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田]妙拾回春-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他们跟前闹一闹、吓一吓,也让二叔瞧瞧自己的帽子色儿,”二奶奶见温华神色有异,乜了她一眼,压低了声音,“不是我不尊重长辈,可你瞧瞧二叔,年纪一大把了,连个一官半职都没有,更别说相貌才名,老婆又厉害,就算有俩钱儿,可家里孩子还多呢!闵氏那样的妇人若真是良家子,能看中他什么呀?还不是图他的钱?”

    温华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二嫂,你好犀利——”

    二奶奶拍了她一把,笑道,“你说我这话在不在理吧?”

    “在理,自然是在理的,不过这事儿该怎么办呢?总不能满京城撒网去找人吧?”温华笑笑,这法子虽有些损,倒是管用的,只是不能露了消息,不知颜家有没有这样的门路。

    二奶奶倒是不甚在意,“那些琐碎事自有外头人去办,咱们操什么心?且等着瞧好戏吧。”

    温华心情大好,晚饭的时候就多喝了一碗肉粥,又夹了块芝麻饼吃着玩,想着想着,自己就忍不住乐了。

    当初二太太何等跋扈,明目张胆的坏她生计,闹得他们夫妻二人没处躲,这样的人竟也有今天!

    下午二奶奶和她两个人说到二房长辈的事时,就把屋里伺候的人都打发了出去,这会儿自然没人能猜出她为什么发笑,千冬胆子大,问了一句,“奶奶,可是有什么喜事?”

    虽然是贴身伺候的丫鬟,有些话也不好说得明白,温华喝了口水,道,“没什么,下午二奶奶讲了个笑话,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好笑。明天的衣裳熏了没?”

    千冬道,“已经熏上了,照您吩咐的用了梅花香,过会儿从熏笼上取下来再晾一晾就成了。”

    温华道,“那梅花香宜淡不宜浓,又不能真闻不出味儿来,先熏着吧,夜里多晾会儿,不怕味道散了。”

    当晚歇下不提。

    第二天上午,长房和三房的女眷们守在正厅等待,听到外头报说客人到了,大太太和三太太就领着女眷们去外头迎接,走到穿堂时见到了白家母女。

    白太太看上去不过三十出头,个子也高,略有些瘦,气质温文,一双眼睛湛然明亮,一看就知道不是个好糊弄的,她女儿白禾和她差不多高矮,站在她身后微微低着头,母女两个长得十分相像,看到白太太,就仿佛能看到十几年后白禾的模样。

    故人相见,三位太太都有些激动,彼此拉着手看了好一会儿,虽是笑着,眼里却湿润润的。

    大太太轻轻咳了一声,笑道,“这就是侄女?咱们上回见面时,这孩子还没桌子高呢,如今也是大姑娘了。”

    白太太赶紧让女儿上前拜见,“就是她,最不让我省心的了。”

    白禾这边行了礼,大奶奶也忙领着妯娌们和颜家的诸位姑娘向白太太施礼。

    温华直起腰,看着白禾,见她的视线移了过来,笑眯眯的朝她眨了眨眼睛。

    三太太捏着帕子抹抹眼角,“外头冷,咱们屋里说话。”

    时下虽是进了二月,却仍未断绝寒意,屋里摆着炭盆,进了正厅,大家就各自脱了披风,白家带来的婆子和丫鬟都被领到一旁小厅招待。

    白太太卸了那件秋香色的夹纱披风,她上身穿了件蜀锦做的宝蓝色水八仙立领对襟夹衣,领口一枚金镶簇花坠领,配上绛色如意马面裙,发髻上簪着佛塔嵌珠金顶心和一支金镶玉头箍,脑后的圆髻上两对小巧的金花钗两两相对插戴。

    白禾身着藕荷色潞绸夹衣,领口用浅粉色的绸子盘的玉兰扣,下头鸭壳青的六幅裙,头上也只简简单单的簪了一对玉钗、一支东珠步摇和一朵宫花,脸上略打了些脂粉,远山秀眉,一对金镶水晶耳坠在她面颊两旁轻轻颤动着。

    大家重又见了礼,三太太打量了一番白禾,笑着赞道,“我说你怎么不舍得让侄女出来,是怕我们留下不还你了吧?这么标致的人儿,哎呦,怎么就不是我家的呢?”

    多年不见,白太太本来还有些忐忑,担心彼此生分了,好友的这几句话说得她一下子就轻松了不少,“既然你喜欢,这女儿就送给你了,我还省了嫁妆哩。”

    三太太抚着心口直叫,“你们瞧瞧,还有比这更会算账的么?”

    说的一屋子人都笑了。

    说了会儿话,大奶奶要去查看预备的宴席,就先告退离开了。

    三太太道,“她们年轻的不爱听我们老的唠叨,让她们去玩吧,咱们也好说说话。”

    大太太就点了二奶奶,让她照顾着年轻的客人去园子里玩,不要怠慢了。

    二奶奶笑吟吟的应了,领着一群花团锦簇的女孩儿去了外头。

    如今三奶奶方氏不在京中,四奶奶刘氏体弱多病,根本就不出门,大奶奶还有事要忙,能帮着二奶奶待客的就只有五奶奶阚氏和温华,余下的不过是长房庶出的八姑娘、十二姑娘,三房嫡出的七姑娘、九姑娘和庶出的十一姑娘。

    白禾比温华还要大两岁,见识又广,温华本以为她会不耐烦应付那些叽叽喳喳的小姑娘,不想她却是极有耐心的,女红针线、读书写字、种花养草以至于小姑娘们喜欢的各样游戏,都能讲出个一二三来,姑娘们拉着她竟不舍得松手了。

    若是几年前的白禾,这会儿早就甩手跑开了……温华暗自感慨。

    白太太却盯紧了好友,“咱们多少年的交情,你给我一句实话,那家人究竟怎么样?”

    三太太有心问问白太太是怎么把女儿弄出来的,可话题既然说到这里,她也不好再问别的,就拍了拍白太太的手,“我在信里都告诉你了,再没有一句虚的——少年举人,长得一表人才,父亲早亡,母亲倒是个能干的,家里有地有铺子,他家在永宁坊的宅子就是他名下的,我去瞧过,收拾得再齐整没有了,他长兄前一阵子因功提了五品,二兄在家务农开作坊,大妹嫁给我们家恕哥儿,就是今天穿茜红团花夹纱衫子和郁金裙的那个,她以前还和你家姑娘一起在书院读过书,家里还有个小妹妹,年纪还小,刚开始拿针线,家里两个嫂子也都是本分人家出身,看着不像是爱挑事儿的。”说着,看了大太太一眼。

    大太太也道,“恕哥儿媳妇虽然出身差些,人倒是不错的,不是那不省心的,你要实在是不放心,找个机会两家见见面。”

 第241章 春日闻喜讯

    “我哪里会不放心你们;”白太太苦笑,“就是这孩子命苦;我如今只盼着能给她找个忠厚人家,再不敢轻许了。”

    三太太看着白太太眼角隐约的细纹,叹了口气;道;“我知道你心里不甘心,咱家孩子哪点儿不如人;只是那些知根知底的人家虽好;却是规矩大,万一孩子嫁去受了委屈;你倒不好为她出头;这样的事咱们也不是没见过。这邓家虽差了些,难得是个忠厚人家,根子也不硬气,闺女到了这样的婆家,不怕她挺不直腰板。”

    白太太道,“你说的我也明白,不过……这邓家老三是嗣子,上面又没有父母,只有婶娘一家帮衬着,我这心里实在是……”

    三太太瞄了大太太一眼,“那兄弟多、人口多的人家,是非也多!邓家上下和睦,他家三哥儿说是嗣子,倒更像亲生的,再说了,嗣子也有嗣子的好处,上头没有正经婆婆压着,反而更好说话,一嫁过去就管家理事,不用看人脸色!他大哥是武官,二哥在家种地,将来他进了官场,还不是要指着岳家提携一二?这样的,比招赘还好呢。”

    大太太皱了皱眉,“你们在这儿再说三天,又能说出个什么结果?不如亲眼去看看。前一阵子别人送了我几盆春兰,再有十来天就开花了,三月三又快到了,就以赏兰为名叫亲戚来坐坐,不就成了?”

    “这主意好,”三太太笑着看向白太太,“到时候也让孩子们悄悄相看相看,能瞧得顺眼再说别的,省得盲婚哑嫁将来埋怨咱们。”

    若是从前,白太太听人说什么“悄悄相看”这样的话多半要翻脸走人,可如今她是恨不得女儿尽早嫁出去,在婆家太太平平的过日子,因此对三太太的提议竟也默许了。

    过了两三天,颜家就给各家姻亲故旧下了帖子,邀请众人三月三上巳节来赏兰,这本是雅事,又逢节日,自然纷纷响应。

    温华这几日却蔫蔫的,胃口不佳,不爱闻荤腥,只爱吃些清粥小菜,她自家人知自家事,为了肚子里可能存在的那块肉也不敢不吃东西,勉强吃了几顿粥,到底还是叫大太太知道了,连忙请来了荣安堂的大夫瞧看。

    大夫给切了脉,笑着恭喜道,“滑数之象,恭喜,是喜脉。”

    众人脸上露出喜色。

    三太太喜笑颜开,“恭喜嫂子!”

    大太太笑道,“还是多亏了你心细——”

    “说这些做什么?”三太太使了个眼色,“是不是给亲家送个信儿?”

    大太太点点头,“那是自然,一会儿就让人去!”又示意身边的丫鬟给大夫包个十两的红包,问大夫,“这孩子最近胃口不太好,您给看看是不是要用些药?”

    大夫笑着写了张方子,“各人体质不同,这位奶奶气血健旺,这药么,吃也可,不吃也可,只是这头三个月需小心些,安安稳稳的过去就好了,不过饭还是要好好吃,不吃不行的。”

    温华低头瞧着大夫手下龙飞凤舞,愣愣的,有点儿反应不过来。

    虽然上次诊脉已经猜到了结果,可那时候大夫也不确定,她却是到了这会儿才真真切切的意识到自己将要做母亲了。

    这感觉好神奇……

    二奶奶急慌慌地来了,“可有好消息?”

    大太太道,“是有好消息。你这是怎么了?慌成这样?”

    二奶奶急道,“刚才保元喊肚子疼!大嫂守着离不开,我过来看看。”

    保元是颜家长房长孙,又是嫡出,平日里大家看待他如同眼珠子似的,大太太一听,立时急了,对大夫道,“烦请您去看看!”

    二奶奶领了大夫匆匆而去。

    大太太放心不下孙子,不过还是不忘对温华嘱咐道,“大厨房做饭的时辰都是定了的,总不好为了你一个就让一干人一天十二个时辰开火守着,以后你这院子开个小厨房,份例从大厨房领,什么时候想吃也方便。我去你大嫂那里看看,你就别去了,别过了病气。”不等温华谢过,便和三太太一起走了。

    眨眼间一屋人走了个精光,温华想起应该叫个人去大奶奶那里看看,瞧瞧保元的病情,就赶紧派了千冬过去。

    大奶奶那边很快传来消息,是小孩子脾胃弱,吃多了东西涨肚,大夫给喂了一粒山楂丸,揉了会儿肚子,就不喊疼了。

    “这孩子!究竟是什么好吃的,硬是吃撑了!”温华松了口气,有底下人来请示说小厨房正在收拾,问她中午的菜单,她愣了一会儿,被雁竹喊了几声,才晃过神来。

    雁竹问她,“奶奶,中午吃点儿什么?如今有了小少爷,可得好好吃饭!”

    温华“哦”了一声,“……咱有小厨房了?”

    既然是专为自己开的小厨房,自然是想吃什么就可以点什么。

    总算不用再从菜单里挑菜吃了……她长出了一口气,轻轻地摸摸肚子,想了一会儿,笑道,“做个蒸凉皮吧,看有没有小黄瓜,要是没有,赶明儿叫庄子上再送些来,和蒸面筋一起切成条,用咸鲜口的卤汁儿浇上蒜水拌一拌,可别弄咸了,平时吃的小菜随便装几样,再切个果盘来,略略淋上点儿蜜和乳酪,嗯……别太甜。”

    这些菜没有一道是带肉的,雁竹就有些犹豫,问道,“是不是太凉了?要不再来两个肉菜?”

    温华赶紧摆手,“不要,那个腻得慌。”

    雁竹劝她,“您没有胃口,总也要为肚子里的小少爷着想,要不用酸笋做个鸡蓉丸子汤?告诉厨房不用高汤,只放些豆芽儿提鲜。”

    温华想了想,“也行,告诉她们做得清淡些。”

    摆开纸笔给颜恕写信。

    颜恕去书院之前就反复叮嘱,一旦确定了好消息,一定要写信报给他,可温华到底还是有些不好意思,前面大半写了这几日家里的景况,中间写到因为被太太知道自己饮食不振,所以请了上回来过的荣安堂的大夫,诊断出来太太很高兴,赏了大夫十两银子,又提起了三月三赏兰会,问颜恕书院上巳日放不放假等等。

    一碗凉皮就着略有些甜口的酱菜下去了大半,还吃掉了一个葱油小花卷,酸笋鸡茸汤也很给面子的喝了半碗,果盘吃得干干净净,温华有些意犹未尽,轻轻抚着肚子,心道,宝宝,这顿饭妈妈没亏待你吧?

    趁着雁竹收拾碗筷,她嘱咐道,“嫂子她们明后天就该来了,回头你拟个菜单子给我,让厨房把菜备齐了,要是大厨房没有,就叫人去外头买。”等她怀孕的消息传回娘家,娘家嫂子肯定要来探望,温华叫人把过年时得的几样补品拿出来,还有几件做给妹妹和侄子侄女们的春衫。

    谁想第二天来的却是宋氏和二嫂梁氏,各样糖茶布匹补品足足送来了半车,大嫂卢氏却没来。

    在大太太那边寒暄了一会儿,定下了中午在大太太这里吃饭,温华就领着二人去了自己的小院子。

    宋氏笑容满面,梁氏给温华道喜,解释道,“咱们大嫂也有喜了!”

    温华有些意外,“真的?这可真是好消息!”

    “就是呢,”梁氏拉着小姑子的手,“前两天大嫂不舒坦,请了大夫来瞧病才知道是有了。”

    卢氏自从一年半前生下长子倩哥儿,就一直想着再给倩哥儿添个弟弟,倩哥儿三四个月的时候她就做了准备,却偏偏天不遂人愿,整整半年都没有消息,卢氏私下里去看了大夫,又看不出什么毛病来,不过是吃些补身子的药,但这补药也不是随意吃的,宋氏担心媳妇,劝了几次让她宽心,告诉她这不是着急的事,但卢氏听不进去,去年入冬的时候竟突然流起了鼻血,止也止不住,还是村里积古的老人告诉了个偏方,将烧过的头发用开水冲服,才勉强止住鼻血,卢氏惊吓了一场,被婆婆训了一顿,娘家婶婶也苦口婆心的劝她,停了药,细细地将养了一个冬天才好些。

    如今总算达成心愿了。

    温华道,“大嫂有了好消息,该我去看她的。”

    宋氏按住她,“你给我老实些吧,她那都是第二胎了,尚且不敢乱动,你哪里也不许去!回头我就跟你婆婆说,让她管着你!”

    大嫂有了身孕,宋氏作为婆婆铁定是要回去照顾的,温华问道,“娘你是不是要搬回柳庄?”

    “你三哥整天待在书院,一个月也只出来一趟,等你朝益哥回去了,我就搬回去,你大嫂再能干,眼下也得先顾着她的肚子。”

    又说起平羽的婚事,宋氏眼里露出几分忧色,问她,“白家太太……你见过了?觉得怎么样?”

    在宋氏眼里,白家就是那地方上的一霸、望族,那样的高门大户,不是他们这样的寻常人家能随意搭上话的,不免心生忐忑。

    温华道,“看着倒是个和气的——”她依偎着宋氏,抱着她的胳膊摇了摇,“您别担心,再怎么样,毕竟如今咱们两家议亲,她还能吃了您不成?”

 第242章 二老爷犯浑

    温华道;“看着倒是个和气的——”她依偎着宋氏;抱着她的胳膊晃,“您别担心,再怎么样,毕竟如今咱们两家议亲;她还能吃了您不成,”

    “稳重些——”宋氏瞪她。

    “娘哎,我又不是顶了个琉璃盘子;连动也不能动;”

    “总之现在月份浅,你给我老实些,”

    被她这么一打岔;宋氏心里的忐忑倒去了大半,叹了口气,“那毕竟是白家,他家祖、父两代做官的,你三哥现在虽说读书好,可媳妇娘家这么厉害,恐怕他以后要受憋屈……”

    “若是只论门第,确实是咱家高攀,不过我三哥一表人才,前途未必就差了,”温华劝道,“您也别把我三哥瞧扁了,她们大老远的跑到京城来,不就是想找个好人家么?她家若是真瞧不上我三哥,又何必跟咱们费这个事?俗话说,抬头嫁女低头娶妇,女方总要做出些姿态来,过两天赏花宴白家姑娘也会来,到时候您把三哥也带来,两边相看相看。”

    宋氏暗暗寻思,没有说话。

    梁氏嫁进邓家时,温华年纪还小,梁氏性情温厚,把小姑子当作亲妹妹看待,姑嫂两个感情自然好,梁氏见温华院子里开了小厨房,就有些担心——别是颜家大太太不愿照顾怀孕的儿媳吧?

    就拉着温华的手问她,“你们太太平时对你怎么样?”

    温华道,“挺好的,你别看她不爱笑,其实挺体贴的,昨儿大夫说了有喜,立马就让我开了小厨房。自己想吃什么就做什么,方便得很,原先从大厨房取饭,尤其是冬天,一路折腾过来饭菜也都凉得差不多了,到了这边还得搁炉子上热热才能吃,临时想加个菜、换个菜也不方便。”

    “妯娌们呢?”

    “这边的嫂子们昨儿都送了贺礼,”温华瞄见梁氏神色,反应过来,笑了笑,“他们颜家的规矩就这样,新妇有了喜才能开小厨房,据说嫂子们都是这样过来的。”

    宋氏见温华拣着点心和果脯吃了不少,有些担心她的胃口,“吃饭香不香?有什么想吃的和不想吃的?”

    温华迟疑了一下,笑道,“还行吧,就是这几天只想吃些清爽的,不爱闻肉味儿,”见宋氏皱起了眉,她赶紧道,“许是过一阵子就好了。”

    梁氏自己生过两次孩子了,也有过不想吃东西的时候,自然明白这难受劲儿,就劝她,“还是尽量多吃些,别偏食,尤其不能吃生的凉的,那样不好,你们太太怎么也不看着些?”

    温华吐了吐舌头,“没有——我们太太倒是早早的就把食物禁忌都告诉我了,这些菜都是从大厨房领来的,不能吃的那些早都剔出去了。”

    娘仨絮絮叨叨的聊了半晌,嘱咐了温华好些孕期的禁忌,温华想着如今毕竟不比后世,医疗条件有限,宋氏和梁氏二人所传授的都是经验之谈,她跟着照做,总不会有坏处。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她干脆搬出纸笔抄写下来,省得忘记了下回再被念叨,宋氏和梁氏婆媳两个见温华竟拿着笔认真记录,越发的上心,你一言我一语的把她们知道的那些事儿,甚至包括孩子生下来以后需要注意的都倾囊相授,直说到大太太派人来请才停下。

    温华捋了捋手头的一沓字纸,笑道,“回头把这些印出书来,叫那些男子们看看,女人生孩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宋氏瞠目,“你这丫头!书上都是圣人学问,哪有讲生孩子的书!”

    梁氏低头闷笑,在一旁打趣,“等印好了送我一本。”

    “那是自然。”

    温华还真有些心动了,要不回头叫人去书坊问问价钱?

    大太太请了三太太来做陪客,席间主宾都是有心人,言笑晏晏,很是融洽。

    大太太虽然不苟言笑,但对宋氏很客气,并不来虚的,也不摆架子,这让宋氏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对大太太越发尊重,言行间更是对大太太透出几分亲近。

    待饭吃得差不多了,大太太道,“您是实在人,我就爱和您这样的打交道,三月三那天还请您一定过来赏脸。”

    宋氏道,“一定,到时候一定来。我这闺女从小就娇养,有的时候不太懂事,还请您多包涵。”

    大太太就道,“看您说的,到了我们家就是我们家的女儿,她要是犯了错,我肯定要说,要是做得好,我更高兴,您且放心吧,自家的女儿只有盼着她好的。”

    宋氏笑道,“有您这话我就放心了。她也常说她婆婆是个热心人,总是照顾她。”

    “您又客气,”大太太也翘起了嘴角,“刚刚都说了,自家的孩子,总是自家人疼。”

    大太太一边和宋氏说话,一边细细观察梁氏,见她们婆媳之间亲近又有礼,不由暗暗点头。

    等宋氏走了,大太太对三太太说,“白家那孩子能有这么一位婆婆,也是不错的。”

    正说着话,外头传来一阵哭声,二太太哭天抹泪的撩帘子进来了,一手捏着帕子,一手捶着心口,两眼肿得跟桃儿似的,扑在大太太膝前,“大嫂,这日子过不得了!”

    大太太和三太太吃了一惊,面面相觑,赶紧把二太太扶了起来。

    二太太仍然在哭,“我怎么这么命苦哇——究竟前生造了什么孽!活不了啦!”

    二太太这样子实在不好看,大太太挥挥手,把屋里伺候的人都打发了出去。

    三太太上前帮二太太正了正头上歪掉的金钗,“二嫂,这是怎么了?有话好好说呀。”

    大太太皱起了眉,“到底怎么了?”

    二太太也不是不会看眼色的,见大太太脸色不好,赶紧抽抽噎噎的把事情交代了一番。

    竟还是二老爷的风流账。

    这些日子二老爷领着那闵氏四处游逛,排场摆的极大,在街上若是看到什么中意的玩意儿,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