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霸气军长成神路-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送回了家,此时众人已经分开,她正与沈和泰一起漫步。

    “阿泰。”赵曦柔声说道。

    沈和泰停住了脚步,侧转过身,轻声道:“怎么啦?”

    赵曦从怀里掏出一物,递给沈和泰,说道:“送你的。”

    沈和泰有些惊喜,伸手抓住那物,却无可避免的碰触到赵曦的柔荑,那双小手骨节分明,指尖修长,手上有着微薄的蚕茧,那是练武的缘故。

    这双手并不柔软,但充满了力量,与他的大掌相比又显得娇小,一时间,他竟忘乎所以,傻傻的握住她的手掌不放开。

    时间静谧如水,直到燕子实在看不下去了,不得不发出一声咳,才惊醒了沈和泰。

    他掩饰似的拿起那物,借着街上挂着灯笼的微光,看清了是什么,随即戴在左手上,右手缓缓摩挲,声音低沉暗哑:“小曦,谢谢你,我很喜欢。”

    赵曦嫣然一笑,“求了佛祖,希望他佑你平安。”

    沈和泰双眸璀璨闪亮,整个人都似乎散发着一种耀眼的光芒,赵曦从他的眼里清晰的看见自己的倒影,一时间,心跳如擂鼓。

    “夜深了,我送你回家吧。”

    “好。”

    夜凉如水,灯火照耀下,一高一矮的身影缓缓拉长,直至消失不见。

 第四十七章 边关告急

    燕仁帝二十三年十月十二,帝崩。

    举国齐哀。

    皇太子李宸即位,是为武帝。

    尊王皇后为皇太后,册太子妃为皇后,册封李怀堔为太子殿下。

    武帝元年,开考文武恩科。

    武帝元年,赵曦举行及笄礼,大长公主作正宾,韩雅静作赞者,皇后亲自到场观礼作贺。

    武帝二年六月,赵亘与刘悦嫆定亲。

    武帝三年三月,赵曦与沈和泰定亲。

    武帝三年六月十五日,边关告急。

    此时朝堂上庄严肃穆,每个人脸上都满是凝重之色。

    龙椅之上的武帝缓缓开口:“今天鸡鸣时分,边疆八百里加急呈送军情,胡人那边举二十万兵马大举进攻。诸位爱卿,谁愿请战?”

    武帝根本就不问是战是和,都打到家门口了,不应战的绝对是孬种。

    一个身穿甲胃的武将出列,单膝跪地,沉声道:“臣余子兴请战。”

    余子兴,余淑的父亲,三品参将,军功赫赫。

    又有一名身穿甲胃的武将出列,同样单膝跪地,开口道:“臣夏舟请战。”

    夏舟,颖阳伯,少时以世子之身投身战场,十年后回朝,已是从二品的副将。

    不断有武将出列请战,到得最后,站在右边的武官已经全部单膝跪地,请求一战。

    武帝看到这种场面,胸中涌起一股热血,开怀大笑:“好好好,众位爱卿英勇不减当年,如此何须怕胡人。”

    “诸卿听令。”

    “臣在。”

    还在站着的文官也都单膝跪地,与武官一起大声应道。

    “着余子兴为首,陆云峰为副,领十万虎贲军三天后出征,抗击胡人。”

    余子兴、陆云峰齐声道:“臣领旨。”

    “户部、兵部务必要保证粮草军备及时供应。”

    户部尚书赵元,兵部尚书沈同齐声应令。

    “此次大战在即,朕不希望有其他任何不协调的事情发生。”

    “遵令。”

    武帝站了起来,环视下面跪了一地的官员,从龙椅上走下。

    “退朝。”

    内侍尖利的嗓音响起,众朝臣齐声道:“恭送陛下。”

    **

    旨意一下,各方都迅速行动起来,又因边疆八百里加急,一路上不知道跑死了多少匹马,沿途的百姓也知道了这个消息。

    京城的百姓是最早得知朝廷派兵出战的事,每个人脸上有愤怒、有惊讶、有热血,唯独就是没有担忧。

    自赵擎赵军神之后,已经几十年没有胡人胆敢大肆兴兵了,他们这次也理所当然的认为,只要朝廷派兵,胡人必定又会输得体无完肤。

    定国公府瑶台阁。

    沈和泰看着眼前出落得越发眉目精致的未婚妻,心里满满都是不舍,他看着她,明明有很多话想说,张开口,却又不知道要说什么。

    赵曦得知沈和泰要随军出战,特意从军营中请了一天假,回到家中,正准备去找他,就听闻他上门的事。

    自两人定亲之后,家中长辈体谅沈和泰要到赵曦满二十才能娶到娇妻,也就对他们不过界的亲热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此时的偏厅里只有沈和泰赵曦二人,赵曦房里的丫环仆人们都很有眼色,留下了空间给这对小情侣。

    沈和泰叹息一声,把坐在自己旁边的少女长臂一捞,就把她放在自己双腿上,双手圈住她纤细的腰肢,把头埋在她白皙的颈脖处。

    温热的气息喷在赵曦的脖子上,让她觉得有些痒,她却未曾阻止,反而伸手抱住青年,两人久久未曾言语。

    “曦儿,你说为什么还要三年呢?”

    沈和泰幽幽一叹,三月才定亲,按理说还要三年后才能娶妻,可现在六月就要出征,可能有相当一段长时间不能见到她,一想到这里,他又咬牙彻齿:

    “该死的胡人!”

    赵曦听着他的抱怨,安抚似的拍了拍他,片刻后开口道:“等你回来,我们就成亲吧。”

    咦?!

    沈和泰有些惊诧的抬起头看着未婚妻,疑惑道:“可先帝下旨,凤卫军要满二十才能退役婚嫁呢,而且,你还是未来的凤卫军统领。。。。。。”

    赵曦被定为凤卫军下一任新统领已经是京城上层圈子都知道的秘密,所以身为首领,更加不能破坏规矩。

    而他也不认为,这次攻打胡人需要三年之久。

    “嗯,不能婚嫁,没说不能娶呀,你嫁我就好了。”

    赵曦俏皮一笑,其实是玩笑话,此次胡人来势汹汹,沈和泰随军出战,总要让他安心才是,至于他打完仗回来怎么办?

    嗯,到时候,去问皇帝表哥请个旨意应该不难吧?

    沈和泰失笑一声,指尖点了点她的鼻尖,“顽皮。”

    赵曦嫣然一笑。

    沈和泰看着灿若晨光的笑容,再也忍不住,低下头,准确无误的攫住怀中之人的唇瓣,先是含住那两片柔软,慢慢品尝,而后撬开,开始在里面攻城略地。

    赵曦身心放松,全身投入到这个吻中。

    直到赵曦感觉到快要窒息了,才被人放开。

    两个相爱之人,唇齿相交,是如此的美好。

    沈和泰努力平息自己的火热和悸动,低沉暗哑的声音响起:“真想快点到婚期。”

    赵曦缓过气来,却双手环住身边之人的脖子,头一扬,又吻了上去。

    她可是曾经的军长,怎么能在这种事上输了人呢。她都合计好了,洞房花烛夜,她要在上面,以此来确定自己的地位和位置才行。

    细小的啜啜声响起,不大的偏厅满是粉红色的爱心泡泡。

    两人腻歪了一个上午,沈和泰还留下来用了午饭,见天色实在是不早了,明天就要出战,他今天下午还要军营准备集合才行。

    “阿泰,我给你的秋水记得带在身上。”

    见到沈和泰准备去跟祖父祖母等人告辞,她忍不住叮嘱了一句。匕首秋水在定亲那天,她就送给了他,好让他防身。

    沈和泰牵着她的手,两人慢慢走向正堂的方向,闻言应了声:“好,我一直都带在身上。”

    “你要注意安危,切不可鲁莽大意。”

    “好,一定会谨慎谨慎再谨慎的。”

    “要多听余将军等人的战术策略,要保护自己。”

    沈和泰停下脚步,温柔又坚定的看着面前满含担忧的未婚妻,承诺道:“好,我会平安回来的,我还等着娶你呢,我说过的,要生几个像我一样的小子,像你一样的闺女,子孙满堂,白头偕老。”

    他的诺言还没有实现呢,他怎么舍得。

    其实赵曦也不想这样像个老妈子一样啰啰嗦嗦,她自己上战场不会怕,可看到他要上战场,不知怎的,就忍不住担忧。

    都快要不像她自己了。

    可是她又无法有怨言,因为她和他都知道,军人的职责,就是守家卫国,他们的军魂不容他们在外敌入侵的时候后退半步。

    最后,沈和泰一一向定国公、大长公主等人道别,定国公还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他:“泰小子,这次你们要好好给胡人一个教训,叫那些孙子们不敢再放肆。”

    沈和泰郑重应声是。

    赵曦一直送沈和泰到家门口,最后实在忍不住,上前一步,抱住沈和泰,向沈和泰索取承诺:“你答应我要平安回来。”

    沈和泰用力回抱住她,坚定的道:“我答应你,会平安回来。”

    沈和泰轻轻吻了一下赵曦的额头,而后转身跨上马,在马上,深深的看了一眼赵曦,片刻骑马离去。

    等到第二天,赵曦在城墙上,看到十万大军誓师启程,看到沈和泰穿着一身甲胃,英武的骑着马,在两位将军后面,带领众士兵向着边疆方向而去。

    【脖子以上,应该。。。没问题吧?】

 第四十八章 你有什么用!

    因边疆军情过急,大军一路上都是急行军,终于在半个月后到达了边城。余将军都没来得及喘口气,就立即吩咐边城守军将领向他汇报最新情况。

    主帅帐篷内,余将军风尘仆仆,只随手拿起护卫递过来的湿帕子摸了一把脸,然后就递回给护卫,问坐在左边下手第一位的中年将领,边城守军方淳墨:“方将军,你给大家说一下详细的战况。”

    帐篷内左边有以方淳墨为首的边城守军,右边有以这次出战而来的副将陆云峰等人,沈和泰也在其中。

    方淳墨面色凝重,也没有开口寒暄的意思,直接道:“斥候小队当初发现了胡人有异动,于是回来报信,结果十人只回来了三人,这还是另外七人拼死制造的机会。我不敢耽搁,立马吩咐人八百里加急呈送军报,两天之后,胡人大军压境,并且一天之后向我们发起了冲锋。”

    “即便我当时已经做好了出战的准备,但是。。。。。。”

    说到这里,方淳墨停顿了一下,继续说下去,声音蕴含悲愤。

    “此次胡人大军来了二十多万,其中八万是骑兵,剩余是步兵。在你们来到之前,我们跟胡人交过三次手,无一例外,全败!”

    当年阿单于趁大燕初立,国力不强,想要趁火打劫,结果被赵军神一箭射杀于两军之前,胡人如土鸡瓦狗,溃不成军。

    接着过了好几年,大燕休养生息之时,阿单于之子佪澹卷土重来,又是赵军神把他重伤,才换来几十年的平静。

    胡人休养生息几十年,他们现今的大汗是阿单于之孙,珲丹。珲丹承继阿单于和佪澹的执念,势要让大燕伤筋动骨,报此仇辱,扬可汗之威名,不惜大举进犯。因此来势汹汹。

    竟然全败!京城来的守将全都面面相觑。

    “伤亡如何?”余将军继续问道。

    “三次交手,损失了将近一万人,伤亡比是一比五。”方淳墨似乎觉得说出这句话是一个羞耻,面上满含愧疚。

    惊呼声四起。

    “你说多少?你算清楚了吗?”陆云峰终于忍不住出声问道。

    因为这个伤亡比实在太大了,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如果按这样算,二十万的胡人大军,岂不是要一百万的大燕军才能持平?

    这还是战力持平,而不是胜利,想要打胜,至少还需要更多的兵力。这个数字堪比大燕开国之初那段混乱不堪的日子的兵士伤亡人数。

    “这个伤亡比是胡人骑兵造成的,而胡人步兵,与我们是一比二。”方淳墨补充道。

    那怎么会伤亡了将近一万人?

    这数字怎么算都算不对呀!

    “因为胡人每次迎战,都是骑兵先上,横扫了一片之后,步兵再来,骑兵在旁掠阵。我们的骑兵不是胡人骑兵的对手,我们的步兵也不是胡人步兵的对手。”

    所以才会造成现在的场面。

    “阿泰,你怎么看?”余子兴问沈和泰。

    沈和泰沉吟片刻,“我离开边城日久,对胡人兵力如何并不清楚,要亲身一试才能清楚。”

    因边城外就是平广辽阔的大草原,地形一目了然,根本不可能在地形方面有什么其他的对策,所以只能与胡人硬对硬,但按方淳墨的说法,硬对硬也不是胡人的对手,那么,胡人究竟可怕到什么程度?

    却又见方淳墨突然当众跪下,方淳墨一动,他身后一众武将也跟着跪下。

    面对这一突发情况,显然出乎余将军等人所料,余子兴立刻反应过来,在主位上站起,就要起身扶起方淳墨。

    陆云峰和沈和泰等人也反应迅速的就要扶起其他将领。

    方淳墨身形跪得稳稳的,丝毫不动分毫,再抬起的眼眶里却满目猩红,狞狰可怕,“请余将军为我等报仇雪恨!”

    “请余将军为我等报仇雪恨!”众将领齐声高喊。

    “你们先起来,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余将军说道。

    方淳墨站了起身,他身后的将领们也一同站起。

    “余将军,请随我等而来。”

    余子兴点了点头,示意方淳墨带路。

    方淳墨一马当先,撩起门帘,往外而出。其他人都一一跟随。

    一众人上了城墙。

    余将军等人已经不需方淳墨多说了,他们都明白了方淳墨那句报仇雪恨是什么意思。

    连余将军这样被武帝任命为首将领军出战抗击胡人的三品大将,也忍不住通红了双眼,更不要说幼时就在边城军营长大,还与边城守军共同杀敌的沈和泰。

    他浑身抖了抖,发出一声嘶吼,满脸杀意的看着前方,恨声道:“阿全,强子,柱子,小盛……”

    “胡人,该死,该死,该死啊!”

    最后一句,全是阴森寒冷的杀气。

    所有将领都满目狞狰的看着前方那个高大的京观,上面全是大燕士兵的人头,不仅如此,京观正中还竖起一支长杆,上面挂着一条长帆,写了几个字。

    “杀燕人如土鸡瓦狗,甚是容易”

    而京观斜后方就是胡人的驻扎之地,胡人还派了一支百人骑兵小队在京观四周守护,以防燕人这边抢了京观回去。

    “耻辱,耻辱,这简直是天大的耻辱!”

    “方淳墨,你还有脸站在这里!”

    “连我们士兵的尸首你都不能收敛,他们为国留尽最后一滴血,还要被人尸首分离,连入土为安都不能,还要被人铸造京观以此来羞辱,你有什么用!”

    “你说,你究竟还有什么用!”

    “你对得起他们吗!你身为他们直属上官,他们追随你出战,对你信任无比,却得到这样的下场,换了我是你,死了也不能安抚他们的灵魂!”

    “末将该死!末将有罪!”方淳墨根本不与辩解,听到余子兴的指责,双膝跪地,伏地哽咽。

    边城其他守将也同样双膝跪地,伏地低吼,“末将该死,末将有罪!”

    余子兴心中依然怒气难消,冷声道:“死?我怕你们死了也无脸见他们。”说着就伸手指了指那座京观。

    “杀吧,看你们能杀多少胡人,才能让你们赎罪!”

    余将军再深深看了一眼京观,拂袖下了城墙。

    等到余将军等人全部下了城墙,方淳墨等人才慢慢站起。

    方淳墨看着前方那个高大的京观,看着堆叠京观而成的人头,人头上怒目圆睁的双眼,双拳慢慢的攥紧。

    方淳墨血红的双眼缓缓流下泪,低喃如厉鬼:“我有罪呀!我有罪呀!胡人全都该死,全都该死!”

    他在边城几十年了,他将边城当成了家,他看着军营中的士兵从少年到娶妻,从娶妻到生子,他与他们同吃同住,几乎亲如兄弟,亲如子侄,现在他们却死不瞑目,还要被人分尸。古人最讲究入土为安,他们认为入土为安才能轮回,才能投个好胎,就算秋后问斩的犯人,都最后都会被人收敛尸首埋葬。

    现在却要被胡人如此羞辱!

    “全子还说,他媳妇快生了,要请我去喝他孩子的满月酒,还要我起个名的。”

    方淳墨声声泣血,看着京观最上面全子的人头,往昔全子憨厚的音容笑貌浮现眼前。

    “他还没看过自己的孩子降世呢,怎么就去了呢?”

    “我有罪呀!我有罪呀!”

    “胡人该死!胡人全都该死!”

    “不杀你们,我没脸去见我的弟兄呀!没有脸去见他们呀!”

 第四十九章 试探

    大军急行而来,不仅是十万虎贲军疲惫不堪,连众将领也是如此,但刚刚见了高大的京观,众人心中悲愤又沉痛,只恨不得现在就杀出城外,把胡人斩尽杀绝。

    还是余子兴见大家满脸疲倦之色,怕他们身体硬撑不下去,全赶他们回去休息。

    精神足了,才能好好与胡人干一场!

    临到傍晚吃饭的时候,余子兴才在城墙上找到沈和泰。

    “阿泰,听来福说,你只休息了两个时辰,就算你心中伤痛,也不能不顾身体,我相信全子他们在天之灵还等着你报仇雪恨呢。”

    余子兴拍了拍沈和泰的肩膀,劝慰道。

    沈和泰的四个贴身小厮同样也是跟他一起在军营长大,陪同他上过战场,此次他出战边疆,他们四个全都跟着一起来了。

    沈和泰双眼依然直视前方的京观,口中答道:“谢谢余将军的关爱,我休息好了才起身的。”

    声音平静无波,却无端让人感受到下一刻平静的海面就会掀起惊涛骇浪,狂风呼啸着,巨浪汹涌而来,张开大口就把所到之处全都吞噬。

    余子兴也没再说什么安慰的话,什么节哀的话都是屁,不身处其中,不会懂得那种悲恸到极致的痛,所以他静静陪着沈和泰在一旁不说话。

    沈和泰僵硬的身体缓缓动了动,他对着余子兴谢过一礼,说道:“将军,我们回吧。”

    余子兴点了点头,“好。”

    二人回到营中的路上,每见一名士兵,都会发现他们神情坚定,眼中却充满了愤恨和斗志,毫不气馁。如果胡人是想用同袍人头所筑京观以此来消灭燕人的斗志,那么很抱歉,他们用错了方法,他们只会比之前更愤怒,更狠,更加士气昂扬!

    用了晚饭,所有将领都集中在主帐里商量战术,每个人都各抒己见,纷纷说出自己的策略。

    主帐营内灯火通明。

    而来此之后的情况,包括伤亡人数,伤亡比,京观等,余子兴都一一写在折子上,用军中的通道往京里送。

    在武帝收到折子,看完之后在朝堂上大发雷霆,恨不得御驾亲征的时候,赵曦也收到了沈和泰写的信。

    “曦儿,展信安好。

    急行军十几日,抵达边城,我却没有半点喜悦。再与幼时军营伙伴相见之时,却已经是天各一方。

    我悲愤难忍,见到他们尸首分离,被胡人筑成京观,不能入土为安,恨不能生啖胡人之血肉!拆皮剥骨也不足以消除我的仇恨。

    我只想在接下来的对仗中多杀胡人,以此来慰他们在天之灵。

    我很好,勿念。

    泰字。”

    赵曦用指尖缓缓摩挲着信纸,见信纸上有斑驳痕迹,心知是沈和泰写信之时忍不住落泪。

    此时京城早已得知胡人筑京观之事,群情汹涌,很多百姓在茶楼里谈论着这件事,说着说着都会忍不住拍桌子大骂胡人。

    所以赵曦不难理解,当沈和泰没有一点准备就看见自己幼时的同袍被人如此对待,心中会是怎样的悲痛。

    她看着信纸上的字,看着那句“恨不能生啖胡人之血肉!拆皮剥骨也不足以消除我的仇恨”,低声喃喃道:“胡人么。”

    当赵曦收到信的时候,沈和泰已经经历了一场战役。

    此次战役是大燕这边主动出战,十万虎贲军已经缓过劲来,看到城外那座京观,看着长帆上的“杀燕人如土鸡瓦狗,甚是容易”,全都同仇敌忾,士气高昂。

    此次出战,目的就是为了清楚胡人骑兵的实力。

    战场上刀光剑影,喊杀声、惨叫声不绝于耳,双方你来我往,不敢有丝毫懈怠。

    一个燕人骑兵被两个胡人骑兵围困,艰难的左支右绌,眼见就要丧命在胡人长枪之下,左侧突然冲杀出一匹马,马上的燕人骑兵长刀斜劈,一刀把一个胡人骑兵斩杀于马上。

    被围困的燕人骑兵抓住机会,瞬时就格挡开另一个胡人的刀,趁他未能再次起招之时同样一刀斩杀了他。

    他正想看看冲杀出来助他的燕人骑兵,却见令人怒目圆睁的一幕:那个后来的燕人骑兵被三名胡人骑兵包围,就在这短短的瞬间,鲜血喷洒而出,人头高飞而起,他还能见到这个人头上充满了仇恨和不甘的眼睛!

    他仇恨的胡人还没有斩杀够啊,他还有很多同袍死于胡人之手,他不甘心就这样死了,至少让他再多杀几个胡人啊!

    “啊!去死,你们都去死!”刚刚得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