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崇祯却道:“刚才还说别动不动就万死万死的呢,徐爱卿却是一点儿也记不住。”说着自己先笑了起来。
  徐光启却讪讪地道:“臣失态了,望陛下恕罪。”
  崇祯道:“这等失态,朕是希望越多越好啊。”
  感叹了一番后,崇祯又道:“眼下,朕便有任务交给徐爱卿去办。”
  徐光启道:“请陛下吩咐。”
  崇祯道:“朕将于京南皇庄处,命人建设这大明皇家学院,前番地水泥作坊,将其研究人员一起并入皇家学院之中。整个学院,统统使用水泥建设,仿照皇城的防御,朕会命锦衣卫和内缉事厂配合,联手防护,务必要做好保密工作。
  待大明皇家学院建成之后,徐爱卿便组织人手,着力于火枪的研制。
  朕提出几个要求,徐爱卿务必办妥。
  其一,这火枪必须要使用火石击发,不能使用火绳点火的方式。
  其二,朕观这火枪的弹药皆是由膛前用通条捣入临敌之时多有不便。
  徐爱卿看看,如何将这些弹药定量包装,事先包装好,待临敌之时,只需要将弹药装入枪中,击发即可。
  如此一来,这建奴不就真个要排队等着朕的大军前去枪决了?
  其三,则是关于火枪的射程问题。倘若火枪的射程远于弓弩,则建奴必死。”
  徐光启却是苦笑道:“陛下,前面两个问题倒还好说,慢慢研究,总是有希望。只是这火枪射程,想要提高,却是不易。”
  崇祯却道:“徐爱卿放心,朕是外行,只是提提意见。这射程么,可试试延长枪管,枪管里面钻成螺旋线膛,看看能不能延长。不过,朕毕竟是外行,具体怎么搞,徐爱卿还要多多费心才是。朕只管提出意见,至于怎么去弄,则是你这个皇家学院院长的问题喽。另外,不要怕浪费材料,多试验,也不要怕失败,无论如何,朕的内帑为爱卿兜着底呢,爱卿尽管放心去做便是。”
  待到安排完徐光启,崇祯接着又开始和刘兴祚开始讨论新军的问题。


第074章 新军
  “新军,朕要的新军绝对不能和以前的卫所一样!”
  崇祯觉得卫所制度有好的一面,可是毛病也不少。
  太祖洪武皇帝既是为了防止前唐时藩镇割据的局面,同时也想解决故宋之时军无战力的弊端,这才创立了卫所制度。
  在洪武皇帝和成祖皇帝在位时,就是这些卫所的兵丁,一路追亡逐北,把强如蒙元这样的帝国都给按在脚下摩擦。
  当然,大明的文武百官们把好事搞砸的战斗力在卫所制度上再一次体现了出来——卫所制度在一路糜烂之下,到了英宗皇帝时期,险些连京师都丢掉,就连英宗皇帝,也被草原上的瓦剌部的也先给掳到了草原上去。
  等到了崇祯时期,如今的卫所兵丁纵然比螨清的双枪兵强一些,只怕也是强的有限。
  如今大明的卫所兵丁,不像是职业军人,反而更像是种地的农夫,或者说是卫所将领的佃户更恰当一些。
  相较而言,崇祯最欣赏的还是后世被称为被子军的兔子家土鳖陆军那种职业化的军队。
  后世种花家的那支土鳖陆军虽然被自己家的小兔子们调侃为土鳖不土,战斗力五,向来以土的掉渣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但是土鳖的战斗力可是没有人敢小觑的——起码人家身为五大流氓之一,可是跟其他四家大流氓全部硬刚过正面的。
  历史上唯一的一次联合国出动所谓的联合国军队,就是折在了这支当时还是小米加步枪的土鳖陆军手上。朝鲜一战之后,被兔子给怼的丢人现眼的联合国军队干脆改名叫了维和部队,从此以后再也没出现过所谓的联合国军。
  扯远了,不提土鳖军兔的战斗力,单独从其军民鱼水情来说,也是把别的国家的军队给毙的不要不要的。
  不管是洪水还是地震,只要有危险,必然会出现那一身身土掉渣的迷彩绿,而百姓们的反应则是,卧槽,军兔来了,可以放心了——兔子家的老百姓,从来不用在有洪水地震的时候担心有人开着五对轮,荷枪实弹地来救灾。
  当然,这是后世的那个种花家的军兔,而大明的呢?
  “快跑啊,赶紧藏好啊!大军马上要过来啦!”简直就他娘的跟鬼子进村一样操蛋。
  在当时或者说土鳖陆军之前,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并不是一句闹着玩的话,尤其是客军。
  本地的军队尚且顾及一丝乡里乡亲的香火情份或者说兔子有不吃窝边草的习性,对当地的老百姓虽然也会祸祸,但是外来的客军丘八们可就没有这份顾忌了,对地方的祸祸也就更狠。
  崇祯既然知道后世军民一家亲的土鳖陆军战斗力有多牛逼,那么他的目标也就很明确,他要的就是这种拖不垮,打不烂,能和百姓融为一体的军队。
  在崇祯的眼里,军队就应该是一台高效的杀人机器,是一个帝国系统之中专门负责处理所有不稳定因素的暴力机构,种地这种事儿出现在军队身上,本身就是一个笑话。不是职业军人的军队根本就不能称之为军队,还不如称之为团练或者乡勇更为恰当一些。
  因此,崇祯对刘兴祚道:“朕对于兵事所知有限,不过,朕还是要提几点要求。
  其一,饿死不抢粮,冻死不拆屋,不拿百姓一针一线。
  纵观史书,唯岳武穆所将军队堪称百战百胜,朕以为其军纪必然有其可取之处。
  当兵不仅是吃皇粮,更是保家卫国,保卫的是息身后的父母妻儿,因此这军纪,一定要狠抓不放。
  其二,还是军纪。常言道军令如山,军令一出,不管前面是刀山火海,该趟地也得趟。只要后方没有撤兵的命令,便是战至最后一人,也不许退后半步。
  如此,才是朕心中所想要的那种拖不垮,打不烂的强军。”
  刘兴祚闻言道:“陛下所言甚是。兵法有云,侵略如火,不动如山,说的便是这军纪了。战阵之上闻鼓而进,鸣金则退。如臂使指,方能百战百胜。只是,臣还有一些疑问。倘若弃了刀剑,单凭火枪,只怕还是难以克敌。毕竟建奴骑兵速度极快,万一被建奴冲入军阵之中,后果便不堪设想。”
  崇祯却是笑道:“除了枪,不还有炮么?
  除了炮,再研究一些比火枪距离要近一些,但是杀伤力也要更强地装备出来不就好了?
  何况,这火枪之上,还是可以加装短刃刺刀的,若是有敌近身,也可凭刺刀与敌搏杀不是?
  卿可去寻了纪效新书来看,其中多有火器的战阵应用之法,朕也是深以为然。
  朕以为,只要后勤跟得上,区区建奴,不足为虑。
  不过,你可得好好巴结徐爱卿了,以后你们的装备,可都是他们皇家学院给研制的。”
  笑过了之后,崇祯接着道:“另外,这新军之中,只招收良家子。凡是家中有人经商者,家中有人为官者,其本人有过为吏经历者,皆不取。凡录取之人,皆要上查三代,务必是三代耕种的清白农户子弟方可录取。至于上查三代一事,刘爱卿可寻锦衣卫田尔耕帮助,一定要把好关。”
  “常言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朕将这新军之事托付给刘爱卿,刘爱卿千万不要让朕失望。”
  刘兴祚闻言,单膝跪地行军中之礼道:“臣必不负陛下厚望,旦有差池,臣愿提头来见!”
  等到刘兴祚与徐光启离开宫中,崇祯总算是舒了一口气。
  自己脑子里的东西都掏得差不多了,连什么国旗班与阅兵式都跟刘兴祚掰开揉碎地讲了一遍。
  更多的东西,自己一个程序猿哪儿懂的那么多,又不是国防生毕业的。
  只是,崇祯皇帝的命确实不太好,或者说这大明的读书人确实不让人省心了点儿。
  锦衣卫的田尔耕所部传来的消息,让崇祯皇帝又一次地暴怒,又一次地举起了手中的屠刀。
  只不过,这一次屠刀所对准的是江南的那些读书人。


第075章 恶心
  对于大明朝的文人书生,崇祯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他们。可能最贴切的一句话应该是我去年买了个表吧。
  要说大明的文人们全是坑,那明显是不对的。
  毕竟,其中出过心学的王阳明这种大佬,也出过张居正这种大佬,还出过一个不抽烟不烫头的于谦于少保——他有可能也喝酒。
  可是这坑爹的货色就更多了。
  先不说那嫌水凉和头皮氧的钱大人,也不提辽东第一汉奸兼建奴第一忠狗的范文程,光是这些左一个党右一个复社的学生都让人头疼的要死要死的。
  首先,这些货色们是不纳税的,名下的田地商铺都不纳税!
  大明朝开国的洪武皇帝原本是想给读书人一点儿优待,毕竟这些货们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一个个儿的都是些高分低能的货色,不给优待,还不统统饿死?
  再加上朱老大是马上得来的江山,心里明白要治国可不能在马背上治,还是得靠这些文人来治理。
  所谓“生员”,指的是经过各级考试入府、州、县学者,通名生员,习称秀才,亦称诸生。
  老朱给的优待不可谓不多:
  这些生员们由于已经可以算做是官员的预备役,因此可以免差役徭役,见了县官不必下跪,若违犯法令由教官责惩,情节严重者须申报学政革去生员后才能治罪,地方官不得擅责,已经可以算最底层的士大夫了。
  明白了吧?这些货就算是犯法了,都他喵的跟老百姓们的处理方式不一样,颇有些要先开除某籍后再审判的意思。
  唯独有两条学律的规定,让这些读书人很是不满。老朱后来被喷成狗,恐怕跟这两条规定也不无关系。
  一、生员事非干己,勿轻诉于官;二、军国政事,生员勿出位妄言。
  这两条,乃是洪武皇帝朱元璋命礼部颁布的学校禁律十二条的第一和第三条。
  说白了,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诉诸生员:好好学习,没事儿看看书泡泡妞就得,少吵吵些有的没的,少看热闹少围观,没事儿别特么地天晴了雨停了,你又觉得你行了,别整的大明跟离了你们这些读书人就不能运转了一样。
  当然,老朱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大明的文人们那个尿性劲儿一上来,卧槽,老朱你丫是暴君!
  不让俺们议论时政?不让俺们多管闲事?这还了得?!暴君!暴君呐!
  当然,老朱是马上皇帝,对这些生员们的意见根本就无所谓,反正老子手里有刀子有马仔,怕你去死?
  所以在洪武一朝,读书人们还都乖的很。可是到了建文帝那个蠢货一登基,好么,玩起了削藩!
  你说这些东西们有多脑残吧,你削藩也靠谱点儿吧?
  偏不!
  人家大明朝的文人就是那么尿性,先从面瓜开始来,让牛逼的心生警觉,最后被朱老四来了个靖难之役,结果都知道,一个诛十族下来,读书人又特么消停了!
  等朱老四也挂了之后,这些读书人可算是自由了,放飞自我的后果就是直接各种斗。
  跟阉党斗,跟什么浙党楚党东林党斗,跟皇帝也斗。
  斗到最后的结果很明显,没有人办事儿,崇祯在把自己挂到老歪脖子树上的时候,一个陪同的文官大臣都没有。
  倒是后来,倪元璐举家自杀,算是给大明朝的读书人们留下了最后的那么一点儿脸。
  当然,如果这些货色们只是没事儿瞎逼逼发发牢骚,崇祯皇帝这会儿也犯不上生气。
  从后世穿越过来的崇祯皇帝可是清楚地知道键盘候们有多么牛逼,那战斗力,仿佛在键盘上就能治理好一个国家了。
  只是这一次,锦衣卫田尔耕所部从江南苏州府太仓州传过来的消息,是彻彻底底地把崇祯给恶心坏了。
  苏州府太仓州的生员,一个叫张溥的家伙,自小就有神童之称。
  早在天启四年的时候,这货就拉了一群读书人,开始结社评论时政,后来又改为复社。
  天启六年的时候,这孙子参与了苏州抗税暴动,撰写了《五人墓碑记》,把魏忠贤一众阉党大骂了一番。当然,这货因此也出了名了。
  只是这一次,天启七年年末之际,这货又发病了,写了一篇《祭周公文》,话里话外地把崇祯又给骂了!
  文中指明了崇祯收取商税就是与民争利,整个江南号称“一城出观,无不知复社者”,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渐渐有向北方蔓延的趋势。
  更操蛋的是,这货还广收门徒,结交权贵,摆明车马地直指崇祯不应该杀周延儒、侯恂等人,指责崇祯重用阉党,开征矿税——此亡国之兆也。
  根据锦衣卫的密报,此人手上应该有不少南方官员的把柄,以致于南方官员拿这家伙根本就没什么好办法。
  被此人给恶心坏了的崇祯皇帝很愤怒——你想干什么?控制官员,把持朝政?玩什么白衣宰相的手法?朕这皇帝要不要让给你来当?!
  当然,此时的崇祯皇帝还不能真接把这家伙给剁了。
  所谓的“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断乡曲。所作字文,不许妄行刊刻。违者听提调官治罪”这一条,根本不是大明的规定,这他娘的是人家螨清的。
  就算是张居正那位大佬,也只是把朱元璋所定下的“军国政事,生员勿出位妄言”这一条给曲解为“诸般弊病,并不许生员建言”。
  说白了,人家张溥干的这些事儿,除了手里拿捏了南方一众官员的把柄之外,其他的都他喵的合法!
  就算是锦衣卫察觉到这货手里有南方众多官员的把柄,可是他们却没有实证!
  这样一来,可就更恶心了。
  你治他的罪,人家全在大明律的框架里面,人家私底下发牢骚还不行了?你总不能因此就定人家一个“心怀怨望,图谋不轨”之罪吧?毕竟这是大明,不是螨清,脸面还是要讲一些的。
  至于那篇《祭周公文》,人家也完全有理由以自己是不清楚周延儒等人所犯罪过来进行脱罪洗白。
  可是不治这个张溥的罪,崇祯又觉得咽不下这口气。毕竟换做是谁挨了骂,都不可能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吧?基友教和佛教也没教人那么干啊。


第076章 升旗
  大明律,暂时拿这个叫张溥的混蛋玩意没有什么好办法,毕竟人家没有违法,哪怕崇祯皇帝再怎么牛逼,再怎么言出法随也不行。
  真要是强行把这个混账东西给抄家灭族,后果很可能是江南遍地狼烟,地主和豪商们先举旗造反。
  如果真那样的话,一边是建奴在关外虎视眈眈,加上一个不怎么靠谱的林丹汗,另一边儿是大明国内自己的百姓举旗造反,那大明可真就是吃枣药丸了。
  不过万幸的是,锦衣卫还没有被干掉,反而得到了加强。
  因此,崇祯叫过来田尔耕吩咐了几句之后,也就不再去管这个事儿,转而关心起了藩王进京朝贡一事。
  当然,对于崇祯来说不管就不管,但是田尔耕却不能跟崇祯一样不管了,不光要管,而且还得拿出锦衣卫的真本事来管,也要让人知道锦衣卫究竟有多么恐怖。
  ……
  难怪有人说时间是最公平的,它从来不会因为任何影响而停下脚步。忽忽几天过去,已经到了大明崇祯元年元月元日。
  今天的北京城,人们都是带着好奇的心思赶往了承天门外的广场上面。
  崇祯皇帝要在今天,在承天门前的广场上搞甚么阅兵。
  这可是稀罕事。
  而且,听说还要在今天迎奉那些此前为国战死的忠烈们的骨灰进入忠烈祠进行供奉。
  别说国朝三百年了,就是再加上前面所有朝代,也只听说大唐有过甚么凌烟阁,什么时候这些丘八们也能得享国朝的血食了?
  夹杂着一丝丝的激动的好奇心促使着京城的百姓们一早就赶往了承天门。
  实际上,百姓信自己都奇怪。
  好奇是正常的,这激动是哪儿来的?这跟自己有甚么关系?
  说不上来,也说不明白。可是心中就是感觉激动,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越靠近承天门,就愈发地强烈。
  大明的百姓,或者说那些大头兵们不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崇祯却是知道,这属于最萌芽阶段的民族意识在觉醒。
  比如后世的德意志,屁大点儿的地方先后两次单挑了欧洲,虽然因为国力跟不上而被人反打脸,但是前期靠着拧成一股绳的民族意识,可是吊打了欧罗巴的。
  大明的民族意识如果能在此时成功觉醒,如同后世那个人畜无害的兔子一样,别说建奴了,吊打全世界都是轻而易举。
  当然,民族意识的觉醒从来都没那么简单,需要的不光是日复一日地洗脑灌输,还需要自己国家的军队一个接一个的胜利来奠定基础,更需要广开民智,以打开民族意识觉醒的大门。
  说这些还都太早了些,命令陈默在搞的大明日报实际上只能是半月报,一个月只有两期而已,目前来说效果不大。
  至于广开民智更是如同镜花水月一样,目前的读书人都是儒家子弟,普通百姓仍然是斗大的字不识得三个,读书识字仍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总之,在大明皇家学院真正地崛起前,说别的都跟扯蛋一样,崇祯能做的就是平衡平衡再平衡,先稳定住当前的局势,再钝刀子割肉,一点点儿的来才是正经。
  承天门上,一身帝王冕服的崇祯还在头疼。
  站在皇帝的角度,张薄那种货色完全就是渣渣,不值得崇祯头疼。
  崇祯头疼的是没有电,没有喇叭。此刻的崇祯皇帝想的是,电是哪个孙子发明的来着?爱迪生还是伏特?电喇叭又是谁搞出来的?
  想想后世种花家的大兔子站如果没有喇叭而在承天门上用力喊话的场景,崇祯赶紧摇了摇脑袋,不敢在继续想下去了——那场面太美,不敢想。
  等到了酉时,天气也渐渐暖了起来,从申时就来到承天门上喝冷风的崇祯皇帝和众位大臣,才觉得身上有了点儿暖意。
  见时辰差不多了,被崇祯钦点为此次阅兵仪式加忠烈祠启用仪式的总司仪温体仁当先越众而出,在请求了崇祯之后,开口道:“升旗仪式,现在开始!”
  话音一落,承天门上以及承天门下的众多事先安排好的大汉将军们开始一齐放开嗓门,将温体仁的话喊了出来。
  听到升旗仪式的众人一愣。升旗?这是什么意思?
  承天门上,南京六部的大佬们一愣一愣的土鳖的样子看的温体仁心里暗爽不已,虽然他自己也是刚知道升旗仪式这个词不久。
  而此刻的承天门广场之上,众多的百姓们也是纷纷伸长了脖子,打算看看这所谓的升旗仪式能玩出什么花样儿来。
  轰隆隆地三声号炮响过,承天门上的百官和承天门前的百姓们全都安静了下来。
  一身凤装地周皇后突然有些紧张,这面大明国旗,可是她带着后宫里的田贵妃和袁贵妃一起,按照崇祯的指示一针一线地绣出来的。
  可以说,这面国旗中不光有崇祯的心血,也有她们的心血在里面哩。越起越紧张地周皇后直到崇祯扭过头来给了她一个安心的眼神方才镇定下来。
  这时,承天门地大门被缓缓拉开,一队锦衣卫地大汉将军们队列而出。
  当先一人,正是锦衣卫之中负责皇帝仪仗地都督很良卿,身后跟着一队一百二十余人的锦衣卫校尉,皆是身着飞鱼服。只是手中所持的,却不是绣春刀,而是一杆杆火枪。火枪枪口上方,又套着一柄怪模怪样地三棱刺刀。
  待过了金水桥的白玉栏杆,这些锦衣卫校尉便分成了两列,每隔十步,便有一个驻足停下,将火枪抱于怀中,目视前方,一翅也不动。
  待魏良卿所带地锦衣卫一直到了承天门前的忠烈祠牌坊地西北处之后,最后一人正是魏良卿,所停地位置,恰好是升旗台所在地位置。
  待魏良卿也停下之后,承天门中又开始向外走出一队锦衣卫的大汉将军。
  当先领头地三人,正中间地双手捧着折叠起来地国旗,从外面看不出甚么,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出是红色。
  再往后,则是一队一百人地护卫方队,装速与方才魏良卿所部一模一样,皆是飞鱼服配上火枪。
  百余锦衣卫皆是目视前方,目光坚毅,仿佛旁边地所有一切都不存在一般,所有人地步伐皆是一致,仿佛是用尺子量出来地一般。却是崇祯皇帝怀念后世地国旗班,依样画葫芦,让人也如此训练了一番。
  待到升旗台前,其他的锦衣卫皆是停下了脚步,只有当先打头地三人向着旗台继续走去。


第077章 阅兵
  当那领养的三个锦衣卫缓步走上了旗台,两分立在旗台左右,只有正中之人走向旗杆,此人赫然就是负责监察天下文武百官及勋戚的锦衣卫都督许显纯。
  许显纯到了旗杆之下,将手中红旗用旗绳系好,便一手拦着绳子,一手抓着红旗地一角,就此肃立不动。
  蓦地一阵鼓声与号角志响起,不论是承天门之上的文武百官和勋戚,还是承天门广场上面的百姓,均是头皮一麻,仿佛心跳都突然间顿了一顿,复又随着鼓声跳动起来。
  原本负责喊话地锦衣卫,这时也扯开嗓子唱了起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