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显纯躬身道:“回陛下,据沈炼回报,爪哇眼红于我大明商人往来货物之利,所以联合了荷南人一起设卡收税。因为此前从来没有过这种关卡,这些商人就选择了冲关,所以才起了冲突。”
  崇祯皇帝的脸色依旧难看,却没有再说别的。
  大明商人不喜欢交税这事儿属于社会科学,那根本就是一门伪科学,别说是现在了,就算是后世,偷税漏税也是大家在想着办法搞的事儿。
  君不见多少大佬都栽在这个上面了,比如某美的大老板某某裕,还有一代女皇某晓庆,也是栽在了这上面。
  如果说这些家伙们在大明敢这么玩,崇祯皇帝会毫不犹豫的关门放锦衣卫,可是问题在于,现在这些家伙是在马六甲那边出的事儿。
  然后崇祯皇帝就觉得不爽了——自己家的事儿自己关起门来怎么处理都行,砍的人头滚滚血流成河那也是朕自己的事儿,爪哇和荷兰这两个逗逼敢搞事情?
  凭什么?谁给你们的勇气对大明的百姓下手的?
  崇祯皇帝打算对着爪哇下手,光靠郑芝龙的南海舰队,估计都能摆平爪哇了——除了陆战的士卒少了点儿,南海舰队足够把爪哇给困的片帆不得下海。
  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把陈子壮想的事儿一块给办了。
  礼部右侍郎陈子壮上书,想要给已故辽东总兵官宁远伯李成梁祭葬。
  理由很简单,李成梁疆场上厮杀了四十多年,斩敌首级一万五千多,就算是打个折扣,估计也得有个七八千吧?
  至于说李成梁放充了哈喇海子那片地方,朝中有充地之说,那是因为春冰未泮,人渡冰裂才溺死的那么多,要不然的话这事儿应该是靠谱的。
  关键在于李成梁拓土七百余里,这是大功,不能因为弃地之说就把人家的大功给抹掉了吧?
  过是过,功是功,该有的死后恩荣还是得有的不是?
  原本崇祯皇帝是没打算让李成梁好过的——甚至于打算把这货给剖棺戮尸算逑。
  毕竟这货的家奴里边出了努尔哈赤这么个混账东西,李成梁自己身上也不干净,什么变败为胜之类的屁事儿也没少干过。
  但是陈子壮说的没错,功是功,过是过,而且再考虑到李成梁当时在关外对于女真各部的镇压屠杀,还有其长子李如松也是战死疆场,崇祯皇帝最后还是决定给李成梁一些优待。
  迁入忠烈祠祭祀是肯定的,但是宁远伯的爵位就算了,这个爵给已经死去的李如松也不能给李成梁。
  有了李家父子这么一茬子事儿,虽然说都已经过世了,但是对于军方却无异于释放出一个信号——朕看中的是开疆扩土之功。
  如此一来,原本就时时刻刻想着上哪儿捞军功的军方自己就会把目光投向任何一个可能捞到军功的地方。
  尤其是爪哇这种敏感地区,原本不出事儿的时候还好,现在出了事儿,那就是明晃晃的军功啊!
  事情的发展也不出崇祯皇帝所料——郑芝龙上给五军都督府的奏章一到,五军都督府就把目光投向了爪哇。
  从五军都督府的扛把子张惟贤到最下面的小吏们,心里都清楚,崇祯皇帝早就知道爪哇的事儿了,但是到现在都没有召见任何一个人商议,反而把李成梁父子给塞进了忠烈祠中祭祀,估计就是不打算留着爪哇了。
  要不然的话,就这种证据确凿的事儿,肯定要先下旨切责,然后再让爪哇王交出凶手,以还大明一个公道。
  然而到现在还没有什么动静,其实就跟咬人的狗不叫是一个原理,估计皇帝陛下正在憋着什么大招。
  事实上,崇祯皇帝原本是打算先礼后兵的——先派个人去去通知爪哇一下,朕准备怼死你。
  但是好巧不巧的是,汾州府临县正好下了场大雨,连下三天不说,冰雹大如鹅卵,还堆了足足有三尺深。
  与此相比,平谷和遵化的蝗灾根本就不是个事儿,毕竟那玩意根本就没来得及成灾就被抓的差不多了,连庄稼都没来得及吃上几口,就被百姓们给扔锅里去了。
  冰雹这种玩意没办法控制,又不能说这玩意是什么神水,只能再调拨粮食赈灾硬挺了。
  所以崇祯皇帝连跟爪哇玩什么王道的心情都没有了,开始直接玩起了霸道。
  当张惟贤在朝堂上把这事儿捅出来之后,崇祯皇帝就脸色阴沉的吩咐道:“拟招,爪哇不臣,残害大明百姓,以郑芝龙为爪哇行军大总管,擒其王,灭其国,毁其贡献,焚其祖庙,绝其苗裔!”
  崇祯皇帝的话落在大明朝堂上面,跟落了一颗震天雷的效果没什么区别,除了五军都督府的各位大佬之处,剩下的所有人都被炸懵了。
  爪哇大总管?灭国?绝其苗裔?
  这种事儿适合拿在朝堂上面来说?
  适逢大朝会,爪哇国的使者在张惟贤把事儿捅出来的时候已经面如土色,等到崇祯皇帝的话音落下,爪哇国使者已经噗通一声瘫到了地上。
  咬了舌尖一下,借着剧痛缓过神来的爪哇国使者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向着崇祯皇帝的方向膝行了几步,哭喊道:“陛下息怒!陛下息怒!这其中一定是有什么误会!下邦小国,如何敢伤害上国百姓?”
  崇祯皇帝冷笑道:“怎么?你的意思是朕在说谎?或者是朕的将军们在说谎?你爪哇并没有跟荷南人勾结在一起?”
  沙斯特罗阿米佐约被崇祯皇帝一句话给噎的想死。
  说崇祯皇帝在撒谎?自己马上就会被拖出去喂狗。
  说明国的将军在撒谎?自己同样会被拖出去喂狗。
  说爪哇没有跟荷南人勾结在一起?张惟贤拿出来的奏报里面,可是有些爪哇人和被俘的荷南人两方的供词。
  而自己又算是个什么东西?在爪哇国内,左右不了爪哇王的决定,在大明,更是连条狗都比自己的地位高,自己算什么身份,自己得看得清楚才行。
  崇祯皇帝看着瘫软在地上的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冷笑道:“有道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朕今天也不杀你,你快些回国罢,或许能赶在朕的大军前面见爪哇王一面!”
  崇祯皇帝的话说完,魏良卿就挥了挥手,开口道:“扔出去!”
  几个锦衣卫的大汉将军上前拖起死狗一般的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就向着殿外行去。
  而大殿之上,连往日里最喜欢跳出来找毛病的御史们都没有一个人开口说话。
  灭了爪哇好啊,得空出来多少官位?大家在现在这个位置的时间太长了,也该动一动了。
  尤其是爪哇那里听说一年好几熟?还是海上咽喉之地,现在不设海关,归了大明之后还能不设海关?
  虽然说爪哇提督的位置无望,可是只要是能运作到爪哇市舶司的位置或者爪哇海关的位置,那白花花的银子可就落到口袋里面了不是?
  海外之地啊,听说施凤来那老东西在九州岛上面玩的花活儿更多,别管什么乱七八糟的路子搞来的银子,反正人家是装到自己口袋里了,就算是大头归了皇帝,那也足够他施家九族三代吃穿不尽了!
  再说了,崇祯皇帝的脸色已经阴沉成那个鸟样儿了,再加上殿上的武将那边个个都是蠢蠢欲动的模样,这时候跳出来找毛病,不是找死呢么?
  要死你们去,本官没兴趣!
  大朝会散去,温体仁就先找到了崇祯皇帝:“陛下,爪哇灭国之后,以何法治之?”
  崇祯皇帝道:“依爱卿之见呢?”
  温体仁讪笑道:“洪承畴现在每天都来内阁找臣,抱怨人手不够用,不若迁其民为劳工以赎其罪,再于我大明受灾如临县之民以实之,分设郡县?”
  崇祯皇帝心下了然,温体仁这是担心自己把爪哇给分封出去,万一要是卖给了哪个藩王,这地儿的官员可就由不得朝廷内阁和吏部说了算了。
  至于说丞相太尉什么的虽然依然要由大明指定,可是那样儿才能安排多少个官员?
  如果换成郡县制,那能安排的官员可就多的很了。
  一个县从上到下,起码能安排十来个吧?更何况爪哇的面积在那儿摆着呢,起码几百个官位就空出来了。
  正好,崇祯皇帝也没打算把爪哇给分封出去——一年三熟四熟的好地方分封出去才是脑子有毛病!
  再者说了,那里的地里位置多好啊,左邻右舍的都是蛮子,上下牙还经常咬舌头呢,爪哇那里成了大明的地盘,万一哪个邻国的野猪冲进了大明的地盘坏了粮食,不又可以把地盘再扩大一些了?
  地盘这东西可没有人送!
  至于说四夷离心什么的,朕要你们的心有什么用?朕得到你们的土地和人口就行了!
  朕又不需要你们解锁什么新姿势!
  崇祯皇帝笑了笑,开口道:“暂时先如九州岛之例,一边儿迁其民,一边迁大明百姓过去分田地,该地不会分封。”
  得到了崇祯皇帝承诺的温体仁心里大爽,当时就回了内阁,把内阁成员还有六部的郭允厚、崔呈秀、房壮丽等人给集到了一起。
  怎么打,那是五军都督府的事儿,内阁也好,兵部也罢,现在根本就插不上手。
  但是兵部又不是一点儿用没有了,更何况还波及到户部的物资调配什么的,这里面的事儿也绝对不少。
  当然,这些不是关键,关键是爪哇那边的官位该怎么安排,毕竟那么一大块地盘,空出来之后的官位谁去谁不去,里面的讲究可不少。
  谁没有个亲朋故旧什么的?
  消息传出,除了各个藩国之外,剩下的大明的各路人马可都兴奋起来了。
  洪承畴心里是真高兴,高兴到无法形容的地步——爪哇那破地方再怎么小,几万几十万的人总有吧?
  虽然说南洋那边黑瘦的猴子多了一些,个个都没有三分的人样,可是好好调教一番用来干活也没问题吧?
  这破铁路修起来那么要命,建奴白奴昆仑奴死了那么多,怎么样儿也不够用,等有了这些猴子接着去填,一定会再提高一些速度吧?
  等到京城到南直隶的线路修通,俺老洪也差不多该入内阁行走了吧?
  郑芝龙在接到五军都督府传来的军令时,整个人都陷入了狂喜之中——爪哇行军大总管啊,灭国之功啊!
  俺老郑这回不捞个国公也得捞个侯爷!
  唯一或者说唯几蛋疼的,就是那些个藩国的使者了——从来没见过,甚至于从来没听说过有哪个皇帝会像这位爷这般任性妄为的!
  直接在朝堂上面赤裸裸的喊出了焚其祖庙绝其苗裔的话,这位皇帝未免也太狠了点儿?
  万一哪天这事儿要是落在自己国家的时候该怎么办?
  至于说私下串联,一起组成联军来怼大明,这种事儿想都不用想,但凡还有点儿脑子的就不会这么干。
  光一个沐王府的黔国公就能吓的缅甸不敢动弹,更不要提大明那么多的军队,比黔国公更吓人的将军还有不知道多少呢!
  唯有朝鲜使者金彦涵还有琉球使者尚家鸣表示很蛋定——天下间就再没有哪个藩国比老子更乖更孝顺了,大明爸爸的板子怎么样儿也不会落到自己头上。
  至于你们这些个好好的孝子不当,非得当逆子的家伙们,死光了干净!
  尤其是尚家鸣,现在怎么看那些个藩国的使者都是战五渣——琉球并入大明之后,老子可就是堂堂正正的大明官员了,身份就高你们一等,现在跟你们玩,那是瞧得起你们!
  至于因为琉球国小而瞧不起自己的那些个渣渣,以后老子就是你们高攀不起的存在!


第475章 锦衣卫
  对于爪哇还有后世的荷兰,现在的荷南,让大明的所有河南人都极度不爽的那些人的作死行为,整个大明不管是文官系统还是武将勋贵系统,都已经陷入了狂欢之中。
  作死好啊,虽然说不知道陛下为什么总是想着自己跑到辽东去怼死建奴而不让自己这些个人去,但是陛下的想法嘛,做臣子的老老实实的执行就好了。
  但是对于爪哇和那个什么荷南,想要怼死他们可就爽快的多了——反正皇帝陛下已经透露出来消息,自己没打算御驾亲征。
  这就意味着,大把的军功在向自己等人招手,就等着去取了。
  哪怕是最大的一块已经被皇帝陛下指定给了新鲜出炉的爪哇行军大总管郑芝龙,可是剩下的可还没指派出去呢。
  就算是郑芝龙照顾他自己人,起码也得拿出来一些分一分吧?
  你分一点儿,我分一点儿,灭国之功人人有份,岂不是美滋滋?
  至于爪哇王会怎么想,谁在乎?从这傻缺一开始敢在南洋设卡收税并且把目光盯向了大明海商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注定结果了。
  大明可没有什么出海了就不算是大明子民的规矩,更不可能视为叛徒而任由别人杀戮——从炎黄二帝开始就没这个规矩!
  伴随着大明武将勋贵一脉狂欢的是张惟贤感觉自己无比头疼。
  上午送走了张家,下午又得接待李家,李家的事儿还没完呢,赵家陈家吴家刘家什么乱七八糟的就都找上门来了。
  对于这些大佬们的想法,张惟贤表示理解,毕竟灭国之功在那儿摆着,不想着捞上一口尝尝的都是傻缺。
  但是对于这些家伙们的行为,张惟贤表示很拒绝。
  而且不是口嫌体正直的那种拒绝,是真正的拒绝。
  大明朝的勋贵武将一脉,其实早就已经不堪大用了——从土木堡之后,这些家伙就算是废的差不多了。
  自己家的事儿自己清楚,就连张家其实也只能说是矮子里面挑大个儿,靠着皇帝的青眼有加和老国公张辅的余荫才走到了今天。
  四平安南历仕四朝的张辅在土木堡为了老朱家战死,享受多大的哀荣都是可以理解的。
  自从土木堡之后,其实各家勋贵里面已经没有什么太出挑的人才出现了,而且文官方面也不希望看到有出挑的人才出现在勋贵一系。
  所以当这些家伙们找上门来之后,张惟贤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想要拒绝的。
  灭国之战,功劳大是肯定的,可是一旦捅出来个篓子,那责任基本上也是大到没边儿的。
  不砍掉几颗甚至于几十上百颗的人头都不叫事儿大。
  这种情况下要是把这些家伙们安排去了爪哇,偏偏又捅出篓子来,后果很可能就是害了他们。
  到最后,蛋疼无比的张惟贤干脆在一大把年纪的情况下住进了五军都督府里面——走正规流程来,你们先递上请战书,然后由陛下定夺让谁去不让谁去,张某顶不住啊!
  对于这些勋贵们的表现,崇祯皇帝只有忍不住的笑意。
  终于有了点儿勋贵们的样子了。
  勋贵嘛,武将系统的家伙们,不操刀子砍人算怎么回事儿?朕大把的银子花着是养猪的?
  虽然很满意于勋贵们的态度,但是崇祯皇帝很想把沐天波扔到爪哇去混军功——毕竟这么有名的家伙,有名到历史小白崇祯皇帝都知道沐天波忠心赴死的事儿,忠心肯定是有的。
  这样儿的家伙不好好提拔一下简直就是没有天理的事儿。
  虽然说沐天波的天资差了点儿,但是忠心啊,忠心耿耿到陪着皇帝去死的人才是皇帝该重用的对象。
  人才这玩意大明什么时候缺过了?随便划拉划拉就能弄出一堆来。
  远了不说,讲武堂里面能挂帅南征爪哇的就能找出几十个来,孤儿幼军里面可堪一用的也不在少数了。
  在大明,十六七岁的少年已经完全算是成年了,扔到军中做个低级军官已经没有任何问题。
  等到爪哇平定了之后,这些人不管是留在爪哇还是调回大明,资历都足够他们再向上爬那么一级两级的了。
  当然,崇祯皇帝还没有打算用这些孤儿幼军,最起码现在不是用这些人的时候。
  区区一个爪哇就要用到这些人的话,崇祯皇帝也别混了,大明的勋贵们更别混了,统统找棵树吊死就行了。
  比如煤山上的那棵老歪脖子树就不错?
  跟张惟贤一样头疼的还有郭允厚和崔呈秀。
  郭允厚头疼的是比如粮草的调派,比如征发民夫等等问题,崔呈秀则是头疼后面的军功统计和升赏什么的,这些可都是兵部的事儿。
  虽然说看起来崇祯皇帝一句话就要怼死爪哇,可是这里面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简直多要让人想死的地步。
  就连皇家学院的墨铧都开始跟着头疼——五军都督府跟兵部户部一起研究了一下之后找到了洪承畴,表示要尽量走铁路。
  因为走铁路不管是从民夫的征召人数上面还是从路上的火耗方面来算,都是最合适的。
  但是蒸汽机车的速度太慢,俺们要求这玩意更快,更稳,装的更多!
  对于这几部的要求,洪承畴根本就没放在心上,或者说洪承畴放在心上了,但是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这是皇家学院的事儿,这锅得他们背,铁道部表示不背。
  墨铧开始头疼了。
  徐光启的身体其实已经不怎么样儿了,要不是现在有御医拿着无数的建奴练手之后总结出了更多的经验,估计这会儿的徐光启连骨头都得开始腐烂了。
  所以在指望不上徐光启的情况下,墨铧就得把皇家学院的担子挑起来了。
  至于里面比较出挑的易星志等人,实际上比起同辈人来说是极为出彩的,毕竟也算是学贯中西嘛,但是比起墨铧这种老油条来说,还是差了那么一点儿。
  总之是各有各的头疼,谁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唯一能说是日子比较好过的,大概也只有重伤后回到松江府休整的李吖子及其所部了。
  李吖子的实力算是比较强的了,毕竟单打独斗的情况下,连郑芝虎那只跟疯虎一般的家伙都不是对手。
  但是军伍交战,并不是凭的个人勇武,要不然的话崇祯皇帝只要把宫里的那些护卫,尤其是方正化这种水平的存在给派出去几个,整个世界都是崇祯皇帝的了。
  毕竟是正常的历史位面,不是变异的神话位面,指望不上个人勇武能够逆天。
  不过个人的实力强也有好处——最起码李吖子受的是内伤,虽然比较重,但是好好将养一番之后就没什么事儿了,身上也不至于落下什么疤痕。
  对于一个男人来说,疤痕这玩意基本上是无所谓的事儿,但是对于一个女人来说,疤痕这玩意就是天敌一样的存在。
  尤其是李吖子这种长的还有几分姿色的,更是如此——命丢了没关系,疤痕是绝对不能存在的!
  不管怎么说,尽管在爪哇那边损失惨重,整个的李吖子海盗集团都受了重创,但是现在回到了大明,有了喘息之机,恢复到以前的实力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唯一让李吖子觉得有些无可奈何的就是沈炼。
  原本从手下渐渐出头了沈炼这么一个家伙,李吖子心里还是很高兴的,但是偏偏这一回不同。
  在整个舰队都被逼到绝路的时候,沈炼亮出了自己的身份——大明锦衣卫亲军总旗。
  虽然一个总旗才只管五十个人,可是锦衣卫亲军能跟别的卫所总旗一样么?
  不说是见官大三级,反正大一级是没什么问题的——而官场上讲究的就是个官大一级压死人。
  虽然沈炼拿出来锦衣卫亲军总旗的身份也没吓退那些已经疯了的爪哇人和荷南人,反而刺激的那些家伙更为疯狂,直到遇到了郑芝龙所部才算是解除了彻底覆灭的危险,可是这份救命的恩情却是实打实的。
  偏偏这个家伙居然是锦衣卫的人。
  虽然说李吖子跟别人不同,对于锦衣卫的人没有什么特殊看法,但是听的多了,印象总是要差上那么一些的。
  尤其是觉得自己被人监视了,李吖子的心中就更不爽了——哪怕是明知道自己的手下里面肯定会有锦衣卫存在,真知道的时候心里也还是不怎么舒服。
  但是很快,李吖子就再一次见到了沈炼,而沈炼这一次是来向李吖子辞行的:“沈某不光没能救下船上的兄弟们,反而激的那些混账东西铤而走险,实在是沈某之过。这一次,沈某也是来向大当家的辞行,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能相见,万望大当家的保重?”
  李吖子道:“为什么?所有的兄弟也都知道你当时是一片好心,没有任何人怪你,何必要走?”
  沈炼笑道:“锦衣卫,永远隐藏在暗中,无名无姓。就像沈炼这个名字,随时可以变成张炼,刘炼,陈炼一样。没有人知道身边的谁是锦衣卫的人,包括锦衣卫自己,很多人之间都不清楚对方的存在。沈某亮出了自己的身份,已经失去了继续留下来的意义,所以必须要回去了。唯一可惜的,就是沈某不能亲手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雪恨了。”
  李吖子哑然,却也知道沈炼说的是事实。
  锦衣卫的存在,所有人都知道,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
  甚至于锦衣卫的衙门在各地都是公开的。
  可那是属于明面上的锦衣卫,包括京中担任仪仗护卫的锦衣卫,也都是明处的。
  至于暗中的,除了田尔耕和许显纯之外,剩下的谁也不清楚到底都有什么人。
  或许崇祯皇帝知道。
  有些锦衣卫一辈子就这么籍籍无名的存在着,等待着,等待着自己被召唤的那一天。
  可是有很多人等了一辈子也没等到,只是暗中把使命一辈辈的传了下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