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这些个家伙们捞银子上瘾,一个劲儿的研究着是不是再向东去抚顺算了。
  满脸黑线的崇祯皇帝则是放弃了这个无比诱人的想法。
  如果大明的境内没有这些破事儿,不是这里干旱就是那里地震的话,崇祯皇帝都敢带着这些家伙们去建州卫浪上一圈,然后再调过头来北向奴尔干都司。
  毕竟抢上这么一波比正常的在大明收赋收税要来的爽快多了,甚至于什么刑法赚钱的路子也比不过来上这么一波。
  战争才是最好的发财路子。
  但是现在的大明毕竟自己还有一屁股的屎没擦干净,崇祯皇帝也没有那个心情带着手下的双花红棍和马仔们继续大杀特杀。
  所以在沈阳被炸塌的四个城门外拿着建奴人头筑上了四个大型的京观留给黄台吉做纪念之后,崇祯皇帝就带着厂卫和蒙古万骑往海州卫而去。
  至于剩下的完颜宏和夏额哲还有响马袍哥老秦人那些杀人放火抢银子上瘾了的家伙,则是北上科尔沁找奥马台吉去交流感情。
  就在这些家伙们刚刚过了巨流河之后,带着八旗大军匆匆忙忙赶回沈阳的黄台吉也到了绕阳河。
  哈喇镇、龙山、利州这三城一线被孙承宗早早的就带着手下弄到了手里,然后又给黄台吉狠狠的来上了一波。
  原本就对孙承宗头疼无比又万分挂念盛京安危的黄台吉根本就顾不上再跟孙承宗在这三城一线死磕,而是交战一场之后,连夜带着手下就跑路了。
  等到黄台吉匆匆忙忙的跑到了盛京城外的时候,整个盛京基本上已经可以说是废掉了。
  四个被炸塌了的城门此时正在慢慢的清理,干活的是汉人泥堪,而监工的则是八旗老爷。


第460章 吐血的阿黄
  崇祯皇帝带着他的双花红棍和马仔们跑路了,扔下了一个被毁的已经差不多的沈阳城给黄台吉。
  尤其是四座城门前都立着一座座的京观,上面一颗颗的人头更是对黄台吉发出了无尽的无声嘲笑。
  年老的,年轻的,小孩子的,男女都有,基本上每座京观上面都是这样儿的配置,不存在哪座京观上只有老人而没有小孩,或者哪个京观只有男人而没有女人。
  京观不是很大,毕竟是纯属于用人头垒起来的,而尸首则是扔的满城都是。
  想要把尸首运出城外,又首先得清理干净四座被炸塌了的城门,而崇祯皇帝跑路都已经三天的时间了,黄台吉也到了沈阳城外了,可是就算城里的建奴押着泥堪们夜以继日的清理城门,也还是没完全清理干净。
  尸首在城里的时间入的长了,再加上天气已经开始慢慢转热,也就意味着发生瘟疫的可能性无限增大。
  如果崇祯皇帝现在敢出现在黄台吉的面前,黄台吉估计会不顾一切的跟崇祯皇帝玩命。
  太他妈欺负人了,整个沈阳城洗劫一空不说,还干出来满城扔尸首这么缺德的事儿。
  脸色阴沉的能拧出水来的黄台吉干脆选择了吩咐建奴士卒去清理城门,剩下的只能等进了城再说了。
  代善则是根本就没有再给黄台吉面子,虽然也去清理城门了,但是却当着黄台吉的面儿冷哼了一声。
  不仅仅是代善,剩下的几个建奴的大贝勒基本上也是一样儿的反应——大家的老小可都在城里呢。
  黄台吉心里也清楚,这下子算是完犊子了。
  远征察哈尔,连根毛都没捞到不说,还搭进去了那么多的粮草,前前后后在大明那边扔进去的士卒加起来也接近一个旗的兵力了,盛京城也被崇祯那个狗皇帝给毁的差不多了,而远征察哈尔的士卒们,大部分人的家眷可都在沈阳城里呢。
  如此一来,自己的威望会掉成什么鸟样儿,就算是用脚趾头去想都能想的出来。
  此时黄台吉又无比庆幸自己已经在天聪六年时就已经借着莽古尔泰拿刀子吓唬自己的事儿取消了诸贝勒议政的玩法,改成自己独自面南而坐。
  否则的话,就现在这种情况,这几个家伙一起联手,自己这个大汗的汗位就算是玩完了。
  黄台吉是中午到达的盛京,而直到下午,在几万建奴士卒加入进去从外向里一起清理之后,清理工作才算是大概的整出来一点儿头绪。
  等到清理出来一条能够让大军进城的道路,黄台吉带着八旗士卒向着城内而去的时候,整个心都在滴血。
  从西门而入直到皇宫的路上,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挂着白幡,哭声也是不绝于耳。
  当心烦意乱的黄台吉看到了皇宫被毁了的宫城时,再看看宫里也是正在不断的向往清进尸首,一口老血再也忍不住,就此喷了出来。
  觉得心脏一阵急颤的黄台吉仰天怒骂了一声:“狗皇帝”之后,又强行稳了稳身子,向着宫里而去。
  崇政殿内,哲哲正在等着黄台吉的到来。
  等到黄台吉抬腿进了被烧的差不多的崇政殿之后,站在殿里出神的哲哲便冷笑一声道:“大汗当真是威风至极,威武至极,平定天下指日可待!”
  听着哲哲话里明显的讽剌之意,黄台吉的脸色也冷了下来,哼了一声后问道:“鳌拜呢?本汗把盛京和宫中的防守重任交给他,就是这么个结果?”
  哲哲脸上的冷笑更甚:“大金国第一勇士?还不如一条狗!盛京西门被蛮子们诈开了之后不久,宫里也宣告失守,鳌拜也被人所杀,估计人头已经被放在哪一堆京观上面了。”
  揉了揉额头之后,哲哲又接着道:“布木布泰与海兰珠,被我安排到了尼堪府上,倒是没什么事儿。蛮子们或者是因为兵力不足,或者是其他原因,总之城东贵人们所居之处倒还算是完好一些,剩下的,您在回宫的路上应该已经看到了。府库之中,都被洗掠一空,能带走的都被蛮子狗皇帝带走了,带不走的粮草什么的,都被一把火烧了。”
  虽然在看到京观的时候心中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心里准备,可是黄台吉的脸色还是不可避免的黑了起来。
  哲哲则是轻笑一声,对黄台吉道:“我乏了,先去休息一会儿。”
  说完之后,也不等黄台吉是什么反应,哲哲则是向着偏殿而去。
  在夏额哲那个蛮子身上,哲哲得到了从来没有得到过的感觉,甚至于哲哲希望夏额哲都带自己离开这个鬼地方,以后就跟着夏额哲,也省得看布木布泰和海兰珠那两个小蹄子作妖。
  但是夏额哲忠实的执行了他们那个狗皇帝的指令,把自己玩完之后像是扔一块破抹布一样就给扔回了这个让人恶心的宫里。
  自己跟了的男人,原以为是个顶天立地的大好男儿,却被一个年轻到让人不敢相信的小白脸皇帝给玩到生死两难的地步。
  甚至于哲哲觉得,如果把夏额哲换成那个小白脸皇帝,自己一定会得到的更多,更美,哪怕是死了也值了。
  然后正去寻海兰珠的黄台吉就见到一个小太监匆匆忙忙的跑过来,噗通一声跪倒之后颤声道:“启禀大汗,大福晋,她,她去了。”
  黄台吉刚刚顿住了脚步,正欲转身,另外一个方向却又跑来一个小太监,噗通一声跪倒之后拜道:“恭喜大汗,贺喜大汗,正逢大汗归来,宸福晋这就要生了!庄福晋已经赶往了关睢宫!”
  一边生,一边死,黄台吉心中更是乱的一团糟,怒道:“传太医,务必要救回大福晋!”
  吩咐完后,黄台吉便赶向关睢宫,毕竟这边是海兰珠,一个不慎,就是一尸两命的下场。
  然而闹心的事儿,只要是出来,就向来不止是一件。
  比如说崇祯皇帝家里天灾一样,如果说一年来一场,崇祯皇帝简直是做梦都能笑醒。
  关键是现在动不动就是每个月来上这么一出,甚至于一个月能连着好几个不同的地方报出不同的问题来。
  这就很蛋疼了。
  黄台吉基本上也是面临着一样儿的情况。
  这边小老婆要生了,外边一堆的京观还没有埋平,四个城门清理还没有干净,城里那些无头的尸体问题又被摆在了黄台吉的面前。
  为了防止瘟疫,代善决定要把尸首全部火化,但是百姓们却是坚决要和被砍了的脑袋一起,就算是火化也必须要在一起。
  现在整个盛京城里又是乱子四起,不时的就会有冲突发生——在崇祯皇帝带着手下的双花红棍和马仔们玩了一出骑马与砍杀之盛京风云之后,建奴自己也玩起了骑马与砍杀之火葬风云。
  不过幸好,老野猪皮和他们家的列祖列宗保佑,海兰珠有惊无险的生下了个儿子。
  然后黄台吉没有给这个孩子起名,不像是布木布泰生下了儿子之后,早早的就取名为福临,而是根本就没有取名,人皆称之为小阿哥。
  在外人看来,一个孩子没有起名字也就是那么回事儿,早晚都会取的。
  但是在玩惯了宫斗的布木布泰看来,这分明就是黄台吉这个老狗有意把汗位传给这个还没有取名的小阿哥。
  然后布木布泰就告诉了自己的心腹之人苏茉尔,接着往关睢宫里送福寿膏,那东西可以让人的身体早早的愈合。
  当然,对于阿黄家里发生的这些个狗屁倒灶的事儿,崇祯皇帝并没有放在心上,实在是这些事儿的消息传递也不像是有电报的时候那么及时。
  崇祯皇帝闹心的是另外的事儿。
  原本一路上带着两千多万两接近三千万两的银子跑到了海州卫的崇祯皇帝正打算悠哉悠哉的再回京师,可是偏偏大明内部传来的消息让崇祯皇帝很蛋疼。
  太康县知县在召集乡绅们商量着是不是大家伙儿拿出来粮食来赈灾,不能光让朝廷头疼的时候,县衙的大梁掉了下来,正好把知县大人给砸死了。
  紧接着就是黄州那个地方也跟着闹事儿,因为总有人说些什么白天不懂夜的黑,所以黄州干脆白天跟黑夜一样,说白了就跟后世的京城雾霾差不多的效果,只是更昏暗一些。
  这两件事儿算不得什么大事儿,毕竟大明朝什么时候缺少过当官的人了?好生抚恤一番也就是了。
  甚至于崇祯皇帝觉得既然这个家伙是因为公事而死的,那么不管这个家伙以前贪过多少银子,自己都打算捏着鼻子认了。
  至于黄州白天想懂夜的黑这事儿其实也无所谓,后世的京城哪天不是这样儿。
  还有给事中吴甘来的奏章里则是表示,山西、陕西自从崇祯六年的八月到了现在还是不下雨,赤地千里,就算是有着打的井还有朝廷赈济的粮食,山、陕今年的收成也算是完犊子了,您老人家可能还得再出点儿血。
  然后崇祯皇帝表示朕刚从阿黄那儿弄来几千万两的银子,任性的很,找南洋的那些个藩国接着买粮食也就是了。
  但是浙江稚川那里玩了出地震,不光是房倒屋塌伤人命,还声响如雷。
  然后新鲜出炉不久的漕运总督杨一鹏上奏章表示崇祯六年的时候有莎鸡自西北而来,雀喙,鹰翅,兔足,鼠爪,数量以千万计。
  这玩意不睡树上,却偏偏跑到农田里,什么大麦小麦谷子一类的都不放过,全给吃了。
  关键是这玩意光特么吃粮食,但是对于蝗虫这种高蛋白的东西,这种鸟儿没啥兴趣,现在开始玩蝗灾了。
  飞蝗蔽天。
  崇祯皇帝表示这日子真他妈没法儿过了——虽然说知道崇祯皇帝这十七年里年年都遭灾,可是这遭的也太他妈邪乎了。
  不过转念一想,其实也没啥,不就是蝗灾么,发动老百姓去抓就是了,大不了就是花点儿银子的事儿。
  至于莎鸡什么的,崇祯皇帝表示不清楚,马莎鸡是什么东西他倒是知道。
  但是没关系,莎鸡到底是个什么玩意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玩意能不能吃,只要是能吃,还特么轮得到它去吃粮食?丫的不给吃绝种了都算朕输!
  至于说百姓们不敢去抓了吃,没关系,各地哪个地方没有锦衣卫和东厂的家伙,只要是莎鸡吃了能补肾壮阳生儿子的谣言一出,莎鸡?
  就跟后世的倭国玩了一出核泄露,天朝的百姓们跟疯了一样囤盐和磺酒一样,莎鸡这玩意最后能剩下几只可真不好说。
  以后真要是发展到天朝那种程度,可能大家伙儿就该从网上讨论一下自己当初是怎么想的才会把莎鸡给弄绝种的。
  至于说其他的问题,只要不是大型的地震、火灾、水灾,干旱什么的那都是小意思。
  地震、水火之灾这玩意没办法,谁也避不过去,但是干旱一类的缺粮现在反而是最好解决的问题。
  毕竟现在手里有钱了,不光是从阿黄家里弄来了小三千万两银子,还有崇祯七年的春税也该收上来了,商税怎么着也能弄个几千万两。
  就算是买建奴人头要花银子,修建铁路要花银子,但是抠出个几百万两银子赈灾是没有问题的,弄挤个一两千万两的银子去买粮食,总不至于出什么大问题。
  而且随着铁路的修建,虽然说建奴白奴昆仑奴什么的死的多了点儿,但是好处也不是没有——最起码路上的消耗是直线下降。
  崇祯皇帝手里有厂卫这种大杀器的存在,而百姓又没有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所以像飞虎队一类的在大明是没有任何生存土壤的。
  也就是说,路上人为的损耗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等到几条都在修着的铁路修通了以后,尤其是京城到南直隶和松江府到南直隶的铁路修通之后,松江那边还有泉州那边被郑芝龙他们抓来放血的鲸肉可就能快速的运到陕西山西一类的地方了。
  肉可是比粮食有营养的多,吃上一斤鲸鱼肉,就能少吃两斤粮食,到时候天灾算个屁。


第461章 赐死藩王
  很显然,当皇帝跟当皇帝是不一样儿的。
  比如说崇祯皇帝跟糠稀和钱聋嫌丰那样儿的,能是一回事儿么?
  就算是因为那几个是蛮子皇帝,所以没有什么可比性的话,那崇祯皇帝跟人家商纣王和周幽王这两个家伙比起来,也差的太远太远。
  论到媳妇,崇祯皇帝的老婆周皇后连王昭君的名气都比不过,更别说褒姒和妲已这两个名垂千古的大美人儿了。
  论到享受,崇祯皇帝这个倒霉蛋连行宫都没去过几个,什么避暑山庄什么酒池肉林一类的更是没的比。
  但是崇祯皇帝在大明官员们的心目中,比夏桀和商纣可凶残的多了——一言不合就拿大臣的脑袋出气,什么黑锅都能扔到大臣的身上去背。
  比如闹蝗灾了,崇祯皇帝表示这完全就是有些官员违背了朕免赋免税的命令,把银子揣自己的兜里才导致了这种事情的发生。
  不信你查查,大明的官老爷们正规编制的差不多得上万,正规不在编制的又得几万,不正规不在编的根本就没办法弄清楚到底有多少。
  里边还找不出来一个贪污的?找出来后杀掉,正好说明了崇祯皇帝说的是正确的。
  毕竟原本应该是辽王却被改封为益王的朱术雅和楚王朱华奎可都是上了奏章给崇祯皇帝的,表示自己已经向当地的官府损了银子,但是这银子特么花哪儿去了不知道,一点儿动静都没有。
  这是什么?这就是实锤啊,瞧瞧,藩王们捐的银子你们都敢贪,还有什么是你们不敢的?
  对于崇祯皇帝的这种行为,大明的官老爷们只能说三个字,不要脸!
  董仲舒弄出来的天人感应原来是这么玩的?城会玩啊!
  然而不管大明的官老爷们再怎么佩服崇祯皇帝的厚脸皮也没有什么鸟用,该贪的照样贪,该出天灾的照样出,崇祯皇帝该掏的银子也一分不会少。
  然后在辽东抢了一波弄来了几千万两银子的崇祯皇帝突然发现什么宪法不宪法的,还有什么军火一类的玩意都是扯蛋,战争才是来钱最快的路子。
  至于说刘野猪把他爹跟他爷爷两代皇帝攒下的家底都败光的事儿,崇祯皇帝表示这是个意外。
  毕竟刘野猪比自己要脸了一些,活该他败家。
  要脸的都是傻逼。
  然后崇祯皇帝就琢磨着怎么对外玩点儿战争好捞银子——毕竟现在自己手底下的正规军已经算是成形也,也比较硬扎,整个蓝星地球上面就找不出来第二个能跟自己比家底的存在。
  至于说对外战争有的时候得找个理由,那还不是很简单的事儿——你们国家的野猪跑到大明来祸害了大明百姓的庄稼,大明有义务抓到这头野猪进行审判。
  甚至于只要自己暗示一番,下面那些想要捞军功都快想疯了的家伙们还不明白该怎么做的话,那就直接换人好了。
  崇祯皇帝越合计越觉得这事儿靠谱。
  毕竟打仗肯定是要死人的是吧?死了人虽然要抚恤些银子,还要给家属些优待,可是地盘大了,能养活的人多了,而人又少了,这笔买卖其实合算。
  等过上个十几二十年,新的一茬百姓又该成长起来了,到时候再带着他们来上这么一波,绝逼不亏本。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崇祯皇帝按照一拍脑袋就去干的想法直接就把这事儿安排给了张惟贤——打仗这种事儿该是五军都督府管的,不能总让崇祯皇帝一个人操心。
  然后张惟贤跟五军都督府的大佬们觉得这事儿靠谱,但是先从哪里下手呢?
  如果说起来,最好的选择应该是大明的各种宣慰司。
  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
  也就是说,宣慰司这玩意的级别界于省和州之间,主要掌管的就是军事,当然,也掌官民事。
  跟最开始设立这玩意的金国时期不同,大明没有多少宣慰司,主要都是设立在小数民族聚居地。
  也就是说,这玩意主要是高压性质的存在,属于拿着把刀子悬在小数民族的头上——老实点儿,老实点儿这刀子就不落下去,要不然的话,嘿嘿。
  但是吧,这还要考虑到大明的普世价值。
  跟后世的国外月亮比较圆不一样,此时的大明觉得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老子家里的月亮才是最圆的,别的都是渣渣——太阳和月亮都得围着大明转,大明之外皆蛮夷。
  蛮夷是什么?半兽人是也,属于比蹲在树上吃果子的猴子能强点儿,比大明百姓可就差的多了。
  至于那些宣慰司的小数民族,属于比汉人百姓差了那么一点儿,但是又比蛮子们强了许多的存在。
  但是想想崇祯皇帝他老人家的尿性,五军都督府还是放弃了这个诱人的想法——虽然说宣慰司就在大明境内,想要玩把狠的把小数都给清理掉也方便,可是崇祯皇帝救灾的时候可没区分什么小数不小数的,收赋收税也是一样儿的处置,估计是当成自己家的百姓来看了。
  既然宣慰司不成,那就得换个地方。
  南边那几个也不行,现在还得指着人家买粮食,就算是要搞,也得等大明不缺粮食的时候才能搞。
  可是就目前这个天灾人祸的频率来看,想要大明不缺粮食,估计还有的等。
  抓掉了好几把头发之后,大家伙儿商量了一下,要不然干脆去怼印度?那个什么莫卧儿帝国?
  对于莫卧尔帝国这几个字,崇祯皇帝表示听说过,但是不了解,这事儿得先让锦衣卫去收集一下情报。
  然后许显纯就拿出来了现成的情报,告诉崇祯皇帝:“陛下,莫卧尔帝国始于嘉靖五年,是贴木儿之后巴布尔所立,第四任国王贾汉吉尔此人曾于万历四十四年打算了信奉真主的艾哈迈德纳贾尔王国,病故在由克什米尔回其京城的途中。现任的莫卧尔国主乃是沙贾汗,此人于去岁时吞并了艾哈迈德讷格尔王国,其国有兵约四十万至五十万之间。至于今岁的消息,则是还没有传回来,不足以整理成档。”
  然后崇祯皇帝表示深深的震惊——原来的那个傻逼都干了些什么玩意?
  就算是大明已经操蛋到了这个程度,自己想要知道的消息基本上都能知道,哪怕是印度那边的消息都是一年一整理,这么牛逼的情报工具别说是此时的大明了,就算是后世的什么FBI、CIA一类的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水平了吧?
  暗自庆幸了一番自己登基后加强厂卫的举动后,崇祯皇帝表示彼国皇帝不仁,削他。
  省得以后那边儿的傻逼整天盯着自己家,什么事儿明明矬的一逼却还要和自己家比较一番。
  左手抠屎右手抓饭的货色也能和天朝上国相提并论?一个在软件上硬了在硬件上却软了的国家,渣渣而已。
  得到了崇祯皇帝授意的五军都督府里面的大头子们开始吵架,很快就发展为抓头发扯胡子的殴斗——谁还没有个门生故旧?谁还没有几个亲朋好友?
  远征一国的风险固然是大,可是功能也够大,不捞到自己的碗里等着下崽儿呢?
  然后京城的军事讲武堂以祭酒赵率教为首的教习们,还有学员们,也统统炸了锅。
  赵率教等教习觉得自己这些人已经老了,出征这一回就不知道还有没有下一回了,身为讲武堂的山长,也就是校长,您不帮着我们您还帮着谁去?
  其他的学员一类的在学习期间没有资格直接上书给崇祯皇帝,但是不妨碍这些家伙们开始走教习的路子和五军都督府的路子。
  总之一句话,这事儿得带上俺们才行,陛下可是说过,实践出真知,总在讲武堂里比比划划的也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