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锦荣哼道:“难道我等就在此地等死不成?”
  回头望了一眼海州城,透过远远的距离,马锦荣仿佛看到了城头守军脸上那带着无限寒意的冷笑。
  赵研东没有看到马锦荣的动作,只是瘫坐于地上,将头深深的埋进双膝之中,哀声道:“百无一用是书生啊。我等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如何能在这辽东虎狼之地生存下来?除了等死,我等还能干什么?”
  赵研东的话一出口,其他书生脸上也是浮现出无尽的哀色。
  自己是什么水平,自己心里清楚。
  别说是耕种打猎一类的生存必备技能了,十余年寒窗苦读之下,自己这些人连买个菜的账都算不明白。
  因为平时都是有县学给自己这些人发生活物资,生活上只要不是太白痴,总是能活的好好的,甚至于加上其他庄户投献来的那些土地,小日子还算过得不错。
  甚至于家里都能有几个侍女使唤,也算是可以红袖添香夜读书了。
  然而现在一切都成空了,别说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了,就算是最基本的生活都成问题了。
  辽东有什么?
  除了那些杀人不眨眼的建奴,还有虎,狼,熊这些吃人的猛兽。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活?谁来照顾自己这些人的生活?谁来给自己这些人发粮食?
  一切都成了问题了。
  马锦荣见众人脸上皆是一副戚然的神色,冷哼了一声道:“既然那昏君要我等去劝降,那我等去便是了!”
  赵研东抬头望了一眼马锦荣,意外地问道:“你想投了建奴?”
  马锦荣道:“赵兄何出此言?何谓投奴?昏君无道,我等自然要顺天应人,吊民伐罪!”
  赵研东腾的一声从地上站了起来,伸手指向了马锦荣,怒喝道:“你与那中行说有何区别!汝欲背负这千古骂名,恕赵某不敢苟同!”
  马锦荣冷笑道:“当初在大明之时,怒骂那昏君的可也有你赵研东,现在你又凭什么来指责我马某人!”
  赵研东注视着马锦荣,掏出解手刀,脸上的冷意怎么样儿的遮盖不住。
  马锦荣被吓了一跳,退了一步道:“你想干什么!?”
  赵研东冷笑道:“我赵某人就算是在这辽东被建奴杀死,或者被饿死,或者被虎狼给吃掉,赵某也绝不会从奴!不过你可以放心,杀人这种事,我赵某人干不出来,不过是与阁下割袍断义罢了!”
  话音落下,赵研东就伸手抓起一块儿衣角,用力的割了下去。
  随着刀刃划过布匹的刺啦声,一块衣角就被赵研东割了下来。
  将衣角扔向马锦荣的方向,失神的看着飘落的衣角,赵研东又开口道:“古人云,道不同不相为谋!昏君再残暴,也是我大明汉家天子,我等岂可因此背叛大明?自今以后,你马锦荣走你的阳关道,我赵某人走我的独木桥!”
  赵研东的话音落下,换来的却是马锦荣鼓掌的声音:“哟哟哟,说的当真是比唱的还好听!君视臣如草芥,臣视群如仇寇,先贤的教诲你都忘了不成?你忘了那昏君是如何对待我名教弟子的?”
  赵研东却是冷冷一笑,根本就不理会马锦荣再说些什么,反而直接起身向着另外一个方向走去。
  地上的其他几个书生皆是一愣,然而却也有两个人站了出来。
  虽然没有如同赵研东一般的搞什么割袍断义,却也是一言不发的随着赵研东离去。
  马锦荣铁青着脸看着离去的三人,冷笑道:“当真是忠义无双真士子!今儿个这一走,马某倒是要看看他们还能活过几天的时间!”
  其他留下来的几个书生先是低下了头,随之又坚定了自己心中的想法,复又抬起了头来,望向了马锦荣。
  许湘晖开口道:“马兄,事已至此,再想别的也是无益,我等下一步该当如何,倒还需要马兄拿个主意才是?”
  马锦荣道:“既然众位兄弟信得过马某,那咱们就先向东北而行,去盛京城求见大金国大汗黄台吉。”
  许湘晖郁闷的道:“马兄,我等便是到了沈阳又能如何?区区几个书生,难道还想要让大金国的大汗倒履相迎么?”
  马锦荣哼了一声,心中生起了一股无限的优越感。
  脑子是个好东西,可是不是什么人都有。
  比如眼前这些人,明显就是一些傻蛋。
  自己这些人是些书生没有错,不值得黄台吉亲自接见也没有错。
  可是自己这些人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啊——那昏君不是让我等来劝降么?劝降和宣旨有何区别?
  借着这昏君让我等宣旨的名头难道还见不到黄台吉?
  至于其他的,只要能见到黄台吉,剩下的一切都好说。
  毕竟自己这些人要的也只是一个机会,一个让自己这些人能接触到黄台吉的机会,一个能够加入大金国的机会而已。
  实际不行,把头发一剃,混进盛京城里,在大汗的治下生活还不是美滋滋?
  大金国大汗承天受命,听说现在已经开始科举了?也正在大量的招揽人才?
  哪怕是现在的大金国局势大不如前,可好歹也是一国是不是?
  只要自己这些人有机会见到了黄台吉大汗,还愁没有出人头地的时候?
  至于说以后大金国如何,那是以后的事情,眼下还是活下来更重要一些——不留下有用之身,其他的都是妄谈!
  咳了一声后,马锦荣开口道:“诸位,咱们当务之急,还是先去盛京城,然后再想其他的。就算是求见黄台吉大汗,马某心中也是早有计策,诸位勿忧也。”
  许湘晖见马锦荣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虽然心中不爽,却也清楚现在正是借重这马锦荣的时候,暂时还发作不得,便忍下怒气问道:“马兄有何妙计?”
  马锦荣见来了个捧哏的,便淡淡的开口道:“那昏君既然要我等来劝降,那我等去劝不就是了?只要借着大明皇帝使节的名头,还愁见不到黄台吉大汗?”
  原本还以为这马锦荣能说出什么惊天妙计,却不想原来只是这么个操蛋主意。
  借着大明皇帝的名头?自己送货上门?
  自己送货上门是对的,但是借了那个昏君的名头之后,只怕不是送货上门,而是送命上门。
  就算是黄台吉一代雄主,不在乎自己的儿子豪格被崇祯皇帝在京城给活剐了,也不在乎自己这些人假冒使节的欺骗,什么都不在乎,这样儿总行了吧?
  其实还是不行。
  使节求见黄台吉当然没有问题,甚至于说大明派使节来辽东找黄台吉和谈的话,能把黄台吉美死。
  然而实际上呢?
  自从老奴起兵到现在,大明从来就没有过议和的打算。
  哪怕是大明自己内部都乱的一逼,各地造反的不断,甚至于东南还总是想着对红夷用兵,也没有想过议和。
  大明,向来是把建奴当叛军来看待的,想的只有怎么彻底怼死建奴而不是议和。
  更何况,使者总得有个信物吧?要不然随便来个什么阿猫阿狗的说自己是明国皇帝的使者,黄台吉就得信?
  偏偏自己这些人被崇祯皇帝派锦衣卫给扔到辽东的时候,没有给任何的信物!更没有任何的旨意在身上!
  空口白牙,这是拿黄台吉当傻子耍呢?


第487章 占山为王
  眼见这马锦荣说的基本上都是些屁话,许湘晖眼中希冀的神色隐去,反而冷笑道:“那使节信物呢?旨意呢?”
  见马锦荣愣住,许湘晖讥笑道:“马兄这是打算鼓动唇舌,效仿苏秦张仪?只是不知道马兄到底能不能挂上这大金国的相印?”
  马锦荣愣住,随即反唇相讥道:“莫非许兄还有更好的办法不成?”
  许湘晖却没有说话,只是如赵研东一般掏出了解手刀。
  马锦荣讥笑道:“莫非许兄还要学那赵研东一般,与马某割袍断义?”
  事情到了眼下这般田地,得罪一个赵研东再加上得罪眼前的许湘晖根本没有任何的区别。
  自己这些人的家境都还算可以,许湘晖的家里还要再强上一些,然而这些在辽东还有个毛的用处?
  马锦荣也根本不在乎是不是得罪了谁,反正一只羊是赶,两只羊也是放。
  许湘晖没有理会马锦荣的讥笑——这种废物就算是到了现在,脑子还是有些不清不楚的,在辽东这种吃人的地方,等死去吧!
  伸手抓住了头发之后,许湘晖另外一只手中的解手刀就向着发根处伸了过去,一边割着自己的头发,一边冷笑道:“眼下的当务之急,不是什么出人头地,而是先把头发剃了,能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许湘晖没有学过剃头这门手艺,再加上解手刀也不是专门用来剃头的刀子,头发被割的乱糟糟的,有如狗啃一般,还有几处不小心割破的头皮,慢慢的渗出了黑红色的血迹,整个人看起来有如魔神一般,令人望之生畏。
  马锦荣的脸色也是十分的难看。
  原本以为这许湘晖也不过是个浪荡子弟,纵然与自己等人同列名教弟子,也不过是个花钱买名声之辈。
  如今看来,此人的心思当真转的极快。
  然而这又有什么用?你许湘晖能想到的事情,我马锦荣就想不到么?你能剃发,我马某人同样能剃发!
  然而再转头一看其他的那些个书生,马锦荣的脸色都青了。
  剩下的五六个人,望向许湘晖的目光与刚才望着自己的目光基本上是一样的。
  马锦荣很伤心,因为这些墙头草一样的家伙们刚才还是隐隐约约以自己为首,现在则被许湘晖轻轻的几句话就给收买了过去。
  甚至于许湘晖还没有给出任何的好处和条件,这些人就集体叛变了过去。
  彼其娘之!这些人甚至于还比不上刚刚的赵研东那三个混账东西们讲究!
  但是伤心能怎么样?现在的事实就是许湘晖势大,说话比自己更有作用。
  马锦荣决定先蛰伏下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今天这份羞辱,以后加倍的报回来也就是了。
  心中打定主意以后,马锦荣便笑着向许湘晖拱了拱手,赔罪道:“方才是马某过于心急大家伙儿的安危,这才一时失了智,望许兄不要见怪。”
  许湘晖心中顿时警惕了起来。
  自己刚刚才折了这马锦荣的面子,现在这人就能恍若无事一般,这份心性,当真可怕——像这种人,有机会就要趁早弄死,要不然等他得了势,自己不死也得脱下几层皮!
  但是许湘晖只是笑了笑,然后开口道:“马兄心中所忧,也正是小弟心中所忧,又何来见怪一说?”
  客套了几句之后,许湘晖便拍了拍手,开口道:“大家都动起来,互相把头发剃掉,否则辽东的剃发令可不管我等是不是名都弟子!”
  剩下的书生皆是心中一凛,立即便动了起来,几个人互相剃起了头发。
  面临同样问题的还有赵研东一行三人。
  赵研东闷着头向着北边直行了挺远的方向之后,才顿住了脚步,转身望向了陈讳和孙甲。
  这两个人与自己关系向来极是要好,现在跟着自己离开了马锦荣等人的队伍,等于是凭白又添了几分风险。
  赵研东自己无所谓,但是自己却不能不想想陈讳和孙甲他们两人。
  见赵研东停下了脚步,陈讳便闷声道:“怎么不走了?”
  赵研东拱手道:“陈兄,孙兄,二位原本不必陪着赵某冒此大险,如今却是置身于险境矣。”
  赵研东也不得不承认,在眼下这种局面,投降建奴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因为可以多活几年。
  至于说以后朝廷平定了建奴之后又怎么怎么样,那也是以后的事儿——以后平定建奴能让自己这些人在眼下活着么?
  很明显,不能。
  只怕心中大恨的黄台吉会立即把自己这些人杀了祭天。
  陈讳的嘴巴裹在了帽子里面,所以声音显得有些沉闷:“人生自古谁无死?反正不过是早死或晚死。那马锦荣愿意当狗,且让他当去,咱们三个就算是死了,那也是站着死的,比他一条狗可强的多了!”
  孙甲也闷声道:“陈兄说的不错。算宋以后,我汉儿为奴为犬百余年,至太祖高皇帝时才算是又堂堂正正的做了人,再去做狗?孙某不才,却也不愿!”
  赵研东闻言,却是哈哈大笑起来,直到笑的眼泪都流出来了,这才抹了抹脸上的泪水,笑道:“只可笑那昏君以为我等必然降了奴,却不知我名教弟子当中也是有硬骨头的!”
  见赵研东提到了崇祯皇帝,陈讳也来了精神:“嘿,要说那昏君,自然是没什么好说的。可怜我大明自太祖高皇帝起所行养士三百年之政,皆毁于那昏君之手,只怕以后天下粥粥,其过皆是那昏君之所为!”
  抽了抽鼻子,孙甲也开口道:“陈兄所言极是。那昏君一味的打压我等名教弟子,抬高那些武夫的地位,却不知打江山要靠那些武夫,治江山却还需我等文人!”
  说完之后,孙甲又冷笑道:“汉唐不可谓不当盛,可都是由于那些个武夫当权,所以才有亡国之祸。我大明太祖高皇帝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优待我等士子,设立卫所制度,从此天下再无割据之忧也。那昏君肆意妄为,坏祖宗成法,早晚必自食其恶果!”
  赵研东同样闷哼了一声,却开口道:“得,现在也不是说那昏君的时候,毕竟现在那昏君还是大明天子,我等也不好太过于编排。眼下还是应该商量一下,我等下一步该怎么去做?”
  自己三人虽然很硬气的离开了马锦荣等人,也不打算投降建奴,但是要说不怕死是不可能的。
  因为死并不可怕,可是死有轻于鸿毛,也有重于泰山。
  赵研东等人明显是死的有价值一点儿,好歹能混个青史留名什么的,总不能就这么默默无闻的死在辽东吧?
  可是崇祯皇帝摆明了就是让他们来送死。
  虽然说赵研东等人一直在学习的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是现在就这么死了肯定不太甘心。
  所以还是得想办法先在辽东活下去,然后再研究下一步怎么办。
  孙甲开口道:“赵兄有什么想法?不妨说出来听听,咱们挑最好的那条路走不就是了么?”
  陈讳同样开口道:“不错,正所谓一人计短三人智长,咱们不妨把各自的想法都说出来,看看谁的办法最好?”
  赵研东道:“眼下其实咱们能走的,也无非那是那么几条路而已,可供咱们选择的余地,不大。”
  陈讳拱了拱手道:“愿洗耳恭听?”
  见孙甲同样点了点头,赵研东便接着道:“其一,北上奴尔干都司。
  虽然我等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却也能给那边的各路杀才们出些主意。有我等之智,出头之日不远。
  其二,南下东江镇投毛文龙。
  虽然毛文龙也是个残忍嗜杀的,可是终究是执行的那昏君的旨意,倒也怪不得他。
  我等去了,也正好能好生规劝一番,导向毛文龙向学?
  其三,便是往东南,投朝鲜。
  自商周之始,我中原便多有人前往朝鲜一带,自宋之后,朝鲜更是以小中华自居之,如今待我大明更是执父子之礼。”
  赵研东的话到了这里,就没有再接着往下说。
  但是陈讳和孙甲都明白,赵研东的意思其实还是偏向于去朝鲜。
  北上奴尔干都司现实么?明显不怎么现实,这一路过去,不死也得去掉半条命。
  毛文龙就更不用说了。
  毛文龙不光是在建奴那边儿的名声臭,就连在大明的名声也不怎么样儿,颇有些顶风臭十里的意思。
  因为这家伙在天启年间为了军饷,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如果朝廷的军饷到位及时,那这家伙就是往死里拖建奴的后腿,时不时的就要跟建奴互怼一波。
  如果朝廷那边的军饷到位不及时,这家伙不光敢派兵劫掠,甚至于还敢跟建奴做生意,等赚来了银子之后再接着跟建奴互怼。
  魏忠贤当然知道这其中是怎么回事儿,倒也是一直也暗中护着毛文龙和东江镇。
  然而正是由于魏忠贤的保护,毛文龙的脑门子上就被东林诸公给刻上了阉党这两个大字。
  然后怎么洗也洗不白了。
  所以毛文龙的名声在建奴那边臭,在大明这边儿也臭。
  赵研东这些家伙连崇祯皇帝的行为看不过眼的时候都敢喷上几句,区区一个毛文龙算得了什么?
  现在去投毛文龙,说实施,这三个人谁心里都不太乐意。
  剩下的朝鲜就好的多了,对于大明来说就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好宝宝,而且整个朝鲜上下都说汉话写汉字,基本上和大明本土没什么区别。
  尤其是沧海君因为骑墙,还想要推动朝鲜文字语言的发展,以至于绫阳君等不满,将之废黜流放之事,就更合赵研东等人的胃口了。
  因为这就是教化之功!因为大明内修德政,所以朝鲜诚心当狗!
  没毛病!
  陈讳正想开口表示赞同,却听孙甲闷声道:“小弟倒也有个想法,两位兄台不如帮小弟参详一番?”
  赵研东干脆寻了块石头坐了下来,然后才开口道:“两位兄台不妨先坐下,咱们好好合计合计再说?”
  陈讳和孙甲闻言,便各自寻了石头坐下,孙甲才又接着道:“不管是北上,还是南下,其实都显得我等无能了。”
  见赵研东和陈讳的脸色有些难看,孙甲也不敢再卖关子,而是直接道:“老奴屠杀汉人,现任奴酋黄台吉同样下过令要屠杀汉人,而辽东现在汉人生存已是极难,这一点,两位兄台认同吧?”
  点了点头,赵研东应道:“不错,前几年我大明天灾不断,这辽东自然也未能幸免,粮食紧缺之下又正好遇到那昏君暗中指使人来辽东捕奴,那奴酋有此作为倒也不算什么稀罕事儿。”
  孙甲嗯了一声,接着道:“正是如此。那奴酋既然下令屠杀,辽东的百姓自然也就有反抗的,心中不满更是常情。小弟以为,我等倒不如留在这辽东,寻一处山头占山为王,收拢汉人百姓,与那建奴争斗一番,也不枉了此生?”
  陈讳笑道:“孙兄莫不是在取笑我等?需知我三人皆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又如何占山为王?再者说了,就算是占山为王,我等刀从何处而来?若是第一张买卖就遇到建奴,那可就万事皆休了!?”
  赵研东却有些不以为意,反而笑着道:“手无缚鸡之力又如何?纪效新书里面有的是练兵之术,我等照猫画虎还不会了?至于说刚开张就遇上建奴,那倒也没什么。若是落单的建奴,我等杀之便是,若是成群的,我等先行避开也就是了。”
  说完之后,赵研东又拎了拎手里的解手刀,冷笑道:“你当这解手刀是什么?在辽东这般地方,解手刀又岂是人人都能用的起的?至于粮食什么的,辽东深山老林这么多,总不至于缺了我等一口吃食!”
  拍了一下手,陈讳失声笑道:“不错,是小弟想的糊涂了,正该如此,也好教那昏君知道,我等名教弟子,也是忠心报国的!”
  说完之后,陈讳又摸了摸自己脑袋上的头发,笑道:“你说那些蛮子倒也是可笑,非得让人把好好的头发剃了,剩下根猪尾巴,倒也可笑!你看看那昏君,自己把头发割了去,谁能说他什么?反正都是他自己愿意的事儿。这些蛮子们就非得胡来,逼迫人人如此,搞什么留发不留头,当真禽兽!”


第488章 遇上爷,是你们的命!
  孙甲苦笑道:“当初在大明的时候咱们是怎么说的?不还是说那昏君杀戮太过,不拿蛮夷当人看?现在又如何?”
  赵研东和陈讳哑然。
  几个这些人怎么着喷的崇祯皇帝,自己心里还没点儿逼数?但是喷这种事儿不就是这样儿,有时候单纯的就是为了喷而喷。
  哪怕明知道崇祯皇帝这么干没有错,换成自己一样会这么干的情况下,该喷的不还是得喷?
  就像东林诸公,喷起魏忠贤和天启皇帝不还是不遗余力?他们不知道怼死建奴好处多多?他们不知道让百姓活的好点儿,他们就会更好?
  不是的,他们全知道。
  但是他们就是会往死里喷,往死里捞。
  这和人性有关,和其他的无关。
  所以说社会学这破玩意就是伪科学。
  过了半晌之后,赵研东才讪讪的道:“此一时,彼一时也。子曰,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身在大明,自然要替我名教出一份力,更何况那昏君之残暴也是事实。若是有朝一日能回到大明,该揭露那昏君暴行的还是要揭露!只是如今我等身在辽东,这气节便要守的住,否则便是国家与民族之罪人,一如汉时的中行说,宋时的秦桧一般!”
  赵研东的话让陈讳和孙甲两人都是频频点头不已。
  没毛病,喷人归喷人,那是大明自己的事儿,到了蛮子们的地界上,那就是自己这些大明士子和建奴的事儿。
  两者轻重缓急必须得分得清楚,否则便是枉读那么多的圣贤书了。
  但是圣贤书就在那里,不管你读或者不读。甚至于读一样儿的书,却有着千奇百怪的读书人。
  比如赵研东他们三个就觉得喷皇帝跟到了建奴的地盘之后守住气节并不冲突,所以心里还想着有朝一日回到大明了接着喷崇祯那个狗皇帝。
  读同样圣贤书的马锦荣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