出路,弄些鞑子就能赚回来大把的银子,那还能不干?
  没说的,干死建奴。
  然后就是连远在京城的崇祯皇帝都觉得有些心惊——这些人都疯了,挣钱不要命说的就是这些家伙。
  谁能想到跟绵羊一样乖巧,任由自己收着他们的赋税还老老实实的种地,还得把自己家女儿送进皇宫里让自己开心的百姓们会在军功的刺激下爆发出这么大的热情?
  如果说早上几年就有这种盛景的出现,别说是建奴了,估计奴尔干都司都不存在了——人要是不被这些红了眼睛的家伙们杀光才叫见鬼了!
  然后崇祯皇帝自己就嘟嘟囔囔的自言自语:“朕放出了一头怪兽,他会吞没这个世界,直到吞掉他自己!”
  但是崇祯皇帝显然不在意。
  这头怪兽虽然凶残,但是也没到了无人可制的地步——比如说自己就能制的住这些怪兽。
  后世退役的老兵多了,杀人如麻的家伙们也不少,可是一旦回到家里,该被老婆揍的不还是得被老婆揍,该被娃子骑到头上的不还是被娃子骑着?
  大明的百姓,从来就不是那种杀人杀到失去人性的屠夫,顾家是埋到他们骨子里,永远也抹不去的印迹。
  怕个毛。


第432章 群魔乱舞的辽东和大屠杀
  辽东最近很不太平,不太平到建奴百姓也好,还是那些从奴的汉人百姓也好,一个人都不敢出门了。
  实在是辽东之地不光活跃着大明朝廷的官兵,那些个穷疯了想要捞银子的家伙们现在看人跟看银子一样,眼睛都是冒着光的。
  尤其是某些家里原本不缺钱,来辽东也是为了混军功的家伙们,不光是带的手下多,手下的装备都跟官军是一模一样。
  孙承宗早就得到了五军都督府的示意,除了火铳之处,剩下的刀剑盔甲一类的玩意随便卖。
  装备才几个钱?官军都敢卖自己凭什么不敢买?本身那些个跑到辽东捞军功赚银子的家伙们就是胆大包天之辈,弄到了官军的装备之后更是如虎添翼。
  尤其是山东那边跑来的,自称是水浒后人的家伙们,甚至于敢组团跟建奴的士卒刚正面——山东响马盗,那可是鼎鼎有名的!
  然后四川的响马们表示不服——你山东响马是有名,秦琼和瓦岗寨的家伙们天下闻名不说,还混成了正规军。
  可是俺们四川滴汉子也不白给!照样敢跟建奴刚正面!
  看着山东的响马和四川的袍哥们互相装逼,陕西来的老秦人呵呵一笑:装什么逼啊,当年暴秦强汉还有盛唐,哪个不是俺们老秦人支撑起来的?
  论到操刀子砍人,俺们老秦人纵横天下的时候,你们还蹲家里玩泥巴呢!
  至于说玩兵法什么的,不管是四川袍哥还是山东响马或者是老秦狠茬子,都表示无所谓的事儿。
  建奴嘛,拿着三国演义那种话本当兵书,咱们中原可是玩孙子兵法鬼谷子的,玩不死他就算他赢!
  整个大明胆子够大,心够狠的家伙们被军功刺激的眼睛发红,都跑到了辽东去奋斗,都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够捞到军功,然后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辽东的事情在勋贵子弟们到来之后达到了高潮。
  之前来的,尽是些平民百姓家的子弟,虽然操刀子砍人什么的还能看的过眼,也不怎么把自己和别人的命当回事儿,但是对比起勋贵子弟来可就差的远了。
  大明从立国之初就传下来的各路公爷侯爷伯爷什么的不在少数,再加上各路驸马爷家里的娃子,这些勋贵子弟们自己就能单独组成一卫——别以为崇祯皇帝把各家的嫡长子次子什么的弄到了军中就没事儿了,这年头勋贵们的娱乐活动也少得可怜。
  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能捞军功,各家的次,庶出的娃儿,凡是年龄差不多的,都一窝蜂的赶到了辽东。
  这些家伙不光是自己来了就算完事儿。
  毕竟百姓家的子弟还知道拉帮结伙的组团,这些勋贵子弟又怎么可能不玩这一套。
  不仅玩,而且玩的很大——每个人都带着百十个家丁来的。
  这百十个家丁,如果说放在崇祯二年以前,那可是妥妥的精兵。
  更关键的是,勋贵是什么?勋贵表面光鲜的那层皮扒下去之后,就写着胆大妄为和吃人这么几个字。
  普通百姓家的子弟倒也罢了,跟官军买些刀剑什么的没问题,弓弩什么的还是买不到的。
  可是勋贵家的,尤其是以武而得爵的那些家伙里面,可有的是人自己带着弓弩。
  就这还不算完,毕竟官军方面弄不到弓弩,辽东不还有一家自己就能制造弓弩的?
  扈国公完颜宏所率领的锡伯族还有其他的几家跟着扈国公一起倒向了大明的,他们的族人可是都能自己弄出来弓弩的——官军不卖,他们可没有什么顾忌。
  完颜宏一瞧这不是会走的钱袋子么?卖卖卖,弓弩而已,尽管卖,就当支持友军了。
  要不然怎么说社会学这玩意跟科学就是两个概念呢。
  提前几百年的时间,大明朝就已经出现了军火贩子——有的勋贵子弟觉得自己操刀子砍人不成,干脆就从扈国公那里倒卖弓箭给那些平民子弟。
  然后自己收人头,再拿建奴去换军功。
  孙承宗对于这事儿知道的一清二楚,但是并没有插手的意思——扈国公敢这么干,要说远在京城的皇帝陛下不清楚这事儿,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儿。
  至于说那些个带着建奴换军功的家伙,孙承宗干脆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认了。
  毕竟现在大明朝缺少苦力都快疯了,而皇帝陛下和五军都督府直接把需要大量建奴的公文发到了自己这里,所以就连孙承宗自己看着扈国公带着的那些个蛮子们都有些眼神不对。
  实在是跟建奴长的太像了,如果不是完颜宏带着的那些个蛮子们没有把头上的头发给剃成金钱鼠尾辫,完颜宏都能惊奇的发现自己的族人在每天变少。
  再然后,跑来辽东凑热闹的就不光是大明自己的百姓子弟还有带着家丁的勋贵子弟,还有两家人也来了。
  朝鲜的绫阳君一瞧大明爸爸需要抓建奴回去做奴隶,那没说的,自己必须支持。
  仗着毛文龙在东江,自己的安全有一定保障的情况下,绫阳军干脆把自己手里面的一支正规军给改头换成,随便起了个新附义军的名字就给派来了辽东帮大明爸爸抓建奴。
  毕竟建奴被怼死了之后,自己这个朝鲜国王可就真的是稳如泰山了。
  同来的还有另外一家,德川家光带领的倭国武士——这伙人前来纯粹就是为了抓建奴跟大明换银子的。
  当然,屁大的辽东一下子多了这么许多势力,一时间就显得有的拥挤起来。
  而且出于人的抱团本能,这些势力又开始各自的拉帮结伙。
  孙承宗手下的官军没什么好说的,人家那是正规军,不会掺合这些个破事儿,除非是皇帝陛下亲至,否则一切都是孙承宗说了算。
  另一伙是勋贵子弟,这些家伙仗着自己手底下带来的都是些精锐家丁,单独的对上小股建奴也是不虚。
  再有就是平民百姓的子弟所组成的另一股势力,这些人内部又是地区划分,分成了好几伙。
  山东响马瞧不上四川袍哥,老秦人又瞧不上山东和四川的——北方地区的比如老秦人还有山东和燕赵之地的又共同瞧不上广西和四川的。
  这也是成份最复杂的一伙儿。
  剩下的势力还有三股。
  一股是本地的地头蛇完颜宏带领的锡伯八部,这些人现在基本上很少出动去怼建奴,一是时刻打算着去怼死科尔沁的混账,另一方面则是专心的弄些弓箭出来卖钱——毕竟谁也不会跟白花花的银子过不去不是?
  剩下的两股则是互相瞧着不顺眼,恨不得对方立即就死在建奴手底下才好——倭奴和朝鲜。
  除去倭奴和朝鲜之外,剩下的也基本上是各有各的矛盾,尤其是在发生了几次人头争夺战之后。
  首先撑不住的是矮矬子们。
  现在辽东方面可以说是准备着抓人的比能被抓起来换成银子的建奴还多,人均都分不到十个建奴。
  朝鲜其实无所谓,绫阳君派来的手下是替大明爸爸摇旗助威的,而且能够从朝鲜本地获利补给,所以心里不虚。
  大明的勋贵子弟和百姓子弟什么的更是无所谓了,背后就是自己家的大军,谁虚了他们也不可能虚。
  同样不虚的还有投向了大明的完颜宏及其手下。
  如此一来,就剩下那些矮矬子们比较虚了。
  乘船渡海跑到辽东怼建奴,是因为能抓到人换成银子,现在能抓的建奴就那么些,银子就没有多少能换的了。
  在远离了日本岛之后,补给又成了大问题——大明只要活着的建奴或者人头,但是并没有打算给这些人一点儿的补给。
  这能忍?
  发了狠的德川家光也是个狠茬子,在求见了孙承宗之后,干脆带着倭奴武士一起向着奴尔干都司的方向去了。
  你大明要是奴隶是吧?只要不是你大明的百姓就成是吧?
  那好办,这破地方老子捞不到,再往北去奴尔干都司那边,那边还有的是人呢。
  到时候只要抓回来换成银子就行了,剩下的,德川家光并不在乎。
  在德川家光看来,自己被派来辽东收割建奴,无非就是对于自己登上幕府征夷大将军位置前的最后一道考验。
  所以无论如何,自己都要在辽东好好表现,捞到足够多的银子回去,同时还要表现的够好,损失要足够小。
  既然这样儿,那就干脆去奴尔干都司,那边没有人和自己抢人头不说,连补给都变的方便了。
  不要以为就粮于敌这句话只有中原人才知道,日本人也是知道的——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随着倭奴的北上,剩下的势力要么是大明自己的,要么就是大明爸爸的孝子朝鲜的,这事儿就变得好办多了。
  没有了矮矬子碍眼,大家哪怕是排排座,分人头也没啥问题。
  辽东开始变得混乱了起来,不时的就有建奴甚至于汉人百姓被捕或者被杀。
  而等到建奴的大队士卒出现之后,往往只能面对满地的无头死尸,一点儿鸟用也没有。
  被逼急眼的黄台吉也发了狠,干脆就把辽东的百姓向着城中收缩,实在不行的也只能任其自生自灭了。
  至于说发给百姓刀剑什么的,没问题,建奴百姓家家都有发下来的刀剑。
  汉人泥堪就算了,给他们发了刀剑,这辽东还是本汗的么?
  反正黄台吉是绝对不会这么干的,尤其是后来发生的事儿,更加坚定了黄台吉的决心。
  辽东的百姓,建奴和汉人泥堪被区分对待,建奴百姓家家户户有发下来的刀枪以自保,而汉人却什么都没有捞到,只能躲进城里,或者被动的等死。
  躲进城里不是白白的进去就行的,基本上意味着家产不保——这让无比重视自己家产的汉人怎么忍下去?
  当初能跟着建奴把头发给剃了,现在照样能把脑袋后连接老鼠尾巴给剃了,当一段时间的秃驴,顺便砍了建奴回大明。
  建奴百姓开始处处提防着汉人泥堪,而汉人百姓看向建奴的眼神也不善至极——老子当牛做马的替你建奴卖命,还担着被抓回大明当苦力的风险,现在你们就他娘的这么对待老子?
  尤其是在几个大胆的砍了建奴之后,不仅没有被抓去当苦力,还照样得到了封赏的消息传开了之后,整个辽东彻底的沸腾了。
  不光是汉人百姓盯上了建奴,建奴同样盯上了汉人百姓——奴隶什么时候有胆子敢反抗主人了?
  这样儿的必须得先砍死!
  黄台吉现在后悔也已经晚了——在几起互相仇杀的事情发生了以后,整个辽东就开始陷入了互相仇杀的狂欢之中,每天不是有汉人百姓被杀,就是有建奴被汉人泥堪杀了之后砍了脑袋投奔大明。
  黄台吉此时无比痛恨自己没事儿往大凌河城去干什么。
  原本不去的时候,这日子好歹还能撑的下去,当从大凌河城回来之后,这日子简直就没办法过了。
  谁也没想到那些原本比绵羊还老实,只能老老实实的等着自己把他们脑袋砍下来的汉人会变得如此可怕。
  但是后悔也没有什么鸟用,如果说一开始同样给了汉人刀剑自保,估计事情还不会闹到现在这个地步,现在互相的仇杀已经开始,根本就止不住了。
  黄台吉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来什么好的办法之后,干脆采取了另外一种极端的处置方式——把辽东的汉人泥堪清理干净,这样儿就不会再有女真百姓与泥堪互相仇杀的事情发生了。
  黄台吉虽然表现上表现的很是开明,很是雄才大略,可是实际上,黄台吉与老奴努尔哈赤是同样的一种人。
  之前对于汉人泥堪的优待,也不过是因为辽东还用得着这些汉人,所以能给一些好处。
  现在,既然这些人已经成了不安定的因素,那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他们都杀干净。
  最起码也要杀到他们害怕,不敢搞事情为止——老奴努尔哈赤当年又不是没有搞过大屠杀。


第433章 这玩意,嘿嘿嘿
  当然,光想着把汉人泥堪都杀光了也是不成的,毕竟还有一些是不能杀的。
  比如说已经入了旗的,成了汉军旗的那些,还有像范文程一类的家人,还有归来的诸生,那都是不能直接杀了了事的。
  毕竟这些人都杀光了,可就没有人给自己谋划了不是?
  最让黄台吉感觉无奈的是,辽东之地现在对于大金国来说,基本上就是一个鸡肋之地。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如果一定硬要说有什么好处,大概也就是辽东的地盘够大够好,比奴尔干都司虽然小,可是这地上种出来的东西总是要多一些,去大明和朝鲜抢什么东西也方便一些。
  不过,让黄台吉松了一口气的是,随着人越来越不好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弃了辽东,转而向着奴尔干都司方向去了。
  至于奴尔干都司那边会被抓成什么鸟样儿,黄台吉并不关心,反正那边也没有多少人是真正死忠于自己的,无所谓。
  随着大明的勋贵子弟和百姓子弟们在辽东已经抓无可抓捕无可捕,无奈的北上奴尔干都司之后,朝鲜派过来的新附义军也选择了回归朝鲜。
  毕竟大明爸爸说了,保持住现在对建奴的围困之势就行了,不是打算直接一波流怼死建奴,新附义军留在这里的意义不是很大。
  各方势力的散去,让辽东一时之间显得空了起来,奴尔干都司又热闹了起来。
  跟黄台吉一样,洪承畴也算是松了一口气——随着越来越多的建奴和被抓了的汉人百姓送回来,铁路的修建速度又开始大大的加快了。
  当然,再多的人,洪承畴也不嫌多,毕竟苦力这东西还是越多越好,尤其是死的速度比较快的时候。
  每天死上几十个算是慢的了,偶尔遇到一些操蛋的地形,或者山脉的时候,死上几百上千甚至于上万个都是很正常的事儿。
  补充的速度比死的速度都没强哪儿去,怎么可能会有人嫌苦力多。
  崇祯皇帝同样表示无所谓,除了国库里的银子花起来跟流水一般让人心疼以外,剩下的都还不错。
  最起码死的都是外族,百姓们表示既然不是自己去死,而自己还有工钱可拿,那皇帝陛下愿意修铁路就修呗。
  最好是再把长城也修一遍,运河也重新疏通一遍,只要有工钱可以拿就好。
  实在没活儿可干的话,要不要顺便把您老人家的寝陵一起修喽?毕竟其他的皇帝一登基就开始忙活这事儿,您老人家就不一起研究一下?
  对此,崇祯皇帝只能是呵呵冷笑两声,然后再暗骂上几句麻卖批。
  修寝陵这事儿吧,基本上所有的皇帝在登基之后都会开始忙活,但是崇祯皇帝却从来没想过这事儿。
  从天启七年登基到现在,崇祯皇帝几乎是没有哪一年不为了银子发愁的,也就是崇祯三年四年的时候开始收了商税,这日子才好过一点儿。
  之前可是连内帑里边儿都没有多少钱,修寝陵?
  算了吧,万一哪天玩脱了,估计直接就挂树上去了,这陵修不修的也就是那么回事儿。
  所以崇祯皇帝从来就没有打算过修寝陵的事儿。
  不过真要是给自己修寝陵,崇祯皇帝也没打算把自己的寝陵跟其他的大明皇帝们修在一块儿。
  首先,自己是个冒牌货,其实,修到西边去最好,只要自己的陵墓在西边儿,后世不管哪个孙子败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