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4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小公国的国王,也就是那些大公们,在硬刚了蒙元大军几次之后就彻底怂了,每年都要到金帐汗国接受鞭挞。
  挨完鞭子之后,这些大公们就会兴高采烈的回到自己的公国继续搜刮平民,因为挨了鞭子就代表还活着,不挨鞭子的多半都会被战马拖死或者踏死。
  现在的沙皇俄国虽然已经统一,但是其军队却也没比几百年前强到哪儿去,该怂的时候一样怂成了狗。
  让朱慈燝头疼的是破城之后,毕竟要注意形象,不能把名声搞的太臭。
  而渡边淳一所带领的倭国仆从军在这个时候就很好的体现出了应有的作用。
  倭国仆从军不是大明的正规军,他们根本就不存在军纪这回事儿,哪怕无比艳羡大明军队的战斗力和纪律性,哪怕有大明教导千户所的教导,然而他们就是学不会军纪这个概念。
  当然,狗子之所以敢肆意妄为,多半都是因为主人不给力——大明帝国这个主人显然有意放纵狗子胡来。


第867章 因为烈酒引发的欧洲血案
  大明帝国养的狗子不太省心,除了面对大明的时候乖巧,剩下的时候跟乖巧两个字根本就不沾边。
  尤其是面对着沙皇俄国军队的时候。
  然而让狗子们,甚至于是身为狗子主人的大明帝国都佩服万分的,则是神奇的沙皇俄国军队的骚操作。
  米哈伊洛维奇在打算跑到莫卧儿来抢好处的时候,是将整个沙皇俄国的军队分成了两部分的,一部分是陈兵沙皇俄国与波兰的边境不动,另外一部分则是自己率领的沙皇俄国军队主力,南下莫卧儿来抢好处。
  而边境的那部分军队,因为补给和没有主心骨的问题,迟迟没有向波兰发动进攻,在明面上就维持了西进欧洲的态度,也正符合了一开始的时候,波兰老表们想要让沙皇俄国进入欧洲的意图。
  等到沙皇俄国在莫卧儿被怼了之后,波兰老表们顿时坐不住了——不对啊,这沙皇俄国老表被人干了?自己是不是得去帮忙意思意思?
  急着有人替自己分摊火力的米哈伊洛维奇顿时大喜过望,不仅将波兰边境的军队向着自己所在的方向调动,还邀请了波兰老表一起过来跟大明帝国刚正面。
  然后波兰老表们的脑回路就抽了。
  波兰加上沙皇俄国,这么牛逼的战斗力,应该可以怼大明帝国了吧?
  如果两家正常的联合起来跟大明刚正面,估计也不会有任何人感到佩服,只会觉得波兰老表们脑回路不正常。
  真正让人佩服的是波兰边境的沙皇俄国军队在向着米哈伊洛维奇所在的方面运动时,遇到了几个卖酒的吉普赛人。
  这几个吉普赛人卖的还是大明帝国出品的烈酒。
  正常情况下,骑兵比步兵要快的多,沙皇俄国也不例外,所以最先发现吉普赛人的是沙皇俄国的骑兵。
  然后骑兵就把所有的吉普赛人给干掉了,再然后就笑纳了所有的烈酒。
  拼死拼活赶路,好不容易追上来的沙皇俄国步兵一瞧骑兵们有酒喝,顿时也馋了,打算让骑兵们匀出点儿酒来,大家一起尝尝酒水的味道。
  骑兵大爷们不愿意了。
  老子们杀了吉普赛人才抢到的酒,凭什么分给你们?想喝酒自己抢去!
  步兵们也很不爽。
  没有老子们累死累活的替你们骑兵运送物资,没有老子们替你们这些四条腿的打掩护断后,你们还能牛逼的起来?
  为了几缸酒,双方就开始吵,然后发展到动手,最后以躺下九千多具尸体,几缸酒全部打碎为结局。
  自己人跟自己人打,而且因为几缸酒,结果干掉了己方九千多人,冷静下来的骑兵头子和步兵头子都懵逼了。
  这种破事儿出现在沙皇俄国的军队里面,想都不用想,这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更令人蛋疼的是,眼看着就快要赶到米哈伊洛维奇所在的位置了,到时候怎么跟沙皇交待?说为了几缸酒,自己人火拼了?
  正好在这个时间,波兰老表的军队赶到了……
  栽赃陷害这种事儿不仅仅是中原堂口玩的溜,蛮子们玩起来似乎也没差到哪里去,反正跟波兰老表有世仇,原本就打算干他们,这次只是把时间提前了一些?
  骑兵头子瓦西里和步兵头子马克西姆一拍即合,互相对视了一眼之后就确认了眼神,对面就是要干的敌人。
  然后人数比沙皇俄国军队要少了一多半的波兰军队就莫名其妙的凉了,被友军沙皇俄国的军队给干凉了。
  至于沙皇俄国的军队,则是再一次付出了三千多具尸体的代价,最后成功与米哈伊洛维奇会师的军队,仅仅剩下了三万多。
  米哈伊洛维奇已经气愤的想要砍人了——浓眉大眼的波兰老表,居然在这个时候还不忘捅自己一刀!难道他们就不知道自己挂了之后就轮到他们了?
  就像是宗教里面异端永远比异教徒更可恨一样,米哈伊洛维奇对于波兰老表们的恨意顿时就突破了天际。
  不就是沙皇俄国么?老子不要了!反正大明帝国的军队还在追赶自己,那就把他们一起引向波兰那边,让他们去干了波兰,自己给他们带路!
  完全失去理智的米哈伊洛维奇连大牧首尼康的劝说都不在乎了,对于一路上的那些城市也不在乎了,学着哥萨克骑兵们一样抢走所有有用的东西,然后去干波兰老表!
  波兰方面几乎也是懵逼的,波兰国王约翰二世·卡齐米日更是觉得自己很累。
  自己先是在三十年战争中协同哈布斯堡王朝对法国作战而被法国人俘获,被囚禁了两年的时间,等到瓦迪斯瓦夫四世挂了之后,自己居然被选成了波兰国王?
  当然,君主立宪制度嘛,这种狗屁制度增强了贵族的权力,至于国王还是选择无能的,或者与贵族的冲突中处于下风的君主,或者推举还未承袭其他强大王朝的外国继承人。
  卡齐米日知道自己的水平不太够,那些贵族们也一直想着把法兰西的孔代亲王弄过来当国王,可是卡齐米日也没想到自己的统治会这么操蛋。
  先是哥萨克骑兵起义,自己带兵把赫梅利尼茨按在地上摩擦,结果逼得赫梅利尼茨这个狗东西完全倒向了沙皇俄国,最后波兰被迫将东乌克兰割让给了沙皇俄国。
  现在瑞典那些混蛋更是莫名其妙的撕毁了合约,向波兰发动了进攻,而波兰也因此失去了利沃尼亚北部……
  至于丹麦和荷兰,虽然这两家站在了波兰一边并且先后向瑞典宣战,然而他们两家能立即干掉瑞典么?
  在这种外患不断的情况下,先遣军莫名其妙的向着沙皇俄国的军队发动了进攻然后全军覆没了?
  那些该死的贵族到底在想些什么?这个时候不应该跟沙皇俄国联手对抗大明帝国?不应该等沙皇俄国的局势稳定了之后再去干掉瑞典?居然还能闹起了内讧?
  难道他们真的打算跟站在瑞典军一边的折陶宛拉吉维尔王公混在一起?联手把整个波兰给卖掉?
  沙皇俄国完蛋了之后,下一个完蛋的不就是波兰?难道说他们站在瑞典一边,大明帝国就会放过他们?
  然而不管卡齐米日怎么头疼,沙皇俄国依然凉的很快,甚至于都没能带着大明的军队到达波兰边境——米哈伊洛维奇第一次当带路党就以失败凉凉而告终。
  当然,这事儿怪不得米哈伊洛维奇,毕竟沙皇俄国的军队其实是太不给力了一些,而原本最有战斗力的哥萨克骑兵在西西伯利亚一战尽没,剩下来的那些军队在面对着大明军队的时候根本就是兵无战心,能因为几缸烈酒就内讧的军队,一路丧土一路败退也实在是不稀奇。
  就连穆罕默德四世都忍不住大骂米哈伊洛维奇是个辣鸡。
  实在是没办法不骂,原本穆罕默德四世打算趁着沙皇俄国替自己挡枪的机会去怼欧洲,别管怼下来多大的地盘,好歹也能替奥斯曼土耳其回·回血,可是现在沙皇俄国直接就唱了凉凉,最后一个能替奥斯曼土耳其挡枪的也挂了。
  穆罕默德四世还没有天真到完全相信大明军方所谓割让了土地就休兵罢战的说法——没有加盖大明皇帝印玺的书面文件,下面将军们说的那些屁话根本就没有半分的可信度!
  张之极觉得自己说的就是事实,毕竟拿到土地之后,大明帝国的军队确实停下了进攻奥斯曼土耳其的脚步,最起码是暂时停下来了。
  虽然停下来的原因比较多,比如要消化莫卧儿和沙皇俄国的土地和人口,比如崇祯皇帝的寝陵要开始动工修建,因为规模的原因,所以需要调派的人手和物资比较多。
  按照崇祯皇帝的要求,自己的寝陵是修建在明面上的,任何人都可以远远的看到,反正别管大明最后怎么样,自己的寝陵是没人敢动的,就算大明亡了也是一样。
  然而崇祯皇帝可以任性,工部和少府却不敢直接按照崇祯皇帝任性的要求办开挖寝陵,最起码的防盗手段是要有的。
  整个大明境内的那些盗墓贼算是倒了大霉,哪怕是那些早早就已经洗手不干的,也同样倒了大霉。
  锦衣卫向来就不是什么讲理的机构,尤其是对于百姓之外的那些人,比如文武大臣,商人和盗墓贼。
  为了彻底的杜绝崇祯皇帝寝陵被挖开的可能,几乎整个大明帝国所有的盗墓贼都被锦衣卫找上了门,然后抓到了莫卧儿。
  让盗墓贼来寻找工部和少府设计中的漏洞,这已经是林幻羽所能想到的最好的解决方案了——就像是郝连勃勃修建统万城时要么杀监工要么杀工匠一样,让盗墓的来找寝陵设计里的漏洞,没毛病!
  经过反复的修改之后,最终版本的寝陵设计已经没有一个盗墓贼敢说自己能挖开了,哪怕是林幻羽学着郝连勃勃那套,以他们的生命作为威胁。
  实在是没办法,崇祯皇帝寝陵的设计思路就是埋完之后就彻底没办法打开的那种,无论是从上面还是底下,或者是侧面,都没办法挖开,哪怕是正大光明的一点点儿开挖,也会造成寝陵永久性的塌陷。
  在那些盗墓贼看来,几百年后有没有办法挖开崇祯皇帝的寝陵,这事儿不太好说,但是最起码百十年内是没有任何可能性。
  然后这些盗墓贼就被弄回了大明,然后老死在狱中。
  倒霉的除了盗墓贼以外,还有大量的被抓来干活的“劳工”,这些没有大明户籍的劳工在少府看来就是一次性的消耗品,要么累死在工地上,要么等寝陵修建完了直接杀掉。
  毕竟,要是用大明的百姓来修建崇祯皇帝的寝陵,还要用“物勒工名”的那一套来管理,完工之后又不能直接杀掉这些百姓以灭口,实在是麻烦的很,换成“劳工”来干活就完全没有那些顾虑了。
  崇祯三十五年,除了崇祯皇帝的寝陵开始动工修建,崇祯皇帝的便宜亲家斐迪南三世也早早的挂掉了。
  只不过,斐迪南三世虽然抽烟喝酒,但是确实是个大好人——在挂掉之前就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传给了老三朱慈熠。
  然后神圣罗马帝国就正式改名为晋国。
  将神圣罗马帝国改名为晋国之后,朱慈熠就直接学着中原堂口老祖宗们的玩法,开始传檄四方。
  除了宣告斐迪南三世已经挂了,现在国家改名为晋,自己荣升为扛把子之外,朱慈熠还打算看看有几个不服的。
  朱慈熠选择的第一步就是改土归流——命令各个诸侯国的国主们到罗马城居住,所有土地收归晋国官府所有,然后分配给农民。
  很明显,朱慈熠这一招直接就试探出了整个欧洲的态度。
  靠近神圣罗马帝国直接管辖区域和靠近巴伐利亚的那些小诸侯国们,都老老实实的听从了朱慈熠的命令,剩下的那些国家则是根本没拿朱慈熠的命令当回事儿。
  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干就完了!
  雄心勃勃的朱慈熠没搞什么合纵连横,也没搞什么远交近攻的手段,而是直接选择了平推,毕竟让一个壮汉去打几十个三岁的孩子,壮汉还要考虑孩子们会不会联合起来?
  让崇祯皇帝感觉到头疼的,是斐迪南三世在五十五岁的时候挂掉了。
  问题是,自己也已经五十二岁了。
  放在后世,五十二岁连退休的年龄都达不到,放在政治圈里更是典型的年轻。
  但是放在大明,五十二岁绝对说不上年轻了,子都曾经曰过,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纵然仍是发愤忘食,但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
  如果放在皇帝界里面来看,五十二岁更是实打实的高寿了,尤其是皇帝这个职业,不光有随时被人掀下龙椅的风险,还特别累脑子,人也更容易老,毕竟中原堂口的皇帝不像是螨清的那些,动不动就十全老人啥的……
  时间这玩意,果然还是不够用啊……


第868章 老子不干了
  幸福这玩意都是对比出来的。
  比如说读者们都在搬砖的时候,作者却可以躺在家里睡觉,然后水上几千个字骗稿费,作者就比读者幸福。
  比如说一群单身狗读者在抱怨为什么没有女朋友的时候,作者却在家里为了跪榴莲还是跪搓衣板而苦恼,那作者就比读者幸福。
  同样身为平民百姓,大明的百姓们要头疼明天该吃什么东西,要不要割上两斤肉开开荤,菜应该是做咸的还是甜的,还有家里的熊孩子不好好上学,是不是该揍一顿,大明的百姓们现在为了这些事情而头疼。
  然而欧洲的百姓们却不会因为这些事情而头疼。
  原本的生活就已经够糟心了,吃肉基本上就是奢望,饭菜是咸的还是甜的根本就不重要,有的吃就好。
  至于家里的熊孩子,上学?有那个时间去干活挣钱不好吗?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尤其是朱慈熠在欧洲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平叛战争”,联合刚刚对死了沙皇俄国的老大朱慈燝一起对欧洲地区进行清理,欧洲这下子更是彻底乱套了。
  跟无日不战的欧洲相比,大明的百姓就更加的幸福了。
  尤其是有报纸这种东西的存在,再加上社学的普及让识字率不断的上升,民间百姓也可以通过报纸和小道消息知道欧洲那边现在是个什么鸟样,再跟自己现在的生活做一番对比,傻子都知道什么叫幸福。
  甚至于,大明的百姓们居然希望长生不老药这种只存在于传说中的东西是真的,最好能让崇祯皇帝也长生不老,一直当大明的皇帝才好。
  如今到了崇祯三十六年的年尾,大明京城的百姓们可算是开了眼界了。
  紫禁城在小年夜那天晚上,亮了整整一个晚上!
  如果说紫禁城亮一个晚上,那自然是没有什么好稀奇的,毕竟是大明的皇城,就是天天晚上灯火通明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百姓们根本就不会关心一晚上要烧掉多少钱的蜡烛。
  问题是,小年夜的晚上,紫禁城没点一根蜡烛,没有一堆的柴火,完全是用一种被之为“电灯”的东西照了一晚上!
  神奇啊,电这种东西不是雷公电母才能掌握的?
  随着电灯这玩意的出现,大明崇祯三十六年的年尾到崇祯三十七年的夏天,整个京城都是在忙碌中过完的。
  出现一个电灯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可以提供照明了,而是涉及到了方方面面,无论是军事还是整治,乃至于民间经济和生活,都会受到其影响。
  比如电线杆子这种东西,还有电线和开关,这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全部由少府来制造?或者由工部帮着少府分担?
  想想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大明的面积有多大?需要的数量又是多少?工部和少府连灯泡的制造都想分到民间去弄,哪里又顾得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一旦将这些东西的制造分流到民间,那么民间又会产生一批用工热吧?工钱会上涨吧?百姓手里的崇祯宝钞会变得吧?
  民间的钱变得多了,流通的速度也就必然会加快,商品的流通也会随之加快,随之而来的就是物价上涨和更加庞大的用工热。
  除了这些之外,涉及到的方方面面还有很多,比如哪里该有发电站,线路怎么铺才能安全,电该怎么输送才能做到最优解,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都需要头疼。
  已经五十多岁的崇祯皇帝越发觉得这些破事儿让人闹心。
  然后大为不爽的崇祯皇帝就不想继续当这个皇帝了。
  再然后,一脸懵逼的朱慈烺就被崇祯皇帝拎到了乾清宫——凭什么啊,你不想当这个皇帝了,就准备把我弄上皇位去头疼这些破事儿?你是不是打算带着母后和那些妃子跑出去旅游?
  尽管心里这么想着,朱慈烺最终还是没敢说出口,哪怕朱慈烺心里明白,这很可能就是事情的真相。
  至于说什么崇祯皇帝主动退位,让太子早早登基以熟悉政务之类的说法,朱慈烺打从心底就一万个不相信。
  然而不管朱慈烺信不信,反正崇祯皇帝自己是信了。
  望着跪在自己身前的朱慈烺,崇祯皇帝沉默了半晌之后才开口道:“朕接手你皇伯父传给朕的大明时,是一个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的大明。朕将大明传给你的时候,是一个强横无匹,举世无敌,百姓安居乐业的大明,军、政、厂卫,朕都给你,让你真真正正的做一个大明天子,而不用担心朕这个太上皇会怎么样。朕以后的重心,会放在皇家学院那边,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朕能扶你上马再送上一程,但是朕却不能替你做这个皇帝。朕今天之所以告诉你这些,是希望你能记住,有上一任的皇帝扶太子上位,会让权力的交接少了流血和冲突,这对于大明来说是一个尝试,朕希望你能延着这条路走下去。”
  朱慈烺俯身拜道:“是,儿臣记住了。”
  点了点头后,崇祯皇帝又道:“记着,皇帝的利益,是和百姓息息相关的,真正能够让你坐稳这个皇位的,不是勋贵大臣,也不是文臣武将,他们是你治理这个天下需要的人手,而不是你统治这个天下的基础。
  想要江山永固,你最大的基础就是百姓,百姓安则天下安,百姓乱则天下乱,历朝历代,莫不如是。
  想想汉孝景皇帝是如何对待百姓的,想想他的寝陵哪怕是百姓造反了都没有人侵犯,再想想盛唐是怎么灭亡的,再想想故宋是如何维持住了三百年的江山。
  这些事情,朕不告诉你具体的答案,皇史宬收集的史书上面都有记载,你跟在朕的身边处理政务也有接近二十年的时间,该看的你也都看过,该会的你也应该会了。
  实在是没有学会的那些,就需要你往后慢慢看,慢慢学,做太子和当皇帝是不一样的。”
  朱慈烺再次俯身拜道:“是,儿臣记下了。”
  再一次沉默了半晌之后,崇祯皇帝才开口道:“人之所以会惧怕皇权,是因为皇权的不受限制,予杀予生,予取予夺,尽乎于皇帝一心。
  越是到了高位,人就会看的越清楚,也就会越发的害怕,害怕自己会成为牺牲品。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想方设法的来限制皇权,然而皇权本身过大的权力,又会让人向往着皇权。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想要坐到皇位上面来。
  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你自己思考吧,朕会在今年年底颁发禅位诏书,你自己准备好。”
  崇祯皇帝向来是个说话算话的人,基本上说要灭人满门,就不会放过一条狗。
  所以从第二天开始,崇祯皇帝基本上就不再处理政务,而是将所有的事情都扔给了朱慈烺去处理。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尤其是大明朝堂上的那些人精,更是看的明明白白。
  远在英格兰的张世泽也被拎回了大明,从张之极的手中接过了五军都督府大都督的位置——张之极的年龄并没有比崇祯皇帝小到哪儿去,再支撑五军都督府,基本上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至于文官系统,变化倒不是特别大,毕竟卢象升的身体还算硬朗,再怎么样也能再支撑上几年,到时候首辅大臣怎么换,估计也是朱慈烺的事情,而不是崇祯皇帝要考虑的事情了。
  当时间到了崇祯三十七年年底的时候,崇祯皇帝就直截了当的颁发了退位诏书,连乾清宫都让给了朱慈烺,自己则是带着一众大小老婆们跑到了皇家学院附近住了下来。
  朱慈烺显然也对崇祯皇帝所说的那番话仔细琢磨了一番,最后得出来一个结论——想要让人们不害怕皇权,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皇权关在笼子里。
  登基之后的朱慈烺颁发的第一份诏书,就是限制了皇权。
  主生,不主死。
  死刑依旧没有废除,只是类似于废除了皇帝可以随意杀人的条例,而将判决和执行死刑的权力交给了法司,也就是大理寺,刑部,都察院。
  皇权则是保留了特赦的权利。
  当然,朱慈烺也没有蠢到将所有的后路全部都堵死,而是特意留下了几条。
  比如战争时期所有权力归于皇帝,比如再修改大明律就必须要经过皇帝首肯,这一类的条例基本上就是为了保护皇权而设立的。
  崇祯皇帝对此则是不置可否。
  自己的路已经走完了,大明到了现在这个样子,跟自己心中所设想的也基本上差不多了,更加美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