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女王妃(楠木)-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外婆,今日冬至做饭给您吃,冬至做饭可好吃了,外婆一定要尝尝!”冬至笑着几步跑到曹氏面前,说道。
听到冬至的话,曹氏笑开了花,“好好好,外婆今日就尝尝冬至做的饭!”
曹氏脸上满是褶皱,一看便是吃了苦头的人。她比马氏年纪大了五岁,看起来却比马氏老了十岁不止。此时一笑,脸上的褶皱撑开了,看着却更是苍老。
“你净瞎说,你会做啥饭?也就会煮煮红薯,做做玉米糊糊,娘还不知晓你?”拿了面粉出来的柳氏听到冬至的话,无情地打击了冬至一番。
听柳氏这么说,冬至可就不服气了。虽说自己不能和那些大厨相比,可吃过自己做饭的人没说不好吃的。来到这个世上后,家里一直都是煮红薯,或者煮玉米糊糊,调料也就盐巴,她也一直没机会大显身手,今日难得有些材料了,自己手痒了,可自己娘却不相信自己。不过她也知道,自己身子原主人是不咋会做饭的,所以柳氏说的也没错。
“没吃过猪肉,我也见过猪跑啊,娘,您咋能门缝里看你闺女呢?”冬至应道。
“那今日这顿饭就你做吧,我可是和你外婆等着吃啊!”柳氏见冬至那摸样,笑着将手里的面粉递给冬至。
☆、79。第79章 曹氏到来4
“你这哪有一个当娘的摸样?有你这么说自己闺女的?”曹氏护着冬至,转过头,责备柳氏。
见曹氏这么护着冬至,柳氏是哭笑不得。
冬至拿了面粉,走到土灶前,灶台上。
对于水塘里的水,冬至始终觉着膈应。她实在无法直接将在水塘洗好的鱼拿去做了吃。
将水桶里的鱼倒到篓子里后,她拿了水桶就要去村口的水井里提井水。李小柱见冬至提了木桶要往村口走,就知道她要去提水。他几步走过来,接过冬至手里的木桶就去提水。
不一会儿,李小柱就提了满满一桶水回来了。冬至舀了水,将篓子里的鱼淋着洗了一番。用碗舀了一碗小鱼起来,回屋里拿了盐巴和油出来,将盐巴捏散了撒在鱼身上,再拿了碗舀了一碗小鱼,同样撒了盐腌起来。家里没有黄酒,也没有姜蒜之类的,只能用盐腌了。不过她还是有些担心,怕鱼的腥味去不掉。
柳氏见她一个人在那儿弄,怕她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帮她拿了劈好的干柴,帮她烧火。
等鱼阉了会儿,锅也烧热了。冬至提起罐子,向锅里倒了不少油,满满烧着。柳氏见冬至倒了这么多油,很心疼,毕竟这油不便宜,可不能浪费了。不过一想到自己娘难得来一次,也就忍着没说什么。
冬至将面粉倒了另外一个碗里,等锅里的油烧红了,她拿了鱼在面粉里滚一圈,下到油锅里,之后再拿鱼,继续滚了面粉,丢锅里炸。就这么,将一碗鱼全丢了下去,让柳氏将火烧小了后,她拿了筷子,慢慢翻动着锅里的鱼,防止鱼粘锅或者炸焦。
家里的油不多,冬至也舍不得将油全倒了,一碗鱼下去,就已经将由油的锅底占满了,别的鱼只能之后再炸了。
油一烧红,开始炸鱼时,香味便开始飘散出去了。二郎三郎闻到香味,忍不住咽了口水。常年吃不到啥油的他们此时闻到油的香味,再也忍不住,眼睛直往灶里的锅瞟。
“冬至啊,你这是在做啥呢,咋放这么多油?这不是浪费呢吗?这鱼直接煮鱼汤就得了,别炸了,费油!”二郎和三郎闻到了油的香味,曹氏自然也闻到了。常年舍不得放油的她,也只有过年才会炸一些丸子吃,平日里是舍不得这么用油的。所以见冬至用这么多油炸鱼,就忍不住开口劝说。
冬至咽了口口水,转过头对曹氏说道:“外婆,您就坐着等吃就成了,别的就别想了。”
“娘,家里拢共也不到一斤油,她就是想费也费不了多少,您就别瞎忧心了。”原本还心疼的柳氏,听到曹氏的话,连忙开口安抚。
就这么着,在一家子长辈的心疼,和小辈的渴望中,鱼终于炸好了。冬至将鱼盛起来,再将另外一碗鱼继续拿去油里炸。等这碗鱼也炸完了,冬至盛起来后,将锅里的油全盛了起来。
袋子里还有不少面粉,冬至原本想直接做了面条的,可今日她用这么多油,柳氏和曹氏就已经够心疼的了,要是再做面条,那她就得被贴上“败家”的标签了。想了想,冬至还是将面粉收了起来,回屋里拿了玉米粉出来,再洗了些野菜,煮了玉米糊糊,等糊糊快煮熟时,她将野菜切碎了丢到锅里,再加了些盐,盖上锅盖,煮了会儿,糊糊就熟了。
午饭,大家吃的就是玉米糊糊加油炸小鱼。
家里五个碗,盛鱼就用了两个,装面粉那个弄干净了,合着另外两个干净的碗,也只有三个碗。李小柱捡了些炸好的小鱼,送给了马氏,再从马氏那里借了三个碗回来,这样大家才都有碗吃饭。
今日的玉米糊糊,有油,冬至还加了盐,光这两点,就比平日里柳氏煮的好吃多了。再有就是还配了炸得焦黄的小鱼,那鱼连刺都被炸软了,吃在嘴里,直接连着刺一起嚼,就是曹氏都忍不住多吃了一碗。
原本还以为鱼会有腥味,可真正吃时,却是一点腥味都没有。也许是因为太长时间没吃过油炸的东西了,她只觉得好吃。不过这鱼新鲜,又是炸的,就是有腥味,也不重。
一家子,将一大锅玉米糊糊吃得干干净净。等吃完了,那两碗小鱼也没有了。
冬至起身,要去洗碗,柳氏坚持自己去洗,冬至也就不再坚持。
“冬至啊,你爹娘不容易,你也要学着节省些。这过日子,就将就个细水长流,今日里你炸这鱼,好吃是好吃,可太费油了。你娘一个月用的油都没你一顿用的油多。你往后到别人家了,可不能这么浪费了,不然人家婆婆得说你不会过日子。”曹氏抓着冬至的手,拍着她的手背,一一叮嘱着。
自己今日倒油的时候,看娘的神色就知道自己用油多了,不过她还是这么做了。虽说家里现在困难了,家里是能省则省,可曹氏难得来一趟,难不成让她和他们家一起吃野菜糊糊?曹氏不会说啥,可柳氏和李小柱心里就不会好受了。
再者说了,这吃得好些,曹氏也能安心些。毕竟,家里还是有油可以浪费的,说明他们家里环境还没差到揭不开锅。当然,她也是想趁机给大家吃好些,换换口味。毕竟这都一个月了,家里一直吃的就是煮红薯和玉米糊糊。她和这个时代大部分人的观点都不同,对于她来说,钱是赚来花的,不是攒着当宝的。
这些想法,她只能埋在心里,当务之急,还是赶紧赚钱,这样大家就看不出来她与他们的不同了。
“外婆我晓得了,这不是您老来了嘛,我也想为您做顿好吃的。再跟着您,我和哥还有三郎也能跟着吃些。往后我记着,不乱费东西了。”冬至摇着曹氏的手,撒着娇。
今日一直小心陪在曹氏身边的李小柱,此时也插话了:“娘,冬至也是一片孝心,想着给您做顿好吃的。再说,这也就费了点油,其余的也没费啥了。几个孩子也是好几个月没吃啥好的了,难得您今日带了面粉过来,也给他们解解馋。”
☆、80。第80章 冬至和三郎
“我又不是外人,还用得着招待?我在家也不是吃那些,来你这儿就得端着供着?你们也困难,别整那些个虚的。我如今就指望着你们奔个屋子起来,旁边那个正做的新屋子是你大哥家的吧?你们李家那些戳心窝子的事儿我也不说了,只要往后你们都好就成了。”李小柱话音一落,曹氏开口训斥了李小柱几句。
原本曹氏是有意避开几个孩子的,这些话也不好在当着自己的面说。可刚才她们吃饭时,她见到李家的大儿媳妇杨氏做好了饭菜端到新屋子外面给那些建房子的人吃,还有常年不在家的李大柱,也是对着那群人说着感谢的话。听到这里,曹氏自然猜到是怎么回事了。之前还一直忍着,现在李小柱开口了,又撞到了曹氏的枪口上,曹氏忍不住,开口训斥了李小柱几句。
李小柱赔着笑脸,小心地坐在应话,曹氏说啥,他都不顶嘴。
曹氏见李小柱态度好,又是在几个孩子面前,也就不说了。
等柳氏过来,拿了帕子开始绣,几个孩子也拿了竹篾编竹盒子。一家人陪着曹氏聊着家长,曹氏见几个孩子编着竹盒子,心里想着他们是编着玩儿,也就没多问。
“我要回去了。”曹氏坐了会儿,起身要走。
“娘,您今晚就在这儿住一晚吧,您这都快半年没来了。”柳氏听曹氏要走,挽留道。
曹氏摆了摆手,“家里的鸡都没人喂,天黑了还得赶进鸡窝里,我还晒了衣服,哪儿能在你这儿歇着?我这就走,你送送我。”
曹氏这么说了,柳氏便不好再挽留了。
原本想着给些东西曹氏带回去,可家里啥都没有,最后没法子,只得让她空手回去。都说养儿防老,可现如今,还得要娘贴补自己这个闺女,这想想就臊得慌。
柳氏一路将曹氏送到村口,还要往前时,曹氏停了脚步,拉着她,开始叮嘱了:“桂花啊,小柱是个好的,这家分了也就分了,你得跟着他好好过。穷不怕,只要人是个好的,又没病没痛,你们再勤快些,总能奔起来,爹和娘也是这么过来的。这日子啊,就是熬出来的。”
“娘,我晓得的,几个孩子都听话,也不让我和他爹操心,这日子就是穷了些,我和他爹往后会奔起来的。”柳氏一一应着。
曹氏劝了一番,见自己闺女没啥想不开的,她也就放心了。自己这个闺女是个命苦的,在娘家,有她那个三嫂欺负着,如今到了婆家,又有个小姑子压着,如今日子艰难,好在几个孩子懂事,他们一家子也是一条心。
“行了,你别送了,赶紧着回去吧,我这就走了。”曹氏不让柳氏再送,自己往柳家庄去了。
柳氏等看不到曹氏背影了,才转身回去。
这个点,已经去镇上也迟了。李小柱拿了锄头,下了地。过几日,红薯可以收了,他得去除除草。曹氏抓来的鸡,柳氏拿了晒干的玉米粒喂给它吃。冬至想起来,以前好像听说过抓虫子给鸡吃,可以让鸡多下蛋,她也没试过,不知道这个方法有没有用。有办法,她自然是要试试的。
冬至拿了一个自己编的竹盒子,带着最小的三郎往水田边潮湿的地里去挖蚯蚓。
“姐,咱们到这儿来干啥?”三郎开口问冬至。
“咱们挖些蚯蚓之类的回去晒干了喂鸡,听说鸡吃这些,可以多下蛋。咱们家的鸡要是一直下蛋,咱们不说吃,拿去卖也能换钱呐!”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所以冬至带着三郎来到了这块湿地。
三郎睁着大眼,盯着冬至,“姐姐是听谁说的?我咋没听说过?”
冬至被他盯着,不自觉偏了头,“就是无意听到别人说的,你管这多干啥,快挖蚯蚓,回去了喂鸡吧。”
见冬至不愿意说,三郎也不再问她。他依着冬至的话,蹲下身子,开始挖蚯蚓。冬至见三郎不再问她了,悄悄松了口气。这个三郎,人小鬼大,小小年纪就这么聪明,自己说个谎话都会被他找到破绽。好在,他是自己弟弟,不会想着害自己,不然,可就麻烦了。
正如冬至预料的,这块地里的蚯蚓很多,不一会儿,姐弟两人就挖了不少蚯蚓,顺带着,还抓了不少蚂蚱。冬至一看差不多了,就带着三郎往家里走。路上,三郎一直没说话,直到快到家了,三郎才幽幽说了句:“姐,记得保护好自己。”
冬至心里一惊,低下头去看三郎,三郎若无其事地抓着她的手,往前走,仿佛刚才那句话只是她的幻觉。
“三郎,你说啥?”
冬至试探着问了句,三郎抬头看了她一眼,又低下头,不说话了。冬至停住脚步,拉着她手的三郎也跟着她停了下来。此时的冬至,正怀疑地上下打量着自己面前这个七岁的孩子,这一刻,她格外怀疑三郎其实和她一样是穿越过来的。就是再聪明,一个七岁的孩子,也不会聪明得看透这么多事吧?
“三郎,你知道什么是汽车吗?”
“啥?”三郎疑惑地看着满脸严肃的冬至,冬至见他那表情,那颗“蹦蹦”直跳的小心脏,才慢慢恢复了原本的频率。看他这样子,应该不是什么穿越过来的。虽说三郎有时聪明,但时不时也会露出小孩子迷惑的小表情。这种表情,也体现了三郎的稚嫩。
冬至一把揪住三郎的脸颊,凑到他面前,盯着他的眼睛,仔细地打量着。
“姐,你干啥?”被突然袭击的三郎,见到自己眼前那双眼睛,面无表情地问道。
冬至看着他黑白分明的双眼,忍不住笑出声:“三郎,你才七岁,咋就这么聪明?”
“那是姐你太笨了,都十岁了,还不懂事。”三郎淡淡回道。
冬至被噎了下,这种被一个七岁的小孩子鄙视的感觉,可不怎么好。她放开三郎的脸,退开一步,不管三郎就往家的方向走。
三郎见冬至走得快,他几步跑到她身旁,跟在她身旁往家里走。好几步后,他低声说道:“比别人还是聪明多了。”
冬至转过头看向三郎,见他一脸认真地盯着路边的田地,不自觉就摸了摸他的头。这个三郎,看来还有些傲娇啊……
☆、81。第81章 再卖萢脯
下午,冬至将一坛子萢脯拿出来,一一放在竹盒子里码好,准备明日里拿去卖。二郎和三郎,则一起去了李大夫家,顺带带了一些面粉过去。
自从上次去了李大夫家吃饭后,二郎和三郎时不时就要去李子睿那儿借书看。这一来二去,两家人也走得越来越近。现如今,只要有空,二郎和三郎就要去李子睿那里请教问题,李子睿也乐得帮他们解答。慢慢的,二郎三郎已经改口,叫他子睿哥。
两家走得近了,冬至才知道,原来李子睿不是想考科举,而是想考太医院。每年,太医院都会举行一次考试,选出最优秀的一人,录入太医院。在这之前,他们得先通过府试,得到府试前两名的人,才能去京城的太医院考试。可以说,这考太医院比考科举还难。所以知道李子睿有如此远大的志向后,李家三个孩子对他肃然起敬。
自从李子睿开始指点二郎和三郎后,两人进步神速,如今李小柱已经不怎么教两个孩子了。只有冬至一人,没啥志向,没有跟着二郎和三郎学习,所以还停留在认字阶段。李小柱每每看到冬至现在不如二郎和三郎,他就忍不住摇头,暗暗可惜她是个姑娘家,浪费如此好的资质。每每面对李小柱那惋惜的目光,冬至都暗自心虚。
冬至将萢脯都分装好后,码放在背篓里。做完这些后,她将之前挖的蚯蚓拿到太阳底下暴晒,晒干了之后,和着蚂蚱给家里那唯一一只老母鸡吃。与玉米粒相比,这只鸡好像更爱吃蚂蚱和晒干了的蚯蚓。这样正好,还能省些玉米。家里收的玉米,大部分都磨了粉,只留了几斤,等过年炒玉米粒吃。过年,家里没有什么吃的,这玉米粒算是为数不多的零嘴。
第二日一早,一家人吃了饭,收拾了一番,再将鸡喂了之后,就去镇上了。
这次,李小柱依旧背着他编的竹篓子和簸箕,其他人背着自己的背篓。柳氏背篓里,是自己绣好的帕子和绣花鞋,还有一些刺萢,冬至和二郎背着萢脯,三郎也背了几盒刺萢。
到镇上后,李小柱留下卖他的篓子,柳氏则带着三个孩子去绣庄。到了绣庄,柳氏拿出自己这段时间绣好的帕子和鞋子,和老板商量价钱,三个孩子,则兴奋地打量着四周。
这是冬至第二次来绣庄了,上次与李小柱一起来,还没来得及看看,就走了。这次再来,柳氏细细地与掌柜的说着帕子绣的好坏,自然花费更多的时间。这样一来,她就有更多的时间打量四周了。
这绣庄墙壁上,挂着各种女式的衣裙,那细腻的面料,和精致的绣花,与冬至她们身上穿的粗布衣服完全不同,看这样子就不便宜,应是供应给大家闺秀的。
四周衣服下面,几扇精致的屏风,静静地立在那儿,等人来观赏。
掌柜的身后,是一整面墙的柜子,柜子分成一个个的小格子,格子里摆放着各色绣线。
柳氏和掌柜的谈完后,又挑了些绣线,这才结了钱,带着几个孩子出去。
等回到李小柱那儿后,柳氏和三郎留下来继续卖篓子,李小柱、二郎和冬至,还是分散开,各自去卖萢脯和刺萢。
一路走来,竟是有不少在叫卖刺萢的。以前还只有他们一家子卖,现如今,卖的人竟然已经有这么多了,这么一来,刺萢就不好卖了。果然,大家都不是傻的,能换钱,他们就不会放过。
这么一路走下来,冬至遇到了六七个卖刺萢的。她问了价,他们现在都是轮斤卖,一斤一文钱。她们那一盒子,也就一斤多不到两斤,以前能卖五文,现如今,竟是降了这么多。
不过这些,早就在冬至的预料之中了。所以见到这种情形,她也只是感慨他们速度快,其余的也就没什么了。
刚到学院门口,去了她之前总坐的树下,还没放下背篓,旁边便有人叫她:“小姑娘,你总算来了,你今日带萢脯了不?”
转头一看,是上次买她萢脯的那个少爷的小厮王贵。看他这期待的模样,便知道他们家少爷爱吃萢脯了。不过,他每次看到她来卖东西,都表现得这么急切,真的不怕她坐地起价吗?
“这位客人,我今日带了些过来,不晓得你要多少?”冬至回着话,将背篓解下后放到地上。
那王贵一听有萢脯,双眼一亮,“小姑娘,你这儿有多少,我全买了!”
冬至是最爱听这句话的,这意味着她这萢脯好吃,能换钱。
“我这儿有十盒,你要是全要,得找个东西来装。”虽说心里高兴,不过面上却不动声色。她可不想和这个王贵一样,什么都放在脸上。
王贵一听说有十盒,更是高兴,听到冬至说要东西装,他有些犯难了。他是随自家少爷一起来上学的,去哪儿拿装的东西?
见王贵为难了,冬至指了指自己的背篓,开口道:“要不你将我的背篓也一起买了?不过我这背篓里还有六盒刺萢,你要是愿意,也一块儿买了吧。”
“你这背篓多少钱?”王贵也觉着买这背篓方便,不过这姑娘毕竟不是卖竹篓的,他也怕她狮子大开口。
“这背篓十文一个,这刺萢我也知晓如今的价钱,一文一盒,如果你要买,一共是五百一十六文,看你买得多,就给五百一十五文吧。”冬至算后后,将价钱报了出来。
之前光顾着高兴了,如今听到这个价钱,王贵突然说不出话了。少爷的银钱是在他身上,可少爷的钱袋子里多半是银子,铜板也就一百多个。这铜板不够,可要是给银子,瞧这姑娘的模样,也是找不开的,一时之间,他竟是拿不定主意了。再一想想,少爷虽说爱吃这萢脯,可保不定就如同刺萢一般,过段日子就有别家卖了,到那时,这萢脯价钱就降下来了,要是他买多了,那不就亏了?这么一想,他就不敢全买了,毕竟,这五百多个铜板也不少了。
☆、82。第82章 再卖萢脯2
“姑娘,我身上钱不够,先买两盒,你再等等我家少爷可以吗?我家少爷在上课,一会儿他们就下学了,我到时候看看我家少爷身上有没有带这么多铜板。”王贵想来想去,这才想出这么一个折中的办法。
听他这么说,冬至自然明白他心里的想法。从背篓里拿出两盒萢脯,递给王贵,脸上带着笑意,说道:“这样也行,那你就先拿这两盒,我这也得等到他们下学,等等你家少爷要是买,我就卖给他,要是他不买,我就卖给别人了。”
两人商量好了,就站在一块儿等下学。
“小姑娘,你咋每次都一个人过来,你爹娘呢?这年头虽说还算太平,这拍花子还是不少的,你个丫头可危险了。”闲着没事,王贵拉着冬至说话。
“我爹娘就在不远处,我这儿卖完了就去找他们了,不会有啥事儿的。”冬至应了,随即想到这王贵长期在这学院外,应该会了解些学院的情况,便起了向他打听的心思。
“王小哥,这华岳学院是个啥情况?学生是不是要考试才能入学的?”
王贵为人好,听到冬至问他,他向冬至详细地讲解了一番。
这华岳学院是镇上最好的学院,里面上学的学生要么天资聪颖,要么家大业大,因此这华岳学院是镇上大多数学子心心念念想进的地方。也由此,这学院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了。
学院每年七月会有一次招生考试,只要交十个铜板的报考费,便可以去参加考试,考得好的学子,可以入华岳学院。
如今已是十月中旬了,今年的考试也早就过了,只能等明年了。不过二郎和三郎才学习不久,要是今年就去考,能考上的可能很小,明年再考就能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准备,到时候考上的可能性也大。这么一想,也是好事。
两人正聊着,学院的门打开了,里面的学子,往外面涌。虽说人多,冬至还是一眼就认出了王清源。就他那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