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宅斗]农女当家-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买地的那户人家儿子认识。”胡斐见糊弄不了李寡妇,只得道出真情。“那是我一个同窗的父亲和爷爷,他们看好,我咋好意思去抢。”

  “同窗又怎么了?他家过日子,还碍着咱们家不要活了?”李寡妇撇了撇嘴,很不满儿子的解释。

  胡斐也是了解自己的娘,笑着道:“要是一般的同窗,我也就不说什么了,该买咱们就买。可是,这个同窗不一般的。”

  “啥不一般?”

  “他比我大一岁,才进堂二年多,今年先生就让他下场去试试,还不让考取。说是要历练他,而且,这家伙的脑子是出奇的聪明,先生教过一遍的书,他就能记住十之七八,默记的速度那叫一个快。我们学堂里的人,就没有一个能比得过他的。先生对他可是下了大功夫呢。娘,你说,这么一个有前途的人,咱们家至于因为一块地的事和他交恶吗?你儿子我以后也是要考秀才回来,让你当秀才的娘呢。”

  裴的一番话让李寡妇的心情大好,眼睛看着胡斐都带着满满的赞赏,摸着胡斐的头,衷心地道:“我儿长大了,知道考虑这么多的事情,是娘想的短了。好,这事你办的好,以后要多多和这样的人来往,说不准,以后他还能帮到你。就算是帮不到,有一个这么有前途的同窗,以后有啥事,你开口也比别人强。”

  “就是啊,我现在同他很是交好的,今年他就要下场,说不准,会把下场的经验告诉我,以后我再下场可就容易的多了。”胡斐腻在李寡妇的身上,笑着又道,“娘,你不知道,农田种水稻就是他家先开始的,听说赚了好多的钱呢。年前的时候,他家还买了一百多亩地呢。”

  “啊?你说的可是大王庄的王长福家?”李寡妇听胡斐一说,也是一愣。

  她去年听说大王庄全村几乎一多半都在改造旱田为水田,就是要种水稻。而且,收成比往年可是多了一倍不止,今年她也想着要把家里的百十来亩地拿出来五十亩试试。想不到,自己儿子竟然认识那家的读书郎。

  “儿啊,你说的那家,是不是已经分出去另过了?”当初她偷偷地带着荣妈去相过人家的三孙女,要聘过来做童养媳的,这件事也不知道那家人家知道不知道。

  “是啊,前年他们家和老宅分了出去,现在是越过越好。而且,他妹妹还读书识字呢,脑子可灵了。”胡斐对仲秋的印象很好,是个机灵的小姑娘。

  “那你能不能和他说说,让他也教教咱们家把旱田改成水田的法子,今年娘也想种些水稻。”李寡妇目殷切地看着儿子。

  “这个会明天上学就去和他说,不过,娘,他应该不会来教咱们家的,听说,他们村子里的人,都是跟他爹学的。”胡斐和子滨倒是处得来,到一起什么话都说。两个人的年纪也相近,脾气虽然不同,可是却有些互补。

  “你就说说看,看看他们家是啥意思,若是能帮咱们家改造水田,娘不会亏了他们家的。”李寡妇很是大方地开出了条件。

  “行,明天我是学,一准就和他说,后天回来娘就知道信儿了。”胡斐心里很高兴,见能说通自己的娘,这可是卖了子滨一个好呢。

  李寡妇这边算是打消了再买李老爷子家地的主意,仲秋家那边也同意了李家开出的条件。

  这边就由秦中人把一切的手续都办好了,在王掌柜的酒楼里摆了一桌子,把老爷子和李家父子都请了来,大家一起吃了一顿饭,饭桌子上自然就谈到了今年秋上火窖出菜的事。

  仲秋已经答应了李长福,自然不会变挂的,直接在饭后和他签下了火窖冬菜的契纸,收了定银。

  李家父子这才一同回到了平家坪收拾,装到自家的车里,带着老爹儿老娘一同去了县城。

  李家一走,剩下了一些老旧的家具都没有搬走、仲秋想着这边也不会有人来住,这屋子也就保持了这个样子,没有再用人收拾。把门一锁,只等着到时候再在这边买些地,直接雇些短工或者长工,就住在这里,什么都方便。

  地和房子的问题一解决,这就要处理子滨三月要去县城备考的事。

  方氏和两个姐姐是忙得脚不沾地,都在为子滨准备穿的,用的。子汐竟然问仲秋,要不要像三叔当年一样,给子滨买一个书僮。

  子汐说完,仲秋也怔了一下。是啊,以后子滨要去县城里读书的,要不要买一个小书僮侍候他呢?

  “小五儿说浑话。”子滨轻斥了一声子汐,对正考虑这件事的仲秋道,“买什么书僮,今年先生只是让我下场试一下,并没有说让我真的考。”

  仲秋听子滨这么说,也暗暗点头。子滨今年才十三岁,若是考秀才还是早了些。这不就是像少年上大学似的嘛,年纪太小,在学生中就会受到各种的羡慕嫉妒恨,对子滨的心境会有影响,他的先生大概也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才会让子滨去下场历练一番。

  大概也是出这个考虑,仲秋对子滨的先生倒有些另眼相看了。

  “哥,有时间咱们去先生家串个门儿吧。”这样的好先生,当然是不容错过的,感激的事,只有物质才能表达。

  “行。我也正想着,想去先生那里好好地问问。”子滨笑着答应。

  一家子见家里有学问的三个人把事情都决定了,其他的人也就不再提出什么意见。

  方氏带着两个大女儿继续为子滨春上进县城下考场努力赶制衣服,而关于子滨春上到县城里考试要住的地方,仲秋却有着不同的想法。

  她正琢磨着要不要让子滨去大姑王春花家里小住几日,等到考完这宾再回来,她肯定不会让子滨在大姑家白住的。

  不过,三叔也在县城里读书,而且老爷子还花光了家底在县城为三叔买了一个小小的院子。虽然不大,可是还是花了老爷子一百多两银子,可见县城里的房子有多贵。

  “爹,娘,你们说,让我哥住到我大姑那儿还是住到三叔那儿?”仲秋不好一个人决定,这里面牵扯着老宅的高氏,她自然不想沾上一点。

  可说到底,大家也是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想彻底脱清那是不可能的。

  王春花看着是个很精明的人,知道进退。

  三叔是个读书的人,虽然有些势力,有些自私,但是大面上只要不妨碍到他的利益,基本上这个人还是不错的。

  自打王秋月相亲不成后,高氏就把三叔的亲事提到了眼前。

  这个时候要是去老宅和老爷子说借住的事,仲秋就怕高氏再来个狮子大开口,她还真不好说话。

  “这反正也有些日子,等明天咱们三个去县城看看情况,若是可以租到一间小院子就住着,也不必麻烦你大姑和三叔。他们一个要忙生意,一个要努力读书,我们都不好打扰的。”王兴文是真心不想去这两处。

  方氏一向是听王兴文的,现在听仲秋问她。她也只是笑着说:“听你爹的就好。”一句话把仲秋给打发了。

  “哥,你的意思呢?”仲秋问子滨,这事总是要问问主家的意思吧。

  “就是不知道租金是多少,要不然的话,我住客店就好。反正这次先生也说了,不让我考中。”子滨对自己住哪里还真是没有什么大的意见,反正就是下场考一下,然后就回来。

  “这样也好。”仲秋想了想,子滨说的也对。在客店这种吵乱的地方,也是可以锻炼人的,“那就听哥的。”

  最后大家也觉得,这样也好,就把这件事定了下来。

  既然要决定住客店,那就不必要去县城打听什么了。各人该忙什么的忙什么,好像子滨去县城考试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事一般。

  王兴文带着自家雇的几个短工赶着两匹大青骡下了地,而买牛的事,仲秋已经托了方老爹帮忙。

  至于车架子,仲秋也都拜托了二叔帮忙打着。仲秋现在忙的是她空间里的培育的玉米种。

  一百多亩地的玉米种,那可不是几斤几十斤就能解决的。

  还有今年外村要种水稻的在她家已经交了定金的,这马上就要付种子,告诉他们回去如何育苗,如何种地,这也是要好好地准备一下的。

  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要育苗了,仲秋的事也是很忙的。而且,她们家今年的水稻是要提前下地的。她也是要提前准备,还有老爷子家今年也要水稻养鱼,王兴文肯定不会袖手旁观。

  这边仲秋把该做的事情都写在纸上排开,打算一一地实施。这天晚上子滨放学回来,带回了一个她熟悉的人——胡斐。

 
  第105章 作妖儿


  仲秋看到胡斐的时候,并没有太觉得惊讶。上前问了好,就准备去帮大姐做饭晚饭,却被胡斐叫住:“秋妹妹,请等一下。”

  仲秋寒了一把,被胡斐这个称呼给闹的。站住脚,淡淡地笑着道:“胡大哥,你还是叫我仲秋吧。”

  “好吧,仲秋,我这次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胡斐笑得一脸的柔情,只是这表情放在一个只有十一岁的孩子身上,怎么也和柔情联系不起来,倒像是可爱的小正太。

  “噢,那就和我哥说吧。”仲秋不接胡斐的话茬儿,虽然对胡斐,她没有恶感,但好感好像也不算太多。

  “仲秋,我是找你有事情的。”胡斐一见仲秋要走,连忙拦住。

  “找我有什么事?”仲秋不解地看着一边的子滨。

  “仲秋,是这样的。胡斐家里今年也想种水稻,所以,想过来问问,能不能教他们把旱田改造成水田。”

  “这件事应该找咱们村的村长吧?”仲秋家已经和村长达成一致意见,凡是外村来他们大王庄要想种水稻的,一律由村长出面安排改造水田的事。

  如果需要种子,要提前预定,价钱当然每斤要比本村的人高上一文。

  “我和胡斐说了,可他偏偏要来和你亲自说。”子滨有些无奈地看着胡斐,“你看,我和你说过的吧,这事我们家不管的,你们如果想种水稻,直接找我们村长就成。”

  “君玉兄,我找仲秋是有别的事。”胡斐笑得一派的和气,转头对仲秋道,“仲秋,我是来找你道歉的。”

  “道歉?”仲秋更不明白了,她和胡斐好像就见过两面吧,也没什么不好的话,哪需要道歉啊。

  “前些天你们家买地的事,另外一家买主是我娘,不过后来见你买下了地,我这才放心了。要不然的话,我还觉得怪对不住你们的呢。”

  “算了,本来买卖就是自愿的,没什么、如果你家也想种水稻,就赶紧去村长家登记吧,不然的话,这马上就要下田了。到时候就来不及了。”仲秋不愿意在胡斐身上多耽误功夫,她还有许多事要忙呢,哪有那国际时间啊。

  子滨也看出仲秋的意思,拉着胡斐走出了家门。

  次日,王兴文赶着骡车,带着子滨和仲秋,把子汐送到了学堂后,三人具往县城里去了。

  找了一家比较干净,也比较安静的客店,让子滨住了下来。也到王文斌那里认了认门儿,请王文斌以后多照顾一下子滨,父女两个这才回到了家里。

  子滨一走,家里记帐的事就落到了仲秋和半夏的身上。眼看着探春也快要及笄了,仲秋拉着探春,死活让她跟着识字学算帐。

  仲秋也不为别的,就是想探春以后嫁人了,不至于弄个睁眼瞎罢了。女人若是识字,那在农村也是挺了不起的一件事。

  仲秋家的事因为都安排的挺好的,虽然事多,干得也很快。倒也没有什么麻烦,有麻烦的是老宅。

  因为到了开春,家家都要种地,仲秋家的土豆作坊暂时先停了下来,准备种过田后再开。

  于氏带着子沧回去后,这麻烦事就出来了。

  子沣因为要留下来和半夏及仲秋学算学,还要帮着仲秋家统计子滨留下的事物。所以,子沣没有回到老宅。

  于氏虽然已经和高氏解释过了,可是家里少了一个劳力,让高氏心里很是痛快。加上小闺女的亲事一直没有着落,眼看着已经说亲最好的年龄段已经要过去的,这亲字还没有一个撇呢。她心里也着急,可偏偏王秋月不但要想找一个家境好的,还要长得好的。

  老爷子本来的几亩良田没有改造成水田,只是把中田和下田都改了。今年就由老爷子和王兴武外加一个子沧跟着下地。

  要说往年这点事还真不算啥,得水田和旱田是真的不一样。

  于氏和子沧都要跟着下地,家里做饭的就只能交给高氏或者王秋月。

  王秋月那是高氏以大家小姐养出来的,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哪里会干做饭这样的事情。

  高氏也是五十多岁,马上就要奔六十的人了。古代的人活到六十多岁已经不错了。身子骨自然不会像现代的人一样那么健朗。

  这一天的家务和做饭,说起来活是不多,可也真是琐碎累人。除了人吃的,还有鸡鸭和猪的吃食,都是要人来剁碎了活好了端给这些家禽家畜吃。一天走走停停的,也是着实累人,高氏还是个小脚的老太太。

  这时间一长,这脾气就见涨,于氏她们一回到家,饭不但吃不好,还要被高氏骂。于氏是媳妇自然是不好回嘴,可于氏三年之前还是个好吃懒做的人,让她就这么受这份气,肯定不干啊。

  这天刚从地里回来,家里的晚饭还没做呢,高氏已经躺在炕上直叫着腰疼。

  王秋月坐在炕边上,一边绣着帕子,一边对刚回来的于氏道:“二嫂,今天娘不舒服,你做晚饭吧。娘说了,今天要吃点稀的,胃不好受呢。”王秋月扫了一眼一身粗布衣裙的于氏,眼里闪过不屑,“米咱娘已经拿出来了,就放在外面的灶台上。”

  于氏一口气险一险没有把自己憋死,瞪着眼直盯着王秋月。

  王秋月也是个小脚,不过,这小脚女人哪一个不会做饭的。她在外面做了一天的活儿,现在动一下都会觉得累,还要等她回来做饭。这是要她的命啊。

  于氏当时就不干了,直接抱着腰道:“秋月啊,二嫂的腰啊,都快折了,要不是子沧背我回来,我都进了家门了。”于氏也不容王秋月接口,直接对躺着的高氏道,”“娘,我先回屋子里躺一下,不然的话,明天恐怕都下不了地了。”说着,扶着腰,转身就往外走。

  王秋月一下子把手里的帕子甩到了笸箩里,冲着于氏道:“二嫂,你这是啥意思,娘不舒服,你腰就疼。难道你想饿死娘吗?”

  于氏头也没回,该往外走就往外走,理都不理王秋月。

  她一个做嫂子的,和小姑子对上没她什么好。

  这几年她在仲秋家也学了不少的眉眼高低,也知道自己没有钱,说到哪儿,那也是腰杆子直不起来的。

  于氏就是想让儿子过好日子,不想让儿子们也像她和她男人一样,受这种窝囊气。

  王秋月见于氏理都不理她就出了门,直接推躺着的高氏,一脸的气愤道:“娘,你还躺着,你看看我二嫂,叫她做个饭,她还说自己腰疼。”

  高氏已经坐了起来,恨得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正要开口骂的时候,就见老爷子挑了门帘走了进来。看着王秋月道:“怎么天都这么晚了,这饭咋还没做好呢?”

  高氏瞪了一眼老爷子,哼了一声道:“我身子不舒服,想让老二媳妇做。”

  老爷子瞪了一眼高氏,压低声音道:“老二媳妇在地里干了一天的活儿,你咋还让她做饭?”

  “咋?让她做饭都不行啊?她是少奶奶?连饭都做不得了?”高氏的眼睛瞪得更大了,盯着老爷子叫道,“咱们这个家是不是都当我是老妈子了?我要侍候你们老少爷们?”

  “你说啥混话呢,这开春种地多大个事啊,这人在外头干了一天,腰都快直不起来了,你还让人回来做饭,这话说得出去吗?”老爷子也是恨铁不成钢,又冲着王秋月道,“你都十六了,连饭都做不得?你嫂子你二哥,在地里累了一天,你在家里轻省着,连饭都不知道替你娘做一下?这都是快要嫁人的人了,咋还这么不懂事呢。”

  高氏见老爷子说起她的宝贝闺女,当时就不干了。跳下了炕,大声道:“我闺女不懂事,你儿子懂事,他家里大骡子大马的,咋没见着他过来帮你种地?你还好意思说我闺女不懂事。”

  “你又吵啥吵,老大家有多少地你不知道?雇了那么多人还不见得能做得完,咋还能顾得上咱们家?要不是你总是想着往秋月身上添这个添那个,咱们家不也能买一头骡子来使唤了。哪像现在累成这还要回来做饭的。”老爷子也是气不过,顶了高氏几句。

  这一下子就像是捅了马蜂窝一样,高氏一下子坐到了地上,拍着大腿嚎了起来:“我不活了,养了个儿子自己赚了大钱就不要他娘了,这个没良心的东西,当时生下来咋就没把他浸死在尿桶里呢。”高氏一边哭一边骂,“身边的儿子又娶了一个懒鬼老婆,一天到晚只知道吃,连个活儿都不做,都靠我这个老婆子啊,我这是啥命啊,咋就这么苦啊,老天爷呀,你快要下个雷,劈死这些没良心的短命鬼啊……”

  老爷子气得指着高氏哆嗦着不知道说什么好,王秋月一边哭哭啼啼劝着高氏起来,别坐在地上,地上凉,一边埋怨于氏懒,就知道找借口躲轻闲。

  气得老爷子一跺脚,出了家门。

  高氏见老爷子走了,这才站了起来。想了想,最后还是打起了精神,来到了外面,做起了饭。

  王秋月不解地跟着高氏后面,问:“娘,咋还做饭呢?”

  “你二嫂他们是累了,今天不过是让你爹知道知道,你大哥家那边有的是牲口,借一个过来也能轻松些,可你爹就是不肯去张那个嘴,我又不出屋。难道让你一个大姑娘去借吗?”高氏一边烧火做饭一边对王秋月道,“秋月啊,你要把女红好好地学学,将来到了婆家,人家是要看这个的,可别给娘丢脸。”

  王秋月红了脸,有些扭捏地道:“我知道了,娘。”

  “咳,说起来,你的亲事也真让娘发愁,这高不成低不就的,你这都十六了。还没定下来呢,我这晚上都睡不好觉啊。”

  高氏是真心的为王秋月发愁啊,一般的闺女在十二三,最少在十四五都订下了亲,在家里再呆个三两年的就要嫁出去了。

  可是,王秋月一直想嫁高门大户,这才到了及笄才开始说亲。可偏偏王秋月的条件高,附和的还真不多。条件好的,又看不上王秋月农村女子的身份,所以,这及笄以来,才有这么一个相看的,还没看成。

  饭终于在上更的时候做成了,王秋月去西厢房喊于氏和王兴武及孩子们吃饭。老爷子那边是子汐过来传了话儿,说是在仲秋家吃了。

  高氏哼了一声,没说什么。暗想:亏得自己这么一闹,要不然的话,老爷子还是不会去仲秋家借牲口去。

  高氏完全不知道,老爷子之所以到仲秋家,还真不是奔牲口去的。

  作者有话要说:解释:作妖儿:北方的方言,就是闹,瞎闹腾,传说是作妖儿的人是妖精给迷住了,她(他)说的话和办的事都是附在他(她)身上的妖精的意思。只要你答应了她(他)的请求,那么,附身的妖精就会在被满足后离开被附身的人。但是,一般被附身的人身体都会不好,轻的会生场大病,重的可能都有生命危险。后来,老人们骂小孩子闹得太欢腾,就用‘作妖儿’来形容。


  第106章 又见武公子


  老爷子来到仲秋家,不在外面玩儿一会儿的子汐看到老爷子在村子里转,便把老爷子带了回来。

  正好家里也要吃饭了,仲秋都没有让老爷子离开。一想到老爷子这么晚了还在村子里转,就知道肯定是老宅里又有人闹妖儿了。

  吃饭的时候,大致清楚了无稽之谈的事情。王兴文看了看仲秋,对老爷子道:“爹,兴武和子沧不是做的很好吗?地也不多。今年都弄成了水田,也好种些。要是真的忙不过来,等我们家的地都忙完了,我们就过来帮爹你们种。”

  现在老宅虽然有王兴武一家在,那点儿地还真不是个事。尤其是子沧也大了,而已经九岁的子泊现在也会帮着家里做些事了。于氏也不像原来那样不着调,躲懒不干活,那几十亩地对一个农家的人来说,真心不费事。

  “不用,地都收拾的差不多了,再过几天把肥往地里一送,基本上就完事了。”老爷子轻轻地叹了口气,“我还想着,你们家的地多,人也少,要是忙不过来,让老二过来帮着忙活几天,反正是自家,也不会什么工钱。省一点是一点吧,这刚开春,用头在后面呢。老二媳妇这段日子看着,干活也中,不用理你娘她们。她也就是痛快痛快嘴。”

  仲秋暗暗撇了撇嘴,就算是高氏只是痛快痛快嘴,但是让人听着,这精神上也受不了啊。

  “爹,要不然先可我爷家的地弄吧,我们派一个短工过去帮忙。反正家里的那百亩地都弄完了,现在就差打井了,活也不多,有其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