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2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呵呵冷笑一声后,崇祯皇帝干脆直接道:“没什么牵连广不广的,既然如今宗室已经失去了拱卫朝廷的作用反而在拖累着朝廷财政,早已有违太祖高皇帝之意,此为不孝。朕绝不能让各位宗亲背上不孝的名头,所以,就这么决定了罢!另外,对于亲王、郡王、镇国将军,凡不置换封地到海外拱卫朝廷的,跟咸,跟那些将军中尉的又有什么区别?其令,海内亲王、郡王、镇国将军,隔代降爵一等,直至成为庶民!”
  “陛下开恩!”
  这下子,大殿之中除了朱聿键三人之外,剩下的都坐不住了——自己堂堂亲王都有麻烦了,这下子该怎么办?
  崇祯皇帝却没有丝毫的在意,更没有让众人起身,而是直接端着酒杯,踱步到了沈王等众王爷的面前。
  眼着沈王朱效镛看了半晌,崇祯皇帝才叹息道:“朕能怎么办?朕这心里也难受啊!朕也想继续养着大家伙儿,让大家伙儿的后代都衣食无忧啊!可是,国库没钱,朕的内帑也没有多少银子,朕能怎么办?要不,沈王替朕养着这大明的十万宗室?朕不求多好,只求这些宗室都能拿到奉国中尉的俸禄即可。若是沈王能够答应,朕可以做主让沈王一系世袭罔替,大明不灭,沈王一系永不除爵,可好?”
  趴在地上没有起身的朱效镛很想问问崇祯皇帝,自己看起来就那么像个傻子一样?
  十万宗室,就算是每人一千两银子的俸禄,那一年也得一万万两了吧?
  自己这个沈王府一年能收几个大子儿?
  尤其是,现在的十万宗室在过个几年会不会变成二十万?
  谁的心里都没有底,更不敢打这个包票!
  万一自己犯傻应了下来却又完不成,那么等着自己的是什么?
  欺君之罪!
  这狗皇帝连自己的亲叔叔都给灭门了,还在乎自己?
  越想越后怕的朱效镛干脆伏地道:“臣不敢!”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后,慢慢的踱到步旁边的韩王朱亶塉身前,笑道:“韩王怎么看?”
  依着辈份,韩王朱亶塉比崇祯皇帝低了一辈,要称呼崇祯皇帝一声皇叔,哪怕是他的年纪远比崇祯皇帝大一些也没有什么鸟用。
  听到崇祯皇帝的问题,韩王朱亶塉心中一颤。


第598章 心都黑了啊!
  很多事情都得分两面来看。
  就像是崇祯皇帝说的这些事情一样,镇国将军以下的不封了,自亲王至镇国军将还要隔代降爵袭封。
  但是起码还有一个前提条件不是?
  凡大明之内的亲王至镇国将军才会隔代降爵,海外的可不在其中。
  既然大家伙儿这么不识趣,那崇祯皇帝就下狠手逼着大家伙儿去海外!
  想明白了这一点后,韩王觉得,崇祯皇帝对于宗室,还是不错的?
  最起码,也没玩各种套路,把宗室们像福王一样干掉,也没说不去海外就死是不是?
  还是有一条活路的嘛!
  像自己这样儿的藩王,既不像福王璐王那些亲王一样跟崇祯皇帝叔伯亲的关系,也不像唐王朱聿键一样主动去了海外,从亲近关系到在崇祯皇帝心里的分量都差了很多。
  可是崇祯皇帝依然没有直接干掉自己。
  这是什么?这就是天恩浩荡!
  心里很有些逼数的韩王朱亶塉干脆伏地拜道:“伏唯陛下能作威作福!臣谨为天下贺!”
  作威作福是个褒义词吧?一定是!
  崇祯皇帝这才呵呵笑道:“如此说来,韩王是同意朕的方案了?”
  韩王朱亶塉道:“启奏陛下,臣赞成!”
  妥了,打压了一个沈王,韩王这边就赞成了,其他的渣渣们该怎么搞定就是下一步的事儿了。
  沉吟了半晌后,崇祯皇帝才来回踱步道:“朕方才也已经说过了,是大明之内的,不含大明之外的,比如新明岛的诸藩,就不受此令的限制。诸位,我大明是个什么情况,众位的心里也该有点儿数,宗室越来越多,大明的财政供养不起,到时候怎么办?”
  崇祯皇帝的话一出口,底下的宗室都沉默了。
  当然,不是说这些人就学会了思考,去考虑崇祯皇帝所说的这些话到底有几分真几分假,而是无言的沉默,无言的抗议!
  大明的财政供养不起关我们屁事儿?我们是宗室,不是皇帝,谁是皇帝谁才应该操心这些事情!
  如果什么事儿都让我们替你考虑周全了,你干脆把皇帝这个位置让给我们来坐坐如何?
  崇祯皇帝心里也明白这些渣渣们是怎么想的,也知道他们是在抗议,但是崇祯皇帝依旧毫不在意。
  大明立国至今二百七十一年,朱老四就出了那么一个,不是人人都有那份本事,连宁王声势浩大的反应都被搞成个笑话,指望这十万渣渣?
  又来回踱了几步后,崇祯皇帝干脆掏出了个临时的想法:“既然大家心里都抵触朕的提议,那么,自镇国将军以下,凡年满十六岁者入京,另组一支宗室亲军,众位以为如何?”
  不如何!绝对不如何!
  在场的宗室虽然都是被当成猪来养的,可是就算是猪,活上个二百多年也都能成精了!
  用屁股想都能想得到,崇祯皇帝这个提议绝对不是为了让这些宗室能拿到军队的俸禄,更不是让宗室有接触军权的机会,而是打算把这些宗室当成炮灰一样去消耗!
  天启七年,这位爷登基即位,先跟建奴在京城下做过了一场,接着又是北征林丹汗,再接着就是搞死建奴。
  就在全天下的人都以为崇祯皇帝会消停一些的时候,这位爷又开始搞佛朗机蛮子,搞乌思藏和朵甘思那边的蛮子,接着又是鞑靼蛮子!
  现在满大明的周边基本上已经快要搞无可搞了,这位爷是不是会消停下来?
  在场的众多宗室,没有一个人敢下这种赌注!
  如果能消停,阿敏和莽古尔泰所率领的正蓝旗还有镶蓝旗在干什么?
  刘兴祚驻扎在奴尔干都司的四十万大军在干什么?京营的二十万大军出动一半,整个鞑靼地区现在陈兵超过四十万,他想干什么?
  会消停?做梦去吧!
  这时候突然组建一支由宗室组成的军队,用脑子想想,崇祯皇帝会怎么使用这支军队?
  快,前面有个拿不下的山头,你们报效大明的时候到了,冲啊!
  快,对面的敌人发起了绝死冲锋,你们不能丢了大明的脸面,给朕反冲回去!冲啊!
  反正怎么想,这支还没有组建,连个影子都没有的宗室军队很可能会被崇祯皇帝当成炮灰一般来消耗。
  至于说让这些人立了战功然后一步步的掌握军权?
  别搞笑了,看看崇祯皇帝的军中用的都是些什么人吧!
  五军都督府的大头子里面,原本的张惟贤不用说了,就连现在的朱纯臣也是铁杆的帝党一枚!
  至于孙承宗,还用再说?
  领兵在外的大佬里面,刘兴祚是从建奴那边过来的,严格的说属于叛降过来的,有黑历史;
  阿敏和莽古尔泰,还有夏额哲和巴特尔就更不用说了,除了崇祯皇帝这样儿的也没有什么人敢用他们,所以这四个家伙只有抱紧崇祯皇帝的大腿才能可能混的下去;
  至于剩下的,像是张之极一类的,那就更是铁杆帝党中的铁杆了,跟着崇祯皇帝干了这么多杀人放火的事儿,军功已经高到了相当可怕的地步,除了崇祯皇帝谁敢说能镇压他们?
  宗室里面的人就算是进了军队之中,想要一步步的爬上来,首先面临的就是这些崇祯皇帝铁杆支持者的打压!
  一个宗室,你想干什么?捞军功收军心?汝欲反乎?
  哪怕不是为了崇祯皇帝的儿子帝位安稳,单纯的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这些人就不可能让宗室的人爬上去!
  对于这一点,大殿中的宗室们心里都清楚的很,韩王朱亶塉当下便拜道:“启奏陛下,臣愿将韩王封地置换到海外之地,惟陛下做主圣裁!”
  崇祯皇帝呵呵笑了一声,没有理会韩王朱亶塉,却又将目光投向了沈王朱效镛。
  第一个跳出来表示反对的就是你吧?
  沈王朱效镛心中一颤,同样学着韩王的样子拜道:“臣愚钝,不能明知陛下爱护宗室之意,臣万死!臣将将沈王封地置换于海外,还国内封地于少府,望陛下恩准!”
  崇祯皇帝这才慢慢踱步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一群心里没点儿逼数的渣渣!
  不打压你们一下,你们就不知道天高地厚,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当皇帝可以为所欲为!
  现在都老实了?
  镇国将军以下不封的事儿没人提了,国内亲王郡王们隔代降等袭爵的事儿也没人提了?
  最后不还是得老老实实的依着朕的想法去海外!贱胚子!
  回到坐位上的崇祯皇帝心中暗骂了无数遍宗室们都是渣渣后,才假惺惺的摆了摆手道:“都起来吧。
  闹成现在这般局面,朕的心里也不想。
  可是我大明自有国情在此,再不改一改这些老规矩,只怕朝廷就要被拖垮了!到时候百姓们怎么办?大明怎么办?朕怎么办?
  就算是不考虑大明,不考虑朕,也不考虑百姓,诸位宗亲总得替自己考虑考虑吧?
  没有了大明,哪儿还有什么宗亲?
  朕的话放在这里,不光是在场的诸位宗亲,朕的子孙后代也是一样,要么去海外就藩,要么就在大明国内降等袭爵,朕,不会给他们第三条路可以走!”
  听到崇祯皇帝连自己的儿子都是这般处理方式之后,在场的宗室诸人心里总算是平衡了一些。
  只要大家都一样,那么一切就都好说,就怕我们前脚出去玩命了,后脚你儿子就来捡果实,那就太恶心人了!
  但是实际上,崇祯皇帝的心里还真就是这么打算的!
  一个皇帝,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多生儿子,保证自己死了之后有一个能继承自己的皇位。
  但是皇位只有一个,生的儿子太多怎么办?封亲王呗,然后亲王的儿子封郡王呗。
  大明朝立国之初到现在就一直在这么干。
  问题是,崇祯皇帝对于这一点倒不是太在意——如果自己的儿子不争气,只想着混吃等死,自己要他们干什么?
  等着他们搞的天下大乱,百姓起义之后把自己从坟里刨出来鞭尸?
  算逑吧!自己儿子辣么多,怎么可能让他们个个都混吃等死,还是跟其他的宗室一样去打拼吧!
  如果说在自己创造出这么好的局面下还混不出个人样儿来,死了也是活该!
  当然,这也就是想想而已,具体的事情还要到时候具体看待……
  但是最起码,自己用不着担心在自己活着之前会有什么封地不够用的情况——不够了就去打呗,天下这么大,蛮子那么多!
  ……
  一场皇帝和宗室之间的所谓家宴,最后被搞的有些不欢而散,甚至于可以说是有些人心惶惶。
  宗室们也总算是搞清楚了崇祯皇帝的想法,就是把自己这些人赶的远远的,最好一个个的都跑到天涯海角去当藩王,省得留在大明的国内碍皇帝他老人家的眼。
  但是出海这种事儿,是那么好出的?风险有多大?需要准备什么?
  不过,自己这些人不清楚,有人清楚啊!
  作为在家宴上唯三被崇祯皇帝夸赞过的唐王朱聿键,庆王朱倬纮还有秦王朱存机,他们三个可能就是最清楚也最有经验的了!
  沈王朱效镛和韩王朱亶塉牵头,一众宗室们在第二天就找到了朱聿键三人,打着设宴接风洗尘的名头,看看能不能从这三个家伙的嘴里掏出点儿什么有用的东西来。
  朱聿键等三人其实是懵逼的——在众多的藩王和宗室里面,自己三个是最早到达京城的,就算是要接风洗尘,也应该是自己三个给其他的藩王和宗室设宴,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儿,完全反了过来。
  不过,对于其他藩王和宗室的打算,朱聿键等三人也早就得了崇祯皇帝的吩咐,自然也早早的就有了应对方案——就算是其他的宗室们今天不设宴,朱聿键他们三个也打算宴请其他的宗室了。
  酒过三巡之后,沈王朱效镛才放下了酒杯,笑眯眯的道:“本王虽然年长一些,却是空活了几十载,远不如唐王啊!”
  朱聿键心中暗骂一声,却同样笑眯眯的道:“沈王兄这是说的哪里话?小弟不过是先行出海了几年,可是在其他的事情上,一样要多多的向沈王兄学习才是啊。”
  其他几个藩王顿时都放下了筷子,听着沈王朱效镛和唐王朱聿键之间的言语机锋。
  朱效镛笑道:“这次请唐王过来饮宴,却是有事相求?”
  朱聿键懒得跟这种话里话外都总想着给人挖坑的老阴逼闲扯,当下便开口道:“沈王兄有什么话不妨直说,小弟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听到朱聿键的话,朱效镛也干脆把话给挑明了来说:“唐王出海的时间比较早,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心得可以跟我等分享一些?”
  唐王朱聿键却是笑了笑,伸出筷子指了指桌子上的一盘袋鼠肉,笑道:“沈王兄可知此物价值几何?”
  沈王朱效镛捋着胡须笑道:“所传闻,此物售价为五两银子一斤,不知对不对?”
  朱聿键道:“对,也不对。”
  见其他人都好奇的望向自己,朱聿键才慢慢悠悠地说道:“此物有壮阳之功效,偏我大明本土没有,故而售价五两银子一斤。但是新明岛上,此物却多的是,只是因为杀伐过度,已经需要人工来养殖,卖到大明的海关时,也不过是五十文一斤罢了。至于新明岛上,百姓们家中不少都养殖着这东西,便跟那鸡鸭一般,根本不值什么银子,十文二十文一斤的价格也是有的。”
  听到朱聿键的这些说法,其他的藩王们顿时都有些眼红了起来。
  五十文一斤转手一下就卖五两银子,这他娘的哪儿是成本价格后面加个零啊,这是加了两个零!
  听说在更偏远的地方,这玩意都能卖到了五十两银子一斤,那就不是加零的问题了,而是加一个零还顺手换了一个计价单位!
  这狗皇帝的心都黑了!
  但是,不管崇祯皇帝怎么加价搂钱,那是人家的本事,唐王朱聿键中间落下多少好处?


第599章 蛮子好说,大明百姓才更让人头疼!
  面对其他亲王郡王们的疑问,朱聿键笑眯眯的道:“这东西在最初发现之时,满岛上全是,本王还需要不断的派人去清理这种大牲口。只是后来我大明迁往新明岛的百姓越来越多,渐渐的就有人发现此物有壮阳之功效,于是此物被吃的渐渐少了,再加上往大明卖的又多,故而又有人养了起来。如今本王在岛上以每斤十五文到二十文的价格收购,然后卖到大明海关是五十文,转手一半的利润。”
  至于具体的数量有多少,朱聿键没有说,其他的宗室们也没有问。
  大家的心里都明白,像朱聿键这种通过舰队转运的形式,装的东西根本就不可能少——福船那恐怖的装载量了解一下?
  再说了,就算是装不了多少,一次只能赚个几万两银子,那可也不少了。
  毕竟这玩意根本就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东西,一些上不得台面的吃食能赚个几万两都是白得的!
  但是很可惜,朱聿键根本就没有这么简单放过这些番王的打算,而是笑眯眯的道:“这些吃食,自然是上不得台面的,也赚不了几个银子,每年顶多也就是百十万两。”
  上不得台面,每年,顶多,百十万两……
  你这么装逼,很容易被人打的你知道不?
  朱聿键却没有理会脸色各异的宗室们,反而接着道:“新明岛极大,上面的好东西多的是,像这种大牲口是最不值钱的,真正值钱的是上面的矿。什么煤矿铁矿啊,什么金矿银矿啊,这些玩意都有。像那个已经开采的煤矿,根本就不用打什么矿洞,只要安排百姓过去捡煤,然后再用小车送到海边等着装船就行了,这才是最值钱的。”
  沈王朱效镛有眼睛有些红:“唐王弟说的都是些好的,那不好的呢?总不能一点儿没有吧?”
  朱聿键叹了口气道:“当初出海之时,本王原本是奉命远征莫卧儿,然后再立国的,只是不想因为一场飓风,意外的发现了新明岛。”
  指了指额头上的一道小伤口,朱聿键叹道:“看到了么,海上风浪给留下的,去不掉了,太医想尽了办法也就是这样儿了。”
  朱聿键有些低沉的语气,还有额头上的小伤口,无一不证明了他说的海上风险确实是极大,再加上一副心有余悸的模样,让众多的宗室之人也是心有戚戚焉。
  过了一会儿后,朱聿键才端起面前的酒杯一饮而尽,重重的放下酒杯之后,又成了那个豪情万丈的大明藩王:“当初岛上有不少的土人蛮子,还有一些红毛夷人,听他们的说法应该也是无意中流落到岛上的。
  当时本王就决定,先收拢岛上的土人蛮子,把那些红毛夷人给剿杀干净。
  那些红毛夷人的数量不多,又在不停的跟土人蛮子们交战,所以很快就被剿杀干净了。
  但是那些土人蛮子却又不满足了,他们的首领还妄图得到我大明皇帝的册封!
  本王一怒之下,便令人屠光了岛上的蛮子,尸首全都扔进了海里喂鱼,一个没剩下!”
  这个好!这个可以有!
  大明的宗室虽然渣渣了一些,可是对于朱聿键这种在海外作威作福,一言不合就屠光土人的举动还是向往的很——这才是真正的一国之主,这才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朱效镛也有些向往了。
  端起酒杯向着朱聿键致意之后一饮而尽,任凭着酒水从嘴角滴落,朱效镛哈哈笑道:“唐王一怒,土人蛮子伏尸授首,快哉!快哉!”
  朱聿键却笑道:“当初也是奏请了陛下的,否则单凭小王自己,也没有胆子下这个决断。”
  朱效镛斜眯着眼睛没有说话,过了半晌后才开口道:“除了这些呢?唐王在岛上便是如此的顺风顺水?”
  朱聿键摊了摊手道:“还能怎么样?蛮子们连上好的刀剑都没有,更是没有见识过我大明火器的精妙,想要杀光蛮子简直就是易如反掌。倒是大明的百姓,更令本王头疼一些。”
  韩王朱亶塉这回没等朱效镛开口,便急忙插话道:“怎么回事儿?王叔祖好好说说呗?”
  朱聿键的脸上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开口道:“太他娘的过分了啊!”
  似哭非哭,似笑非笑的脸色已经出离了愤怒,朱聿键连粗口都爆出来了:“一个个都他娘的有毛病啊!看到什么都想吃啊!有毒没毒的都不放过,死了好几百个了啊!就这还死性不改啊!他娘的!”
  朱聿键已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这些货色见到什么都想研究一下怎么吃,然后吃死了很多人。
  然而并没有什么鸟用,死性不改说的就是这些货。
  听着朱聿键的控诉,韩王朱亶塉觉得有点儿跑题了:“王叔祖,小子想听听别的,比如怎么样儿才能让百姓跟着咱们去海外?怎么才能训练好士卒?怎么样对付蛮子?”
  听着朱亶塉的话,其他的亲王郡王们也是止不住的点头,表示我们都想听听这些关键的,不关心百姓死了多少的问题。
  自己吃死的这事儿根本就没办法管,死就死了吧!正好本王也知道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不能吃,多好的事儿!
  朱聿键缓了缓脸色道:“本王最近也没闲着,对于我大明的情况也算是有一些了解,今儿个就跟各位一起分享一下本王的心得。
  本王招募百姓的时候,跟如今的情况可是大大的不同。
  时逢陕西大旱,流民四起,当时招募百姓别说是给十两的安家银子了,就算是能保证让流民吃上一口饱饭,就有的是人愿意跟着出海去打拼。
  但是现在这情况不成了,皇帝陛下对于百姓受灾的事儿看的有多重,我想在座的各位都知道,官府现在的赈济力度有多大,各位同样知道。
  而最坏的情况就是,哪怕是官府不赈济,靠着预备仓和常平仓,百姓们也能撑过一年。
  在这种情况下,再想像当初一样招募百姓,只怕是难的很了。”
  朱效镛冷哼一声道:“你知道的太少了,现在别说是咱们招募百姓了,就连朝廷想要招募百姓都不容易!以不然,你以为陛下为什么要提前好几年的时间就大造黄册,把那些隐户、逃户都给上了籍?还不是想要把这些人弄去奴尔干都司那些地方!”
  朱效镛虽然刚才一直在明里暗里的给朱聿键挖坑,但是更多的也是出于朱聿键早出海,占了大便宜的一种嫉妒心理作祟。
  现在朱聿键把关键的事儿都开始一点点儿的分享给大家伙儿了,朱效镛自然也就失了继续挖坑的心思,毕竟关系着自己以后的好处。
  朱聿键听完朱效镛的话后,却笑道:“那不是更好?陛下想要弄百姓去守边,在座的诸位也想招募百姓,那就看谁的手段更高,谁开出的价码更多了。”
  朱亶塉有些好奇的道:“王叔祖莫不是在开玩笑?我等有几个胆子敢跟陛下抢百姓?”
  朱聿键呵呵笑道:“尽管抢,这种百姓受利的事儿,陛下根本就不会管,就算你们能全部抢走,只要负担的起,陛下肯定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