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成小吏家千金-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日,莫正卿唤杨镇去书房。杨镇低头跟着小厮走,一路过来不敢斜眼乱看。无独有偶,莫四娘去找她亲兄弟,远远地看到了杨镇。
  此前,来莫家给她提亲的,都是歪瓜裂枣。她头一回见这么俊俏的少年郎。
  莫四娘心里砰砰直跳,她记得姨娘说过,杨镇出身小吏之家,因父亲救了祖父,才得以到莫家附学。杨家条件一般,但莫欺少年穷,他读书好,焉知以后会差?
  莫四娘夜里翻来覆去,她仔细想着姨娘跟她说的每一句话。
  秦氏也不给女儿留面子了,你都14了,又是庶女,还想要王孙公子不成?杨家小子再差,难道会比之前那些来求亲的差?至于杨家家穷,这个你担心什么。杨家就一个寡母,妹妹很快就出门了。你阿爹这些年打理庶务,还能亏了你的嫁妆?你手里捏着嫁妆,杨家还敢跟你翻天?就算杨镇将来飞黄腾达了,那也是多少年以后的事情了,你多生几个儿子傍身,到时候就算他看不上你,还能休了你不成?大不了,多给他纳几个妾就是了。
  第二日,秦氏又来问女儿。莫四娘红着脸你不说话,秦氏问丫鬟,才知道女儿昨儿偶遇过杨镇,见女儿这个样子,秦氏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除了莫四娘,秦氏还有个儿子。能在莫家后院生一子一女,她也是有些手段的。强行让杨家去退亲肯定是不行的,莫太太知道了,也不会饶了她。秦氏眼睛骨碌碌几下,就想出个好主意。
  秦氏叫了自己的心腹陶嬷嬷,带两个心腹丫头,备齐了礼去了杨家。
  陈氏还沉浸在儿子中榜的好消息中,见莫家来人,她忙起身迎接。眼见是个陌生的嬷嬷她,心里纳闷。
  “不知这位嬷嬷是?”
  陶嬷嬷笑道:“我是二房陶嬷嬷,因赵嬷嬷今儿有事,我来看看杨太太。”
  陈氏知道儿子一直多得莫二爷照看,见她是二房人,端茶倒水,异常热情。
  陈氏小心翼翼试探陶嬷嬷:“不知嬷嬷今日来所为何事?”
  陶嬷嬷笑眯眯的:“就是来看看杨太太,镇哥儿出息,杨太太有福了。这么出息的哥儿,就是配个大家闺秀,也是使得的。”
  陈氏笑道:“嬷嬷夸赞了,犬子岂能配大家闺秀。”
  陶嬷嬷假装不知杨镇定过亲:“杨太太谦虚了,京畿之地,卧虎藏龙,科举比别处都难。镇哥儿能中前十,比我家大爷当年考的还好呢。”
  陈氏心里又高兴又失落:“先夫在时,给犬子定过亲了,劳烦嬷嬷关心了。”
  陶嬷嬷顿时可惜道:“那真是太可惜了,我还说要给杨太太说个四品官家的小姐做儿媳呢,那家太太,就是看重哥儿有出息呢,才不计较门第。”
  自从杨捕头过世,陈氏每日深居浅出,儿女年幼,且不知未来前程,陈氏每每忧心,夜不能寐。眼见着李家一步步发达,杨家却停步不前,陈氏心急如焚。
  听见陶嬷嬷的话,陈氏譬如那口渴之人见到杯水,她眼睛亮了亮,试探性地问:“不知嬷嬷说的是哪家?”
  陶嬷嬷一眼就看出陈氏的野心,仍旧笑眯眯道:“哥儿身上有亲呢,我倒不好说给杨太太听,毕竟是大家子小姐。”
  二人虚情假意地说了半天话,陶嬷嬷又亲切地拉着杨芙娘的手一顿夸赞,还似有若无地说着俏皮话:“姐儿有福了,你哥哥有出息,你也能沾沾光。就是可惜你没个大家子出身的嫂子,不然也能给你添份好妆奁。你看,我老糊涂了,净说糊涂话。杨太太看重的儿媳妇,定然也是不差的。”
  说罢,她还轻轻抽了自己一个嘴巴子。
  陈氏心里愈发不是滋味。
  陶嬷嬷把该说的都说了,留下厚礼走了。
  秦氏听过陶嬷嬷汇报后,冷笑一声:“哼,要不是看她家哥儿还不错,我还不稀罕和这种出尔反尔的人做亲家呢。”
  陶嬷嬷忙拍马屁道:“还是姨娘有成算,老奴按照您说的提点她,那陈氏果真就心动了。”
  秦氏笑道:“这天下的父母,都是一个性子,谁不想把最好的搂到自己儿女面前呢。你且先下去歇着,这事儿不用声张。咱们姜太公钓鱼,看她愿者上钩。”
  说罢,秦氏赏了陶嬷嬷一根金簪,陶嬷嬷千恩万谢地走了。
  话说那陈氏,被陶嬷嬷一通云山雾罩的话撩拨的思绪万千。到了夜里,她翻来覆去睡不着。
  想到李家,她心里愧疚,自杨捕头过世,李家什么忙没帮过?连杨捕头的尸身都是李穆川帮忙请回来的。豆娘虽不是李家亲女,但贤惠能看,又貌若天仙,儿子也喜欢,如何不是桩好姻缘。
  念头一转,她又想起来了陶嬷嬷说的四品官家的小姐,那得多少嫁妆?儿子若能取到这样的小姐,以后还愁什么?连女儿都能沾光说个好人家,她们母子三人,从此在庙前街这一带,谁还敢小瞧?黄氏怕是都要来舔她的鞋底,还敢跟她摆婆婆谱?
  杨氏想了一夜,第二日顶了两个黑眼圈起床。
  杨芙娘安慰她:“阿娘可是没歇息好?阿娘再去睡会吧,女儿去做饭。”
  陈氏顿时眼泪就要出来了,她的芙娘,原本也是十指不沾阳春水,自从没了阿爹,女儿什么不干?那豆娘不过是李家收养的女儿,现在都能指使帮佣干活了。李承业也中了榜,听说李家那个看好的三女婿也中了榜单,杨家什么时候才能超过李家?难道我的女儿,一辈子还比不上豆娘那个养女吗?
  陈氏回房后泪水连连,儿子娶了豆娘,陈家还要多少年才能变成官身?她以后娶了媳妇,还要被媳妇压一头吗?


第30章 退婚约庭院诀别
  陈氏哭了几日; 决定自己来当这个恶人。儿子喜欢豆娘,跟他商量肯定是不行的; 她要先斩后奏。
  趁杨镇又去莫家,陈氏带着厚礼去了李家。李家人见陈氏上门; 热情迎接。
  肖氏让豆娘端茶倒水; 豆娘红着脸; 照做了。
  陈氏愈发心里不好受,但她为了儿女; 什么都顾不得了。陈氏温和地看向豆娘:“我和你阿奶阿娘说说话,你去忙你的吧。”豆娘行个礼就出去了。
  陈氏见孩子们都不在; 她忽然起身,然后一下子跪在了张氏面前。
  张氏大惊; “侄媳妇; 这是怎么了?可是遇到什么难处?你说出来,我李家定尽全力帮你。”
  陈氏哭着说道:“大娘; 我是个罪人,咱们两家的亲事,就作罢吧。”
  张氏和肖氏都顿住了; 婆媳二人感觉自己听错了。
  肖氏先反应过来:“弟妹,你莫不是糊涂了,怎地说糊涂话,亲事定下了,岂能反悔。”
  陈氏忽然左右开弓,抽了自己几个嘴巴子; “大娘,嫂子,是我吃了屎了,干这样言而无信的事,亲事还是作罢吧。我愿意出100两银子,给豆娘添妆。”
  100两银子,在豪门世家不算个什么,在普通人家不算少了。
  张氏气得要命,“镇哥儿她娘,你说这样,问过镇哥儿的意思吗?我李家,难道就是为了贪图你那100两银子吗?”
  陈氏忽地抬头:“大娘,自古婚姻大事,父母做主。100两银子只是我给豆娘的添妆,没有别的意思。”
  肖氏忍不住声音大了起来:“镇哥儿他娘,我李家做了什么对不起你的事,你要这样踩我李家的脸!”
  陈氏又抽了自己几个嘴巴子,哭着道:“李家对我杨家从无薄待之处,我愿意做任何事情来补偿李家。”
  张氏婆媳气得不行,郑氏听见争吵,忙进来看,听肖氏说陈氏要退亲,郑氏也生气:“他婶子,退亲总得有个理由吧,无缘无故的,外头人怎样谈论我李家女娘,姝娘还没说亲呢。”
  陈氏擦了擦眼泪:“李家女娘无一不好,是我命硬,我找高僧合过了,我八字硬,克夫克子克媳,镇哥儿有文曲星护身,不怕我,芙娘是别人家的人,我碍不着她。”
  李家婆媳三人一听就知道她在鬼扯,又不能强行反驳她。
  陈氏起身,从怀里掏出婚书,上面附带了一张100两的银票,一起放在桌上,“是我没有福气,不能有豆娘这样的好儿媳。还请大娘和二位嫂子,再给她说个好人家吧。总归是我的罪,求你们不要埋怨大郎。”
  陈氏说罢掉头就走了,留下一堆礼品。
  李家人都陷入了沉默。
  夜里,李家男人都回来了。李穆川听说后,半晌没说话。李承祖兄弟二人很生气,要去找杨镇。
  张氏拦住了他们,问李泗新,“老头子,镇哥儿她娘说的斩钉截铁,坚持要退婚,我们要如何应对。”
  李泗新磕了磕烟袋:“强扭的瓜不甜,若镇哥儿他娘不答应,谁都没办法。豆娘虽不是我李家亲女,也不能让她这样挑挑拣拣。她若真要退,我们也不能死皮赖脸。”
  李穆川也接话:“阿爹说的对,依儿子的看法,定是镇哥儿他娘眼见儿子有出息,看不上豆娘了。”
  肖氏不服气:“豆娘哪里差了?就说咱们家,难道比杨家差了?”
  李穆川看了众人一眼,谨慎说道:“镇哥儿在莫家,整日与高官子弟打交道,难保杨家母子不心动。”
  肖氏道:“镇哥儿不是那样的人。”
  李穆川轻声道:“为人父母,谁不想给孩子结更好的亲呢。”
  李家人都哑口无言了,李家虽比杨家强一些,但跟杨镇结交的那些官家子弟比起来,差远了。
  白日的事,豆娘也知道了。
  豆娘什么话都没说,她一直不停地干活,做饭、洗碗,刘婆子和闵婆子的活都被她抢去了。她一直这样一声不吭地忙碌着,仿佛陈氏没来过一样。
  李姝气得直骂:“什么东西,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大姐哪里不好了,她还不知足。真以为她儿子是文曲星啊,配得上公主。”
  丽娘不吱声,她不会骂人,但她赞同妹妹的话。
  第二日,陈氏打发了个媒婆上门。
  媒婆本不愿意来的,谁愿意去退亲啊。陈氏给了她五两银子,看在钱的份上,她硬着头皮来了。
  媒婆进门就开始赔笑,“李老太太,李太太,恭喜你家哥儿中了魁星榜。”
  张氏婆媳不冷不热地和媒婆打了招呼。
  媒婆又赔笑,“杨太太托我带话,说聘礼给贵府小姐做嫁妆,只婚书,还是要交换一下。”
  张氏沉默了半晌,吩咐肖氏:“老二家的,把婚书给她。聘礼我们也不要,都给她。”
  肖氏把婚书给了媒婆,婚书上有杨捕头的签名。媒婆拿了婚书,立即就走,哪里还敢要聘礼。
  陈氏收到婚书后,又给了媒婆一些茶水钱,把她打发走了。
  媒婆走后,陈氏双手合十向天默语:“官人,我做下这恶事,求你不要怪我,为了大郎,所有的恶名都让我来担吧。”
  杨芙娘直到媒婆再次上门,才知道陈氏去李家退了亲。
  她急得直转圈:“阿娘,这可怎么是好,我哥回来了,他不答应啊。”
  陈氏轻声说道:“芙娘,这不关你的事,你哥那里,有我呢。”
  当天夜里,李承祖兄弟抬着杨家的聘礼,连带那100两银票,敲开了杨家大门。
  杨芙娘开的门。
  李承业把聘礼一股脑儿搬进杨家大门,再把银票扔在聘礼上,对杨芙娘道:“这是你杨家的聘礼,我李家不是拿女儿换钱的人家。我这里祝愿杨镇早日娶得高官千金,从此,你我两家一刀两断。”说罢,兄弟二人头也不回地走了。
  李承祖走到门外,朝地上吐了口唾沫,骂了声:“呸!”
  杨芙娘委屈的直掉眼泪,陈氏在后面看着李家兄弟口出恶语,她什么都没说,上前来关了大门,搂住了女儿,默默流眼泪。
  自此,李家人再不上杨家门。
  豆娘自陈氏退亲后,每日依旧沉默不语。张氏亲自安慰她:“你是个好孩子,自来了李家,孝顺勤快,知礼守礼。你和杨家无缘,莫要再想了。过一段时间,让你阿爹再给你寻个好人家。”
  豆娘忍不住哭了出来:“阿奶,我后娘可能没说错,我就是个灾星。杨家的亲事没了就没了罢,只是,我又连累妹妹们的名声了。”
  张氏道:“好在你二妹妹已经说亲了,你三妹妹和简哥儿好,赵家也不是那样的人家。你莫要多想,该怎样还是怎样。”
  豆娘哭着回答张氏:“我听阿奶的。”
  张氏打发她下去,并嘱咐李姝多开解她。
  李姝也安慰豆娘:“大姐姐,三条腿的蛤蟆没有,两条腿的好儿郎,到处都是呢。杨家没福气,咱们不在这一棵歪脖子树上吊死。”
  丽娘打了李姝一下,“别说怪话。”
  豆娘怔怔的,两眼失神地看着前方:“你们说,他知道吗?”
  李姝知道她说的是杨镇,“大姐姐,若是杨叔父还在,杨镇或许会抗争一下。杨叔父没了,杨镇就算心里不愿意,也不会为了大姐忤逆亲娘的。”
  豆娘低下头,“还是三妹妹看的清,我糊涂了,婚姻大事,都是父母做主,知道不知道的,又能怎样呢。”
  丽娘把豆娘揽在怀里:“大姐别想他了,他去了莫家,开了眼界,就算他忤逆杨婶子,以后说不定还会后悔,那时候,大姐退无可退了。”
  李姝忙道:“二姐说的很是,有了疙瘩,以后日子也不好过,况且,这个疙瘩可不好解。亲娘和媳妇,有几个不是委屈媳妇顺着亲娘的。”
  豆娘低低应了声:“我无事,妹妹们不用担心我。”
  肖氏暗地里打听,要给豆娘说个好人家,让那陈氏自己后悔去。高门媳妇,岂是那么容易相处的,以后就让她看儿媳妇脸色过吧。
  过了几日,杨镇回来了。他一进门,就冲向正堂,见陈氏在,忙鞠躬行礼:“儿子给阿娘请安,阿娘近来可好?”
  陈氏见到了儿子,罕见地露出了笑容:“我好的很,我儿进来读书累不累?”
  杨镇笑道:“儿子还能跟得上,阿娘不用忧心儿子。”
  说罢,他又给妹妹鞠躬:“我不在家里,辛苦妹妹伺候阿娘了。”
  杨芙娘也给兄长回礼,欲言又止地看着他。
  墨竹上前给太太小姐请安,又呈上手里拿着的一些小礼品。
  杨镇笑道:“儿子回来的路上,买了些点心,还有些女眷们用的东西,儿子也不懂,还请阿娘帮忙分一分。”杨镇按照以前的老惯例,买了三份,显见有一份是豆娘的。
  陈氏看着儿子买的东西,半晌没说话。
  杨芙娘忙打圆场:“阿娘,哥哥一路赶回来,定是累了,咱们先用饭吧。”陈氏点头同意了。
  等杨家人吃过夜饭,陈氏把儿子留下了。
  陈氏看着儿子,轻声道:“大郎,李家的亲事,阿娘退了。”
  杨镇仿佛被定住了,他迷迷蒙蒙的问陈氏:“阿娘,您说的甚?”
  陈氏又重复了一遍。
  杨镇呆住了,他不再说话,半晌后,他看向陈氏:“阿娘,是不是儿子做的不好,李家人嫌弃儿子?”
  陈氏道:“我儿样样都好,自然能配更好的女娘。”
  杨镇忽然大声了起来:“阿娘为甚要去退亲?”
  陈氏哭道:“不过是个豆娘,你就这样朝我喊,若是她进门了,我还能有地方站脚?你给我下去歇着,婚姻大事,自来父母之命,你阿爹不在了,我说了算。”
  杨镇看着陈氏,半晌后,他一言不发地转身回了东厢房。陈氏也转身回房了。
  杨芙娘在西厢房窗户边,见兄长和母亲不欢而算,心里暗自着急。
  第二日一早,杨镇没起床。陈氏急了,去拍门。
  “大郎,是阿娘对不起你,阿娘求你,不要糟践自己的身体。阿娘定给你说个更好的,给你说个官家小姐,比豆娘善良、比她知礼、比她娘家好,你一定会喜欢的。墨竹,开门!”
  墨竹没有杨镇的吩咐,不敢开门。
  陈氏哭了半晌,杨镇亲自出来开了门。
  他头发乱糟糟的,衣服也没换,仿佛一夜没睡。
  他轻声道:“阿娘,儿子以后一定会让阿娘荣光的,希望阿娘能一辈子舒心。”说罢,他绕开陈氏,往大门外走去。
  陈氏喊他:“你要去哪里。”
  杨镇没说话,仍旧大阔步往前走。
  杨芙娘忙让墨竹跟上。
  杨镇径直去了李家。
  李穆川还在家,他看着杨镇,“镇哥儿来是有什么话要说?”
  杨镇抬头,讷讷道:“岳父,都是我的错。”
  李穆川纠正道:“我已经不是你岳父了。”
  杨镇心痛的顿时眼圈红了。
  “李大爷,我能和豆娘姐姐说两句话吗?”
  李穆川见他伤心的像个孩子一样,叹了口气,“你进来罢。”杨镇进来后,李穆川关了门。
  李穆川让他站在院子里,又把豆娘叫出来了,其余人各自回房。
  杨镇站在院子里,豆娘站在正房走廊上。二人相互看着对方,都不说话。
  杨镇先开了口:“我不愿意的。”
  豆娘半晌后回他:“我知道的。”
  杨镇听见她这样说,瞬间泪水又要出来了。他瓮声瓮气道:“你别急,我回去劝我阿娘,我一定会让她答应的。”
  “镇哥儿!”豆娘喊住了他。
  “不必了,我们今生无缘。”
  “不,我们之前情意难道是假的吗?”杨镇无论如何不愿意接受现实。
  豆娘紧紧盯着他:“之前是之前,现在是现在。我记得之前就可以,你也只需记住之前。不,你还是都忘了吧。希望你能娶个你阿娘喜欢的大家闺秀,以后前程似锦。我们此生,再无瓜葛。”说罢,豆娘转身就回屋了。
  杨镇听见她说这样绝情的话,瞬间心如刀绞,在院子里嚎啕大哭了起来。
  李穆川吩咐儿子和侄子一起,把杨镇拉回了杨家。
  杨镇回家后,关上房门,自己在房里抱着豆娘给他做的衣衫不吃不喝躺了两天。陈氏急得天天在房门口哭,最后也病倒了。
  两天后,杨镇把豆娘给他做的东西全部放在一口红木箱里,箱子锁了起来,放在床底下,找了根豆娘给他编的红绳把钥匙串起来,贴身戴在了脖子上。
  然后出了房门,认真洗漱,吃了顿饱饭,带着墨竹去了莫家。
  走前,他跪在陈氏面前:“是儿子无用,让阿娘担了罪名。儿子以后一定认真读书,让阿娘过上好日子。”
  陈氏泪如雨下:“大郎,只要你明白阿娘的心,阿娘死也无憾了。”
  杨镇轻声对陈氏说道:“阿娘,儿子希望阿娘能永远不后悔。”
  陈氏呆呆地看向儿子,杨镇不等陈氏回话,起身行个礼就走了。
  自此,李杨两家不再往来。街坊邻居听说两家退了亲,窃窃私语,有说杨镇攀上高枝儿的,有说豆娘命硬的。两家人一概不理,关起门过自己的日子。
  陈氏愧疚了几天后,就开始精神饱满地要给儿子说门好亲。
  还没等陈氏给自己扒拉个出生名门的好儿媳,朝廷一纸选秀的命令突兀地下来了。所有一品至九品官员家10岁以上的女娘,不论嫡庶,都要参加选秀。


第31章 别过往奔向新生
  自太子被四皇子毒死后; 朝廷关于新太子的人选始终悬而未决。
  当今有八位皇子,长子是黄淑妃所生,已娶妃生子,并出宫开府; 领了差事。大皇子自幼文武皆不显,下面有个样样出色的太子弟弟; 故而喜欢些养生玄学,二十郎当岁的年级,整日满口黄老经。不争不抢; 在朝里人员倒是不错。
  皇次子乃正宫庞皇后所出; 自幼作为储君培养,帝后二人费尽心血养了16年,一朝被毒死。
  三皇子是个小透明,其母是个宫女,意外得幸; 生下三皇子之后; 不久就去世了。皇后把三皇子抱到身边养着,长到15岁; 从不出彩; 是皇太子身边的小跟班; 处处以皇太子马首是瞻。
  皇太子与四皇子相争,四皇子不敢拿太子怎么样,没少为难他,故此皇后母子对他也很顾惜。
  四皇子与三皇子同年; 只小了月份。因其是宠妃所出,其母一路升到贵妃,皇帝对其又宠爱,故而四皇子眼里除了太子,从来不把别的兄弟放在眼里。
  五皇子才12呢,其余三位皇子更小了,八皇子还没断奶呢。
  太子没了,皇后异常悲痛。贵妃母子坐实了谋反的罪名,已被赐死,其一众娘家亲眷,男的杀头流放,女的充作军妓。呼啦啦大厦瞬间倾倒,贵妃的好外甥,那位曾在上元节出刁钻数学题的少年,还不知是死是活。
  李姝听到这里,暗自惊心。她一边是庆幸自己生在普通之家,一边又感叹,连豪门贵族都能一夜间死一户口本。李家这样的小老百姓,瞬间都能消亡。
  充作军妓,李姝想想都觉得可怕,也难怪那些女眷们宁可上吊了。
  言归正传,太子死后,朝廷新的党争格局立刻形成。
  淑妃头上原来有皇后和贵妃两座大山压着,现在贵妃死了,皇后无子,她生的大皇子为长,照着规矩,也该她母子上位了。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淑妃母子立刻赢得了一批士大夫的支持。
  但庞家手握军权,岂会为他人做嫁衣,太子没了,庞家自然要推皇后的养子三皇子上位。
  如何让三皇子听庞家的?自然是联姻了,庞家唯一的嫡出五姑娘与三皇子同年,原是要做太子妃的,太子没了,庞家的意思,反正没定亲,索性嫁与三皇子。
  为了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