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4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玩后世新城开发的那一套吗?
  想了想,崇祯皇帝还是拒绝了朱聿键的请求:“王叔祖有所不知,这事儿还真不是现在能答应的。”
  见朱聿键满脸失望之色,崇祯皇帝便安抚道:“火车的方便性,朕自然也是知道的,事实上,内阁和铁道部之前就已经针对新明岛铁路做过修建的计划。”
  朱聿键这下子更好奇了。
  说内阁和铁道部会替新明岛着想,要在新明岛上大修铁路,朱聿键相信,毕竟新明岛也是大明的地盘,那里的百姓全部都是大明的百姓。
  可是既然已经做过了规划,那为什么到现在都没有风声传出来,更是迟迟没有动工呢?
  崇祯皇帝道:“实际上,现在铁道部正在计划着针对铁路进行升级换代,原有的铁轨没办法承受现在刚刚弄出来的火车车头还有车厢,路基很容易就会出现问题。朕相信王叔祖肯定也能明白,这种数十万公里的铁轨说拆就拆,影响绝不是一星半点儿的,时间上就更是问题了。所以直到现在,铁道部跟工部还有户部都还在扯皮,三家没有纠扯明白之前,新明岛的铁路修建就没办法提上日程。毕竟铁路好修,可是以后的升级换代怎么办?”
  叹了一口气之后,崇祯皇帝干脆道:“罢了,朕说这么多,倒不如王叔祖看看明天的大朝会吧,估计到时候又是一场争论。”
  第二天的大朝会确实如崇祯皇帝所说,又是一场争论。
  吴甘来静静的站在那里,任凭洪承畴再怎么舌绽莲花的劝说,最后都是两个字:“没钱!”
  面对油盐不进的吴甘来,本来脾气就不怎么好的洪承畴也怒了:“吴老抠!我铁道部说申请重修铁路的条子被你给否了也就算了,可是明年增加五成预算的事情你还否掉,你是不是欺我铁道部无人!?”
  吴甘来呵呵冷笑一声后才道:“申请重修铁路?你洪部堂一张口就是百万万贯的重修预算,你怎么不把国库搬你铁道部去?还有,你明年增加五成的预算,其他人要不要增加?五成预算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足足十万万贯的预算,你让国库喝西北风?再说了,你当我不知道你洪部堂?今年批了你的预算,你明年不增加就算好的,更别说降了!”
  洪承畴嘿了一声道:“要修建铁路,又不是修你吴老抠家门口的那一条小胡同,花费的银两能一样?洪某不怕明摆着告诉你,这次的预算已对是尽量压缩过后的,这要是再把人工成本算进去,你百万万两的预算也不够!”
  吴甘来呵呵冷笑一声后,牙缝里最终还是迸出来两个字:“没钱!”
  见洪承畴已经气急败坏,眼看着就要动手了,吴甘来才冷哼道:“你今年要重修,你如何保证明年就一定不会重修?就以两京铁路为例子,这修好了才几年?有十年没有?剩下的地方还有多少没修完的铁路,你这一张嘴就是要重修?”
  洪承畴怒道:“咱做人不能太不讲理!以前的火车什么速度?皇家学院新搞出来的是什么速度?以前从京城到南京得五天,现在只需要三天!”
  吴甘来点了点头道:“没错啊,再过几年是不是还得再出来只要一天,甚至朝发夕至的火车?到最后是不是还得出现只需要两个时辰就能到的?按照你们铁道部的搞法,每次一提速就重修,依老夫看来,这大明的国库也不用干别的了,全拿来给你修铁路算了!”
  张之极嘿嘿讪笑一声,最终还是站了出来:“吴部堂不要这么说嘛,铁道部修建铁路的好处还是很多的,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儿不是?”
  吴甘来斜了张之极一眼,冷笑道:“你少蹦出来充好人!功在当代是没错,可是一招不慎,这就是罪在当代了!这都是国库的银子!”
  朱聿键有些回过味儿来了,心中不禁大骂彼其娘之!
  这他娘的,户部尚书当朝哭穷,自己这个藩王还想着在新明岛搞铁路,这不是说本王不懂事儿么?
  还有铁道部的部堂,跟管着钱袋子的户部当堂撕逼,说是想要弄钱重修铁路,只怕是项庄舞剑,意在本王啊!
  瞅瞅这两个混账东西,那小刀子挥舞的多带劲,就差直接说一句唐王打钱了!
  本王没钱!
  低头瞄了一眼高居龙椅上看戏的崇祯皇帝,朱聿键干脆低下头装傻。
  这事儿就不带这样儿的,这位爷想要怼西班牙,新明岛得出钱出人,这位爷现在又想要搞铁路,不能再让新明岛的人出钱吧?
  就算是自己愿意出,其他的藩王还不定怎么恨上自己呢——之前都是在大明,自己也不怕那些渣渣们恨上自己,可是现在大明同样都在新明岛,总得考虑考虑了……
  崇祯皇帝眼看朱聿键低着头装傻,干脆向卢象升使了个眼色。
  卢象升出班道:“启奏陛下,臣以为铁路之事确实如英国公所言,实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远了不说,光是这民间财货交通,有铁路之后较之没有铁路之前已经上升了十余倍,如果火车的速度能再快一些,民间财货的流通必然也会跟着加快。”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开口道:“火车的好处是明摆着的,所以修铁路肯定要修,该升级换代的还是升级换代。”
  卢象升应是之后,又接着道:“只是吴部堂所言也极为有理,无论是北征沙俄还是向英格兰那边移民,还有欧洲的战局方面,都需要国库来支撑,倘若现在就开始大量的重修铁路,对于国库来说也确实是负担太重。”
  崇祯皇帝笑眯眯的道:“内阁有什么看法?”
  卢象升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可以先行试点,一如当初的天津卫。铁路原本修的着可以先暂停下,尤其是某些地区根本就不需要太快的速度和运力,就可以先往后缓一缓。而像两京之间,还有登基、天津到京城,泉州、广东到南京,这些动力需求比较大的地方可以先行开始换代。如果效果明显的话,就再向全国推开,如果不够明显,就继续原本的铁路修建,这样儿可以将成本降到最低。”
  洪承畴也立即跳了出来:“启奏陛下,微臣曾命人做过一个实验,将京城到天津卫之间的运力以最快模式运行,效果是极为明显的,无论是人口流动速度还是财货流通的速度,都较之前提高了一倍不止。如果使用最新式的铁路模式来运行,估计这个幅度还可以再提高一些。卢阁老所言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现在先把两京之间、天津和登莱到京城、泉州、广东到南京的铁路升级,然后看效果再升级其他地区的铁路。”
  崇祯皇帝忍不住将目光投向了朱聿键:“王叔祖以为如何?”
  ……


第830章 人到用时方恨少
  朱聿键真恨不得大殿里面的地面是沙子,自己就是郑芝龙送给自己的那种大鸟,把脑袋往沙子里一埋算了!
  装死装了半天也没能躲过去,朱聿键只得出班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以为铁路之事实属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微臣愿意赞助两五千万贯以用于铁路的修建。”
  崇祯皇帝笑眯眯的道:“王叔祖这话说的,太客气!”
  话音还没有落下,吴甘来就转身对着朱聿键拜了下去:“臣,吴甘来,多谢殿下!”
  完犊子了,这下子彻底实锤了!
  尽管心都在滴血,朱聿键还是大度的一笑,虚扶了吴甘来一把:“吴部堂客气了,寡人与吴部堂同为陛下效力,又何需如此客气?”
  崇祯皇帝牙齿能当金子使,朱聿键身为大明数得上号的藩王,那牙齿就算是不能当金子也是能当银子使的,眼下被吴甘来这老抠一句话给逼到了墙角,自然也就没有了反悔的余地。
  因为刚刚大出血而心情不爽的朱聿键自然也要替自己再争取些好处:“陛下,既然是修建一些试验性质的铁路,新明岛上现在可没有载人用的铁路,倒不如在新明岛上也修建两条以为试验?”
  崇祯皇帝心中大骂朱聿键无耻至及。
  新明岛那个破地方地广人稀,恨不得除了袋鼠之外就没几个人影,修建这种实验性质的铁路有个毛用?
  至于朱聿键之前提出来的新城设想,那是他新明岛的事儿,与朕何干?凭什么要让朕在那里修铁路?还不是看着丫的自己出了银子,心里不爽!
  崇祯皇帝最终还是笑眯眯的应了,毕竟人家朱聿键是出了钱的,必要的安抚和优待还是要给的,否则传诸于后世,后人岂不是会说朕薄情寡恩?
  成功的坑了朱聿键一笔钱之后,朝堂上的画风瞬间就变得和谐起来,再也不是刚才那副剑拔弩张的模样,议题也转向了崇祯二十六年的春试。
  崇祯皇帝已经很久没有关注过春试了。
  随着大学越建越多,到崇祯二十五年末的时候,除皇家学院这个大挂逼之外,大明已经拥有了京城、南京、洛阳、长安四所建制完整的大学。
  而从严格的意义上面来说,春试早就已经走形了,变成了四所大学抢人大战,早已不再承担着选拔治国人才的重担。
  其中最为嚣张的就是京城大学——身在京城,背靠着国子监和皇家学院两个大佬,京城大学看其他三所大学就是战五渣。
  然后就被南京大学也就是大明金陵大学,联合洛阳大学和长安大学给告了。
  没错,你京城大学是牛逼,你确实是在京城,可是咱金陵大学也不是白给的,那也是身在京城的,不信你问问,全天下谁敢说南京不是大明的京城?
  洛阳大学和长安大学表示京城大学你个渣渣,知道什么叫底蕴吗?二百年放在几千年里面就是个小孩子好吗?现在你丫一朝得势就牛逼起来了?
  当然,话是不可能真的这么说,毕竟古都是古都,现在的大明京城是大明京城,拿古都来压大明京城,摆明了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但是不怼京城大学一波,又怎么能显出自己的存在感?又怎么在接下来的抢人大战中赢得先机?
  被礼部训斥了之后,京城大学的扛把子也很委屈。
  咋的,学生自己喜欢来京城大学不行了?还非得强制性的让人家报你们三所渣渣?爷们身在京城,背靠国子监和皇家学院这是天生的!你们这些从京城大学走出去的白眼狼!呸!
  四所大学抢人抢得不亦乐乎,谁都想把那些好苗子揽到自己怀里来,哪里还顾得上四家原本是同出一门这种小事儿,哪怕是礼部发话了也照样是小动作不断。
  然后这四所大学的扛把子各种龌蹉之后又都觉得自己委屈,然后又不断的告状,最后就闹到了朝堂上面。
  按照常理来说,像这四所大学互相搞事情互相告状这种事儿,实在是不应该拿到朝堂上面来说,毕竟朝堂上面的破事儿更多更复杂。
  但是背不住礼部扛把子倪元璐心里不爽,因为倪元璐觉得自己挺冤的。
  以前的礼部倒也没什么好说的,事情就是那么些事情,严格说起来礼部就是个清贵衙门,没太多的事儿需要自己操心。
  可是谁能受得了四所大学的扛把子各种告状啊,今天你告我了,明天我就把你和他们一起告了,整个礼部现在都被这四个混账东西闹的鸡飞狗跳。
  等倪元璐诉完了苦之后,好不容易看了场大戏的崇祯皇帝才笑眯眯的道:“倪爱卿的意思是怎么办?”
  倪元璐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与礼部诸位同僚商议过,认为应该申饬四人,然后按照地域不同,令其招生。”
  崇祯皇帝的脸上依旧笑眯眯的道:“其他众位爱卿的意见呢?”
  朱聿键首先坐不住了,忍不住出班奏道:“陛下,如果依倪部堂所言,似新明岛、英格兰、缅甸、莫卧儿诸地的生员,该当归入哪所大学?还是让这四所大学均分?又譬如原本是京城人氏,但是因为移民实边之事迁移到了英格兰,则归入京城大学还是归入金陵大学?”
  朱聿键觉得自己必须得站出来替新明岛说话。
  这种大学招生的好处,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哪怕新明岛有一百个大学生来大明就读最终回去五十个,对于新明岛的好处也是巨大的。
  毕竟有皇家学院的例是子摆在前面了,那些蒸汽机、铁路等等的好东西,可都是这些读书人弄出来的。
  现在谁都知道京城大学肯定要比金陵大学、洛阳大学,长安大学要更牛逼一些,如果真要是按地域划分,新明岛的学子该划到哪儿去?
  自己治下的百姓可是全国各地都有,以陕西的为主,如果按照户籍划分的话,要么划分到金陵,要么就是长安大学,京城大学估计是没什么指望了。
  倪元璐顿时也有些头疼,千算万算都没有算到朱聿键会突然跳出来搅局。
  更让倪元璐没想到的是,张之极居然和朱聿键站到了同一战线:“启奏陛下,臣以为唐王殿下所言极是。倘若依倪部堂所言,那新明岛和英格兰等地的学子更应该按照原本籍贯所在地划分,而不是以新明岛和英格兰之地来划分。”
  张之极的打算跟朱聿键几乎是一模一样甚至比朱聿键更为激进,毕竟朱聿键治下的百姓是全国各地都有,迁移到英格兰那边的百姓却是以京城周边为主。
  最要命的,却是这些人的户籍所在地已经从京城换到了英格兰!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倪元璐的分区录取来划分,这些人最大的可能是被录取到长安大学而不原本极有可能的京城大学。
  这不行,这对自己封地内的百姓不公平,后果很可能是让封地内的百姓对于自己这个公爷不满意——本公爷又不傻,民心有多重要,看看盘踞在龙椅上的那位就知道了。
  张之极一动,那些自家弄到一块封地的勋贵和文臣们都开始跳了出来——大家封地里的百姓也都是哪儿的都有,偏偏封地还都在海外……
  崇祯皇帝自然乐得继续看戏。
  朝堂上的大臣们既然愿意演下去,自己就得好好的做个观众,不能再跟以前一样动不动的就掀桌子,因为现在没有掀桌子的必要。
  倪元璐气结,气哼哼的道:“如果以成绩划分,唐王殿下和英国公觉得是否公平?”
  朱聿键点头道:“凭成绩说话,自然是公平的很,考不上也是他们技不如人,没什么好抱怨的。”
  本王是不是应该多花点儿钱,多弄些大儒啥玩意的回去?也不知道皇家学院的那些人能不能弄几个回去?
  张之极也是同样的打算。
  陛下有句话说的好啊,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大儒怎么了?只要好处到位了,照样能弄一批去英格兰,京城大学就在向英格兰的百姓们招手!
  倪元璐更加头疼了。
  之所以提出来按片区划分录取,原因就在于金陵大学和洛阳大学、长安大学的扛把子们表示按成绩划分太坑,学生们又都是些贱胚子。
  很多明明可以直接去三所大学就读的学生,往往因为比京城大学的录取分数低了那么一两分而选择重读一年!
  还他娘的能这么玩的?都奔着京城大学去了,自己这三所大学存在的意思是什么?喝西北风吗?
  结果现在可好,手下的三大马仔闹腾,唐王跟英国公也跳出来搅局,站到了京城大学那边去。
  自己这个礼部的堂官该如何决断?
  望着蛋疼不已的倪元璐,崇祯皇帝也忍不住有些头疼。
  自己之所以看重倪元璐并且把他提拔到了礼部尚书的位置上,就是因为在原本的历史上,京城城破之后,倪元璐举家殉国。
  再加上倪元璐本身又是个谦谦君子,虽然被自己花了十多年的时间给成功带跑偏了一些,可是现在看来,明显还是书生气太重了些。
  揉了揉有些发涨的额头之后,崇祯皇帝才开口道:“按成绩录取!技不如人就是技不如人,招不到生员也是三所大学祭酒的责任。另外,打从今年开始,复读的生员最多只允许复读一年,如果第二年再考不中心仪的学校,要么回乡,要么服从安排,去其他大学就读。”
  崇祯皇帝的话总算是给这场争论盖棺论定了。
  说白了,还是惯的,这年头还没有后世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的紧迫感,刚刚开始爆发的人口红利还没有完全显现出应有的威力,想必再过上几年,就会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考上大学不读?只怕复读之后再想考就会更困难!
  一场大朝会散去之后,头疼不已的崇祯皇帝又带着几个心腹级别的马仔们在内阁里面开起会来。
  主要的议题没别的,还是主要针对于沙皇俄国的战争,还有针对于欧洲的乱局。
  卢象升无比感谢前任首辅温体仁。
  如果不是温体仁在阁的时候打下了好基础,只怕自己现在除了头疼还是头疼——光是这两年往外面移民就足够让人抓狂的!
  大明的人口是多,但是也仅仅是针对于整个本土来说,如果再算是新明岛和莫卧儿,还有英格兰等等地方,整个大明甚至可以用地广人稀来形容。
  而内阁最为头疼的问题就在于,大明至今还没有停下扩张的脚步,甚至于是短时间内没办法停下!
  军方出身的卢象升心里很清楚,就现在的大明军方,早就不是以前那个打仗靠家丁的大明军队了,在军功的刺激下,这些杀才们整天就是磨刀霍霍,打算看看又有哪里不服王化。
  想要一点儿动荡都没有的强行给军国制这台怪兽套上枷锁,除非崇祯皇帝出现,否则的话内阁拿这头怪兽一点儿的办法都没有。
  而崇祯皇帝显然不是那种会轻易收手的皇帝,他老人家现在正巴不得继续打仗,最好能够在有生之年把全世界都插上大明的旗帜。
  对于这一点看的越清楚就越头疼,卢象升就越发的感觉到前任首辅温体仁的不易。
  就像现在这样儿,崇祯皇帝他老人家摆明了是打算搞沙皇俄国,同时搅动欧洲风云,军方再一次坚定的站在了崇祯皇帝身后。
  怼沙皇俄国倒不是什么大问题,问题在于,怼完人之后怎么办?
  那么大的地盘扔在那里长草肯定是不行的,可是不扔着长草又能怎么办?想要实际占领一块地方,得有人。
  人呢?
  人还没生出来呢……
  崇祯年间早期带来的人口红利从某一方面来说已经很牛逼了,比如各种先进技术开始了井喷现象。
  可是真正要用的时候,人口还是太少了些,光是新明岛那边就能再移民个几百万上千万,英格兰那边也能移民上千万。
  更不要提现在干脆就是闲着长草的蓬莱大陆。
  然而,蓬莱洲的情况跟沙皇俄国那边的情况,根本就不一样啊……


第831章 如何大量创造下一代
  蓬莱洲也就是后世的美洲大陆,因为崇祯皇帝比较懒的原因,南美洲跟北美洲并称为蓬莱洲,而没有分别命名。
  最要命的是当蓬莱洲上面的那些欧洲人全部清理干净了以后,大明的朝堂上下才发现没有足够的人口向蓬莱移民,最终只得将蓬莱闲置在那里长草。
  原因很简单,移民少了没什么用还容易出问题,移民的多了本土的人口就会明显减少,已经认识到人口红利的大明朝堂自然想看到这种情况出现。
  问题是天不遂人愿这句话实在是太有道理了。
  以前的大明没有这么多地盘,养活不了这么多人口的时候,朝堂上面恨不得民间百姓少些再少些。
  现在地盘多了想要人也跟着多起来吧,人口又不像是粮食,春天种下去就可以等着秋收就行了,一代人的成长怎么着也得十几二十年的时间。
  尤其是婚嫁令被改了以后。
  之前的大明百姓,男子十四,女子十三就已经到了成婚的年龄,尤其是女子一旦超过十八岁,那都能称一声老姑娘了。
  现在可好,大明律直接将这个时间向后推迟了好几年——如果不是随着年龄的向后推在某一方面提升了新生儿的成活率,只怕朝堂上面早就开始闹腾了。
  对于这种情况,崇祯皇帝也是蛋疼不已。
  自己又不是神仙,吹口气就能变出来百姓,还不是得靠民间一茬茬的生,然后自己再一茬茬的割韭菜?
  再说了,生多了有奖,养不起国家给养这些闻所未闻的政策都他娘搞出来了,人口增长率始终还是那个鸟样儿,自己有个锤子的办法?
  再说了,现在的人口增长率已经可以了,较之天启年间已经大幅提高了很多了,再想提高,就只能把全国百姓都变成草,然后拔苗助长了……
  张之极斟酌了半天才开口道:“陛下,要不然,鼓励民间纳为妾?”
  斜了一眼张之极,崇祯皇帝冷笑道:“朕下旨,你们这些勋贵带头是不是?昨天是不是又被你家夫人给训了?”
  张之极顿时讪笑道:“陛下误会了,闺房之乐,闺房之乐而已。”
  崇祯皇帝表示朕就笑笑不话说——天知道大明朝的这些个勋贵武将们都是怎么回事儿,论到怕老婆真是个顶个的从心,现在都他娘的知道曲线救国了!
  问题是,朕下了这个旨意倒是问题不大,可是朕的后宫里面怎么办啊,那些小娘皮不又得开始闹腾着给朕纳几个妃子?
  这不行,好不容易消停下来的后宫,绝对不能因为这个馊主意再加人了,毕竟妃子多了就该自己头疼了……
  然而让崇祯皇帝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