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宅斗]农女当家-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氏无奈地看了一眼王兴文,这打从下午高氏骂骂咧咧地开始,这二弟妹就一个劲地在她耳朵边上说孩子他爹进县城赚了多少多少钱,又要买什么的话。

  现在总算是把人盼回来了,这于氏便急忙地串门儿来了。

  方氏打开门,脸上带着淡笑:“他二婶,这天都晚了,咋还不睡呀。大郎和二郎他们都在家吧?”

  于氏推开方氏,几步就进了屋子里。看着王兴文坐在炕头上,正靠着闭目休息。仲秋和子汐两个在一边玩儿,两个大女儿都在一边做着针线,只有子滨就着微弱的灯光看书。

  看到于氏进屋来,探春微笑着打了声地招呼。子滨只是叫了一声二婶,而半夏就像是没看到于氏一样,理都不理。

  仲秋和子汐更是玩得起劲,哪里有时间搭理于氏啊。

  于氏也不觉得尴尬,正要抬屁股坐炕上,就看到半夏拿了一把没上过漆的椅子放到了炕边上:“二婶,你坐这里。”

  家里村有讲究的,只有亲近的人才允许你坐在炕上。一般来人都坐凳子或者椅子。

  方氏见半夏这样做,明显是给于氏没脸,可方氏也讨厌于氏这没黑天白天地到她这屋子里来。就像是个奸臣似的,四处寻摸,也不知道她想找点啥出来。

  于氏看了一眼半夏,再看看本来还在炕里玩儿的仲秋和子汐,都跑到了炕沿边上来了。这一下子,她就是想坐到炕沿上也不成了,靠门那边还坐着王兴文呢。

  于氏再脸大,也不能和大伯子坐一起呀。

  于氏呵呵地干笑了两声,才道:“大哥,咋才回呀?筐子肯定卖了不老少钱吗?”

  王兴文头也没抬,道:“每个七文,都给咱娘了。”

  “哎呦,才卖七文啊,我听说县里一个筐子要卖十文咧。”于氏开口就不是好话。

  仲秋抛开子汐,凑上前笑着道:“二婶儿,你咋知道县里一个筐子十文钱呢?我爹走时你咋不说呢?要是知道县里卖这么多钱,那就是再累点儿,我也让我爹去县里卖啊。这可比镇上一个筐子多卖三文钱呢。”

  “谁知道你们走的那么早啊,要是晚点走,我能不告诉你们吗?”于氏白了一眼仲秋,转头向着方氏道,“大嫂,听说咱娘给探春说亲了?”

  方氏还没说话,半夏一边开口了。瞪了一眼于氏道:“二婶儿,我们都在屋里呢,你咋说这话呢?感情你家没闺女了。”

  半夏的声气不好听,话说出来也冲得很。让于氏一阵没意思,吧嗒了一下嘴才道:“我这不是着急吗?听着上屋他奶说这事,我就听了一耳朵,想到大嫂你这边问问,顺便出个主意啥的。”

  方氏不冷不热地道:“是她二奶奶给提的,我也不知道。不过,我们家的孩子都小,得多留两年呢。及笄以后再说,现在不行。”

  仲秋转了转眼珠儿,心想:她姐姐肯定是不会嫁给那个什么丁少爷的,大户人家不是咱们农户人家想的。不过看于氏这样子,若是把祸水东引不知道行不行。

  “二婶儿,我和爹匆忙卖完了筐子,就是到县城里去打听这件事的。”仲秋一副八卦的样子,瘦弱的小脸上带着一股子兴奋。

  探春早在听说方氏的话,就不再躲了。反正不是给自己说的,再说,就一间屋子,往哪里躲啊。

  “啊?打听着啥了?”于氏感兴趣了,今天恍惚地听说人家给了不少银子做聘礼,这好事咋就轮不到她身上呢。恨自己没生个闺女呀,要是有个闺女,哪还轮到老大家啊。


  第12章 公开秘密


  仲秋没有让方氏和王兴文插话,先一步把在县城里打听到的消息说了一遍,最后才道:“二婶儿,你不知道,听说,他家给的银子有五百两呢,而且,他们家在县城里还有铺子,可有钱了。”

  仲秋那夸张的模样,让一边的方氏和王兴文都有些吃惊,自家的孩子自己知道,这孩子又打的是啥主意啊。

  两夫妻对望了一眼,都不知道小闺女这是咋了,只能一边闷头的不吱声。

  于氏一听,五百两?这可是她们农户家二十年都用不完的数目啊。想着一个月能有一二两银子就能过活,那五百两?那得多有钱啊。于氏转了转眼珠儿,才道:“大嫂,咱娘是不是想着把这事说给探春?”

  方氏扫都没扫于氏,道:“我家探春还小,不想那么早就嫁了。”

  于氏心里暗乐,可脸上却还挂着一脸的担心道:“可是,娘若是一定要说下这门亲事,大嫂你能扛得过吗?”

  方氏不出声了,若是高氏一定要把探春嫁过去。她也只能豁出去了,自己的闺女,她再不能作主,她就决定把娘家也搬来,拼了。

  方氏没有回答于氏的话,反而是把目光投向了王兴文,说到底,这事最后还得孩子她爹定:“他爹,若是咱娘一定要定,你咋说?”

  王兴文想也没想就道:“咱探春还小呢,不忙。”

  方氏这才松了口气,对于氏也换上了笑脸道:“他二婶儿,你也听到你大哥说了,我们探春真的小,不能这么早就许人。”

  于氏笑眯了眼,搓了搓手道:“大嫂,你家既然不想早嫁探春,咱娘那边还非要成了这件事,这就有些难了呢。”于氏忽然压低了声音道,“其实大嫂你不知道,我听说秋月那丫头说,咱娘说这事是有原因的。”

  方氏爱搭不理地道:“有啥原因?”还是因为那一百两银子。

  “听说,二婶儿来的时候,那丁家许了老三明年考秀才的时候要帮忙的,那钱倒是小事,这才是大事。”

  方氏一愣,她还真不知道这事。若是光是银子的话,那还真好说。若是涉及到三小叔子考秀才的事,只怕老太太都说了不算,老爷子肯定是要插手的了。

  老太太可以直接回绝,但是,若是老爷子发话了。那就有些糟了,老爷子轻易都不肯吱声的,若是一旦说了话,他们若是不办也得办。

  方氏有些慌了,看向王兴文道:“孩子他爹,你说咋办?咋还有这么一说啊。”

  仲秋有些担心地看着已经慌乱的让方氏,握着方氏有些颤抖的手道:“娘,我三叔可是学圣人教诲的人,怎么可能考秀才让人帮忙呢。我听说,这要是让人帮忙的事被查出来,就一辈子都不能考了。”

  这事是真的,虽然仲秋不知道这个世界里是不是这样,但是,作弊什么的,肯定行不通。

  她这个便宜的三叔虽然家里的活儿不动,可说到底那也是个有傲气的读书人。若是拿话一刚他,说不准他就主动不肯让人帮忙了。这可是关系到他一辈子的事呢,哪会这么就让人给做下了。

  “娘,你别担心,我三叔学问好着呢,这次就算是不让人帮忙,也是能考上的。”

  “对,对,肯定能考上。”于氏一边也帮着说话。她心里惦记着这丁家的聘礼呢,五百两。若是她把这件事给她娘嫂子那边说成了,说不定她也能弄个百八十两的呢。

  有了钱,她可以买上一匹好布,做身好衣服啊。打嫁过来,就一直没有怎么做过新衣服了。老太太是真扣门儿啊,拿她们这些儿媳妇都当驴使唤了。

  于氏说了一会儿话,这才心满意足地走了。

  于氏一走,方氏就看着一直没出声的王兴文道:“他爹,你说句话。万一老爷子要是非让探春嫁过去咋整?”

  “不管爹咋说,我是不会用闺女换三弟的前程的。”王兴文苦恼地叹了口气,抬头看向小闺女,“再说,三弟也不是那种拿自家侄女换前程的人。”

  “对啊,娘,我爹说的对。我三叔可不是那种人,这事要是让外人知道了,我三叔还怎么在人前做人啊。”仲秋说有话,脆响脆响的。

  方氏虽然还不太放心,但是到底还是让小闺女给安慰住了。

  看到事情告一段落了,半夏这才捏着小妹的腮奇怪地道:“娘,你说咱家仲秋这病了一场反而是聪明了,这小嘴儿也会说了。”

  方氏闻言看向小闺女,她也觉得奇怪呢。这以前虽然也是闹腾的孩子,但也没有像现在这般的说话有条理啊。“可不是,这还真懂事了。”

  方氏和半夏这么一说,倒让家里的其他人都转了目光,一齐看向了在半夏手里受罪的仲秋。

  子滨心疼妹子,把仲秋从半夏手里解救下来。笑着道:“我听书堂的先生给学生们讲过,有些孩子小时候会有些奇遇,都是有缘的才会得着呢,小妹大概就是这种情况吧。”

  仲秋看着子滨那一脸的温柔,心里大呼这哥不像他表面上看着那样的平淡。

  “真的?”王兴文也有些不相信,可是庄稼人没有几个是读过书的,都是信这些鬼神怪的,尤其是对读书的人,那是真的从心里往外的恭敬。

  “是啊,我听过那位先生说过,这些都出自那个叫《山海经》和《搜神记》,都是说这些事的。”子滨很是肯定地说。

  王兴文和方氏都不说话了,她们没念过书,人家教书的都是秀才。那可是天上的文曲星。很是让人信服的,他们说的话,没人不相信。

  仲秋有些紧张,自己的变化太大了。让家人起了怀疑,只是,子滨说的这些话,是不是也知道,这个小身子已经不是他妹妹了?

  仲秋疑惑地抬起头,看着抱着自己的小男生。才八岁的孩子,却像个小大人儿似的。

  “妹妹这是好事儿,只是,这件事却是不能说出去的。”子滨看着怀里的妹子,很是担忧地道。

  “这个是自然。”方氏和王兴文同时说道,“要是让人说起是撞邪了,那才是害了闺女呢。

  仲秋拍了拍子滨,有些事还是她说话才好。反正她也知道自己就是想表现得像原来的那个仲秋也是不太可能。因为她的脑子里,关于仲秋的记忆很少。大概是因为年纪小的关系吧,记得都是大事。

  “娘,爹。”仲秋坐正了身子,小小的,瘦瘦的小身影显得有些孤独,“我生病的时候,感觉自己走到了另一个地方。”仲秋想了想,最后感觉应该把自己有空间的事和与实结合起来,这一家子人,虽然相处的时间还短,可是也看得出来。这家子人都很善良,而且,对孩子都是疼到骨子里的。

  从县城回来之后,仲秋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丁家说起来,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妥,只是作为有着前世记忆的仲秋。她深知,这里面肯定有文章,只是不知道是什么。所以,她才会建议打听。可打听出来的东西,真的让她无从下手。没有一点不利于反驳这亲事的理由。

  可她说了不妥,这个男人就相信了。放着五百两银子不要,也不想让闺女嫁过去受一丝的苦。所以,她觉得,她值得相信这家人。

  “你到另一个地方,是啥事?”方氏紧张了,一把从子滨的怀里,把小闺女抱过来,紧紧的,勒得仲秋都觉得有些疼了。

  不光是方氏紧张,一家子人都紧张起来,姐妹两个放下了手里的活儿,一齐围了过来。子汐更是紧紧地抓着三姐的不放,小嘴扁着,一副要哭的架势。

  仲秋心里感动,却是道:“哥,把门拴好,不能让外人听到了。”

  子滨点头,沉默地去外屋,把门好生地拴好,这才回到屋子里。看着仲秋,他也很担心。

  刚才他说的不过是找的一个借口,他不相信妹妹这些变化会怎么样。而且,这种变化是他乐见的。可是,听妹妹说她真的到了另一个地方,子滨的心却一下子悬了起来。

  仲秋为淡地笑了笑道:“那个地方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只知道很大很大,灰蒙蒙的,远远的是树木,近处有一眼泉水。里面什么都没有,我害怕,就大声地哭,就在这个时候,我听到有人跟我说话。”仲秋看了看都听得仔细的一家人,慢慢地接着道,“那个声音很苍老,他告诉我,因为和我有缘,所以,他收我为弟子。给了我一个宝贝,说是有危险的时候,可是躲进去。”

  “然后呢?”王兴文着急地问。

  “是啊,然后呢?他还说什么了没有?”方氏抱着仲秋问。

  两个姐姐和子滨及子汐都瞪大着眼睛看着仲秋。

  仲秋心里淡定了,这家人真是好人。没有马上问她是什么宝贝,只是关心她后来如何了。

  “后来他说,若是觉得这里生活的就不好,就告诉他,他会来接我走的。”仲秋开始编瞎话儿了。

  “不行,娘不放你走。”方氏害怕地紧紧地搂着仲秋,生怕自己一松手女儿就不见了似的。

  “三姐,我不要你走。呜呜--”别人还没开口,子汐先拉着仲秋哭开了。

  “乖啊,三姐不走的。三姐还要让你们过上好日子呢,怎么会走呢。”仲秋心疼地擦着子汐小脸上的泪珠儿笑道,“三姐要赚钱,给子汐去读书呢。”

  “仲秋,那人真的那么说的?”王兴文终于插上了嘴。

  “是啊,我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回事,只是点了我一下,我就晕了。之后,我就醒了。”

  “没走就好,我闺女哪儿也不去。”方氏想想就后怕,忍不住有些哽咽起来。

  “娘,我不会走的,这里是我家呢。”仲秋反手抱住方氏,她就算是有了空间,可是现在也不能告诉她们啊。谁让她们现在还和老宅的人生活在一起呢。以她现在父母的性子,很危险啊。


  第13章 恶整于氏


  仲秋的话只能骗骗王兴文和方氏,子滨和半夏都不太相信仲秋的话,只是现在看着这样子,她们也不好现在就问。

  仲秋费了好大的劲儿总算是把哭着的子汐哄好了,方氏也安抚住了。到了王兴文,王兴文只是闷闷地道:“闺女,爹不会拿你卖钱的,谁说都不成。”

  仲秋笑声中带着泪花儿,这就是她选择下的家人。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王兴文就已经早早地起来,要出去拣粪去的。方氏为小儿子掖好被角,也利落地收拾了往外屋走。

  早上要烧水先给猪拌些吃的才成,还有鸡,忙活完这些事,就要轮到她做饭了。一早上还是挺忙活人的,探春和半夏都忙着起身了。

  子滨要帮着到院外去抱柴火,帮着烧火。屋子里只剩下仲秋和子汐两个小的了。

  仲秋看着家里的人都出去了,这才冒出了脑袋。这屋子里太冷了,让她真的很贪念被窝里的热乎气。转头看着同样不想起来的子汐笑着伸出手摸了一下子汐的小脑袋道:“一会儿起来,咱们拾柴去。”家里奶奶不让烧柴火,只让抱高梁杆烧。那玩意儿烧得快,动静也大,抱一捆烧也不顶什么事。

  远不如柴火经烧还暖乎,仲秋想,既然她奶不让烧柴火,那她就去山上现捡着烧,她就不相信了。冷成这样,自己拾的她奶还不让烧了。

  子汐点着小脑袋道:“我听三姐的。”

  外面的天天渐渐地亮了起来,院子里的声音也多了。

  听了听,好像是王兴文已经拣一圈儿粪回来了。仲秋忙着爬出被窝穿好衣服,才把子汐扯出来。帮着穿好,被子什么的,对于她来说,太沉。试了两下,最后还是叹气妥协,还是等着一会儿方氏和姐姐有时间再来叠吧。

  那些都补了补丁的被子都不知道盖了多少年了,死沉死沉的,还不暖和,等她有了钱,一定要让全家都盖上新的被子。

  两个小的都穿好衣服走出了东厢房,就看到院子里老爷子和她爹及二叔都回来了,正在那儿把散下来的粪都往上攒呢。

  “爷,爹,二叔。”仲秋笑着和三个男人打招呼。

  老爷子放下手里的锹看了一眼仲秋,笑着道:“起来了?怪冷的,去上屋吧。过一会儿也该吃饭了。”

  冬天的时候,天亮的晚,天黑得早,所以一般人家里都是会吃二餐。老王家的家境也算不错,孩子们就算是冬天也是要出去做活儿的。不是上山砍柴就是要在家里帮着父母做活计。小的倒是可以出去玩儿的,只有到了大冬天的时候,大家也歇了,孩子才会玩儿。

  有能干的,就像是王兴文一样,做个手工什么的,大多数都会去镇上找个活,赚个几十文钱来贴补家用。

  仲秋带着子汐到了上房,今天该是方氏做饭,只是昨天就是方氏做的饭,今天也该不于氏做了。

  仲秋拉着子汐的手往上房来,挑了棉门帘子走进来。就看到屋子里两个大灶上一边是她娘方氏带着两个姐姐在烧火做饭,一边是二婶一个人在那里捅灶坑。一边捅一边嘴里还叽叽咕咕的不知道说什么。

  高氏站在东屋的门口,一手扶着门框,瞪着眼睛盯着老二媳妇于氏在闷饭。

  于氏看了一眼高氏,冲着对面灶上忙碌的娘三个笑嘻嘻地道:“大嫂,你们那边人多,分一个给我呗。我这边一个人忙不过来呢。”一边说一边还嘴上叨咕着,“还是养丫头好啊,看看,这不就是帮着干活吗?我咋就这么命不好呢,生了三个臭小子,没有一个帮着我干活儿的,还是大嫂你有神气啊。生了三个丫头。”

  高氏狠狠地瞪着于氏,却没有开口骂于氏。

  方氏只是僵了一下,却没有停下手里的活儿。

  今天是于氏做饭,方氏做菜。方氏带着大女儿探春和二女儿半夏一齐帮忙,方氏烧火,涮锅,两个女儿都在一边洗菜。方氏把火升起来,还要切菜,要不是有两个丫头帮忙,还真有些忙不过来。

  要说做饭只是把米好好地投投,然后小心地筛一下,免得有沙粒子和土带进去。然后把米往锅里一放,烧几个开,用大爪篱捞出来,装到陶盆里,把米汤用盆装起来,再在锅里放水,把木头叉子往里一放,再把装好捞饭的陶盆放上去,锅盖一盖,这顿饭就算是做得了。

  其实说起来费事,可是做起来真不费劲,比起又洗又切又要炒炖的菜来可是轻省的多了。

  高氏很会过日子,虽然王家在大王庄算是中等人家,可是高氏看油和柴,还有厨房里的家伙是看得很紧。

  每次不管是谁做饭,她都要站在门口看着。生怕多倒了油,多烧了柴。看谁用得多了,肯定是一顿好骂。

  方氏还不知道怎么回于氏呢,仲秋已经拉着子汐走进来了。正好听到于氏不咸不淡的话,便笑着站到了于氏的跟前道:“二婶,我帮你呗。”

  仲秋也不等于氏答应,手捏了捏子汐有些肉乎乎的小手。子汐便笑嘻嘻地挣开了仲秋的手,往东屋里去:“我去找奶,我想奶了。”

  子汐扎着两支短胳膊,冲着高氏就去了,小嘴巴巴地道:“奶,奶,抱抱,想!”

  别看高氏对儿媳妇不好,整天骂骂吵吵的,可是她对儿子和孙子那是十个头儿的好。子汐三岁多点,正是着人喜欢的时候,加上是老王家的老孙子,更得老两口子的偏疼。

  高氏看着小孙子扎着小胖手跑向她,嘴里还叫着想她的话。高兴的脸上都笑出了褶子。立马化身慈爱奶奶,一弯腰把小子汐抱在了怀里,笑得见牙不见眼的:“哎呦,奶的亲乖了啊,想奶了?”

  “想想想。”子汐笑得大眼睛变成了眯逢眼,哄得老太太更是心情大好。

  “哪儿想了?”老太太逗着自家的小孙子。

  “这儿想。”子汐用短短的手指指着自己的胸口,笑眯眯地说,“还想爷了。”

  “好,想爷了。想奶了,奶给拿好吃的去。”高氏抱着子汐转身进了东屋。对于外间媳妇们做饭的事,暂时放到了一边了。

  于氏正想躲懒呢,见老太太进了屋,才笑着对站在身前的仲秋道:“那好,帮二婶淘米吧。二婶再填把火。”

  仲秋微微一笑,往锅台边上走去。

  于氏根本就没想过,一个才五岁大的小女孩儿能帮她淘米吗?填个柴还差不多。

  农村的锅台都大,上面除了一个大铁锅外,一边还有同样大的地方留着放盆放碗啥的。因为有时候就是要用锅里的温乎水涮碗,这样就省事多了。

  看着锅台上放着的大陶盆,里面的米已经放好了。是高粱米,一会儿淘好了高粱米还要加一些粗的包米碴子。

  “二婶,帮我把盆放到地上呗,我抱不动呢。”仲秋冲着于氏道。

  于氏看了看大盆,再看看仲秋那短瘦的小身子。不满地走过来,伸手把陶盆拿下来放到了地上:“快点啊,你爹和你二叔他们可都回来了,要是吃不上饭,你可是要挨骂的。别说我到时候不给你讲情。”

  仲秋点了点头,笑着道:“知道了,二婶。”

  方氏娘三个都停下了手里的活儿看向仲秋,自从让她三叔把仲秋摔破头之后,仲秋就有些不足。现在弄那么大的陶盆,她一个五岁的女娃咋能拿得动呢。

  方氏就要过来,仲秋却转身冲着探春眨眼。

  探春心细,看到小妹子的眼色,知道必是有其他的缘故,便一把扯住了要过去的方氏:“娘,快点吧,我爹和二叔已经回来了,这大冷天的,回来再吃不上饭,该多冷啊。”

  半夏一向信任自己的大姐,也是个鬼机灵的,见状也过来道:“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