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额哲无奈地道:“就算要退兵,也不能现在就退。现在退兵,只会给明朝蛮子以可乘之机,到时候若是他们有甚么办法能联系上明朝的狗皇帝,到时候给我们来个南北夹击,我们就更被动。”
林丹汗闻言,便说道:“你说的这些,本汗又如何不知道?只是如今退兵已经定局,再留几天退兵和今天退兵,又有甚么区别?还是说你有甚么好的主意,直接说出来!”
额哲躬身道:“咱们退兵肯定是要退兵的,只是,可以先派出小股骑兵,去汉地也给他来个屠村屠镇甚么的,而且还能再抓一些奴隶回去,填补我们的损失,尤其是那些懂得铸铁的工匠,更是宝贝。更何况,如果我们抓的人多了,哪怕明朝蛮子真的两面夹击,我们也可以以蛮子百姓为要挟,让他们放开道路让我们北归大漠。”
林丹思忖半晌,便点点头对额哲道:“不错,你说的有道理。”旋即又喝道:“来人,传本汗的命令,轮流派出两个万骑,去明朝蛮子那里打草谷,有工匠或者青壮以及妇女,便都掳了回来,以明日日落为限,明日晚上便北归大漠。还有,跟下面的人说清楚,到时候好处都是大家伙儿的,本汗一点儿不要!”
不得不说,额哲这个主意却是缺德带冒烟。宣府虽说是大明的军事重镇,但是总不可能重到每个村子都有重兵把守,更不可能重到每个关口,小路都有人把守,如此一来,也就给了蒙古铁骑的可乘之机。
一次两个万骑出去,然后再分成二十个千人队,分别寻找没有重兵把守的小关口,或者小村子,去劫掠掳人,以至于在林丹汗真正率兵撤退的时候,已经成功地掳了上千人——其中还有几十个让林丹汗觉得捡到了宝贝的铁匠。
至于林丹汗派出去的人受到的损失,在林丹汗看来根本可以忽略不计,每次派出去两个万人队,撑死了折上几十上百个人也就顶了天儿了。只要不是下马步战,蒙古铁骑又怕得谁来?
林丹汗很美滋滋,而此时集体蹲在开平卫里的卢象升、秦良玉,加上想跟着崇祯去草原却没去成的马祥麟和英国公惟贤,几人心中想要吃人的心思都有了。
最奈不住性子的马祥麟忽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沉声道:“不行!这口气不能忍!我这就带兵出关,去寻那林丹汗的晦气!”
英国公张惟贤看了一眼马祥麟,开口道:“马将军求战心切,本公是清楚的,但是现在不是出战的好时机。”
马祥麟怒道:“公爷总说不是好时机,那末将想问问公爷,到底甚么时候才是好时机?这短短不过十二个时辰,我大明百姓已经被掳去了千余人,其中还有好些个鞑子没有的铁匠,到时候怎么向陛下交待?”
张惟贤还没有开口,秦良玉便抢先喝道:“混账!怎么跟英国公说话的?还不向国公爷赔礼?”
马祥麟有心不赔礼,却见老母亲一副怒容,唯恐母亲生气的马祥麟只得垂头丧气地向张惟贤拱手道:“是末将鲁莽,国公爷勿怪。”
张惟贤抚须道:“本公岂是那小气之人?马将军为了大明百姓考虑,莫说是本公爷,便是陛下当面,也不会生气,秦将军与马将军但放宽心便是。”
见秦良玉和马祥麟再次向自己拱手道谢,张惟贤便也向北拱手道:“陛下派来的信使,昨儿个可也是说过了,命令我等要守好宣府,如果林丹汗北退,便远远地缀着他,寻机与陛下会合,到时候南北夹击,让他林丹汗吃不了兜着走。”
第188章 大明不受威胁!
额哲的预计并没有出错。就在林丹汗带着自己的十万大军或者说被干成了九万多点儿的大军外加上两万多牧民以及后来跑来的两万多人开始向漠北退去的时候,除了卢象升要留守宣府,英国公张惟贤和秦良玉、马祥麟就已经带着明军跟上去了。
而且得益于魏忠贤魏公公在天启年间时那股子不要脸的骚劲儿,此时的大明根本就不缺马,加上崇祯又舍得花钱,尤其是花起那些抄家所得的银子的时候,崇祯从来就不知道心疼两个字是怎么写的,所以连一向穷逼的白杆兵都鸟枪换炮,一人双马不说,盔甲更是每人一套,除了白蜡杆,每人身上还揣着五六颗简易手雷——就是那些小瓷瓶版的手榴弹。
对于明军这种不要脸的玩法,林丹汗和额哲简直是气的想要吐血。
你打,大家伙都是六条腿儿的骑兵,谁怕谁呀,跑呗。把追兵遛的人数变稀少了后,再回过头来怼上一梭子,那酸爽,简直就和那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一样,绝了!
然而要是放任不管,后边儿的那些不要脸的明军又跟那吸血的蚊子一样儿,说不定甚么时候就抽冷子来上一下子,尤其是他们不去打大队骑兵,专挑那后边儿的两万牧民下手。
搞到最后,烦不胜烦的林丹汗干脆命令把那两万牧民和后来从王庭中逃过来的两万多人给保护在中军,不给明军可乘之机,同时则多派斥侯,远远地看到了就做好戒备。
最后的结果就是,斥侯们开始大量的损失。搞的林丹汗感觉这不像是在草原上,反而是跑到了大明的境内,到处都是大明的那些蛮子在给自己捣乱。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林丹汗派出的前哨斥侯跟崇祯皇帝派出来的前哨斥侯撞到了一起才算是停止。
林丹汗觉得既然草原上的王庭都倒了霉,剩下的部族估计也好不哪儿去,所以前出的斥侯不在少数。崇祯皇帝则是觉得林丹汗北上的过程中,怎么着也得小心一点儿为上,所以也派出了大量的前哨斥侯。
当同样是蒙古族的察哈尔斥侯遇上了原本是顺义王卜失兔手下,现在是崇祯皇帝忠诚鹰犬的斥侯时,双方的眼神中透出的意思是这样儿的:
你瞅啥?
瞅你咋滴?
你再瞅一个试试!?
哎哟卧槽,这小王八犊子还挺横!看老子不整死你!
直肠子的蒙古汉子其实和后世据说的东北大汉挺像,就因为这种只是因为在草原上多看了你一眼的原因,双方便展开了追逐与反追逐,砍杀与反杀交替上演的斥侯大战。
而得到了斥侯回报过来的消息,崇祯皇帝也表示很满意。自己这一次带着这些蒙古的马仔去抢蒙古的地盘,效果是显著地——起码现在顺义王卜失兔和卓里克图汗手下的这个万骑,是从心底承认了自己这个天可汗的,毫不犹豫地便对着自己的同族拔刀相向。
为此,这些人在面对着之前将他们按在地上摩擦的察哈尔部骑兵时,竟然爆发出了无尽的力量与胆色,开始不断地硬怼上去,再也看不到之前被察哈尔部骑兵给欺负成狗的样子,仿佛一夜之间就从哈士奇进化成为了藏獒一般。
既然双方的斥侯都能因为多看一眼的事儿开始了互怼,那么就说明了一件事儿——崇祯皇帝和林丹汗离的不远了!
事实上也是这样儿。在经过了三五次的斥侯大战之后,双方已经可以遥遥地望见对方的前锋部队了。
而更让林丹汗闹心的是,后军派出的斥侯也回报说,可以看见明军的影子了。
很明显,这是两伙儿明军把自己察哈尔部给当成了饺子给包起来了。
而在这几天的斥侯追逐战中终于弄明白了后军的追兵都是些甚么人的时候,尤其是知道里边儿有着近万白杆兵的时候,林丹汗决定果断地怂一波。
林丹汗不怵别的大明军队,但是对于白杆兵,心中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敬畏——没必要跟白杆兵死磕,那是能跟建奴野战并且把建奴打成狗的存在,所以在后边儿有白杆兵,前边儿有崇祯皇帝的情况下,林丹汗觉得自己可以跟崇祯皇帝先谈一谈。
而当林丹汗派人把上千的大明百姓用绳子捆在马身后拖着,再由一个万骑压阵向前行进了一段儿的距离后,林丹汗便收到了对面儿崇祯皇帝表示愿意谈一谈的答复。
林丹汗看着离着自己不远处的崇祯皇帝,虽然看不清楚脸上具体的表情怎么样儿,想来也不会太美妙就是了,林丹汗在马上抚胸躬身道:“大蒙古国大汗孛儿只斤氏,林丹巴图尔,致敬大明天子陛下,愿陛下万寿无疆。”
崇祯却讥笑道:“林丹,别扯那些虚的,今儿个你把朕的大明百姓给放了,一切还有的谈。若是不放,那就甚么也不用谈了!”
林丹汗闻言,也收起了脸上那假的不能再假的笑容,虽然心中暗骂这蛮子皇帝当真粗鲁,却还是说道:“等本汗北到王庭之时,自然会放了他们。”
崇祯却道:“朕让你现在就放!”
林丹汗也笑道:“陛下也太天真了些!如今这些明人便是本汗的护身符,放了他们,本汗没把握带着这十万大军和四万族人全身而退,所以大明皇帝说甚么都是没用的,本汗不到王庭,肯定不会放人。”
崇祯脸色阴晴不定地道:“那你是吃准了朕会放你过去?”
林丹汗笑道:“陛下既然号称天子,代天牧民,那不知道这些百姓够不够换一条路的?”
崇祯却突然间嘿嘿笑道:“行,今儿个老子就让你看看什么叫汉人风骨!”
说完,崇祯却是突然抽出腰间带着的天子剑,伸手就抓起自己的头发割了下去,一边儿任风将头发吹的漫天飞舞,一边儿向着那一千多被林丹汗抓去的大明百姓喊道:“朕是大明皇帝!今天救不了你们,是朕无能!但是,朕发誓,有朝一日,他察哈尔部的鞑子,上上下下,一个个的全都得为你们陪葬!”
“挺起你们的胸膛,大明人可以站着死,不能跪着生!”
“大明!不受威胁!”
“杀!”
一声“杀”喊完,崇祯皇帝便直接催马向前杀去。跟在崇祯皇帝身后的那个万骑因为不清楚崇祯皇帝为什么割了自己的头发后就自己当先冲出去砍人,只是选择了跟上去一起砍就是了。
蒙古族和锡伯部的人不太清楚割发代首的含义,但是大明人又有几个不知道的?在京营的士卒看来,今儿个这事儿可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自从曹操玩了出割发代首之后,割发也就成了代首的同义词,如今逼得皇帝阵前割发代首,还有比这更让身为大明将士感觉耻辱的事儿没?
有!故宋徽钦二帝就比这更丢人!但是这大明三百年里什么时候出过这事儿了?没有!
被这一番变故刺激得眼睛血红的京营的骑兵们“嗷”的一嗓子就炸开了锅了,皇帝不仅割发代首,还带头冲阵,自己一个丘八还有什么好惜命的?左右不过是烂命一条,死了还能进忠烈祠享受血食,老子这辈子值了!
正是这样儿的想法,京营的五万士卒冲起来,比之顺义王加上卓里克图汗拼凑起来的万骑和完颜部那三千把崇祯皇帝当成自己家姑爷一般看待的骑兵更加地凶猛。
林丹汗却是懵了,这他娘的和想象中的剧本不一样!崇祯皇帝不应该为了博个仁义爱民的名声而让开道路放自己过去?哪怕最后自己再承诺点儿其他的,再服个软,认个怂,怎么着今天也不应该就这么操刀子对砍吧!
然而现在再想什么都已经晚了,抽了疯的明朝小皇帝直接带兵杀了过来,自己也不能怂!
不想认怂的林丹汗见状,也不再管那一千大明百姓的死活,直接命人挥动大纛,号令进攻。
呜呜呜的牛角号声响起,早知道自己的部落族人基本上被崇祯宰了个干净的察哈尔及附属的各部族骑兵,也是红着眼杀向了对面的明军。
而原本远远地缀着林丹汗大军的张惟贤和秦良玉、马祥麟在听到号角声和砍杀声之后,皆是互相对视一眼,心道一声坏了,前方必然是发现了崇祯皇帝,此时已经可能双方开始交战了。
至此,张惟贤也是红了眼,大明好不容易在武宗皇帝后又再出现一个知兵的皇帝,可不能出点儿意外!当下也不再准备留手,直接对着秦良玉拱手道:“若是按日子算,前方应该是与陛下所率的骑兵接上战了。陛下所率只有五六万骑,我等却需加快速度,务必保证陛下安危!”
秦良玉同样拱手道:“旦凭国公爷吩咐!”
原本所想的与崇祯皇帝前后夹击林丹汗的想法,也就此扔到九霄云外。
有人说,因为一个马蹄铁,毁灭了一个帝国,此时,却是因为额哲的几句话,险些就将察哈尔蒙古就此抹去。
这一战,从下午到日落,林丹汗最后却只能带着五六万骑远遁,剩下的,皆是战死。原本还想着收容俘虏再用来修路的崇祯皇帝却是失了理智,直接下令道:“传朕的旨意,此战不留俘虏,皆筑京观!”
《史记·崇祯皇帝本纪》帝征蒙古,归遇察哈尔部,阵斩十万,皆筑京观。帝曰:“凡轻汉者,伤害大明百姓者,虽远必诛。”信哉斯言,自古未有以十万外族筑京观者,且为帝驱使皆,亦为蒙古。
第189章 他们不死,朕心不安!
等到英国公张惟贤和秦良玉来到崇祯皇帝身边的时候,看着披头散发的崇祯皇帝,以及崇祯皇帝身后剩下的那三四万骑兵,皆是暗暗心惊。
原本京营和新军的五万骑兵,打眼望去,剩下的不过半数,顺义王和卓里克图汗拼凑起来的万骑损失倒是不算太大,不过也就是剩下了六七千,唯有锡伯部的三千铁骑,战死的倒是不多。只是,不管是京营还是万骑,或者是三千,人人身上都是带伤,只是大大小小的区别罢了。
不过,让张惟贤和秦良玉心惊的并不是战损如此之大,而是在如此之大的战损下,这剩下来的三四万骑兵居然没有溃散,而那若有若无的杀气,旁人感觉不到,久经沙场的英国公张惟贤和秦良玉又如何感觉不到?
在张惟贤看来,以前的京营和新军,虽然在自己和刘兴祚的整训下颇有成效,也不过是纪律比别的卫所要强一些罢了,至于说战斗力,和开国时那支追亡逐北,吊打了蒙古铁骑的明军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两者的区别,几乎可以用天差地远来形容。
但是现在再看过去,这些人的阵型虽然略显散乱,但是那种老子天下第一,谁不服就弄死谁的傲气,却是终于再次显现了出来。
可以说,自从土木堡后就被打断了筋骨的明军,只此一战,就已经沉疴尽去,重新站了起来。
张惟贤和秦良玉这一路上并没有跟着崇祯皇帝北征,不知道崇祯皇帝是怎么做到的这一步,但是在刘兴祚看来,却是这个平时表现的不怎么懂军事的皇帝,天生就属于那种统御万军扫平六合的存在。
一路北征,一路杀伐,通过不断地平灭小的部族,来给士卒们带来必胜的信念,积累他们的信心;公平公开的分配战利品,培养起士卒们好征战的念头,再通过阵前割发代首的行为,激发他们的耻辱心和荣誉感。
多管齐下的效果,就是这支不满四万的军队,给人带来的压力,绝不止四万而已,仿佛对面有百万大军,这四万士卒也不会放在眼里,只要皇帝一声令下,他们就敢直冲敌阵。
不管张惟贤和秦良玉心中怎么想着,当下之急,还是先拜见崇祯皇帝要紧。
只是崇祯皇帝却止住了二人见礼的行为,直接开口道:“先不必多礼。命你们带来的士卒,也一起打扫战场。除了战马,朕不需要察哈尔部一个活口!”
张惟贤闻言,心下便是一惊,由于还不清楚当时具体的情况是怎么样儿,只得劝道:“陛下,自古杀俘不祥,莫若留下这些俘虏充作苦力赎罪可好?”
崇祯却呵呵冷笑一声,呸了一声道:“林丹汗掳我大明百姓,胁迫朕放开一条道路给他。今日若是不将这察哈尔部的混账东西们杀个干净,朕如何对得起死去的大明百姓?英国公也不必多劝,他们不死,朕心不安!”
就在正说话间,此时有士卒寻到了崇祯皇帝割发时就弄掉在地上的金冠,便恭恭敬敬地给崇祯皇帝呈了上来。
却不想崇祯皇帝没有伸手去接金冠,反而又抽出腰间的短刀,自己揪着头发,只将自己的头发割的跟狗啃过一般。
张惟贤等人正要劝言,却听崇祯皇帝朗声道:“蒙古和辽东一日不平,朕有何面目对面枉死的大明百姓?鞑虏一日不灭,朕便一日不蓄长发,终日以短发示人!”
离得崇祯皇帝比较近的京营和新军士卒,听闻皇帝这般说法,纷纷从腰间抽出刀来,将自己的头发尽数割去,后边儿离的远的,听过前边儿士卒的转述,也是沉默一番后抽刀割发。
一时之间,这一片不大的草原上,到处是被风砍起来的断发。不一会儿,整个京营和新军剩下的两万多不到三万的骑兵,再没有一个留着完整的长发。
崇祯暗道一声军心可用之后,接着对英国公张惟贤和秦良玉道:“先打扫战场补刀,枭首,明日醒来了再筑京观,剩下的回去了再说。”言下之意,这京观是筑定了。
张惟贤闻言,心下苦笑,这皇帝要任性起来,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是筑京观这种赤裸裸地宣示武功的行为虽然被文人们诟病不已,但是自己心中却是觉得提气无比,当下也不再劝,只是拱拱手后便亲自带人去打扫战场。
此时却听突然有人大喊一声道:“这儿还有一个活着的!是大明百姓!”
崇祯和张惟贤等人闻言,便一起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在崇祯皇帝看来,能在十多万人开片的战场上活下来,还是一个被绑了双手的大明百姓,这他娘的简直就是主角模板一样的存在。
等崇祯等人过去后,却见两个士卒扶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郎,一身书生打扮,生得也是唇红齿白。心中暗骂一声小白脸儿的崇祯皇帝脸上一副关切的表情,问道:“少年,你现在怎么样儿?能不能说话?”
那少年有气无力地点点头道:“陛下恕罪,恕学生不能见礼。”
听少年自称为学生,崇祯心下便有些不喜,只是仍然道:“你家人呢?”
那少年茫然环首四顾,发现再无一个如同自己一般幸运的人能活下来,便一边流泪一边哽咽道:“启奏陛下,学生姓刘,名逍遥,原本便是这宣府人士,前两日陪内子回娘家省亲,却不幸被鞑子掳了来。那些鞑子见学生是个读书人,倒也没杀学生,只是学生家中亲眷,却是无一活口。方才大战起时,学生正好被旁边儿的人压在了底下,这才逃过一劫。”
崇祯闻言,黯然道:“此朕之过也。你放心,以后,朕定然会给你个交待!”
这名叫刘逍遥的少年书生却摇了摇头,说道:“与陛下无干。若学生等人到了大漠,只怕也是过着猪狗不如的奴隶日子,倒还不如死了干净。”
缓了这一会儿,刘逍遥已经有了一点儿力气,突然间挣开搀扶着他的士卒,跪地后不住地磕头道:“求陛下开恩,让学生从军,为这些惨死的父老乡亲们报仇!”
崇祯沉吟半晌,才道:“你先随着大军罢。若是受不得苦,此事休要再提。”
刘逍遥叩头道:“谢陛下恩典!学生有生之年不能将这些狗鞑虏杀光,情愿被万马踏死!”
崇祯皇帝点点头,便命人先扶着这个叫刘逍遥的书生下去休息,其余人等接着打扫战场。
等到整个大战的战场彻底打扫完,已经月上中天,到了后半夜的光景儿了。此时崇祯所率数万骑兵所带的干粮已经所剩无己,幸而有察哈尔部牧民被杀散之后遗留下来的牛羊,当下又是一场篝火烧烤晚宴。
围着一堆堆篝火烤起来全羊和牛肉的士卒们也不嫌弃大战过后那浓得几乎化不去的血腥气,伴着堆在一起的尸体和残肢断臂,累极了的众人在吃饱了之后,便睡得东倒西歪。
除去被派出去警戒的夜不收,崇祯皇帝和张惟贤等人也没有睡。不断地游走于士卒们之间,不时地帮踹开了毯子的士卒再将毯子盖回去,直到天色将明,崇祯皇帝才匆忙睡了一小会儿。
崇祯皇帝毕竟年轻,又是初次亲正带兵经历这般大的骑兵对决,只睡了一小会儿便起来了。其实想想都后怕,十几万二接近二十万人在这片草原上开片,自己还是带头冲锋的那个,崇祯觉得自己没死掉,完全是穿越者光环在笼罩自己,或者,自己就是这个位面的位面之子?
在崇祯起来后,便被各自亲兵喊醒的张惟贤和秦良玉等人也来到崇祯身边。看着眼前一点点儿高起来的京观,崇祯道:“立石碑,刻书:大明崇祯元年,大明皇帝率兵北征,败蒙古林丹汗于此。杀敌十万。因其掳大明百姓,故全部枭首,筑京观于此,以为率兽食人者戒!”
第190章 将士高歌得胜归
宣府的百姓们今天可算是开了眼界了。好几天前的一大早就听着跟前唐时一样的红翎信使在一路狂奔中的大喊声:“大捷!大捷!陛下亲征!阵斩十万鞑子!大捷!”
林丹汗围了宣府挺长时间,基本上没占到什么便宜,听说还损失折将,被大明怼成了丧家犬一般夹着尾巴跑回草原去了。
按照那几个红翎信使的说法,就因为林丹汗抓了大明的百姓要威胁皇帝给他们让路,结果被暴怒的皇帝亲自带兵冲锋,一口气杀了十多万,被拿来筑京观的人头堆的足有小山那么高,整个站场上的草皮都被踏平,再加上那些鞑子的血,那地方现在就成了血沼泽一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