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略一停顿,朱聿键又接着道:“远了不说,就说前唐时吧,你道那瓦岗寨放粮,又能放出去多少?”
  张建英问道:“多少?”
  朱聿键撇了撇嘴,才接着道:“三十万军埋在朝鲜之地不去说他,便说是隋末的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厮杀,还他娘的能剩下几个人?放粮?放他娘的屁罢,便是原来有十万人,只怕也剩不下一万了,能去有力气领粮食的,撑死了几千人罢了,还能放出去多少?”
  见话题扯的有点儿远,朱聿键又将话题给转了回来:“可是咱们这位陛下呢?国库买粮,内帑买粮,还下旨意说不能饿死一个百姓,这不是妇人之仁是甚么?”
  张建英有些不服气地道:“要不然呢?饿死了百姓,百姓不还是会造反?卑职以为陛下的作法没有错。”
  朱聿键冷笑道:“想法是好的,可是咱们这位陛下自幼长在深宫,被先皇护在身后,何曾真个知道这天下是甚么样子?陛下以为杀了几个贪官,其他的官员就不贪了?
  可惜啊,陛下忘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话。只要是有人,便有止不住的贪欲。
  十年寒窗苦读,十年啊,人生有多少个十年?一朝得了势,便把令来行,至于饿死些百姓甚么的,只要不是真个发生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叛乱,谁在乎?
  你当这陕西的叛乱是怎么来的?还不是给饿的?活不下去了,就只剩下造反一条路了啊。
  这次去见陛下,没说的,肯定是陛下要把陕北的流民塞给本宫一些,让本宫带去海外。”
  张建英却若有所思地道:“若是如殿下这般说法,只怕塞给殿下的不是流民,而是投降的反贼了。”
  朱聿键笑道:“反贼?放心罢,肯定会有,但是肯定也不会多。塞多了,谁能放心?”
  说完,也不管张建英如何去想,朱聿键便接着道:“罢了罢了,不想了,左右不过是些流民罢了,本宫还算是有些家资,便也当做是为了社稷出把力罢。”
  二人一路疾驰一边儿说话,却也不曾避开旁边的内厂小太监。
  朱聿键自己心中有数,只要自己能替崇祯皇帝消化了这些流民,别说自己仗着是他王叔祖的身份胡咧咧几句没甚么,便是自己没有这个王叔祖的身份,崇祯皇帝也不会把自己怎么样。
  等到朱聿键见到崇祯皇帝的时候,根本就不是在蒲城,而是过了麻陂山,到了黄龙。
  等朱聿键施礼过后,崇祯皇帝便直接道:“王叔祖远来辛苦,可是时间紧,也容不得朕与王叔祖客套了。”
  朱聿键躬身道:“陛下唤臣来此,定然是有事,还请陛下直接吩咐。”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道:“如此,朕也不与王叔祖客气了。朕直接说了罢,这陕北的流民,朕希望王叔祖能带走一部分。”
  朱聿键正色道:“启奏陛下,臣也算是薄有家资,除了赴海外所需要花销,臣愿全拿出来,用在这些灾民身上。至于能带走多少,臣心中也没有底气。”
  崇祯皇帝闻言,笑道:“能带多少便带多少罢。王叔祖毕竟要远赴身毒之地,人带的多了,底气也更足之些。要留的花销,也要留够。”
  朱聿键躬身应是,却又不解地问道:“若陛下只是命臣带走些流民,大可以一道旨意给臣便是,不知为何又?”
  崇祯皇帝却是把朱聿键没说完的话给说了出来:“为何又将王叔祖喊过来陪王伴驾?”
  呵呵一笑,崇祯皇帝便接着道:“自成祖皇帝后,大明的藩王还有几个真的能打能拼的?王叔祖可曾带过兵?可曾管过官?”
  崇祯皇帝一番话却是将朱聿键给问住了,自己能说自己经常带着王府的护卫们玩些领兵打仗的游戏么?那他娘的说的再好听也不过是游戏罢了。
  呆立了半晌,朱聿键才讪讪地道:“回陛下,臣只是读过些书罢了,带兵管官甚么的,自然不曾有过。”
  崇祯皇帝心道当然没有过,若是有过才他娘的见了鬼。
  看看人家大汉朝的那些个藩王,吴王说不朝长安就不朝长安,说不鸟朝廷就不鸟朝廷,自己铸钱煮盐,小日子过的美滋滋。
  哪怕是造个反,也能弄出个七王之乱来,逼得汉景帝忽悠着梁王说要立甚么皇太弟,推着最强的梁国去跟七王死磕——就这,人家梁王还以一已之力挡往了七王叛乱。
  再看看大明朝的这些藩王,自打朱老四自己以藩王的身份起了兵,这大明朝的塞王,就全他娘的养了猪了,倒也不曾亏了这个姓!
  就算是后来的宁王想要造反,最后让一介书生给平了,丢人不丢人?这人都他娘的丢到太平洋去了!
  崇祯皇帝仔细想想却又释然了,这一切的毛病坏处固然是多,但是好处不就是留下了一个大一统的集权帝国了么?
  最后这一切,不还是便宜了自己这个穿越客?若是自己没有穿越到崇祯皇帝的身上而穿越到了汉景帝的身上,崇祯皇帝只是想想都觉得蛋疼不已。
  拉回了跑偏的思绪,崇祯皇帝又接着道:“朕此番让王叔祖来此,便也是为了这一点。王叔祖不妨多瞧瞧,多看看,也多学一学。朕虽然不成气,但是打仗甚么的,倒也算是有那么一点儿心得,只盼王叔祖来日到了身毒之地,能扬我大明国威,再现当年塞王英姿!”
  朱聿键虽然年龄上较崇祯皇帝大一些,胸中却还是难免热血一冲,拜道:“陛下天恩,臣必当铭记五内,绝不敢忘!来日到了身毒,臣必然打下一片疆土,为大明守住西边!”
  崇祯皇帝哈哈一笑,扶住朱聿键的肩膀道:“有王叔祖的这句话,朕也就放心了。”
  待朱聿键直起身来,崇祯皇帝又接着道:“如今天色也不早了,咱们先在城外歇息一番,明日再向着宜川进军,早日将那王佐挂给平掉。”
  朱聿键复又躬身应是后,便带着自己的侍卫下去歇息了。
  崇祯皇帝却打起精神,问身旁的张之极道:“还有多长时间咱们才能到宜川?”
  张之极在锦衣卫送过来的地图上比划了半天,才直起身对崇祯道:“启奏陛下,咱们所带都是骑兵,若是不顾惜马力,咱们后日一早便能到。中途若是休息一些,再加上到了宜川前还要休整一番,只怕要后日下午了。”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便吩咐道:“慢一些也无妨,咱们只消得后日中午能到便可。”
  崇祯皇帝这边儿一路平掉了王二,还将王明玉给点了天灯,又一路向着宜川急行,但是远在宜川的王佐挂却还混然不知,只顾着自己在城中做着自己的大王梦。
  要说王佐挂此人,倒也当真是有些意思。先是带着自己的乡亲们起兵造反,等打下了宜川县,王佐挂却又觉得造反打打杀杀甚么的太没劲,不如就留在这宜川城中好好享受。
  王佐挂的理论很简单,向北,有高迎祥他们顶着;向南,有王二他们顶着,向西向东虽然没有人给自己顶着,但是现在朝廷哪儿来的心思来进剿自己?
  而且,最最重要的,则是现在的灾荒还不够大!
  对,没错,饿死的人不够多,这才是最重要的。
  那些不知死的泥腿子啊,不多饿死一些,他们就不知道拿起刀来反抗。
  他们不造反,自己打过去多累?
  倒不如安心在这宜川里先好生享受着人生,等到其他各地都反起来了,自己再带着大军打过去,到时候收编的势力一多了,自己也未必不能看看京城的那个龙椅?
  王佐挂心中是这么想的,实际上也是这么做的。
  然而所谓的农民军起义,真的起兵了之后,最容易失去控制而丧失人性的,也正是这些农民军。
  整个宜川城中,由于饥荒的原因,早不见了往的人流如织,饿死的不在少数。
  然而等到王佐挂的大军打下了宜川之后,协助着给开城门,放王佐挂进城的百姓,才是真的后悔莫及。
  整个宜川此时已经成了炼狱一般的存在。
  大街上的乱兵,但凡是看到了谁家的大姑娘小媳妇有几分姿色的,便明火执仗地抢回营中去快活快活,稍有不从,立时便是个死。
  至于城中的百姓家中,原本就不多的粮食倒是没有叛军去抢,但是家中有点儿甚么值钱的,哪怕是有几个钢板,这些叛军也是丝毫不放过。
  谁也不曾想到,自己原以为是救世主,放进城来给开仓放粮救济百姓的义军,甚至于还不如前边儿的贪官县令!
  最起码,那县令在的时候,就算饿死了些人,粮食卖的贵了些,却也不至于发生现在这种当街明抢的惨剧。
  及至崇祯皇帝大军围城之时,王佐挂甚至于还在放任城中的叛军胡来。
  而王佐挂也丝毫没有阻止的意思。
  老爷们费劲巴拉的打下来县城容易么?开仓给你们放些粮食容易么?如今只是拿点儿东西又怎么了?
  正是由于王佐挂不管不顾的放任,下面的兵丁也是愈发的肆无忌惮,稍不如意,便是杀人取乐,整个宜川,此时已经成了人间炼狱一般。
  只是王佐挂的日子也很快到头了。
  崇祯皇帝看着眼前的县城,暗骂自己猪脑袋。
  自己带的全是些骑后,一万五千骑,围城有余,至于攻城,换谁来也只能呵呵了!
  心中不爽的崇祯皇帝此时还不知道城中的情况,吩咐张之极道:“派人去喊话,命他们开城投降,除各级头目外,朕给他们一条活路,让他们跟着王叔祖去海外。若是不降,城破之时,一应叛军,皆发配去做苦力,遇赦不赦。”
  张之极应是,便派人前去喊话。
  城头上把守的叛军士兵早已瞧见了崇祯皇帝所带的大军,只是没见到有步卒,全是些骑兵,便有些不当回事儿,只是分出人手飞速地去向王佐挂汇报便不再理会。
  等到王佐挂来到城楼之上,看见城下乌压压的一片大军,心中却是暗骂了一声他娘的,向着身旁被抓过来临时充当师爷的书生问道:“这他娘的怎么回事儿?南边儿的王二他们呢?怎么大军就到了宜川啦?”


第244章 鸡犬不留
  被王佐挂一把抓住的书生早就在王佐挂进城之时便已经投诚,因为读书识字又能出些歪主意,倒也颇得王佐挂看重,很是有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意思。
  然而水平么,便是比之被点了天灯的王明玉还秒嫌不如。
  听到王佐挂的问题,这书生苦笑一声道:“左王,如果单从现在的局面来看,只怕那王二与王明玉兄弟都已经被灭掉了。”
  王佐挂愤愤地松开了抓着书生衣领的手,怒道:“他娘的!王二兄弟两个都是废物!如今大军围城,你说,咋整?”
  这书生闻言,也是极其的无奈。
  都说是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
  若是当官的不走运,知县和知府在同一座城里,这样他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牵制,疲于奔命,完全没有了父母官的威风。
  附郭省城就是知县、知府、巡抚同在一城。附郭京城就不用说了。
  可是这话他娘的是说的当官的啊,不是说的这些老百姓不是?怎么轮到这宜川县城,就是这些老百姓遭了瘟,倒了霉呢?
  好好的一个两三万人的县城,自打这王佐挂进了城,现如今死的死,逃的逃,整个宜川县城里剩下的老弱病残加一起也不足几百之数了。
  无奈之下,这书生只得拱手道:“左王,为今之计,倒是有两条路可选。”
  一听到书生有两条路好走,王佐挂当时便高兴了起来。看看,老子收留了这个书生果然是对的,要不然说这些读书人的脑子好使呢,转眼便是两个办法。
  心中高兴的王佐挂连声催道:“快说说,都是啥法子?”
  书生闻言,便拱手道:“好教左王得知,其一么,便是坚守不出,毕竟我等还有城中粮食为依靠,而城下的大军却全是骑兵,所带粮食必然不多,只怕也是无力攻城。”
  听到这里,王佐挂便按捺不住地催促道:“城中之粮还能支撑多久?还有第二呢?快说!”
  书生无奈,只得接着道:“城中之粮大约还够十日之数,但是这十日之中,城下的骑兵要么要从别处运粮过来,要么便要先行退去。这其二便是待夜深人静之时,左王直接带着大军,从城下大军防守薄弱之处突围而出,向东北不足百里之地,便是蟒头山,只要进了山中,这些骑兵再想围剿我等,可就难了。”
  王佐挂正想说话,却见那书生咦了一声,又接着道:“左王,只怕今日之事不易善了了。还是准备突围为上。”
  王佐挂心中原本便偏向于死死县城,左右都是些骑兵,又不能攻城,老子怕他们干球?
  如今听到自己的军师这般说法,便不高兴地道:“为何?”
  那书生却是伸手指了指城下,对王佐挂道:“左王看那杆明字大旗,还有旗下之人。”
  王佐挂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烦燥地道:“有甚么话你就直接说,别他娘的藏着掖着的!”
  那书生无奈,只得道:“那杆明字大旗上绣的龙有五爪,旗下之人中,又有许多是太监打扮,只怕是当今陛下亲至了。”
  王佐挂心中一颤,问道:“皇帝老儿亲至?他娘的,老子不过是杀个官造个反,撑死了不过是占据了个县城而已,怎么就惹得这个杀神来了?”
  要说王佐挂心中不怕,那纯属是扯蛋。
  陕西之地原本便靠近山西,离着草原也近一些,崇祯皇帝在草原上连筑十余座京观的事儿,又有哪个不知哪个不晓?
  便是当真不知,那崇祯皇帝北征草原之后诏告天下的诏书里,可也是说得明明白白的了。
  如果这么个杀神突然带着骑后围了这小小的宜川县城,又哪里容得王佐挂心中不虚?
  那书生不着痕迹地鄙视了王佐挂一番,暗道自己眼也是瞎了,才投了这么个东西!圣人有云,大丈夫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这王佐挂当真是烂泥扶不上墙!
  只是此时再怎么后悔也晚了,当初城破之时自己先行投靠,又帮着这王佐挂出了不少主意,好处也没少得,便是投降反正,只怕城下的皇帝也容不得自己了,如今之计,便只有一条路走到黑了。
  强自打起精神,这书生又接着道:“左王还须早早决断,否则等城下皇帝调集大军,再有了攻城器械,只怕就真个走不了了。”
  王佐挂沉吟半晌,也是无言。既想坚守着城池不出,反正自己如今也算是一路大军的头领,又不用上阵厮杀,另一方面,却又觉得当真该赶紧突围而出。
  然而一起到钻进蟒头山里面去吃些草根树皮甚么的,过了十余日锦衣玉食生活的王佐挂便觉得万分心痛。
  还不待王佐挂做出决定,便听得城下哒哒的马蹄声响起,围城的骑兵之中却是分出来一骑,来到城下。
  那骑士望向城头,大声喊道:“城上之人听好了,陛下有旨:尔等放下刀枪,开城投降,除首恶及各头目外,余者不究,可随唐王世孙殿下麾下,随唐王世孙殿下远赴海外开国立业!”
  然而现实这个小娘们还是没给崇祯皇帝好脸色,又是狠狠地一巴掌扇在了崇祯皇帝的脸上——城头之上的那个书生做出的反应和王明玉的反应如出一辙,赶忙劝了王佐挂去散布谣言。
  除了这书生认出了崇祯皇帝之外,城头之上倒还真没有人认出来城下有崇祯皇帝亲正,因此被王佐挂和书生带着人一忽悠,倒都是信了。
  暗自舒了一口气的书生见那名骑士又在喊第二遍,生中唯恐生变,便对王佐挂道:“左王何不命人射杀此獠?”
  王佐挂估计了下距离,摇头道:“只怕够不着,而且就算是够得着,只怕些人也能躲开。”
  那书生却嘿然笑道:“射中射不中的又有甚么关系?只要左王下令射箭,所有人都便没有了回头路了。”
  王佐挂闻言,便不再迟疑,开口下令道:“放箭!休要听此贼子鼓动!”
  城头上的叛军听到王佐挂的命令,便纷纷张开了从宜川卫所中翻出来的弓箭,搭弓便射。
  城下的骑士也听到了王佐挂的命令,见城头之上的叛军都在搭箭,当即暗骂一声,拨转马头,便跑回了本阵。
  此时崇祯皇帝也是蛋疼无比。
  他娘的,怎么就没有一个人信得过朕!难道真他娘的要朕自己出面?
  想想这里毕竟不是京城的金銮殿,自己就算是跑过去了也没有人认识,万一再被已经张开弓的叛军给一箭射死,那岂不是亏大发了?
  念及于此,崇祯皇帝便恨恨地吩咐道:“扎营,将宜川给朕围了。”
  等到扎营完毕,崇祯皇帝便进了中军大帐。此时早有人铺好了陕西及周边的地图,供崇祯皇帝参考。
  崇祯皇帝看了半天的地图,却突然开口问张之极道:“咱们所剩下的粮食,还够支撑多久?”
  张之极心中盘算一番,拱手道:“启奏陛下,若是让将士们敞开了吃,只怕仅够一日之需,若是配给再加上马奶甚么的,倒能支持五六日。”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手指又在地图上划拉了半天,才抬起头道:“传朕的旨意,命马维骃从周边筹粮,向这里运送过来。命平阳府调兵,抽一个千户所过来,带好攻城器械,火速向宜川进军。大宁、吉县、乡宁三县,不得抽调,命三县卫所做好防御准备,若是有失,朕要他们的脑袋!”
  说完,也不等张之极回话,崇祯皇帝却又望向了旁边侍立的锦衣卫总旗道:“派人去城中联络,朕要知晓宜川城中的情况。”
  锦衣卫总旗此时也不像之前张之前要求知道蒲城时那般的要求,直接便躬身应是。
  只是等到晚上,崇祯皇帝得到了锦衣卫的密报之后,脸色便阴沉如水,拍案道:“王八蛋!”
  第二天。
  等到张之极进入帐中向崇祯皇帝点卯之时,崇祯皇帝便直接黑着脸吩咐道:“将宜川围了,便是苍蝇也不许出入。甚么时候开城投降了,便将这些混账尽数屠光。”
  张之极闻言便是一惊,拱手道:“陛下?”
  崇祯皇帝却用眼神示意旁边儿的锦衣卫总旗,吩咐道:“将宜川的情况跟张爱卿说一下。”
  那锦衣卫总旗便向张之极拱手道:“宜川城中,除叛军外,余者不及三百,皆是城破之时先行从了贼的。城中之粮,不足五日之数。”
  张之极闻言也是大惊,怒道:“竟有如此禽兽之行!”
  宜川县城之前的情况,张之极也不是一无所知。
  作为陕西和山西交界处的宜川县,本县人口近三万余,除城外乡镇的众口外,便是县城本身,人口亦是近两万人。
  如今却能被这些叛军给祸害到不足三百口,其兵祸之惨烈,由此可见一般。
  张之极却也理解了崇祯皇帝为何下令要屠光城中的叛军了——就这种率兽食人之辈,哪怕是发配去做苦力,扔在唐王世孙殿下的麾下,都对不起震中枉死的近两万百姓!
  思虑一番,张之极拱手道:“陛下,不如臣先派人去左近的树林之中伐些木头来,先行打造云梯,然后便即刻攻城?”
  崇祯皇帝沉吟了半晌后才道:“罢了,城中的百姓已经不足三百,而且皆是从了贼的,便是此刻攻城,亦不过是再由这些王八蛋驱使着守城,又能活下来几人?到时候也不过是徒增京营伤亡罢了。传朕的旨意,只要严加封锁便罢了。朕便不信,他王佐挂当真能干得出来食人之事?”
  事实证明,吃人这件事儿,不光是非洲的黑叔叔们干得出来,便是中原大地的这些人,也干得出来。
  东汉末年的臧洪杀了自己的爱妾以食兵将,前秦时期的苻坚时期,在长安的一次战斗,守军斩首了一千八百名突入城内的敌军,随后这些敌军的尸首就成为军粮。军官们也把这些人肉带回家给自己的妻子食用。
  不光是吃敌军,自己人在最后时刻也能吃。唐朝将军薛仁贵率领一万四千名士兵出击漠北,但是无功而返,在回来路上没有食物。全军人相食。最后入塞后,部队只剩下原来的二十分之一。
  最震惊的事件发生在张巡守卫睢阳之役。张巡以数千唐军在这里阻挡安禄山大军围攻。在持续数月的围城战中,城内首先发生粮荒。
  在粮食吃完后,士兵开始吃马匹,马匹吃完后,开始食用三万多名女人,老人和孩子。
  令人惊奇的是唐军虽然知道外无援军,内无粮草,自己必死在此,却没有叛变者。最后城破,城内六万军民,只存活四百余人。
  南宋绍定六年,宋军围困唐州金军,城内粮尽,金军将领乌库哩黑汉杀死自己的爱妾给士兵们食用。但是士兵们没有吃饱,就争相杀死乌的其他妻子儿女,到最后城破时就连金军主帅富察某也被自己的部下杀死吃肉了。
  然而这些人,还不是最牛逼的。
  最牛逼的是黄巢。
  那个写下了“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黄巢,才是真正的牛逼人物。
  中和三年五月,黄巢的军队被围困在陈州的时候,这货使用机械化的方式,集体屠杀陈州百姓,将年轻的男女尸体放入特制的“捣磨寨”,将人的尸体粉碎,制成“干肉”,配发成军粮,供给军士食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