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宅斗]农女当家-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一下。”仲秋让村子里的人吵得小眉毛都要竖起来了。

  “哎,别吵了,人家三丫头的话还没说完呢。”有人看到仲秋皱起的眉毛,连忙招呼身边的人。

  “啊?啊!”大家这才注意到仲秋的脸色。

  仲秋虽然才六岁,可是好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王兴文家一般的事情都是这个丫头插嘴了,而且,看王兴文那意思,还挺平常的。

  “伯伯大娘,叔叔婶婶,我们家收成是有限的,所以,每户想买的,最多也不能超过5斤。全村的人那么多,我们家就是想都卖给你们,那也得有那么多的白米是不是?”仲秋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还有,米舂出来后,我们自家要留些,剩下的才能拿出来给村子里的人,先到先得。”

  村子人一听,都觉得仲秋说的有理。

  他们村子里的习惯也是过年的时候吃些豆包,外加参了玉米面的馒头。再有就是过年当天的年夜饺子。

  至于白米饭,过年的时候也真的只能吃一顿。就连老人和孩子,也不过是有些闲钱的人家,在生病的时候买些回来罢了。

  白米在这边的人眼里,那就是个精细物。当然,镇里或者县城里的人家除外。

  村子里的人之所以不会吃白米,就是因为它太贵了。比照精面还要贵上十多文呢。而村人在过年的时候,也不过是买上二十来斤的白面让家里打打牙祭,而白面和精面相比起来,精面比白布还要贵上几文。

  仲秋这么一说,村子里的人也都理解,他们算是占了大便宜。用买白布的价钱买了白米,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吗?

  “那仲秋啊,你家啥时候能把白米舂出来啊?”有心急的,怕到时候买不到白米,自然现在就先问出来。

  仲秋一脸的愁容:“不是我家不想舂出米来,实在是现在地里的活儿还没有完事呢,我们家还有地没种完呢。”

  仲秋这话没说假,她在秋收之前,就让王兴文去方家集问方老爹秋后种土豆的事。

  若是来得及,还能种一茬的土豆,虽然不知道能不能结得好,但仲秋就是想试试看。

  她们家现在住的地方就和现代山东和河北一带的气温相仿,也不知道能不能种两茬地。

  仲秋知道富贵险中求,但是对于农民来讲,种地是是得看时令的。仲秋能把水稻种出来,看着水稻渐渐地成熟,这次提议秋后要种土豆的建议才会被王兴文采纳的。

  王兴文是疼仲秋,可也不能看着粮食被小闺女糟蹋了。

  土豆种子那可是可以当粮食吃的,自然也是心疼。

  仲秋的话一说出来,就让村子里的人惊了一下。不过,人们也知道种地抢时间,现在都已经快九月份了,再过上一个多月地都要上冻了。还种什么呀,大家也就都当个笑话听。只当是仲秋家找的借口,不想这么快就把白米卖出去。

  村子该知道的都知道了,自然也不在仲秋家里唠了,家里都有一大摊子活儿呢。

  看着村人都走了,仲秋才松了口气。回头和姥爷商量着,要借姥爷家的牛用用,她家的地要重新翻,再上肥的。而且,家里的土豆栽子已经出苗了,再过三两天就要移到地里,不然的话,谁知道这批土豆是不是还能长得出来啊。

  方老爹现在是无尝的支援小外孙女,牛车直接就放到了仲秋家,方老爹带着仲秋给拿的二十斤白米,转身就回了方家集,找两儿子过来帮忙仲秋家种地啊。

  仲秋自然是不客气,反正,她不会白用两个舅舅的。

  人一走,王兴文就开始找人家借铁犁,正好可以用牛把地翻了。子滨现在也跟着忙着家里的事,家里现在,除了子汐外,就没有一个是闲人。连仲秋都要跟着到地里去看着。

  老爷子第二天就从村里人的嘴里听到了仲秋家要种土豆的事。

  他们这边也不是没种过,但一般都是春天的时候种下去,秋天的时候收回来。从来也没有听说过,秋收完了还能种地的。

  而且,土豆算是粮食,自然不会少种,打得也多。可现在种地,那不是在糟蹋粮食吗?老爷子一下子就坐不住了。

  “你管她们种啥?人家种水稻的时候也没有问过你,还不是种出来?听说卖了好几十两银子呢,也没见他们过来孝敬你。你操得哪门子心?”高氏收了王兴文家的粮食,也接到了年礼。心里有些美,可是听说仲秋家今年光卖白米就赚了好几十两银子,心里又不舒服起来。

  “你少说话,再啥的,那也是我儿子。他有钱我能不高兴?还有,你还想老大家咋孝敬你,你一年得800斤玉米,300 斤大豆,还有那些银子和年礼,你还不知足?你想把老大家赚的银子都给你送来你就知足了?你就没看看老大一家是咋干的,连仲秋那丫头都整天泡在地里,你光看着老大家赚银子的事。我告诉你,你要是再敢说三道四的为难老大呀,别怪我对你不客气。”

  老爷子也是真生气了,大儿子家种成了水稻,还能他家送来了二十斤,那可是二十斤啊。

  平时吃什么好的,都要送上来一些。可见老大家的也没忘了他们才能两口,他知足。

  “哼,光给咱们了?那老方家的提回去的是啥?”高氏反唇相讥。

  “咋,那是三丫头的姥爷,咋就不能给,老大家有事,人家老方啥时候往后退过。咱们出过谁?老二一想过去帮忙你就这有事那儿有事的,你还想咋?非要把孩子们都弄得和咱们不亲了,不来往了你就好受了是吧?你就不为老三想想?他将来可是要做官的人,你这样做,老三将来还做得成官儿吗?那是风凭,名声不好,还做个啥官儿。”

  “你……你个老东西,心长得都歪了,就知道相着老大家的说话。好,这事我不管了。你爱咋咋的。”高氏说着,一扭着,不理老爷子了。

  不是她不放过王兴文,而是怕这事影响到老三的事。

  老爷子叹息了一声,背着手身走出了家门。他不放心老大家啊,要是种不出来,那损失的可都是粮食啊。

 

  第79章 消息一个又一个


  老爷子到了地里,看着一家人在地里的一阵子的忙活,便找了王兴文把自己的担心说了出来。

  “兴文啊,这冬天再种土豆也不是没有,可是,收顺来的土豆啊,都是小得没有娃儿的拳头大,就是收成了,还不如留下种子来合适呀。”老爷子叹了口气,说服老大改变主意,老爷子觉得很难的。

  老大平时不爱说话,可是定下了的事,一般就很难改。何况现在老大一家已经分出去了,更不会接受老宅人的指点。

  老爷子深知道高氏伤人不轻,老大一家人这么拼命,还不就是因为高氏的原因。

  “爹,不管如何,总是要试试。你看,当初大家没有一个人看好我们种水稻,你看,今年的收成还不是很好。一亩地收成三百来斤,虽然不如玉米经吃,可若是卖了钱的话,可是比玉米好太多了,所以,仲秋说要种秋土豆,我也就答应了。咱们就当让孩子试试吧,反正,今年行不行的,也就是一年。”

  老爷子认真地听着,最后不得不点头道:“老大啊,试是行,不过,若是家里的粮不够了,就去找爹。爹还能看着你们吃不上饭吗?”

  “我知道了,爹。”王兴文忍心下眼里的泪意。看着老爷子转身的背影:他一定会让家里人吃好喝好,过上好日子的。

  仲秋一边让家里人栽土豆栽子一边看着田边上说话的两个人,不是她不看好老爷子。而是老爷子虽然是王家的当家人,说了算。

  可是有高氏在的话,她真心不看好老王家能够过上什么幸福的日子。

  一家人忙了一天,总算是把一少半的地都种完了。累得大家连腰都快直不起来,仲秋早在下午的时候就跑着回家,拉着子汐就往镇上跑。

  买了肉,都是肥的。还有空间里,她把空间里她试验栽下的菠菜和白菜都拿了些出来。

  最重要的是,她把空间里的兔子都一个个地拴好了,种兔子自然是留给自家的,其他的半大兔子,她都直接送到了王掌柜的那里。并且还免费送上了一份熏兔子肉。

  从王掌柜那里换了不到五两银子,手里的大筐里装着一对种兔子,和子汐回到了家。

  点火做饭,让子汐去房前屋后给兔子割草。

  等到一家子都回来的时候,仲秋的红焖肉和瀑炒肥肉片白菜已经做好了,还有一锅的菠菜鸡蛋汤。

  饭自然是白米饭的,煮熟了用笊篱捞出来放进陶盆里,剩下的米汤都装到另一只盆里。都放到锅里,等到吃饱的时候,饭是热的,而且,饭前饭后一碗浓香的米汤那是再好不过的吃食了。

  而仲秋还为了这浓香的米汤特意买了些白糖,不过,古代的白糖还真没办法是白色的,有些发黄,不过还是挺甜的。

  一家合合乐乐地吃过了饭,仲秋把家里要养兔子的事和大家说了一下,谁也没有反对。这事就算是通过了,不过,仲秋对子滨的学业问题可是一直放在心上。

  “爹,等到咱们家土豆都下地了,你就带着我哥去镇上书院报个名吧,不然的话,又要等到明年了。”仲秋对于九岁还没有念书的子滨还是很着急的。因为一般的启蒙都是在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了,她们家特殊些,九岁要是再不去学院里念书,那得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把这个书念书出来啊。

  仲秋可没想过让子滨念个十年八年的弄成老学究,那可不是她们家的打法。

  “行,你娘把你哥的书袋都准备好了。”王兴文好很愿意儿子去念书的,只是家里的钱一直就没有多余的。

  “哥,你要好好地学,别惦记着家的事。反正农忙的时候,学院也是放假的。”仲秋看着子滨微沉着脸,皱着眉头,赶紧打气。

  “我知道了,小妹。”子滨不太爱说话,这一点随了王兴文,不过,子滨心里对事情有数。只是现在还没有到他光的时候呢。

  子滨的事完了,接下来就是土豆地要保暖的事情。

  现在才九月初,如果可能的话,她们家的地里还是要盖一层麦杆或者水稻杆当保温层的。要不然的话,收成会降低,如果成功的话,她们家的土豆也会再为她们家增加一笔收入。

  仲秋的意思是,从今年的两件事上,让家里人更加地肯定她的存在和话语权。

  “爹,现在村里的人都已经收好了庄家,咱们家的麦杆也要和村子进而的人说一声,谁家有的,可以卖给我们,而且,再过两个月,我们就要再接一次香肠的生意。到时候,就更忙了,如果能帮咱们家的,我们就请那些人家帮忙做香肠,你看这样好吗?”

  虽然麦杆什么的在农村里没什么大用,因为烧火不行,不经烧还不暖,占的地方还大。而且,村子里人有牲口的人家还是毕竟是少数的。

  所以,一般的,这些麦杆什么的,大家都不要,丢在地里,等到来年的时候,放火一烧,也就当成肥田的了。

  王兴文对这个提议倒没有什么反对的,不过,用麦杆什么的和他们家换什么做生意的机会,好像有些说不过去。

  “和大家说一声吧,就这样说。今年的生意不一定有去年的好,我们也未必就能招那么多的人。我们不可能不得罪所有的人的,所以,能帮到咱们家的,自然是要多照顾一下的。”仲秋可不想做老好人,村子里的人是淳朴,可是同时他们也是人。只要是人就会人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想法,就不会没有自私的想法。

  最后家里的人还是听了仲秋的意思,第二天由王兴文和方氏一起去村子里,和自己相好的人家说明自家想用些麦杆,自然,这些没用的东西,人家也懒得下力气去地里拿回来。自然是愿意的,何况,今年还会有一个赚钱的机会,大家何乐而不为呢。

  土豆地保温的东西有了,接下来就是养兔子的事。

  兔子也是肉,镇子上也有兔子肉卖的,这兔子肉比羊肉要便宜,比猪肉贵一些,一般是比较富户的人家买回去做席用的,而农村做席什么的,也喜欢用这个。毕竟这也算是野味,上了席面也是很有面子的。

  但一般的兔子没有家养的,都是由猎户在山里打来的卖到野味或者杂货店里。

  现在仲秋说要在家里养兔子,这也是个致富的好机会。虽然王兴文不太清楚,但还是同意了。

  王兴文第二天去了老宅,请了老二王兴武过来帮忙弄几个兔子笼,在后院里排成一排。

  王兴文走后不久,方老爹带着两个儿子也过来帮忙给仲秋家种土豆。一家子人又忙了一天才算是把土豆都种下了。

  自然,仲秋不可能在已经天黑的情况下把方老爹和两个舅舅放回家去,何况,她还要给方老爹和舅舅三家白米的。

  方老爹和两个舅舅家每家都是二十斤的白米,另外还带上了两只兔子。

  晚饭过后,方老爹和仲秋及王兴文商量起明年他们三家也想跟着一起种水稻的事,仲秋自然是乐得答应了。

  大家有白米吃,为毛还要吃那种粗拉的高粱米饭啊,何况,想吃的话,用卖了白米的钱可以去镇上随便挑着买呀。

  又把事情地商量了一下,仲秋答应了方老爹和两个舅舅,明年她出水稻种,然后再让方老爹育秧苗。到时候有什么事两家再说,反正也离得不远。

  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第二天一早,两个舅舅就帮着仲秋家舂起了米,一直干到快天黑了,这才告辞离开。仲秋家的米也剩下不多了,留着王兴文有时间再舂也不迟。

  村子里的人看见仲秋家的院子里终于有了人影之后,这才提着小口袋来仲秋家商量着要买白米。

  仲秋也兑现了之前许下的诺言,每家最多只给五斤,多了没有。

  不过,仲秋也不傻,只卖给村子里一百斤的白米。

  这次种水稻,仲秋家一共收了2150多斤的稻米,去了壳,也就剩下净米一千五百多斤,她家又卖了一千斤的精米。剩下的也就是五百来斤,仲秋可不想辛苦一年得来的白米再去卖钱。

  她可是最得意吃白米饭的,没理由把白米都卖了,自家却没有吃的。

  剩下五百多斤,老爷子那里二十斤,方老爹和两个舅舅又去了六十斤。剩下的只有三百多斤,她都留着自家吃的。

  仲秋的打算已经和家里的人都说了,自然大家都听仲秋的。不过,方氏觉得自家留下三百来斤的大米吃有些过福了,还想着再卖些。

  仲秋掰着手指头和方氏算帐:“娘,我们一家子就七口人,每顿饭吃得三斤多米吧?就算是我和小五吃的少,可一家子一顿饭也要三斤米的吧。”看着方氏点头,仲秋又道,“这样一算来,我们家就只能吃上一百顿啊,何况,要是来个客人啥的,我们还让客人吃玉米面?”

  方氏和王兴文一样,宁可自己吃不好的,也不可能让客人吃孬食。

  仲秋总算把唯一反对她留下这么多白米的方氏给说通了。不过,仲秋最担心的还是老宅那边的人。

  方老爹和两个舅舅都拿了白米回去,老宅那边的人要是消停了那就奇怪了。

  不过,这回仲秋可没打算再给老宅那边送米。不是她不孝敬老人,而是这一年来,她给老宅送的东西,算起来都够一年的礼钱了。脾气是不能惯的,越惯她越压服你。

  仲秋家米卖完了,基本上没有啥人说闲话,最多的就是议论着明年都想着跟仲秋家种水稻的事。

  老爷子在家里也在想着这件事,仲秋家种水稻的收成虽然和玉米相差不多,可是收入的银子可是种玉米的一倍还多,大家难免眼红起来。

  老爷子现在有个儿子在县城里读书,开销更大了,就家里这些地来讲,供一个孩子上学还是可行的,只是,老爷子节省惯了,自然想着手里能多有点也好。

  有了主意,老爷子就想着过年的时候,老大一家肯定是要过来过年的,到时候再说也不错。

  只可惜,老爷子的打算是不错,不过世界的变化太大了。



  第80章 又见秦管事


  仲秋这边还没等到天冷,去年来她家办事的那位管事的就来了。

  “仲秋,仲秋,你家来客了,赶了一辆大马车,可气派了。”同村的小伙们儿们,虽然仲秋一直就是带着子汐,很少和村子里的孩子们玩儿,但不可否认的,仲秋在村子里的大小孩子里,算是个王。

  她能有好玩的主意,比如丢沙包跳格子。她有能耐,比如她家的人都听她的。连自己的爹娘说话都能说起她来。

  仲秋出门看时,就看到去年的秦管事的正从一辆大马车上跳下来。看到仲秋笑着上前,行了半个礼:“姑娘好啊。”

  “秦管事好,请进。”仲秋把秦秋事请进了家门。看来,京都里的货现在就打算要了?

  把人让进了堂屋里坐下,探春正和方氏及子滨忙着在仓房里统计白米还剩下多少。除了仲秋家在河滩地种的,仲秋还把她在空间里种的也都拿出来一大半儿,剩下的准备做种子。

  不过,这事就王兴文知道,这些白米都是以水稻的形势出现的。自然,卖了多少,家里的人也没问过。

  仲秋说这些是在仙界培育的种子,让家里的人吃,但是,唯一的一点就是不能给外人,实在是空间里的人东西和外面的不一样啊。

  王兴文也是半信半疑的,好在后来仲秋也是让家里的人开开荤,着实地吃了两顿全白米饭,前后一对比,还真不太一样。连王兴文这么一个粗心的人都尝出来了。

  仲秋在空间种的水稻还真没有多少,拿出来的也不过是二百来斤,若是都舂出米的话,也不过是一百四五十斤。

  而方老爹家和舅舅家的米都是出自这些米中,老宅那这本来也想从这里米里出的,可是,仲秋想了想,最后还是河滩米和空间米一半一半一掺和着给了二十斤。

  仲秋把人让到了堂屋里,就让子汐去田里请王兴文回来。

  其实早在秦管事进村的时候,就有腿快的孩子往地里跑了。把王兴文叫回来,报个信儿,仲秋那儿肯定能给他一点糖吃。这在村子里都成小道儿消息。

  仲秋也是,村子里有个风吹草动的,她都儒第一时间知道。自然,也少不了这些小跑腿的。仲秋大方着呢。

  秦管事把自己的意思说了一遍,今年是最后一年和仲秋合作。还是去年的价:一百文一斤的香肠,另外,血肠他们也要,不过价格要低些,七十文一斤。还是先预付了一百两银子,他们送猪。

  仲秋都答应了下来,告诉秦管事,她们家已经在做准备了。请秦管事在三天后送来第一批猪,每天六头猪的量就成。

  秦管事和仲秋都把事情写清楚,也签下了破约,这时候,王兴文才从地里匆匆地回来。

  土豆是种下了,可是王兴文心里没谱,所以,有事没事的都会去地看看。

  洗了手脸,王兴文坐下和秦管事的说话,这说着说着,就说到了王兴文家种水稻的事。

  说到水稻,仲秋才想起来,这水稻是要给武公子他们送些才对。这一年来,没有武公子的照顾,只怕她们家也不会这么快地周转过来。这做香肠的生意,明显就是在帮她嘛。

  到了仓房里,仲秋把想送武公子他们大米的事和方氏说了一遍,方氏想都没想就点头:“武公子也算是咱们的恩人呢,你说了算,看看送多少,我们也好把白米称出来。”

  现在仓房里都已经搭好了架子,几个米屯子里面都是玉米和少量的高粱。白米现在都放在小筐子里,每一筐是二十斤。

  “就送五十斤吧,送新舂出来的。”新舂出来的是空间米,仲秋倒是不怕出什么事,反正没有对比。

  现说,明年她家就打算种空间的种子,比起镇上的种子在空间培育要强的多。

  方氏和探春便忙了起来,找出干净的布袋子,称出了五十斤的白米装好。

  方氏看看空空的仓房,今年她们家还没有干菜什么的呢,再过些日子就可以到山里去采松子什么的山货了,可是今年她家还是要忙的,只怕未必就能采得到。

  本来想招呼一下秦管事的,可是秦管事是真的很忙。了解了一下仲秋家种水稻的事,秦管事就带着契约书告辞。

  仲秋和王兴文送到门口,仲秋指着车上放着的一袋子白米道:“秦管事,这是送与武公子的白米,请公子尝尝。今年收成不多,所以,就送与公子这些了。”

  秦管事笑着道谢,车夫赶着车渐渐地驶出了村口。

  这回灌香肠的事已经定下来了,自然,仲秋家就要开始忙起来了。除了去年来帮忙的人家外,又有两家过来说想帮忙的,仲秋听方氏的意思,这两家女人也是干净利落的,便也就答应了。

  香肠事业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期间,土豆地里的事就交给了仲秋。

  仲秋就开始家里地里的来回跑,连带着子汐子滨也跟着不时地忙着。送货什么的,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