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崇祯摆了摆手,说道:“都不是。朕今日来,乃是昨儿个晚上翻阅古籍时,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东西。”
  这回换到徐光启有些心不在焉了。现在满脑子都是火铳和蒸汽机的徐光启根本就对其他的东西没兴趣,当下也只是躬身道:“不知是何物?可要臣等为陛下试制?”
  崇祯嗯了一声,捋了捋思路后便开始胡说八道:“这个倒是简单。朕翻阅前宋的杂本时,有一孤本之中记载了一件很有趣的事儿。却是宋亡之前,有白莲教天师能在夏日点水成冰。”
  徐光启闻言,却是蛋疼的紧,白莲教这东西从前宋开始到大明,从来都是被打成了异端,鬼知道他们那夏日生冰的技俩又是怎么回事儿——要说真有什么邪术,徐光启是不信的,撑死了不过是还没有被人发现的戏法而已。
  果然就听崇祯皇帝接着道:“据其书所载,有一次此人在表演制冰之时,为官府所擒,官员命斩其双手,取其一指没入茶盏水中,水即变凉,继而成冰,复试之,皆成。官员复取其另一只手观之,却是指甲之中满是硝石粉末。及至蒙元南下,这孤本便告流落,想来,这制冰之术也就此失传。”
  闻弦歌而知雅意,徐光启当即便明白崇祯皇帝要想干什么了,这是想要试着把冰给弄出来,只是一个皇帝亲自下场不太好看,这是要借自己的手成事。
  既然弄明白了崇祯皇帝想要干什么,徐光启便躬身道:“陛下且稍待,微臣愿意一试。”说完,便唤人过来吩咐了几句。
  不一会儿,便有人端着几个大大小小的水盆过来,还有人拎着一袋子的硝石过来。
  待这些人将盆子和硝石都放在桌子上面后,徐光启便伸手试了试水温,接着又拿起一块拳头大小的硝石,扔进了一个盆子之中。
  只是咕嘟咕嘟的冒了些泡泡之后,就此没了动静。
  崇祯凑上去看了看,见水里并没有什么变化,正在怀疑自己是不是记错了或者是搞错了怎么制冰的时候,徐光启却又伸手去试了试水温,接着奇怪地道:“怪了,这水温倒还真的降下来了。”
  幸好没有被打脸!长舒了一口气的崇祯见水盆之中的硝石还是成块儿的,并没有消失太多,便说道:“或者是这硝石的块儿太大了些?徐爱卿不妨先把这硝石弄成小块儿的或者粉末?”
  徐光启闻言,便点头应道:“是了,应该便是这硝石块儿太大了些。方才陛下也说过,前宋时的那人是用的粉末。”
  接着,徐光启又唤人来,把一袋子硝石拎走,换成了原本打算配置火药的硝石粉末过来。
  这一次的情况比上一次要好的多,可能跟硝石被研成了粉末有关系,也有可能是徐光启倒的比较多?
  徐光启又将手伸进水中,想了试一试水温。只是这一次却飞快地把手抽了回来,面露喜色道:“有戏!”
  一边说着,一边又倒了些粉末进去,这一回,情况可就和刚才大不一样了。不一会儿的时间,水面上就慢慢地起了冰渣子,过了大约一刻钟左右,水面上已经结成了薄薄的一层冰。
  崇祯喜道:“成啦!”
  徐光启闻言,也是大乐,只是没有被成功打昏头脑:“启奏陛下,硝石制冰是可行的。只是多少硝石能制多少冰,还需要反复试验。而且这冰也不能清楚是否能用来吃,但是想来是不成的。”
  崇祯却是嘿嘿一笑,伸手抄过装水最少,个头也是最小的盆子,凌空放在结冰的盆子之上,笑道:“将硝石的粉末置于最下面的盆子,让下面的盆子先结了冰,上面这层里的水再结了冰后,可是不带硝石的,到时候还不是想吃就能吃?”
  徐光启闻言,也是哑然失笑道:“陛下英明过人,臣所不及也。如此一来,这些冰便如同外面卖的那些冰食一般,可以吃了。”
  崇祯放下手里的盆子,笑道:“不错。只是徐爱卿多试试,看看到底怎么个配比是最好的。只是此法不要外传,趁着夏天热,朕也多卖些冰,到时候你这儿的费用也就更多。”
  别说徐光启了,便是后世的那些科研人员,有又哪个不是盼着自己的经费充足的?经费越多,能搞的实验就越多,到时候不管是名还是利,也就越大。
  如今受崇祯皇帝这么一诱惑,徐光启当即便躬身道:“陛下放心,这学院原本便与外界隔开,只要守卫得当,这制冰之法便传不出去。”
  崇祯皇帝嘿嘿笑了两声,便吩咐跟着自己一起来的曹化淳道:“派你的人过来。回头等徐大人这里弄明白了怎么制冰,回头便由东厂去摆弄这制冰一事。除去宫里所需,你便派下面的人去组织贩卖。”
  曹化淳闻言,便躬身应是。如今宫里的存冰虽然不少,但是也没有到放开供应的地步,这下子好了,能在夏天制冰,以后这冰就随便造!
  只是从皇家学院出来之后,崇祯却又吩咐曹化淳道:“记住了,以后没有硝的那些,供应到宫里和大明,那些掺了硝石的,往草原和辽东卖!你们东厂里边儿弄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只要是看不出来的,也都掺一些进去,只要短时间发现不了的,尽管掺!”
  本身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的曹化淳躬身应道:“皇爷放心,奴婢心里有数。一如盐例,不该在大明出现的,便绝对不会出现!剩下的,奴婢保证草原和辽东的蛮子们会喜欢。”
  崇祯嗯了一声,夸奖道:“如此就好。你也多用些心思,最好把那些加了料的冰卖给那些西夷。”
  曹化淳有意逗趣,便苦着脸道:“皇爷,您这可就是为难奴婢了。这冰在夏天肯定是不好保存,光是草原和辽东还好说,大不了在草原和辽东的边境上现制也来得及。只是卖到西夷那里,只怕运过去都化了哩。”
  崇祯却是笑骂:“蠢货!你不会保存,还不会让别人去钻研怎么保存么?这皇家学院里能人无数,让他们闲着干什么?”
  曹化淳赶忙躬身道:“皇爷圣明,是奴婢太蠢。”


第198章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既然能搞出冰来,那就没得说,什么冰沙啊,水果冰啊一类的,弄点儿出来去哄皇后,剩下的妃子那里都送点儿过去。哪怕因为皇后怀着身孕不能多吃,但是看看崇祯皇帝特意命人弄出来的吃食,周皇后心中也是高兴地。
  崇祯的大小老婆们都很高兴,还有比皇帝心中惦着自己更让人高兴的事儿么?
  京城的百姓也很开心。八月份里卖的老贵的冰饮突然间就多了起来,价格也降了一些,这可是好事儿。尤其是冰决,寻常人家不能多买,但是咬咬牙买一块回去敲碎了给娃子吃还是可以的。
  那些读书人也很开心。因为皇帝御驾亲征,原本早该举行的殿试便一拖再拖,拖到了如今已经八月份了,连中秋都没能与家人一起度过的预备官老爷们觉得有了这些冰,这个夏天的尾巴似乎也不是那么难熬了。
  但是京城里很多人不开心。尤其是很多勋贵家的公子爷,还有一些官老爷家的管家什么的,也不知道哪儿冒出来的这么多大胆强人,毫不顾忌的就敢把这么多人的腿都给打折了,以致于京城最近一段时间内的跌打正骨大夫们很吃香。
  不过没关系,总是有胆子大不信邪的。
  比如几个国公家的小公爷,就表示谁敢动我试试。
  然而现实总是那么打脸。
  比如成国公朱纯臣家的二公子,武定侯家的小公子,阳武侯家的小公子,谁也没跑得了。都是被人把腿打折之后再扔到了各自的家门口。
  成国公朱纯臣阴沉着脸看着自己家的二儿子,怒道:“老子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没脑子的东西!老子让你在外招摇,可不是让你去触这种霉头的!”
  朱纯臣的二儿子朱正远看着自家老爹那张能拧出水来的黑脸,哭丧道:“爹,不是您说的要儿子在外边闯些小祸什么的吗?这事儿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儿,现在您还不替儿子做主?”
  朱纯臣闻言越发的恼怒,喝道:“那你知道不知道老子为什么要让你在外招摇生事?”
  朱正远闻言,却是显得有些呆萌地问道:“为何?”
  朱纯臣痛心疾首地道:“一家勋贵,若是不出几个败家子,一家子全是圣人,谁敢用?你看看英国公家的张之极,不就是跟几个蛮子约架,看看人家现在呢,一门两公侯,这才是真正的简在帝心!可是我们成国公一脉呢?若是再没什么起色,只怕以后也只能抱着一个爵位混吃等死——关键是还得看皇帝是不是还想让你混下去!”
  朱正远纳闷地道:“那儿子今天也是惹事儿了啊,腿都被人打折了。既然有了这种污点,那皇帝还有甚么不放心的?”
  老子真想把你再塞回你娘的肚子里去!朱纯臣恨恨地想着:“你他娘的是不是傻,你看看人家英国公家的是怎么干的,再看看你们几个蠢货!那些卖冰的明显就是宫里的,你们还那么明显地去威胁他们,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朱正远这下子便有些傻眼了:“那孩儿这腿就白断了?”
  朱纯臣闷声道:“不止是白断,老子还得抬着你出去游街!让世人看看,我成国公府不是那种优势欺人之辈,这样,也能让皇帝放心。要不然,只怕今儿晚上就该有天使上门了。”
  说完,也不管朱正远怎么想,朱纯臣一挥手招来管家,吩咐道:“命人抬着二公子,不用给他医治,先在城里转一圈,只说他胡作非为,被打断腿也是咎由自取,与人无干。”
  朱纯臣再是无能,毕竟勋贵们都是军法治家,管家领命后,便唤人来抬起朱正远往担架上一放,抬起便往府门走去,完全不管朱正远如何地挣扎惨叫。
  所以这一天的京城百姓们也看了个乐子——七八家勋贵都抬着自己家的二公子小公子什么的,也不把伤腿盖上,就这么大摇大摆地在京城晃了一圈后才抬回去医治。
  接着消息的崇祯皇帝却是无可奈何地笑了笑。
  这些勋贵也太能作了。生怕自己不敢用他们,所以派自己家不会袭爵的小儿子们出来犯点事儿——这样就等于主动将把柄送到了自己手里,好让自己放心地用他们。
  毕竟没有一个延绵接近三百年的勋贵家族,不太可能出现特别没有脑子的情况。现在是个人都能看得出来,皇帝重用武人,尤其是在英国公一门两公侯的样子摆出来之后,这些人的心可就更热了。
  可是问题在于,脑子是个好东西,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七八家勋贵家的小公子就是典型,惹事惹到了东厂头上。东厂作为皇帝的家奴,还会惯着他们的臭毛病?
  尤其是在皇帝重用厂卫的情况下,打折几个勋贵家小公子的腿算得了什么,又不是把要袭爵的嫡长公子的腿给打折了。
  把锦衣卫送来的折子扔到一边儿后,崇祯皇帝也不再去想这些勋贵的事儿了。左右都是要用这些人,用谁不是用?英国公年纪已经大了,也不知道还能撑多久,总不能靠着英国公和刘兴祚撑起来这个天下。不过,勋贵们已经表态——求皇帝看一眼,求皇帝用俺们,俺们可是把用来鞭挞俺们的小鞭子都递给您了啊。
  崇祯觉得既然已经出现了这种开头,那就是好事儿,明天的殿试或者可以再试探一番这些读书人的态度?
  等到了第二天的殿试之时,崇祯看着殿中仿佛鹌鹑一般的学子们感觉颇为蛋疼。
  没别的,人数也太他娘的少了。后世哪怕随便拉一所大学的硕士都比这多的多。每三年就录取这么点人,这官场不就跟他娘的一摊死水一般,没甚么竞争活力了?
  不过不管怎么蛋疼,事实总得一步步地来,希望明年的殿试能不一样罢。
  心中暗自想着的崇祯皇帝清了清嗓子开口道:“诸位学子能到这大殿中参加殿试,本身便已经说明了你们都是读书人中的佼佼者,将来都是要为官的。”
  “天子者,代天牧民。官者,代天子牧民。然而官字上下两张口,一开一合之间,便关系民生,是以取才不得不慎。”
  “朕今日殿试,也不再考较你们的文章学识。朕要考校的,是你们为官牧民的学识。所以,只有三道题,不限制甚么八股不八股的,你们便是拿诗歌作答也可以。”
  一番话说完,崇祯便对王承恩道:“命人将卷子发下去罢。”
  只是等这些士子们拿到试卷以后,却是傻眼了。
  第一题:你一路进京时经过了哪些州县?人口几何?如何看待一个州县是否富裕?
  第二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今欲两者兼得,可得其法?
  两张纸,每张纸上面就只有一道题。便是多了一个字也没有。说白了,就是由着你自己发挥。
  只是在第一题上,便已经难住了九成的学子。这些东西鬼他娘的知道!老子不会!
  可是不会也没办法,只得凭着一路上的大概记忆去写出来,好歹也能混个过关。
  只是这第二题是什么鬼?鱼和熊掌都知道,这是出自《孟子》中的典故。但是下一句是什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才是最关键的。
  舍生而取义容易,不容易的是,如何既不舍生,又能取义——先生都是教的舍生取义,没教过怎么样走这样儿的中间路线啊。
  就算是自己知道,可是真敢答这道题么?可是不答这道题,这是天子殿试之时,到时候又该以什么样儿的罪名论处?
  几百个学子的脸上开始滴答滴答地冒汗了。
  时间一点儿一点儿的过去。一柱时香烧完,整个殿中的学子,能下笔答的出第二题的不过四十五人。
  这四五十个学子一看其他人都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心下却是大定。既然其他人没有答出来,自己却答出来了,那么想必排名必然靠前。唯一所虑者,不过是这两道题各自的分数有多少了。
  “时间到!”
  随着王承恩一声长喝,一直冒着冷汗未曾做答第二题的学子们也是长舒了一口气。
  终于不用再忍受这种非人的煎熬了。在良心的拷问面前,自己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道题。
  不是没有骑墙的办法,但是不管怎么答,却是都绕不过道义有亏这一条。
  答了这道题的学子和没有答这道题的学子,在起立后,却是分成了两派。答了的,觉得自己有希望进入一甲进士。
  未曾作答的,则是心中暗自担心。别说入选三甲了,便是今天不被定个君前失仪的罪名,只怕都是好的。
  崇祯早就将士子们的情况收入眼底。也不去接王承恩呈上来的试卷,只是吩咐道:“将答了第二题的,和未答第二题的,分开后再呈上来。”
  分捡的速度很快。等到王承恩再次呈上来之后,崇祯先捡起了作答了第二题的试卷,第一题直接看也不看,只看第二题的答案。
  四五十份的试卷只看第二题,而且还是走马观花地扫上一眼,只没多一会儿便看完了。
  崇祯不理会下面那四五十个窃喜不已的学子,却是拿起了另一堆没有作答的试卷,随手捡起一份,大略地看了看第一题的答案,便开口问道:“杨封?”
  下面的士子之中,名叫杨封的闻言,意外地站出来躬身作揖道:“学生在。”
  崇祯嗯了一声,淡淡地开口道:“第二题为何没有作答?”
  崇祯的声音不准不淡,让人越发地猜不透他心中到底在想着甚么。杨封嗫喏了半天,鼓足了勇气道:“启奏陛下,学生不知如何作答。故而不敢乱写。”
  崇祯的声音依然没有任何变化:“鱼与熊掌之间,便这般难以兼得?朕看你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敢答!”
  杨封额头上的冷汗更重,却又不敢伸手去擦,忽然间却听崇祯皇帝语带鼓励地道:“尽管回答,朕恕你无罪。”
  杨封闻言,便把心一横,猛地擦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也不管是否君前失仪了,鼓足勇气朗声道:“启奏陛下,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学生以为并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学生亦不知如何两者兼得!学生不会蝇营狗苟!”
  崇祯闻言,笑了笑却没有命杨封回到队伍之中,只是从另一堆的已经作答的试卷中又抽出一份,随口道:“许义?你来回答朕,如何鱼和熊掌兼得?”
  那四五十人一堆的士子中,当即便站出来一个约摸四十岁的中年男子,朗声道:“启奏陛下,学生以为,义之一字,便是舍生求之,亦不为过。只是舍生亦求之不得时,便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留着有用之身再图来事,亦为未晚。”
  崇祯嗯了一声,也不答话,就这么沉吟了半晌。
  直到大殿中的人都开始心惊胆颤之时,崇祯皇帝却突然拿起那一堆作答了第二题的试卷开始撕了起来。
  等到撕完后,崇祯也不看下面那四五十人死了爹娘一般的脸色,直接开口道:“要么舍生取义,要么贪生怕死,有第二条路可以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是什么狗屁理论?面对建奴你也先投降再回来?和三姓家奴有何区别?”
  “想要升官发财没有关系。升官本身就意味着俸禄提高,朕也不会要求每个官员都如颜子一般。”
  “哪怕不会做官也没有关系。大明有的是做官的教材和例子,告诉你们怎样去做一个能为国为民的好官。”
  “可是,朕不能容忍的是不会好好做人!”
  “两面三刀,三姓家奴,哪个词不是为了这种人准备的?”
  一通火发完,崇祯却是直接道:“凡做答第二题之人,皆罢。着该省学政废其学籍。追回一切廪食及免税等优待。这种人才,现在的大明不需要!”


第199章 蛋疼的黄台吉
  崇祯望着殿上这四五十个最终显示了自己的聪明却惨遭淘汰的举子,淡淡地道:“尔等的聪明,用在经商,可以成为大富之家。用在格物,也未必不能有所成就。唯独用在官场之上,最终难免与那黄立极一般,挂在午门之外。”
  训斥完的崇祯皇帝也失了点评甚么三甲不三甲的兴致,干脆对温体仁道:“温爱卿和施爱卿,还有张瑞图张爱卿一起,一起再看一遍这些卷子,择其优者报给朕罢。”
  这些只答了第一题的卷子,虽然说只有一道题,但是其中包含的东西却是极多。
  先是要判断这一个举子是否观察过自己这一路进京所经过的州县,而且在如何看待一个州县是否富裕这个小问句里,还能大概断送出一个举子是否真的想过如何为官,是否知道怎样做官。
  失了兴致的崇祯干脆宣布散朝,转回后宫去了。想想人家姓云的搞的那个书院,瞧瞧,就没有一个人选择回答这道题,再看看自己的大明朝,这他娘的都学会了妥协啊混蛋!
  崇祯没了兴致,远在辽东的黄台吉很也没有兴致,或者说有很不爽的兴致。
  明军,尤其是毛文龙那个王八蛋,到底是谁给他的优越感,一而再再而三的拿着本汗当成二傻子戏耍?
  “仆毛文龙致书大金国大汗:仆本不欲与大金为敌,只是食君之禄,则须忠君之事。朝廷逼仆北上,仆本不欲从之,奈何朝廷以粮饷为要胁,仆不得不从之。
  闻大汗提大兵来攻,仆辈不胜惶恐,唯恐大汗劳师远征,餐风饮雨,中秋亦不得与家人团聚。
  更闻昔年叶赫九部之余孽如今又起大军,号称锡伯八部,与科尔沁部无日不战。若科尔沁有失,大汗即成无根之野鬼矣!
  若大汗愿退兵辽东,只需岁赐三千石粮草于仆,则仆必不敢犯边矣。
  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愿大汗三思。
  崇祯元年八月仲秋,毛文龙字。”
  黄台吉捏着士卒们呈上来的毛文龙派人用箭射进大营的书信,左看右看之下是既好气又好笑。王八蛋,写的倒是好听,让本汗岁赐你三千石粮草,问题是,本汗给了你就老实了?
  叶赫九部?锡伯八部?老子也知道了好吗!辽东屁大的地方,自己老窝里发生的消息,本汗还能不知道?
  彼其娘之!这是拿着本汗当傻子耍!究竟是谁给你的这谜一样的智商优越感!
  暴怒不已的黄台吉很想立即就把毛文龙生擒活捉,然后给他用上十大酷刑教他做人!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离着黄台吉只有几十里之遥的毛文龙就是这么自信。
  面对耿仲明的疑问,毛文龙笑道:“他黄台吉小儿退不退的又能怎么样。反正老子也没打算一封书信就能让他退兵,左右不过是恶心他罢了。”
  坐在毛文龙上首的孙承宗抚须笑道:“仲明还是太年轻了些。今日这封书信,他黄台吉自己生闷气倒也罢了。只是一起射入建奴大营的可不止一封,难免会有其他人看到,到时候建奴军心也未免要浮动一番。”
  耿仲明撇嘴道:“祖父大人想的倒是好,可惜了,那些建奴多数是不识字的!”
  毛文龙闻言,笑骂了一声小王八蛋,便抬手作势要打,孙承宗却是好笑地道:“行了,行了。那些建奴士卒识字不识字的有甚么打紧,反正他们的将领,尤其是那几个旗主可都是识字的。只要他们心中不稳,这事儿就算成了。”
  张献忠也笑道:“既然这样,末将便在晚上去建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