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园娇女:神秘夫君有点萌-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那位表小姐那样的来头,也由不得她心里不急。

    如玉公主闻言来了兴趣,斜靠在贵妃塌的身子微微坐起,目光微闪,“有什么具体的消息?”

    未出阁的小姐还能怎么样,至多不过是“偶遇”露露脸。

    老麽麽想起让人打听来的消息,语气不屑,又有些幸灾乐祸,“以前那位表小姐是怎么‘巧遇’少爷的,如今依葫芦画瓢也用到了易长史的身上。只可惜易长史刚刚上任,又有粮仓的事,每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的,那位表小姐就是等得腿断了,也没能在易长史面前露脸。”

    少爷柳无晨美名在外,又是这样高贵的出身,京里如何不敢说,在这云南府不知道多少人想攀这门亲。

    张家那位表小姐也不知是自己打听来的,还是听了张氏长辈的教唆,想尽了办法也没能在少爷这里讨着好。

    要不是三大望族关系错综复杂,少爷哪里会给在张家表小姐留脸面,早揪着那位表小姐的错处囔囔开了。

    也不知等易长史见了那位表小姐,会是个什么情况。

    正妻还未过门,就有居心叵测的人凑了上来,真是有趣。如玉公主听得笑起来,不置可否的嗯了一声。南汉朝高祖九年的这个年夜,各家有各家的热闹,各家也有各家的心思。

    …………

    夜幕下的府城依旧灯火通明。

    易府的角门大开,武大管事望着门外,听见身后脚步声,忙冲两个儿子喝道,“东西带齐了?还不快跟上!”

正文 第666章

    武汉和武石被自家老爹低声一喝,晚间吃的酒醒了大半,一个抱着斗篷,一个抱着伞,忙忙冲武大管事招呼一声,快步出了角门。

    见武汉和武石追上前头的人,武大管事目送众人拐出小胡同,才吱呀一声关上角门。

    五福胡同家家户户都在大门屋檐下挂了红灯笼,整条大路照得通亮,除了各家墙头内隐隐传出的人声,外间只余赵家一行人往家走去的脚步声。

    三三两两并肩而行的人影托得老长。

    过了子时夜更深沉,空气中的冷意更重,武汉和武石赶到易生身侧,偏头一看才松了口气——今晚易府上下不分主仆都在辞旧迎新,今晚并无贴身服侍的差事。方才赵家人准备告辞回家守夜,武大管事急忙叫他们带着遮雪的用具跟上,以防半夜落雪,他们还奇怪这么近哪里用得着送,原来是易生跟着出来了。此时见易生怀中抱着的阿童,才知是怎么回事,并非他们失职。

    阿童早玩累了熬不住。

    阿童则趴在易生肩头,歪着脑袋也已睡得雷打不醒,新作的锦袍胸襟塞得鼓囊囊的,全是今晚得的压岁钱。

    易生单手托着阿童,偏头看向跟上来的武汉和武石,伸手抵在唇上示意他们噤声,省得吵醒阿童。

    武汉和武石忙乖觉的又放慢了脚步,落在人群最末端。

    齐氏几个走在前头,自有说笑声不时传来,易生抱着阿童,和赵彩央坠在后头。

    走动间,就能听到赵彩央手腕间传来的对镯轻碰的脆响,易生目光直视前方,刻意压低的声音传入赵彩央耳中,“好容易能一起过除夕,你就没点表示?”

    小孩子才爱欢欢喜喜的讨红包,再说同辈之间哪有互相给红包的道理。

    想要对镯的回礼就直说,偏要拐弯抹角的问她怎么没有点“表示”。

    赵彩央闻言忍俊不禁,听着身后武汉和武石的脚步声不远不近,才放心转过头,嘟囔道,“年前是最忙的时候,我哪里知道你会突然送东西给我……你放心,将来一定补给你,定不会让你吃亏。”

    这话说的,好像他只是就事论事的讨要东西,明知他对人不对事,他要的是她的心意。

    易生眼角一翘,想要反嘴戏谑回去,目光不知怎么的就落在赵彩央嘴上。

    微微侧仰的前脸上,红唇莹润饱满,说话间一张一合,呼出着寒夜的白气,白气似薄雾转瞬即逝,却越发衬得樱唇嫣红如盛开的红梅。

    鼻端似乎真有梅香萦绕,瞬间就唤醒了之前两人亲密接触时尝到的香甜情动滋味,易生面色有些恍惚,半垂的眼中流光闪动,突然说道,“古树庙外有一大片竹林,在云南府颇负盛名。等到年初三去上香,我带你去赏竹。”

    本要过完二月二龙抬头还算过完年,若是条件允许赵家本想待到元宵节过后,只是阿童要读书,赵彩央二月十七就要办婚宴,二月十五就得从青灵村出发,晚回不如早回,赵家便定下年初四就启程回青灵村。

正文 第667章

    武汉和武石被自家老爹低声一喝,晚间吃的酒醒了大半,一个抱着斗篷,一个抱着伞,忙忙冲武大管事招呼一声,快步出了角门。

    见武汉和武石追上前头的人,武大管事目送众人拐出小胡同,才吱呀一声关上角门。

    五福胡同家家户户都在大门屋檐下挂了红灯笼,整条大路照得通亮,除了各家墙头内隐隐传出的人声,外间只余赵家一行人往家走去的脚步声。

    三三两两并肩而行的人影托得老长。

    过了子时夜更深沉,空气中的冷意更重,武汉和武石赶到易生身侧,偏头一看才松了口气——今晚易府上下不分主仆都在辞旧迎新,今晚并无贴身服侍的差事。方才赵家人准备告辞回家守夜,武大管事急忙叫他们带着遮雪的用具跟上,以防半夜落雪,他们还奇怪这么近哪里用得着送,原来是易生跟着出来了。此时见易生怀中抱着的阿童,才知是怎么回事,并非他们失职。

    阿童早玩累了熬不住。

    阿童则趴在易生肩头,歪着脑袋也已睡得雷打不醒,新作的锦袍胸襟塞得鼓囊囊的,全是今晚得的压岁钱。

    易生单手托着阿童,偏头看向跟上来的武汉和武石,伸手抵在唇上示意他们噤声,省得吵醒阿童。

    武汉和武石忙乖觉的又放慢了脚步,落在人群最末端。

    齐氏几个走在前头,自有说笑声不时传来,易生抱着阿童,和赵彩央坠在后头。

    走动间,就能听到赵彩央手腕间传来的对镯轻碰的脆响,易生目光直视前方,刻意压低的声音传入赵彩央耳中,“好容易能一起过除夕,你就没点表示?”

    小孩子才爱欢欢喜喜的讨红包,再说同辈之间哪有互相给红包的道理。

    想要对镯的回礼就直说,偏要拐弯抹角的问她怎么没有点“表示”。

    赵彩央闻言忍俊不禁,听着身后武汉和武石的脚步声不远不近,才放心转过头,嘟囔道,“年前是最忙的时候,我哪里知道你会突然送东西给我……你放心,将来一定补给你,定不会让你吃亏。”

    这话说的,好像他只是就事论事的讨要东西,明知他对人不对事,他要的是她的心意。

    易生眼角一翘,想要反嘴戏谑回去,目光不知怎么的就落在赵彩央嘴上。

    微微侧仰的前脸上,红唇莹润饱满,说话间一张一合,呼出着寒夜的白气,白气似薄雾转瞬即逝,却越发衬得樱唇嫣红如盛开的红梅。

    鼻端似乎真有梅香萦绕,瞬间就唤醒了之前两人亲密接触时尝到的香甜情动滋味,易生面色有些恍惚,半垂的眼中流光闪动,突然说道,“古树庙外有一大片竹林,在云南府颇负盛名。等到年初三去上香,我带你去赏竹。”

    本要过完二月二龙抬头还算过完年,若是条件允许赵家本想待到元宵节过后,只是阿童要读书,赵彩央二月十七就要办婚宴,二月十五就得从青灵村出发,晚回不如早回,赵家便定下年初四就启程回青灵村。

正文 第668章

    齐氏几个真心替玉玲高兴,林叔看向孙大郎,“彩央让你去玉玲那里帮忙,你要尽心尽力,可不能丢彩央的脸。”

    孙大郎现在算是赵家的家仆,赵彩央让他空闲下来去玉玲手下做事,纯粹是人尽其用。

    听林叔这不知隐情的正色交待,玉玲面色古怪,孙大郎倒是处之泰然,忙恭声应下。

    林叔点点头,说起孙二郎在同知大人府的事,“你们兄弟俩都是机灵的,孙二郎能跟着同知大人做事是他的福分,也要看他的造化和能耐。你虽是在易生和玉玲那里做事,也要想着你兄弟的脸面,做事要谨慎稳重,不要出了差错。”

    孙二郎和孙大郎是亲兄弟,有心人要打探能轻易得知这层关系,无论是兄弟俩那个出了差错,另一个都脱不了干系,自己出事不要紧,不要连累了主家。

    林叔这是在敲打孙大郎。

    齐氏是寡妇妇人,而她再如何也只是个十几岁的姑娘家,林叔这些话都是替她说的。

    那些好听不好说的话林叔都替她提前说了,是维护她也是担心她。

    赵彩央听得心头又暖又涨,也不出声插话,只静静听着。

    面无异色,似乎十分受教,只躬身仔细应和。

    这是有了出路,心思放踏实了?赵彩央眉梢微挑。

    玉玲对视一眼,互换了个眼色,玉玲从袖袋中掏出一沓银票递给赵彩央,笑道,“这些还给彩央妹子。盘粮仓没用上,我们自己手上的银钱够用了。”

    这是上次玉玲去赵家,说起漕运的事,赵彩央借给玉玲的银两。

    居然原封不动的还回来了。

    玉玲手里有多少钱她当然知晓,赵彩央接过银票没有收,目露疑惑看向玉玲。

    玉玲指着孙大郎,“粮仓能盘下来,干活的人手能这么快雇齐,都是孙大郎能干。他出了不少力,自己也贴补了些钱。所以银钱凑手,彩央妹子的这些银票就没用上。”

    这话其他人听不懂,她确实听得明白。

    早在孙大郎劫持她后私下交出银钱给易生赎罪后,她就一直记着,孙大郎当着易生的面,只许出去了贩私盐半年的收益。

    她是知道孙家有一定的家底,孙村长这些年为虎作伥也不是白来的。

    听玉玲的话外意思,孙大郎是将剩余的所有银钱都给了玉玲周转。

    说是贴补,大概是无条件的奉上了银两。

    孙大郎要动这么一大笔钱,不可能没和孙家商量,孙家把剩余的全副身家都给了玉玲,这哪里是贴补,是表态。

    孙家和孙大郎这是正式像她和乌头山寨子投诚了。

    聪明人做事不动声色,还能做到点子上。够直接,也够安稳。赵彩央转头对上玉玲的视线,看到二人眼中的深意,嘴角忍不住翘起来。

    玉玲再三肯定孙大郎的“能力”,话落在林叔耳中,方才肃穆的脸色一松,放下心来。

    而孙大郎睃了眼面带浅笑的赵彩央,心知她想通了其中关节,也暗暗松了口气,言行间带出几分泰然和轻松。

正文 第669章

    该暗示的话已经带到,玉玲和赵彩央相视一笑,话锋一转说起这段日子在云南府的事。

    两人新购置的院落在商户集中的六巷胡同,二进的小院子不似赵府这样宽敞,却比原先乌头山寨子的简屋陋室好上数倍,玉玲目光晶亮,话音带笑,“前阵子忙着粮仓的事,这几天才把家里拾掇清楚。家里外墙就靠着河,等你们下次再来天气也转暖了,来我家做客还能游河。”

    玉玲买定房子后给青灵村送了信,刘家就买在云南河畔边上,小园子里有座三层的绣楼,登高正能望见墙外的云南河下游河段。

    和乌头山寨子不同,刘家是属于玉玲的家,也怪不得一向言行爽利的玉玲说起新家来,笑容里难得透出几分矜持的笑意。

    众人笑起来,阿童眼睛大亮,拿起茶碗将嘴里茶点喂下去,迫不及待的就缠着玉玲,说起昨晚在易府深夜游湖的事来,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话里话外不忘暗示玉玲,到时候去刘家玩儿,可以一定要准备好小船和渔具。

    就算没有赵家对乌头山寨子的种种恩情在,阿童这样的孩子也讨人喜欢,这样毫无顾忌的要求这要求那的,正是不和他们见外的表现,玉玲笑得眼睛都眯起来,拉着阿童不住口的应承。

    秦氏直言不讳,“外头生意有狗蛋和孙大郎忙活,玉玲这么喜欢阿童,还是趁早成亲自己生一个。”

    说得好像玉玲尽管在外面忙是有多么不对,搞得一个人就能生娃多么简单似的,众人忍不住哈哈大笑。

    玉玲脸色通红,拉着阿童却舍不得放,玉玲嘿嘿跟着傻笑,目光不停往赵彩央身上瞟。

    这目光意味太明显,赵彩央又好气又好笑,伸手就去拧玉玲,玉玲还没痛叫出声。

    赵府上房厅内一阵欢声笑语。

    正说得热闹,吴二媳妇进来秉道,“阿巴干和他的太太过来拜年了。吴管事将阿巴干请去了前头花厅,阿太太正往二门过来。”没想到阿巴干不是送拜帖,而是亲自登门拜年。

    赵家众人有些意外,见玉玲不明所以,秦氏便和二人说起胡商阿巴甘的事。

    林叔起身要去外头招待阿巴干,赵彩央想了想,看向林叔,“让狗蛋哥和孙大郎玉玲姐一块儿去吧。”

    虽说隔行如隔山,但胡商阿巴甘家大势大,刘家往后在云南府定居能和阿巴甘有来往也是好事。

    阿巴干这样和赵府走动,是有意交好,不如就势把刘家也算进来,以后几家好互相有个照应。

    林叔心中了然,带着玉玲和孙大郎边说边往前院而去。

    赵彩央会这样想,阿太太也是这样想的,年初一会登门拜年的都是关系亲近的人家,是以进了厅内拜会过赵家女眷,目光落在玉玲身上,热络丝毫不减,推心置腹道,“我听说你们才在六巷胡同买了房子,我们家里有几个子侄也住在那儿,你家里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只管找我家男人,或是去阿巴甘成衣铺找裘大管事都行。”

正文 第670章

    又转头看向赵彩央,“六巷胡同那儿住的就是特思齐和阿其林。”

    原来特思齐和阿其林也住在六钱胡同,真是巧。

    赵彩央笑着点头。

    阿巴干是个精明的,阿夫人看着也是个八面玲珑的,第一次见面三两句话就把彼此关系拉近了,颇有些自来熟的架势,却又不让人觉得别扭。

    阿夫人喝了口茶,将红包派给阿童夸赞了几句,拎起带来的食盒笑道,“这关内的茶水虽好,我们波斯人还是不惯喝。我带了些波斯的特产吃食过来,大家都尝尝。”

    礼盒是常见的礼盒,内里却装着酪浆,五香饮,还有汤饼和冷淘。

    赵彩央在心里“咦”了一声:这些都是唐朝的寻常吃食,没想到在南汉朝成了波斯特产。

    水临镇有胡商,自然也有胡商开的食肆,玉玲自小长在水临镇地界,对这些倒是略有耳闻,齐氏几个好奇的很,各样都尝了一口。

    阿夫人笑起来,“我们那儿过年是一定要吃这些的,外人觉得奇怪,我们却是缺不得。这关内的吃食再精致好吃,还是家乡的味道好,”

    这话齐氏和秦氏极其认同,又和阿夫人年纪相仿,三人凑在一起就说起了家长里短。

    赵彩央微微一笑:阿夫人这样言行利落,不论其他单论脾性倒是能和齐氏合得来。

    阿巴干倒是个心思周全的,这次特意带了女眷上门大概就是为了这个,他们过完年回青灵村就齐氏一人在这里,这下也有个阿夫人能走动来往了。

    等到中午,林叔将阿巴干请进内院饭厅,众人分了两桌热热闹闹吃过中饭,才将阿巴干和玉玲两家人送走。

    歇过晌起来,吴二媳妇进来回说,二皇子和苏凤九也派人回了拜年的名帖,话音才落,二门又有婆子来找。

    吴二媳妇听了话回转,“说是一心堂的卢掌柜派了人来。”

    被领进来的正是高得力,高得力给众人见过礼,说了几句吉祥话,抱手道,“我们大掌柜请诸位明天去一心堂做客。小的已经打点出小院子来,只等诸位明天赴宴。我们大掌柜特意留了好酒,还请诸位赏脸。”

    云南府的东西二坊年初一就开始营业,过年正是东西二坊商户热闹的时候。

    年初二回娘家,齐氏没娘家可回,秦氏娘家太远回不得,卢掌柜倒是挑了个好日子,估摸着是怕他们无处可去过的冷清。

    卢掌柜的好意自然要领,赵彩央笑着点头,“卢掌柜请客,没有不去的道理。明天我们准时赴宴。”

    高得力眼睛都笑弯了,“明天小的会使车来接。小的还得去易长史府请人,小的先告退了。”

    易生爹可不也是没娘家可回么,卢掌柜倒是面面俱到。

    赵彩央会心一笑,让吴二媳妇拿了赏钱,送高得力出去。

    次日大早用过早饭,赵家一行正打算去正房后头的空地转转,好把阿童的练武场如何拾掇定下来,就见吴二媳妇领着易生爹进来,后头跟着高得力。

正文 第671章

    这离午饭还早着,没想到高得力这么早就来,众人忙转回厅堂说话。

    易生爹先笑道,“易生要先去二皇子和卢大人家里一趟,待会儿直接去一心堂,让我们先过去。”

    高得力这才说明来意,“东西市的商家过年搞了许多添彩头的活动,我们一心堂也挂了灯谜,卢掌柜让小的早点接诸位过去,也能跟着热闹热闹讨些好彩头。”

    阿童首先欢呼起来,齐氏便让吴二媳妇和秋兰冬梅下去收拾出门的东西,一行人跟着高得力上了马车,往一心堂而去。

    云南府东西二坊和水临镇的南北坊相似,只是规模更大商铺更全,当地人不称“坊”,而是惯常称为东西市。

    京城的大市集就称西市,也不知云南府这东西市是否有和京城西市比肩的意思。

    一心堂在西市主街的中段上,周边大小酒楼食肆林立,正对面就是三大望族之一的张氏名下的张氏酒楼——正是水临镇张氏酒楼的总号。

    这一日大多女眷回娘家,东西市的酒楼食肆更加热闹,不乏请客吃酒的男眷们。

    一心堂亦是客满酒酣,卢掌柜特意辟了间小院落单独招待易杨两家人。

    吴二媳妇带着秋兰冬梅,跟着酒楼小二去小院内放随身包裹。

    高得力让人去知会卢掌柜人到了,自己则领着众人往店头去——方才众人经过酒楼正堂时,已看到内里屋顶上挂着彩灯坠着灯谜,已有不少灯谜被揭去,店头正一派喧阗热闹。

    来来往往的不乏妇孺和年轻女子。

    齐氏看得放下心来,也不拘着赵彩央和竹箐让他们自去玩乐。

    高得力正不知要跟那头才好,就见孙大郎大步走入店内。

    孙大郎团团见过礼,冲易生爹笑道,“老爷身边有武汉和武石跟着,让我过来陪着太老爷。”想来易生那里也没什么大事,易生爹笑着点头。孙大郎和高得力便分工,一个护着易生爹几个长辈,一个跟在了赵彩央和梅箐,阿童身边,倒也是不错。

    ………………

    一心堂的店头大堂重新布置过,桌椅都各成一角,中间隔出个十字的宽敞过道,方便客人看灯猜灯谜。

    齐氏和林叔、秦氏不过随意看着,孙大郎本就识字不多,此时对着灯谜干瞪眼,见齐氏几个纯粹看热闹,乐得在一旁闭嘴跟着。

    阿童兴致却是极高,仰着脑袋在人群中钻来钻去,猜出了哪个也不吱声生怕被人抢了先,冲着高得力挤眉弄眼狠打眼色,高得力颠颠的上前,手一伸就把阿童看中的灯谜揭了下来。

    不等高得力恭恭敬敬的双手奉上,阿童就迫不及待的拽过来,噔噔噔往柜台跑,啪的一声拍下灯谜,急声报了谜底,负责派彩头的小二见高得力跟着后头伺候着,已猜出来人身份,哪里敢为难怠慢,阿童话音一落就递上彩头。

    不过是些寓意吉祥的小玩意,阿童倒是高兴,转头就送给了玉娘。

    齐氏这边虽没有猜灯谜,蹲在秦氏旁边的来来福福转眼就抓了一把阿童得来的彩头。

    阿童见来来福福如此高兴,更加卖力的猜起来,浑身都是热情。

正文 第672章

    阿童咧嘴笑,来回猜灯谜猜得愈发起劲。

    见小主子喜欢这些花花绿绿的彩头,孙大郎看了眼赵彩央那边,笑着提议道,“外头也正热闹着,这会儿夜市虽没出来,街上也不少卖这种小东西的摊贩。不如出去转转?”

    离饭点还早,赵彩央几个在一心堂有高得力陪着出不了事。

    齐氏几个点点头,和赵彩央那边打过招呼,便由孙大郎护着去外头逛街。

    出了一心堂大门,正和一对往里走的女子擦身而过,其中一个带着帷帽的女子身上散发出一阵淡淡清香,引得不少出入的公子哥儿侧目。

    那身影似乎有些眼熟,齐氏不禁回头看了一眼,目送那对背影没入大堂人群中,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

    他们在云南府认识的见过的那就那么几乎人家,齐氏想着摇了摇头,只当是错觉没放在心上,转头径自和秦氏说笑。

    这样普天喜庆的年节,那些有的没的规矩也就没人刻意去讲究,这满大街满大堂内不乏年轻的小姑娘进出,突然进来一位带着帷帽的女子,便显得十分打眼。

    只见那女子身子纤弱却难掩曼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