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3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拉哈尔的手下们嗷嗷叫着冲了过去——抄家这种事儿,不光是拉哈尔大人能够得到好处,身为执行者的这些士卒,也能得到不少的好处。
  比如说银币这玩意,除了藏着银币的库房不太好下手之外,剩下那些被人随身带着的银币,岂不是就能落入自己的口袋?
  另外,还有一些女眷,嘿嘿嘿……
  跟崇祯皇帝改变了大明军伍的精气神不一样,整个莫卧儿的所有士卒,别管是达罗悉乔的手下,还是奥则朗布的手下,或者是沙舒亚的手下,本质上还是原来的那样儿。
  没好处就没动力,有好处就能嗷嗷叫着往上冲!
  拉哈尔也不禁眯起了眼睛,笑道:“抄家果然会上瘾!”


第665章 朕也要修运河
  沙舒亚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之后心中哀叹:“此去乌代普尔,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地方,更不知道是对是错?”
  没错,沙舒亚也跑路了,借着出城巡视的机会,直接把自己的心腹手下们都给带上,然后跑路了。
  沙舒亚的想法很简单,留在阿格拉肯定是不行的,毕竟待在达罗悉乔的眼皮子底下,说不定哪天就会人头落地了。
  当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干掉达罗悉乔,然后自己当上莫卧儿的皇帝。
  可是在经历了沙·贾汗被干掉的事情之后,整个王庭之中的守卫力量何止是加强了一分两分?
  沙舒亚那些混的比较扑的心腹手下们,别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没有可能冲进王城去干掉达罗悉乔。
  既然没有直接干掉达罗悉乔的机会,那倒不如提前带着自己的心腹手下跑路。
  德里是个好地方,可是已经被奥则朗布提前给弄到了手里,阿杰梅尔又得阿格拉太近,乌木坦那里山多人少,还靠着波斯挺近,能够选择的好地方就只剩下了乌代普尔和艾哈迈达巴德。
  艾哈迈达巴德也挺好,可是离着海边又太近了——打死沙舒亚都不想离着海边那么近。
  万一碰到了明人的战船怎么办?自己又没有可靠的海军,打又打不过,难道放弃艾哈迈达巴德然后跑路?
  所以,最后就只剩下了乌代普尔可以选择了。
  沙舒亚的侍卫长普拉萨德同样也不好受——这破天气这么热,自己还要一身的装备,操心整个迁移的队伍,能好受才是见了鬼了。
  挥起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之后,普拉萨德在马上躬身道:“殿下,咱们已经离开阿格拉两天的日程了,估计到了今天傍晚,或者明天一早,就能够到达乌代普尔了。”
  沙舒亚点了点头,心里总算是好受了一些。
  快到了就好啊,只要到了乌代普尔,自己就可以整合城里的兵马,然后再暗中联合一下奥则朗布,共同对抗占据了阿格拉的达罗悉乔。
  到了乌代普尔之后,沙舒亚的选择就更简单了,直接以谋逆的名义拿下了城防军的大统领,然后换上了自己的心腹。
  至于城里的执政官,更是没有来得及表示反对意见就被宰掉了,沙舒亚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留着一个跟自己关系不紧密的执政官来恶心自己。
  直接霸占了城中最好的城主府之后,沙舒亚便将自己的一众文武大臣们给召集了起来。
  沙舒亚再一次感觉到了心中不是个滋味——相对达罗悉乔的满朝文武和死忠于奥则朗布的那些文武大臣们,自己的手下实在是有点儿……寒酸。
  大量的低级文官武官们齐聚在一起,将整个城主府的大堂挤的满满的,然而却没有一个高级一些的。
  这也就意味着,指望这些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已经不太可能了,毕竟没有接触到高的层次,大部分又不是靠着自己的实力升上来的,看问题的角度与眼光,跟那些大佬们相比也会有所不同。
  简单的提了几句眼下要办的事情之后,沙舒亚就直接道:“有一件事情,我提前跟你们打好招呼,就是不要去招惹那些明国人,都记住了么?”
  大堂中的文武大臣们面面相觑了一番之后才躬身领命。
  这种时候,想着怎么应付达罗悉乔的攻势就已经很让人头疼了,谁还会胆子长毛了去招惹那些不能招惹的人?
  尤其是乌代普尔这个地方,虽然离着港口的位置已经有一段距离了,但是从巴罗达那里登陆再往乌代普尔这里行军,其实也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
  ……
  莫卧儿发生的这些改变,迈哈伊尔并不是太清楚——刚刚在拉杰默哈尔跟明国人扯完皮,还没有来得及回到阿格拉。
  不过,对于此次出使拉杰默哈尔去觐见崇祯皇帝,让迈哈伊尔见识到了明国人的两面性。
  虽然这些明国人在战场上面咄咄逼人,在谈判的时候也是各种挖坑坑人,可是一旦谈成了条件,这些明国人执行起来的速度也很快。
  几乎是刚刚把大体的谈判框架敲定之后,明国人就停下了他们的攻势,不管是陆地上的攻势还是海上的攻势,几乎都立即停了下来,让人产生了一种好像没有发生过战争的错觉。
  但是迈哈伊尔心里很清楚,这一切不过是表面上的假象而已,一理有什么条件谈不拢,只怕这些明军的攻势会立即重启——估计这也是逼迫自己让步的一种手段。
  然而迈哈伊尔却不得不受这份威胁,甚至于开始在某些细枝末节的条款上面开始让步,最终签订了《拉杰默哈尔条约》。
  等到迈哈伊尔带着《拉杰默哈尔条约》离去之后,崇祯皇帝也在拿着《拉杰默哈尔条约》傻乐。
  这才像话嘛,不割地不赔款不出卖矿山和税收的条约怎么能算得上是一份合格的条约?
  根据此次答应的条约内容,大明已经在实际上拥有了泰米尔纳德邦、喀拉拉邦、卡纳塔克邦、安得拉邦、果阿邦、马哈拉斯各拉邦、特伦甘地邦、奥里萨邦、西孟加拉邦、梅加拉亚邦。
  这些土地的面积,大概已经相当于整个莫卧儿的五分之一国土面积。
  如果再算上之前就已经到手的阿萨姆往东的地区,还有租借了九十九年的由孟买至巴罗达,整个大明甚至于将整个莫卧儿的四分之一拿到了手里——租借的土地还有归还的可能?
  崇祯皇帝可以用达罗悉乔的人头保证,在租约到期之后,大明肯定会将租借的那些地方还给莫卧儿——假设莫卧儿还存在的话。
  召集回来两支舰队的扛把子,还有地面上陆军的大小扛把子之后,崇祯皇帝便开口道:“若是莫卧儿依条约办事,估计那些英夷会在近期就送过来。所以,我大明的目标也需要转变一下了,暂时放过莫卧儿,改为全力攻略英夷,将那片土地拿到手!”
  来宗道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躬身道:“陛下,这些土地上的蛮子,那迈哈伊尔已经代莫卧儿国主达罗悉乔签字,表示任由我大明处置。若是现在将战场转移至那什么英格兰之地,那这些土地上面的蛮子?”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道:“那是你们内阁跟五军都督府之间的事情,你们自己合计着办就是了,朕不打算再过问了。朕的意思是,朕想随大军出征,去看看那极西之地到底是个什么样子,顺便拿回来那边的大片国土。”
  这下子不光是文官系统不满意,连五军都督府的大头子们都不干了——大佬,您老人家能不能好好考虑一下,海上作战跟陆地作战能一样?
  陆地作战,只要不是倒霉的遇上天降火雨流星或者地龙翻身,大明的军队有信心护着您远征到天涯海角去,看谁不顺眼就直接怼死谁。
  可是在海上,它不是这么回事儿啊!
  就算是靠着现在坑蒙拐骗来的这些海图,都够完美的绕过一路上所有的暗礁什么的,您就不担心遇上龙吸水或者飓风?
  尤其是那些蛮子们的海图中所记载的好望角。
  要去极西之地,就必须要先绕过西昆仑,经过好望角才可以——可以好望角那里不是什么好地方!
  常年强劲的西风不断也就算了,最可怕的是那些蛮子们记载的“杀人浪”!
  这种海浪前部犹如悬崖峭壁,后部则像缓缓的山坡,浪高一般有五到七丈——哪怕是福船被这种巨浪给拍上,估计也是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更何况,除了这种杀人浪,还有打着旋的旋转浪,有时候海面还会像锅里的开水一般翻滚不休,船只往往会在这些时候倾覆。
  虽然这些情况大部分都出现在冬季,可是眼下是什么时候?
  崇祯十四年夏末近秋的时节,真要是崇祯皇帝随着舰队出海,遇上了这些情况该怎么办?
  万一这些蛮子地头上的龙王爷不识得汉字,您老人家就是再下多少道“免朝”的圣旨也没有用啊!
  由于担心崇祯皇帝的安危,朱纯臣直接就躬身道:“启奏陛下,远征英格兰之事,微臣与英国公自可一力当知。陛下身系江山社稷之重,实不宜远征于海上,望陛下三思!”
  张之极也躬身道:“陛下三思!微臣愿立下军令状,单独领军远征英格兰,若是不能夺回那些土地,臣提头来见!”
  来宗道跟其他的一众文武大臣们也顾不得什么蛮子不蛮子了,当即便一齐躬身道:“请陛下三思!”
  蛮子无所谓,什么时候抓都不会晚,一次性的抓太多,铁道部也没办法全部消化,估计还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浪费。
  所以,这次抓不完,下次再来抓也就是了,根本就用不着这么着急。
  可是崇祯皇帝要远征英格兰,谁敢保证海上不出一点儿意外?到时候再扶幼主登基?
  扶幼主登基到是没问题,可是因此而带来的动荡,谁负责?
  老刘家那么牛逼,后来不也是因为幼帝的问题而倒了大霉?
  就连大明,不也因为帝位更迭而出过许许多多的问题?
  总之,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崇祯再任性了,更不能让他老人家登上战船,跑到英格兰去打仗!
  崇祯皇帝也无奈了。
  崇祯皇帝也知道这些大臣都是为了自己好,担心着自己的安危,可是不能跑到英格兰去装上一波逼,自己这念头就不能通达啊!
  然而再不通达也没有什么鸟用,崇祯皇帝心里明白,在没有办法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这些文武大臣们没有谁敢让自己登船远征。
  除了自己大明皇帝的身份之外,还因为自己这个皇帝跟大明其他的皇帝不太一样——搞定建奴,开疆扩土这些并不算什么,大明朝好几个皇帝都能办到。
  与其他皇帝不一样的,是因为自己能给这些家伙们带来不同的好处,让他们看到了弄块土地分封的可能性。
  倘若自己现在就挂了,就算是这些人扶保幼主登基,宫里,还有朝堂上面,还能保证自己现在的政策继续执行下去吗?
  尤其是在自己挂掉的情况下,估计跳出来反对的人就不是一个两个了。
  头疼了半天之后,崇祯皇帝才突然想起来一个词。
  苏伊士运河。
  前世之时,逗逼加上不学无术,让崇祯皇帝感觉姓苏的这个苏伊士一定是个牛人,能主持这么大的运河开凿,估计比之杨二陛下也不遑多让。
  然而当崇祯皇帝在网上仔细查询了资料之后才发现,这姓苏的不是一个姓苏的人修建的,而是埃及第十二王朝的法老辛努塞尔特三世苏伊士修建的。
  而且这苏伊士运河好像是来来回·回的荒废和重新挖通好几回,直到后来拿瘸子挂掉了以后才重新开始重建工作,最后等挖通的时候,“大清”都已经开始破落了。
  当然,崇祯皇帝现在想起来苏伊士运河,也不是想着什么大清破落不破落的——原本就是破落户,偶尔爆发一下,最终的结局也逃不过破落。
  崇祯皇帝想起来苏伊士运河的原因是,通过苏伊士前往欧洲,可以不通过非洲——运河的风险跟走好望角的风险比起来,明显是运河的风险更低一些。
  这也就意味着,自己可以通过这条运河前往欧洲装逼打脸砍人,满朝的文武大臣们也挑不出什么太大的问题来。
  至于说修建这条运河需要的时间还有人力物力,崇祯皇帝倒不是特别担心。
  时间这玩意就不说了,自己现在自当壮年,文雅一点儿的说法就是春秋鼎盛,自然不担心河没挖好就挂掉的情况。
  人力方面,有着莫卧儿和西昆仑的劳工,再加上倭国的监工,想必人力方面是不成问题的。
  唯有物力方面,有些另人头疼。
  不过,也算不上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就算是大明国库一文钱都不出,不是还有莫卧儿和东印度公司这些个肥羊买单么?
  总之,朕要也修一条运河!


第666章 驱狼吞虎
  傻乐了半天之后,崇祯皇帝才吩咐道:“来人,将堪舆图挂好。”
  王承恩躬身应了,当即便带着一群小太监,将刚刚绘制好不久的堪舆图给挂了起来。
  望着眼前这副巨大无比的堪舆图,不只是崇祯皇帝心里高兴,工部伴驾而来的一众侍郎们也是极为高兴的——看到没,这堪舆图就是本官弄出来的!
  对于堪舆图的制作,工作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心得。
  每隔上个一两年,这大明的堪舆全图就需要伴着疆土的扩张而重制一回,再傻再笨的人都会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更何况原来就承担着堪舆图制作重任的工部了。
  眼前的这幅堪舆全图同样出自于工部之手,上面几乎把所有的已知之地都给划了进去。
  崇祯皇帝踱步到了堪舆图前面之后,伸出手比划道:“从堪舆图上面来看,这里,原本就是郑和下西洋所至的终点,木骨都束。
  木骨都束这里正好有一个港口可以向内航行,再向西北的话,可能不足以供福船战舰通航。
  然而只要打通了这里,我大明的舰队便可直接经由木骨都束前往英格兰之地,风险要比走好望角那里少的多,而且路程极近。
  所以,朕的意思是,先派舰队和工部的人去这里查探一下情况。
  如果可以的话,就在这里修建一条运河,以沟通海洋,使之可以往来。”
  来宗道顿时将目光投向了大帐中的文官们。
  修建运河,历史上不是没有人干过,中原王朝干过的次数还不少。
  最久远的一条运河,可以上溯到春秋末期的胥河——吴王阖闾伐楚,伍员开之,以通松道。
  再往后,有始皇二十八年时为沟通湘江和漓江之间的航运而开挖的灵渠,更有杨二陛下开搞的京杭大运河。
  运河确实是好东西,就像胥河一样,这条在目前已知资料中最古老的一条运河,到了崇祯年间还在使用,更不要提承担着漕运重担的京杭大运河了。
  可是开挖运河的麻烦却是很要命。
  首先得选地方,必须得符合航运路线短,工程造价相对较低,管理和维护比较方便,后期好处多这么几个条件。
  其次,运河这玩意还得考虑到不同河流、海域之间的水位落差,还得考虑到水流的速度跟船的承受能力。
  还有就是运河的两岸,必须能够承受水流的冲涮,雨水的侵蚀,还有船只通过时带起来的水波对于两边堤坝的拍击。
  除此以外,还有人工,物资,后勤,方方面面都需要考虑到,哪里考虑不到,哪里就有可能会出现大问题。
  总之,修建运河不是说随便找个地方开挖就行,要考虑的东西太多,要注意的地方也太多,总之换谁来都很头疼——杨二陛下之所以被唱了凉凉,跟京杭大运河过度消耗了国力也不无关系。
  现在崇祯皇帝脑袋一拍,就打算开挖一条运河,现实吗?
  木骨都束这里的情况就不用说了,除了蛮子就是蛮子,大明想要搞定他们其实很简单。
  可是过了木骨都束呢?里面的那些国家都是什么情况?英国东印度公司所提供的资料是否可靠?
  那个运河要开挖,那边原有的国家会不会同意?是不是还得再吊民伐罪以征之?
  需要征召多少民夫,或者干脆挑明了说,得死多少蛮子苦力才够?有没有这么多的蛮子?后勤和物资能不能跟的上?
  还是那句话,杨二陛下前鉴不远,不能让崇祯皇帝这么任性的胡来!
  沉吟了半晌之后,来宗道才躬身道:“启奏陛下,微臣以为,运河之事还是缓议为好。其一,我大明对于彼处的情况所知了了,郑和郑公公七下七洋,却是止步于木骨都束,未曾在此深入。其二,即便开挖了运河,过了运河之后向西北的航道如何,现在也不太清楚,那些东印度公司的人所提供的海图,可以之为参考,却不能全信。其三,国力民力的消耗,我大明眼下如何承受?便是连移民以实莫卧儿之事都尚未安排妥当,再开挖运河,微臣以为国力难支,尚请陛下三思?”
  崇祯皇帝摸着下巴合计了半晌,才开口道:“许显纯把锦衣卫给派出去打探一下,看看这里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朕忘了在哪本书上面看到过,说是这里原本就有运河,只是已经废弃。倘若真的已经有过,我大明也不过是重新开挖并且拓宽航道便可,想要支撑这项工程还是没有问题的。至于民力的问题,不是还有莫卧儿这里的劳工,还有西昆仑的昆仑奴?让他们去挖便好了。”
  许显纯躬身应了,来宗道却又接着道:“陛下英明。运河之事少则三五载,多则数十载,期间必然靡费颇多。以眼下的情况来看,运河之事确实宜缓不宜急,远征英格兰之事也应放缓一些,待运河之事打探清楚之后再做决断不迟?”
  崇祯皇帝道:“且看天气如何罢,若是好望角那里天色不对,便将之缓一缓也就是了。至于运河之事,也确实急不得,从勘探到施工再到最后的竣工,需要的时间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这个,朕是知道的。但是那英格兰之事却也不能因此而拖着,哪怕是朕不能远征该国,也依然要派遣大军,去给那些蛮子们一个教训!”
  来宗道躬身道:“若如此,其实大可不必劳师远征。臣以为,既然是给那些英格人以教训,倒不如派遣一支舰队前往。至于沿途诸国,大可以另组一支舰队前往,既可宣扬我大明的圣人教化,又可震慑彼不臣之辈,同时还可与诸多蛮邦小国通商,岂不是一举多得之事?”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来爱卿不妨与成国公好生商议一番,看看这许多事情该如何处理。”
  来宗道却又接着道:“若如此,陛下此时便不应当考虑亲征之事,除非凿通运河,舰队往来无碍之后,陛下再提远征之事可否?”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来道宗也不想再劝了——看样子,崇祯皇帝这是打定了主意要远征那些西夷,劝动的可能性很小。
  既然没办法劝,倒不如先劝着崇祯皇帝暂时放弃远征的计划,转而把重心放在运河的修建上面——能拖一天是一天罢。
  朱纯臣也躬身道:“启奏陛下,舰队一路航行去探路倒是无妨,可是自木骨都束往西北的两岸上,大大小小的国家又该如何?”
  崇祯皇帝叹道:“修建运河,缺少劳工啊!”
  朱纯臣很识趣的不再问了。
  既然崇祯皇帝都说了缺少劳工了,那肯定就是劳工不够用——两岸的那些蛮子直接抓过来当劳工,简直是再好不过了。
  朱纯臣和来宗道等人是心里根本就没有什么众生平等的概念,再加上崇祯皇帝的影响,华夷之辨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就是天理,是必须要遵守的铁律。
  而穿越过来的崇祯就更没有什么人权和平等的概念了——四等人讲他娘的什么人权和平等?谁给你的胆子?
  商量完运河的事情之后,崇祯皇帝突然发现自己有些无所事事了——打仗已经不可能了,大明的重心要转向英国还有那条苏伊士运河上面,对于莫卧儿已经不会再太多关注了。
  而莫卧儿现在巴不得被当成一个小透明才好,又怎么可能大着胆子来找大明的麻烦?
  事实上,刚刚回到阿格拉的迈哈伊尔在跟达罗悉乔仔细研究了一番当下的局势之后,也感觉蛋疼。
  沙舒亚和奥则朗布分别带着自己的心腹手下出走阿格拉,各自占据了一块地盘埋起头来装死,而达罗悉乔却没有做出及时的反应,没提前下手干掉沙舒亚和奥则朗布。
  迈哈伊尔有些恨自己眼光不好了。
  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才会把女儿嫁给这样儿的一个蠢货?
  沙舒亚和奥则朗布要跑路,提前就没有一丁点儿的迹象和风声?达罗悉乔这个蠢货居然能让他们成功跑掉?
  现在怎么办?
  先派兵去搞死他们两个?
  别搞笑了,现在连他娘的军饷都拿不出来,还怎么去怼他们?
  现在想这些有的没的,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毕竟是自己挑出来的女婿,而且现在是莫卧儿名义上的大王,自己还是应该尽力的辅佐他才是。
  达罗悉乔的心中也很是忐忑。
  当初奥则朗布跑路的时候,达罗悉乔的心中不仅没有慌,甚至于有些暗喜不已,根本就不像表面上表现出来的那么恼怒——奥则朗布跑路,主动权就落到了自己的手里。
  虽然奥则朗布没有死,可是当他离开了阿格拉的那一天开始,他就已经失去了一切,等于是把所有自己扣给他的屎盆子全担了起来。
  可是等到沙舒亚也跑路的时候,达罗悉乔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