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崇祯皇帝神色凝重,苗守陌便躬身道:“请陛下吩咐。”
  崇祯皇帝屈指敲了敲桌子,接着道:“高迎祥也好,其他的叛军也好,不管是哪一支的麾下,只要是有姓李的,银川驿的驿卒,一概格杀勿论。若是找不到也就算了,只要找到了,有一个杀一个,有十个杀十个。”
  苗守陌闻言,身体却是躬的更低了些,只是应声道:“是,姓李的银川驿驿卒,但凡在叛军之中,有多少杀多少。”
  崇祯皇帝这才嗯了一声道:“记住了,此事不许外传。”
  苗守陌的身体依旧不曾直起来,只是接着回道:“是,此事乃是锦衣卫自作主张,与任何人无碍。”
  崇祯皇帝的脸色这才好看了些,接着道:“去吧,这事儿办好了,你这个总旗便是千户。”
  苗守陌闻言,这才谢恩后退下。
  等到这些事儿都办完了之后,崇祯皇帝心中又暗自盘算开了。
  周皇后的肚子一天大似一天,自己还是回去陪着的好,别管第一个孩子是男是女,总归是自己的种不是?而且跑出来这么许多时间了,总也得有个回家的时候。
  崇祯皇帝盘算着回家陪老婆去,在延安府外碰到一起的秦王朱存枢还有庆王朱倬纮也在研究着崇祯皇帝到底是为什么把自己两个人给拉过来。
  其实朱存枢和朱倬纮两个人都差不多,再加上年经相仿又是同辈,因此上倒也颇有些话题能聊。
  其实说起来,秦王朱存枢和庆王朱倬纮两个人都不太愿意去海外建国。刚开始崇祯皇帝说要让藩王们海外建国的时候,两个人还颇为激动了一番,打算跑到海外去开创一番基业。
  可是后来想想,去海外哪儿有大明好?
  海外那些个破地方还不知道什么样,自打自己读书开始,就知道这世界上只有大明才是中心之国,何处能比得上?
  可是跟自己同辈的崇祯皇帝,他不这么想啊。这次估计也是不知道是什么什么事儿才把自己两人给弄来延安府。
  朱存枢寻思了半天,才纠结地道:“这回你准备了多少银子给陛下?”
  朱倬纮其同样纠结了半晌才道:“两万两,再多便没有了。只是银子的事儿好说,可是陛下怎么又把咱们给召来延安府?”
  朱存枢道:“谁知道呢。反正总不能是让咱们去平叛吧?咱们现在这些个藩王,可不是太祖高皇帝时候的那些个塞王了。”
  朱倬纮却是嘲笑道:“还有脸说,你这可是秦王,自打始皇帝开始,你看看都有谁封过秦王了?又有哪个像你一般?”
  朱存枢不满地道:“那又如何?若不是大明拿咱们藩王当猪养,何至于落到现在这般的地步?”
  朱存枢的话让朱倬纮也是一时哑然。
  朱存枢说的没错,大明就是拿着藩王当猪养,甚至于除了生娃外,其他领兵科举什么的,基本上就没有他们什么事儿。
  过了半晌,朱倬纮才安慰道:“王兄倒也不必太过在意,毕竟咱们这位皇兄和先帝他们都很是不同。而且咱们都准备好了平安银子,想必也没甚么事儿。”
  朱存枢却是冷笑了一声道:“可不是呗,那是大大的不同啊。自从永乐皇帝开始,又有哪个皇帝拿着宗室开刀了?就拿福王叔来说吧,那还是当今陛下的亲叔叔呢。要不然,咱们还用各自先准备好这买命的平安银子?”
  朱倬纮闻言,打了个寒颤道:“王兄慎言。”
  朱存枢却是毫不在意地道:“那又如何?这车中如今就你我二人,连个小太监都没有,便是说说心里话还不行了?”
  见朱倬纮不敢接话,朱存枢便接着道:“要我说,这回多半还是为了开国海外的事儿,而且咱们这位皇帝陛下只怕是有意借咱们的手来平定陕西的民变。”
  朱倬纮闻言却是讥笑道:“你瞧瞧,刚才还说怪朝廷把咱们当猪养,咱们如今一无兵二无将的,又平甚么叛?再者说了,平叛还和开国海外挂上钩了?”
  朱存枢道:“你看着吧,等见了陛下,陛下一定会让我等拿银子赈济陕西,然后再收了咱们的田地分给这些泥腿子。至于咱们两个么,肯定是远远地撵到海外,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见朱存枢又把话题拉回到了开国海外的事儿上,朱倬纮也是头疼不已,而且不止是要让自己两个人开国海外,还他娘的要收了自己的田地,这就更心疼了。
  只是等二人磨磨蹭蹭地进了延安府,见到了崇祯皇帝后,崇祯皇帝的表现却是出乎二人的意料——崇祯皇帝居然没收这平安银子。
  原本两个人各种准备了几万两的平安银子,也向崇祯皇帝表示身为大明的藩王,理应支持朝廷赈济百姓。
  崇祯皇帝将二人破财免灾的心思看的清清楚楚,心中却也是哑然失笑。
  这两个渣渣不思进取,但是也正好,像这种人也比较好糊弄,也更好吓唬一些。
  如今自己不收两人的平安银子,便是在向两个释放出一个信号——朕很不开心,这事儿不太好办。
  眼见凳子上的两个人想要扭动身子放松一下却又担心君前失仪,崇祯皇帝便开口道:“两位王兄不要这么紧张,放松一些,咱们可是一家人。”
  朱存枢和朱倬纮心中却是暗骂一声,鬼才跟你一家人!


第256章 带毒的糖到底吃不吃
  其实两个人不想去玩什么海外开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隐隐约约地听到风声说是崇祯皇帝打算要把以后海外开国的藩国丞相和太尉的任命权收归大明。
  这他娘的就不太好玩了,丞相和太尉由大明任命,那肯定就是亲近大明的才行,和自己又未必是一条心。
  君不见汉时的七王之乱,原本还很有可能成为九王之乱。
  只是实力比较强的齐王刘将庐和淮南王刘安就愣是没能举旗造反——刘将庐是连兵权都没整明白,被丞相和卫尉把持着,自己屁都没干成。
  而淮南王刘安就逗了,丫的刚想举旗造反,就被亲长安的丞相给软禁了。
  如今风声都传出来了,自己两个人去玩什么狗屁的海外开国干什么?当人形印玺吗?那他娘的还不如在大明当猪呢——左右不过是从一个猪圈换到了另一个猪圈而已。
  只是朱存枢和朱倬纮心中再骂,却也是放松了一些姿势,略微调整一下,总算是让自己不再那么别扭。
  崇祯皇帝将二人的小动作都尽收眼底,心头也是暗笑。
  这两人心中所想,崇祯皇帝也大概猜到一些。无非就是花钱买平安而已。
  只要自己收到了二人所谓的支援朝廷赈济陕西的银子,那自己还好意思向二人下手?
  可是不下手是不可能的。
  自己眼馋二人的土地可是好久了。
  自打太祖高皇帝朱元境册封了九大塞王开始,这几大塞王之中,除了燕王朱棣一系上升一步当了皇帝,还有末代宁王朱宸濠作死导致宁王只传了四代之外,剩下的哪一个不是传了十来世了?
  十来世的传承,每一代王爷自己的经营再加上朝廷为了面子而给的赏赐,加在一起是何等的恐怖?
  不提这剩下的七大塞王之后,光是一个福王朱常洵,因为受到了万历皇帝的喜欢,所以还产生了明朝后期著名的国本之争。
  国本之争整整持续了十五年,因此而逼退首辅四人,六部官员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人数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
  万历皇帝更是借故不上朝长达二十年,推出来太监和东林党斗了起来。
  而最后的结果虽然是万历没有玩得过大臣们,福王最终不得不就藩,但是这家伙捞到的好处可是一点儿不少。
  庄田两万顷,而因为就藩的洛阳没有那么多的天字号田给他,还从山东、湖广再划给他一部分。
  而且,张居正倒台之后被查抄的家产还存官没有处理的也划给他。
  从扬州到安徽太平的各种杂税收上来之后会归福王,还得再加淮盐一千三百引。
  这就是福王就个藩就捞到的好处。
  区区一个福王,在王朝的晚期还能捞到这么许多的好处,更不要提开国之初朱元璋给自己的儿子的好处了。
  而且,在同为塞王的燕王朱棣自己把皇帝这个担子挑起来之后,为了安抚其他的八家塞王,尤其是出了力的宁王一系而给出的好处了。
  上一次怼死福王,收回的土地足足有接近三万顷,能安排多少流民去种?
  弄回来的银子,别说是陕西的叛乱,哪怕是两三甚至于三个陕西这等规模的天灾和叛乱,崇祯皇帝也能拿出钱来解决。
  现在的情况就是,宰福王尝到了甜头的崇祯皇帝就把目光投向了秦王和庆王一系。
  见朱存枢和朱倬纮都放松了一些,崇祯皇帝也笑道:“这就对了,咱们毕竟还是一家人,不要那么紧张。”
  顿了顿,崇祯皇帝又接着道:“两位王兄一片为国之心,朕是知道的,只是这银子么,其实倒也不必交到朝廷手里,朕的意思么,既要能用在陕西灾民的身上,还要对于两位王兄开国身毒有些帮助才好。”
  其实在一开始见到朱聿键也在屋子中的时候,朱存枢和朱倬纮就已经搞明白了崇祯皇帝到底想要干什么——说白了,还是觉得自己两个人在眼前晃悠着碍眼,或者说还是看中了两个人的田地,想要把两个人打发的远远的。
  好生斟酌一番,朱存枢才拱手道:“陛下,非是臣不愿意替大明开疆拓土,实在是臣本身没什么本事,手中又无兵无将的,开国海外,实在是为了臣了一些。”
  原本抱着自己当个土皇帝想法的朱倬纮也是陪笑道:“王兄说的是,臣弟也是一般的没什么本事,还望陛下再考虑考虑?”
  崇祯皇帝却是不给两人把事情搅黄的机会,干脆地拒绝道:“两位王兄这是说的什么话,我天家之人,又何需亲自带兵打仗了?便是强汉之时的高祖皇帝,论带兵之能,又怎么比得过淮阴侯?至于说无兵无将么,其实朕这两天也是和王叔祖一直在考虑这些事情,如今也算是有了些眉目。这不,朕可是赶紧把二位王兄找来一起商议一番。”
  眼见二人还是有些苦瓜着脸想要赖在大明,崇祯皇帝干脆又语带威胁地道:“如今早些随着王叔祖开国海外,朕和大明也不会亏了二位王兄不是?若是一直拖下去,等到这身毒那边的好地方都被其他的藩王抢光了,二位王兄可没地方后悔了啊?”
  如今崇祯皇帝连这么不要脸的话都说了出来,语气中隐隐约约的表明只要自己二人不识相,说不定就会等到最后强制性的往哪个犄角旮旯里随便一扔了之,朱存枢和朱倬纮也有些慌了神。
  沉吟了好一会儿,秦王朱存枢才把心一横,咬着牙同意了崇祯皇帝的意思:“臣愿意陪唐王叔去身毒之地。”
  毕竟留在大明国内也是被当成猪一样的给养着,倒还不如去海外搏一搏,万一要是成了呢?
  而且,自己表态的时间和态度虽然不如朱聿键那般能在崇祯皇帝那里加分,但是旁边不是还有朱倬纮这个笨蛋衬托一下么,只要表态的比他快,终究是能加上那么一两分的好印象吧?
  只是人心不足,眼见崇祯皇帝的脸色带着嘉许之色,朱存枢便有些顺着竿子向上爬的意思:“启奏陛下,臣在国内还有不少的田产,陛下所言的置换,不知是怎么个章程?”
  只是朱存枢不知道,如果整个大明拉出来一个不要脸排行榜,崇祯皇帝肯定是可以高居榜首的。
  别说什么崽卖爷田不心疼,崇祯皇帝拿着人家阿三哥的地盘来卖人情,就更不心疼了。
  见朱存枢还想着置换一事,崇祯皇帝便淡淡地笑道:“王兄此去身毒也算是为大明开疆拓土,以后的封国岂非大明屏藩?朕又岂会让王兄吃了亏去?”
  见朱存枢一副好奇宝宝的样子望着自己,便是连朱倬纮都竖起了耳朵在细听,崇祯皇帝便接着笑道:“也别说什么置换不置换了,左右那身毒之地面积广阔,而两位王兄与王叔祖又将会是第一批过去的,所以么,朕也就不给王叔祖和两位王兄划分什么封国了。”
  见二人仍然一副不管的样子,崇祯皇帝屈指敲了敲面前的桌子,笑道:“朕的意思很简单,二位王兄和王叔祖一般,到了身毒后,能打下多大的地盘,便是多大的封国。若是二位王兄有本事,便是能联手打下整个身毒,整个身毒便都划给二位王兄做封国,谁多谁少,到时候二位王兄自己商定,朕无不准可。还有,为了让二位王兄能顺利开国,朕打算让二位王兄和王叔祖一般,都从大明的卫所之中招募士卒,还有从陕西的流民之中招募百姓,至于能招募到多少,就看王叔祖和二位王兄的本事了。”
  略微一停顿,崇祯皇帝又接着道:“还有,不管是刀枪剑戟,还是火铳大炮,两位王兄与王叔祖要多少,大明便卖多少,价格止在成本之上加一成。只是以朕之见么,这火铳乃是利器,士卒的培养也较之使用刀枪的士卒培养简单的多,所以两位王兄倒是可以多买一些。”
  崇祯皇帝既想着把这些藩王给扔出去,又不想让这些藩王彻底的失控——万一哪天有个家伙抽疯了,带着大兵回到大明搞什么清君侧,那自己或者自己的后代岂不是要唱凉凉?
  干脆,把火铳和大炮也卖给这些家伙,就像后世的阿三哥一样,连他娘的子弹都造不出来还敢叫嚣自自己是世界第三,也不知道是谁给他们的勇气。
  所以还是小白了一些的崇祯皇帝想的就很简单,只要控制好弹药的输出,万一有人想不开作个死啥的,只要大明把弹药的供应给掐断,立马就能让他们手里的枪炮变成烧火棍——有能耐你就变身张小凡,让烧火棍成为神器,要么就别哔哔。
  而根本就没有往这一方面想的朱存枢可就更高兴了。
  身为大明的藩王,就算是再渣渣再垃圾,还能不知道火铳是个什么玩意?
  当年的成祖爷朱棣,可是带着这玩意五征蒙古的!
  等到了身毒之后,拿着火铳去打那边那些跟猴子一般的野人还有打不赢的?
  要真是那样儿的话,自己也别叫什么秦王了,干脆改名叫蠢王算了!
  如今见崇祯皇帝既不限制自己未来封国地盘的大小,还如此大方的将火铳对着自己敞开供应,那自己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别说是朱存枢了,便是还想在大明赖一赖的庆王朱倬纮都心动了。
  只是崇祯皇帝却还嫌不足,干脆又把从重要历史读物《我要做皇帝》上面学来的推恩令现学现卖了一番:“朕既然不打算限制王叔祖和两位王兄封国的大小,干脆就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佛,再与王叔祖和两位王兄行个方便。等王叔祖和两位王兄开国身毒之后,若是想要给自己的孩子也封个王,只要报给朕知,朕便都允了。”
  崇祯皇帝的这番话一出口,朱聿键和朱存枢还有朱倬纮就知道崇祯皇帝想要说什么玩意儿了。
  无非就是担心自己以后封国太大,会对大明本土造成威胁,再发生什么清君侧一类的故事,因此要学习下推恩令这么个玩法。
  但是三人会在乎么?
  会,但是也说不上真的有多么在乎。
  说白了,还是人心做祟。
  就像万历皇帝宠爱福王朱常洵,却看不上太子朱常洛,想要把皇位传给朱常洵一样,大家谁没有个自己宠爱的儿子?
  王世子是好听,但是向来也只有嫡长子能继承,其他的孩子,尤其是自己心头宠着的那个怎么办?
  有句老话说的好,手心手背可都是肉啊。
  尤其是哪个娇滴滴的侧妃再梨花带雨的哭上那么两声,哎哟,不成不成,本王这心都要碎了!
  崇祯皇帝既然又把推恩令给搬了出来,哪怕知道这是裹了糖的慢性毒药,那也得先吃!反正能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受委屈!
  至于以后封国越来越小,那关自己屁事儿?自己都不知道死了多久了还操心这个?而且谁也不能说自己留下的基业不够大!
  听完崇祯皇帝的条件,朱存枢和朱倬纮当时就高兴了。
  朱存枢便当先表态道:“启奏陛下,臣愿意随王叔祖一起去身毒之地。只是在大明的封国内的封地还有田产什么的,就还需要陛下多费心了。”
  正所谓投桃报李,崇祯皇帝当即也表态道:“王叔祖和两位王兄放心,朕会在京城和孝陵左近为你们再各自留下一座王府,若是想要回大明祭拜太祖高皇帝和先王,也尽可回来。”
  朱存枢和朱倬纮闻言更是高兴不已。
  唯有唐王世孙朱聿键心中对于推恩令一事不太满意。
  只是看着崇祯皇帝的脸色,想要反对的话几次到了嘴边,最终还是又咽了回去。
  此间事情已经安排妥当,平叛有杨鹤,背黑锅的洪承畴也已经就位,崇祯皇帝便想要打道回京城。
  皇后快生了,简直就像是紧箍咒一般套在崇祯皇帝的头上,让他一刻也不想再在陕西耽搁。
  只是崇祯皇帝的急着想要赶回京城的想法注定要落空。


第257章 倒霉的老回·回马守应
  带着毒的糖丸被朱聿键、朱存枢和朱倬纮给吞了下去,按理说崇祯皇帝便可以打道回京了。
  然而操蛋的事儿再一次主动找上了崇祯皇帝,让他再一次的改变主意,不想这么快回去了。
  锦衣卫密报,原本被赵平给怼了的高迎祥势力大增,又开始出来作妖了。
  而且这一次,高迎祥的队伍中还出现了官军的身影。
  若说是高迎祥么,崇祯皇帝主要还是更关心他女婿一些。
  至于高迎祥本身,按照崇祯皇帝大概看过几眼的历史参考读物《明朝那些事儿》中所记载,这家伙颇有些万事不挂于心的洒脱,输赢都那么回事儿,不太在意。
  再加上崇祯皇帝明确的知道这家伙早晚都得挂掉,所以崇祯皇帝对于高迎祥这个人也是不怎么在意的。
  但是这次不一样了。
  由于崇祯皇帝登基之后借势怼死了八大蝗商,第一件事儿就是把历年欠下的军饷先给补发了下去,而且后边再也没有拖欠过,因此整个陕西虽然乱成一团,很有些遍地烽烟的意思,但是还从来没有官兵出现在叛军之中的先例。
  关于这一点,崇祯皇帝确实好奇的紧。
  只是等崇祯皇帝看明白密报之中所写的详细情况后,却是忍不住的怒火朝天了。
  这次加入叛军的将领,名字叫马守应。
  其实马守应这个名字就没有什么特别的,起码原本的历史小白崇祯皇帝根本就没有什么印象——他倒是记得王守义,可惜那是个卖十三香的。
  然而这个叫马守应的名字之所以引起了崇祯皇帝的注意和暴怒,却还是因为他的绰号,老回·回。
  其实崇祯皇帝至于回族原本倒也谈不上什么坏印象。
  穿越前的崇祯皇帝的婶婶就是回族,还有一个关系挺不错的网络上的朋友也是回族,这又有什么了不起的。
  只是等到穿越之后,经历了烟阁回族想要开城门放建奴进城的事情之后,崇祯皇帝还特意去了解了一下回族在大明的情况。
  其时在大明之时,别说是陕甘一带居住的回族并不多,就是大明的其他地方也不多。
  而且这些回族的形成,主要也是由于伪元留下的探马赤军裔。这探马赤军后裔的民族意识不强,也并不团结。
  大明对其施行军管,战时充当士兵,还能蹭上朝廷的饭吃,所以这些些居住较早的回族及属于回族圈其他民族如撒拉东乡保安等都对大明比较满意。
  到了后来吧,又来了两波人。
  一次是嘉靖年间吐鲁番汗国入寇,大明退守嘉峪关,从此嘉峪关以北为吐鲁番汗国所据,大批原本生活在吐鲁番一带的回族开始跑到了甘肃北部生活;
  另一次,则是叶尔羌汗国征服吐鲁番汗国时期,从吐鲁番汗国逃亡的大明的回族难民开始定居在甘陕地区。
  穿越之后的崇祯皇帝通过看资料,知道的大概也就是这些。
  唯一还算是清楚的,就是这些人信仰的都是老教,教义也比较和稀泥,既信真主,也拜祖宗,跟普通汉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区别——汉人还有信秃驴的呢。
  只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崇祯皇帝算是被未穿越之前看过的那些新闻还有穿越之后经历的广宁门之乱给吓着了——总有刁民想害朕!
  如今在陕西就出现了这么个家伙,还自称老回·回,崇祯皇帝可就不爽的很了。
  现在的崇祯皇帝就很想抓住这个叫老回·回的家伙问问,到底是哪本古兰经教导他说要起来造反的!
  马守应现在就闹心的想死想死的。
  这他娘的也不知道怎么了,怎么就有这么一股子骑兵死咬着自己不放。
  若说是步兵什么的,马守应倒也不至于虚了谁。
  但是对于基本上都是步卒而且缺少跟能对抗骑兵所需装备的叛军来说,骑兵这玩意基本上就是无解。
  就跟后世的战场一样,无论多么精锐,只要不给他手榴弹和任何的重火力装备的,面对坦克的时候都得跪。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老回·回马守应也知道光凭步卒是怼不死骑兵的——乱民之中除非培养出一支岳家军那样的军队,否则面对蒙古万骑这种级别的骑兵,除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