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3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到朱纯臣的这般说法,整个大帐中的文武官员们都静了下来,一齐将目光投向了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却呵呵笑道:“先派人过去传诏吧,同时晓谕安南国主,朕要在彼处登岸停留数日,命其做好迎驾的准备。”
  来宗道一听崇祯皇帝这话,心中便大叫一声不好!
  这哪里是刚才设想中的假道伐虢,这根本就是崇祯皇帝要以身为铒,赌上自己的名声,直接硬推了安南!
  俯身下拜之后,来宗道开口反对道:“启奏陛下,臣闻不教而诛谓之虐也。安南国侍我大明如父,朝贡不断,冒然伐之,必然于陛下清誉有碍。若要平安南之地,遣一支偏师,加上北海舰队即可,陛下何以亲自前往?臣万死,请陛下三思?”
  其他官员也一起躬身道:“请陛下三思!”
  崇祯皇帝笑眯眯的道:“朕要那些许清名有何用?能让我大明百姓吃饱?能让我大明天下太平?众位爱卿也不必劝了,朕意已决,只等那安南国主前来迎驾!”
  张之极躬身道:“陛下,不若微臣直接率兵前往安南,待安南平定之后,陛下再于彼处登陆?”
  崇祯皇帝则哈哈笑道:“朕有北海舰队,有京营,有新军,有各地卫所精兵,倘若如此防护之下还要等着安南平定了再前往,朕的胆子,也未免太小了一些。英国公和成国公都不必再劝了,朕意已决,等到安南国主前来觐见迎驾之时,便是他的死期!”
  崇祯皇帝的想法简单。
  这个世界上,只能有一个皇帝,而这个皇帝也只能是自己,剩下的那些最多只能称之为藩王,敢自称为皇帝的,还是去死好了!
  张之极和朱纯臣等人眼见劝不动崇祯皇帝,便也不再劝了,只是退下去之后便商量着该怎么对安南用兵。
  没有跟张之极和朱纯臣等人一起退出去的来宗道却又躬身问道:“陛下,若平灭安南之地,该处百姓当如何置之?”


第674章 先下道旨意恶心人
  安南的百姓该如何治理?
  这是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
  朱老四打下来的安南,朱瞻基选择了放弃,为什么?
  不还是因为那些所谓的安南百姓!
  普通的百姓倒还好一些,可是那些个贵族,还有士子,他们可不愿意就此变成大明的一分子,因为会失去太多的好处。
  商人们原本不需要缴纳多少的商税,大明肯定不会手软,该收的肯定会收。
  原本不需要跟多少人竞争的士子就更不一样了——安南才多大?大明又有多大?
  资源不对等,科举怎么办?
  原本一个举人需要跟十个人去争抢一个进士的名额,并入大明之后就需要跟一千个人去抢一个进士的名额。
  如果单纯只是竞争对手变多了,倒也没什么,可是……
  教育资源不一样!
  就像是安南李朝时的著名军事家,诗人,太监,李常杰李公公所写的那首诗一样,“南国山河南帝居,截然定分在天书。如何逆虏来侵犯?汝等行看取败虚。”
  整首诗的水平连向来被文人们瞧之不起的伯颜都比不上——金鱼玉带罗遥Э郏砀侵灬α形搴睿胶优卸显诎潮始馔贰5靡馇铮制频弁跤恰
  虽然说伯颜的这首喜春来也就是那么回事儿,水平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可是前一句山河判断在俺笔尖头,再响应上后面的一句分破帝王忧,整首词的水平和意境顿时就上去了几分。
  再看李公公所作的《南国山河》,估计很多人也唯有感叹一声——这什么玩意儿啊!
  就是这么一首有打油诗之嫌的诗,被安南国上上下下吹嘘了十几代人,几百年的时间,从宋朝熙宁年间开始一直吹到了崇祯十四年……
  就这个,都已经是安南集诗人,将军,太监三位一体的大佬所能作出来的好诗,换成其他的士子会如何?
  更不要说,大明考的还不是诗词,而是八股。
  八股这种东西有多坑人就不说了,毕竟连大明的士子们都头疼不已,更何况安南的读书人?
  所以,造反,必须得造反,必须得把明国人赶走,然后自己这些人就可以过上跟以前一样儿的生活了。
  事实也正如这些人期盼的一样。
  从永乐年间打到宣德,整个安南就像是大明身上的一个巨大伤口一样,需要大明不断的输血,最终把大明搞烦了,放弃不要了,安南人也再一次浪了起来。
  所以,来宗道所提出来的问题根本就不是什么百姓的问题,而是针对着整个安南所有人的问题。
  不管是黎朝宗室,还是阮、郑之流,或者是贵族、豪商、读书人,都在来宗道的这个问题里面。
  至于普通百代,来宗道反而不太在意。
  安南的普通百姓十有八九是要被抓去修建铁路的,问了基本上也是白问,倒不如不问。
  崇祯皇帝却是嘿嘿一声冷笑,从案头上抽出一张纸,上面是用蝇头小楷写成的文书,随手递给王承恩后,崇祯皇帝道:“让来爱卿看看这份大诰,然后使人誊抄一些出来,让诸位爱卿人手一份看看。”
  来宗道却有些懵逼——大诰跟安南扯得上什么关系?
  心中一动,来宗道心中却想到了一份文书,而且那份文书的名字中,也确实带有大诰两个字。
  《平吴大诰》!
  平吴大诰是由后黎朝的开国功臣阮廌以汉语文字写成,并在宣德二年年底以后黎太祖黎利的名义颁布。
  此前,柳升率领的七万明朝大军,在谅山一带被黎利军全歼。沐晟率领的云南援军,不战而退。
  此后,大明彻底失去了交趾——内属二十余年,前后用兵数十万,不计转运损耗的情况下,耗费粮饷仍达一百余万才攻下来的交趾,这个自汉以来的领土。
  而平吴大诰,也正是明军退兵弃守之后才写成的!
  吴,是安南黎朝对于大明的称呼,因为朱元璋曾经自号为吴王,所以黎朝也一直称呼大明为吴国。
  平这个字就更简单了,总之解决一下这个名字,就是宣布一下,老子把你大明给打了,现在告知天下之人!
  至于其中“遂令宣德狡童,黩兵无厌;仍命晟、升懦将,以油救焚”等等的字眼,更是让来宗道看的想死——安南这回彻底完犊子了!
  崇祯皇帝这个小心眼的,他翻旧账的本事也实在是太牛逼了!
  往前数数,崇祯皇帝翻过的旧账简直令人触目惊心!
  建奴——他老祖宗万历年间的账务,一直持续到了他老人家自己的时候,才算是被崇祯皇帝给彻底清算。
  林丹汗——跟崇祯皇帝有账务往来,然后整个察哈尔部现在都已经成为了历史名词,林丹汗的儿子额哲,现在是大明著名的疯狗之一。
  李三才——这倒霉孩子因为跟崇祯皇帝他哥哥有账务往来,死了之后都被人扒出来鞭尸!
  阿萨姆邦——跟唐时的海外遗民有账务往来,现在整个阿萨姆邦也成了历史名词……
  更不要提还有荷兰人和西班牙人的那些破账了!
  现在,终于轮到了安南……
  这位爷连《平吴大诰》都给翻了出来,可见其决心到底有多大了。
  强撑着将《平吴大诰》还给了王承恩之后,来宗道才再一次躬身道:“陛下之意,是在安南设布政使司?”
  崇祯皇帝用一副关爱智障的目光看向了来宗道:“要不然呢?扶持陈氏幼主?还是胡氏?还是黎民?另外,安南此地与别处不同,设置布政使司倒也不急,先设置总督府吧,同爪哇、吕守等地旧例,总督其军民之事。”
  崇祯皇帝有些难以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穿越者想着种田发展——实际上,换个时间段穿越,种田是个正确的思路。
  可是在崇祯年间这段时间里,谁想着种田谁死的最惨!
  原因很简单,小冰河时期的天灾不断,你种个屁的田?
  种子种下去了,结了果,然后一场灾难全毁了,老百姓照样吃不上饭。
  别说什么科技树,也别说什么内政,吃不上饭的百姓有多可怕,看看被崇祯皇帝亲自下旨屠光的宜川城就知道了!
  那是真的会吃人的!
  还有些蠢货总想着一次性的改变教育,改变制度,改变这个改变那个,当真有了厂卫就万事大吉了?
  两百多年,所有的百姓都习惯了八股取士,都习惯了眼下的制度,突然之间改变会怎么样儿?
  这不是什么天灾都没有的好年景,这是动不动就地震干旱暴雨水涝的小冰河时期……
  这种情况下,就算是没有了李自成,也会出现王自成,陈自成,刘自成,赵自成。
  最好的解决办法,其实就是转移矛盾,把所有的矛盾都转移到大明之外——别人死光了也比自己家的人死光了要强的多!
  朕是大明的皇帝,又不是蛮子的皇帝……
  ……
  别管崇祯皇帝怎么跟来宗道和朱纯臣等大佬们研究,安南国上下也很快就吵开了锅。
  他隆王这个王八蛋他麻子不是麻子,他就是个坑啊!
  好好的一国之主不当了,非得要内附大明,跑到大明去当一个闲散的藩王?
  当然,你内附是你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拦着你,可是你这么一来,让暹罗怎么办?让我黎朝怎么办?
  内附,不甘心。
  不内附,天天这么担心吊胆的过日子,这日子还有法过下去?
  彼其娘之!
  尤其是现在,崇祯皇帝的圣旨已经送过来了——黎氏关起门来称皇帝,对外还是安南国王,崇祯皇帝往安南下旨意,一点儿毛病都没有。
  安南国上下现在吵的也是这件事情。
  自己家什么情况自己心里清楚,阮、郑南北对峙,已经开片了三次了,目前第三次开片活动还没有结束。
  在这种情况下,崇祯皇帝要来,怎么办?
  要是黎氏敢上书说一句老大您别来了,俺们这里没办法接待,那么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黎朝的大臣们也都不傻,崇祯皇帝的霸道那是有目共睹,惹了他比招惹了朱老四那样儿的皇帝还要可怕。
  然而该怎么接待?
  南边的阮氏到底会不会奉诏?这些蠢货万一不奉诏,要是把崇祯皇帝给惹怒了,倒霉的可是整个黎朝!
  高高居于王位上的黎维祺面无表情的望着整个朝堂。
  这里没有自己说话的地方,自己存在的意义就是当个吉祥物,看着离自己不远处坐着的郑棧Щ映夥藉伲傅愠谩
  像崇祯皇帝那种一言九鼎,兴亡继绝的九五至尊,黎维祺不敢想,甚至于连他隆这样儿的一时英主,黎维祺也不敢想。
  崇祯皇帝有多任性,周边的这些藩属国都知道一些,那当真是口含天宪,言出而法随。
  就连缅甸的他隆王,也是一时的雄主——最起码,他隆王说要几附大明,整个缅甸上下就没有人敢开口反对。
  而自己呢?
  别说什么内附大明了,就算自己想要在这朝堂上发出自己的声音,都是一种奢望!
  那么,忍了吧,继续听着吧,郑棧г趺此担约壕驮趺醋觯呐掠幸惶欤嫠咦约阂宋蝗孟土耍蔷腿昧税伞
  反正这种欺负人的事,也不是他郑家第一回干了……
  郑棧Р恢览栉髟谙胄┦裁矗裁挥行巳ぶ酪桓黾槲镌谙胄┦裁础
  郑棧诽鄣幕故谴竺骰实垡吹氖露碇来竺骰实鄢槭裁捶瑁
  右相陈升平躬身道:“南方阮主想来也不是短视之人,宰执倘若愿意遣使说明,倒是有可能说服阮主,让他同意暂时休兵?”
  冷冷了盯了一眼陈升平之后,郑棧Р趴诘溃骸澳愕北竟俨辉彩梗磕侨钿昶廴颂酰蠡ㄕ纾阅媳狈种危遣皇俏乙灿Ω么鹩λ俊
  陈升平心中顿时打了个突。
  郑、阮不合由来已久,本来就已经开片互怼了好几回,现在阮氏又提出来这么恶心人的条件,郑棧艽鹩Σ攀羌砹耍
  陈升平退回朝班之后,整个殿中的文武大臣们就更安静了。
  这时候怎么说都是错。
  答应阮氏的条件,不可能,没听郑主都已经直呼阮主阮潢的名字了?
  阮潢可是郑主的岳父大人,要不是被气急眼了,郑主大人何至于这般失态?
  不答应阮氏的条件,万一崇祯皇帝先到了阮氏的地头上面怎么办?
  现在就让黎维祺去阮主那里?
  别扯蛋了,郑主现在好歹还占着个大义的名分,倘若真个让黎维祺去了阮主那里,郑主大人连大义名分都没有了,后面还玩个屁!
  然而一时半会儿的,又怼不死阮主……
  沉寂了半晌之后,郑棧Р趴诘溃骸袄癫棵巳グ菁竺骰实郾菹拢钤舾罹萁现赂嬷菹拢菹履芴辶挛业刃」椋崩幢钡亍!
  郑棧氩坏绞裁雌渌玫陌旆耍衷谝仓挥邪亚榭龈竺骰实鬯狄幌拢氪竺骰实劾幢北摺詈媚茉诩匠珈趸实垡院笙蛩先思野Ц嬉环么竺靼职种С肿约喉∷廊钤簟
  礼部官员躬身应了之后,又接着道:“可是,大明皇帝的旨意里,还要求国主下诏申饬您与阮主……”
  郑棧У牧成椒⒌暮诹恕
  老子的大名,都传到明国皇帝耳朵里去了?
  前一个跟自己一样有名的家伙,姓胡,然后姓胡的就没了,被大明给彻底怼死了。
  现在崇祯皇帝点名了要求黎维祺下诏申饬自己,是打算支持黎维祺还是打算弄死自己?
  如果打算支持黎维祺倒也好办,毕竟这里是黎朝,而不是大明,崇祯皇帝的诏书接了也就接了,执行不执行的是另一回事儿。
  如果崇祯皇帝打算弄死自己呢?自己又该如何是好?
  与此同时,远在顺化的阮潢也同样召集了一大批的大臣,开始讨论起了崇祯皇帝要来的这个问题。
  倒不是崇祯皇帝下了两份旨意,而是屁大点儿地方的安南国,由北向南传递消息的速度虽然不是很快,可是也绝对说不上慢。
  北边郑棧У玫匠珈趸实鄣闹家庵獠痪茫钿暌餐玫搅讼ⅰ


第675章 我命休矣
  阮潢做出的决断,几乎是跟郑棧б荒R谎汕彩拐咔蠹珈趸实郏虼竺靼职挚薷姘材系那榭觯蟠竺靼职肿鲋鳌
  因为郑棧歉龉吩羯米苑狭⒐鳎至斯骼栉鳎约鹤萑挥行纳痹簦床坏貌还思傻焦鞯陌参#皇敝洳桓仪峋偻
  现在大明爸爸既然要来安南巡视,那正好,请大明爸爸来南边儿吧,然后顺便替安南国主黎维祺主持公道,把他从郑棧歉龉吩舻哪ёχ薪饩瘸隼础
  在莫卧儿觉得自己智商已经碾压了很多人的崇祯皇帝,在面对着阮、郑这翁婿两个的表章时,也是一脸懵逼。
  居然还能有这种骚操作?
  互相指责,同时要求大明爸爸来主持公道,自己应该向着谁?
  蛋疼不已的崇祯皇帝干脆把来宗道和朱纯臣等人又召集了起来,一起研究这两份表章。
  张之极的态度很简单:“陛下,安南向来不服王化,屡次擅起边衅,依臣之见,倒也无须分辨两边谁对谁错。”
  来宗道斜了张之极一眼道:“那依英国公的意思,便是要大军直接开过去,擒其王,灭其国,杀其民,夺其国土?”
  张之极摊了摊手:“反正铁道路那里需要劳工,大明各地都需要劳工,直接带走劳工,然后移民实边不就行了?莫卧儿那边不就是这么干的?”
  冷哼一声后,来宗道才开口讥笑道:“莫卧儿那边是因为英夷搞起边衅,我大明王师乃是吊民伐罪!安南此地与莫卧儿岂有半点儿相同?《平吴大诰》之事毕竟已经过去数百年,难以为凭,黎朝岁岁进贡,也不曾怠慢了,如今贸然伐之,周边藩国又该如何看待大明?”
  见张之极一脸不服气的样子,来宗道挥挥手打断了想要开口说话的张之极,接着道:“别忘了,我大明如今正大肆的从这些藩邦购买粮食!眼下英国公直接大军开进,平了这安南倒是容易,可是粮食呢?从大明迁移百姓过来耕种,等到收获已经是明年之事,来得及?”
  张之极顿时被噎住了。
  来宗道说的是事实,想要怼死安南国很容易,自己带着几万大军,再从云南那边抽调几个卫所,最多用一年的时间就能把安南给整治明白。
  唯一的问题就在于粮食。
  大明现在还在从安南、暹罗等藩属国进口粮食以供大明国内的需要——安南就是一个很大的粮食供应商。
  看着眼前群臣们吵成一团,崇祯皇帝却是嘿嘿冷笑了一声道:“离了安南也没什么问题,毕竟还有缅甸布政使司,还有暹罗,也在不断的产出粮食。”
  张之极顿时又骄傲起来了——自己家的话事人都说了不差他安南一个,那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干他!
  来宗道捋着胡须道:“既然如此,那就依陛下先前之所言,以《平吴大诰》事,再加上黎氏治国无方,废其王,收其土。”
  完美!
  只要当家做主的崇祯皇帝拍板说了就这么干,以后哪怕是真的影响到了粮食进口的事儿,这板子也打不到自己身上了——毕竟,自己劝谏过了,是陛下非得一意孤行的,一切事宜与老夫无关!
  ……
  顺化港往日里穿梭不停的商船已经不见了踪影,连码头上摩肩接踵的人流也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列列整齐的士卒,还有一大堆的官员们在列队。
  这些都是南主阮潢安排好的,站在队伍最前面的正是阮潢。
  天气热了一些,哪怕是已经入了秋,安南的天气也不像大明一样寒冷,反而能够热死人,最多也就是比夏天的时候稍微凉快了那么一点儿。
  阮潢仿佛没有感觉到自己满脑门子的汗一样,不停的踮着脚在码头上面眺望着,希望能够看到自己预想中的那一支舰队。
  随着时间一点点儿的推移,远处的海面上终于冒出一个点,然后慢慢的扩大,离着顺化港也越来越近。
  阮潢觉得自己的心脏都快要跳出嗓子眼儿了——太激动人心了!
  如果来的真是大明皇帝的舰队,说明大明皇帝会先从顺化港登陆,也就意味着自己可以在崇祯皇帝面前有更多的时间来表现自己。
  甚至于,在先入为主的情况下,自己是不是可以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郑棧Ч吩舻纳砩希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舰队千万不要转换方向,一直向着顺化港来就好了——万一舰队转向了方向,跑到郑氏狗贼的地方,那可就会让郑棧歉龉吩羟勒枷然耍
  以己推人,到时候郑棧歉龉吩艋嵩诔珈趸实勖媲八底约菏裁椿祷埃钿昃醯米约河闷ü啥寄芟氲贸隼矗
  幸好,一切事情都在往好的一面发展,舰队没有调头的意思,而是在海上鸣炮之后,向着顺化港而来。
  “快!鼓乐奏起来!都打起精神来!一定要让天朝皇帝感受到我们的热情与真诚!”
  匆匆吩咐了一句之后,阮潢就在鼓乐声中带着一众手下往着码头的方向再走了几步——如果不是再往前面走就会掉到海里淹死,阮潢甚至恨不得现在就一路走到舰队的船上,去拜见伟大的崇祯皇帝!
  侧舷刷着“泰山号”三个大字的战船缓缓的驶入了码头,带起来的波浪让阮潢觉得自己脚下的码头都在颤抖。
  很快,登船梯搭到了泰山号上面,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士卒快速奔跑了下来,沿着阮潢手下士卒们列队的方向开始列队——基本上一个安南士卒向前就会有一个明军士卒。
  直到船上没有士卒们登岸,一身戎装的张之极,还有一个面白无须的太监才从船上踱步起了下来,紧随其后的则是亲兵和通译。
  赶忙再一次向前迎了几步之后,阮潢才满脸堆笑的道:“上国天使远来辛苦!下国小臣听闻陛下亲至,不胜荣幸感激,已经为陛下准备好了行宫,不知道陛下?”
  张之极向着阮潢拱了拱手道:“先让鼓乐声停下吧,现在说什么都听不清!”
  所谓的通译,其实根本就不上——安南国上下虽然瞧着大明不顺眼,也以为自己才是最牛逼的存在,可是这些人根本就是以大明官话为雅言,上层基本上都懂。
  实际上,就连底层的安南人,也是说大明官话,写汉字居多,使用安南本地语言的,多半都是被人瞧不起的贱民。
  在这一点上,安南跟朝鲜还有其他的藩属国都是一模一样的。
  阮潢向着身后摆了摆手,示意鼓乐声停了下来,然后才扯着嗓子道:“上国天使远来辛苦?不知陛下何在?小臣已经准备好了行宫!”
  张之极却没有理会阮潢,而是扭头对旁边的太监道:“现在就宣旨?”
  旁边的太监远比一般的太监要雄壮一些,虽然进了宫之后已经变得面白无须,可是却也不曾显得跟一般的太监一样阴柔,反而有一股子英豪之气,明显就是被断了子孙根才进宫的马石。
  已经顶替魏忠贤提督西厂的马石,之前就已经在新明岛上杀过一次土人,这次被张之极拉过来办差,心里更是一点儿的压力都没有。
  点了点头之后,马石直接从身后的小太监捧着的托盘手里取过圣旨,哗的一声展开,尖着嗓子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闻,人之立于天地,当遵天地之伦常,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