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3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如果真的发生了这种情况,暴怒之下的崇祯皇帝会干出什么事儿来也不太好说。
因为崇祯皇帝把皇家学院看的比皇宫可重要多了——就算是京城的皇宫没了,还有南京的皇宫,还有捕鱼儿海的夏宫,大不了重盖就是了。
要是皇家学院被炸了,除了说明锦衣卫和内行厂还有负责保卫的京营失职甚至于失去控制之外,还会拖慢整个大明的工业化进程。
就比如现在,一艘微型的蒸汽机战舰就在巨大的人工湖泊上面回来的做着前进和转弯等动作,让崇祯皇帝的眼光都有些痴迷。
如果从战斗力上来讲,一艘宝船足以将十艘眼前的蒸汽机战舰送到海底喂龙王,这玩意就算是想要配发给舰队,已经习惯了宝船高大上的三大舰队也看不上眼。
区区三百料左右的战船,换算成排水量也不过是一百吨左右,长度十来米,宽三米左右,大概也就相当于一辆十六轮的货车。
而且这艘蒸汽机战舰的大量空间都被用来安置蒸汽机还有要使用的煤炭,用来安装火炮的空间自然就小的多,甲板面积也算不上大,连一个百户所都装不下。
第740章 没学会走,先跑两步再说
在比之大了十余倍的宝船面前,这艘新鲜出炉的蒸汽机船自然就成了小不点儿一样的存在,分分钟就能被宝船给送到海底。
但是,重点在于,眼前的蒸汽机战船是微型的!而且只是实验型号,以后造出来的战舰自然会更大。
与宝船大量使用木材不同,眼前整艘战舰都是由钢铁组成,虽然在战争中干不过宝船,但是在对撞方面还有抵抗强风的能力,却是能够吊打宝船。
最起码,这玩意的自重就已经决定了,在面对大风浪的时候要比宝船更稳。
当然,要是真的沉没,这玩意下沉的速度也比宝船更快。
崇祯皇帝这下子对于宝船和福船的改进也没有什么兴趣了——如果没有蒸汽机船出现,宝船和福船自然是大明吊打整个世界的基础,必须要不断的研发改进。
现在有了蒸汽机轮船,以后大量的水手就可以闲置出来,可以安装更多的火炮还有装载更多的士卒,自然要大力发展这玩意才是。
多铆蒸钢才是王道,内燃机、电力还有核动力的玩意离现在太久远了,暂时不予考虑——当然,按照皇家学院这群挂逼的实力来看,内燃机的出现也不会太久远,可能在自己挂掉以前就能看到了。
话说,从蒸汽机到第一台内燃机的出现,用了多久来着?
小白的崇祯皇帝感觉自己上学的钱基本上都白花了,老师好像根本就没有讲过这部分的东西?
但是这并不妨碍崇祯皇帝对于皇家学院提出相应的要求——自己不懂没有关系,大概的意思能说清楚就行了,让墨家还有宋应星那些大牛们头疼去呗。
实际上,当崇祯皇帝在向宋应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后,宋应星就兴奋起来了:“启奏陛下,臣原本就在考虑着如何从煤炭的燃烧过程中开始获取动能,而不是通过蒸汽的推动来实现,只是一直不敢肯定。如今陛下既然也提出了这个想法,微臣愿意竭尽全力一试!”
崇祯皇帝顿时笑了:“既然爱卿也有这个想法,那就去试。前番皇家学院不是从猛火油里面提炼也了很多种类的油么?都拿去试一下,看看用哪种最好。至于猛火油,爱卿不必担心,大明现在有的是,莫卧儿和奥斯曼那边也有的是,都是大明的,咱不缺这个,尽管试!”
对于崇祯皇帝的说法,宋应星等人都没有在意,甚至有些理所当然的想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明皇帝既然看上那些蛮子的土地,是给他们脸!
说完内燃机的事儿,崇祯皇帝又开口问道:“对了,之前琢磨雷电的事情怎么样儿了?可有什么进度么?”
宋应星道:“启奏陛下,目前依旧没有什么头绪。臣等多番观察,发现雷电只在阴天快要下雨之时才会出现,因此,臣等弄出了特大号的孔明灯,将一些人送上去看过。”
热气球?热气球的出现是为了观察雷电?没被劈死么?
崇祯皇帝顿时很感兴趣地问道:“观察的结果如何?”
宋应星道:“很不理想,许多人都被雷电给劈死了,侥幸活下来的人也没有观察到什么特殊的情况,连雷公电母都没有看到。”
……
崇祯皇帝无语至极,宋应星却又接着道:“还有此前已经发现的那种摩擦产生的细微电流,因此平时不出现,只要摩擦之时才会产生,故而命名为静电。但是无论臣将之放大到多少倍,都无法产生像天雷一般的神威。”
线圈该怎么缠来着?
崇祯皇帝已经将思路延伸到了铜丝上面,正在头疼多少圈,宋应星的语气却兴奋起来:“微臣想,既然通过摩擦可以产生静电,那么是不是可以将之存储起来?然后在微臣不断做着实验时,皇家医学院又给微臣提供了不同的思路。皇家学院在尝试对很多生物进行解剖的时候,发现用金属刀划过生物的神经会引起生物痉挛,而换成玻璃制成的刀子就不会,故而皇家医学院认为同金属刀与生物神经之间产生了放电现象。”
你们玩的好先进……
崇祯皇帝已经快要无力吐槽了,这些原本只是拿着大量尸体还有建奴做实验的医生现在也不喊着什么阴阳五行了,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解剖上面,现在连他娘的神经都给弄出来了,不知道他们往后还会发现什么?
宋应星又接着道:“微臣想,金属刀片与动物神经接触时会让生物痉挛是因为金属刀片本身会产生电流,无论是生物电还是静电,总之是有电流的存在。
单独的金属刀片,无论微臣怎么去触摸他们,都不会产生电流,除非微臣的身上穿着皮毛的衣服与之摩擦后才行。
而之前解剖生物时,又没有经过与皮毛的摩擦——既然如此,那会不会与生物身上的血肉有关?
微臣后来反复实验,最终发现将银片和锌片置于盐水之中后,会产生电流,其阴阳两极之间可以通过金属线的连接来产生放电现象。
大量的实验之后,微臣最终采用了奥斯曼先贤贾比尔所说的硫酸为基,以银、锌为载体制作出了可以自发电的东西,微臣将之称之为电池,概因为此物虽然可以产生电流,然则终究有限,反复使用几次后便会告罄,有若小的水池一般。”
很好,很强大……
听到这里,崇祯皇帝已经完全懵逼了。
这特么怎么发电还没研究明白,你们就打算制造电池?然后下一步呢?你们想干啥?
显然,宋应星对于抛出来的这些猛料还不满足,打算再进一步让崇祯皇帝震惊一番:“微臣发现,将电池的阴阳两极以金属丝连接之后,金属丝会变红,直至电池报废甚至于起火,偶尔还会发生爆炸,微臣便将金属丝更换为其他的东西,眼下正在实验,只是实验的效果不太理想。”
没炸死你们这些大挂逼!
崇祯皇帝心中暗骂一声后,才开口问道:“可是出了什么问题?”
宋应星道:“陛下英明。将金属丝换成了布丝、竹丝或者其他的东西之后,便无法将电池阴阳两极里面的电给引出来。后来微臣与众多同僚不断尝试,发现两极使用金属丝将电引出,两根金属丝之间再接上碳丝或者竹丝一类的东西,便可以发光。只是通过这种方式弄出来的东西,见不得水,白天也没甚么效果,晚上产生的光量也不算大,那些竹丝碳丝也会在极点的时间里面烧成灰,故而还在反复实验。”
到这时候,崇祯皇帝已经完全无力吐槽了。
妈哒,皇家学院都是一群大挂逼啊这是!到底谁才是穿越者?朕怕不是个假的?难道这宋应星才是?或者他充值了?
蛋疼了半晌之后,崇祯皇帝才道:“万物旦凡是燃烧,必然因为有空气的存在,弄个玻璃将之罩起来,将玻璃里面的空气也抽出来试试?离了阳气,还能再烧成灰?”
宋应星顿时恍然道:“陛下英明!微臣回头便去实验一番,看看倘若将空气抽干了再通电究竟会如何?”
崇祯皇帝道:“不仅如此,还要多试一试电的其他功能,朕相信,上天既然将电赐予人间,则其用处必然不止是用来照明,一定还有更多的用处。比如,将之用来传信?”
终于见到宋应星一脸懵逼的样子了!
心中大爽,暗道终于轮到自己装逼的崇祯皇帝淡淡的道:“比如一端用电来发出信号,另一端则接收到信号,然后再将之翻译成文字?”
宋应星很想打开崇祯皇帝的脑子,然后看看里面装的到底是什么东西——皇家学院已经证实了,人的心脏是用来给身体供血的,所谓七窍玲珑心一类的说法完全是糊弄人的。
一边发信号,一边接信号?先不说怎么反文字弄到电上面的问题,就光这几千几万个汉字,怎么传输?如果一根线代表一根信号,几千根线?
先不说这电池能不能支撑的起来,就算是能,几千根线得有多粗?几千根头发发丝连在一起,只怕都有人脑袋粗了,再铺设起来,谁受得了?尤其是大明这么大的土地,各州各府与京城之间相连……
哪怕是光连接几个重镇,都足以要命了——缅甸要不要连接?安南要不要?莫卧儿那边要不要?怎么铺设这么长的线缆?
当然,这些想法也仅仅在脑袋里面想想就完了,宋应星也没有胆子真的打开崇祯皇帝的脑袋去研究。
斟酌了一番后,宋应星才道:“陛下,这汉子数千上万,若是以电线的通断来传递,则所需电线的长度惊人,维护起来更是要命?”
崇祯皇帝一愣,道:“不,朕的意思是,以长短来代替汉字。”
伸手在桌面上模仿着抗日神剧中收发电报的样子按了几下之后,崇祯皇帝才接着道:“就如朕方才这样儿,以长短间隔代表符号或者数字,再将之转换成文字,不就行了?”
崇祯皇帝也是发了狠了,那些蛮子们不是玩二十六个字母来着?大不了朕把五笔字根给你们拆出来,然后再转换成编码?
当然,朕拆字根是没问题的,编码的事儿你们再自己想办法解决,包括怎么解决重码的问题……
宋应星的眼睛却是一亮:“陛下英明!微臣会多多尝试陛下所说的方法。”
这样儿一来,就只需要一根细线,就算是将所有的州府之间都铺上几根,也花不了多少银子。
最起码,照比起几千上万根的线路来说,这种玩法无疑更具备实现的可能性。
见宋应星应了,崇祯皇帝便道:“说起来,光靠电池也不是个办法。虽然说军方不在乎,但是民间也无力大量制备电池,还是要另想办法来发电。”
仔细回想了一番后世的发电机原理,又仔细回想了一下穿越者培训中心涉及到的修真和洪荒类小说,崇祯皇帝才淡淡的道:“其实,虽然仙凡两隔,但是朕也可以向爱卿透露一些消息。天界不是没有发电机,这种东西的制造,朕曾经也学过。”
宋应星的两只眼睛都开始放光了——陛下果然是承天受命而生的!
虽然民间一直有传言,甚至于朝堂和军方,还有皇家学院都一直有传言说陛下是临凡的仙界星君,甚至于很有可能是昊天上帝的太子,但是崇祯皇帝却从来都没有正面承认过。
有的时候,不否认就已经代表了默认,但是听到崇祯皇帝亲口确认了这个消息,还是让宋应星心中大为震惊。
这代表着什么?
这代表着崇祯皇帝之前所下的旨意,比如说册封老英国公为山神的事儿,还有将那些贪腐害民之辈打入十八层地狱的事儿,还有将士们死后可以去当天兵天将的事儿都是真的!
等有一天,自己死了之后,岂不是有位列仙班的希望?
崇祯皇帝却没有理会宋应星的激动,而是接着道:“只是朕在学习之时,多是偷懒睡觉,许多学问都不曾记下,就算记得,也只是零星半天而已。现在,朕就与宋爱卿说一说这发电机之事,宋爱卿听完之后便可以反复实验,直到弄出来真正的发电机。”
端起桌子上的茶水喝了一口之后,崇祯皇帝干脆拿起笔,随手画了个中轴转子道:“这东西叫转子,上面缠绕铜丝,外面裹以铁壳,壳子里面放置两块磁铁,当这转子不停的转动,便可以产生电流,比爱卿所制电池的电池还要强劲一些。另外,这样儿产生的电流传送的距离要比电池电流的距离要远,损耗更低,两者应用之处也多有不同。至于上面要缠多少铜丝,怎么将电流引出,磁铁又该怎么放置,朕已经记不得了,还要靠宋爱卿多多实验才是。”
宋应星已经彻底服气了——天上的星君,多半是天帝之子,居然就是这般做学问的?不嫌丢人么?
崇祯皇帝显然在意自己是不是丢人。
你跟朕一个程序猿谈怎么制造发电机?能说一下大概的原理就已经很为难朕了!
第741章 真正的山寨之王和智商税
崇祯皇帝对于大明的这些挂逼们,向来是信心十足的。
在整个世界还在玩火绳枪的时候,大明的挂逼们已经开发出了燧发铳和三眼铳,如果不是建奴入关打断了这一进程,可能提前几百年就该出现加特林了。
在整个世界还在懵逼着蒸汽机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的时候,大明的挂逼们已经将之运用到了火车上面,战舰上面,机床上面,总之各种地方都在琢磨着能不能先安上一台蒸汽机试试。
虽然这里面有自己开挂的因素在里面,但是崇祯皇帝可以用黄台吉和多尔衮的人头发誓,自己只是个没充值的挂逼,跟大明的野生挂逼们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但是当崇祯皇帝想到野生挂逼的时候,突然就想到了大明之外的那些挂逼们。
自己之前是怎么说的来着?可以先支援一批火器给神圣罗马帝国?顺便把福寿膏卖给他们?
都说后世的天朝是山寨大国,可是实际上,真正的山寨大国正是此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的马甲小号……
身为程序猿总是有着诸多好处的,比如翻墙,比如用搜索引擎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
后世被刷屏并且洗了无数脑残的“青岛不怕淹是因为德国良心制造”和“管网附近专门存放的油布包”这种文章,都是人为炮制出来洗脑残用的。
三千多公里的青岛地下管网,正常使用中的德国修建管网仅有两公里多点儿,占比千分之一都不到。
而那些油布包里面的零件,也是当时德国人修建地下管网时运来的配件剩余部分,而不是专门存放起来备用的——尤其是小仓库里面存放着“用油布包好的金属元件,虽历经百年却依旧光亮如新”这种屁话就更是扯蛋了。
下水道一般是陶的、瓷的或者水泥的,用金属元件是为了证明没脑子还是为了证明人傻钱多?
“德国制造”听起来很牛,但在十九世纪下半叶,那名声很臭,是廉价与劣质的代名词。“厚颜无耻”,是当时英国人给德国造产品扣上的帽子。
那时候,大英帝国是最先工业化的国家,它的产品,代表着工艺和技术的尖端。“买英国货”在当时不仅是人所尽知的时髦语言,还是一种富有的象征。
德国实现统一后野心勃勃的打算进入世界市场里面分上一杯羹,然而世界市场不是想进就能进——在夹缝中追求强国梦的德国人仿造英法美等国的产品,并依靠廉价销售冲击市场。
偷窃设计、复制产品、伪造制造厂商标志,产品从材料、工艺到质量,都很差劲,德国产品因此被扣上一顶不光彩的帽子。
德国人自然是不服气的,大量的经济间谍开始出现在英格兰,那些流利的英语中总是带着一股日尔曼口音。
比如声称对钢铁制造感一点儿兴趣的某位绅士,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德国钢铁伯爵和兵工巨头克鲁勃。
德国人利用各种手段,获取了大量经济情报。回到德国,这些情报被研究复制,模仿成产品。然后,再出口到英国,堂而皇之,进入英国家庭。
与后世的天朝曾经走过的路子差不多,当时德国的劳动力价格低廉,使德国产品,有着廉价的特征。一时间,在英国市场上,从铅笔、玩具、药品、钟表、啤酒、纺织物、工具到钢琴和家具,无不充斥着“德国制造”。
英国的绅士们自然是气不干的,干脆就整出了一项法案,规定所有的外国进口产品,必须打上产地国的标志。而这项法案的重点打击对象,就是来自日耳曼的“德国制造”。
被这项法案打脸的日尔曼人自然就如同小说的主角模板一样,知耻而后勇,不再抄袭仿造,而是发明创造,研制出属于自己的、名副其实的原创“德国制造”。
大量的砸钱在科研和工业标准体系上,“德国制造”也完成了从山寨到质量可靠代名词的华丽转身。
至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小号,可以将德意志帝国看作是第二代小号,德意志第三帝国,也就是纳粹德国,就是第三代小号。
现在大明将火器卖给神圣罗马帝国,他们会不会突然点开山寨技能树,然后再点亮德国制造技能树?
崇祯皇帝突然有些担心。
但是崇祯皇帝担心也没有什么鸟用了,李承彦早在崇祯皇帝决定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的时候就已经动身出发了。
原本李承彦还打算直接去找科恩那个老家伙研究一下看看,能不能通过科恩的路子来打通神圣罗马帝国的路子,联系下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
但是当李承彦研究了一些锦衣卫提供的情报之后就放弃了这个打算。
理论上来说,虽然荷兰跟其他的诸侯国也在狗咬狗,但是总体上这些家伙的目标却是一致的,同样都打算先弄死神圣罗马帝国,科恩再怎么为了银子也不可能转而帮助神圣罗马帝国。
不是科恩的问题,而是整个荷兰都不可能同意,包括同样在大发战争财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他们卖给大明的劳工,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于神圣罗马帝国。
一旦帮助正节节败退的神圣罗马帝国站稳脚根,影响到的不仅仅是整个欧洲,连东印度公司用来换银币和福寿膏的劳工生意都要受到影响,这是整个东印度公司所不愿意看到的。
既然不太方便通过科恩等人联系上神圣罗马帝国,那就自己去!
礼部替李承彦准备好了一切,或者说是联合了工部和兵部,再加上五军都督府一起,替李承彦准备了一支小型的舰队,上面装载的补给物资不是很多,反正从天津港出发,直到奥斯曼那边都不用担心补给的问题。
因为直到奥斯曼之前,大部分的地盘都是大明的,根本就不用担心补给问题,所以上面更多的还是装载了各种火炮还有火铳一类的装备。
为了能够一次把欧洲坑回到姥姥家去,崇祯皇帝也算是下了血本了——大明都没有完全全面换装的定装燧发火铳还有最新式的火炮,都往上面塞了不少。
一路上也确实没有什么惊险,无非就是花费的时间多一些,真正让李承彦头疼的是自己该怎么找到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或许他很快就不是皇帝了。
停在木骨都束的出使舰队上,李承彦正在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
到底是听从新乐侯刘文炳的安排,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冒险从苏伊士运河通过,还是听从郑芝龙的安排,绕过好望角走西边的海洋呢?
两者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缺点。
从崇祯十三年开始到如今,已经挖了足足有六年之久的苏伊士运河总算是挖通了,新乐侯刘文炳几乎快要高兴的唱歌。
但是让刘文炳不开心的是,这里并没有大型的舰队让自己来测试运河的实际效果。
奥斯曼帝国的海军有跟没有一样,莫卧儿更是连个舰队都没有,其他的商船自己看不上眼,唯一能看上眼的就是郑芝龙部的南海舰队。
问题是,南海舰队现在忙着在木骨都束以南的那片大草原上面怼人抓劳工,没空来做这个测试,或者说在怼死英格兰的那些蛮子们之前没时间。
所以舰队通过苏伊士运河的风险未知,毕竟小舢板和大型的舰队两者不在一个水平线上,面对的吃水和风险也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如果要说好处,大概就是通过苏伊士运河以后可以直接通过阿尔巴尼亚港前往卢布尔雅那,然后再走陆路,前往奥地利去拜访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
而绕过好望角的风险同样明摆着,万一运气不好遇上飓风,可能整个舰队都有完犊子的风险,而且还得面临着随时可能遇到的攻击。
比如西班牙和英格兰,这两家跟大明的关系绝对说不上好,有机会弄死一支大明的舰队对于这两家来说等于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就算弄不死,恶心一下大明也是好的。
斟酌再三之后,李承彦还是决定走苏伊士运河。
虽然走没有经过大舰通行测试的苏伊士运河属于一种冒险,但是冒险的同时也是一个机会,一个能够快速见到神圣罗马皇帝的机会。
至于过了苏伊士运河之后的航线,李承彦倒是不担心——早在吕宋和爪哇时,大明就已经通过桑切斯和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