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预备仓和常平仓什么的都是小事儿,不用跟皇帝在这种事情上较劲,反正也拗不过任性的崇祯皇帝。
  不只是温体仁,朝堂上的大臣们皆是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
  崇祯皇帝刚刚回京就发生了五月飞雪的事儿,万一惹得皇帝大怒开始大开杀戒,这事儿可就太恶心人了。
  但是倒霉的事儿从来都不是过去就算完事儿,多半都会一件接一件的来找麻烦。
  五月份,喜峰口刚刚下完了大雪,六月份的倒霉事儿就跟着来了,或者说六月份的事儿验证了崇祯皇帝所说的五月飞雪示警。
  两京、山东、河南大旱,同时发生的还有蝗灾。
  虽然崇祯年间一直在不停的挖井,但是面对着这种大旱依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崇祯皇帝之前在南京就已经推行下去的预备仓刚刚把仓中堆满粮食就被缺粮的百姓们给借空了,导致崇祯皇帝不得不再一次准备粮食赈灾。
  在这场涉及到两京和山东、河南的大旱面前,连蝗灾都变得不起眼了。
  早在前几年大规模的捕杀蝗虫之后,到崇祯十一年这几年的时间里虽然也有蝗虫,但是却没有再发生过什么大蝗灾。
  连这一次的蝗灾也是一样,虽然是两京和山东、河南等地同时发生,但是规模都不算大。
  毕竟蝗虫这玩意不光能吃,而且味道还不错,就算是蝗虫们实打实的毁了一些粮食,可是更多的蝗虫也被急红了眼的百姓们给抓住然后塞进了肚子里。
  连崇祯皇帝派出去收购蝗虫的太监都没能收到。
  没错,不是没收到多少的问题,而是根本就没能收到哪怕是一只的蝗虫,都被百姓们给抓去吃了。
  蝗虫不够吃——琢磨着养蝗虫的那些家伙还没有研究明白这玩意该怎么养才好,只能靠起蝗灾的时候抓来吃。
  在民间已经普遍认为蝗虫是个好东西的情况下,自己吃都不够,哪有多余的卖给那些死太监?
  除此之外,还有江南等地开始流传起了一股谣言。
  崇祯皇帝在江南之时,说风调雨顺也不为过,崇祯皇帝一回到北京就出了这么多的事儿,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真龙天子巡行天下,各地受了天子恩泽,自然是风调雨训,天子回京之后,受不到恩泽雨露,自然也就有大旱发生。
  最重要的是,陛下在南京之时,其他各地也没怎么受灾,说明龙兴江南,陛下应该迁都南京才是。
  最好的证明就是陛下回到北京之后发生的这些事情。
  六月,宣府乾石河山场雨雹,击杀马四十八匹。
  六月,安民厂灾,震毁城垣廨舍,居民死伤无算。
  还有这场大旱和蝗灾,足够说明问题了吧?
  对于这种流言,崇祯皇帝自然是不怎么在意的。
  自己在南京的时候赶上大明整体环境不错,自己回北京了就出了干旱,这种凑巧的事情都发生了,出现流言也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这些事情,谁也不希望他们发生,但是既然已经发生了,那就努力的做好赈灾也就是了,只要百姓们能活下去,这些都不是事儿。
  尤其是爪哇和满者伯夷这两个地方早就已经迁移了百姓过去,连粮食都已经收了两茬了。
  而且这两个地方收粮食跟大明内地收粮食可不一样。
  大明内地的粮食,南方多说也就是一年两季,就算是百姓们自己够吃,剩下的也不算多。
  但是爪哇和满者伯夷的粮食收起来,一年三茬是正常情况,中间再杂着一些其他的粮食,一年四茬都不是没有可能。
  再加上还靠着海,鱼什么的东西又不缺,百姓自己吃都吃不完,剩下的除了卖给官府还能怎么办?
  但是江南的官员们却是集体感到蛋疼——就算是大明看上去一切都好,谁又敢保证崇祯皇帝那位爷不会突然间脑袋一抽就迁都了?
  万一那个杀神真要是被流言给弄的起了迁都之心,大家伙儿的日子还要不要过了?
  就崇祯十年秋到崇祯十一年夏这多半年的时间里,江南之地已经有多少官员人头滚滚了?
  而且这事儿还不能明着上书给崇祯皇帝。
  说您老人家别被人一忽悠就打算迁都?说天子守国门?
  你咋不让皇帝迁都到奴尔干都司去!?
  当然,这些话在心里想想就行了,至于正大光明的说出来,还是算了吧,毕竟没有谁嫌自己活的太久了想要找死。
  江南的官员们很头疼,已经远远的跑到了非洲的郑芝龙也很头疼。
  之前立下的战功和发现新明岛的功劳,又加上发现了非洲大陆的功劳,让郑芝龙受封为陈国公,世袭三代后隔代降爵。
  连着其他几个弟弟,郑芝虎和郑芝豹还有郑芝凤也受封为侯爵。
  但是当本身爽的不行的郑芝龙带着手下的南海舰队跑到了非洲大陆,打算摸清楚非洲大陆的情况时,就感觉到了蛋疼是什么感觉。
  这脖子长长的就是麒麟吧?这种长的跟狗一样的玩意怎么这么凶猛?还敢硬刚狮子?
  大象这东西不是南洋的那几个蛮子国家才有的?怎么这里也有,还遍地都是?
  沼泽遍地?不时出没的大蛇?还有这不知道得几个人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这该死的树林已经这样儿长了几百年才能长成这德性?
  这里的那些蛮子们都不用种地的吗?
  上次来这里就这么热,现在怎么还这么热?没有春秋和冬天的吗?
  泡在水塘里,舒服的叹息了一声之后,郑芝龙才开口问道:“东西都埋的怎么样儿了?”
  同样泡在水里的郑芝凤开口道:“大哥放心,都已经埋好了。除了陛下交给咱们的那些永乐年间的东西都埋的靠边上了一些,剩下的都是胡乱埋的,基本上咱们现在探明的这些地方都已经埋过了。”
  郑芝龙用瓢子舀起满满的一瓢水当头浇下后,才抹了一把脸,开口道:“都埋好了就行,以后这地儿就是大明自古以来的领土了。”
  郑芝虎同样浇了满头的水,呸了一声后才道:“自古以来热死人的领土?这该死的天气,啥时候能下场大雪凉快凉快?”
  郑芝龙道:“且慢慢等呗,估计咱们来的时候正赶上这鬼地方立夏,等几个月到了冬天就好了。”
  郑芝虎道:“我想去新明岛,总好过在这里晒的要死,还找不到一个能打的蛮子。”
  郑芝凤笑道:“说起来,能打的蛮子没有,但是能跑的蛮子就遍地都是了。这里的蛮子跑起来是真快,连火铳的弹丸都追不上!”
  听到郑芝凤的这般说法,郑芝虎还没说什么,郑芝龙的脸先黑了下来:“这些该死的蛮子,一跑就找不到个人影,想要清剿干净都不知道得多少年,咱们兄弟的后半辈子算是扔进去了!”
  点了点头后,郑芝虎才开口道:“就是,就是。这么下去,什么时候才是个头?要我说,应该把南御林军的那些家伙们弄到这儿来跟咱们兄弟做伴。”
  郑芝凤却摇头道:“别想了,南御林军的家伙们现在还在吕宋那边清剿那里的土人和剩下的蛮子,没完事之前来不了这里。”
  郑芝龙有些悻悻然的道:“说起来,南老头儿倒是捡了个大便宜,那些荷兰蛮子不经打不说,投降的也干脆,整个巴达维亚那边就没剩下蛮子,直接接手也就是了。”
  郑芝凤道:“这就是命啊,南提督在海上混了一辈子,临老了遇上陛下这等明君,总算是熬出头来了。”
  说完之后,郑芝凤又将话题一转,笑道:“不知道唐王他们在新明岛上如何了?倒是有些想他们了。”
  郑芝龙道:“还能如何,新明岛这时候正是秋末时节,眼看着就要下雪了。岛上没有蛮子,这些家伙还不是躲在屋子里等过冬?”
  打了个喷嚏,朱聿键裹了裹身上的衣服,嘀咕道:“又起风了!”
  朱存机笑道:“说不得是哪个大明的小娘子在挂念着王叔祖?”
  朱倬纮也跟着道:“说不定是哪个当红的清倌人一直等到王叔去梳拢,心里想的紧?”
  呸了一声后,朱聿键道:“你们两个混账东西,狗嘴里就吐不出象牙来!”
  骂完了之后,朱聿键才接着道:“这岛上的情况现在基本上也弄的差不多了,可以试着向里面再推进些了。”
  朱常瀛道:“王叔说的是,咱们一直在靠着海岸的地方也不是个法子,说不得哪天就会有蛮子们途经这里,跟咱们发生冲突。”
  朱聿键斜了一眼这个比自己大许多但是胆子比自己小了许多的侄儿,笑道:“蛮子们倒是无所谓,不怕他们来,就怕他们不来。现在的问题是咱们在这边上,里面那么大片的地方却没有百姓过去耕种,这心里总是不得劲。”
  朱倬纮道:“王叔想的倒是好,可是这百姓不够啊,就这么点儿人,连边上这些地还没占满呢,还想着往里去?”
  听到朱倬纮的话后,朱聿键等人的脸色就黑了下来。
  新明岛上的百姓可能是假百姓,要不然怎么一个个的在大明时都安心种地,到了新明岛就想着去挖矿?
  是,挖矿捡煤炭这种事儿给的工钱不少,可是总不能光想着赚银子就不想着种地了吧?
  都他娘的挖炭去了,那地谁来种?没有人种地,粮食上哪儿去弄?
  早些年间还有能力卖给崇祯皇帝一些粮食,到了崇祯十一年,新明岛上的粮食仅仅只够自己吃而没有富余了。
  而且还不能因为这事儿就把挖炭的工钱给降低了吧?没有人挖炭,到时候崇祯皇帝怪罪下来又是个大麻烦!
  想了想,朱聿键道:“要不然,咱们问问陛下?看看大明那边是不是?”
  朱存机闻言,顿时颇为郁闷的道:“当初咱们还想着陛下会不会给咱们划好封国,然后让咱们各自回到封国去待着,现在看来,完全是枉做小人啊!”
  朱聿键也有些头疼的道:“那倒不是什么问题,问题是陛下如今对咱们不管不问的,是不是把咱们给忘了?”


第556章 养狗的作用
  事实证明,在用得着朱聿键等人出力卖血的情况下,崇祯皇帝肯定不会忘记他们。
  但是在后宫中有几个娇滴滴的秀女等着自己去宠幸,而外边又没有什么大事,也用不着这几个藩王的情况下,崇祯皇帝就把他们给忘到一边去了。
  从南京回到京城之后,已经过了三四天的时间,崇祯皇帝还没有去后宫看一看这几个娇滴滴的小美人,心情自然也是好不起来,哪儿还有空去研究这几个咸鱼一样的藩王。
  到了周皇后所在的坤宁宫,崇祯皇帝便先逗起了过来给自己请安的女儿和儿子们,根本就没提秀女的事儿。
  过了半晌,挺着大肚子的周皇后才吩咐宫女将长公主和皇长子、皇次子带出去,向着崇祯皇帝行礼道:“陛下见一见新选的秀女可好?”
  周皇后的心里有些忐忑不安。
  当今陛下从信王潜邸开始,登基至今十多年的时间里,后宫之中始终就只有自己和袁氏、田氏,唯一一个后来入宫的完颜玉卓还是因为当时辽东的情况,除此之外就再没有了。
  从一个女人的角度来说,周皇后自然是开心的,没有哪个女人愿意自己的相公没完没了的纳妾。
  但是身为一国之后,母仪天下的表率,周皇后又不得不主动替崇祯皇帝张罗着纳妃之事。
  如今崇祯皇帝忙了这许多时间,好不容易得出空了来到自己这坤宁宫,却又绝口不提新选秀女之事,周皇后的心里顿时有些没底。
  尤其是这三个秀女的姿色只能说是出众,但是想要达到媚惑众生的标准还是差了点儿。
  崇祯皇帝回到了榻上,选择了一个舒服一些的姿势斜靠在榻上才点头道:“皇后看着安排罢。”
  周皇后笑着点了点头,先是吩咐贴身的侍女给皇帝端来了些干果,这才吩咐人去请三位新选出来的秀女过来面圣。
  “太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一见到三位秀女,崇祯皇帝心中就冒出了杜甫的这首《丽人行》之中的诗句。
  虽然穿越前的程序猿有些不学无术,对于这些乱七八糟的诗句什么的没记下多少,可是被穿越的崇祯皇帝原本就有饱受称赞的学识,再加上穿越之后的程序猿已经没有地方再去研究0和1,所以对于这些诗词和各家典籍也算是多有研究了。
  要说什么“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一类的形容,确实过了些,但是用杜甫的丽人行来形容简直就是再合适不过了。
  如果按照前世的打分标准来判断,这三个新选出来的秀女跟周皇后等人一样,都可以评九十分。
  至于后世那些个主播网红明星神马的,跟眼前这三个美人一对比,崇祯皇帝连微微一硬的兴趣都没有。
  知道什么叫纯天然原生美女不?
  自己身前站着的这三个就是了,都是刚满十八岁,绝对纯天然无污染原生原装的清纯妹纸。
  就这质量,拿到后世去,估计就算是脸盲的二手东老板也能分得清到底是这三个妹纸漂亮还是奶茶妹纸漂亮。
  等到三个秀女行完礼之后,崇祯皇帝才虚扶了一下手,吩咐道:“都平身吧。皇后,让人安排她们落座吧,今儿个一起在这坤宁宫里用膳可好?”
  周皇后笑吟吟的道:“陛下吩咐了,妾身自然照办,断不会亏待了三位妹妹的。”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后,这才将目光转向三人:“尔等既然进了宫,与朕便是一家人了,朕也有几句话要吩咐尔等。朕平日里事情比较多,后宫之中的事情都是皇后在打理,尔等须如对待自己的姐姐一般敬奉皇后,断不许惹她生气,更不许在后宫之中搬开是非,玩什么宫斗心计一类的,可忘记了么?”
  崇祯皇帝的声音不大,甚至于有些慢条斯理,但是听在三个秀女的耳中,却如洪钟大吕一般,还没有来得及升起的某些小心思直接便熄了。
  见三个妹子乖巧无比的应了,崇祯皇帝心中暗爽不已,又接着道:“选秀之时,朕未在宫中,此时也有些话要问你们。尔等选秀入宫,可有不情愿之事?家中可有逼迫?乡里可有为难?”
  三人之中淡云宽袖长衫的妹子胆子较大一些,当下便微微曲膝,行了个福礼道:“回陛下,妾身等入宫皆是自愿,乡里皆是替妾身等高兴,并无为难之举。”
  崇祯皇帝意外的看了一眼这个当先出来答话的秀女,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抬起头来,让朕瞧瞧。”
  这名秀女应道:“回陛下,妾身娘家姓林,小字桐棠。”
  说完之后,林桐棠便抬起了头来,双眸微微下垂,既能让崇祯皇帝看到自己长什么样子,却又不至于与崇祯皇帝对视。
  崇祯皇帝越发的感兴趣了。
  这女子的相貌初瞧上去也就是与周皇后等人相差无几,但是略施粉黛的脸上那一双水波流转的大眼睛却仿佛会说话一般,让整个人瞧上去越发的耐看。
  像这些宫中礼仪什么的,在入宫后自然有人去教导她们,但是敢于壮着胆子回答自己的问话,这个名叫桐棠的妹子就比旁边那两个一直未敢出声的秀女强上几分。
  呵呵轻笑了一声,崇祯皇帝干脆吩咐道:“皇后看着安排吧。”
  周皇后微微躬身应了,心中对于这名叫林桐棠的秀女也是高看了几分——崇祯皇帝对于后宫之中的事情向来不怎么关注,能特意让这名秀女抬起头来打量上两眼,已经是极为难得的事情了。
  余下的两名秀女虽然脸色未变,但是心中已经无数次的盼着崇祯皇帝能把目光落在自己身上了,如今让这个妖艳贱货抢尽了风头,心中一时之时妒意大起,只是碍于崇祯皇帝刚才的一番话,才一直没有任何的表现。
  不出于周皇后的预料,崇祯皇帝第二天晚上便临幸了宜妃——林桐棠。
  雨歇,云散,然后崇祯皇帝无比怀念后世的香烟。
  拥了拥怀中脸上尚有泪痕的佳人,崇祯皇帝开口问道:“爱妃入宫为妃,以后再难与家人相见,可曾后悔?”
  林桐棠轻蹙蛾眉,强撑着道:“回陛下,妾身能入宫服侍陛下,乃是前世修来的福份,妾身不后悔。”
  崇祯皇帝轻轻点了点头道:“好生休息吧。”
  连着三天,三个不同的妹子尽心奉承,让崇祯皇帝感觉自己终于尝到了当皇帝的甜头,再也不用像刚穿越过来的时候一样了。
  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心里想着的,挂着的,除了黄台吉那个狗奴才便是送快递的李小哥,连后宫之中的众多美人都无心享用。
  如今老天爷终于补偿自己了,而且一补偿就是三个,未来估计会更多,这才像个皇帝的样子!
  至于说跟螨清的那些个废物点心一样整天沉溺于后宫之中忙着玩宫斗,还是算了吧。
  人家老爱家能那么干,是因为人家是主子,看着奴才们怎么斗都无所谓,反正不是自己家的不心疼。
  自己这个皇帝可不一样,这大明上上下下都是自己的,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心疼,那让谁来心疼?
  指望那些个建奴?
  实际上,身为在辽东活下来的建奴,阿敏和莽古尔泰还真挺心疼。
  九月份的辽东地震,说不上大,但是也绝对说不上小,震倒的房屋和死伤的百姓让两个人的心都在滴血。
  为了向崇祯皇帝表示忠心,这两个家伙在地震刚刚结束之后就拿出了近半的家产,参与到了赈济灾民的行动中去。
  而且不止是两个人这样,连两人手中仅剩下的正蓝旗和镶蓝旗也被派了出去参与救灾。
  望着坐在自己面前的锦衣卫同知楼诚,阿敏搓手笑道:“楼同知,咱们一直这样儿待在辽东,也太无聊了些,卑职以为,是不是应该北上奴尔干都司,去追杀多尔衮那些建奴余孽?”
  楼诚嘿嘿笑了声后才道:“担心什么?你的表现,皇帝陛下都知道,自然晓得你的忠心,用不着担心。别的且不说,这一次你能拿出家产来参与救灾,陛下那里的印象便会好上三分,又何必北上奴尔干都司?”
  莽古尔泰道:“楼大人有所不知,多尔衮那狗奴才心计不弱,再加上布木布泰那个小贱人,说不定真个会让他们在奴尔干都司那边搅动风动。卑职与阿敏如今忝为建州指挥使和泰宁卫指挥使,自然也要替天子分忧,尽到做奴才的本份不是?”
  楼诚皱眉道:“你们的心思倒是好的,只是这事儿光跟我说可没有用啊,你们得向五军都督府上书,还有向陛下上书,唯有陛下与五军都督府都同意了,你二人才能带兵北上。否则的话,你看看这辽东和奴尔干都司,这么多的卫所,又有谁敢私自调动一兵一卒?”
  阿敏和莽古尔泰自然知道私自调兵会有什么后果,尤其是两人的身份还无比敏感的情况下。
  有时候想要替主子爷分忧也这么难,让人心累!
  阿敏讪笑着道:“卑职这不就是寻了楼同知商议么?您也知道,我与莽古尔泰的身份,若是贸然上书,会不会?”
  楼诚闻言,哈哈笑道:“若是有心,尽管上书便是。陛下与五军都督府会不会同意你二人率兵北上,这个确实不太好说,但是其他的事情,却是不用担心的。”
  楼诚知道这两个家伙在担心些什么,但是却比这两个家伙更清楚,这两个人的担心根本就是多余的。
  当阿敏亲手把黄台吉的老婆孩子从城头上扔下去的那一刻起,阿敏和莽古尔泰,还有他们身后的正蓝旗和镶蓝旗就已经彻底的跟建奴决裂了,再没有一丝合到一起的可能。
  对于这一点,五军都督府和崇祯皇帝自然也是心知肚明,所以才能容忍这两个家伙继续留在辽东和奴尔干都司充当指挥使。
  尤其是阿敏,这个建州指挥使的位置在一开始的时候还有针对于朝鲜的意思在里面。
  如果朝鲜不听话,或者哪一天胆子上长毛了,某些明军不太好干的事情就会让阿敏这家伙去干。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朝鲜竟然会选择了内附,彻底的成了大明的一部分,让阿敏和莽古尔泰失去了原定之中很大一部分的作用。
  如今这两个家伙也是看明白了这一点,才想着是不是带兵北上奴尔干都司,去找多尔衮的麻烦。
  毕竟养狗是为了什么?看家,咬人,如果狗子连这些作用都没了,不宰了吃肉还等什么?
  这又不是后世狗比人贵的时代,更没有谁会把狗子看的比自己的亲爹还重要。
  当崇祯皇帝接到了阿敏和莽古尔泰上书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逼的。
  把建奴赶到奴尔干都司去跟毛子们互怼,却把这两个家伙留在了辽东,而后来一忙活其他的事情,就把这两个家伙给忘了!
  然后崇祯皇帝合计着这两个家伙留下还是不留下?
  按照原本的历史上来说,这两个混账东西手上沾的血绝对不比多尔衮少,宰了也是应该的。
  可是在这个被自己穿越过来的时空里面,这两个家伙手上沾的建奴血才是最多的,也是杀起建奴来最狠的,就这么给宰了,还真有些心疼。
  仔细研究了半天之后,崇祯皇帝最终决定还是暂时留下这两个家伙,等到哪一天自己要归天的时候再把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