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4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慈熠首先就把自己择的干干净净——反正你想折腾是你的事情,我参不参与是我的事情,我跟你不一样!
  路易十四显然也知道不可能一次就把事情办成,只是笑着恭维了几句之后,又将话题转移到了法兰西和孔代王这场战争的身上。
  在路易十四的嘴里,孔代亲王自然就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小人,恶魔,混蛋,而西班牙也成了欧洲的一个毒瘤,流氓国家,只有尽快铲除了他们,欧洲才会尽快的稳定下来。
  然而朱慈熠对这里面的弯弯绕却是清楚的很——路易十四也是个能忍的家伙!
  现在法兰西的首相是谁?跟法兰西的王太后又是什么关系?这两个人给路易十四他爹也就是路易十三又戴了一顶什么样儿的帽子?
  如果抛弃国家层面再抛去政治和军事方面,单纯的从个人角度来看,朱慈熠甚至于认为孔代亲王做的才是正确的,毕竟也算是给路易十三讨个说法。
  笑眯眯的安慰了路易十四一番,朱慈熠就结束了今天的会见,反正还得等李承彦和李科恩那两个家伙从荷兰赶过来,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
  而等路易十四从晋王府离开之后,和明天一模一样的情形就再一次发生在这间不算大的屋子里面,区别就是没有李承彦而已。
  林青台和徐长卿都很识趣的没有提到刚才路易十四所说的提议,也就是那个所谓欧洲和平组织的提议,因为这件事情已经超出了两个人可以言论的范围。
  朱慈熠却是笑眯眯的道:“本王突然想起来,孔代亲王这场战争,乃是一场正义之战啊。”
  徐长卿皱眉道:“殿下,欧洲无义战!”
  朱慈熠摆了摆手笑道:“欧洲当然无义战,无非就是为了那么点儿利益的事情打来打去,尤其是孔代亲王反叛,更是与正义无关。但是,现在我们需要他这场战争是正义的,需要让他站在正义的一方,然后失败。”
  林青台道:“殿下,就算是我们需要孔代亲王是正义的一方,然而他又正义在哪儿?无论怎么看,孔代亲王都是个反贼?”
  朱慈熠道:“让徐长史跟你说一下吧,说说法兰西王太后和首相马萨林的那些事儿,然后你就会发现,孔代亲王确实是正义的一方。”
  等徐长卿将安妮和马萨林的传闻之后,林青台整个人有些凌乱:“路易十三就这么忍了?”
  徐长卿道:“没什么忍不忍的,或者说欧洲的这些蛮子们毫无人伦,根本就不在乎这种事情。”
  朱慈熠点了点头道:“另外,路易十三的死,其实也有颇多疑点,比如好好的一国之主骑马落水,然后就没有医生能够救治?”
  林青台咳了一声道:“殿下,这个以欧洲的医学水平来说,确实没办法救治。”
  徐长卿瞪了一眼林青台,开口道:“骑马怎么落水?就算是在水边上落水,又能呛几口水?再者说了,是没办法救治,但是有没有努力救过呢?就算他真是落水之后医治无效而死,现在也必须是死的疑点重重,就算是孔代是为了利益才反叛,那现在也是正义的一方,为了替路易十三复仇!”
  说完之后,徐长卿又讥笑道:“亏你还是个读书人!”
  林青台顿时涨红了脸:“这怎么又扯上读书人了?读书人就一定得精通这些东西?读书人就一定得像苟雷那么阴险下流么?”
  徐长卿呵呵笑道:“在大明自然不行,但是在外,你不坏,就有人比你坏,尤其是面对这些蛮子们,到时候吃亏受苦的可就是你了。”
  林青台冷哼一声道:“行,就算你说的对,可是你打算怎么把这事儿给捅出去?报纸么?还是印成了传单满欧洲发?别忘了,欧洲可没几个人识字。”
  徐长卿道:“你傻了吧?法兰西王室的风流事原本就已经传的人尽皆知,只是谁也没当回事儿。
  咱们现在要做的,只不过是在这件事情上给他添油加醋的编排一下,然后还是让那些老百姓们去传,只要法兰西民间传开了,整个欧洲也就全都知道了。
  等到整个欧洲都知道了之后,就算是孔代亲王最后被送上了断头台,他也是法兰西的悲情英雄,是一个替自己堂兄讨回公道的英雄。
  而同样的,法兰西王太后安妮和马萨林,就成了谋害先王的西门庆和潘金莲,而路易十四自然也就成了一个苟且求生,置父仇于不顾的小人。
  到时候整个法兰西王室都会变成全欧洲的笑柄,就算他们在战场上赢了,可是在这场舆论的战争中,却是会输的一塌糊涂!”
  林青台张了张嘴,半天之后才道:“难道他们就没办法证明自己的清白?”
  徐长卿摇了摇头道:“没办法。传播这种风言风语是人的本性,而欧洲人大多不识字,他们就更没办法分辨真假了。至于说杀掉马萨林,更是连想都不用想。”
  林青台纳闷的道:“为什么?”


第862章 最佳活力团体组织
  呵呵冷笑一声后,徐长卿才道:“如果路易十四足够狠辣,那么早早的杀掉马萨林,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多的事情。甚至于,他能够在今天就杀掉马萨林也可以。然而可惜的是他没有,一旦到了明天,这种小道消息就会开始在整个欧洲流传,屎盆子已经扣到了他头上,就算他杀掉马萨林,也会被人认为是心虚之下的表现。”
  林青台忍不住坚起了大拇指:“论到这些招数,果然还是你们锦衣卫研究的透彻!”
  徐长卿摇了摇头道:“锦衣卫算得了什么?论到这些,还得是你们读书人,尤其是那个去找李科恩的李先生,那才是真正的狠角色。这么说吧,现在欧洲乱成这个样子,里面大部分的功劳要归功于李先生,十场战争里面几乎有三四场都是他暗中挑起来的。”
  林青台感觉自己的脑子都快不够用了——这人怎么能够坏成这样儿?怎么能够厉害成这样儿?
  十场战争里面由他挑动的占了三四场,看着比例是不高,但是放到几乎无日不攻的欧洲来看,这个数字就变得很可怕了。
  李承彦却从来不觉得自己坏,别说是用纵横家的标准来判断了,就算是用儒家的那套标准来判断,自己都是正人君子。
  待人以诚,为人以信,不贪花好色亦不贪污银钱,不管是为官还是为人,自己都能算得上是赤诚君子。
  反正满欧洲找不出来一个比自己强的蛮子。
  李科恩对此也是深有同感,尤其是拿李承彦跟苟雷先生对比一番的话,那么差距立即就显出来了。
  再加上李承彦带来的法兰西军火订单,苟雷先生这位自己的好朋友好兄弟,明显就有些不够看了:“法兰西那边大概需要多少军火?既然他们需要,那跟他们开战的西班牙也更需要了?”
  李承彦笑眯眯的点了点头道:“西班牙那边自然也是需要的。不过我们要让法兰西赢得最后的胜利,至于西班牙,让孔代亲王做一个悲剧英雄就很好。”
  李科恩的脸上显出一丝踟蹰之色:“这么一来的话,就会很麻烦了。”
  见李承彦有些好奇,李科恩便解释道:“西班牙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购买军火,而且数量一直比法兰西买的更多。现在法兰西临时抱佛脚想要多购买军火,先不说需要购买多少才能压倒西班牙那边,光是持平就很麻烦。而且想必你也知道,现在我们的重心根本就不在欧洲,而是奥斯曼土耳其和莫卧儿,大量的军火已经卖给了奥斯曼土耳其和莫卧儿,欧洲的供应量也就相应的减少了一些。”
  一听李科恩提起奥斯曼土耳其和莫卧儿,李承彦明显来了兴趣。
  锦衣卫的情报系统是牛逼,但是能够听一听军火贩子们的看法,显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那些国家的状况。
  见李承彦感兴趣,李科恩也就慢慢的解释道:“说实话,我们也没有想到莫卧儿会那么的,不经打?”
  叹了口气之后,李科恩才道:“以前想必你也知道,他们比欧洲要强势的多,英格兰蛮子的约翰公司虽然打着东印度公司的名号,可是在那边也仅仅能得到一小块地盘用来交易。
  至于那边其他的国家,说句不客气的,除了大明之外,剩下的在莫卧儿看来,根本就没有一个能打的。
  但是任凭谁也没有想到,莫卧儿这次会栽的这么惨,国力衰退的会这么严重,以至于他们在应对奥斯曼土耳其的进攻时,明显心有余而力不足,哪怕我们支援了他们大量的军火。
  这么说吧,那些军火的数量如果供应给英格兰的英国公府,或者是巴伐利亚的晋王府,估计现在奥斯曼土耳其已经不存在了,然而拥有这么多军火的莫卧儿帝国却只能采取守势。
  另外,他们的国家经济已经彻底完蛋了,平民吃不上饭,流亡和起义已经占据了主流,大量的军火被他们的军火倒卖给了那些平民势力。”
  对于李科恩说的这些情报,李承彦心里明显也知道,当下只是笑眯眯地问道:“其他的呢?有没有什么有意思的情报?”
  斟酌了半晌之后,李科恩才道:“奥斯曼土耳其那边也乱起来了算不算?”
  见李承彦点头,李科恩便接着道:“奥斯曼土耳其那边现在也快撑不住了,同样是因为国内的经济已经彻底完蛋,平民的生活跟莫卧儿差不多。
  唯一比莫卧儿强一些的,大概就是奥斯曼土耳其的首相大臣现在正大力整治贪污腐败的情况,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就杀了两万多人了,军方的情况正在一步步的好转。
  但是你知道的,我的兄弟,那些吃不上饭的平民可不管那些官老爷们是不是贪钱了,他们只在乎自己能不能活下去。
  所以他们也跟着造反了。
  而随着大量平民加入了造反的队伍之中,奥斯曼土耳其明显也有撑不住的迹象,尤其是福寿膏的大量流入,连他们的军队现在都在吸食这玩意。
  这么说吧,大明现在只要派出少量的军队再配备上大量的军火,横扫奥斯曼土耳其和莫卧儿根本就不成问题。”
  李承彦点了点头,随即便将话题转向了法兰西和西班牙:“奥斯曼土耳其和莫卧儿那边就先不管了,让他们接着乱去,等一两年后再彻底解决掉他们。现在的重心必须要向西班牙和法兰西那边倾斜,你心里应该也清楚,只要解决了法兰西和西班牙,整个欧洲能数得上号的势力就彻底没有了。”
  李科恩却摇了摇头道:“恰恰相反,我的兄弟。除了法兰西和西班牙,还有瑞士和波兰,还有该死的俄国佬,他们一直在盯着欧洲,梦想着冲过来咬下一块肉去。而且不止是他们,连奥斯曼土耳其也在盯着欧洲,他们同样也想过来分一杯羹。”
  李承彦失声笑道:“奥斯曼土耳其?他们还有多余的精力盯着欧洲?还想来分一杯羹?”
  李科恩却是郑重的点了点头:“没错。教会的事情你可以不太清楚,但是我却知道很多红衣大主教都未必知道的秘辛。”
  斟酌了一番后,李科恩便接着道:“那些所谓的十字军东征,包括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他们根本就打不过奥斯曼土耳其的军队,这在历史上无数次的战争中已经证明了。至于教会那边就更可笑了,他们甚至派人在奥斯曼土耳其那边搞出来无数次的袭击,不分平民和军队,无差别的自杀式袭击。”
  李承彦被李科恩的话弄的有些懵逼。
  教廷盘踞欧洲已经多少年了?这么牛逼的存在居然还要派出死士进行无差别的袭击?
  李科恩慢慢解释道:“很显然,在一开始的时候连教廷都不存在,他们才是占据优势的一方,而教会这边显然是弱势的一方。强势的一方显然有资格强不起弱势的一方,所以他们才会允许英格兰的蛮子们过去做生意,才会允许教会在那边传教。现在则是完全反了过来,他们连自己的地盘都保不住了,还会允许教会传教?事实上,现在他们正在驱逐传教士,如果不是为了贸易给他们带过去的利润,只怕他们连东印度公司都会驱逐了。”
  李承彦却呵呵冷笑道:“那他们也得有那个胆子才行!”
  摆了摆手之后,李承彦才接着道:“行了,不管他们怎么折腾,这次的重点还是法兰西那边。这次你跟着我一起去,好好跟路易十四谈谈,看看能不能争取到更多的订单。”
  李科恩正色道:“那大明那边呢?产能跟的上?”
  李承彦道:“产能的事情你倒是不用担心,南、北工业集团那边巴不得你多卖一些,他们也好多挣些银子。倒是法兰西和西班牙,这次两边倒卖军火,你多少还是得注意一些,尽量不要再出现上次英格兰那种破事儿。”
  李科恩点了点头道:“放心就是了。”
  李承彦却又提到了苟雷:“对了,苟雷现在如何了?”
  摇了摇头之后,李科恩才道:“变本加厉?那个词应该是这么说吧?自从上次摔断了腿好了之后,苟雷先生现在几乎已经完全放飞了自我,下到十三,上到三十,就没有他下不去手的。”
  李承彦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了起来:“这要是搁大明,他现在已经可以进宫了!另外,他没有传出去什么不该传的东西吧?”
  “谁让这里是欧洲呢?法律这东西从来都是供人玩弄的,哪里又能比得上大明?”笑眯眯的调侃了几句之后,李科恩才接着道:“苟雷先生虽然那什么了一点儿,但是总还算是有数,不该教给那些蛮子的东西从来都没有教出去过。”
  点了点头之后,李承彦道:“你也该准备准备了,你的妻儿该往大明安顿了,这里毕竟不是久留之地。”
  李科恩感激的点了点头道:“放心吧,不光是我,他们几个人也已经开始行动了。”
  ……
  远在大明的崇祯皇帝觉得欧洲蛮子们挺会玩,尤其是路易十四。
  太阳王不太阳王的,崇祯皇帝不知道,也没什么兴趣,反正欧洲那边的蛮子们动不动就是什么狮心王太阳王等等乱七八糟的称呼,真拿到战场上来估计也是屁用没有。
  无论啥时候,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永远都是拳头大的说话声音响而且管用,光名头响亮而拳头不够大,估计也就是被人盯着锤到死的命。
  关键是路易十四提出来的提议,明显就是联合锅的雏形。
  而联合锅是个什么样的锅,估计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人比崇祯皇帝更清楚了。
  后世有个段子说的好,小国有纷争,联合锅出面,纷争没了。
  大国和小国有纷争,联合锅出面,小国没了。
  至于五大流氓之间的矛盾,联合锅从来就没有正式出过面——敢出面就是联合锅没了。
  还有最佳活力团体电影的架构——纽约五大家族相互扶植街头混混斗殴,到某几个混得好的新兴团伙开始联合起来挑战五大家族的时候,被五大家族联手做掉。
  路易十四肯定不是个穿越者,要不然也不至于被区区一个孔代亲王按在地上摩擦,但是这家伙提出来的意见却很超前。
  然而并没有什么鸟用,崇祯皇帝没兴趣。
  只能说路易十四的智商实在是很感人,毕竟大明讲究的是王道——揍你之前告诉你一声而不是揍不揍的问题。
  联合锅这种东西肯定是要出现的,但是出现的前提是三大流氓——大明帝国,晋国外加辽国这三家做大流氓,然后拉着一票大明的藩王们当小流氓,否则这玩意出现的意义是什么?
  给现在的大明帝国找麻烦?让大明帝国没办法明着对欧洲下手?
  崇祯皇帝干脆将这个提议扔给了朱慈烺。
  而朱慈烺也很懂事儿,当即就派人跑去辽东找朱慈燝去了。
  以后整个世界的划分很明显,居中的大明帝国肯定是最为强大的,其次则是老大朱慈燝掌控的辽国,还有老三朱慈熠掌握的晋国。
  一个妈生出来的亲兄弟都有打起来的可能,这哥三个明显不是一个妈生出来的,以后干起来的可能性就更高了。哪怕三兄弟好歹能讲究一些,谁又能保证子孙后代不会干起来?
  所以这种和平组织的提议在朱慈烺看来倒是真有意思,完全可以将后世子孙们的问题圈在一个框架里面解决,尽可能的减少战场上互怼的可能性。
  对于朱慈烺的懂事儿,崇祯皇帝显然也是看在眼里的。
  事实上,就算是没有路易十四折腾出来这么一出,崇祯皇帝自己肯定也要搞出来这么个架构的,否则以后打来打去,死伤的都是自己家的。
  当然,这种事儿还是扔给朱慈烺先去折腾,毕竟不是一天两天能折腾完的,而自己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


第863章 人口大爆炸带来的红利
  自崇祯二十六年到崇祯三十年,整整五年的时间,被拉出去剥皮实草的官吏再连带他们的家人,一共不到一千个。
  这个数字放在欧洲蛮子那边多到不可思议,但是放在大明帝国就少得可怜。
  因为欧洲蛮子国小人少又讲究什么人权和贵族优待一类的,真正送上砍头台的贪腐官员其实没有几个。
  而大明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就直接导致了大明的官员数量极多,吏的数量更是多到连吏部都不愿意去统计。
  平均一年两百个因为贪腐而被拉去砍头的数量,直接让吏部都开始怀疑这些货是不是真的转了性子——对比起早些年动不动就上万的人头落地,最近几年都少得可怜!
  然而再怀疑也没有什么鸟用,不仅仅是吏部怀疑官员们转了性子,锦衣卫的大头子林幻羽都开始怀疑人生,一度以为锦衣卫是不是在自己手上没落了?
  与王国兴提督对外的锦衣卫不同,林幻羽提督的锦衣卫部分是对内的,除了那些乱七八糟的破事儿之外,侦辑官员们贪腐一类的事情也是归属林幻羽所部的。
  整整五年的时间,都没有抓出来多少个贪污腐败的蛀虫,平均一年才两百来年,这岂不是说锦衣卫无能?
  但是锦衣卫这个机构又很神奇,看似牛逼到极致但是又没有自己的思想,几乎都是在看皇帝的意思来办事儿。
  就像是大名鼎鼎的纪纲一样,如果没有朱老四的纵容和暗示,早期的纪纲敢那么嚣张?只怕早就跟马顺一样的下场了!
  也就是说,如果崇祯皇帝不指使锦衣卫去做一些栽赃陷害的事情,锦衣卫更多的时候就跟透明人一样,除了默默记录下所见所闻之外,他们也不会主动去栽赃陷害。
  这就让林幻羽很头疼了,因为抓不出人来,锦衣卫就没有存在感,而没有存在感的锦衣卫还是那个可以止小儿夜啼的锦衣卫么……
  崇祯皇帝不头疼,甚至早就对现在这个局面有所预料。
  贪腐是为了什么?
  不可能是单纯的为了残害百姓,毕竟这个世界上脑子不正常的人肯定有,但是能读书再混到官员并且通过吏部考核外放的,基本上还算是比较正常的——当官是为了升官发财!
  大明早期到天启年间贪腐不断,是因为官员们的俸禄实在是低到令人发指,维持自己一家老小的生活都已经捉襟见肘了,更别提还要雇佣一大堆的吏员和仆从了。
  再加上想要升官就得不断的送些冰炭教敬一类的,不贪怎么有银子往上送?不送还想升官发财?
  后世之所以贪腐不断,是因为贪腐的代价太小,不能诛连九族,连死刑都不太好判,要不然就是一堆没脑子的出来唧唧歪歪的扯什么人权民主之类的话题。
  崇祯年间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首先是官员的俸禄被崇祯皇帝提高了一大截,而吏员的支出也纳入了国库拨款,都是定数的,基本上不再需要官员们自己出钱。
  再加上这个年代除了崇祯皇帝是主,剩下的全是民,所以也没有人扯什么人权和冥煮滋油一类的问题,贪腐的杀了也就杀了。
  其次还有官员的升迁已经不再由上官的保举而决定,而是吏部根据每三年一次的京察来决定,所以连往上送冰炭孝敬一类的事情都显得没必要了。
  最重要的还是申明亭的存在,因为贪腐而死的官员们死了之后不仅仅自己遗臭万年,甚至于还要连累三族跟着一起倒霉,那这个贪腐的成本未免太大了些。
  贪腐的成本过高导致官场上很少有人愿意冒着杀头之后遗臭万年的风险去贪污,所以锦衣卫就有些无所事事的感觉了。
  真正让崇祯皇帝在意的还是人口暴增。
  总有些人以为人口的增长速度是个正常的曲线,但是实际上,在和平年代和百姓愿意生孩子的时候,人口增长不是曲线而是直线上升的火箭。
  比如后世种花家开国初期,因为政府鼓励生育而且民间愿意多生孩子,从开国时的五亿人口到十亿人口,用时仅仅三十年——期间打过好几场战争还经历过天灾。
  而大明显然不用经历饥荒,天灾也随着崇祯十七年的过去而慢慢减少,再加上民间强烈的生育欲望,以及禁止溺毙新生儿的规定,人口数量已经从崇祯三年时的两亿左右暴增到五亿。
  任谁也没有想到人口的增长会这么快,包括中极殿的推演都没有预测到这种速度的人口大爆炸。
  后世有句老话说的好,再大的困难一旦除以十三亿这个基数,都会变得微不足道,同样的,再小的问题乘以十三亿这个基数,都会变成天大的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