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园娇女:神秘夫君有点萌-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只带了一等和二等丫环走,剩下的丫环就打散了去府里别处做活。她原是在针线房里的。”

    左边那位丫环上前一步,向赵彩央正式行了大礼,“奴婢秋兰,见过小姐。”

    四姑奶奶就是府尹夫人的小女儿,府尹大人曾经想说给易生的那位小姐。

    正式认了义亲之后,她成写信问过易生府尹家的大小人事,得知这位四姑奶奶嫁去了云南府,夫家正是三大望族之一的张氏,如今是张家嫡支二房的三少奶奶。

    还真是巧,这丫环居然曾经在四姑奶奶院子里服侍过。三等丫环……职责不轻不重。

    赵彩央目光微微闪动。

    吴麽麽又指着右边那位丫环,语气中的笑意深了几分,“这位老奴的大孙女。在家就笨手笨脚的,进了府老奴也不敢给她求什么好位置,求了夫人让她在花园管洒扫,平日里就伺弄花草。这次夫人要给小姐挑人,也是夫人抬举老奴,选了她。这丫头要是哪里做不好的,也不用小姐亲自教训,让她婶子只管打骂就是。”

    吴麽麽这二儿子媳妇目前还没有孩子,又说二儿媳妇是这丫环的婶子,看来是吴麽麽大儿子的女儿。

正文 第639章

    这话说的……也好,将来这丫环是好是坏,她只管推给吴麽麽儿媳妇好了。

    这两个丫环一个精针线,一个懂得打理园子,还真是送到了点子上。

    赵彩央看着右边的丫环行了大礼,染着凤仙花汁的手按在光亮的青石砖地面上,声音清脆,“奴婢冬梅,见过小姐。”

    府尹夫人也真是妙人,她之前住在府尹家可没见过各种花草系列的仆妇奴婢,想来是府尹夫人晓得她喜欢这类东西,便替两个丫环取了这样的名字。

    这样周全的“礼物”,她真是无可挑剔。

    赵彩央微微笑起来,让秋兰和冬梅起身,偏身歪着头,笑容乖巧,“多谢义母为我费心。我娘要一个人在云南府待到明年一月,正是需要人手帮衬的时候,明天我就带着她们一起去云南府。她们正好也能陪陪我娘。”

    意思是不会再把人退回来,准备直接留在云南府赵家新宅了。

    府尹夫人笑得欣慰,让吴麽麽将两人的身契送上。

    赵彩央看也不看,将身契收进袖袋里,吴麽麽儿子媳妇,还有这两个丫环,既是义母送的,将来是肯定要重用的。不论其他,只要义母将四人的身契都直接转到她手中,将来如何安排处置,她总是握着主动权的。

    齐氏这次提前去云南府,除了打理新居,购置选定的田庄之外,还要给为她买的下人分派活计职司。

    刘好运介绍了个云南府的人牙子,虽帮着买了一批下人给齐氏先用着,却都是粗使婆子和二门外的小厮、车夫之流。

    那些人等带去长史府再看都来得及,重要的是她贴身服侍的这些人。

    赵彩央收好身契抬起头来,对着秋兰和冬梅笑道,“你们今晚回去收拾些简单的行装,其他东西可以等年后,我会让人来搬。明天用过早饭,就到镇门口等着。”又看向吴麽麽儿媳妇,“这样一来家里马车到不够用了,干脆你们也一并过去。”

    吴麽麽本就有交待,她儿媳妇早有准备,上前道,“夫人的本意也是让奴婢和我家那口子一起过去,好给太太帮忙跑腿,到时候小姐出嫁时,奴婢和我家那口子也能帮着安排些事情。”

    吴麽麽儿子过去,至少能先帮着安排些外院的琐事,还有外院待客的事宜,武大管事未必抽得出手,孙大郎和狗蛋毕竟经验不足。

    赵彩央笑着点头。

    吴麽麽儿媳妇带着秋兰和冬梅告退,先下去准备行装。

    吴麽麽换了新茶,赵彩央陪着府尹夫人又说了会儿话,中午和阿童一起用过饭,才拉着回礼一路回了青灵村。

    回家将陪房和丫环的事说了,林叔几个无他话,晚上和易生爹一起吃过晚饭,便各自早早歇下,好养足精神明天上路。

    腊月二十七一早,这边才用完早饭,刘好运一家特意上门送行。

    刘好运家帮着看房子。

    虽然不在青灵村过年,家里的火烛灯笼过年期间却不好断,总不能三间院子整个年节都乌漆吗黑的,两家早备好了经放的年菜和一应火烛,让刘好运家帮着每日过来拾掇,看着火烛。

正文 第640章

    刘好运家和赵家如今是亲家,刘好运家自然无有不应。

    趁着众人忙着话别,刘能偷偷扯了扯梅箐,趁人不备快速的塞了个东西进梅箐手里。

    摸着像是个荷包,手指一捏有些硬,梅箐脸色飞红,顾不上多想多看,忙将荷包胡乱收进怀中,忍不住偏头去看,正撞上刘能看过来的视线,两个人忙又各自别开头,做贼似的低下头,嘴角却都止不住微微扬起。

    赵彩央忍着笑装没看见,低头却见阿童忽闪着大眼睛看向自己,两个人交换个心照不宣的眼色,捂着嘴偷偷的笑。

    窝在背带里的刘好运家的侄孙女儿不明所以,左看右看视线落在低垂着头的梅箐身上,伸出小短手划脸,“梅箐姐……羞羞……”

    小家伙只知道脸红就是害羞,这会儿看见梅箐脸色绯红,就蹦出了这句话。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梅箐又是心虚又是羞涩,偷偷瞪了刘能一眼。

    众人注意力被吸引过来,见刘能莫名傻乐,视线在刘能和梅箐身上打了个转儿,若有所悟的笑起来。

    梅箐越发窘迫,赵彩央眼中笑意越来越浓,这段时间忙着准备过年,她和梅箐都没再私下谈过刘能的事。最近刘能回了青灵村,常来家里帮忙。这样看来,在她不知不觉中,刘能和梅箐之间似乎又有了些进展。

    刘能是最依依不舍的一个,直跟着赵林易三家的马车走出青灵村村口,才在自家人别有深意的笑脸中,红着脸回转。

    两辆马车驶近水临镇镇门,吴麽麽二儿子已经等在车旁,车上坐着的吴麽麽儿媳妇和秋兰冬梅听到动静,忙下车等在一旁。

    原本跟吴麽麽儿子闲话的肥虎也止住话头,当先和房上房下几个迎上前来。

    肥虎几人已经在镇上武馆“退学”,这次就会跟着赵家去云南府,和狗蛋一起正式“入职”,先留在赵家的云南府新宅做护卫,具体的职司等赵彩央出嫁再安排。

    众人上前和赵林两家人见过礼,吴麽麽儿子和儿媳妇领头,和秋兰冬梅一起重新报过名姓,认过脸便退到一边。

    吴麽麽儿子冲赵彩央抱手说道,“老爷给了小的名帖,路上凭着老爷的名帖能住进驿站,小的会打点好,请小姐放心。”

    易生爹闻言和赵彩央对视一眼,眼中都有笑意。

    这次去的人多,又有不少女眷,易生早想到这一节,一早就送了名帖过来,方便他们入住驿站。

    既然府尹大人也备了名帖,也没必要再提易生的名帖,拂了府尹大人的好意。赵彩央笑着点头,看着吴麽麽儿子媳妇和肥虎两拨人各自上了马车,一前一后护着赵林易三家马车的首尾,便转回车厢内。一溜马车重新驶动,碾着平整官道,往云南府而去。

    …………

    天色刚暗下来,一行马车才缓缓驶近落脚的驿站。

    细细碎碎飘了大半个月的毛毛雨渐渐大起来,吴麽麽儿子吴德周才跳下马车,车厢内探出只手,吴二媳妇将遮雪的斗笠递过去。

正文 第641章

    须臾斗笠上就落了一层雪,许昌德不敢耽搁,小跑到赵家马车旁招呼了一声,便揣着府尹大人的名帖往驿站大门跑去。

    门房看过名帖,问了吴德周几句话,忙一面打发人去准备食宿,一面跟着吴德周走向赵家马车。

    马车重新动起来,由门房指引着,驶向后头小院子。

    独立的小院落只有一进,却收拾的干净简洁,一行人才进了院门,就有下人抬了热水进来,门房看着人进人出,将洗漱和沐浴的水安置好,才躬身道,“一会儿就会送饭食进来,几位先歇着。有事只管去前头吩咐一声。”

    果然是上头有人好办事。

    这个时节官道上几乎看不到来往的人车,因着过年驿站的人手也清减不少,要不是他们手上有名帖,只怕路上的食宿还无法这么轻松就对付过去,沿途看过来,那些官道旁的脚店都关门歇业,这样的年节连行商脚夫都不在外走动。

    林叔笑着谢过,拿赏钱的手还未伸进袖袋里,吴德周已经将准备好的半吊铜钱塞给门房。

    门房千恩万谢的带着下人退出去,大家干了一天路着实累了,看吴德周做事老道便也不再多说,各自进屋安置。

    众人一番洗漱简单收拾过,饭食送上桌时,外头的毛毛雨纷纷扬扬,连日细雨已经化成滴滴答答的中小雨。

    赵彩央捧着热茶吁出一口气:她的认知还停留在后世,没想到南汉朝的云南这个时候下起雨来还真难受,更添了一分湿冷。

    她这边忍不住缩了缩畏寒的手脚,那边林叔却是笑得欢喜,“看这样子是要下雪了啊,瑞雪兆丰年,今年的雪比去年还大一些。明年的收成倒是不必担心了。”

    “这样还能下雪?这地方还会下雪?”彩央不禁愕然,这跟她的平日推理不一样啊。

    林叔点头笑道:“是的,云南这个地方就是这样的,先下过小雨,气温慢慢将下来,雪也就跟着下起来了。”

    以前林叔一家独自在青灵村时,家里还没买地,看来林叔以前虽闲着,也没少关心庄稼地的事。

    众人闻言笑起来,一顿晚饭吃得简单却不失热闹。

    正厅旁的耳房里,吴德周夫妇和秋兰、冬梅另开了一桌。

    听着正厅内传来的说话声,三句五句都不离庄稼农事,冬梅撇了撇嘴,嘀咕道,“外头传赵家如何如何风光,说到底还不是乡下人。”

    有冬梅的二叔婶子在,秋兰只当没听见,眼观鼻鼻观心,细细咀嚼着碗里饭菜。

    吴德周闻言皱起眉头,吴二儿媳妇在心里叹气。

    这个侄女是什么脾气她清楚的很。

    因是家里的长孙女,家里又是府尹家里得用有体面的,不仅大哥大嫂疼爱侄女,就是婆婆吴麽麽也是极其溺爱这个侄女,带进府尹府里也舍不得让她服侍主子劳心劳力,讨了个管园子的活计,即轻松自在,又有油水可拿,何况府尹府上下谁不给婆婆面子,侄女原先的位置不大不重,却着实是个轻省的肥差。

    要不是婆婆看重长史府的前途,又怎么会巴巴的让侄女做了小姐的大丫环。

正文 第642章

    只是这侄女也被惯得太眼高手低了一些……说什么乡下人,婆婆在府尹夫人身边做管事妈妈,公公还不是在府尹夫人的陪嫁庄子上管农事,那不也是“乡下人”的活计?

    吴二媳妇看了眼自家男人,见他这个做叔叔的都没说话,只得笑着岔开话头,频频往冬梅碗里夹菜。

    红茶全不觉自己失言,抬眼睃了眼木头木脸的二叔,脸色颇有些不以为然,院内传来大声说笑。

    肥虎几个随意惯了的,自己要了酒来在院内吃酒用饭,豪爽的谈话声在这冷清得驿站显得十分嘹亮。

    冬梅转头看着院内几个莽夫,忍不住轻蔑的再次撇嘴。

    等到各屋关了门各自歇下,和赵彩央歇在一个屋子里的梅箐却忍不住抿了抿嘴,嘴边的笑意带着羞涩。

    赵彩央凑近一看,梅箐手中荷包上压着支喜鹊登枝的银簪,在晕黄的烛光下泛着层璀璨光泽。

    刘能真是个一板一眼的做派。

    等到和梅箐的亲事定下,才敢动些小心思,私下送梅箐礼物,还送得偷偷摸摸遮遮掩掩。

    赵彩央忍俊不禁,戏虐的目光在梅箐脸上打转。

    梅箐脸色微红,握着荷包的手不由一收,赵彩央已经伸手取过银簪,比划着插入梅箐还未散开的发间,“刘能哥心里是真的看重你,你看他要送个东西给你,害怕被人瞧见不好。”

    话说的一本正经,眼中却闪动着揶揄的神色。

    发间银饰若有似无的擦过头皮,有凉意一闪而过,梅箐脸上却越来越热,色厉内荏的瞪了赵彩央一眼,“照你这么说,难道易生哥心里就不是真的看重你?”

    赵彩央头发已经散开,身上饰物已经取下放在床头矮柜上,有易生送的步摇钗,还有那对珍珠耳钉。

    唯独那支银戒指还戴在她手上。

    即便谁都没问过,她也没说过,但家里花费账目上都一清二楚,她新添的这些首饰从何而来,稍一想都能猜到是易生私下送的。

    以前梅箐不点破,是因为她和易生还没正式定下名分。

    现在倒是无所顾忌的反过来打趣她了。

    赵彩央下意识的摩挲着指间戒指,抿着嘴笑得坦然,“以前在赵家庄,易生送我的东西还少了?刘能哥可不同,这是正儿八经第一次送你东西,不能相提并论。”

    还真是,以前易生还……哑巴的时候,在山上摘了野花都送给彩央。

    想到以前赵家庄的往事,梅箐也忍不住笑起来,脸上羞意稍褪,手摸上发间银簪,歪在赵彩央身上笑闹成一团。

    次日再出发时,梅箐头上便多了支崭新的银簪,齐氏视线在梅箐发间和脸上来回打转,一路上车厢内的说笑声都没停过。

    晚间到第二处驿站落脚时,不等吴德周找到门房报上名姓,就见内里有人听到动静大步迎了出来,身上穿的赫然是云南府府衙的差服。

    易生爹和赵家人脸上露出惊喜,王能已经上前抱拳见过礼,笑道,“我们大人不放心,让我过来接人,后头院子都打点好了,快把马车赶进去。”

正文 第643章

    王能对易生的称呼一点都没变,再看王能满面红光,可见调来府衙后应该颇为顺遂。

    众人露出欢喜的笑容,王能跟在马车旁说话,热闹比昨天更甚。

    到了晚饭时,王能已经和肥虎几个称兄道弟,围坐在院子中推杯换盏。

    冬梅忍不住朝王能身上打量,想到那个偶尔来府尹府上吃饭的易长史,再看王能和肥虎几个莽夫,似乎没有昨天看起来那么不顺眼了。

    察觉到冬梅不时往外瞟的视线,秋兰端着饭碗的手微顿,举着筷子有些心不在焉,夹的菜掉到碗里也没发觉。

    次日再启程时,冬梅也不再自顾窝在马车里,笑着跟吴德周一道,帮肥虎几个收拾包裹,放上马车时,还跟肥虎几个闲聊了几句。

    听着车外冬梅脆脆的问话声,秋兰靠在车厢内闭目养神,看似一动不动,放在膝头上的手却无意识的摩挲着。

    算着时辰等在三角胡同的齐氏却是坐立不安,又是期盼又是不安的来回走动,等到远远看见几辆大车驶进三角胡同,才脸色一亮,疾步迎上前去。

    吴德周和肥虎的马车先后停下来,赵林两家的马车才跟着停下来,不等齐氏走近,林叔几个已经高声招呼起来。

    众人略微寒暄几句,齐氏满脸喜色,拉起易生爹的手笑道,“可算把大家伙都盼来了。新长史府那边早都收拾好了,我昨天才去看过,易大哥赶紧回去休息,等年三十再来我们家吃顿饭。”

    赵家新居买下的时候还待修葺,易生爹还未看过新居修葺后的样子,两家已说定年三十在赵家新居吃饭,除夕去新长史府过年,也算正式给新长史府燎锅底。

    等翻过年好日子近了,易生和赵彩央便不好再见面,易生爹正打算趁着过年,让两个孩子再多相处几天。

    这事众人心照不宣,易生爹笑着点头,和齐氏又说了一会儿话,才坐回易家马车。

    上次护送易生爹的房上和房下照常跟车,把人送到后再回赵家新居。

    新长史府离赵家新居不远,隔着两条胡同,就在五福胡同后段,因新拓建过,倒占了半条胡同。

    目送易家马车走远,赵家众人才跟着齐氏拐进三角胡同内。

    赵家新居就在三角胡同前段,虽只是个二进院子,但占地面积不小,足有青灵村赵家两个大,正门后除了门房花厅,还有间外书房并议事厅,前后院分隔处有一排倒座房,过了二门才是后院。

    后院分东西两个小小跨院,正院天井修成小花园,绕着花园的抄手游廊两旁是厢房,正房三明两暗五间房,另带两间耳房,后头是给下人住的后罩房。

    后罩房之后还有一大片空地,只新载了些花木,正经用途还未定。

    齐氏带着众人逛过一圈,领着众人进了正院的正房厅内,笑道,“就等着你们过来好挂牌匾。”

    厅堂墙角放着一块硕大的黑底金字牌匾,烫金大字上书“赵府”二字。

    赵府,这就是赵家在云南府的新居。众人看着牌匾露出笑容,赵彩央看着匾额上的大字,嘴角弯起个愉悦的弧度。

正文 第644章

    林叔还好,秦氏一等人退下去,端起茶碗咕嘟喝了个底朝天,拍着大腿吁了口气,“这一下前前后后有人伺候着,反倒束手束脚的不习惯了!还是自己动手舒服!”

    众人笑起来,阿童跳下长椅就推开面向北墙的窗户,入眼是后罩房,只看得见正在忙碌的吴二媳妇和秋兰冬梅,不由嘟囔道,“房子大了也不好,都看不到后头那块空地了!”

    易家原先在赵家庄,厅内窗户推开就能看到易生的练武场。

    小家伙是惦记上那块还未定下用途的空地了。

    齐氏和赵彩央对视一笑,接口道,“你放心,你大师父看过图纸早交待过了,只等你来看过满意了,随你喜欢怎么捣腾都行。”

    赵府如今的主要用途就是用来赵彩央送嫁,还有三日回门时用。将来最大的用处,就是给阿童读书、下场时落脚。

    真说起来,恐怕住的最多最久的反而是林家的人,后头的空地不拘是给秦氏改成菜地,还是给阿童做练武场都行。

    阿童听得眼睛亮起来,迫不及待的就要仔细去转转。

    这会儿细软还没收拾好,秦氏干脆拉着梅箐,和阿童一道再去逛园子。

    等一行人走远了,还能听见阿童欢快的说话声。

    林叔收回视线,看向齐氏,“府里的事情大嫂都打理清楚了?”

    “有武大管事帮忙,又有狗蛋在,该办的都办好了。”齐氏点点头,“现在你们来了,我们就好好过个年!其他事都不用你们操心。”

    有易生在,又有那么多人帮忙,林叔不过谨慎起见才问一句,闻言放下心来。

    赵彩央问起给各家送年礼的事,齐氏一一数来,“易大哥和易生那里是一早送过去的,还有同知大人家,二皇子和苏二公子那里也都送了。阿巴干那里,等武大管事送去了喜帖,进了大腊月我也送了份年礼过去。”

    如今云南府和赵家有来往的也就这几家。

    各家互送年礼大多赶在腊月二六子之前,赵彩央点点头,齐氏接着说道,“易生那孩子是早有准备,我才送过去,第二天武大管事就送了回礼过来。易生是个实在的孩子,送的都是现成能用的,倒省得我另外采买年货了。听武大管事那意思,是易生特意列的礼单让他采买的。易生送给同僚上官的就是按着惯常的来。”

    人情往来本就有亲疏之分,易生这是变着法儿帮齐氏,替齐氏省事省力。

    林叔笑得开怀。

    赵彩央却听出别的意思,齐氏没提别家,这都腊月二十九,难道其他家都没有回礼不成?

    重要的不是送什么样的回礼,而是送没送回礼,不回礼不是不看重赵府这门关系,就是慢待之举。

    赵彩央所有所思,齐氏果然接着说道,“其他家倒是到现在都没动静。别人还好说,这同知大人家……”

    赵家是同知大人家的如玉公主保的媒,赵家送年礼是正常往来,并非刻意攀关系。

    同知大人府上收了年礼却没回礼,着实奇怪。

正文 第645章

    林叔也听出点门道来,眉头刚皱起来,吴德周就匆匆进了厅堂,抱手道,“门房上来了几拨人,说是知道小姐一行今日过来,特意让下人过来请安,顺带奉上年礼。”

    齐氏送年礼代表的是赵府,现在来的几家却是看在未来长史夫人面上。

    这是早打听好他们的行程,特意挑了今天让人送礼过来。

    还要拜见她……

    同知大人这样行事也就罢了,怎么二皇子、苏凤九和阿巴干也要凑这个热闹?

    是看赵府在云南府关系少,门头冷清,特意赶着和同知大人一道,给她做面子不成?

    赵彩央想到这里,好笑中难免有些感动。

    齐氏和林叔忙起身,跟着赵彩央一起,往前院花厅而去。

    吴德周已经先一步去令人进来。赵彩央三人才连忙一脸笑意的开始会客……

    …………

    同知大人府上张灯结彩,下人来回穿梭,一片忙碌。

    见到如玉公主身边的管事妈妈,园子里来往的下人俱都停下来恭敬行礼。

    如麽麽心里有事,一路上顾不得多做停顿,急匆匆就往正院走去,走到正厅屋檐下,抖落雨水散了寒意才通报一生撂帘而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