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名门纪事-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是我们去攀附皇室,而是皇室要依靠我们!我们山东士族同气连枝,累世婚姻,因此皇帝也不敢轻易动我们。王家虽然暂时失势,根基却还在,风水轮流转,焉知以后如何。就算是这次给皓轩定了别家的女孩,“五姓”之家世代联姻,世人还不是把我们看做一体,我儿又何必看着皇帝的脸色,连正经的日子都过不好呢。况且,‘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此时向王家伸出手,将来王家也必然有所回报。”
  靖国公听了老太太的一番话,也颇有些茅塞顿开的意思,之前自己做个闲职,编编书、考考据,对朝政冷眼旁观的时候,还颇有些超然世外的风度,自从入了这个局之后,却越来越患得患失起来,如今想来,他们崔家能在众多的门阀世家中脱颖而出,历经数朝几百年的风雨,始终位列顶级门阀,就是靠着这份难得的清醒与超然,不计较一时荣辱起伏和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着眼于长远的立足之道。
  他心有所感,真心的应道:“是,儿子明白老太太的意思了。”
  老太太见他接受了自己的忠告,点了点头:“嗯,去跟你媳妇说吧,等过了册封太子大典,便跟王家提吧。”
  靖国公行礼告退,转身刚要走,却被老太太叫住了:“且站住,还有一句话。”
  “母亲请说。”靖国公又回来毕恭毕敬的站好。
  “涵因那孩子是我从小看大的,那脾气、品性也都没的挑,她现在无父母可依,两个兄弟也尚未及冠,她二叔家又远,既然她在咱们家,你这个作舅舅的,一定要给她选一门好婚事。她以后过得好了,也便对得起我那苦命的儿了。”老太太说着,眼泪便滴了下来。
  涵因的母亲虽是庶女,却自小由老太太带大,情分非比寻常,老太太一想到她自缢而亡,就忍不住伤心。靖国公忙劝住母亲,连声答应:“定不叫侄女受委屈。”
  靖国公回到大太太处,见她正在为自己参加太子册封大典忙忙碌碌作着准备,心里一阵愧疚。挥退了下人,坐下想了一想,终究抬起头来说道:“皓轩的婚事,就定下徵儿吧,等到大典过后,就去他家提亲。”
  大太太一愣,皱着眉问道:“可是老太太的意思?”
  “也是我的意思。”
  “那皓宜抚养泰王的事,有涵因在才好跟皇后那里争取……况且,那孩子已经七八岁了,若没有亲姨母在,怕是也不会和咱们家太亲近。”大太太摇了摇嘴唇,不甘的问道。
  靖国公也有些挣扎,想了想还是坚定的说道:“咱们家已有烈火烹油之势,此时更要小心行事,若是再抚养皇子岂不会遭人猜忌,这件事就先算了吧。”
  大太太登时眼泪就下来了:“皓宜,我的儿……那不如把涵因定给皓辉。”
  “糊涂,跟王家订了亲事,就算把涵因定给皓辉,皇后也不会让咱们娘娘抚养泰王的。若是家里好了,她自然不用依仗这些。过几天,我就会给妹夫写信,你好好准备婚事吧。”靖国公叹了口气,摆出道理来说服大太太,更是在说服自己。
  涵因这两天在请安的时候观察了一下老太太和大太太的神色,老太太依然神态慈祥,但看她的目光中却带着些许怜惜,大太太神色恹恹的,看她的目光有些愧疚之色,说话也客客气气的,不似之前一般亲近。而回了王家宅子还天天往这里跑的王夫人这些天却一反常态的不来了,涵因便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这天,涵因见大太太精神还好,便说道:“上次去温国寺,我许了个愿,保佑阖家顺遂,如今舅父荣升,这岂不是应了。我总想着哪天去还愿。”
  大太太听了很感兴趣,说道:“果然如此,该是去还愿的。这样菩萨才会继续保佑我们。”
  “只是舅母身体欠安,等舅母身体好转再去吧。”涵因笑了笑。
  “无妨,你只管去吧,只是叫上你两个哥哥陪着就好,也让他们拜一拜。”大太太很痛快的让涵因出门。
  “涵因要为舅母祈福,让舅母身体早日恢复。”涵因说的更加情真意切。
  “难得你有这份心……”大太太颇为感动,握了握涵因的手。在涵因走之后,忍不住长长的叹了口气。
  次日,涵因便让两个哥哥陪着去了温国寺。
  怀素正在寺中,鉴真大师却早已离去,也不知他这一次东渡倭国会不会成功。
  怀素对那天失魂落魄离去的女孩仍然有印象,此时见她目光坚定,毫无那日迷惑之色,也大感有趣。涵因却并不提当日之事,只跟着两个哥哥向怀素讨教书法,怀素也并不多问,只跟他们兄妹切磋书法。郑钧、郑钦均是少年英才,几个人聊起来,大有相见恨晚的架势。
  涵因却只写了一句“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一手行书颇得卫夫人之风,怀素连连叫好:“这字娴雅婉丽不失大气平和,尤其这个‘璀’字,笔意连绵,倒有一番别致的意趣。”
  涵因故意把‘璀’字写得些许不同,怀素惯于赏字,自然有所察觉,于是委婉相问。涵因并不作答,怀素也没有进一步探究的意思。又接着赏郑钧、郑钦的字。
  “当年只听说郑钧郑文远文才高华,如今看来令弟令妹皆非凡品啊!他日敬德之成就必不下你,郑姑娘之才亦非高墙深院所能局限的。”怀素大为尽兴,也不吝惜夸奖起来,只是对涵因的评价似乎别有深意。
  涵因回到府中,心里却并不踏实,她写这个字的意思并不难猜,高煜应该一看就明白了。本来就算没有高煜,她也非常清楚内卫们的活动规律,想要传个消息到有心人的耳朵里应该也不难。不过她怕露了形迹,还是通过高煜更方便些。
  “怎么,这么快就想我了。”入夜,高煜一袭黑衣,果然来了这里,手中拿着那个纸片,嘴上噙着笑容。
  “再过一阵你就不会有心情来讽刺我了。”涵因挑挑眉,并不在意他的说法。
  高煜冷哼一声:“不就是王家长房和靖国公家要联姻了吗?”
  “你倒是不笨。”涵因笑吟吟的望着高煜。
  高煜有些不屑又有些自得,“呵,你就差把那个‘璀’字上用朱色画个圈了。我怎么可能还不明白。再说,崔王两家联姻的事,之前就有风声,可是靖国公一直没有动,如今王家式微,怎么又会提起这个。难道你们家中已经宣布了。”
  “没有宣布,只是在着手准备,至于我怎么知道的,这个你就不必多问了。当下最重要的是,若是他们两家真的联姻,那么皇后娘娘和太子危矣。”涵因淡淡的说。
  “王家和崔家累世联姻,他们本就是一脉的,就算两家不联姻,王淑妃和崔贤妃向来也是一个鼻孔出气。不过,你的如意算盘要落空才是真的。我来这里可不是听你诉闺怨的。”高煜露出不顾一屑的表情,并不当回事。
  涵因并没有因为他的刻薄嘲讽生气,眼眸中渗出点点寒光,“之前淑妃和贤妃关系虽好,但是有韦贵妃娘娘压制,崔家当时没有实职,王家长房的老爷子又致仕,她们自保还来不及,又怎么会有威胁,而长公主又压制着韦贵妃,因此皇后娘娘的位置还算安稳。现在长公主、韦贵妃皆不在了,**姐姐之下便是王淑妃,她还生有皇子,之前皇帝想继续打压世家,王家、靖国公皆不好过,两家都屏着气过日子,因此娘娘也可以过得安稳,但时至今日,情势已经变了,皇上对世家妥协,而寒门受冷遇,靖国公家声势正隆,一旦两家再度联姻,便是断了贤妃抚养泰王的路,那么贤妃便只能依靠淑妃,而淑妃则会借靖国公的势,哪还有皇后娘娘的活路。”
  高煜本来只当她是个为自己婚事发愁的小姑娘,此时听她这样分析,心里一惊,脸色也郑重了起来,沉声问道“这么做不怕皇上忌惮吗?”
  “世家大族,若是真做成了此事,皇帝也拿他们没有办法。说句不客气的话,渤海高氏空有世家之名,在地方上经营尚吃力,又哪有余力插手朝中?你家一直跟着我父亲,说起来我父亲还是皇上和皇后娘娘的大媒,我姐姐在宫里气势再盛,也不会平白夺了皇后娘娘的地位。父亲死后,皇后娘娘和国舅纵然少了一份压力,却也失了倚仗。能熬到现在,一是靠皇上的信任,二是靠寒门的支持,三是因为世家大族之间各有各的算盘相互争斗不已。不知我说的对否。现在寒门子弟听闻太子将立,人心振奋,但是‘摊丁入亩’却因为世家反对废止,现在反倒又压过寒门一头,若是有天世家抱起团来,光凭皇上顾念旧情和寒门的力量是没有办法保住太子和娘娘的。只有世家之间斗争不止,娘娘才能睡上安稳觉。”夜色下,涵因的目光越发清冷,竟让高煜不敢逼视。
  高煜绝美的俊颜上露出严肃的神态,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愈发动人心魄:“那你有什么办法。”
  “你可信我?”涵因的笑容绽出异样的光彩,似乎连沉沉的夜色也掩盖不住。
 

第二十八章 宫中事
更新时间2012…1…29 10:56:42  字数:4005

 这日,皇后按例率领各宫妃嫔向太皇太后请安,难得皇帝也在。
  人人脸上都挂着笑容,大家都做足了排场,皇帝和太皇太后祖孙情深,后妃之间姐妹和睦,一派祥和之气,皇帝心里开怀,皇后见皇帝心情不错,便趁机提议叫诸位皇子公主觐见,一家子享受天伦之乐。
  不一会儿,各位皇子、公主带到,皇帝儿子们个个俊朗朝气,女儿们大的亭亭玉立,小的粉雕玉琢,就连之前训斥过的大儿子孝王也多了几分成熟稳重,颇有长兄风范,他心中更是高兴,便说:“今天我们一家子乐呵乐呵,就不必那么讲规矩了,都坐吧。”
  宫女们搬了凳子,各位皇子公主便挨着自己的母亲就坐。
  只有泰王,自己一个人在后面找了个凳子坐下。
  皇后眼尖,见泰王孤零零的一个人,便说道:“泰王过来。”
  泰王走过来再度施礼:“太皇太后娘娘、父皇、母后。”
  “来母后这里坐吧。”皇后的表情慈爱而亲切。
  皇帝想起他那两位下场凄惨的贵妃,面色不由一暗。
  太皇太后突然说道:“泰王这个年纪,还是应该有人鞠育教养,皇后该安排安排。”
  “是,臣妾早有此意。”皇后点点头说道:“本来此事该是臣妾亲自教养,只是瑾儿、琮儿两个淘气,我总分不出心来,怕有所疏漏。德妃妹妹体弱,一个璇儿就够她累的了,自不必说。贤妃妹妹现膝下只有一女,她这人又是再稳妥不过的,我看只有她当得此任。”她故意空掉淑妃,因为淑妃前些日子刚刚因为教养皇子不当被训斥。
  皇帝瞟了一眼皇后,见她还是那副雍容大度的模样,而且一番话入情入理,皱了皱眉没有说什么。
  太皇太后满意的点点头:“你想的很是周到。皇上看如何?”
  皇帝点点头:“就听皇祖母的。”
  “贤妃可愿意?虽然皇后如此安排,总要你愿意才行。”太皇太后转向贤妃问道,语气就好像真的像普通人家的祖母跟家里的孩子们商量事情一般。
  崔贤妃马上站起来施礼:“臣妾谨遵太皇太后懿旨。”家里面已经把打算都告诉了她,此时忽闻变故,她的心里面也惊起千般思量,可此时哪容得她说“不”呢。
  皇帝回到御书房,从屉子拿出那支金簪,又放了回去,他收敛起心思,仔细思考皇后这么做的目的,贤妃之前一直有想要抚养泰王的意思,但皇后一直压制着,就是怕贤妃做大,为什么如今反倒主动提出来了……除非,除非靖国公家要和王家再度联姻,那么两家的关系就更紧密了,而靖国公一向老成持重,为了避免自己忌惮,必然不会让贤妃抚养泰王,贤妃无儿子可依靠,必然会更加倒向王淑妃,这样王淑妃就能获得崔家的支持,贵妃的位置非她莫属。
  而皇后这时候让崔贤妃抚养泰王,无论崔王两家会不会再联姻,那么贤妃都不必再仰仗淑妃,反而会动争贵妃位置的心思,而靖国公知道这样的消息,会怕我忌惮而放弃和王家联姻……
  皇帝费了半天劲才搞清楚**这些的弯弯绕,心下冷笑,看来还是小看了自己的皇后。
  但这样一来崔家无疑占尽优势,这岂不是饮鸩止渴。难不成皇后还有什么后招吗,除非她再选一位王家的女子入宫……
  抬头叫了刘公公:“皇后最近见了什么人?”
  “前天国舅夫人携大公子入宫觐见。”刘公公答道。
  皇帝点了点头:“把魏伯彦给我叫来。”
  魏伯彦恭恭敬敬的跪下给皇帝行礼,皇帝却专注的看着奏折,丝毫没有让他起来的意思。他心里打鼓,却不敢抬头窥探皇帝的表情,一时间,额头上滴下汗来。
  “国舅最近在什么人往来?”皇帝瞥了在下面跪着的魏伯彦,目光又回到了奏折上。
  “忙于公务未归家。”魏伯彦回答。
  皇帝点点头,这些日子让他整理太子府属官的人选,的确让自己这位国舅很是辛苦,“他的夫人呢?”
  “整日在小佛堂念经吃斋,要不就是逗小公子玩。”
  “大公子呢?”
  “还是和一些文人士子在一起饮酒作赋、下棋,讨论学问。”
  皇帝沉吟了一下:“其他呢?他又跟哪家的闺女走得近了。”
  “皇上上次训过他之后,就收敛了,现在只跟温国寺的怀素大师来往紧密。”魏伯彦稍稍松了口气,这些都是他特别留心的内容,因此答得尚且顺利。
  “靖国公家最近有什么动静。”皇帝神色缓了缓。
  魏伯彦想了想答道:“除了上朝并无动静,家人闭门谢客,连靖国公之妹都搬了出去。”
  “就这些吗?”皇帝皇帝的皱了皱眉头。
  不明所以的魏伯彦又想了想,点了点头说:“是,没有别的了。”
  皇帝显然不太满意这个答案,但仍耐着性子问:“那位王夫人动向如何?”
  “刚搬出来的时候,每天都往靖国公家跑,这两天倒是安静了,也不出府了。”
  “两府里的下人怎么说?”
  “目前尚无回报。”
  皇帝脸色越发阴沉,左拳握了两次,长公主如果在这里她就会知道这是弟弟发飙的前兆:“王家本家那边呢?有什么动作。”
  “……只是一直跟他家的夫人书信往来,别的没什么特别的”
  “书信的内容呢?”
  “……”
  皇帝大怒,喝骂道:“这也不知道,那也不知道,我要你做什么!你到那也有几个月了,还搞不清楚情况,叫朕怎么用你!”
  “臣万死!”魏伯彦重重把头磕下去。
  皇帝发了一通火之后,对他摆摆手:“下去吧,记住,做事情要用脑子!”
  他无奈的摇摇头,知道自己怎么发火也没有用,魏伯彦是他的奶兄弟,是除了刘公公以外,他最信任的人,但是他恪尽职守可以,触类旁通的能力却有限,控制力也不足,因此去了那里好几个月了,始终打不开局面,被刘锦压得死死的。
  这一次,他把刘锦派到江南去查弊案,就是为了给他制造机会,趁机扩大势力,没想到他却连靖国公家这点小事也搞不清楚。想当年,刘锦在姐姐手下的时候,姐姐需要什么情报,他都会提前准备出来,并且找到相关的细节,供姐姐分析,那才真是臂膀。现在刘锦为求自保,从不多说一句多走一步。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有这样的人用呢?
  窗外明媚的阳光烤得大地火辣辣的,却怎么也照不进这阴霾沉郁的宫阁。
  刘公公见魏伯彦退出来,便进去伺候,见皇帝愁眉不展,时不时的叹气。想了想说道:“皇上把这个累丝金簪赏给老奴吧。”
  ………………………………………………………………………………
  靖国公此时也很郁闷,贤妃传出来消息,皇后突然主动提出让她来抚养泰王,当时容不得她拒绝,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这真的让他糊涂了,这是太皇太后的意思?皇帝的意思?还只是皇后的意思?而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皇帝示恩?皇后示好?还是单纯的要给泰王找个抚养的人?
  靖国公突然想到:“封无可封,赏无可赏”这个词,头上渐渐渗出汗来。
  自己携博陵崔家之势,位及宰辅,又袭封爵,家中还出了一位贤妃,声势可谓是烈火烹油一般,难保皇帝不猜忌。
  而现在贤妃又抚育了泰王在膝下,可以说是在这把火上又添了一把柴。
  不论是哪个意思,此时和王家再度联姻就显得十分不合时宜了,即便是让皇帝无可奈何的世家,也要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
  ………………………………………………………………………………
  王淑妃还在禁足之中,已经听说了皇后让贤妃抚养泰王的事,心情更加恶劣。贤妃如今有了孩子,还能和自己一条心么,现在怕是已经打起贵妃之位的主意了吧。当时宫中皇后之下有贵、淑、德、贤四妃,虽都是正一品,但位分上却以贵妃为首,贤妃最末,因此淑妃和贤妃都在为空缺的贵妃位分暗中较劲。
  之前王家已经来过了人,已经在族内选好了人选,准备过继到长房宗妇名下准备送入宫来。那个女孩跟她命运相同,同样远离生身父母,同样被认在长房夫人名下,同样被送到这深宫之中。她没有心情可怜她,自己还不是毫无价值,便被家族如此对待了,谁又来可怜可怜她呢,她真想大声的去问她那所谓的父亲和兄弟,如果她是长房的亲女,还会是这样的待遇吗?
  她一时恨家里人的无情,一时又想起自己现在的处境,一阵无力之感涌上心头。
  这时刘公公的干儿子刘胜忽的过来请安,他原来是淑妃的一个粗使太监,后来不知怎么攀上了刘公公,认了干爹也改了姓。
  淑妃倚在赭色暗金牡丹妆花缎的靠枕上,轻垂眼帘,旁边又宫人从风炉上舀了一碗茶汤,细细吹了,小心翼翼的捧在她面前。淑妃接过碗,小酌一口,才抬眼看着恭立在一边的刘胜:“难为你还想着我这个失势之人。”
  “娘娘怎么这么说呢,这宫里除了皇后娘娘,最尊贵的就是娘娘了。这几天,皇上一直在夸孝王殿下进益了。”刘胜满面含笑的奉承道。
  听他说到自己儿子,淑妃的脸上也有了几分笑意:“他好了,是我的福分。”
  刘胜忙道:“毕竟是皇子,皇上期望高,故而要求才严格些,这情分是谁都抹不去的。”
  淑妃笑意更盛:“你这张嘴招人待见,又会看颜色,怨不得刘公公只收了你这一个干儿子。”
  “奴才不敢忘本,总记着淑妃娘娘的恩德。”
  淑妃满意的点点头:“也不枉我这些年疼你,得了,有什么事儿说吧。”见他那样子,想必是来讨赏的。
  刘锦却没有记着讨赏,向淑妃使了个眼色。
  淑妃挥退左右,只留下一个大宫女和一个老妈妈伺候。刘锦素来知道这两人是淑妃的心腹,也不避讳,神秘兮兮的掏出一个鎏金累丝红宝石攒花簪子给淑妃。
  淑妃接过来,看到里面打着“三槐堂”的印记,正是自家太原王氏专门定做的首饰,便道:“你哪来的这个。”
  “不知怎的到了皇上手里,皇上让奴才找正主呢,故而奴才过来问问娘娘,可看着眼熟?皇上最近心情沉闷,奴才们的日子也不好过,淑妃娘娘向来最懂皇上的心思,为皇上分忧,便是体恤奴才们了。”刘胜并不回答淑妃的问题,仍然是一副谄媚的笑脸。
  淑妃也不追问,她知道这必是皇帝的意思,却不能宣之于口,所以借着这些人来传达。这些日子进宫的王家人只有王徵,这簪子又打着“三槐堂”的标记,皇上见过徵儿……
  淑妃挑挑眉,脸上绽出笑容:“为皇上分忧是我的责任,公公尽心尽力服侍皇上,也是对我的忠心。”转过头对着大宫女说:“赏。”
  “奴才告退。”刘胜满面堆笑接过银封,退了出去,饶是炎炎夏日,他的背上还是窜上一股冷气,想起在淑妃眼底一闪而逝的刻毒,他打了个冷战,加快了步伐。
  过了许久,淑妃的笑容还一直停在脸上,那个贴身大宫女和老妈妈知道她的性情,心里越是恼怒脸上越是笑意融融,忙过来劝她。
  淑妃却摆摆手,示意他们不要说话,径自站了起来,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哈……王家嫡长女,这会真是他们嫡亲的闺女了,我倒想看看哥哥嫂嫂的表情……哈哈哈哈……”直笑的喘不过起来,倒在榻上,眼泪止不住的落下来。哭了一阵,渐渐停了下来。吩咐人准备笔墨,她想了想直接给父亲写了信,并随信附上那支簪子,叫人直接送往太原王家。
 

第二十九章 礼聘
更新时间2012…1…30 10:07:05  字数:3964

 淑妃禁足还没有几天,皇后认为“孝王抄写百遍金刚经为太皇太后祈福,纯孝之情令人感佩,亦表其悔悟之心至诚”,因此提前解除了对她的惩罚,招她过去,褒奖了孝王几句。之后皇后就开始说起皇上今年又取消了采选的事。
  “之前皇上要励精图治,减少扰民,这些年国库连年丰裕,充实**之事也该按旧例实行了。”淑妃素来喜欢卖巧,此时也作出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