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肥妻火辣辣:拐个将军来种田-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娘,我觉得你问问是对的,但也不能将希望全部寄托在小叔身上。”
虽然不公平,可是不能因为不公平耽误了自己的正事,还得靠自己。
“二哥读书的钱我们不能指望别人,咱们自己心里得有个数。”
赵氏却不同意。
“有数,有数可换不来钱!行啦,你不要管了,你小叔会帮忙的,等你二哥考上了,当上了大官,好好报答报答你小叔……我晚上就和你爹说,叫他和我一起去找你小叔,这样好点!你去玩吧,我去屋里躺会。”说着赵氏满面喜色地进屋了。
这就可以了?
张小花愣了半天,仰面长叹,三百六十种奇葩,赵氏这也算是占了一种啊,什么叫你小叔会帮忙啊,什么叫你二哥考上当大官报答人家啊,这想当然的想法你是说她天真呢,还是脑残呢?
还有啊,不是不指望张老大了吗,这咋又要张老大陪着去说了?胆怯了?懦弱了?
张小花想到了一句比较刻薄的话,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
唉,其实也是有点道理的。
当晚上,张小花时刻准备着听赵氏和张老大怎么说这件事,张老大又是什么反应,结果张老大回来很晚很晚了,而那时她也早已进入了梦乡,然后又迷迷糊糊被赵氏挖起来。
“快起来快起来!换上新衣服去给你小叔要喜糖,晚了就没份了!”
张小花揉着眼睛。
“娘,我好困,不要喜糖了。”倒下继续睡。
“不行!”
赵氏再次把她扯起来,用一块沾着冷水的布给她胡乱地擦了下脸,这下张小花清醒了,打了个激灵。
“娘,你咋用凉水啊,没跟你说不能用吗!”
这段时间照顾赵氏都成了本能了,你看这反应多快!
赵氏拿着一件衣服就往她身上套。
“哪那么多事啊!快穿衣服,你二哥在外面等你呢!”
张小花抬头看到了灯光,又看看窗外,黑漆漆的一片,惊讶道。
“娘,天还没亮呢!”
“傻丫头,天亮了就晚了!快点!”赵氏催促着。
张小花赶紧自己穿衣服,想起赵氏说的新衣服,接着灯光看了下,还别说,真是新的啊!就是穿在自己身上有点紧巴。
“别弄脏了啊,这是娘给你借来的。”
额,原来是借来的!
她就说吗,她的新衣服咋穿着这么不合适呢!
鞋还是她那两只趿拉板,看来鞋不需要新的了。
赵氏嫌她动作太慢,过来在她头上吐了几口吐沫,然后用木梳梳起来。
张小花无奈。
“娘,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不要往头发上吐吐沫,你咋就不听啊。”
赵氏又往木梳上吐了口,飞快地给她梳着,嘴里道。
“小孩子家家的,哪那么多事!这还没长大呢,就嫌弃娘来了,小时候你在屎窝窝里咋不说呢!”
张小花赶紧打断她。
“娘,咋起的这么早啊!”
“你小婶子住的远,要在太阳出来之前接过来才行。”赵氏说到这骂了句,“你看看你头发整的啥样了,都没法扎起来!下次你要再剪看我不打死你!”
说着去翻箱倒柜,不知道从那个犄角旮旯掏出块看上去还算干净新鲜的布片,给张张小花把头包起来,又没好气地警告了一遍。
“告诉你啊,不许再剪头发了!”
张小花忙点头。
“知道啦,娘,我去找大哥二哥啦!”
“你大哥和你小叔接新娘了,你跟着你二哥,不要乱跑,待会放鞭炮,躲远点啊!”赵氏叮嘱道。
“知道啦,娘!”
张小花跑出了屋,心里惊奇,大哥竟然跟着小叔去接新娘了,这是啥风俗啊。
外面张二牛看到了她,埋怨道。
“你咋这么慢,快走,大虎哥在占地方了,新娘子就要到了!”
说着也不管张小花,一个人往前院跑去。
张小花看看天,星星和月亮还都在,这时候新娘子就要来了,这可够早的啊!
她来到了前院,一看,哈,好多人啊!
所有的妇人和婆子们都忙活着做饭呢,院子点着灯笼,在李大夫的吩咐下,男人们摆着桌椅,和碗筷。张老大和张青山在检查着鞭炮,刘氏和老王婆、老曲婆两个干姐妹不时出来,到院外看看,嘀咕着。
“咋还没到呢,不会是那边出了啥幺蛾子了吧?”
两个姐妹忙说她。
“你可胡想了,可能是路途远,耽误了啊。”
“再远,也该到了,小五都去了好久了。”
“你快点啊,还磨蹭啥!”
那边张二牛不见妹妹跟来,忙回来找,见人还在院子,很是不耐烦地跑过来,抓着她的胳膊往外跑。
“丑丫头就是麻烦!”
张小花乐了,是丑丫头麻烦,还是丫头最麻烦啊。
“二哥啊,你咋没和小叔去接新娘啊?”
“接新娘只要一个金童,大哥去了我就不能去了。”
啥,金童,这是什么梗!
据张二牛说,接新娘要跟着金童和玉女,就是一对男女娃。
这个也有讲究,那就是父母都是全命人,意思是健康无残疾,儿女双全,只有这样的才可以。
金童是现成的,张大牛和张二牛都行,张老大和赵氏都是健康无残疾,两儿一女,儿女双全。
张小花长得丑,那不算事哈。
因为张大牛懂事,张小叔就选了他。
女娃选的后街小红,因为金童和玉女要配对的,兄妹不行,而小红的姐姐又有点大,也就选了小红。
张小花根据张二牛说的脑补完细节,也来到了村口,这里好多孩子,有的穿的很整齐,有的还是那副邋遢样。
赵大虎三兄弟和一些孩子占据着最前头,看到张二牛和张小花,赵大虎点点头,指指自己的身边。
赵二虎哼了声。
“你们来的咋这么慢!”
赵三虎用手捏了把流出的两道鼻涕,然后随手一甩,说道。
“再晚就吃不到喜糖了!”
张小花赶紧跳到一边,很警惕地看着他,娘说了,新衣服是借的,可不能弄脏了!
256 喜事2
张二牛爬上旁边的大树,往路的那边望。
“还没有人,咋这么慢!”
也有孩子在那边吵吵着。
“这是我占的地方!”
“现在就是我的了!”
“哇——”
哭了。
那边正在上演着全武行。
“你再说是你的地方我干死你!”
那个小男孩打倒人不说,还恶狠狠地放着狠话。
张小花心下感叹,小屁孩的世界就是这么生龙活虎啊。
闹腾着时间过得也挺快,在天蒙蒙亮的时候,不知道哪个孩子喊起来。
“看,来啦!新娘子来啦!”
这下不管干什么的孩子都激动起来,涌向了前面,赵大虎连忙喊道。
“不许挤,不许上前面来,这是我们的地方!”
还把一个不听话的孩子直接推到一边,又一边叫自己的小跟班们往前去,竟然忙活的满头大汗。
在孩子的争夺哄闹中,路的尽头终于出现了一行人。
张小花为了看清,连忙爬上了树,伸脖子往那边瞅,前面是一些穿的花里胡哨的人,骑着牲口,不是驴,看上去不是马就是骡子,拿着乐器。
后面是牲口车队,车上除了人外就是东西,但无论是人还是东西都是披红挂彩,鲜艳的像是流动的彩虹,很是漂亮。
终于到了村口,只听骑马的一个人大喝一声。
“新娘子驾到,喜乐奏起来,喜糖发下来!”
说着举起吹出了一个高音,接着婉转成欢快的旋律。
其他骑马的也同时举起自己的乐器,笛子,小鼓、铜锣,而伴随着乐声,两个骑马的人从怀中的一个笸箩里抓了一把往四下扬去,那是喜糖。
“喜糖!”
孩子们嗷嗷叫着,飞奔去抢,赵大虎带着自己的小跟班,还有张二牛却上前拦住了道路,大声道。
“喜钱,给喜钱!”
那个扬喜糖的立刻大声叫着。
“发喜钱喽!一发欢天喜庆!”一个把桐子洒了出去。
赵大虎、张二牛这些孩子连忙去捡。
张小花这才明白,为啥这些孩子要争地盘,这是为了喜钱啊,站在最近的地方自然会捡到更多。
某些方面,孩子的聪明不可小视。
“发喜钱喽,二发喜福临门!”又一把桐子洒到了另一边。
孩子们高兴地喊道。
“抢喜钱喽!”
两把桐子下来,也叫孩子们让开了路,新人的车队顺利进村。
张小花忙低头看新娘子,骑马奏乐的过去后,是张小叔和另一个年轻人,那是张小叔的同窗,充当伴郎,这里也是有伴郎的,转为新郎跑腿办事的人。
两人穿着红色长衫,满面笑容坐在扎着大红花的不知道是骡子还是马的背上,(这个张小花总是分不清),意气风发,很是叫人羡慕。
接下来是,哇!新娘子!
一个头蒙着红盖头穿着红衣的人坐在马车上,身边坐着一对男孩女孩,新鲜的红衣,就像画上的童子童女,别提多好看了,其中一个正是张大牛!
张大牛这孩子长得一副好相貌,张小花是知道的,可是旁边那个女孩真的是小红?那个瘦不拉几头发永远都是毛糙糙的,现在却是,小脸精致如玉,一双大眼睛明亮又美丽,抿着嘴笑着,漂亮的很!
还真是人靠衣装马靠鞍啊,这小丫头收拾收拾也是个美人坯子啊!
新娘子车过去,是一些村人坐的车,他们有男有女,这些人叫娶亲客,数量为单,比如三个、或者五个,这样回来的时候加上送亲客就凑成双了。
接下来就是新娘子娘家的父母亲戚,目测上去好几十号,在接下来是新娘子的嫁妆,装满了两车箱子,披着红。
一行车队排列着跟着前方奏乐的人进了村,那些孩子也捡完了喜糖和喜钱,打闹着哄笑着跟了去。
张二牛总算是没忘了自己是哥哥,抢完了喜糖和喜钱,找不到妹妹,急了,喊道。
“丑丫头!”喊完觉得不妥,忙又改口,“张小花!”
树上的张小花津津有味看完,从树上下来,在树底下的草里捡了一文钱,捏着应道。
“二哥!”
张二牛看到张小花跑过来训斥道。
“你跑哪去了!刚才咋不跟着我抢喜糖喜钱,知不知道都叫人抢去了!”
“这是我抢到的。”张小花赶紧将钱递过去。
“才一个!”张二牛嘴上万分嫌弃,却拿了过去,“我先替你拿着,省得你丢了。”
张小花翻了个白眼,往村里跑去,懒得跟着孩子废话,她得赶紧回去看新娘子拜堂!
追上新娘队伍,也到了家,喜乐停下,先前那个人喊道。
“新娘子到喽!发喜钱了,一发欢天喜庆!二发喜福临门!”
又是两把喜钱往两边扬去。
哄的,小孩子们大人们去抢。
接着又是几把喜糖。
“喜糖铺地,福运连连,新娘子下车!”
接着张家的院门口拴着的鞭炮被点燃,噼噼啪啪的响起来,在鞭炮声中,张家院子里的人这才迎上来,新郎下马,新娘被送亲客扶下车,跟着所有人都下了车,进院子。车马由安排的落忙人去安置。
新娘的嫁妆则由新娘的娘家人抬下来搬进新房里。
张小花正东张西望,赵大婶一把抓住了她。
“走,跟着新娘子上新房,陪陪新娘子说说话。”
张小花还有点纳闷。
“不拜堂吗?”
赵大婶笑了。
“傻丫头,现在拜啥堂啊,得晚上才能拜。”
啊!那新娘子就这么坐一天?那岂不憋死!
“是坐福吗?”张小花想起了一个古言里有描写这种风俗。
“哟,咱小花还知道坐福呢!”赵大婶啧啧两声。
说着话也进入了新房。
新房就在张家前院的东厢房第一间,粉饰一新,里间一铺小炕,新席子上面,中间铺着一块红色带着喜字的垫子,靠着墙叠放着一套新被褥。
这是婆家做的,娘家还会做一套,放在一起,正好两套,取双。
靠墙一溜是新打的木质家具,一个小桌子,两把小椅子,一对红色箱子,还有一个类似橱子的东西。
门口的角落是一个木质的脸盆架,墙上是两个木质挂钩,那是挂毛巾的。挨着的窗户下,是一个小型的梳妆台,在镜面和窗户上各贴着红双喜,相映成对。
这样的安置倒是十分合理。
这些物件婆家提供一套,娘家会配送一套,统称为铜盆镜子灯,也是凑成双。
门口的帘子也是新的,绣着大红双喜。
在这面墙上的中间贴着一个大红双喜。
外间是个堂屋,这里摆着一个桌子,和几条板凳,就没啥了。
墙上依然是贴着双喜,地上是泥地,压得很实,打扫的干净。
257 新娘子
新娘子被送到了里间的炕上,坐在那个红色带着喜字的垫子上,跟进来的不是妇人就是婆子,再不就是小丫头们,偶尔有个小子,被哄笑的红着脸跑了。
张小花作为张家人,被赵大婶抱到了炕上,坐在了新娘子身边,赵大婶笑着道。
“新娘子,先别蒙着头了,拿下来透透气!”
“对对,拿下来,透透气!”跟着保驾护航来的刘媒婆也连声道。
张小花惊讶,没想到这时候还能拿下红盖头。
想想也是,晚上才拜堂,蒙一天,也太闷了。
新娘子没有扭捏,听了大大方方地伸手将后盖头拿了下来,张小花,以及所有人都看向新娘子。
“好漂亮啊!”张小花第一个赞道。
新娘子比在张小叔的画上还要美!
眉眼明丽,微微上挑,显得很是爽利,鼻梁挺直,嘴不大不小,皮肤白皙如雪,就算是城里也是不可多得的美人,更别说乡下这样的地方了,简直惊了屋里所有的人!
“新娘子长得真好看!”跟着一个小丫头道。
“新娘子是个大美人,新郎官有福气啦!”赵大婶笑哈哈地道。
其他妇人和婆子也都赞了一番。
“那当然,也不看看是谁当得媒!”刘媒婆大声邀着功,然后又说着,“来来,见见你婆婆。”
人们闪开,一身新衣的刘氏走了过来,当看到新娘子时眼睛也是一亮,可心里却是有些不是滋味,她就说吗,儿子咋就突然不读书了,原来因为这个啊。
红颜祸水!
“孩子长的真俊。”刘氏表面上还是由衷地夸奖了一句。
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婆婆中意了啊!”
“还不给儿媳个红包!”
“应该给个大的红包!”
刘氏将早就准备好的两个红包给了新娘子,拍拍她的手。
“孩子这是我和你爹一点心意,别嫌少。”
新娘子笑着接了,直接道。
“谢谢娘!”
大家又开始笑起来。
“真是好孩子,都叫娘了,刘婆子你可真有福气啊!”
“刘姐姐,待会你可得给我包个大红包啊!”刘媒婆大声笑道。
大家又笑起来。
新娘子跟着一起笑,然后对刘氏道。
“娘,我叫李凤华。”
刘氏怔了下,叫了声。
“凤华啊。”
刘媒婆道。
“凤华凤华,飞来的凤凰,绝代风华啊,柳姐姐,你们张家这是福运临门啊!”
大家跟着恭喜起来。
这时外面有人喊刘氏过去找个东西,刘氏忙对新娘子道。
“凤华啊,你赶路这么远,歇着吧,我们先去忙了。”
新娘子大大方方地道。
“娘去吧,大娘大婶们,你们辛苦了!”
妇人婆子们走了,刘媒婆也跟着去了。小丫头们纷纷吵吵着要喜糖,新娘子从随身的包袱里,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喜糖发给她们,这下小丫头们才满意,喊着。
“新娘子给喜糖喽!”跑了。
赵大婶笑着介绍了张小花,然后道。
“你先陪着你小婶子说话吧。”说完也走了。
屋里就剩下了新娘子和张小花,新娘子转头看向张小花,笑着道。
“你叫小花,几岁了?”
“八岁。”
“给你喜糖吃。”
新娘子从荷包里取出了两块看上去很精致的糖块给了张小花。
张小花接过来,放进嘴里一块,嗯,味道还真是不错。
“小婶子,你长得真好看,我要是长你这样就好了。”
新娘子笑了。
“你还小,长大了就好看了。知道吗,小时候长得越丑长大就越好看!”说着对她眨眨眼睛。
张小花嘿嘿笑了。
“小婶子,你这是在说我丑吗!”
新娘子惊讶。
“小妮子还挺聪明啊!”说着伸手捏了下张小花的脸。
“那是啊,我小叔很聪明的,我也不能丢了他的脸!”
新娘子大声笑了。
“你小叔那个傻瓜,他还聪明,哈哈!”
新娘子笑起来也格外的明丽,张小花心里都喜欢上了,更别说小叔一个男人了。
“小婶子,我看过你的画像的,小叔给我看的,你们是不是以前就见过?”
“是啊,你小叔在学堂里读书的时候,我常去找他的。”
啊?这是什么节奏!
“不是学堂全是男的吗?”
“是啊,你猜我怎么去的?”新娘子有些顽皮地道。
“不会是女扮男装吧?”
新娘子更惊讶。
“这个你也知道!是不是你小叔告诉你的?”
“嗯。”张小花无良地承认了。
“就说他是个傻瓜嘛!”新娘子一脸娇嗔。
这边张小花和新娘子聊得热闹,而这边刘氏给落忙人找了东西,低声跟老王婆和老曲婆低声嘀咕。
“这一看就不是个善茬啊!”刘氏三角眼一翻,嘴一撇,表情极其丰富地道。
“是啊,看上去是不像个善茬。”
老曲婆的特点是墙头草,这边风来这边倒,那边风来那边倒的人,反正就是你说是啥就是啥。
老王婆还好点,还有点自己的见解。
“长得是厉害了点,可就凭这个也不准的。”
“那有啥不准的!”刘氏轻哼道,“我这眼睛看人可准的!你们听听她说话那个口气,哎呀,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一点新娘子的样都没有啊!还有,直接就叫娘,就说自己的名字,这可是当着所有人的,我当年都没这样!”
“你小点声!”老王婆看看周围提醒道,“这么大喜的日子,你说这些干啥啊!”
“是啊是啊,大喜的日子别说这些,你这新儿媳妇长得多好看啊,你还不知足!”老曲婆道。
刘氏轻吐了口气,忍不住又道。
“我也不想说的,可我担心啊,长得这模样,把我儿子勾引的都不读书了,这以后不知道要干啥呢!”
“你看你,就担心些没用的,在干啥你是婆婆,还能对你做啥!”老王婆劝道。
“咱们也是从新媳妇那时候过来的,当时啥样你们都记得清楚,到了婆家第一天,那是气都不敢喘,别说说话了,你看看这个,敢说敢笑啊!”刘氏语气带着深深的担忧。
正说着,有人喊。
“爹,娘,我们回来了!”
刘氏听了,一拍大腿。
“是小二他们回来了!”
“那还不快去,儿子回来啦!”老王婆和老曲婆忙道。
“小五啊,你二哥他们回来了!”刘氏喊了一声,走向院外。
这时天已大亮,张家的院子门口停着三辆车,车上跳下几个孩子喊道。
“奶奶爷爷!”
“姥姥姥爷!”
原来不但张老二一家回来了,还有张老三、张老四,和张小姑一家,都回来了!
258 大伯娘
张老二是秀才,也是张家兄弟中学历最高的一位,在县里给给一些商家写写算算,娶了商家出身的女子侯氏,生有一女一男,女孩五岁,男孩两岁。这次只带回了女孩,男孩太小,放在了姥爷姥姥家。
张老三过继给了大伯家,妻子李氏,生有一女,五岁。
张老四做了上门女婿,妻子也姓刘,也只有一女。
这次除了张老二和张老四各自一家三口来了,张老三是一家四口,因为还有个大伯娘。
大伯娘早年丧夫,没有改嫁,一直守寡在张家,只生了一女。
在大伯活着的时候,因为大伯娘绝经无法再生育,便求张青山给个儿子,张青山那时候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就答应再生一个如果是儿子就给大伯。
等生下来是个儿子,也就是张老三,张青山说话算数,就这样将张老三过继给了大伯。
只是谁也没想到大伯没几年和大伯娘打架上吊死了,大伯娘要守寡,张青山就肩挑两房,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