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2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闻弦歌而知雅意,温体仁和郭允厚几乎是瞬间就明白了崇祯皇帝把自己两个人给召唤过来的意图。
  思索了一番后,温体仁才道:“现在我大明东北之地有辽东、奴尔干都司、朝鲜,北有勒石草原,西有朵甘思和乌思藏,南有吕宋、爪哇、大小琉球。每个地方移民百万,这些地百也就消化掉了,并不是多大的问题。至于说想要这些百姓先去上工,然后再移民,其实问题不大,只要朝廷能让百姓们相信和了解以后分配到的土地,这些其实都不算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崇祯皇帝将目光转向了郭允厚:“郭爱卿怎么看?”
  郭允厚斟酌着道:“启奏陛下,微臣赞成温大人的说法。尤其是朝鲜和琉球这两个地方,陛下既然要从这两个地方迁移百姓出来,那么空出来的土地必然就需要我大明的百姓去补充。”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后,又接着问道:“若是把他们以后分配的土地、家具、耕牛等物与工地劳作挂钩,多劳者多得,如何?”
  温体仁直接反对道:“陛下,臣以为万万不可!”
  崇祯皇帝这下子有些好奇了——多劳多得是很正常的事儿吧?
  温体仁整理了一下思路后,接着道:“陛下先想想勒石草原和朵甘思、乌思藏等地。这些地方地广人稀已经是常态,若是百姓们多劳多得,每人都分配上几百亩的土地?先不说土地是否足够分配的问题,便是足够,到时候这些地方依然没有多少百姓,与现在何异?”
  崇祯皇帝有些纠结的道:“倘若百姓与原本那些出徭役的百姓一般混日子?”
  温体仁道:“启奏陛下,宁可少劳少得,也不可多劳多得!百姓们去上工,若是干的不好了,从土地、农具、耕牛里面减扣便是了,或者干的好了多给些工钱也行,唯独这土地不可多劳多得!”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这才有些恍然。
  确实,别的东西都好说,唯独土地这玩意绝对不能多劳者多得,要不然鬼知道哪年才能把那么大的地盘上面都塞满人。
  别以为大明朝的百姓们闲的没事儿就光剩下了生孩子——生下孩子来也得有足够的条件去照顾养活才行!
  真要是因为多劳多得土地而弄得这些地方依旧是地广人稀,到时候生活条件反而会比现在的大明差上很多。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也不禁羡慕起了自己那几个儿子——自己像杨二陛下一样想着把所有的事儿都几十年的时间干完,这些小兔崽子们以后捡现成的,当真是美滋滋!
  但是自己不把大框架给弄明白了又不放心!
  这万一要是出个败家的,自己辛辛苦苦才开创的大好局面可就完犊子了——而依着文官们的尿性,在自己死后就放飞自我的可能性很大!
  心里正在胡思乱想着,却突然听到楼下传来一阵喧哗声,崇祯皇帝已经不知道跑偏到哪里的思绪顿时被拉了回来。
  侧身向楼下一看,就见几个一身富贵人家打扮的家伙正在大放厥词:“都听好喽!跟着我家王爷去海外建国的,每人给地百亩!给种子、农具、耕牛!除此之外,每人还有十两银子的安家费!每人十两!你们一辈子也没见过的十两白银!”
  麻卖批!抢生意的上门了!
  不用再往下看,崇祯皇帝就能知道这些个混账东西是怎么回事儿——肯定是那些藩王手下的狗腿子们跑来招募百姓了!
  彼其娘之,这些个混账东西前脚上了奏章打算置换封地到海外,听许显纯他们回报还有些不情不愿,后脚就来挖自己的墙角了!
  心中不爽的崇祯皇帝正打算关门放许显纯下去赶人,就听百姓之中突然有人大声问道:“月子里的娃儿也算?”
  不知道是哪个王府的管家大声道:“便是你在出海前现生一个出来,也算!也是十两银子!”
  百姓中一片哄然大笑声传来,却是人人都有些心动了——被朝廷分配到这些藩王手下出海的是十两银子,自己跟着这些藩王去的也是十两银子,似乎没什么区别?
  而且同样是给地百亩,同样是给种子农具和耕牛,自己主动去,应该就算是王府嫡系了吧?
  崇祯皇帝突然又不想关门放许显纯了——这些个家伙们挺有意思的,不如先看看他们怎么玩好了。
  崇祯皇帝心里正想着,就听楼下又传来了声音:“愿意跟着王爷去的,拿着户籍册子到这边儿登记,然后等着王爷给你们安排住处!”
  但是百姓们又突然之间不着急了。
  嫡系不嫡系的另说,十两银子想打发了咱们?太少了点儿吧?
  管家也是一脸懵逼的看着面前这些百姓。
  声势是挺大的,但是真正拿出户籍册子去登记的,却是一个都没有。
  过了好半天才登记了聊聊几人之后,管家干脆不登记了,灰溜溜的跑回去跟自己家王爷反映情况去了。
  崇祯皇帝向着许显纯使了个眼色,吩咐道:“弄清楚这些百姓为什么都响应却又不愿意登记。”
  许显纯应了,起身之后就下了酒楼,崇祯皇帝这才转身对着温体仁等人道:“那些藩王什么的也在打算招募百姓,若是朝廷这边的进度不够快,只怕还不如藩王们招募的多?”
  郭允厚摇头道:“陛下多虑了。只要朝廷给出的条件和藩王们一样,百姓就会更倾向于朝廷而不是藩王。眼下这些百姓倒更有可能是在待价而沽,或者说是在等着朝廷的处置之后,才会决定到底是跟着藩王们走还是听从朝廷的安排。”
  对于这一点,崇祯皇帝倒是相信,因为自己在民间的形象工程一向搞的很好,比起那些渣渣一样的藩王来说,自己这个皇帝简直就是圣人一般。
  嗯了一声后,崇祯皇帝才道:“那么以郭爱卿之见,这些百姓是愿意听从朝廷的安排去做工,还是愿意跟着藩王们去海外?”
  郭允厚道:“启奏陛下,微臣也说不好。听从朝廷的安排先做工再分配土地,需要的时间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年两年,甚至于更久。但是听从朝廷的安排,大部分都会被安排到奴尔干都司和勒石草原还有朵甘思、乌思藏等地,总算是没出了大明的地界。跟着藩王们出海,很有可能在十三年就能拿到属于自己的土地,但是却又远离大明到海外,一辈子都不知道还有没有回来的可能。其中利弊,百姓们心里想必也有权衡,只是不知道会如何选择罢了。”
  点了点头之后,崇祯皇帝便开口道:“既然如此,那就先把这些百姓安排一下。这十二年的第一场雪都下来了,先让这些百姓有个住的地方,再不济也不能让百姓冻死在外边吧。至于说安排这些百姓们去工地上工的事儿,回头再说吧,内阁跟户部拿出个章程来给朕。”
  崇祯皇帝的话一出口,温体仁和郭允厚的脸色就有些难看——外面的百姓有多少?
  别的州府有多有少,几万的几千的都有,可是这里是哪儿?
  这里是大明的京师!少说这样儿的百姓也得有个十万八万的吧?
  给这些人安排个住处,还不能冻死?
  怕不是你在为难我胖虎!
  但是转念一想,这些百姓是在京师没错,可是京师是归顺天府管着的,又不是内阁和户部直接管着的,所以,自己头疼个屁?
  应该让顺天府尹去头疼才对!
  崇祯皇帝等人跑路了之后,这些百姓需要安排的消息也传到了顺天府府尹倪元璐的耳朵里。
  倪元璐想要骂娘。
  自己被派来干这个顺天府尹也就算了,因为崇祯皇帝对于自己一向都算是比较重视,顺天府尹这个位置也算是个关键,以后上升的空间也比较大。
  可是整个顺天府有多少这样儿的百姓?
  整整十万!
  就算是换成十万头猪,想要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安排明白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更何况是十万百姓!
  而且顺天府就他娘的跟别的州府不一样!
  看着地盘很大,可是真正能安置下十万百姓的地方,还真就找不出来。
  或者说,能找出来也能盖出来,但是时间上肯定来不及——最起码达不到崇祯皇帝要求的不冻死一人!
  至于说不饿死一人的要求,倪元璐倒是没太当回事儿,毕竟身为大明的京师,顺天府的粮食储备足够顺天府所有百姓一起喝上三年不愁。
  想来想去也没有想到一个好地方的倪元璐干脆把心一横,进宫求见崇祯皇帝去了。
  崇祯皇帝盯着眼前的倪元璐,似笑非笑的道:“所以,你就把主意打到了京营的身上?”
  倪元璐躬身道:“那陛下的意思?”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朕也知道一时之间确实找不到什么地方能安置下这十万百姓,你想到京营也确实是对的。这样儿吧,你先回去组织一下百姓,朕命人通知京营腾地方出来。”
  倪元璐在告辞了之后,崇祯皇帝就命人把京营的大头子张之极给传进了宫中。
  自从老英国公张惟贤故去之后,张之极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一般,往常的那些纨绔影子统统消失不见,整个人就跟书里刻画的那些铁血军事统帅一样。
  然而帅不过三秒这个形容词用在张之极的身上也很合适——在崇祯皇帝面前,张之极仿佛随时都能变身为当初一起北征林汗丹时的那个逗逼。
  听完崇祯皇帝的要求之后,张之极便正色应道:“是,微臣回去便命令将士们腾出营地,晚上就可以让百姓入住!同时,微臣会命人准备好吃食!”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不光要让百姓入住,京营的操练也不能停下,同时还得再搭建新的帐篷什么的,有没有困难?”
  张之极正色道:“启奏陛下,没有困难!京营将士一定牢记陛下说过的军队由百姓而来,一切为了百姓的使命!”
  崇祯皇帝这才点了点头道:“回去后看看京营的地方够不够,不够的话就借用新军的地方。十万百姓,千万不能出了岔子!”
  张之极再次应了之后,才向崇祯皇帝辞行出宫。
  回到京营之后,张之极便直接对身边的亲兵吩咐道:“擂鼓,点兵!”


第604章 人心都是肉长的
  三通鼓毕,再一次抬头看了看天空中扬扬洒洒的雪花后,一身戎装的张之极微微吸了口气,便大步登上了点将台。
  点将台下,十万京营将士已经全副武装的结集在了一起,把偌大的校场挤的满满登登,几无立锥之地。
  张之极深吸了一口气,朗声道:“奉陛下诏谕,命京营将士腾出营地,让京城之中暂时无家可归的百姓居住!时限,日落之前!要求:留下床和被子,还有炊具、粮食,剩下的凡军伍相关之物,一概带走!京营于附近另立临时营地!操练不停!”
  京营的士卒们都是一脸懵逼的表情——自己这就被赶出了京营?
  尽管懵逼,但是十多年来养成的纪律习惯,还是让士卒们没有发出一丝的声音。
  张之极则是接着道:“陛下这一次跟本将军说了,陛下不管京营怎么克服困难,反正不能让大明的百姓被冻死一人!不管你们能不能理解,都要执行!记着陛下所说过的话!大明的军人,是从大明的百姓中来的,就必须时刻想着大明的百姓!前排的各千户留下,其他人回去准备!”
  京营的士卒们聚的快,散的也快。
  留下来的千户们则是面面相觑,等着自己家老大过来训话。
  挥了挥手,示意这些千户们跟着自己回到了自己所在的中军大堂之后,张之极才开口道:“刚才的话,都听懂了没?”
  一众千户们互相望了一眼后,齐声道:“懂了!”
  张之极嗯了一声道:“有没有什么问题?有问题现在就说,别到时候再跟老子叽叽歪歪的!”
  千户柳文庆迟疑道:“咱们直接搬出去倒是没问题,可是新的驻地得咱们自己动手?这天寒地冻的?”
  张之极嗤笑道:“天寒地冻的怎么了?让你我冻着还是让百姓冻着?你自己想想,那些百姓里面要是有你的父母,你怎么办?”
  柳文庆很想说一声自己的父亲早就挂在战场上了,老娘也在颐养天年,不可能在外面挨冻。
  但是想了想张之极的性子,再想想崇祯皇帝一贯以来的作风,最终还是什么都没有说。
  另一个千户赵磊有些讪笑着道:“咱们兄弟们的那些铺盖也要留下不成?”
  张之极斜眼道:“怎么着?舍不得?”
  赵磊讪笑着道:“倒不是舍不得,可是兄弟们的情况您大概也知道一些,那被褥让他们祸害的跟那什么似的,自己都嫌臭,就这么着让百姓们住进来?”
  张之极冷笑道:“怎么着?现在知道丢人了?早他娘的干什么去了?瞧你们一个个的人模狗样的,也不过是驴屎蛋子表面光!”
  望了望大堂外仍然没有停下的雪花,张之极有些羞恼的道:“这雪下起来没完没了的,干脆让那些混账东西把自己的铺盖打包带走,老子去五军都督府和户部看看能不能弄到一些新的。”
  赵磊顿时有些不乐意了:“公爷,兄弟们的臭是臭,可是不影响盖,您要是能弄到新的,还不先可着兄弟们来?”
  张之极没有搭理赵磊,反而望向了其他人:“你们呢?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意见?有话早说有屁早放,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其他一众千户们互相对视了半晌,最终也没提出来什么反对意见——自己家老大的顶头老大崇祯皇帝提出来的要求,除了照办还能怎么着?
  张之极见其他人没有意见,向着赵磊屁股踢了一脚之后便喝道:“都给老子滚罢,安排三分之一的人手跟着老子去五军都督府那边弄东西,再安排三分之一的人手去搭建帐篷,准备取暖用的那些东西,剩下的人在营门处队列整齐,等着百姓们进入了之后再去新营地。”
  除了跟着张之极去搬东西之外,剩下的两个选择都不怎么样。
  去搭建帐篷的得卖力干活,想要搭建好帐篷还得准备好取暖,绝对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干完的。
  还有一个更坑人——在营门处队列整齐?
  啥天啊?天上还下着雪呢,就算现在已经接近了傍晚,真要是等到百姓们过来,这一个个的还不得成了雪人?
  张之极随手指定了跟着自己去搬东西的几个千户之后,扔下两个选择便跑路了,剩下的一众千户们只能采用最原始的办法来决定到底去搭帐篷还是留下来队列欢迎百姓。
  朱纯臣对于张之极的要求根本就没有在乎,而是大手一挥就把张之极赶到了负责后勤方面的前军都督府。
  不就是十万床的铺盖么,多大的事儿啊,大明现在别的东西没有,这些战备性的东西多的是!
  捞够了好处的张之极也不在意朱纯臣没留下自己吃个饭喝个酒,而是直接带着一众马仔直奔前军都督府搬东西去了。
  反正自己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留下饮酒吃饭。
  ……
  身为顺天府的班头,何可进的内心其实很蛋疼,因为顺天府这个破地方他就跟别的地方不一样!
  随便走在大街上扔块砖头砸死十个,说不定九个就是跟各个官老爷们有关系的,剩下的一个干脆就是官老爷。
  所以顺天府的捕快衙役什么的,比之其他州府的捕快衙役,要难当的多!
  最最操蛋的就是,身为天子脚下,首善之地,顺天府时不时的就会接到各种稀奇古怪或者干脆可以说是有些狗屁倒灶的命令。
  就像现在一样——莫名其妙的要把城里那些没有家的百姓给集中起来?
  集中起来干什么?集体砍死他们吗?如果是的话,何可进简直会跳着脚的赞同!
  这他娘的好几万人,就算是一千个人里面边一个手脚不干净的,那也是好几十个,整个顺天府的衙役都他娘的不够用!
  何可进敢摸着自己的良心发誓,自己连新抬回家的小妾都没啥兴趣,纯属就是因为累的,而不是因为自己肾虚!
  但是看了看走在自己前面的顺天府府尹倪大人,何可进还是把心底的牢骚都给按了回去。
  倪大人那可是得到皇帝陛下看中的人物,以后说不定有入阁的机会,人家都亲自出马了,自己一个小小的班头,有什么好抱怨的?
  倪元璐被崇祯皇帝看中的原因就是这家伙很忠心,甚至于可以说是愚忠。
  就像是这次被崇祯皇帝派来收扰百姓一样,倪元璐老老实实的干了,而且老老实实的告诉了百姓——这一切都是皇帝陛下的恩赐,至于自己,则是只字未提。
  如果换成其他的官员大佬们来做这件事,一定会对倪元璐的行为评价三个字——蠢货啊!
  拿着崇祯皇帝的恩赐来收买民心,替自己涨一波声望的机会哪有那么多?有一次还不赶紧抓住?
  倪元璐偏不,人家就是老老实实的告诉百姓,这是因为陛下担心百姓们会没有住的地方,熬不过冬天,所以把京营大营腾出来给百姓信居住。
  至于京营的将士们怎么办,那是京营扛把子英国公张之极该头疼的问题,自己不知道。
  张之极就这么一脸黑线的骑在马上,看着正在百姓们跟前喷口水的倪元璐,直到倪元璐感觉差不多了后才开口道:“倪大人,百姓们都准备好了么?”
  倪元璐将目光转向了向旁的何可进:“人都齐了么?”
  何可进拱手道:“启禀大人,百姓们都已经准备妥当了,其他几条街上的百姓会在咱们出发之后由其他人带着跟上。”
  倪元璐这才对张之极道:“百姓们都已经准备妥当,有劳公爷了。”
  张之极向着倪元璐拱了拱手,这才翻身上马,向着京营的方向而去。
  等张之极和倪元璐带着一条长龙蜿蜒而至后,整个京营外近三万士卒已经整齐的分成了两列。
  所有的京营士卒都是腰间挎着刀,手中端着根本就没有弹丸的火铳,身上落了一层白白的雪,头发胡子都已经变白,却没有一个人伸出手去拂拭一下。
  倪元璐根本就不知道张之极搞出来这么一出,当下便惊道:“公爷,这是?”
  张之极呵呵笑道:“陛下说,大明的军人由百姓中而来,是百姓的子弟兵。现在,百姓进入军营,等于是回家,这些做子弟的出来迎接,很正常!”
  倪元璐抹了抹有些泛红的眼睛,翻身上马后,便向着在场的京营士卒鞠了一躬。
  倪元璐从来都不蠢,愚忠是忠,却不是蠢。
  从天启七年到崇祯十二年,这十三年的时间里自己一直在京城,没有看到过京城之外是什么模样,但是却亲眼见证了这十三年间京城的变化。
  尤其是这些京营士卒们的变化。
  天启七年之前的京营什么样子,自己不瞎,自认为看的很清楚,从天启七年到崇祯十二年的这十三年间,整个京营,或者说所有大明卫所士卒们都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张之极不清楚倪元璐的心中在想些什么,只是呵呵笑道:“倪大人,还要麻烦顺天府的差役们配合我京营之人,安排百姓们先行住下?”
  倪元璐点了点头道:“应该的”,接着便回首吩咐道:“何可进,带着你手下的人,配合好京营的将士,让百姓们先安顿下来!”
  张之极也随手点了一个千户出来,让他带着自己手下的马仔们跟顺天府衙役一起去安排百姓们住下。
  人心都是肉长的。
  百姓从来都不傻,谁好谁坏,心里都有杆称。
  空荡荡的营地之中没有一个人,有的只是站在营门外的士卒,一眼望不到边,起码也得几万人的规模。
  从自己这些人出发到京营驻地的这段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因为步行的原因,一个时辰总是有的。
  这几万人就这么着在雪中挺立一个多的时辰,身上的雪花都未曾拂拭。
  如果说京营的士卒们是在做戏,那么一场戏能演一两个时辰,忍着天寒地冻的在大营外队列迎接,那任何人都认了。
  这场戏够真!
  张之极却生嫌不够,接着又大声喝道:“所有人!帮助百姓搬着行李,加快速度!”
  如同标枪一般的士卒们终于有了些动作,一个个的先是跺脚,接着把手中的火铳背到了背后,然后才伸手去拿百姓们手中的行李。
  李老四扪心自问,自己活了四十多年,就没见过这样儿的卫所士卒!
  面对着对面士卒伸过来的手,李老四紧了紧手中的行李,咧开了缺了好几颗牙的嘴笑着道:“娃,不用,我还能拎得动!”
  士卒的年龄看着不大,如果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应该也这么大了吧?
  都冻成这般模样了还要帮自己搬东西?自己的良心呢?让狗给吃了不成?
  自己拎得动!
  士卒却笑了:“您还是把东西给我吧,这是军令!”
  李老四不认什么军令,老不死的一个,还怕什么军令?自己的儿子命苦,没能活到今天,该死的建奴啊!
  李老四没有松开手中的那点儿破烂东西,径直来到了张之极的马前,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叩头道:“公爷,草民拎的动,不要再让娃子们受累了!”
  张之极翻身下马,扶起李老四之后才道:“陛下说过,他们是从百姓中来,就得替百姓们出力,这是他们应该做到的。”
  李老四泛红的眼眶一酸,泪水终于没能再忍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