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说原本的那些蛮子们都被这两个残忍嗜杀之辈给屠干净了,那也是他们干的,关大明屁事儿?
  没看大明都替你们报仇雪恨了?还不过来跪舔?没死够!?
  如果这两个家伙被蛮子怼死了,大明就是替自己家的百姓报仇雪恨,怼死你们这些擅杀大明百姓的蛮子没商量。
  毕竟老野猪皮是李成梁的农奴,以此推断,建奴就是大明的家奴。
  心黑而已,没毛病。
  崇祯皇帝的心黑,温体仁和张惟贤这些人已经干脆把良心都喂了狗了——能在风云诡谲的明末混的风生水起,有良心的早就死光了!
  所以对于崇祯皇帝的说法,温体仁和郭允厚,张惟贤还有崔呈秀便一起躬身道:“陛下圣明!”
  至于说莫卧儿帝国,现在被崇祯皇帝选择性的扔到了一边。
  毕竟建奴西进之后,与莫卧儿帝国的接触也是不可避免的,到时候先借着建奴的手去清理一番,清理不干净的话再想办法借谁的手清理就行了——比如夏额哲。
  觉得自己拳头在当今之世最大最硬的崇祯皇帝显然不太把莫卧儿帝国的蛮子们放在心上,或者说不把任何的蛮子们当回事儿。
  尤其是那些左手抠屎右手抓饭的阿三,有什么资格让崇祯皇帝惦记?
  崇祯皇帝惦记的是印度那片大陆上面的丰饶的土地还有无尽的宝石。
  张惟贤则是又躬身道:“不知陛下属意哪支队伍出征?”
  现在的大明,可堪一战的士卒不少,除去了跟着崇祯皇帝怼了好几次人的京营和新军,各地卫所在裁汰老弱之后的战力也是直线向上飙升,更何况还有崇祯皇帝后来弄出来的南北御林两支全火器军队。
  而平定建奴在此时的大明又可以算是不世之功,整个大明哪支军队不想伸手进去捞上一筷子?
  已经预感到以后会面临着各路军头上门求告撒泼威胁以求有个参战机会的张惟贤干脆想借着这个机会就从崇祯皇帝这里探探口风。
  要不然的话,自己都这么一把老骨头了,再被人逼的住到五军都督府里去,那可就太操蛋了。
  而且住到五军都督府里就算完了?还不是一样被人烦死的命!
  别以为五军都督府的那些家伙们就不想捞一把了,放着这种基本上能保证家族五十年兴盛的军功不去捞,简直就是二傻子都干不出来的蠢事!
  而且外面的军头们好解决,五军都督府里的老油条们可就更不要脸了,最起码比外面的军头们更不要脸。
  对于张惟贤的问题,崇祯皇帝则是沉吟道:“此次征辽,以新军,京营为骨干,南北御林及天下各布政司之中各自抽调一卫!”
  毕竟建奴就一个,人人都想伸筷子捞一下,那就雨露均沾吧,整个大明所有的地方都抽点儿人出来,大家伙儿一起排排座分建奴好了。
  尤其是怼完了建奴,抽调出来的这些人会单独再成两军,一路向北,另一路向西,直接“衔尾追杀”阿敏和莽古尔泰。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崇祯皇帝现在打算出兵怼死建奴,繁杂的祭天拜祖仪式就必不可少——别管是自己那个老天爷的爹还是老朱家的列祖列宗们,崇祯皇帝都得告诉他们,朕,朱由检,打算彻底的解决掉建奴,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至于具体的怎么操作,崇祯皇帝相信温体仁和孟绍虞会搞出一套完美的方案来,到时候祭天祭祖出征辽东!
  等温体仁和张惟贤等人退出了宫中以后,崇祯皇帝则是吩咐道:“传许显纯和曹化淳过来见朕。”
  许显纯和曹化化淳一起到了宫中,拜见完了崇祯皇帝之后就静静的等着崇祯皇帝的吩咐。
  此时的崇祯皇帝正在用手指慢慢的敲着桌子,内心也在不住的盘算着。
  福寿膏这玩意是会上瘾的,如果一直没有断,可能影响还不明显,而一旦断了顿,那种情况在后世的电影上面可是没少表现。
  然后崇祯皇帝打算让黄台吉那些混账东西们直接在开战之前断顿——在生死关头又断了福寿膏,相信黄台吉那些家伙们的感觉一定很酸爽。
  打定了主意之后,崇祯皇帝开口道:“命杨七七等人做好撤出沈阳的准备,让他们回大明。还有,杨七七这些人的瘾头,必须让他们戒除,实在不行就强制戒除!”
  许显纯心中一凛,躬身应是,然后又接着问道:“陛下,可还要做其他的准备?杨七七等人又何时撤出?”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开口道:“杨七七等人,让他们借着这一次进货的机会直接脱身,不用再回去了。至于剩下的事情,你比朕知道的要更多,该注意什么,该准备什么,你自己看着去准备。但是要注意,在发动之前,不要让建奴注意到。”
  许显纯顿时就感觉很蛋疼。
  崇祯皇帝的要求看着很简单,可是实际上,要想让杨七七等人撤出来,然后还不被建奴察觉到他们是大明这边派过去有意阴他们一把的探子,这其中的难度不可谓不高。
  毕竟建奴就算是再怎么傻,也总会有几个基因突变的人会比较聪明,就像是布木布泰那小娘皮一般,许显纯就觉得很棘手。
  而且这其中还涉及到一个问题。
  眼看着就是崇祯八年的年末了,估计真要是出兵去怼死建奴,怎么着都得在崇祯九年开春的时候,这中间的时间跨度说大不大,说小可也不小。
  这样儿一样,杨七七等人撤回的时机就显得很关键了。
  撤回的早了,建奴容易发觉;撤回的晚了,杨七七等人在大军围城之下能不能保的住,当真不太好说。
  至于牺牲掉杨七七等人,许显纯更是连想都没有想过——这种有大功于国的家伙以后还是要好好使用的,怎么可能因为区区的建奴就牺牲掉?
  崇祯皇帝显然不会理会许显纯的纠结,哪怕是明知道他在纠结什么,崇祯皇帝也不会在意。
  要是自己都替他考虑好了,还要他许显纯这个锦衣卫都指挥使干什么?
  把目光投向了曹化淳之后,崇祯皇帝吩咐道:“向建奴卖的那些个盐、油什么的,跟着福寿膏一起停了吧。以后的重心,偏向于倭奴那边。尤其是那些油,更是要多多的卖给倭奴,最好让倭奴人人都能吃上才好!”
  曹化淳躬身应是,心中却是无比的蛋疼——虽然自己已经没有了蛋。
  把油盐卖给倭奴没问题,反正这些玩意往哪里卖不是卖,卖给倭奴和建奴基本就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区别。
  但是问题在于,这玩意的产量跟不上——棉花才有多少人去种?就算是大明的这些皇庄里面种了不少,实际上的产量也是低的令人发指!
  想要卖到倭奴人人都吃的起,再过十年吧!
  不过,崇祯皇帝释放出来的信号,让曹化淳心中起了波澜——皇爷这是要对建奴用兵了,东厂在辽东可也有不少探子潜伏各处,该激活的就得激活了?
  到时候阴他们锦衣卫一把,抢在锦衣卫前面把消息传给皇爷也是好的!
  反正大明的厂卫向来就不是和气一团,互相看着不顺眼的事儿多了去了,连皇爷也是知道的。
  至此,崇祯皇帝登基之后就玩的什么五年计划一类的玩意又都被他自己在某种程度上给玩废了。
  原本还想着学习后世的天朝一般,什么事儿都先做出个五年规划出来,然后按步就班的一点点儿进步。
  结果抽疯的想要怼死建奴的欲望,让崇祯皇帝完全违背了在崇祯六年新规划出来的第二个五年计划。
  因为在原本的计划中,彻底怼死建奴应该是在崇祯十年以后的事儿,现在这个时间被任性的崇祯皇帝硬生生的提前了一年多的时间。
  不过无所谓,反正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不错,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了也有大部分,突然来上这么一出也不过是一点小小的意外罢了。
  反正崇祯八年的九月二十五日都莹惑犯太微了,老天爷都暗示自己该出去怼人了,这才显示出了一副典型的杀破狼天象。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啊。
  借着这个好机会怼死建奴,什么莹惑犯太微,什么杀破狼,还不是由得朕来解释?
  大明这边大张旗鼓的调兵打算怼自己的消息,黄台吉在年关将近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大明太大,就算是再怎么封锁消息,该得到消息的还是会得到消息,区别只在于早晚而已。
  召集了自己手下的那些双花红棍之后,阴沉着脸的黄台吉开口道:“都各自说说吧,唯今之计,该当如何是好?”
  阿敏大大咧咧的道:“蛮子纵然在关内称雄,关外可也由不得他们说来便来,说走便走。我大金集重兵于盛京,待蛮子来时,自然一鼓可破,到时候蛮子气丧,自然退去。这辽东,还得是我大金说了算!”
  代善瞪了阿敏一眼,拱手道:“大汗,奴才以为可以先行出兵南四卫将之收回,再打掉朝鲜,给蛮子些教训,同时还能扩大我大金之地。如此一来,就算是蛮子尽起大军,我大金也有足够的可退守之地?”
  多尔衮嗤笑道:“代善大哥说的可真是轻松,还朝鲜,你能打下南四卫再说这话吧!”
  代善怒道:“纵然明军势大又如何?现在这般局面比之父汗起兵之时又如何?不敢背水一战,先弃南四卫再弃奴尔干,以后再弃哪儿?把辽阳和沈阳都弃了,我等回建州不成?倘若蛮子到了建州,我等又当如何?回北山么!?”
  黄台吉见莽古尔泰干脆就是冷笑着不说话,便开口道:“莽古尔泰,你笑什么?”
  莽古尔泰笑道:“没什么,奴才只是觉得代善大哥说的对。像多尔衮这般想法,我等还不如干脆自缚阵前,任由蛮子皇帝发落算了!”
  黄台吉瞪了莽古尔泰一眼,开口道:“今儿召集众位兄弟们过来,就是想要商议一番,看看这事情到底该如何处置,众位兄弟们自己先乱了起来,又如何应对蛮子?”
  代善则是开口道:“大汗,趁着现在明国尚在准备之中,蛮子大军一时也不得发,奴才以为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先行出兵,给蛮子些教训为上!”
  多尔衮的死忠份子多铎开口道:“那等到蛮子大军来了辽东呢?我等又该如何?万一被南四卫的蛮子们咬住,进退两难之下,这盛京城又该当如何是好?别忘了,奴尔干都司已经被他们搅的天翻地覆,难道辽东也要任由蛮子折腾不成?”
  代善神情阴鸷,冷声道:“反正明军势大,守也未必能守得住,到时候一把火烧了也绝不留给蛮子!再者说了,辽东和奴尔干都司广袤无比,还不是任由我大金驰骋?一次失败算不得什么,卷土再来就是了!”


第482章 团结一心的建奴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首诗是杜牧写给项羽的,因为敬仰和惋惜。
  中国的文人,向来流行玩什么悲剧英雄,真要是项羽活着,估计也会被这些文人给骂成死狗,而不是写诗称赞他。
  就像每个文人嘴上都喊着侠以武犯禁,心中却都有个侠客梦一样,比如李白因此而写下了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当然,这些诗句都是针对的中原男儿,跟建奴这些个蛮子们没什么关系。
  至于代善所说的卷土重来,实际上也纯属扯蛋——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想着找准时机再回来捞一笔的行为跟英雄什么的没关系,而是强盗行为。
  也正是因为如此,入主中原的建奴才会各种割,哪怕是打赢了也割——不是自己家的东西谁会心疼?
  所以才有了宁与友邦不予农奴的说法。
  代善的说法让黄台吉心中暗自点头,因为这个办法在目前看来明显是最可行的方案之一。
  自己有几斤几两,能吃几碗饭,黄台吉的心里还是有数的。
  最起码,现在的大金国跟明国硬碰硬的怼上去,基本上不存在能沾到什么便宜的情况。
  拼骑兵,有察哈尔部和锡伯八部,再加上明军本身也不缺战马,这时候怼的希望明显不大。
  至于说拼步卒靠着大金士卒的勇武来解决明国蛮子,那就更搞笑了——如果能的话,辽东和奴尔干都司还由得那些个蛮子们抓人换银子?
  莽古尔泰嘿了一声,冷笑道:“老汗当年用生命打下的江山,说让人就让人了,当真可以,不知道老汗九泉之下有什么想法?”
  代善喝道:“混账!给你两旗的兵力,你有信心打赢蛮子么?”
  莽古尔泰刚想反驳,就被阿敏拉了一把,阿敏随即笑道:“代善大哥息怒,莽古尔泰也不是有意顶撞大汗,只是心中憋闷罢了。”
  阿敏的话不说还好,阿敏的话一出口,黄台吉的脸色就更黑了——刚才自己正想表态同意代善的提议来着,结果被莽古尔泰这个混账东西噎了这么一句,这让自己怎么同意?
  多尔衮沉默了半晌后,开口道:“大汗,奴才以为代善哥哥说的对,大丈夫能屈能伸,明军势大,我大金与之硬拼下去,无异于以卵击石。汉人有句话,说是美玉不与砖瓦碰,我等避让一时又能如何?就算是退回建州,或者北上奴尔干都司又能如何?我大金国的百姓们还在,我大金国就还在,大金国的立国根本是八旗子弟和百姓,而不是区区一座盛京城或者辽阳城!”
  阿敏冷笑道:“若是蛮子皇帝不肯放过我等呢?若是我等到了建州,明军跟到了建州,我等到了奴尔干,明军又跟到了奴尔干,我大金又当如何?”
  多尔衮道:“正是因为如此,小弟才赞成代善哥哥所说的,先给明国蛮子一个教训,让他们知道我大金可也不是好惹的!”
  生死存亡之际,建奴几大贝勒难得的一致了起来——除了阿敏和莽古尔泰之外。
  多尔衮甚至于布木布泰的恩怨都暂时放到了一边,只求先渡过眼前这道生死关。
  向着黄台吉拱了拱手之后,多尔衮便开口道:“大汗,奴才以为,不如先解决掉锡伯八部那些个反贼,然后转攻海州卫。海州卫一下,明军必然丧胆,我大金趁此时撤走,明军又哪儿来的胆子追击?”
  黄台吉眯着眼睛道:“那你说说看,又该从哪一部下手?”
  多尔衮拱手道:“哈达部!奴才看过我大金的记载,额尔德尼和噶盖奉父汗之命创制满文之时,正值明国蛮子万历二十七年,哈达部也正是那一年被父汗所吞并。天聪三年的时候,哈达部与锡伯部的蛮子们勾结到了一起,意图对抗我大金天兵,倒不如趁此机会,彻底灭掉哈达部!”
  多尔衮想着先怼死哈达部不是没有道理的——柿子要挑软的捏,辽东不跟建奴一心的部落里边,简直再没有比哈达部更合适的软柿子了。
  嘉靖三十一年,哈达部的扛把子王忠被叛乱的部人所杀,其子博尔坤为报父仇,因为自己实力不济,所以跑到了绥哈城迎堂兄王台来哈达部就任新的扛把子。
  王台当了哈达部的扛把子之后,玩起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使哈达部比速黑忒时更强盛。
  当个部长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王台,所以这位哈达部的扛把子就成了哈达汗。
  当时叶赫部、乌拉部、辉发部及建州女真所属之浑河部,本着谁拳头大就臣服于谁的原则,表示哈达汗就是辽东这块儿的老大。
  如果一直这样儿下去,王台未必不能成为下一个铁木真一样的大拿,最起码也能混成扎木合一类的英雄。
  但是但王台在晚年的时候膨胀了,贪财受贿,不察民情,反曲为直,一个劲儿的光想着自己爽了。
  老大这个鸟样儿,下面自然是有样学样,甚至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整个哈达部被搞的乌烟瘴气,民不堪其苦,往往叛投叶赫部。
  万历十年,王台死,诸子争权,至子孟格布禄主部事时,王台其他的儿子都不服气孟格布禄,又开始了互怼模式。
  这么一来,哈达部就算是彻底的凉了——部民混不下去,都跑到叶赫部那边去了,而当时的叶赫部跟老奴努尔哈赤又好的穿一条裤子。
  最终的结果就是哈达部不仅失去昔日霸主地位,而且在万历二十七年的时候被努尔哈赤兼并。
  当然,从万历到崇祯皇帝的这许多年里,哈达部表面上是死心塌地的跟着建奴混,可是实际上却也无时不想着恢复往日的荣光。
  毕竟被当年的马仔骑到头上吆五喝六,谁心里都不会舒服。
  所以在崇祯皇帝纳了完颜玉卓为妃子,完颜宏找上门来打算跟哈达部一起怼死黄台吉的时候,哈达部的现任扛把子博尔忽心动了。
  博尔忽,这个名字如果放在铁木真初期,那妥妥的就是“四骏”开国元勋之一,蒙古开国十大功臣之一。
  但是现在的这个哈达部扛把子博尔忽,并没有谁会把他看在眼里——论人口数量,哈达部现在人数刚刚破万。
  论能打能杀,随便把八旗中的哪一旗拎出来都能吊打哈达部。
  之所以哈达部还能混到现在,而且族中人口也在以龟速慢慢增加,其实还是得益于完颜宏打算借哈达部之手去怼建奴。
  也正是因为如此,多尔衮千挑万选之后,才挑出来这么一个软柿子——好捏,捏爆了也不用担心沾上一手屎。
  黄台吉也心动了。
  虽然说平日里总是看多尔衮不顺眼,可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多尔衮的战略眼光要比自己强上那么一点儿。
  现在多尔衮提出来的怼死哈达部的提议,就很符合目前大金国的情况。
  因为现在哈达部离着完颜宏的锡伯部有一段距离,足够在完颜宏的援兵到来之前就能把哈达部怼死。
  黄台吉甚至于有把握在完颜宏不带着锡伯八部倾巢而出的情况下再怼完颜宏一波。
  最关键的是,怼哈达部还不用出太多的兵,只要派出去两个旗的兵力,把哈达部彻底怼死就是妥妥的。
  转了半天手上的扳指之后,黄台吉才下定了决心:“多尔衮,本汗把平灭哈达部的重任交给你,你有信心么?”
  黄台吉现在也顾不得打压多尔衮了——万一真要是被明国蛮子把大金国给彻底灭了,自己现在的一切就都是别人的了,再打压多尔衮又有什么意义?
  而自己手底下比较能打的豪格已经被明国的狗皇帝在明国京城给凌迟了,鳌拜那个狗奴才更是在盛京城被杀,连脑袋都没有找到。
  死的连条狗都不如——好歹一条狗在临死之前还会吠几声呢。
  多尔衮则是大喜道:“大汗放心,奴才定然带着博尔忽那个狗奴才的人头回来!”
  多尔衮现在不怕黄台吉给自己分派这些操刀子砍人的任务,怕的是不给自己分配。
  全世界都认同的一个道理就是,谁的拳头硬,谁说话的底气就足。
  而怎么样才能证明自己的拳头够硬?
  当然是怼人啊,把别人怼死了,说明别人不如自己的拳头硬,不就从侧面证明了自己的拳头够硬么?
  尤其是黄台吉现在混的明显一天不如一天,身体情况也不怎么样儿了,自己的机会就在这时候!
  至于说因为会损伤自己手里的实力,多尔衮表示无所谓,毕竟操刀子砍人这种事儿,本身就代表着抢东西捞好处。
  自己手底下的实力不扩大就已经是很不正常的事儿了,怎么可能再损伤?
  眼见黄台吉已经决定让多尔衮去怼死哈达部,代善则是躬身道:“大汗,不若在攻打哈达部的同时进军海州卫,以达到牵制明国蛮子的效果?”
  投桃报李,多尔衮则是躬身道:“大汗,奴才以为此时攻打海州卫不妥,倒不如让代善大哥另领一军,去攻打乌拉部和辉发部的余孽?”
  乌拉部和辉发部的情况,跟哈达部的情况差不多,甚至还不如哈达部。
  好歹哈达部在被老奴努尔哈赤给怼凉了之后还存活了下来,乌拉部和辉发部基本上是处于被怼死的状态。
  同为扈伦四部的乌拉部和辉发部残余在完颜宏找上门来之后,根本就没有丝毫的迟疑就决定跟完颜宏合作——以后大明在辽东说了算的时候,各部的小日子过的都不错。
  而自从老奴努尔哈赤上位,大家伙儿的日子可就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尤其是乌拉部和辉发部这种跟老奴有仇的部族。
  现在的乌拉部和辉发部,实力上也就是那么回事儿,靠着原先残存下来的族人和大明还有完颜宏的扶持,现在一点点儿的也发展了起来。
  但是对比之下,乌拉部和辉发部加一起差不多也就是跟哈达部差不多的规模,甚至于还有点儿不如。
  所以多尔衮毫不犹豫的打算拉代善一把,让代善也能捞到足够的好处——只要比自己少点儿,但是比起其他那些捞不到好处的家伙好很多,那就足够了。
  而且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问题。
  之前代善可是提出过要出兵去怼海州卫的。
  虽然代善这家伙为了大金国的生死存亡也算是豁出去了,连这种建议都提了出来,可是多尔衮又不愿意让代善去干这种送死的事儿了。
  再加上之前在代善等人提出废汗的时候,多尔衮曾经在布木布泰的撺掇下摆了代善一道,心中始终还是有那么一点儿愧疚感,所以多尔衮觉得与其让代善去送死,倒不如让济尔哈朗或者阿敏他们去送死算了。
  黄台吉则是意外的瞧了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