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4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明现在不讲究什么血染寒峰心不死,因为来自于后世,患有火力不足综合症晚期的崇祯皇帝认为能染红寒峰的绝不是将士们的血,而是炮弹。
  而户部尚书吴甘来是不可能批准五军都督府那么庞大的军费申请的,一次性直接干掉整个欧洲的花费估计都能将整个大明所有的铁路重修一遍了。
  见张之极讪笑着不出声了,崇祯皇帝才将目光转向了卢象升:“对了,那些沙皇俄国的蛮子们怎么样儿了?”
  卢象升躬身道:“启奏陛下,那些沙皇俄国的蛮子们对于西西伯利亚还有东西伯利亚那些地方的问题绝口不提,就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倒是对于奥斯曼土耳其那边,他们一直在试探,估计是想要看看我大明对于奥斯曼土耳其和苏伊士运河的态度?”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后,又开口问道:“内阁的意思呢?”
  卢象升道:“启奏陛下,奥斯曼土耳其是奥斯曼土耳其,苏伊士运河是苏伊士运河,两者并不是一体的。所以微臣和内阁的诸位同僚们商议之后,觉得可以给沙皇俄国一些必要的支持。”
  崇祯皇帝意外的瞧了卢象升一眼,忍不住又叹了一口气。
  大明的这些人都学坏了啊,苏伊士运河明明就是人家奥斯曼土耳其的地盘,现在内阁根本就没有通知人家,就把两者分成了两部分。
  卢象升显然不知道崇祯皇帝心中所想,反而接着道:“另外,奥斯曼土耳其和莫卧儿那边的使节又来了。”
  见崇祯皇帝停住了脚步,卢象升便解释道:“他们这一次来的目的跟上次的一样,主要还是为了军火而来的。据鸿胪寺那边的说法,是把他们跟沙皇俄国的使节安排在了邻近的院子,最左边是沙皇俄国,中间是奥斯曼土耳其,最右边是莫卧儿。”
  ……
  崇祯皇帝突然发现自己有些无法可说。
  沙皇俄国想要怼奥斯曼土耳其,奥斯曼土耳其现在正在跟莫卧儿互怼,所以就把他们给安排到了一起?
  人干事儿?
  以前那些知书答礼的文化人呢,现在怎么一个个都变成了这个鸟样?上梁不正下梁歪?朕这个上梁哪里不正了么?
  崇祯皇帝显然没觉得自己有多歪:“他们现在没有打起来吧?”
  卢象升摇了摇头道:“自从上一次奥斯曼和莫卧儿的使节被抓过之后,他们现在倒是老实的很。只是那些沙皇俄国来的蛮子们,显然还有另外的目的,他们想要大批量的购买烈酒回去。”
  崇祯皇帝笑眯眯的点了点头:“只要有银子或者金子,他们想要烈酒就卖给他们,这一次的酒尽量不要掺水,度数高一些没什么问题,他们能喝得下去。”
  卢象升一听这话就知道崇祯皇帝心里没憋着什么好事儿。
  大明现在出口的东西很多,比如盐,比如铁,比如福寿膏,比如酒。
  可是实际上,盐里面掺铅,铁里面掺锡,酒里面掺水简直是再正常不过的操作了,几乎是除了福寿膏里面没有掺其他的东西之外,剩下的能掺的都掺了。
  现在崇祯皇帝突然说卖给沙皇俄国的酒里面不掺水,那就不知道又会掺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了——反正说不掺东西这种屁话,卢象升是不太相信的……
  一边走着,崇祯皇帝又一边开口问道:“对了,阿敏那边怎么样了?”
  张之极道:“启奏陛下,阿敏那边的疫情已经控制住了。另外,那两个卫所在达到了之后也没有出现什么新的问题,基本上可以证明这次的疫情完全就是那些哥萨克骑兵带入阿敏军中的。太医院和医学院的那些大夫现在正在查找根源,打算彻底解决这次的问题,好防止瘟情传入大明。还有就是那两万多哥萨克骑兵,这些人将会转移到东西伯利亚那边,等他们适应了环境而且没有出现新的问题之后,才会转运到大明境内。”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也好,小心没有大过错。”


第853章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几人正走着,崇祯皇帝突然停住了脚步:“自朕登基到现在,已经快有三十年了吧?”
  跟在崇祯皇帝身后的卢象升和张之极互相对视了一眼,发现对方也是一脸懵逼的表情。
  崇祯皇帝自天启七年登基,到现在崇祯二十八年,已经足足有二十九年的时间,自然是快有三十年了,如果换个说法,那就是足足有半个甲子了。
  嗯,时间够长的了。
  可是崇祯皇帝后期的时候年龄尚幼,要不然登基诏书里也不会出现什么“朕以冲龄”这一类的字眼了。
  也就是说,到了现在,崇祯皇帝的年龄也不过是四十五岁,这还是按照虚岁的算法来计算的。
  崇祯皇帝这突如其来的感慨貌似是在说自己的年龄已经大了,可是崇祯皇帝本身就是允文允武的一个皇帝,身体素质照比只顾着修仙的嘉靖皇帝不知道强出了多少倍去,就算是永乐皇帝相比也不见得就差了。
  如果按照一般的情况来判断,崇祯皇帝最起码还可以当上个十年二十年的皇帝,甚至于有可能创造在位时间最长的纪录,突然发出这种感慨是为了什么?
  崇祯皇帝没让两个人等太长的时间。
  沉吟了一番之后,崇祯皇帝才道:“朕的寝陵,差不多也该修了吧?”
  卢象升一脸懵逼的望向了崇祯皇帝的背影。
  人家其他的皇帝有一个算一个,几乎都是从登基开始就修建自己的寝陵,除了担心自己这个皇帝当不久,死了之后没地方埋之外,也有把工期拉长,将成本用时间摊薄的考虑。
  除此之外,一般都是皇帝活多久,寝陵就要修多久,在位时间越长,工程也就越大,寝陵也就修的越牛逼,这基本上皇帝界的默认惯例了。
  然而这一切到了这位爷跟前就全部都失效了。
  这位爷从登基开始就没张罗着给自己修寝陵,就算是大臣们提过一次也被这位爷给否决了。
  蛋疼的是,给皇帝修寝陵这种事情吧,他就不像别的事情,一次不行还能再提第二回第三回,直到皇帝同意为止,这种事情提一次就绝逼不可能再提第二次。
  要不然你想怎么样?让皇帝他老人家早死?还是说你担心皇帝死了之后没地方埋?
  虽然说历史上不是没有皇帝死了之后没地方埋,老朱家也出过这么一茬子事情——崇祯皇帝他爹,朱常洛因为死的太早没地方埋,自己的寝陵没有修好,只能埋到朱祁钰的庆陵了事。
  问题是,朝臣们谁敢拿崇祯皇帝他爹的事情出来说事儿?一个心怀怨望,诅咒皇帝的大帽子扣下来,谁他娘的都扛不住啊。
  尤其是这位爷的黑历史辣么多,杀起大臣来就跟杀小鸡仔儿似的,谁不怕?
  现在好了,这位爷现在终于想起来该给自己修寝陵了,自己也算是看到了前任首辅温体仁没能活着看到的事情。
  没说的,这位爷既然想起来给自己挖坑了,那剩下的就好办了,国库里面无论如何也要出钱支持一下,剩下的大头让少府和内帑那边出就好了。
  跟张之极再一次对视了一眼之后,卢象升才躬身道:“不知陛下之意是?”
  卢象升知道崇祯皇帝肯定是又想出什么妖蛾子来了——如果仅仅是想要给自己挖个坑,那崇祯皇帝直接让少府和工部那边去折腾也就是了,没必要单独趁着自己跟张之极在的时候提出来。
  果然,崇祯皇帝淡淡的道:“朕有意将寝陵换个地方,不知道卢爱卿怎么看?”
  我不看行不?
  卢象升就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可是也没有想到事情会这么麻烦!
  皇帝的寝陵这种事情并不是说想要修在哪里就能修在哪里的,都是有着相应的规矩的。
  比如大明朝的诸位皇帝们,除了孝陵之外都是在万寿山那边——你老人家想要孤零零的再开一片新陵区?
  卢象升很蛋疼,起码别人家的皇帝就没这么干的。
  历史上不是没有皇帝给自己家换个陵区的,但是看看那都是些什么人?
  有一个算一个,基本上都是迁都的,比如永乐皇帝。
  崇祯皇帝好好的中兴了大明,又没有迁都,突然提出来这么一茬,难道是想把大明的国都再给换个地方?
  问题是,迁都不像是弄个陪都那么简单的事情,涉及到的事情多如牛毛,搞不好很容易就会出乱子。
  正说话间,几个人已经到了乾清宫。
  崇祯皇帝径直走到地图前面,指了指地图,开口道:“朕觉得此处不错,风水极佳,可以为朕的寝陵之所在。”
  ……
  卢象升很佩服崇祯皇帝。
  指着一块没有专业人士去勘探过的地盘,然后信誓旦旦的说风水极佳,适合当您老人家的寝陵?
  更关键的是,这块地盘是人家奥斯曼土耳其的,他的也不是咱大明的啊!
  要想在这块地盘上面修寝陵,您猜奥斯曼土耳其会不会答应?
  就算是他们答应了,您说这寝陵得多少年才能修的起来?等您老人家龙驭宾天的时候,您能顺顺当当的埋进去不?
  再说了,工部可是偷偷摸摸的替崇祯皇帝选了好多风水极佳的地方,现在崇祯皇帝这么一搞,以前的工夫可就全都白费了……
  张之极不像卢象升那么考虑问题。
  崇祯皇帝既然觉得这块地盘好,适合当寝陵,那就派兵去取回来吧,然后再让专业的人士去看看,是不是真的风水极佳,是不是真的适合当崇祯皇帝的寝陵。
  只是如此一来,势力就会耽误寝陵的开工时间。
  而皇帝的寝陵开工时间晚,就意味着营造的时间短,最后的规模也就大不到哪儿去。
  平心而论,就崇祯皇帝现在这功绩,想要埋到哪儿去都是他老人家自己高兴,就算是他想把紫禁城拆了盖寝陵也是他老人家高兴的事儿。
  然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崇祯皇帝的功绩。
  论到文治方面,皇家学院和大学的设立,科举体制的改革,这些改变大明于润物细无声之间的功绩是谁也抹不去的。
  论到武功就更没得说了,什么封狼居胥,什么拓土万里,什么扬国威于域外,这些里面任何一条放在任何一个皇帝身上都足够青史上大书特书了,崇祯皇帝还全占了!
  功绩太大,如果寝陵的规模小了,这种事情就算是崇祯皇帝本身不在意,哪怕是皇室方面以后也不提,史书上也没办法交待!
  最起码,后人一瞧这么伟大的一个皇帝,挂了之后就那么三尺长的坑给埋了,后世得怎么说崇祯朝的官员们?
  自己这些人到时候功劳苦劳就算是被记载的明明白白,史书上也逃不过万载的骂名!
  所以平心而论,张之极和卢象升都觉得崇祯皇帝不太会挑地方。
  要是实在不行,往孝陵边上凑合凑合?跟太祖高皇帝作伴去?
  沉吟了半晌之后,张之极才开口道:“陛下,您指的那里想必风水是极好的,大明就算是想要派兵去取,也不过是一两年的时间。然则如此一来,势必会耽误寝陵的动工时间,到时候寝陵的规模不够,臣等也没办法向天下人交待?”
  崇祯皇帝挥了挥手道:“朕自觉身体还算是硬朗,一时半会儿的也用不上,再等上个三五年的也没什么问题,不必急在一时。只是如此一来,对于奥斯曼土耳其跟莫卧儿那边,就不能再像以前那么对待了,势必要加快一些速度了。”
  张之极躬身道:“启奏陛下,无论再怎么加快,就算是将沙皇俄国也牵扯进来,他们三家想要分出胜负,只怕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冷笑道:“那就让欧洲的那些国家也出份力好了。以前他们不是喜欢弄什么十字军东征么,这次正好,让神圣罗马帝国那边组织一下,再来上一次也就是了。朕就不相信,他奥斯曼帝国在面临着莫卧儿、沙皇俄国还有神圣罗马帝国的攻击,能撑得住多长时间!”
  卢象升突然开口道:“陛下,十字军东征,其军队都是归属于教会所有。如今教会那边好不容易消停了下来,若是再给他们掌控军权的机会,只怕会多生事端?”
  嘿嘿冷笑一声后,崇祯皇帝才道:“十字军是十字军,教会是教会,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另外,这次的十字军让神圣罗马帝国出面,让朕的儿子娶了他们的公主,总得有所表示才行。”
  一提到儿子,崇祯皇帝又将话题扯到了朱慈熠的身上:“对了,晋王那边传来消息,最近欧洲那边挺多小国已经撑不住了,选择向神圣罗马帝国投降。而离巴伐利亚那边比较近的,已经全面并入了晋国,这也应该算是个好消息了。”
  卢象升却一脸懵逼的道:“若是那些小国并入了晋国,那些蛮子们?”
  崇祯皇帝闻言,也是忍不住好气又好笑的道:“晋王胡闹,给了那些蛮子们临时大明百姓的身份。如果要严格说起来,应该算是跟以前的朝鲜和缅甸那些藩国百姓一样的待遇,只是晋王许了他们一些条件,给了他们入籍大明的可能。”
  卢象升依旧有些懵逼:“那些国主还有百姓,他们就愿意接受?若是依常理来说,那些百姓们应该是可以接受的,可是那些国主们呢?并入晋国之后,他们似乎也得不到什么好处,反而会失去往日的种种特权?”
  哈哈一笑之后,崇祯皇帝才道:“卢爱卿以为那些国家有多大?那些所谓的国主又统治着多少军民百姓?巴伐利亚周边的那些小国,大者不过是一州一府之地,小者也就是几个村子那么大,所谓的国主治下多者几万人,少则千把人而已。虽然一开始的时候晋王不同意,可是在那些小国的百姓们在发誓效忠于大明,效忠于晋王府之后,总算是勉强同意了。”
  卢象升忍不住又和张之极对视了一眼。
  崇祯皇帝这番话,透露的信息有点儿大啊……
  想了半天之后,卢象升还是躬身道:“臣万死!陛下,自古来天无二日……陛下纵然再如何疼爱晋王,然则……”
  说完这番话之后,还躬着身子的卢象升就闭上了眼睛,等待着最终裁决的到来。
  通过崇祯皇帝一开始说起寝陵的事情到神圣罗马帝国组织十字军去干奥斯曼土耳其的时候,卢象升就隐隐约约的有些猜测了。
  等崇祯皇帝再说到晋王“勉为其难”的同意那些小国并入晋国的时候,卢象升基本上也就肯定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崇祯皇帝这大概就是有意让晋王继位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
  理论上来说,卢象升可以无视崇祯皇帝说出来的这番话,甚至于可以打个哈哈避过去,然而卢象升还是没忍住——长痛不如短痛,伸头一刀,缩头还是一刀!
  倒不如趁着现在只有自己和张之极在场的这个时间,先提前把事情给挑破,省得以后想劝也劝不了!
  这件事情牵扯到的事情实在是太大了,大到卢象升都不敢往深了去想。
  晋王继位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自然是没什么问题,但是在内阁包括中极殿和五军都督府的规划之中,以后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是要降级为成神圣罗马帝国的国王的。
  要不然不就成了东边一个皇帝,西边一个皇帝?
  别的问题先不去说,大明百姓该听从哪个皇帝的也不去说,光是崇祯皇帝这边就是大问题!
  如果晋王殿下能够成功继位,那崇祯皇帝还活着,是加太上皇尊号还是不加?
  如果加,皇太后的尊号是周皇后的还是宜贵妃的?
  如果不加,那置崇祯皇帝于何处?
  如果崇祯皇帝龙驭宾天的时候再提出来这个要求,让晋王继位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那置太子于何处?
  搞不好就是一个兄弟相攻的局面!
  更令人蛋疼的,则是这么一来绝逼是开了个坏头——剩下的藩王们怎么想?


第854章 强汉何以王天下?何以亡天下?
  所以卢象升就是拿命在赌,赌崇祯皇帝终究还是会在大明为重,赌崇祯皇帝不会一怒之下弄死自己。
  很显然,卢象升赌赢了,可是也赌输了。
  崇祯皇帝确实不会弄死卢象升,这一点是卢象升赌赢了——自天启七年登基到现在,崇祯皇帝大杀特杀的官员向来都是贪腐无度害民的那些混账,对于能办事的官员向来都能宽容一些。
  前提是没有触碰到崇祯皇帝的底线。
  卢象升绝对是一个能办事的官员,而且说他是愚忠也好,说他是一心为国也好,崇祯皇帝最喜欢的官员就是这种,能办事儿还听话,同时还能有自己的主见。
  所以崇祯皇帝是舍不得杀卢象升的。
  但是卢象升也赌输了。
  如果换成其他的皇帝,基本上有一个算一个,都得是“以大明为重”,而崇祯皇帝恰恰选择了“以中国为重”。
  大明现在的状态很不对劲,基本上已经天下无敌了。
  而天下无敌的状态意味着什么,就算是其他人看不到,穿越过来的崇祯皇帝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强秦、强汉,这两个基本上就是天下无敌之后自己把自己玩死的典型。
  崇祯皇帝不希望大明再走上强秦和强汉的道路,那么就得给大明人为的制造一个对手出来。
  扶植其他的国家显然不在崇祯皇帝的考虑之中。
  后世的鹰酱不是没有扶植过一条狗,狗的名字叫倭国。
  但是倭国那条狗总是不太听话,时不时的就会向主子呲牙,自信心膨胀到最嚣张的时候号称可以买下整个鹰酱。
  崇祯皇帝显然不希望以后扶植出个这样儿的二五仔出来。
  被崇祯皇帝卖给神圣罗马帝国的三皇子晋王朱慈熠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自己不偏不倚的埋在中间,把老三朱慈熠扶植成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以后就会形成东方有大明帝国,西方有晋国的局面。
  无论是东边的朱慈烺还是西边的朱慈熠,以后都会想要争一个上下高低出来,甚至于辽王朱慈燝也可能会产生其他的想法。
  然而不管三兄弟或者后人怎么干,主体还是大明,肉都是烂在了锅里。
  最关键的是,只要自己埋在了中间,无论哪边的混账东西争气或者不争气,都不会有胆子放弃中间那块地盘——别管那破地方多远多烂,只要埋着自己,那就是大明永远不能放弃的一块领土。
  沉默了半晌之后,崇祯皇帝才摆了摆手,对王承恩吩咐道:“让所有人都退出去,百步之内不许有人。另外,传太子过来见朕。”
  等王承恩躬身应了之后,崇祯皇帝才道:“诸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而如今大明之强,不在强汉之下。放眼整个世界已经再无敌手,大明之后又该何去何从?”
  颇为自嘲的一笑,崇祯皇帝又接着道:“朕活着的时候还好说一些,一旦朕西去了,失了敌手的大明又该将目光投向哪里?如果没有了敌手,所有人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真的就是好事情么?让晋王吞并了神圣罗马帝国,继位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以后神圣罗马帝国和大明帝国就会一东一西,成为双子星结构,牢牢的钳制住整个世界。而两者又同出一源,就算是有竞争,哪怕是打生打死,最终得到好处的还是大明的百姓而不会是那些蛮子。”
  沉默了半晌之后,卢象升才躬身道:“陛下不见战国之事?”
  春秋战国时的那些家伙们也是正儿巴经的同出一源,都是黄帝他老人家的后裔,不照样打生打死?
  虽然说在前期的时候还比较讲究,能够出现鄢陵之战和邲之战这种在后世看起来逗逼无比的战争,可是后期呢?谁想过大家都是一家人而不下死手了?
  崇祯皇帝无奈的笑了笑,开口道:“朕何尝不知春秋?然则爱卿不见强秦与强汉之事?
  一个国家没有了外敌,从上到下就会产生懈怠的感觉,无论是军备还是在格物上面的投入就会相应减小,营造出一种歌舞升平的局面。
  殊不知,表面的安宁下面往往有着最为汹涌的暗流,一个不慎就是天翻地覆之象。
  所以朕才要给大明制造出一个敌人。
  神圣罗马帝国跟大明在前期的时候不会发生冲突,最起码朕活着的时候不会。
  神圣罗马帝国的主体也会是我大明百姓,等朕归西了之后,他们愿意怎么闹腾,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匆匆忙忙赶来的朱慈烺对于大殿中的气氛感觉很懵逼。
  事实上,从自己记事开始,朱慈烺就没有见到过这么凝重的气氛,就好像无论是什么样儿的大问题,在自己的父皇看来都是随手可以解决的一样。
  尽管心中懵逼,朱慈烺还是依着礼仪向崇祯皇帝行了礼,之后才问道:“不知父皇唤儿臣来有什么吩咐?”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之后又陷入了沉默,朱慈烺心中好奇却又不敢打扰崇祯皇帝,只得愣愣的站在那里。
  过了好大一会儿,崇祯皇帝才像是突然回过神来一样,对朱慈烺道:“朕突然想考究一下你的学业。”
  尽管朱慈烺更加的懵逼了,可是依旧行礼拜道:“请父皇出题。”
  嗯了一声之后,崇祯皇帝干脆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踱步到了那幅巨大的地图前面,开口道:“朕想要问你的是,强汉何以王天下?何以亡天下?”
  朱慈烺斟酌着道:“启奏父皇,强汉之所以王天下,乃是汉高祖与民约法三章,与民休养生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