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宅斗]农女当家-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仲秋带着子汐,把选好的玉米种拿出来,均匀地铺在了席子上。看看屋前的空地:要是种水稻的话,还是得育秧啊,放到外面她还不放心呢,最好在家里育成才好。
这屋前的土地虽然不算大,但是应该够了。就算是不够的话,她还可以在空间里育一些,倒时候补苗就是了。
仲秋这边算计着如何育苗的事,上房间高氏正在和王秋月趴着窗子盯着仲秋和子汐。
“这小丫崽子是想干啥?拿平米种出来晒是为啥?”高氏一边做着针线活儿,一边像是自语,又像是问秋月、王秋月瞅了一眼仲秋和子汐,嘟着嘴道:“娘,她们愿意干啥干啥,你管她们。现在都春天了,我也该做一件新的春袄了吧?”
高氏的心思让王秋月的话给拉了回来,小闺女今年已经十五了,六月份儿就要及笄,那时候就要上媒人了。要是没有几件好衣服穿,也是有些看不过眼去。
想了想,高氏道:“行,等你三哥考完了,剩下的钱我再给你买块新细布,让你做件新春袄穿。”
王秋月见高氏答应自己,终于露出了一个笑模样来:“娘,我三哥什么时候去县里啊?”
高氏脸上也带了笑意,用针在头发上划了划,道:“听你三哥说,清明一过,他们就要去县学报名了。然后就住在那里,等考过了才回。不过,我已经和你大姐说了,让你三哥考完之后先别回,等到出了榜再回来。”
“我三哥肯定能考中的,娘,要三哥考中,是不是我就是秀才的妹子了?”王秋月美美地想着,若是三哥是秀才,那她的身份就涨了一级,到时候就算是说亲,也是会说大户人家的。
“听你三哥说,要考三回呢,三回都考上了,才是秀才。”高氏没有王秋月那么乐观,她现在也挺发愁的,儿子都十八岁的,这还不让说亲,她还想着抱孙子呢。
“要考那么多回呀。”王秋月一下子就不淡定了。
今年可是王文斌第一次参考,三场能都过吗?
“娘,我三哥的先生咋说的?行吗?”
她三哥考不考得上她不在乎,王秋月在乎的是。若是没有她三哥的秀才身份,她的亲事就要下一等次,那才是大事。
“就是你三哥的先生说让他今年下场的,要不然的话,去年不就下场了。”高氏虽然心里满足,可嘴上却不说得太满,说得太满。到时候老三考不上,她可又要受吴氏的气了。
“那我三哥肯定能考上的。”王秋月这回乐了,琢磨着等到王文斌考上之后,她要什么样的衣料,做什么样的春袄才是最好看的。
第70章 王文斌赴考筹钱
眼看着清明就到了,老王家除了要清明祭祖外,还要打点着老三上县城里考试的事。
这一考就要好几个月才能回来。当然,回来的越晚,考中的机会就越大。
先要经过县考,上了榜才能再进府学考,上了榜再考院试。全都过了,才是秀才。所以,说时间越长,考中的机会就越大。
王文斌对自己考试的把握还是挺大的,而且,镇上的先生可是举人出身,很中看中王文斌的成绩,所以,这次老王家几乎是倾全家之力要让王文斌考上。
进县城考试,就要住下来。
为了清静,王文斌和老爷子商量了一下,准备在县城租间小院子住下来,一边复习一边考试。身边只要带一个人跟着做饭烧菜即可。不想去姐姐家,麻烦不说,姐姐家里还有老人孩子一大堆的,到时候他被吵得头昏脑涨的,肯定不会考好。
老爷子点头答应了,高氏更是一切以三儿子的要求为主。
这个答应下来,银钱方面肯定是要凑一凑的。
高氏的家底不薄,要是拿出个百十来两银子也不是难事。可她就看不了老大家的德行,嘴上说着没钱,可是买房买地的钱呢?就那么好借啊,真当她一个老婆子好糊弄是吧?
村子里和王兴文好的,与方氏交往不错的人家都多多少少地借了一些给两个人,让高氏在村子里着实被人说了一段日子的嘴。
高氏心里把这个帐都记下了,这回要让老大一家还一些利钱。
于氏从老大家赚了多少钱,她心里门清。可是那些钱她只得一半儿,就有一两多银子,这还没算上三个孙子赚的,那老大家得赚多少钱啊。
每五天看着那些村子里来干活的男人和女人眉开眼笑地拿着钱回去的时候,高氏就觉得那就是老大一家子拿钝刀子在割她的心。疼得她翻来复去的睡不着,总想着那钱到底有多少。老大一家子是怎么的败家。
可老爷子在家里的地位让她不敢明面上找老大一家的麻烦,所以,现在三儿子要上县里考学去了,她一下子就找到了借口。
仲秋一家子刚刚尽快完地里肥的事,就被高氏叫到了上房里。
这回一家子一个都不少,都被叫了进来。
仲秋心里正想着在哪里育水稻苗儿的事呢,对高氏不时地出一回夭娥子已经有些免役了。
进了屋,看到老王家的人一个都没少。仲秋就端正了一下态度,拉着子汐爬到了炕上,坐在离老爷子最近的地方,听高氏的最高指示。
高氏了一声,直接进入正题:“现在清明就要过了,地里的活儿也要紧着干,不过,再大的事也没有老三进县学考试重要。”
仲秋在一边听着直撇嘴,要是考试真的那么重要的话,那直接就要种地多好。
子汐扯着他三姐的手,一边扯一边偷偷地用小胖手捂着嘴笑。
这两个多月来,老大一家子人的脸色都渐渐地好起来,虽然不说是每个人都有红似白的,但最小的两个却是脸色红润,小身子终于也见了些肉肉。就连子滨的脸上都见圆,身量也正在渐渐地抽长。
子汐现在胖了一些,脸上的婴儿肥也多少出现了,正是可爱正太的时候。以仲秋对正太的萌样,自然是上哪儿都拉着他,而子汐有了那个心病上哪儿都扯着仲秋,生怕自己的三姐像上一回一样,一下子就不见了。
高氏的声音继续,响亮而坚定:“老三这回上县里考学,是要住在县里头,咱们没有别的,也只能出些钱让他在县里租个院子住。本来去县里考学的,都是要带着一个书童在身边侍候的,咱们家也没有,老三也考虑到咱们家的情况,所以,我叫你们大家来商量一下,看看让谁跟着老三去县里,帮着做个饭菜?”
仲秋没想到,高氏提出的不是银钱而是帮忙侍候她三叔,这事有些意外。她把目光投向了王兴文和子滨。
子滨有些意动,进县学考试。不管他现在认得多少字,读不读得通《四书》五经的,但那就是他向往的生活。可现在奶奶问的是长辈们的意见,他一个孙子辈的,是没有说话的权力的。子滨把目光投向了身边的王兴文。
仲秋的大眼睛在几个大人之间转来转去,又在几个孩子们之间转了一圈儿,看起来,高氏要选人,一定是要在她偿孙子辈的人里选了。只是,高氏最后能定下谁跟着三叔进城侍候呢?
“娘,你就说吧,让谁去就谁去。”老二王兴武看半天没有人说话,生怕他娘生气,忙道。
高氏没理会王兴武,看着王兴文道:“老大,你怎么说?”
“娘说了算。”王兴文早就知道高氏会点他的名,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了。
“那就让子滨去吧,他能干,侍候得了他三叔。”高氏淡淡地道,又对王文斌道,“老三,你看怎么样?”
王文斌也没意见,大哥家的孩子都懂事听话,而且能干。现在以他家的情况,自然是不会给他买一个书童的,但有子滨跟着他也是好的。“我听娘的。”
高氏很满意,问也不问子滨的意见,直接对子滨道:“后天你三叔就要走了,你回去让你娘好好地给你收拾一下,别出去丢我们王家的脸。在外面要有些眼色,别让你三叔费心,他是要考学的。”
仲秋一听高氏的话,心里就有些膈应。瞪着眼睛冲着要张嘴的子滨道:“哥,你会做饭吗?”
子滨正满心觉得高氏的话对了他的心思,脸上挂着笑,就要答应下来,没想到自家小妹一句话,冷的就像是一盆冷水。
“我……”子滨看着仲秋盯着他的眼睛,眼神里的怒意是很明显的。这是不让他答应?子滨有些不确定了。
“咋了?让你跟着你三叔进县城,你还不乐意咋的?”高氏见子滨迟迟不吭声,语气一下子尖锐起来。
“奶,我哥不会做饭,只会烧火。而且,人又笨,还不会说好话,会让三叔在同学面前没面子的。”仲秋笑嘻嘻地对着发火的高氏道。“要不,我去侍候我三叔好了,你看行不?奶。”
高氏恨恨地瞪着仲秋,正在反驳的时候。王文斌开口了:“娘,让子沣去吧,子沣比较灵活,也会说话儿。至于做饭什么的,吃饱就行。”
王文斌听仲秋的话,也知道带着子滨不合适。子滨虽然老实可是没有子沣聪明会看人眼色,而且,他这一趟去县学,肯定是要和同窗一起读书一起做学问的。到时候子滨的性格就不如子沣的性格讨喜了。所以,王文斌虽然觉得仲秋这丫头还小,但是考虑的事情还是很对的。
“你让子沣去?”高氏收回要骂出口的话,不确定地看着三儿子。
“是,让子沣去吧。这孩子有眼力介儿,知道什么说什么话,而且,我们一起县城的同窗还有好几个,不能让人家看咱们家的笑话。”
高氏见王文斌说得正经,便压下了心头的不快。只是瞪了一眼仲秋,她可不认为仲秋说的这话是真的为她三儿子好。
“既然人选定下了,那现在就说说老三去县城要拿多少钱吧。”高氏看着王兴文,“老大,你说这次你们出多少?”
王兴文没有发怔,高氏叫他们来肯定就是让他们掏钱。而这事在之前很久仲秋就已经和他们说过了。
“娘,我们家刚刚买了房子和地,房子还没有钱盖呢……”拉拉杂杂地说了半天没钱的苦处,正当高氏不耐烦的时候,王兴文才道,“不过,老三的事是大事,也是第一次去县城里考,我这个做大哥的,就算是再拉饥荒也要出几个钱。”王兴文说着,也没有再对着高氏,而是对着坐在炕沿边上的王文斌道,“三弟,大哥家的情况你也知道,昨儿就让探春和子滨去了他姥娘家里。多的没有,大哥也只能出五两银子,你看……”
其实王文斌心里清楚,当初分家的时候。他考学的钱已经在他大哥的家财里扣出来了,高氏这是明显在为难他大哥。不过,王文斌并不觉得跟他大哥再要些钱有什么不对。最起码,他要是真的考中了秀才的话,他大哥一家不是也要跟着借光的吗?
要知道,秀才公是不用交田税的。不过,那是指没分家之前,分家之后王兴文可就算是另立门户了,这田税自然是要交的。
“行,大哥,多少是大哥的心意,我没什么要说的。你家的情况也是摆在那里的,这样兄弟我就很知足了。”王文斌的话说得很动人心,让王兴文心里感到很意外也很高兴。
高氏再不满意,自己的三儿子也答应了。哼了一声,就冲着于氏道:“老二媳妇,你三弟这回要去县城考试去了,若是考中了,你也是要跟着借光的,是不是你也要出一点啊?”
别当她不知道,于氏在老大家赚了六两银多银子,才给了她一两银子,她心里的气就是出不去。
“娘,咱们可没分家。”于氏到手的钱怎么可能再让出去呢,那可是她和孩子们赚的。“何况,子沣还去侍候他三叔,娘,你说是吧。”
老爷子在一边咳了一声,对着王文斌道:“三儿啊,你预计要多少才够?”
“爹,四十两银子就差不多了,咱们自己做吃的,能省下不少。”王文斌知道只能从大哥那里拿点钱,从二哥那要根本就没理由。
看,二嫂不是说了。他们没分家啊,可现在他还没考上秀才呢,自然是不能分家了。要是分家的话,家里的地咋办?谁来种?雇人吗?那还不得花钱。要是把二哥他们一家分出去,土又要少了。
“好,剩下的就由家里出,孩子他娘,你就给老三好好地准备准备,多带上几件衣服。到县里,总是要出去转转的,也别让老三丢了脸面。”
老爷子一句话定了章程,高氏想了想。最终没有说什么,一家子就这么地散了。
作者有话要说:哈哈,我小缨子又回来了。
第71章 种田了
王文斌的事算是定下来了,就等到清明祭祖之后就带着子沣一起到县里去租房子,准备考试。
当然了,租房子的事还要请在县城里住的大姐王春花帮忙。
高氏把家里的干菜和一些吃食装了两大袋子,让王兴武背着,三个人雇了一辆牛车,往县里去了。
家里一下子少了三个人,老爷子带着于氏和子沧开始田里的事。
老爷子家的田多,但是肥料也足。再加农具什么的都比王兴文家的齐全,所以,倒是不用多忙,而王兴武到县里第二天就回来了。根本就不用怎么忙。
王兴文家里一切都得从头来,肥料因为高氏的关系,只能用草木灰来填地。
仲秋知道,庄家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若是地肥不足,收成肯定得少。她就得从别的地方把这养活的收成找回来。
仲秋晒种浸种,都是照着现代的方法进行的。
把全家人精选出来的玉米种子选好,在太阳最足的时候,放到了南屋窗下的席子上晒了几天,然后把种子浸在了肥料的水里,一家人都忙着。
因为施地肥的关系,别人家的种子已经下地了,可是仲秋家的种子还没有动老爷子想帮着弄弄,可偏偏地肥不足的情况下,只能再拖一段时间。
仲秋心里急,但种子若是弄得好,并不会比别人的家的差。仲秋不急,王兴文急得上火。
终于在五月上旬的一个大晴天里,全家人都上阵,把已经冒出了芽尖儿的玉米种子小心地种在了地里。
王兴文在前面刨坑,子滨在后面撒种。方氏跟着铺土,薄了不成,厚了也不成,一家子一直干了大半天,终于把种子将六亩地都种上了。
累得腰都要直不起来的王兴文和方氏脸上却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回到家里,一进门,就闻到了肉的香气。
仲秋早早就去了镇上,买了二斤连肉带皮的腰条肉。回到家里,教着探春和半夏做红烧肉和红焖肉,另外家里还有些干菜,也让仲秋拿了出来,用水焯了,然后加了些宽粉,直接就着红烧肉炖了一大锅。
难得今天仲秋大方一回,买了二斤白米,用大锅足足地捞了一锅白米干饭。剩下的米汤,仲秋加了些白糖,装进大掏盆里,放到了外屋冰着。
等到吃过了饭,孩子们可以当冰糖水喝,在没有什么吃食的情况下,这东西也是可用来待客的呢。
探春把温水装进盆里,端进了里屋,让王兴文和方氏及子滨洗洗好吃饭。
仲秋拿出了一个大瓷碗来,把锅里的菜装了一碗进去。转身就往上房去,子汐屁股后面跟着。
进了上房,老爷子和高氏都在炕上坐着。
因为家里走了两个人,老爷子也就让一家子一起坐在一个桌子上吃。
两张炕桌拼在一起,地下于氏和王秋月正忙着往桌子上摆菜。
上房做的是白菘炖土豆,里面还加了块冰豆腐。主食是粗面馒头和高粱米饭。
于氏看到仲秋端来的冒着香气的一大碗肉菜,眼睛都笑眯了起来:“仲秋,你家又吃肉了,真香,肯定是你娘做的吧,你娘手艺就是好。”
仲秋笑着把碗放到了老爷子这边的桌子上,笑着道:“今天我爹和我娘我哥都下了,种了6亩地,太累了。我就买了块瘦肉加骨头炖一锅菜,这两天家里的活儿多,也累,不让人吃点,累病了的话,不是要花更多的钱吗?”
“可不是,咱们村人啊,一年四季就没有轻松的时候,不过,还得说是春种秋收的时候累些。仲秋啊,你家这菜是咋烧的,真香啊,有时间教教我呗。肉咱买不起,买块骨头也成啊。”于氏也好吃,不过手艺真差劲。
从这回在仲秋家做工赚钱回来之后,于氏也想着给孩子们补补。
还别说,尽管上房有高氏在一边看着,腊肉什么的都动不了了。可是于氏还是会趁着高氏不注意的时候,多放些荤油什么的到菜盆里。
不管高氏知道后怎么骂,于氏仍旧不改初衷,弄得高氏骂归骂,最后也只能干瞪眼没办法。
老爷子见那碗带肉的菜脸上的笑意多了起来:“还往上房拿什么,你们家里孩子 多,劳动力少,多吃些,年轻时伤了身子骨儿,以后老了就要受罪了。以的别往这边端了,爷也不差不口吃的。”老爷子笑着说。
仲秋笑着道:“爷,这不是正春忙嘛,等过了这时候,就不会这么做了。我们还欠着村子里和我姥娘家的钱呢。”
高氏在一边听仲秋的话,不满地哼了一声:“在这里念啥欠钱啊,你们要不是贪那些地,哪用得着借钱?说起借钱来,我还真不信你们要借钱。年后你们赚的钱还少吗?二百两说拿就拿出来了,这回你三叔上县里考学,也没见你大方一回,这回又没钱了。以后你三叔考上了,可别到时候过来沾光来。”
仲秋也不理高氏说的话,说起来,她也挺稀罕秀才老爷的,那可是不用上农税的啊。
要知道,一亩农税要一百文,他们家一共有6亩需要上税的田,还有荒地和下田也是要上税的,不过是少了些。
老爷子想说说高氏,可是想想仲秋也是一番的好意,不想把事情弄得太僵便道:“爷知道你们孝心,但是现在你们家有些困难,所以,等以后你们家过好了,再给爷拿好吃的就成了。回去吧,老二媳妇,把碗给仲秋倒出来。”
于氏笑呵呵地把碗里的肉菜倒了出来,把碗洗好了递给仲秋,却看着老爷子道:“爹,我前几天掩的咸菜,现在正好吃呢,要不给仲秋拿去点,让她们也尝尝?”
老爷子点了点头对于氏的这种作法还是很看好的:“去拿点来。”老爷子对仲秋道,“你二婶的手艺还不错,家里后园子里那些不要的菜头都让你二婶给掩了起来,现在拿出来吃。脆声声的,真是好吃的很,你拿回去些让你爹娘尝尝,好吃了再来拿。”
于氏已经笑着把仲秋的碗接过来,去外屋捞咸菜。
高氏在一边看着于氏和老爷子的互动,心里这个别扭。想要阻止,老爷子也说了,那些咸菜不过是家里菜园里不要的菜头,让于氏给掩了起来。说起来,这还得说方氏会过日子。
这菜头一般人家园子里到了秋后都是会剩下不少。不过,一般不是太穷的人家还真没有人弄这东西。
都嫌费盐,那时候盐还是很贵的。
方氏手艺好,腌的东西好吃还脆生,正是冬天好的下饭菜。高氏也挺喜欢吃的,所以对方氏的做法也就睁一眼闭一眼。
今年腌的是于氏动的手,虽然没有方氏腌的好吃,不过,咸菜这东西,只要不是弄得太差,一般的口味儿也就差不多。
于氏很是捞了一大碗给仲秋,高氏却看着那么大碗的咸菜,鼻子里哼了一声:“这么多,她们吃得完吗?再说了,你大哥他们家如今都吃得上肉菜了,还稀罕吃这咸菜?”
于氏笑着没说话,只是推着仲秋出了上房,一直把仲秋送出了上房这才回去吃饭。
作者有话要说:地终于种完了,下面就要育秧。
第72章 脱土坯盖房子
仲秋家忙了好几天,总算是把该种的地都种上了。家里的人都也累得够呛。
仲秋和子汐每天都到镇上去买骨头和肉,探春因为已经十二了,方氏就不让她再跟着下地,与半夏两个在家里做饭,收拾屋子。没事的时候就做些女红针线什么的。
仲秋和子汐就是把东西买完了往家里一放,其他的时间就是往镇上跑,探春和半夏也不说两个,由着她们四处撒欢儿。
随着地渐渐地种完了,仲秋家河滩那块地就提到了饭桌上。
“爹,我想着种水稻。”仲秋的口气是不容人置疑的,而且,种子她都买了。现在中田下田荒地都种上了,人也有些闲,就跟王兴文说起来要育苗的事。
虽然说现在分家,可东厢房还是由着她们住的。
南屋的窗下,正好有一块三分大小的地,平时的时候,这边都是要种些菜的,今年因为上房缺了劳力,这功夫还没有翻地。
仲秋想着和王兴文说一下,看看能不能用这块地来育苗。
用这块地,肯定高氏就要说她们家里占便宜,三分的菜地,其实也不是多大回事。平时的时候,高氏都是在这边养了两只鸡的,今年仍旧是。
不过是因为老大家分了出去,高氏就把鸡都移到了后院里。至于为什么,仲秋一家都没有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