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宅斗]农女当家-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可是为朝廷解决了好大的一件事呢,但是,这件事现在还不能传扬出去。

  和武掌柜了解了一下事情的大致经过,武子聪带着武子仲坐着一辆车,又买了些小礼物,来到了大王庄。

  仲秋家现在正在召集人手做土豆粉条,这个不但可以当菜,还可以当饭吃的。

  王兴文把家里的后院整个都腾了起来,盖起了简易的加工棚子。把去年来他们家做工表现好的,都请了过来,工钱自然都是讲好的。用仲秋的话讲,做的多拿的就多。但是的东西一定要做干净。

  土豆今年因为有去年的经验,每亩竟然达到了七百多斤,也是让村子进而的人小吃了一惊。

  去年仲秋家在玉米收了之后竟然种土豆,只是短短的三个月间,就把土豆收了回去。

  虽然每亩地只收了四百来斤,可是,那也是钱啊。

  今年别家也想跟着仲秋家学,可是,一来是太忙,二来也没有做好这个打算。生怕把土豆种子都搭进去。

  今年帮忙仲秋家收了土豆之后,有心的就和和王兴文说了。明年他们也想种土豆,当然,土豆种子肯定是要在仲秋家买的。

  王兴文对这事向来是要问仲秋的,仲秋无所谓。她家是要富起来的,但若是整个村子的人都富起来,她家也就不不太显眼了。所以,仲秋今年又累了一大把,要在空间里把土豆种起来,这个就是留种用的。

  而且,今年水稻大家都算是小丰收,田力很足,比起去年仲秋家种的还要收的多。自然,今年还是要在仲秋家取种子。仲秋在空间里自然也是要再种水稻留种的。

  光是稻种,今年仲秋家就收入了不少。村子里几乎一半地都种了水稻。虽然仲秋当初说了,她家的稻种是要和白米一个价儿,有的人人家嫌贵到镇上买了糙米进行种田。

  收成什么的,自然要比在仲秋家买种子的要少了三分之一还多。最多的一亩才打了二百多斤,比起在仲秋家买稻种一亩地最少打了三百多斤的米的人家来讲,真是亏大发了。

  这个就不用仲秋说,大家也知道。只要在仲秋家买稻种,就能有个好收成。

  不过,武子聪和带着武子仲来的时候,仲秋家的院子里的人可是满满当当的。都是来和子滨登记明年要多少稻种的人家。

  子滨这两天也没有去上学,家里实在是太忙了。

  仲秋忙着一家子的总事,后院归了方氏和半夏管理。探春就管家里人的伙食。而王兴文要和方老爹他们做火窖,这个可不是小事。

  火窖就建在仲秋家的外院墙,几乎把仲秋家东面整块地方都占了。

  子滨登记要稻种的人家,本村的,今年就要把明年稻种的数量记上来,还有今年买稻种的钱要收上来,探春不做饭的时候,要帮忙着收银子。

  除了本村的,外村的还有不少因为听说了大王庄今年因为种水稻而家家都收入不银子,一时你家亲戚,我家娘家的东窜西窜的,这事就给传扬了出去。过来仲秋家打听水稻种法和买稻种的人也不少。

  子滨这些天因为这些事忙得头都大了,被仲秋知道后,就把子汐推了出去。

  算学的事子滨还真没有今年才五岁的子汐强多少,而且,仲秋还教了子汐数字记帐法,比起古代人用大写数字法记帐那是简单多了。

  何况,这个记帐法还要加上了一个表格,一目了然。登记的时候,你是几号,只要你来的时候,说明了。子滨就能找到记录,你要多少稻种,应该付多少钱。很是简单方便,有了子汐这个小正太的加入,子滨可是轻松了不少。

  放过子滨他们不提,武子聪带着武子仲来的时候,就看到这满院子的人都围在仲秋家的院子里。还有不少的人在屋子里出出进进的。

  武子聪他们衣着虽然已经换成了平民的服装,但是那通身的气质,肯定和这些老百姓是不同的。

  没一会儿,就有腿快的人跑到后院去告诉方氏:“大嫂子,你家来客人了。”

  方氏把工棚的事交给了半夏,擦了手从后院转到前院,就看到了武子聪和小胖子武子仲。

  可惜,她不认识这两个人。

  “见过这位大婶儿,我叫武子聪,这是我弟弟武子仲,我们是来看望仲秋姑娘的。”武子聪看着一院子的人,都好奇地看着他们几个人,平静地上前给刚刚过来的方氏见礼。

  这位大概就是仲秋的娘吧,武子聪并没有因为方氏是村人而端起自己少主的架子。

  方氏有些不自然地福了福身道:“武公子有礼了,我家三丫头现在正在火窖那边,我这就让人去叫去。”方氏说完,转身进屋叫来子汐,让他快去找他三姐,就说武公子来了。让她快回来。

  子汐撒开小短腿,跑出院子奔向了他家的东墙外。

  火窖地这会儿正商量着怎么建,建成多大的,用多少材料,一群的老少爷们儿,这会儿都围在一起商量着呢。

  这东西谁都没有建过,仲秋也就只能提着大概的想法,毕竟,在古代还没有塑料啥的,为火窖倒是好建,可是关键是,你种的菜没有太阳也不行啊。

  现在有的能透光的就只能是纸,连窗户糊的都是纸,哪儿找玻璃去。

  这了更能保暖,减少柴的投入量。仲秋正在听建筑师们建议着是不是可以把火窖建在地下,或者半地下,这样能很好的保暖。

  子汐一出大门,就扬着他那清亮的小嗓子,向着仲秋奔了过去:“三姐,三姐,武公子来了,你快回家。”

  仲秋愣了一下,一把抱住扑过来的子汐,笑着问他:“哪个武公子?在哪里?”

  “就在咱们家里呢,镇上看到的那个小胖子也来了。”子汐抱着仲秋的脖子。

  子汐五岁了,这两年吃的还不错,身量见长,而且,体重也在增加,仲秋现在抱他,还真有些吃力。

  “好,咱们回去看看。”仲秋放下子汐,向王兴文打了个招呼,“爹,我回去看看,你们就听瓦匠师父的,咱们就建个半地下的就成。今年先做个样子,若是行,明年再好好地弄。”

  “好,那我们就准备材料,争取半个月把它建起来。”王兴文心里正是热火朝天的。

  仲秋拉着子汐回到家里,武子聪兄弟两个已经被方氏让到了东间屋子里,正坐在那儿喝着茶,吃着松子呢。

  武子聪见仲秋进来,仍旧是一身半新不旧的短袄和棉裤,脚上早早就穿上了棉鞋。

  不过,脸圆了,眼睛仍旧黑亮亮的,以前的黄头发现在也变得油黑油黑的。

  “回来了,仲秋姑娘。来的有些冒失,还望仲秋姑娘不要见怪。”武子聪站起来,向着仲秋施了一礼。

  仲秋大方地行了一个礼,笑着道:“我们还要感谢武公子一直以来的帮助呢,哪里有什么见怪的说法。”

  仲秋走上来,坐到另一边,开门见山地道:“武公子这回也是来镇上过年的?好像早了些,是有什么事吗?”

  “我听说你们家种水稻收成不少,过来看看。”武子聪也不和仲秋绕弯子,他的时间也很不够用的。

  “不错,收成比去年多了三成,另外收入也多了一些,是养鱼得的。”仲秋一听武子聪的话,就知道,他这是听说她们家稻田养鱼的事了。

  “你们明年还要这么种田吗?”武子聪见仲秋一点也不否认,接下来的话就好说了。

  “应该是的,准备继续这样种,另外,村子里的人也会跟着我们家种。还有一些外村的人,都要过来买稻种,想来,明年种水稻的就多起来了。”仲秋笑呵呵地说。

  光是卖稻种,她就赚了不少钱了。

  虽然镇上的糙米也是可以稻出水稻的,可是,那产量能和她空间产的水稻比吗?

  武子聪看着仲秋飞扬的表情,笑了:“那还是这样说好,你们村了的白米都由我们武氏收,值钱不会少你。不过,若是你们产量能够再提高些,我会多加些价钱给你们。”

  “这个……”仲秋的眼珠子转了转,“武公子,如果你们多少斤粮食都能收,价钱还不落。明年我会给你一个惊喜。”仲秋心里暗乐,明年她的玉米啊,空间玉米要是种出来,产量不说比得上现代每亩一千斤,如果种好了,底肥跟上,她可以保证,每亩可打玉米两千斤。

  这个她可不想告诉任何人,这玉米在空间里,每亩已经比现代每亩一千五百多公斤还多,放到外面,那肯定是要少的,但少去三分之一也就是了。

  这个先不能说,但是,既然武公子已经亲自来了,她要是不提点条件的话,那也太对一起自己了。

  “武公子,想多要粮食可以,但是,我有个小小的条件,希望你能帮我想想办法。”仲秋眯着笑眼看着武子聪,她现在缺地啊。没地她种个毛线啊。


  第90章 赊欠的土地


  武子聪看着眼前这个才刚刚七岁的小丫头,脸上带着调皮的笑容,可嘴里说的话,却真不能让人把她当成一个才七岁的孩子。

  虽然他也不过是十五岁,但仲秋给他的一种感觉就是,这个女孩子不同于其他的女孩子。

  “说说看。”武子聪并没有马上答应仲秋。

  仲秋理解,她也没想过要占武子聪的便宜,毕竟跟人家不熟的啊。再说,拿人手软的是吧?

  “我空的经济情况大概武公子也知道了,明年的种植计划我们家已经商量好了,现在就差土地的事。我和我爹看中了村北山下的那片荒地。想要买下来,只是现在手头上的银子不够,所以,看看武公子能不能帮忙我先付了,我用秋后的粮食来结算地钱。”

  那片地上面是一层的沙土,可是地下不到二十厘米就是黑土,是难得的好地。不过,要想买那片买下来,那钱也不少,以仲秋现在手里的钱也能做得到。何况荒地在她们这边一亩荒才卖一两银子,所以,一般的农人才不会买荒地,要是家里实在没地的话,都是自己开荒地,五年后交税就成。

  但是有一点,你开的荒地也是要到县里定个地契的。地银比买的荒地要便宜不少,一亩荒地大概要二百来文就成。与仲秋她们家看中的那片荒地可是差着不少的银子呢。

  武子聪自然知道仲秋说的意思,只是荒地最贵的也才一两银子一亩,武子聪不相信仲秋手里没有买地的钱。

  “为什么不一下子买下来?那地有多少亩?”武子聪很是奇怪地问。

  “大概有一百来亩的样子,银子我手里有,可是你也看到了。我家要建火窖,这个我们还是需要投资的。”仲秋笑着看着武子聪,“说起火窖,我还想问一下,武公子是来自京都,想来那边也有明瓦的吧?不知道多少银子一片,能不能帮我们买些来?”

  如果有明瓦的话,那可是比起那纸要好得太多了。

  “这个倒是可以,明瓦的事好办。”武子聪看着仲秋笑,“咱们还是谈谈那片地的事。”武子聪郑重地看着仲秋,“你家里你可以作主的是吧?”

  “是。”仲秋也不笑了,望着武子聪的表情很郑重。

  “你准备用那片地种什么?”武子聪现在是急需要粮食,不管什么时候,粮食都是国家的大计,尤其是北方。

  “玉米。”仲秋道,“一百亩地的玉米,到秋天收获的时候,我可以给你最少十万玉米。”

  仲秋很有把握,地肥她已经订好了,现在就差出钱往地里拉。

  “十万斤?”武子聪有些吃惊,一百亩十万斤玉米,就算是在南方也不可能打出这么高产量的粮食,“你不是说笑的,要知道,若是这个我答应你的话,我是要和你签破纸的,你若是到时候交不出十万斤的粮食,我不会放过你的。”

  仲秋看着武子聪严肃的脸,也收起了笑容,道:“我当然知道。”古代没有未成年一说啊。“十万斤粮食都卖给你,比照市可以低一文。”

  仲秋说出来还是多少有些心疼的,每斤低一文,那可是十万文,那得多少钱啊。扯得她肉疼不止。

  武子聪好笑地看着仲秋一脸肉疼的表情,笑了:“好,这地我帮你拿下来,明天有时间你和你爹去县城签契纸,一百亩地都给你,以秋后粮食作价相还。”

  “好。”仲秋也痛快地应了。

  “不过,仲秋姑娘,我还有件事要和你说。”武子聪来这里不是说玉米的事,而是水稻养鱼的事。

  “是不是水稻养鱼?”

  “是。”武子聪也不废话,“我听说今年你们收成不错,不知道你们明年是如何打算的?”

  “明年所有的水稻田都开始进行养鱼试验,如果都不错的话,那么就会一直这样种下去。”仲秋道。

  本来她想着自己一家子富了就好,不过现在看看村子进而的人。她又想着,若是带着一村子里的都跟着富起来,那么,她们家再出什么意外的事情的话,村子进而的人肯定会帮着她们家说话的。

  一村子的富裕可是会把村子进而的人心都买下来,没有人不想着过好日子。所以,仲秋现在才会这样鼓励大家都种水稻田,而且,不惜出力出技术,帮着村子里想种水稻的种好。

  另外就是她空间里的种子,那是特殊的。对外都知道,她们家的水稻从第一年开始就自己家留了五百多斤,今年又留下了不少。肯定都是给村子里想种水稻的人家留下的种子。

  外村的今年也开始过来打听种水稻的事,那水稻种子自然是不会少的。所以,武掌柜的跟武子聪说起来,他们家今年实收水稻每亩能达到六百来斤,只是对村子里的人说是四百来斤。

  武子聪也知道仲秋的心里,所以也没有让武掌柜的说什么。只说仲秋家卖多少,他们收多少就成。

  这些米他也吃过,吃起来是有些不同。不过相比于仲秋托武掌柜送上京都的那些米,还是多少差一些。

  武子聪虽然不太明白为什么,但好在他现在想着从仲秋这里得到粮食,所以也没有过多的问起。

  “种子都是你们家出的。”武子聪刚来就看到登记要买种子的人不少。

  “是的,我们家的稻种可是我们精心培育的,种出来的水稻早熟不说,还打的多。”仲秋谎话说得脸不红不白的。反正没人知道她家的稻种到底是怎么培育的。

  “那就好,那我们就走了。”武子聪办完了事,放下了心里的那个疑团,他也该回去了。

  再过一个多月又要过年了,今年他们可不能像前年那样出来过了。毕竟大了,再往外走,别人会有想法的。

  “好,不过,明瓦什么时候能给我们送来,我们已经开始建火窖了。”仲秋现在很着急啊,一件事接着一件事的,她都得插手。

  “我回去就派人把明瓦送过来,大概要四五天就能到。至于明瓦的钱,就以秋后的粮食相抵吧。”武子聪道。

  “好。”仲秋答应的也爽快。只要不让她掏现钱,什么都好说。

  送武子聪走的时候,武子仲可是对子汐和仲秋依依不舍的,仲秋从后院的兔子舍里抓了一对小兔子送给了武子仲不说,还给他们装了一些山里的野果子和干果,这才打发武子仲。

  晚上把和武子聪的协议和王兴文说了,次日,父女两个带上子汐就奔了县城而去。

  县令大人得了武子聪的话,而且,还有林主薄在。所以,事情办得很快,当天县城里就派了皂吏过来量地。一共是一百零三亩地,作价一百零三两银子,写好了用秋后的粮食来还。另外红契税收十两银子,是仲秋当场就付完了的。

  地的手续办好,王兴文就托大舅兄帮忙招短工,找能干不偷懒的人。一共找了十个人,开始把荒地的地表整个都挖起一层,只到露出里面的黑表土,这才算罢。

  地的事情解决了之后,就要肥到家。这事自然王兴文他们家也没有人抽得空出来,只得再次麻烦了大舅兄他们帮忙联系。

  在农村,还真没有哪家种地还要买肥的,家家的肥都是一大堆一大堆的放到田间地头,就连屋前屋后,都是肥堆。要想买的话,还真是容易。

  仲秋在家里弄个小本子,把所有的事都写在上面,子汐就在一边听着仲秋嘴里念叨着,一边帮着仲秋记着。

  仲秋之所以事事都带着子汐,就是想着小孩子记性好。而且自从全家人喝了她空间里的水之后,身体好不说,这脑子也聪明起来。

  最出色就算是子汐这个小豆丁,仲秋打算把他培养出来,不管他日后是出仕也好,是经商也好,反正,家里以的是要靠子汐继承的。

  这小子打小就脑子瓜灵活多变,比起子滨的善良不爱说话,仿佛子汐更适合官场。

  “三姐,过完年就送我去学堂是吗?”子汐看着仲秋在本子上写着今天的事情结果,问仲秋。

  “嗯,等到咱们家地里的土豆收了,你就去念书。”仲秋忙得头也不抬。

  现在后院做的土豆,都是她们买回来的,不过算起来,成本还是比自家种的要高。

  虽然土豆粉什么的已经在镇上有了些小名声,但是,只光着一个小镇想要消化她们一家子的土豆粉条那肯定是不行的。

  她正计划着是不是把土豆粉条弄到县城里,再到府城最次也得是周边的镇子。

  不过这事还真急不来,新事物让人接受还得有个时间。

  “小五啊,想不想念书?”仲秋写完,把本子一收,这才有时间搭理子汐。

  “想。”子汐看着仲秋把本子收起来,笑嘿嘿地窝在仲秋的怀里,笑着道,“我长大做官,要给三姐你买个大宅子住。”

  “嗯,姐相信你。”仲秋笑着揉子汐黑黑柔顺的头发,捏捏已经见肉的脸蛋儿,“咱哥现在做什么呢?”仲秋现在的口音已经慢慢地转向官话,她要慢慢地把家里的人都培养成会讲官话,这样以后也好方便和外面的人打交道。

  “哥现在正在统计今天来定种子的数量,听说,连一百里外的狐狸沟都有人过来看了。”子汐扬了扬小手,伸出五个手指,“五个人来的,今天就住在咱们村。”

  “是吗?”百里外,那么说,她们村种水稻的事已经传得不近了,这土豆粉条的事,也可以用来宣传一下。

  有人的地方就地有商机的啊,她不用出面去卖,只搞批发就成。相信每个村子里都会有小杂货铺什么的,而有人的地方消息就会传得快。

  “小五,走,咱们去看看哥。”仲秋扯起子汐,两姐弟跳下炕,奔向西屋子滨的房间。



  第91章 借还是不借?


  兄妹三个人在一起商量着,要把自家的土豆粉条推广出去。来定水稻种子的人,仲秋决定都拿一把土豆粉条给他们,告诉他们吃法和做法。

  另外,仲秋还让子滨把做法和吃法写在一张纸上,对这个感兴趣的可以把这个给他们。要是想做这个生意的,还可以给他们最低的价钱卖给他们。

  三个人商量好,这件事就交给了子滨去办。

  王兴文一家子轰轰烈烈的在家里弄火窖和土豆粉条加工,村子里的也借了不少的光。都看着仲秋家弄个先,然后再一起跟着做。

  毕竟建一个火窖银子是不会少的,看,这不。从县城里来人了,往仲秋家送那几乎像是透明的明瓦呢。那得多少钱啊?听说就是那个上回来的武公子帮着买的。

  是先赊欠的,仲秋家也没有现钱付。

  你说为啥?人家和武公子认识的啊。你就不行了吧哈哈。

  村子里一边在一旁看热闹,一边也是眼里带着羡慕的。

  建火窖村子进而也有人想的,冬天那绿莹莹的菜啊,谁见了都眼红的。再听说那个菜的价钱,那就更是心里着了火一般的。

  只是看着仲秋家弄得这个火窖那外银使得啊,真是心疼到肝疼的。

  村长到仲秋家全盘跟踪,从头看到尾,每天都不落下。直到明瓦送来的时候,村长也只是长长地叹息了一声,暗想着看看今年仲秋家的收成如何。若是能收回成本,明年他家说什么也要弄一处。

  火窖有了明瓦,那就相当于现代的塑料大棚啊。草帘子和油布一样都不差。

  弄好了火窖,仲秋就把火窖的种植和王兴文包了下来。

  要现在才开始种,那过年就别想吃到菜了,更不要想用菜卖钱还本了。

  仲秋有空间的事虽然王兴文不知道,但王兴文知道她闺女不简单,想走就走,根本就让人看不到影子。

  所以,当仲秋和王兴文带着子汐在火窖里的时候,仲秋一挥手地上就出现一堆小菜苗儿的时候,除了子汐欢快地叫着拍手之外,王兴文也只是大瞪着眼睛。没啥太奇怪的表现:“这是……”

  “这是老神仙送我的,他园子里有的是。”仲秋眼都不眨地说瞎话。其实算起来,仲秋的空间还真算是仙境了。对于古代人来说,那就是个没有人能够想到的地方。

  “那咱们……”王兴文还是有些迟疑,这两年家里城的变化他是看在眼里的,别人或许不知道原因,他是知道的。

  “我已经拜他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