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长孙皇后-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估计你的瞌睡来了,有些不耐的摆了摆肩,摆脱我对你的束缚,说道:“陛下文臣如雨、武将如云、谋臣贤士如星,要臣妾说得那么明白做什么?”

    眼见你又转身背对着我,我说道:“好吧好吧,你睡吧。朝堂之上,便让我一人去对付那如雨、如云、如星的文臣武将便是。”

    听出我话中的委屈,你不得不又转过身看着我,盯着我委屈的眼,叹道:“陛下,臣妾今天很累了,你确定今晚上不打算放过臣妾。”

    是啊,本不打算放过你。本就想用话题引得你瞌睡全无。但你一个‘累’字令我心疼,急忙不再打着心中的小算盘,很是体贴的抱着你,“那好,快睡罢。”

    原本以为你睡了,不想半晌你突道:“朝堂之上,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朝堂之外,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二郎,战国时,荀况在他的《荀子&8226;王制》篇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者载舟,水者覆舟。’意思是说皇帝像一条船,而广大的民众犹如河水,水既可以把船载负起来,也可以将船淹没掉。”

    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心中霍然一亮,我亲吻你的额头,“我懂了。你不要劳神了,快些睡。”

    “不要忘了,我是无极,无极既然襄助你得了天下,便得襄助你守好天下。”

    “好。”

    “以后,有为难之处,不要一人扛着……”

    听着你的细细叮嘱,看着你逐渐入睡的容颜,我的眼微湿:感谢上天,将你送到我的身边。

    只是今夜,我却再也不能入眠,只是痴痴盯着你的睡颜直至福田在外催促‘陛下、该起了’的话。

    生怕福田的声音惊扰睡梦中的你,我急忙翻身下床来到寝殿之外,示意他小声些,这才光着脚回到凤榻边,俯身替你盖好衾被,正亲吻你的额头的时候,你的嘴中依稀又冒出一段话来,细听来却是“我的二郎长得瘦瘦高高的,凤眼天成,鼻子挺挺的,唇薄薄的,有一头乌黑的头发,极度的霸道但也极度的赖皮,极度的自信但也极度的不自信……”

    闻言,我亲吻着你似桃花般的红唇,柔声说道:“这天下,没有任何东西能令我不自信。而我所有的不自信皆来自于你。”

    显德殿。

    连一众大臣似乎都能够感觉到我今日的神采奕奕。

    魏征,更是捧着你亲手安排的各嫔妃的封册赞不绝口,“不偏不倚,皇后母仪、足摄天下,陛下得皇后犹若鱼得水也。”语毕,他恭敬的将封册呈放在托盘之中,又道:“陛下,昨日陛下说已定新年号,但不知可否说出来和臣等分享分享?”

    “贞观!”

    闻言,萧瑀、秦琼、房玄龄、无忌、如晦等人齐声问,“贞观?”

    我含笑起身,解释说道:“古人在《易经》的系辞中写到‘天地之道,贞观正也’,朕觉得,年号‘贞观’再好不过。”

    “好好好。”房玄龄首先拍掌叫好,接着说道:“贞是正的意思,观是展示的意思,天地正道,宇宙清澄,则可观矣。年号‘贞观’,必创盛世。”

    “惟愿众卿家和朕同心协力。”

    “是,陛下。”

    接着,仍旧是魏征,问了一个我一直有意回避的问题,是有关大哥和无吉的封号的问题。

    照说,以大哥和元吉的所做所为,贬为庶人也不为过。但……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语及此,我由衷说道:“朕少时若非故太子的有意庇佑和悉心教导,只怕也不会有今日之成就……传朕诏:追封已故太子皇兄李建成为‘息王’,谥号‘隐’,是为‘息隐王’;皇弟齐王李元吉为‘海陵郡王’,谥号‘剌’,是为‘海陵剌王’,二人均以皇家丧礼安葬。同时,诏谏议大夫魏征、王珪二人亲自送葬。”

    允大哥的人马亲自送葬,这是对那些投诚于我的大哥原班人马的绝对信任。

    闻言,魏征、王珪二人很是动容的看着我,“是,陛下。”

    说话间,魏征不着痕迹的轻抚过眼角的眼泪,又道:“‘剌’者,愎狠遂过曰剌,不思忘爱曰剌,刚愎自用、忘恩负义曰剌。若说齐王爷从亲王级别降为‘海陵剌王’的郡王级别,谥号为‘剌’倒也说得过去。但……臣虽然对陛下将故太子降为亲王级别无异议,只是故太子的谥号‘隐’似乎有违陛下方才所言故太子在世时屡对陛下的庇佑、教导之恩。”

    “怎么说?”

    “‘隐’者,隐拂不成曰隐,不显尸国曰隐,见美坚长曰隐,本性难改、言过其实曰隐,依陛下对故太子的追思,这‘隐’字不符圣意。”

    若大哥没有往日的温润如玉、平易待人,又哪有如今仍旧对他念念不忘的贤臣义士,魏征啊魏征,朕就是欣赏你这种忠贞不忘故主之人,念及此,我叹道:“魏卿,你只道‘隐拂不成曰隐,不显尸国曰隐,见美坚长曰隐,本性难改、言过其实曰隐’,却怎地忘了,‘隐’者,哀也、柔弱短寿也。”

    闻言,魏征如梦初醒,含泪跪地,叩首说道:“陛下仁义,微臣知罪。”

    “另外,朕允所有原东宫、齐王府幕僚属官陪送‘息隐王’、‘海陵剌王’灵柩至安葬地。魏卿,这件事,有劳你安排了。”

    我一语落地,即使是原来为大哥卖命的裴寂、裴矩等那帮面服心不服的臣子亦动容无比,齐齐叩首于地,“谢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题外话------

    o(n_n)o

    谢谢540509的票票!

 

第二卷 观音婢 084章 天可汗5

    贞观元年。

    大赦天下。

    同时,大封皇子、群臣。

    随着韦姐、韦尼子等人的封号诏告天下,各位皇子的封号亦相继诏告天下。

    对于后宫的妃嫔之封众臣无异议,对各位皇子的分封大臣们也都没什么异议,只是对于雉奴的‘晋王’封号,魏征等人的脸上显然很是震惊。

    能不震惊么?

    晋阳是我李唐的龙兴之地,若没有诏承乾为太子在前,如今对雉奴的‘晋王’之封,朝堂上肯定会掀起滔天巨浪。

    终究觉得先前对是否册封雉奴为太子一事太过敷衍于你,这般封雉奴‘晋王’之称也是为了讨好你。

    嘿嘿……如果是个女儿,我便要封她‘晋阳公主’,看你们这些在下面面面相覤、揣度圣意的一帮臣子们再如何揣测,难不成我想立一个女儿当太子不成?

    所以,那些‘名字许江山’、‘封号定乾坤’这一类的流言蜚语便止于今天罢!

    我思绪间,福田又朗声宣读着第三份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封侍中高士廉申国公。兵部尚书杜如晦莱国公。中书令房玄龄梁国公。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鄂国公。灵州大都督李靖卫国公。左仆射萧瑀宋国公。骁卫将军段志玄褒国公。骁卫将军刘弘基夔国公。右卫大将军屈突通蒋国公。华州刺史柴绍谯国公。骁卫将军长孙顺德邳国公。骁卫将军张亮郧国公。左卫将军侯君集陈国公。骁卫将军张公谨郯国公。右武卫大将军程知节1卢国公(程知节1:程咬金)。并州都督李勣2英国公(李勣2:李世勣,原名徐茂公,因有功于李唐,赐李姓,后又因名中‘世’和小李皇帝的名犯讳,于是去‘世’字,更名李勣)。左卫大将军秦琼翼国公。谏议大夫魏征郑国公……”

    显德殿中,受封臣子无不喜形于色,一一上前领命谢恩。而李氏皇族中唯一受封的只有河间郡王李孝恭。

    堂叔李神通对我的诏书很是不满,上前奏道:“义兵初起,臣率兵先至。现在房玄龄、杜如晦等刀笔之吏反而功居一等,臣心不服。”

    哼,自李唐草创以来,极大多数皇族中人居功自傲,只会枕在过往的功劳薄上睡大觉……不进封你们是第一步,下一步便是降你们的级。是以,闻奏后,我亦不客气,当廷驳斥道:“义旗初兴,人各有心。叔父您虽率兵前来,也是因为惧祸怕被株连杀掉,而且叔父您从未亲自上阵打过仗。与窦建德交手,您全军陷没。后来刘黑闼起兵,您又望风败逃。如今论功行赏,如晦、玄龄等人运筹帷幄、安定社稷、功比萧何,虽无汗马之劳但能以大计居功一等。叔父您国家至亲,其它方面朕并不吝惜封赏,却也不能因私情滥于功臣同受奖励!”

    说起来,当初这位叔父被窦建德活捉的时候,是窦建德为显仁义没有杀他,后来更放了他回来,如今我不点破便是替他留着面子,只看他怎么想了。

    终究在官场混了这许多年,我的话外音李神通很快便听出来了,老脸通红,道了声‘微臣知罪’后低下头惭愧退下。

    见我连皇叔都不给面子,方才还因为没有他们的进封诏令而有不甘的一些皇亲国戚急忙低下头,再也不敢唏嘘半分。

    要的便是你们唯命是从。

    于是,我示意福田诵读我的第四份诏书,随着福田诵毕,第四份诏书的内容瞬时间便在显德殿中炸开了锅。因为,我的第四份诏书不但不是进封的诏书,而且是贬级的诏书,在这个年号初立的喜庆之时,显得很是不合时宜。

    ━━诏原皇族中人自李唐草创以来无功劳者从‘亲王级别’降至‘郡王级别’。降‘郡王级别’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比如说‘河间郡王’李孝恭。

    马上,便有皇族中降级的皇叔、皇兄出来反对,“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使我李氏一族光泽天下、繁衍不息,陛下如今所为,便是对上皇的不敬,对皇族中人尚且如此,对天下只怕就更难讲公平、公正。”

    什么‘不敬’,这是以‘不孝’之名逼迫我收回诏令!

    但,早知这道诏书会掀起滔天波澜,所以我早想好了对策。是以轻笑一声,问道:“天下……何为天下?孟子早就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话,所以朕认为‘民’便是天下。遍封宗子对天下便有利了吗?削弱宗室对天下便不公平了吗?朕即为天子,便当养百姓于已任。岂可劳百姓以养自己的宗族呢?你们如今争谏于朝堂,是真心为了‘民’之天下着想还是只是从自己的争权夺利出发?到底是为了什么,想必你们心中清楚得狠,无需朕来点破。再则,朕难道对皇族中的人果然都降职降级了吗?如果你们个个都有李孝恭的谋略和战功,那朕进封你们为‘河间郡王’又有什么舍不得的呢?”

    李孝恭在夺江都、平江陵的战争中和李靖合手并进,战功赫赫,天下无人不知。

    见我说得有理,方才还理直气壮的一群皇族中人面面相觑。房玄龄趁机站出来说道:“按周礼,皇子及兄弟为王者皆因有功于社稷、江山,无大功者不得为王。自两汉以来,数我李唐封王者最多,达数十人。上皇大封宗族虽然敦睦,但陛下拆消宗族爵位也是遁着周礼礼制,若真讲起规矩来,陛下依循周礼,亦可视为公正、公平。”

    姜还是老的辣,房玄龄的一番周礼,说得那些仍旧不甘、不服的皇族中人更是言语不得,一个个似病鸡似的低了脑袋。

    我想,他们如今的妥协不过是心中正在盘算着‘降便降,再不济也还能够捞着一个‘县公’之位。’

    哼,如果仍旧没有功劳,只知穷奢极欲,到时候,‘县公’之位也没有你们的份。

    见大殿再度安静下来,我示意福田宣读最后一道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吏部尚书长孙无忌,谨遵圣谕、日夜不休,编撰完成3,念其劳苦功高,进封右仆射,封赵国公。钦此。”

    (3:这里夸张了些,真实情况是这两本书花了无忌十年的时间完成于贞观十年。不过,大家不要纠结于时间的长短,只要记住最令我等自豪的是1000多年后的今天,当人们惊叹“西有罗马法,东有唐律”这句话的时候,朋友们一定要记住这句话其中的‘唐律’说的便是我们的长孙国舅撰写的)

    显然,不但无忌震惊了,便是显德殿中的一众人也都震惊了。

    看着震惊得不知道谢恩的无忌,我笑道:“怎么了,朕的宰相大人,难道对朕的进封觉得委屈不成?”

    “不不不……”无忌急忙摆着手,慌乱说道:“微臣愧不敢当。”

    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兄妹二人时常在丽正殿中嘀咕,我那个皇后肯定已向你这个国舅爷警示过不得答应担任‘宰辅’之职,不过,嘿嘿……我直接进封国舅爷为宰相,一来实现了对皇后所言的‘不封无忌为宰辅’的承诺,二来我也不会再觉得对不起劳苦功高的国舅爷了。

    “陛下,微臣有本启奏。国舅爷编撰确实劳苦功高,但亦是通过这两本书,我李唐的一切律法最后却都得由吏部断定,微臣认为做为吏部尚书的国舅爷有揽权的权向。再则,陛下如今更进封国舅爷为右仆射,更容易形成他一家独大的事实。只怕长此久往,国舅爷会是第一个触犯的人。更何况国舅爷一门荣宠,天下子民不会念其著书的功劳,只会说是因了皇后娘娘的原因……”

    我只想着讨我的皇后高兴,却疏忽了无忌在编撰这两本书的时候得罪了太多人的利益,毕竟这两本书中的规定将约束许多人的行为,无论是衣着谈吐还是行贿受贿,再也没有人敢拿国法开涮。

    只是,万不想他们会将这种利益关系牵扯到你的身上。你当初万般阻止我进封无忌,是早就看到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么?

    念及此,不待启奏的官员语毕,我用力拂掉御案上的文房四宝,大声喝道:“朕为官择人、唯才是用,如果无才、虽亲不用,襄邑王神符是例子;如果有才、虽仇不避,魏征是例子。今日之举并非私亲。怎能责怪于皇后身上?”

    这个李唐,无人不知皇后是我的禁忌,知道我真动了怒,那个官员身子一抖,不敢再言语半分。

    唉,我虽然要你们对我唯命是从,但也不是惧怕于此。否则,长此以往,我也有可能成为一个一家独大的皇帝,再也看不清世间的真相。

    念及此,我的语调放缓,说道:“还是方才‘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话,在朕看来,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如果损百姓的利益来奉养君主一身,那就如同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来吃,肚子倒是填饱了可是命也没了。所以,若想要安定天下,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身子,只要身子是正的又哪有惧怕影子是斜的道理?只要上面治理好了又哪有下面动乱的道理?朕常思,使自己身体受伤害的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由于自己的奢欲造成的祸害。如果耽奢于滋味、玩悦于声色,欲望越多则对自己身体的伤害越大,既妨碍了政事又扰乱了百姓。还生出个歪理,说什么我为民父母,民就是要奉养父母的。如此下去,百姓不堪忍受,不再相信君主,于是怨恨和仇视产生了,最后的结果就是君主和百姓离心离德,于是反叛四起。所以,朕每想到这里,就不敢放纵。”

    听我说得语重心长,所有的臣子无不侧目,魏征作揖接口说道:“古代的圣贤之主通常能够做到前车之鉴、后世之师、取长补短。春秋时代的楚庄王曾经向隐士詹何请教,问他治理国家的要妙,詹何却以修身的方法回答楚庄王。楚庄王再问他如何治国,詹何回答说‘没有听说过身体得到治理而国家混乱的事情’。刚才陛下所说的道理,其实符合古代圣贤的意思。”

    “朕虽然不能与古代的圣贤相比,但心向往之,至少朕不愿做一个放纵自己而使天下陷于丧乱的君主。可久在帝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许多事也许会蒙蔽朕的双眼。那……朕该如何擦亮自己的眼睛重新看清天下是非呢?唯有礼、法。国舅爷的这两本书,便是能够使得朕不敢放纵的根本。这两本书不只是约束诸位爱卿、天下百姓的书,更是约束朕的书。所以,从朕做起,你们都随着朕来,又有什么为将来好担心的呢?”

    一个国家的皇帝愿意以身做则,那他的臣民又有何惧?

    于是乎,方才还反驳的臣子亦动容。

    久不说话的如晦站了出来,感叹说道:“陛下不但以古代圣贤为镜更能够做到反省自身,这是我李唐万民的福分。臣以为,君臣之间不是水火关系,陛下愿意养育天下百姓,而天下百姓也愿意供奉明君,彼此是可以和谐相处的。但是,君民、君臣之间也确实有着一些不好对待的东西,如君主要求的奉养过厚,那么百姓的生活就会受到侵扰;如果君主奢欲无穷,那么百姓就难以活命。虽说天下万民奉养一个君主本来不是问题,但是一个无穷奢欲的君主会蓄养一个庞大的奢欲官僚群体是历朝历代屡见不鲜的事实,所以导致百姓难以活命、战乱四起。而陛下能够看清是非,用来约束自己、约束自己的臣、自己的民,做到防患于未然,是臣等之幸、是李唐子民之幸。诸位同仁,有一个愿意用约束自己的陛下带领着我们共创李唐盛世、共创太平天下,我们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我若清明,他们都会享盛世之繁华;我若昏庸,官逼民反,便算有富甲天下的财产又有什么用呢?前朝炀帝杨广不就是很好的例子,随着隋的覆灭,多少大富大贵之家最终因了战争而倾家荡产……

    我相信,站在这个大殿上的人不是不明白这个理,他们只是怕,怕我中途抛弃了他们。

    是以,我站起身,坚定说道:“如晦说得有道理。也许终我们一生我们也不见得能够达到太平盛世,但唯求乎其上、得乎其中。还没有做,我们怎么知道就一定不行呢?所以,愿意追随朕的人请如朕一般遵循,担心自己会被所约束的人请离开朕的朝堂,朕允你们带走原先属于你们的所有家财。”

    闻言,没有一人请辞!

    所有的人匍匐于地,“臣等誓死追随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题外话------

    o(n_n)o

    谢谢zengyangyang、hubeimiya624的票票!

    

第二卷 观音婢 084章 天可汗6

    春,乍暖还寒。

    遥望送葬的队伍,滴血的心禁不住的悲哀袭来。

    缓缓看向身边满头白发、颤抖身躯、无语蓄泪的父皇……

    我是一个罪人,一个有着弑兄杀弟之罪的罪人,一个令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罪人。

    念及此,我跪在了父皇的面前。

    直至夕阳西下,一直注视着大哥、元吉的送葬队伍远去的父皇才轻叹一声,转首看向跪在地上的我,“起来罢。”

    这是自玄武门之变以来,他第一次和我说话。激动中,我唤了声“父皇。”

    “听闻河东、河西、河北地区干旱数月,而中原地区亦一月无雨,你如今所有的重心当放在民生上,解决旱灾方是当务之急。”

    父皇虽已退位,但仍旧关心着民生。我知道这些消息应该是裴寂告诉父皇的。裴寂和父皇是在太原时便结下的友情,有一个老朋友不时的和父皇叙旧,对父皇而言只有好没有坏,所以,这也是我如今仍旧重用裴寂且允他时常踏足西宫的原因。(西宫:指太极宫,因位于东宫以西是以在初唐时又通常被人冠以‘西宫’之称。)

    语毕,父皇又道:“如今你政务缠身,不必每天至我西宫问安,治理好了国家便是对我最好的安慰。”

    “是,父皇。”

    不再看向我,父皇在陈福的搀扶下,一步步往城楼下走去。

    父皇,我相信,在我不懈的努力下,一如我般,您心中的结终究会有解开的那一天,儿子保证,在您的有生之年,一定让您看到我李唐傲立于众国之上。

    丽正殿。

    今晚格外的安静,倒有些出其不意。

    “皇后呢?”

    “在御花园。”

    “御花园?”

    “皇后娘娘宴请朝廷七品以上的内、外命妇于御花园赏残梅。”

    七品?!

    非特意传诏,能够进宫的外廷命妇至少品衔三品,这般大的动作……

    呵呵,这是将这后宫中所有的人以及这京中所打尽了的节奏啊。心中寻思着,我随手拿了本书倚至凤榻上,“只怕,你们的皇后娘娘是别有用心罢。”

    一笑,秦妈妈递了杯茶至我面前,“还是皇上知晓皇后娘娘。”

    “说罢,她想做什么。”

    原来,我的皇后果然兰心惠质。早看出这段时日我在为春雨迟迟不到而焦心,更前瞻性想到由于此番干旱,今秋、今冬的蚕丝、棉花产量定然会有所下降,想着今冬那些保疆卫土的将士有可能会衣不裹寒,于是假借内、外七品以上的命妇赏残梅之际,不但要她们适当的捐献一些金银首饰,更要动员她们行动起来:或养蚕、或种棉,二者选其一。

    想着那些如花似玉的命妇们此时愁眉不展的神情,一天的疲劳一扫而光,我‘哈哈’的笑了起来。“好个观音婢,真是朕的贤内助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