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光启只得躬身道:“微臣先行谢过陛下了。”
见崇祯皇帝点头,徐光启又接着道:“刚才陛下说温度的问题,提到了这种硬碳,只是不知道陛下对于铁水之中的杂质有何看法?”
崇祯皇帝闻言却是来了精神,这个去除杂质的方法,朕还是知道一些滴。
如此装逼的机会怎可放过?
崇祯皇帝当即矜持地道:“朕以为万物相生相克,既然铁水之中有杂质,其物必然来自于铁矿石之中。既然如此,不如想办法将之吸附出去便是。”
徐光启见崇祯皇帝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当即便捧臭脚道:“请陛下赐教。”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后便说道:“朕于古籍之中见过上古之时的炼铁方法。凡百炼钢与大马士革钢,炼制之时必然要投入石灰石。朕虽然不解其意,然则百炼钢与大马士革钢的质量却是明摆着的,因此,朕以为可以试试投入石灰石一试。”
等到徐光启躬身应是之后,崇祯皇帝为了保险,干脆又加了一句:“不管石灰石扔进去有用无用,哪怕便是立即炼出来比百炼钢还要好的钢铁,徐爱卿不妨多扔些其他的东西进去一试。”
崇祯皇帝想的很简单,多扔些东西,谁知道会得到啥玩意?
后世有多少材料就是这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在无意之中掺到一起而得到的?
万一老徐因此而弄出来甚么特种合金钢,那可就牛逼的很了。
想到合金钢,崇祯皇帝又接着道:“徐爱卿不妨将两种或者数种不同的材料一起炼制,不管是一起扔进去还是分个先后顺序,总之尽管试。朕不怕浪费,只要能得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出来,浪费再多的材料也值得。”
徐光启躬身道:“微臣多谢陛下厚爱。陛下请放宽心,微臣一定多加试制,看看最后能得到些甚么。”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道:“不错,很多东西都是无意之中所得,唯不断试难而已。朕还要向徐爱卿提出一个要求。”
徐光启好奇地道:“请陛下吩咐。”
崇祯皇帝道:“朕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便是这皇家学院中所做的任何一次试验,不管是干什么的,都要有着详细的记录。”
徐光启笑道:“启奏陛下,现今皇家学院中的任何一次实验,其实都是有着记录的。”
崇祯皇帝却是轻轻地摇了摇头,才接着道:“朕要的不是大概的记录,而是详细的。比方说,每次实验所用的材料要精确到钱,每次实验所用的时间,同样要更精确一些。”
想到时间要精确,崇祯皇帝又来了精神。
这可是个装逼的好机会,不能放过。
崇祯皇帝笑道:“徐爱卿肯定是知道的,我大明现如今所用的时辰计量方式,不过是些时辰,刻钟,盏茶,刹那之类的。朕以为颇有不变,尤其是在进行这种炼铁炼钢的一类实验上面,更是不妥当。”
徐光启好奇地道:“请陛下赐教。”
崇祯皇帝道:“朕以为可以细分一些。比如将一个时辰一分为二,划为小时。小时划为分,称之为分,分划为息,称之为秒。”
徐光启躬身道:“启奏陛下,若是一个时辰一分为二,划为两时,则一时又划为多少分?时拆分为秒,则一分为多少秒?一秒又如何界定?”
崇祯皇帝真想告诉徐光启,一个小时六十分,一分钟六十秒,这样儿多简单。
可是这种理论总得找个理由才是。
想了半天之后,崇祯皇帝才淡淡地道:“朕以为六十甲子乃是我大汉族人最早、最大的发明创造。其纪年为六十年一个周期,纪月为五年一个周期,纪日为六十天一个周期,纪时为五天一个周期。既然如此,不仿将一个小时亦以六十为一周期,划为六十分,一分又可分为六十秒。刚才朕大概地算了一下,人的一息时间,正好是一秒左右。”
徐光启想了想,便躬身道:“陛下英明,臣稍后便会将时、分、秒详细地计算一下,最后再上书陛下。”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开口道:“这个不急,只要是这个时间的划分弄的精确了,再配合精确一些的度量衡,这些实验的数据便是精准的,不断地验证之下,总能得出一些有用的东西。”
一番话说完之后,崇祯皇帝便又将目光投向了蒸汽机,对着徐光启道:“朕还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徐爱卿能不能帮朕实现?”
徐光启躬身道:“请陛下吩咐。”
看着徐光启的满头白发和银白色的胡子,崇祯皇帝心下闪过一丝不忍,却强忍着道:“徐爱卿,朕想马车乃是由马儿向前行走,带动的车轴转动,车轴又带动了车轮。若是将这蒸汽机想办法安放在马车上,只要有办法控制方向,是不是便不再需要马儿来拉车了?若是可行,那再往远了想一想,这蒸汽机只要再放大数倍,是不是便可以拉动更多的东西了?”
说着说着,崇祯皇帝也来了兴致,干脆蹲在地上比划着:“若是铺设好轨道,将车子固定在上面,一辆连接一辆,是不是更大的蒸汽机可以一次拉动更多的东西?”
同样一起蹲下来看着崇祯皇帝比划的徐光启看着崇祯皇帝划出来的两条长线,中间还有一道道的短线,便好奇地问道:“陛下所说的轨道,臣倒是理解了,只是这些横线又是干什么用的?”
崇祯皇帝道:“爱卿想一想,若是一辆车子上面装载了太多的东西,是不是会更为沉重一些?若是单独两条轨道,岂不要被压的沉入地下?若是有了底下的这些横铺的石枕来分担压力,却不是要稳的多?”
徐光启却是恍然道:“陛下所言不错,若是仅以两条细轨来载运车子上面的货物,其受力面积极小,必然下沉,若是有了这些小横线石枕为基,却是相当于人为地将受力面积分摊到了每一条石枕上面,必然要稳的多了。”
嗯,你说的很有道理,朕也不知道是对是错是真是假。
崇祯皇帝这种理工科的小白哪儿知道后世的火车轨道下面铺设枕石是干什么用的,只知道有这么个东西,自己也就顺手画了下来,刚才的一番话也不过是想当然地忽悠徐光启的。
只是不曾想徐光启却是根据自己这种乱七八糟的说法总结出来这么多东西,这些玩科学的家伙们果然可怕。
崇祯皇帝干脆从地上站了起来,对徐光启道:“徐爱卿可以将这些东西总结一下,再教授下去。”
待徐光启躬身应是后,崇祯皇帝才接着道:“徐爱卿一定要早些将这蒸汽机还有为种蒸汽机车给弄出来,到时候朕有大用。”
第265章 这水可是甜的很
满大明不知道有多少个叫什么小张庄小李庄的村子。
崇祯皇帝对这些小村子向来是喜欢的紧。
由于前世没有穿越之前的老家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子,所以每次溜出宫来微服私访的崇祯皇帝都喜欢找个小村子看看。
只有方正化还有从陕西匆匆忙忙赶回京城的魏忠贤,外加上温体仁,都不怎么喜欢。
没别的原因,自古来随侍在皇帝身边的人,不管是太监还是文武大臣,都不喜欢这种没事儿就喜欢瞎浪的皇帝。
太折腾人了。
人家说巡查御史出京,不能地动山摇就算是失败,这个是没毛病的。
巡查御史出京,一路上查过去,若是正直的,就不知道有多少官员要倒霉,受御史的参奏。
若是遇上那等既要命声又要钱的,那可就不美的很了,一路上的官员既要上下打点,又要把自己屁股上的屎给擦干净。
巡查御史都有这般威风了,那皇帝微服呢?
皇帝微服出行威风个屁。
这才是最真实的写照。
别以为皇帝出行会像唐僧出行一般,四值功曹、五方揭谛、六丁六甲、十八位护教伽蓝什么的一概成为了路上跑腿的小神仙。
崇祯皇帝毕竟还是凡间皇帝,出行是没有这些的。
但是崇祯皇帝出行也不简单。
先不说必然有内厂和锦衣卫加上东厂的人手暗中保护,光是京营和锡伯族的骑兵就得派出大队人马远远的缀着,既不能太远,又不能太近。
离的太近的话,那崇祯皇帝的微服就微不起来,必然惹得皇帝不快。
离的太远的话,万一,万一皇帝有事儿要召唤大军,需要护驾的时候赶不过去,那他喵的就等着倒霉掉脑袋吧——尤其是崇祯皇帝这位爷的脾气向来不怎么好。
只是再不愿意,崇祯皇帝要微服出来浪一圈,就谁也拦不住——至于御史们经常上奏章弹劾崇祯皇帝微服出行,奏章都不知道被崇祯皇帝扔到哪个犄角旮旯去了。
而大明的朝臣们经过一年多的锻炼,也大都习惯了崇祯皇帝不按套路出牌的性子。
现在的情况就是,御史和其他的大臣们比如温体仁一类的该弹劾的弹劾,崇祯皇帝该浪的还是浪,谁也不把这事儿当成一回事儿。
所以刚刚弹劾完崇祯皇帝擅离京师的温体仁就被崇祯皇帝给拉出来微服私访了。
看着眼前炊烟袅袅,颇有些宁静致远的意思的小村子,崇祯皇帝说出来的话却是大煞风景:“温爱卿看看,这村子多平静,也不知道陕西原本是有多少村子如眼前的小村子一般。只是宁静之下就是火山,朕的心始终放不下来啊。”
温体仁无语。
这位爷不知道怎么着,就跟得了被迫害妄想症一般,总是有一种总有刁民想害朕的紧张感。
除了几个内厂的大内高手之外,其他的锦衣卫校尉和东厂的番子们早就散布了开来,因此崇祯皇帝只是带着方正化和温体仁等一起走进了这个被称之为张家庄的小庄子。
看着家家户户那升起的炊烟,大人喊小孩子起床,还有已经早起的小孩子在村子里边追逐打闹,崇祯皇帝一时之间却是颇感满足。
温体仁斟酌了一番后,小心地道:“少爷,只要天下个个村子都如眼前这般,又怎么会有别的事情发生?少爷却是太过担心了。”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却是没有再回答,只是在村子中自顾自地走着眼见一群正在打闹小孩子在离着自己远远的地步停了下来,崇祯皇帝干脆吩咐道:“尔等且等着,本少爷要过去和这些小孩子聊聊天。”
早有准备的王承恩取出一袋子的糖块递给崇祯皇帝后,崇祯皇帝便带着温体仁和方正化向着几个小孩儿走去。
只是原本还停下来观望的几个小孩子一见崇祯皇帝走了过来,当即便向后退了几步,颇有些要作鸟兽散的意思。
崇祯皇帝扬了扬手中的袋子,笑着道:“别怕,到大哥哥这里来,有糖吃的。”
为首的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子咬着手指,与其他几个小孩子一样都眼巴巴的看着崇祯皇帝手中的糖袋,却不上前,还颇为警觉地拦住了其他几个蠢蠢欲动的小孩子。
倍感无奈的崇祯皇帝又笑了笑,才接着道:“放心好了,大哥哥是好人,不是拐子。”
说完,又怕这些小孩子不怕心,还特意指了指身后的方正化等人,接着道:“你看,大哥哥有这些护卫,家中可是有钱的很,根本就不必要当个拐子不是?”
温体仁也接着道:“你等放心便是,当今陛下可是说过,拐了小孩子的人都是要凌迟的。”
几个小孩子虽然搞不清楚凌迟是什么意思,但是本能的感觉到这一定是一种很重的刑罚,心中却也是慢慢地放松了一些。
见几个小孩子神情放松了许多,崇祯皇帝又扬着手中的糖袋子说道:“大哥哥今天是偷偷跑出来玩的,谁要是能回答我几个问题,这些糖就给你们吃了,好不好?”
一听到这是一个交换条件,在这几个小孩子简单的心思中倒是先信了三分——既然不是白得的好处,那说不定是真的呢?
暗自放下心来的几个小孩子慢慢地向崇祯皇帝靠拢,而崇祯皇帝也干脆选择慢慢地蹲了下来,左右打量一番,又干脆走到旁边的一块石头上坐了下来,浑然不管那石头上面有着许多的尘土。
几个小孩子慢慢地围了过来,崇祯皇帝却是笑着问道:“大哥哥问你们,现在天天能吃饱饭吗?”
听到崇祯皇帝的问话,几个小孩子还没有回答,温体仁却先行无语了。
崇祯皇帝到底还是年轻,难道不知道这时候的孩子正在长身体,天天怎么吃都吃不够么?要不么民间怎么有句俗语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呢。
再说了,就算是问话,还有您这么直接问的?
只是几个小孩子毕竟想的还是简单了些,还是那个带头的小孩子先说道:“我们能吃饱,就是饿的快。”
崇祯皇帝想也不想的就从袋子中掏出几块糖递给了领头回答的小孩子。
那小孩子接过了糖,却没有先吃,而是分给了身后的一些小孩子,最后见手中还剩下两块,干脆又将多出来的一块儿递给了最小的一个小女孩。
温体仁颇感欣慰的对崇祯皇帝道:“少爷,看这些孩子就知道,如今天下也是教化得当,中兴有望啊。”
崇祯皇帝却是笑了笑,没理会温体仁的话。
这时候的小孩子思想最是单纯的时候,只要大人教的好一些,又扯到教化上什么事儿了。
只是温体仁一说教化,崇祯皇帝却是想起来之前可是下过旨意,要求重新恢复社学的。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便又接着问道:“你们不用上社学去学习吗?”
为首的那个六七岁的小孩子明显已经到了进社学的年龄,所以崇祯皇帝才有此一问。
那小孩子点点头道:“今天不用去呀,先生说今天是休沐日,要我等在家中温书,明天才要去学堂。”
崇祯皇帝却又接着问道:“村子里的孩子可都上学了?有没有不能上学的啊?”
那小孩子想了半天才咬着手指道:“有好多呢,他们就没有上学。先生说他们年龄不够,还不能上学。”
说着,还向着身后的几个小孩子指了指。
原本听到有好多孩子不能上学的时候,崇祯皇帝的心里已经开始想要杀人了,只是听到说年龄不够的时候,崇祯皇帝却又变得有些哭笑不得。
这个上了学的小孩子明显年龄就要大一些,眼看着得有六七岁了,但是他指的身后的那些小不点儿,最大的一个才五岁多,小点儿的才两三岁。
三五岁的上的哪门子学?
崇祯皇帝无奈,便又给了这孩子一些糖后,又换了个问题:“那你们多长时间能吃上一次肉啊?”
这回还是领头的小孩子回答:“不一定呢。以前总也吃不上,后来就总是能吃上了。过完年到现在,我们家可是吃了四五回肉了呢。”
这句话一出,身后的一众小孩子皆是一起吸溜了一下口水,吞咽声响起一片。
崇祯皇帝听完,也是倍感心酸。
后世自己的那个儿子,吃肉要专挑带脆骨的,不带脆骨的不吃,肥肉不吃,吃鸡肉要专挑鸡翅膀和鸡腿下手,别的地方的也不爱吃,每次吃饭都要哄着惯着才行。
哪怕是自己穿越过来之后,由于开局是皇帝,这生活上也没有差到哪儿去。便是再简单的菜肴,经过宫中御厨的精心调制,那味道便是自己前世吃过的一些套餐还颇有不如。
可是眼前的这些小孩子,一年吃上四五次的肉,就已经是很好的生活了,看样子还有更多的小孩子羡慕这样儿的生活。
一时之间,崇祯皇帝却是有些唏嘘不已的感觉。
干脆将手中剩下的糖都散给了这些小孩子,让他们自己去玩之后,崇祯皇帝便一个人坐在石头上发呆。
此时王承恩和魏忠贤等人已经凑了过来。
见崇祯皇帝独立出神,魏忠贤便壮着胆子道:“少爷,这已经好了许多了。原本别说是一年四五回的肉了,便是一年能吃上一回,这些人家也是困难。就算是地主之家,一家吃肉的次数也不会太多。”
崇祯皇帝被魏忠贤的话给惊醒了过来,暗道确实是自己想多了。
以前各种赋税地租什么的压在这些人的头上,再加上各种加派,吃肉这种事儿简直就是不敢想象的。
哪怕是家中养上几只老母鸡,也都是要用来下蛋卖了换钱的,只有等着这些老母鸡下不动蛋了才有可能杀了开开荤。
崇祯皇帝振奋了一下自己的精神,从石头上站了起来,干脆吩咐道:“走,咱们去村子里,找老乡家里蹭顿饭去。”
一听崇祯皇帝这话,王承恩和魏忠贤还有温体仁的脸色更苦。
出来浪还不够,您老人家带着我们几个去找个农家蹭饭,不得把人家吃穷喽!
只是崇祯皇帝已经带头踩着地上咯吱咯吱的雪向前大步而去,几个也只得无奈的跟上。
随意挑了个看起来还凑合的民居,崇祯皇帝便推门走了进去。
其实在农村,倒真是没有那么多的规矩,比如说敲门什么的。大部分相孰的邻居什么的窜个门都是直接推门就进,到了院子里才开口问谁谁有没有在家。
由于时间还早,院子中的妇人正在烧火做饭,一看便是当家的男子也正在院子中嘿嘿有声的劈柴。
一见衣着颇显华贵的崇祯皇帝等人进了院子,那劈柴的男子便放下了手中的斧头,有些紧张地问道:“不知道几位客人有何贵干?”
崇祯皇帝笑着道:“大哥别紧张,小可朱晓松,是英国公府的远房亲戚。今天在城中呆着无聊,所以跑出来玩。只是眼看就要到吃饭的时候了,因此来大哥家蹭一顿饭。”
见那男子眼中流露出一股子为难的神色,崇祯皇帝便又接着笑道:“大哥放心,兄弟家中还有些钱财,总不能白吃了大哥的。”
那汉子却是为难的道:“好教公子得知,不是小人舍不得这一顿餐食,只是农家饭菜简陋,恐怕难以入贵人之口。”
崇祯皇帝却又笑道:“没事儿。说出来不怕大哥笑话,小弟就是因为吃那些好的吃腻味了,这才想着来尝尝这农家的饭菜到底是个什么滋味。”
那汉子见崇祯皇帝这么好说话,只得应道:“公子先请屋里坐吧,呆会儿这饭菜就好。”
等进了屋,崇祯皇帝才又笑着道:“小弟失礼,还不曾问过大哥的姓名哩?”
那汉子憨厚的一笑,颇为拘束地道:“回公子的话儿,小人名叫赵大。”
崇祯皇帝笑道:“赵大哥是个厚道人,能让小弟蹭这顿饭,小弟足感盛情。”
赵大道:“可当不起公子这般说法,不过是一顿饭食罢了。”
说完,却又寻了几个碗来倒了热水给崇祯皇帝等人喝。
崇祯皇帝也不推让,瞪了原本想要凑过来先行试毒的魏忠贤一眼,直接端起碗便吸溜了一口,笑着道:“这水可是甜的很啊。”
第266章 回去就揍媳妇
赵大憨笑一声道:“公子,咱这水可是从地下的井里打出来的,家家户户都是这般的甜。”
崇祯皇帝笑了笑道:“不管怎么说,总之是要多谢赵大哥的招待了。”
赵大道:“公子请稍坐,俺去外面看看饭食怎么样儿了。”
崇祯皇帝道:“赵大哥请便。”
等到赵大出去之后,却是直到开饭时才回来。
崇祯皇帝也不以为意。
自己这些人在屋子里坐着,对于赵大这种老实村民来说确实是有些压力,与其在屋子中不知道说些什么,倒不如在外面等着饭好了再回来张罗。
一张平常百姓家里常见的桌子,几个破破烂烂但还算得上结实的凳子,桌子上再摆上几个装着菜肴的粗瓷盘子,外加几副碗快,这就算齐了。
只是让崇祯皇帝意外的,则是桌子上一个很大的,通常被称之为海碗的大碗之中,装着一只被剁成块的鸡肉。
也不知道是哪只老母鸡还是大公鸡这么倒霉,因为自己几人的到来而命丧餐桌。
赵大的老母亲此时也走出了屋子,去厨房与儿媳一同用饭,那赵大那个此时刚刚在外面疯玩回来的五六岁的儿子却上了桌。
尽管崇祯皇帝一再挽留,却仍然挡不住,便是连赵大也是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
其实这倒怪不得赵大不孝,而是此时的风俗便是这样儿,有客人来时,女子一般是不上桌的,一般就在厨房里凑合着吃了,至于男孩,别管多少,桌子上都会有他的一席之地。
到了后世,这种风俗渐渐的少了。但是在山东等地某些地方,却还保留着这一风俗。
如果有客人来,只有家中的长辈女性才会上桌,辈分低一些的,还是在另一个屋子中吃饭,不与客人同桌而食,而男孩儿则不同,哪怕只有两三岁,也会有人抱着在餐桌之上吃饭。
崇祯皇帝只得等赵母出了屋子后,才落坐而食。
农家的饭食确实说不上好吃。一些玉米面做成的窝窝头,加上一些玉米面熬出来的粥,便是这一顿饭的主食了。
只是崇祯皇帝这种历史小白根本就没有记住玉米到底是什么时候进入大明的,见到有窝窝头,还是惊奇了一番,而且又怀念起了前世之时吃过的窝头的味道。
赵大见崇祯皇帝不去夹海碗之中的鸡肉,反而不断地向着一些腌渍好的野菜和窝窝头下手,虽然暗道这公子也是个享福享出毛病来的主儿,却仍然劝道:“公子多吃些这鸡肉,都是在外面刨食吃虫子的,味道还算过得去。”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左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