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妻福星高照-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说。
  但黄氏却相当重视她的想法,这种坚持近乎于执拗。
  宋师竹心里违和感顿生,不等她想明白,封慎便道,黄氏找到了一个止血药粉的古方,疗效极好,从去年底就一直琢磨着想把药粉生意做到军队里,可按照他们家的底蕴,这个药方很难保住,就想着把这个时辰钟的技术,献给朝廷,换取一份庇护。
  封慎说完这句话之后,宋师竹一时间联想到了许多,总觉得是不是黄氏先前就已经考虑到这些,所以才会费时费力去研究时辰钟。
  时辰钟的发明功在当世,利在千秋,凭着这个东西,黄氏一定能在皇上面前挂上号,只要皇上知道有她这个人,她卖药粉给军队的想法便很有可能实现。
  她沉浸在思考中默默不语,耳边却听封恒答应把时辰钟献上去的事。
  宋师竹没有反对,她就是羡慕黄氏的脑子和动手能力罢了,倒不觉得这件事有问题……这个东西她是做不出来,而黄氏能制作成功,她这段日子付出的种种心力,她也是看在眼里,着实不易。
  只能说人家就是比她聪明。
  因着无人有别的意见,这件事便被敲定下来了。
  被黄氏激了一回后,宋师竹在最后两日倒是难得的勤奋起来,拿起李先生布置的功课便刷起题目。
  不过因着如此,她也发现了黄氏并不是什么都懂。
  黄氏最后一日过来交接零件图纸时,她正好在收拾封恒带过来的书籍,黄氏瞧见后,很感兴趣地拿起来看,然后居然连题目都看不懂意思!
  虽然知道若是换算成阿拉伯数字和现代语义,她不一定不会解,不过宋师竹总算有扳回一城的感觉。
  ……被同学吊打的滋味也是很难受的。
  她也开始重视起李先生的那套算法体系,打算认认真真钻研一回——就算她是个半吊子,但只要能启发到李先生一丁半点,对这个时代而言也能起一些积极作用。
  想着前事,宋师竹涌起一股豪情来,回过神来便看见穿着一身嫩绿色棉袍的黄氏在她面前挥舞着手指,脸上带笑,相当和气,她道:“这一回要拜托二弟妹了,若是这件事能成,我肯定给二弟妹包一个大红包,不会让二弟妹吃亏的。”
  “都是自家人,大嫂见外了。”宋师竹摇头,说话的嗓子有些哑。总归是一家人,看在大伯子的份上,这件事也不能不帮。
  她就是挺好奇黄氏还能拿出什么东西。宋师竹对她那个药粉也有猜测,滋味十分熟悉,有点像云南白药的味道,疗效也十分类似。
  她自己两袖清风地穿了一回,但黄氏若是能造福百姓,她也挺支持的。
  因着黄氏的小插曲,宋师竹回过头来和她娘说话时,也找不回离别的感觉……伤心还是伤心的,但就是哭不出来了。
  时已近午,宋文胜又过来嘱咐她几句,一行人便出发了。
  因着人多,宋家封家的马车加起来将近二十辆,几乎都是租的,大件行李宋师竹早早便托给镖局,就连她那五十箱狐皮都托运了,随身的都是日常用物。
  为了能让众人舒服些,马车分配很是宽敞。赵氏带着封惟一辆车,闺女还没断奶,宋师竹和闺女带着奶娘一辆,冯氏宋二郎一辆,最后封恒宋师柏又是另一辆。
  封恒怕她心情还未恢复,便抛下小舅子过来陪她,宋师竹在他怀里,失落了半日,把惆怅叹出胸腹,也就精神起来了。
  这段去京安渡口的路,宋师竹走了两回,算得上熟门熟路。他们要赶在二月上旬到达京安渡口,经由京安江坐船上京。时间上比之上回从府城出发,更赶一些。
  冰雪融化,又是行旅途中,赵氏极少这么奔波,一直没有胃口,幸好她身子骨还算不错,又有宋师竹时刻注意,总算没在半路上出什么问题,可她却没想到她会在渡口处看到李舅舅一家子。
  说一家子也不尽然,李家一家嫡系齐全,就连从出生起就被寄养在外家、才八岁的小表弟李玉陌都过来了,庶子女们却一个都没见着。
  小表弟长得一点都不像李玉隐,白白嫩嫩的一个包子,跟在李舅舅身后亦步亦趋,跟她对视久了还会脸红,看着就是个老实孩子。
  李舅舅一看到她,白胖的脸上笑得跟朵花似的,拈着胡须,招呼道:“我就算着时间在等你们过来,咱们一块同行,也好互相有个照应。”
  李舅舅说他们在渡口已经等了两三日了,若是宋师竹他们再不过来,他们就坐船走了。
  宋师竹好奇道:“其他的表弟表妹呢?”
  李舅母正在跟赵氏冯氏寒暄,转头便道:“都在府城呢。”
  宋师竹又听自家舅舅解释了一遍,李玉隐中进士的消息传来之后,李家表姐表妹们的婚嫁行情便好起来了,李舅母以最快的速度给他们都订了亲,婚期在明年。因着担心庶女们素质不高,出嫁之后会影响家里的脸面,还额外出钱请了教养嬷嬷在家教导。
  工期一年。誓要在这一年让他们学些本事。
  而李舅母这个嫡母当然不会在家里陪着他们改造,于是就跟着大儿子上京了。
  至于庶子们?日常住书院,休沐回家由管家和姨娘照料生活,每月固定拿月俸,超出额度的花费家里便不管了,李舅母定下章程后便一阵撒手。
  宋师竹听完后,觉得自家舅舅心还真大。
  李舅舅笑道:“舅舅辛苦一辈子,也就是想看你表哥中进士。你表哥这样争气,舅舅现在是彻底不管事了,所有事都是你舅母负责。”
  宋师竹便知道了,自家舅舅这句话的意思,是打算收回在几个庶子的期盼了。
  她摇摇头,难怪舅母有心情跟儿子一块上京,这是熬到头了。
  官船起帆之后,宋师竹看着冰雪消融的江面,只觉得这个年过的,真是人人都有了新篇章。


第153章 (改错字)
  二月底,河道两岸绿意萌发,京城码头处行人络绎不绝,十分热闹。
  宋大郎宋三郎带着家里的仆役在这里等了小半日,还没看到安陆省官船的影子。
  宋三郎最是性急,沉不住气道:“船怎么还没到!”
  “应当快了,前几日竹妹妹让人送信到家,信里写的日子就是今日。”宋大郎远眺一下江面,安抚弟弟道。
  宋三郎:“我这回要是跟二哥吵起来,大哥可不能拉着我,他把娘带出去都三个月了,咱们这个年过的是什么日子!”
  这个正月,家里虽有管家帮着操持,可三个大男人,不仅年夜饭吃得没滋没味,一整个年他爹那张脸都是硬邦邦的。宋三郎本来还指望着今年能过个好年呢,没想到还是冷冷清清的。
  宋大郎当然也气弟弟的行径,不过他考虑的事情却更多一些。想着宋师竹的信里说,这一回跟着上京的还有她的婆母和小叔子,他叮嘱道:“封家太太和封三少爷也跟着上京了,别给堂妹丢脸。”
  “我省得。”听到宋大郎这么说,宋三郎就知道大哥对二哥肯定也是不满的,立马高兴起来,又道,“竹堂姐的婆家人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好不好相处。要是不好处,竹堂姐以后会不会被磋磨……”
  他说着就忧心起来,婆媳不睦是什么感受,他们从小都有深刻体会。那气氛真是比冬日卧冰还要再冷几分,坐在一旁心都是冰凉凉的。
  宋大郎也有些担心这一点,不过对着面色忧虑的弟弟,他还是道:“要是咱们家里兄弟得力,能给竹妹妹撑腰,封太太就不敢对她不好了。”
  宋三郎想了想,也只能点点头,心里却是下了决心,不能让宋家姑娘被人小看。
  此时船舷上,众人在船上颠簸了大半个月,知道能下船了,都不愿意在舱里呆着,都在外头三三两两地分散着。
  江水在阳光下散发着粼粼波光,宋二郎迎着江风,突然道:“大哥和三弟这会儿肯定在码头等着要收拾我来着。”
  冯氏笑斥:“别胡说八道。”
  哪里是胡说。宋二郎摇了摇头,觉得他娘对他大哥小弟还是不够了解,就对着身后的宋师竹,道:“竹妹妹,咱们可是一边的,待会你可不能看着我受罪啊。”
  宋师竹正盯着江面上一对野鹭在瞧着,闻言,很没良心道:“我跟二婶才是一边的。”
  冯氏脸上立刻露出一个笑容。
  宋二郎看着这一幕,却在心中嘀咕了一句,宋师竹这收服长辈的手段真是了不得。
  原本冯氏那么疼爱侄女,宋二郎还以为这一回在县里,他娘肯定要和大伯娘掐个尖儿,争个先,没想到冯氏突然就偃旗息鼓了,然后这回在船上,两人又逐渐亲密起来,宋二郎有时候都觉得,女人之间的感情他真是看不懂。
  宋师竹要是知道宋二郎心里怎么想的,就会告诉他,这是因为冯氏和她都是明白人啊。亲生骨肉那种天然的感情,哪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能参合进去的。
  冯氏不是不明是非的人,何必要和她娘争个你高我下,又不是什么有彩头的事情,争赢了就能得个一百万,一开始表现一下态度也就是了。
  宋师竹自觉和冯氏之间有这等心照不宣的默契,所以在路上一接触,便恢复良好的互动关系了。当然也因着她在长辈面前素来不是什么委婉人。
  她看着宋二郎的懊恼样,想了想:“二堂兄下船后,别急着和大堂兄和小堂弟拌嘴,赶紧请罪认错,最好还能落几滴泪让他们心软,码头上迎来送来的,哭的人多的是,不用怕丢脸的。”
  宋二郎还是要面子的,咳了一声道:“大庭广众下,一个大男人怎么能这样。”他可做不出堂妹那样拉着娘的袖子哭得稀里糊涂的模样。
  再想一想宋师竹正月里哄老太太那脸皮……他自觉心有余而力不足。
  “……大庭广众下怎么了!”宋师竹很敏感地感觉到宋二郎意有所指,哼哼道:“二堂兄要是觉得不合适,就自个想法子。待会堂兄被收拾了,我也好在一旁看看长长见识。”
  宋师竹说着就有些想进船舱了,她搓了搓手,二月底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在外头站久了还是有些冷的。
  宋二郎像跟小孩子说话一样,哄她道:“竹妹妹说得哪里的话。要是你帮我一回,我就欠你一回,这样可好?”
  正在跟李舅舅说话的封恒碰巧听到这一句,倒是觉得妻子答应他也是不错的。他露出一个笑容,这一回宋师竹想在京城开店铺,到时候还有许多琐事要跑,正好有一个白得的劳力。
  可惜心有灵犀的技能没点好,宋师竹不仅没往他那边看,还直接便摇了摇头,坚决不愿掺合人家兄弟间的事情。
  这笔帐她还是会算的——拿了一份人情惹了两份怨……绝不是什么占便宜的事!
  李舅母最近在船上光听他们兄妹之间斗嘴了,听着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不免对着冯氏感叹道:“他们堂兄妹之间的感情可真好。”
  冯氏笑:“就是在一处久了,感情就深了。”
  李舅母看一眼站在几步之外面容冷静一声不吭的李玉隐,心里摇了摇头,这句话她可不能认同。要说处得久就有感情,那就该她儿子排在前面才是。
  因着没能诳来一个帮手,宋二郎有些遗憾。见着宋师竹跟长辈招呼了一声便想进船舱,就跟在她身后道:“竹妹妹你可想好了,人哪能一辈子就都顺心如意,你就确定你一直不用人帮手?”
  ……当然不确定。宋师竹在自家堂兄的目光中,十分无情地进了舱里,突然想起昨日下午她在收拾香案和神牌时,心有所感想起来的一件事。
  年前回乡时在官船上,她向神牌祈祷,希望这一行别再有突发情况发生后,似乎从那一夜之后,所有事情便异常顺利。
  当时宋师竹想起这一出时,便异常警惕起来了,总觉得这是不是什么提醒之类的。
  ……这种事情真不好说,尤其封恒身上还有个死亡光芒存在。
  可惜担心没用啊,前头的经验告诉她,祸事要来时挡都挡不住,现在就吃不下喝不下的,等到真有事发生,连逃命都没体力了。
  宋师竹在心里念叨了几声神佛保佑,就不去想了,她对即将发生在自家身上的事情都是这样的态度,对宋二郎就更是如此了。
  只在赵氏吩咐给船上同行的了缘方丈送香油钱时参合一脚,拿了二十两银子出来,也算是临时抱个佛脚。
  说起来,也不知道是不是缘分,这艘官船经京安渠上京,一路上只在几处紧要渡口停靠,居然还能看见县里认识的熟人。
  当时赵氏知道云游在外的了缘方丈也在船上时,真是高兴得不行,晕船也晕得没那么严重了,每日都要过去聆听大师传授佛法。
  官船靠岸后,码头上人山人海,宋师竹正在艰难寻找宋大郎和宋三郎的身影,一个须眉皆白、仙风道骨的老和尚突然对着他们这个方向,突然双手合十拜了拜,接着他身边一个小和尚便一阵小跑过来,对着赵氏很是熟稔道:“赵施主,师傅让我告诉您,他在庆缘寺的任期已满,以后都在京中清泉寺修行。”
  赵氏念了一句佛,感谢了他一回。
  宋师竹在一旁看着,只觉得婆婆在县里应该没少去庆缘寺才是。她这回回家也发现了,赵氏比之前两年,心境开阔不少,肯定经常接受老和尚的佛理熏陶。
  就这一点,宋师竹其实挺感谢他的。焦虑最容易影响人的心性。要是婆婆脾气变得尖利,婆媳问题就是天大的难题了。
  目送着了缘大师离开之后,宋师竹便看到率了八九辆马车过来接人的宋大郎宋三郎。
  首先入眼的就是两人瘦削不少的俊脸,比起胖了一圈的宋二郎,这两人就跟缩了水一般。
  宋师竹瞧着双方的身型对比,就知道宋二郎这一关不好过。
  宋二郎脸色也有些苦哈哈的,心里叹息了一回,认命地坐上了自家弟弟安排的一辆拉行李的牛车上。这辆牛车四周无遮无挡,迎着微冷的春风,在上头坐着还真是有几分凄风苦雨的感觉。
  冯氏看着二儿子一幅认命般的顺从模样,笑了笑,知道这是他们兄弟间在闹着玩的,便也不管了。
  倒是赵氏,在船上跟宋二郎也有几分熟悉,虽然不知道他缘何得罪兄弟,只是见他这般可怜,还是对着眼前的小少年道:“外头这么冷,不如让二郎上马车吧。”
  “我二哥最机灵了,让他看行李肯定不用怕丢。”宋三郎说了这一句后,迟疑片刻,想着宋大郎的吩咐,还是转而道:“既然伯母发话了,那还是让他上来吧。”
  重点点了一句,他这是给了赵氏的面子才这么干,可不是随便人都能让他改变主意的。


第154章 (改错字)
  小少年的心思一览无余,就像春日湖水一般透彻。赵氏着实被宋三郎给逗笑了,她原本对宋家二房的印象便不差,此时因着宋三郎,却变得更好了些。
  宋师竹在一旁听着也有些囧,囧完之后就是感动了。
  人总是缺什么就想要什么,宋师竹已经有了一个亲弟弟,和宋三郎的关系就没有和二堂兄那样亲密,没想小堂弟在赵氏面前却对她多有维护。
  她笑眯眯地看着宋三郎,看得宋三郎也不好意思起来。
  不过他自觉也算是在堂姐婆家面前完成示好任务,表情就跟做了一件大事十分满足,看得宋师竹心中一乐。
  宋二郎由此因祸得福什么的,宋师竹看着特地过来感谢赵氏的二堂兄,很想问问他,他说的欠人情的事还算不算数了。
  可惜码头实在不是找事的地方,稍稍停顿便要离开。
  李舅母也看见方才那一幕,见宋师竹终于过来了,忍不住笑了:“这里人太多了,说话也不方便,回家安置好之后,再互相走动不迟。”
  宋师竹看了一眼不远处停靠的李家马车,上头的行李已是满满当当,便也和舅母告别。
  另一头,封恒也对李舅舅道:“舅舅舅母刚到京城,要是有事,打发人过来说一声。”
  李舅舅笑眯眯道:“不用担心我们,你舅母早就打发人过来收拾宅邸了。倒是你们三个,明日都要到翰林院报道,不如一块结伴过去?”
  在长辈面前,封恒素来不会不给面子,反正也是要出门的,他也不迟疑,爽快答应了。
  看李舅舅满意高兴的神情,封恒忍不住又看了一眼面无表情的李玉隐。他在船上时一直有种感觉,觉着李玉隐这些日子在船上这般安静,肯定私底下受了李舅舅不少调教,现在终于确定下来了,说是幸灾乐祸倒不至于,可高兴总是有一些。
  因着天色不早,一行人便都上了马车,各自而去。
  马车里,李舅舅对儿子道:“你看到了吧,阿恒不是那种为难人的性子,你以后还是要跟他好好相处的。做人要圆滑一些,遇见事了,要多想想好坏利弊,别为了心里爽快胡乱给人脸色看,以后爹也不能老在你旁边提点你……”
  李玉隐这些话听得已经会背了,他默了默,他娘就是知道他爹肯定有话要说,才带着弟弟上了后一辆马车。听着耳边的絮絮叨叨,他其实也挺想换一辆车的,只是这爹总归是亲的,他无奈道:“爹刚下船就不累吗?”
  当然累!只是:“你以为你老子说这些话是为了过嘴瘾啊?”李舅舅道。
  这些道理李舅舅这个正月跟儿子说了一遍又一遍,生怕儿子记不住。以前不知道,可正月里跟儿子交心一回,李舅舅真是操心到极点。
  他自认人情世故样样精通,可生出来的儿子却是个冷面窝瓜,不仅死心眼一根筋,还要面子不服输。
  自打知道儿子在京里受了外甥女婿那么多帮扶,连个好脸都没给人家时,他就觉得自己对外甥女夫妇多好,都是在为儿子描补罢了。
  李舅舅继续道:“你和阿恒二郎的关系跟他人不一般,即是姻亲,又是同榜同年,天然的纽带,以后可不能跟以前那样了,要好好相处才行。人以诚待我,我诚以待人,这才是和亲戚相处的原则。”
  李舅舅觉得自己不能不多念一些,他这回上京,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帮李玉隐跟人打点好关系。
  李玉隐揉了揉脑袋,不知道该怎么跟他爹解释他和封恒之间关系的演变,能考上进士,他对封恒当然是真心感激的,可看着他那张脸,有些好听话就是说不出口。
  李舅舅的说教声在夕阳的余晖中散了一路,天地都被染上了一片红色。
  封家马车里,因着赵氏和封惟宋师柏都是头一回上京,车夫便特地放满了车速,让他们一路能看看沿途繁华,又有封恒和宋师竹一唱一和地讲解着,三人听得都很是满足。
  赵氏笑:“以前年轻时,心心念念的就是想到京里陪着老爷,可一直都没能实现,今日可算知道京城是个什么样的。”
  宋师柏素来嘴甜,便道:“这也是姐夫争气,我听人说,诰命要是五品以上,新年时能还能到宫中饮宴,伯母以后就是咱们县里为数不多能到皇宫吃宴的老太太了。”
  诰命什么的,赵氏常年待在家里不动弹,心里对这个却是不大看重,不过她觉得宋师柏说话有趣,便也跟大人一样,跟他说笑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现在你姐夫还只是个开始呢,想这些太早了。”
  宋师柏认真道:“总要想想的,姐夫不会就一直原地踏步,伯母上半辈子享了伯父的福气,下半辈子也沾沾儿子的光,过日子就得走一步看三步,才有盼头呢。”
  封恒无语地看一眼几句话间就给他加上重负的妻弟,也道:“柏哥儿自个也好好努力,总得让岳父岳母有个盼头才是。”
  宋师柏道:“那是当然。”
  宋师竹掩嘴一笑,马车上因着有宋师柏,格外热闹。
  经过花莲斋,宋师竹想起花莲斋许诺的免费招待,还道:“相公和二堂兄当时天官跨街时,我们就在这座酒楼上坐着,当时真是热闹得不行,等这两日安置下来之后,让相公带你们出来走走。”
  赵氏笑:“我就不出来了,恒哥儿带两个小的出来看看就好了。”
  宋师柏回想起刚才小堂兄的模样,也不大愿意让赵氏觉得他贪玩,给姐姐丢脸,便道:“我主要是想要提前感受一下进士跨马游街的风采,以后也好往这上头奋斗。”
  封惟看了一眼说大话的小伙伴,想了想,也点点头,表示他也是这般想的。
  赵氏一阵忍俊不禁。
  下马车之后,冯氏一行人已经早便到家了,宋家管家特意在门口相等,说是宋文朔吩咐他过来帮忙,家里已经安排好了接风宴,只待众人安置好后,便能开席。
  封恒也没有跟宋文朔客气,他们这一行有老有小的,实在该好好歇息才是。
  对这个宅子,宋师柏的点评只有一个字:“小!”
  封惟迟疑了下,也点点头。
  封恒一听他们这么说,就知道妻子肯定是要反驳的。
  宋师竹郁闷地瞅着两人,当真觉得这两小的不识货:“……这是天子脚下呢。”
  房价要看地段和城市好不好?
  就临泰胡同的位置,多少人想过来住着。就算她已经想好日后把房契还给二婶,也从来都不敢想能在同个位置置宅。
  赵氏原本也想说些什么,看着儿媳妇差点炸毛的模样,便忍下不提了。
  不过宋师柏听着姐姐讲解了一通,还是摊手道:“可就是小啊。”牛牵到京城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