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3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问题在于,能够横扫英格兰是没问题,但是带上崇祯皇帝就很有问题了!
  哪怕是崇祯皇帝现在一拍脑袋,说自己打算去怼死莫卧儿的那些蛮子们,张之极和卢象升等人的反对态度都不会这么激烈——因为海上打仗跟陆地打仗基本上是两回事儿,换谁来都必须得承认。
  比如后勤补给,哪怕是没有铁路线,单凭人力运输物资,张之极和卢象升都敢拍着胸膛说没问题,毕竟现在的大明有的是钱,有钱自然就敢任性,大不了想办法坑皇帝的内帑也就是了。
  而海上作战,补给就必须得通过陆地到港口,然后港口到船的模式来运输。
  先不提成本的问题,毕竟海上运输的话,成本消耗方面其实是占优势的,尤其是通过铁路到港口再到福船的海上运输链条,成本比之人力运输不知道要低上多少倍。
  真正的问题在于海上未知的风险,不仅仅是针对物资的风险,更是针对人的风险。
  就算是将物资通过铁路运到缅甸,走金奈港再装船运送到英格兰,这中间还得经过一段海洋,再经过苏伊士运河,然后还要走海上,谁能保证这中间一点儿的问题都不出?
  而且物资的问题始终还是小问题,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于人——郑芝龙统领的南海舰队翻过船,毛文龙统领的北海舰队也翻过船,目前为止就只有南居益统领的东海舰队没有翻船记录了。
  但是东海舰队的前身,南居益统领的福建水师也有大量的船翻记录……
  如果仅仅是舰队的船翻了,死了一大批士卒,五军都督府有钱任性,拿出钱的抚恤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涉及到崇祯皇帝的时候,谁又敢说没问题?
  有的时候,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所谓的人人平等基本上就是说说而已,也只有那些处于不平等等位的人才会去相信真的平等。
  这次远征英格兰跟上次远征莫卧儿时的回程不一样,上次是沿着海岸航行,就算是出了什么问题,也可以立即靠岸,最起码也能够保证崇祯皇帝的安全。
  但是这一次要走的海路比上次可是危险了无数倍,没有任何人敢拿着崇祯皇帝的安全去开玩笑。
  崇祯皇帝也很无奈。
  自己的两个儿子都远洋航行过,自己所谓的远洋航行就只能是沿着海边走一趟远路,这滋味怎么想都怎么有些不对劲。
  然而面对着张之极和卢象升一起反对,甚至于两人一副您老人家要是再坚持就去找皇后的态度,崇祯皇帝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算了,自己不能去就不去吧,英格兰这次捡了个大便宜!
  兴致缺缺的崇祯皇帝在沉默了半晌之后才开口道:“对了,这一次远征英格兰的那些蛮子,把皇家学院新搞出来的战舰带上,去测试一下威力如何。”
  张之极点了点头道:“想必是极好的。那战舰的体积虽然比之宝船要小上一些,但是吃水更深一些,在海上航行时也比宝船更抗风浪一些,算是难得的宝贝了。而且那些新式的战舰可以节省大量的水手和船员,只需要用煤就可以了,这样儿一样就能装载更多的士卒上去,也算是个亮点。尤为难得的是,这些新式战舰上面全都是铁甲钢板,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海战上被击沉的问题了。”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除了这些优点呢?朕不相信这种战舰刚出来时就全是优点而没有一丝的缺点。”
  张之极道:“缺点当然也很多,最大的问题就是航速问题。用蒸汽机做动力的战舰没有宝船的速度快,反而更慢了一些。其次就是装载武器弹药的问题。现在的铁甲舰上面,占地最大的就是蒸汽机,装载的弹药数量比之宝船实在是少了太多太多,也算是个大大的缺点。这两个缺点综合起来,如果对阵蛮子们主流的三桅帆船,其实在有些时候是吃亏的,很有可能会成为靶子一样的存在。”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道:“那爱卿是怎么看的?我大明还有没有必要继续发展这种铁甲舰?”
  张之极心中自然明白崇祯皇帝是什么意思,这些话基本上已经带着一丝考校的意味了。
  沉吟了半晌之后,张之极才开口道:“发展铁甲舰自然是极有意义的。
  首先是蒸汽机的问题,现在蒸汽机的体型大,不代表以后的体型还是这么大,早晚有一天可以将蒸汽机的体型缩减下来,或者换成其他更好的动力。
  至于航速的问题,究其原因,实际上还是出在了蒸汽机上面,等以后蒸汽机再继续发展下去,速度自然也就提上来了。
  补给原因的话其实也好解决,专门造一些新的铁甲舰出来用于物资和弹药的运输也就是了,若是因为这些原因就放弃了铁甲舰的发展,那才是真正的短视。
  毕竟,铁甲舰几乎可以无视蛮子战舰的攻击,是这宝船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的。
  碍于材料问题,宝船在面对蛮子们战舰攻击的时候,依然会有沉没的可能,虽然这种可能已经微乎其微,但是却是事实存在的。
  所以铁甲舰的发展还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随着皇家学院的成果越来越多,以后这些问题都可以慢慢解决。”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道:“爱卿能够看到这一点,朕的心里很高兴!不怕现在慢,也不怕麻烦多,更不怕事情难!技术总是会进步的,而最先进的技术总是会最先在军方使用,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看不透这个道理的人,是短视的。现在铁甲舰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将那几艘用来测试的都带过去吧,测试一下他们远洋的性能,还有作战方面的性能,木材做的宝船和福船早晚都会淘汰!”
  等张之极躬身应了之后,崇祯皇帝又接着道:“还有,那些英格兰的蛮子们既然有胆子抓捕大明百姓,那么就不能是简简单单的让他们放人而已。”
  张之极精神一凛,暗道一声重头戏来了,然后躬身道:“请陛下明示?”
  崇祯皇帝起身后来回踱了几步,开口道:“朕的意见就是两个,要么就把整个英格兰全部都拿下来。”
  走到了地图前面后,崇祯皇帝比划道:“看看英格兰的位置,只要拿下了英格兰,我大明就可以从东西两面钳制着欧洲和奥斯曼、莫卧儿,甚至于连沙皇俄国都包围进去了。所以朕更希望能够把整个英格兰都掌握在大明的手里。如果不能的话,也要把英格兰彻底打服,让他们割地,赔款,签订条约。”
  摸着胡须沉吟了半晌之后,崇祯皇帝才突然伸手指着地图道:“这个位置,苏格兰就很不错,往南可以拿下整个英格兰,往东就是欧洲其他的诸侯国,如果现在不具备拿下整个英格兰的条件,就拿下整个苏格兰,最起码也要从英国蛮子的手里拿到几座海军基地。”
  崇祯皇帝虽然对于大明的军队很有信心,但是崇祯皇帝却依然有一些担心——万一出现什么变故呢?
  事先把最坏的情况先考虑进去,比如整个欧洲都联合起来对抗大明的军队,搞得大明无法在短时间内彻底干掉英格兰?
  这种情况存在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也不能排除不是?只有先做好了打算,到时候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不是?
  等着张之极躬身应了之后,崇祯皇帝又接着道:“其次是赔偿大明的军费,五军都督府核算一下此次出征英格兰花费多少,把苏伊士运河分舰队的账务也计算进去,在后面直接加个零就好了。”
  再张之极有些不解的懵逼模样,崇祯皇帝便解释道:“比如花费是五百万两,就让英格兰蛮子赔偿五千万两的白银,如果是一千万两的军费,就让他们赔偿一万万两的军费。简单点儿说,就是在实际的成本之上加十倍,然后让蛮子们赔偿就对了。或者换个方法也行,五百万两白银的军费就让他们赔偿五百万两的黄金,这样儿也可以。”
  张之极悄然擦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照崇祯皇帝这般说法,加个零跟换个单位有什么区别么?
  按照现在大明的金银兑换比例,一两黄金可以兑换十两白银,这不还是翻了十倍吗?
  再一次躬身应了之后,张之极便开口道:“那陛下指的条约是?”
  崇祯皇帝嘿嘿笑道:“自然是年年来贡,岁岁来朝,英国国主必须接受我大明的册封;大明派遣教官进入他们的军中观察指导,这是其一;
  其二,开放通商口岸,允许我大明百姓自由往来,且我大明百姓不受其国法律管辖,就算是有人犯罪,也必须经由我大明官府的审判才能最终认定是否有罪,一切以大明律为准,这是其二;
  其三,福寿膏这东西,英格兰政府必须承诺每年包销五千斤的数量,否则便是他们违约,而这些福寿膏只允许他们在英格兰出售,不允许他们在其他地方出售;
  其四,租借他们一个要害岛屿当做海军基地,组建西洋舰队,名义就是保护大明的百姓和商人正常的权利;
  其五,拿下他们的矿产勘探权和铁路修建权,道路修建权,港口修建权,如果他们支付不起这些费用,就拿下相应的收费权,或者让蛮子们以关税为保证,每年还贷,利息就便宜他们一些,九出十三归!”
  这些条件任何一个都不是什么好条件,但是在崇祯皇帝看来却是再正常不过了——原本的历史上,大英帝国跟螨清签的条约也差不多就是这种水平,现在大明帝国跟英格兰签订这样儿的条约不是很正常?
  只有不平等的条约才叫条约,平等的那叫合约!
  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情的崇祯皇帝忽然间又开口道:“对了,把伦敦一把火烧了吧,至于蛮子们自己重建还是由大明承包了重建都没问题,总之要先一把火将伦敦给烧掉!”
  张之极顿时一脸懵逼——火烧伦敦?


第773章 先弄死一家就好
  张之极懵逼,是因为张之极不知道火烧圆明园这么一出大戏,更不知道大明亡了之后,入主中原的建奴有多掉链子!
  但是对于崇祯皇帝来说,火烧圆明园绝对是不能忘却的耻辱和仇恨!
  有万园之园称呼的圆明园,又因为建奴伪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故而又称之为夏宫。
  1860年的火烧圆明园很多人都知道,只怕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圆明园实际上是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
  所以,所谓的火烧圆明园并不仅仅是将圆明园一处给烧了,而是包括了香山,万寿山,玉泉山和静宜园、清漪园(颐和园)、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也就是所谓的三山五园。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别说是烧了这些园子了,让这些所谓的联军迈上自己的国土就已经是不可饶恕的罪过了!
  哪怕是这些园子大部分都是建奴入主中原以后才修建起来的,但是对于崇祯皇帝来说,既然英法联军干过这事儿,那就跟自己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了。
  建奴可以掉链子,但是自己绝对不能掉链子,该烧回来一定得烧回来——英法联军不是烧了圆明园么,那自己就把他们的伦敦和巴黎都付之一炬,看他们以后还扯什么英伦范和时尚之都!
  再说了,历史上伦敦不是还发过一场大火来着?好像是有这么回事儿?
  对于张之极来说,是否知道崇祯皇帝想要烧了伦敦的原因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只要执行这道命令就好了。
  反正大明的杀才们砍人头筑京观的事情干了也不是一次两次,京观都快被他们搞成艺术性的东西了,谁还在乎烧一座城?
  而且毛文龙和刘兴祚这两个老东西也有过火烧辽阳城的经验,哪怕是把他们弄去欧洲,再让他们火烧伦敦也没啥问题嘛!
  沉默了半晌之后,张之极才开口道:“陛下,此次远征英格兰,必然糜费颇多,倘若单单是平定英格兰,只怕?”
  在张之极看来,跨海远征,而且调动的部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别看卢象升现在信誓旦旦的表示国库方面没问题,但是真到了让国库出钱的时候,吴老抠又得哭天喊地的叫穷,搞不好会上演一出君前上吊的戏码!
  这事儿跟国库有没有钱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完全就是吴老抠的性子使然——跟前一任户部尚书郭老抠几乎是一样抠……
  因为国库再怎么有钱,也经不起崇祯皇帝这种祸祸法!
  跨海远征不是闹着玩的,一斤粮食运送到前线,路上得吃掉多少斤?就算是用铁路跟福船来运输,可以大幅度降低路上的消耗,但是却不可能无视这个消耗,只能说相比之前要低的多。
  崇祯皇帝道:“那依爱卿之见呢?顺手再把法兰西给打下来?”
  张之极点了点头道:“启奏陛下,微臣的意思就是顺手将法兰西的蛮子们给收拾了,反正之前他们擅闯蓬莱洲,并且伤害了殷商遗民,与英格兰的蛮子们一无二致,不如同时收拾掉。”
  崇祯皇帝却摇了摇头道:“不,只打英格兰,不打法兰西,除非法兰西的蛮子们主动跳出来跟我大明作对,否则的话,暂时不要理会他们。”
  对于张之极所说的问题,其实崇祯皇帝心里也清楚。
  汉斯喵牛逼不?二战时期的补给体系比之崇祯皇帝统治下的大明先进不?结果呢?不照样是运送一斤粮食要花十五斤的成本,最后唱了凉凉?
  唯一不同的地方大概就是崇祯皇帝比之元首更狠一些。
  这年代没有人讲什么人权,崇祯皇帝更是可以比元首更任性,占领一个地方就直接把蛮子们抓回来当苦力,然后迁移百姓过去,所谓的前线也就不再是前线了。
  只要崇祯皇帝有耐心,完全可以先把英格兰干下来,然后移民,等到第二年或者第三年的时候,百姓们种出来的粮食估计就够前线用的了。
  英格兰到法兰西才多远?从法兰西再往整个欧洲扩张,哪里不是自己的地盘?只要炮口所指,那就是大明的土地!
  现在为了尽可能的节省一些成本就把法兰西干掉,其实对于大明来说有些得不偿失的感觉。
  首先就是欧洲诸国的态度问题。
  兔死狐悲是中原王朝在历史上总结出来的一句话,跟这句话意思类似的还有唇亡齿寒,欧洲的蛮子们虽然没有总结出这么精辟的话出来,但是类似意思却是知道的。
  大明可以因为几个百姓的原因而向英格兰动武,毕竟是英格兰有错在先,但是大明借着这个机会干掉法兰西,那大明帝国在欧洲的形象就算是臭了。
  如果没有军火贸易跟福寿膏贸易的话,形象臭了也就臭了,哪怕是比臭豆腐和鲱鱼罐头还臭,崇祯皇帝也不会在乎。
  但是涉及到军火贸易和福寿膏的贸易,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因为军火贸易和福寿膏贸易给大明带来的不仅仅是大量的金银,而且还有大量的苦力——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工部尚书张应选,交通部尚书常开胜,铁道部尚书洪承畴,这三个糟老头子哪次上书不是要银子要劳工?
  大明的工程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的那一天!
  在这种情况下,除非崇祯皇帝打算一次性彻底怼死整个欧洲,然后再所有的欧洲人都抓来当苦力才行,否则就不能让欧洲诸国联合起来。
  一旦欧洲诸国休战联合,金银没了无所谓,关键在于让崇祯皇帝上哪儿去弄劳工去?
  所以现在的局面最好的选择就是单独干死英格兰,然后继续挑动欧洲继续内斗下去才行。
  至于欧洲诸侯国会不会继续斗下去,崇祯皇帝并不是太关心。
  因为后世这些渣渣们就从来没有个消停的时候,高卢鸡跟约翰牛这两只优秀的搅屎棍完美的搅动了欧洲这一大缸的屎……
  沉默了半晌之后,张之极也只得无奈的应了下来。
  卢象升却冷不丁的开口道:“英国公,军府那边是不是得叮嘱一下将士们,劳工难得,让他们下手的时候注意一些?别光想着打打杀杀的?杀光蛮子能解决欧洲的问题,但是解决不了我大明的问题,要是这次还是跟蓬莱洲那边一样儿的结果,只怕工部,户部,铁道部,交通部这几家就该不满意了!”
  本身因为不能一次性干死英格兰和法兰西而心情不爽的张之极这下子更不爽了,从鼻孔里硬挤出一丝冷哼之后才开口道:“卢阁老放心,将士们心里也有数。”
  有你大爷的数!
  一向脾气火暴的卢象升差点儿就直接开骂了!
  说大明的将士们心里有数,那简直就是天大的玩笑!
  自己又不是没有带过兵,那些杀才们什么鸟样儿,自己还能不知道?砍人头筑京观才是他们最喜欢干的,哪怕因此而少了卖苦力的收入,他们多半也不会太过于在意!
  同样冷哼一声之后,卢象升才开口道:“别的事情,老夫不管,但是这次蛮子的数量要是少于五十万,老夫就要让户部好好考虑一下明年军费的事情!”
  听到五十万这个数目之后,张之极直接就从凳子上面蹦了起来:“五十万?整个英格兰的蛮子加起来有没有五十万?您老人家现在张口就是五十万劳工,不够的那些你自己想办法补上还是让我上哪儿给你弄去?”
  卢象升道:“自然是你们军府自己想办法!要么弄回来五十万的劳工,要么户部削减明年的军费,你自己考虑!”
  张之极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将带着求助的目光投向了崇祯皇帝——筑京观这个坏头是您老人家开的,现在可不能撒手不管啊……
  心中不爽张世泽的崇祯皇帝早就连张之极一块儿给恨上了,现在看到张之极求助的目光,顿时一脸笑意的端起了茶杯,示意张之极和卢象升一块儿滚蛋。
  这种头疼的事儿,你们自己头疼就好了,慢慢扯皮,慢慢撕逼,朕只要最后居中调停一下就好了,才不管你们现在怎么头疼呢!
  刚刚出了宫之后,张之极就阴沉着脸道:“二十万,这次远征英格兰的蛮子们,军府只保证二十万的劳工数量,再多就没办法多了。除了英格兰那边有没有这么多的劳工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五十万的劳工,眼下根本就没办法运回大明,卢阁老能不知道?”
  卢象升点了点头道:“老夫自然是知道的,三支舰队加一起的运力,再把户部的那支远洋运输舰队也算上,五十万的蛮子也得运上几十趟才行。”
  张之极的脸色就更不好看了——合着您老人家还知道这里面的难处?那你还提出来,莫不是故意为难我张之极?
  见张之极脸色难看,卢象升伸手指了指南方的方向,开口道:“新明岛啊,那上面的藩王们哪个手里没有一支小型舰队?再加上他们手里更多的还是福船这种运货用的大船,区区几十万蛮子,还是个事儿?”
  张之极道:“怎么就不是事儿了?就算是运送的问题解决了,那英格兰的蛮子数量呢?有没有五十万那么多?反正最多二十万,或者有多少算多少,指定五十万的事儿,你想都别想!”
  卢象升突然叹道:“老夫也不容易啊。看看吧,铁道部,交通部,工部,户部,甚至还得加上礼部和兵部,这些部堂哪个是不需要劳工的?下面的将士们总想着杀光了蛮子省心,老夫也知道蛮子们杀光了省心,实际上呢?把蛮子们都杀光了,那些开山凿井的危险活计,你让谁去干?大明百姓?”
  曲起手指向着身后的皇城比划了一下,卢象升又接着道:“蛮子们死多少,那位爷不会在意,但是大明百姓要是伤亡大了,那位爷还能不在意?到时候他人家心里不舒服,咱们两个还能讨得了好儿去?想想世泽那孩子,本来就因为长公主的事儿恶了陛下,现在要是再没有足够的劳工当赔礼,你觉得这事儿能过去?”
  听到卢象升的这般说法,张之极顿时就更蛋疼了。
  张世泽那个小王八蛋,京城那么大的地方,你去祸害谁家的姑娘不行?怎么就一下子攀上了长公主呢?
  这个坑爹玩意儿!
  心中暗骂了一通之后,张之极才开口道:“那就有多少算多少,你也别跟我说什么五十万四十万的,我也不跟你说二十万三十万,咱们有多少抓多少行不?”
  卢象升道:“那也成,有十万就抓十万,有一百万就抓一百万。不过,你得跟下面的将士们说好喽,别光想着打打杀杀的,也换换脑子!”
  心情不爽的张之极回到了五军都督府之后,自然是把其他大大小小的头目们狂喷了一番——自己在崇祯皇帝那里受了气,又被姓卢的给挤兑了,自己手下这些人还想好?
  而宫里的崇祯皇帝却是打量了半天的地图之后,突然间又开口道:“那两个小混账东西到哪里了?”
  崇祯皇帝的话有些没头没脑的,但是一直跟在崇祯皇帝身边的王承恩却是知道崇祯皇帝想要问的是什么,当下便躬身道:“回皇爷的话,两位皇子在三日前刚刚过了南京,眼下依旧在向南。”
  崇祯皇帝闻言,便有些好奇的道:“过了南京还要向南?这两个小东西有没有去祭拜祖陵?他们往南去想干什么?”
  王承恩躬身道:“启奏皇爷,两位皇子已经拜过了祖陵和孝陵。至于说往南去,方向则是缅甸方向。”
  缅甸?
  崇祯皇帝有些懵逼。
  缅甸自从他隆内附之后,就已经彻底的并入了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