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成暴君的炮灰阿姊-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桃秀:“我的姑奶奶,都快急死人了,下次出去玩你可得带上我。”
  她是姜家的家生子,母亲是王氏跟前得脸的婆子,地位比寻常奴仆要高,姜家又不是什么书香门第,规矩不多,主仆之间情谊也多些。
  见说动了桃秀,姜黎开心的进屋吃午饭。
  她院里总共有三个丫头,除了桃秀,另外两个都虎头虎脑的,也不是做眼线的材料。所以姜黎只要收复了桃秀,以后势必会行事方便许多。
  桃秀比姜黎大了五岁,老实持重,这也是当初王氏派她来伺候姜黎的原因。
  今天回来晚了,姜黎看得出来桃秀是真的在担心她。
  也正是明确了这点,所以她心中更是欢喜。
  她倚着门,一本正经的拍马屁:“秀姐姐漂亮又心善,简直人见人爱花见花开!阿黎好喜欢你。”
  她常常说点让人害羞的话,听得桃秀红了脸:“姑娘哪里学的这些,可不许逮人就说。”
  桃秀也不是没怀疑过性格大变的姜黎,只是她小嘴太甜了,哄得桃秀忘乎所以,除了更待她好,哪还想的了别的?
  这正中姜黎的下怀,什么好东西都和桃秀分享,把她抓的牢牢地。
  这日,姜黎在午睡。桃秀在外间做针线活,忽然听到里面有哭声,她哎呦一声,急忙放下针线往里间走。
  “小姑奶奶,这是怎么了?”
  姜黎刚睡醒,哭闹着嚷嚷了一大通话。
  桃秀只听见什么“大佛”,什么“积德行善”之类的词,她听得神神叨叨的,自己拿不定主意就让人去给王氏报信。
  王氏得了信连忙过来看姜黎。
  “乖女儿,怎么了?梦了什么?”王氏坐到床头,一脸着急。
  “娘,县南边的田里有尊大佛,它跟女儿说,女儿前世造孽太多,今生除非广修善缘,否则恐难善终,呜呜呜……娘,我害怕。”
  王氏:“胡说!梅县哪有什么大佛。”
  姜黎倒在王氏怀里,哭道:“真的,是真的,女儿原来也不信,今天是第二次梦见了。上回我吓的半死,醒来后谁都没敢提起,女儿收敛了那么多,就是怕报应来了,以后恐难善终。”
  她眼睛都哭红了,映衬着如玉的脸蛋,让人看了揪心。
  王氏神情凝重,安抚了姜黎,等她又睡着了,王氏去了外间。桃秀端了杯茶来:“太太,您说县里真挖出大佛了?”
  “她是梦魇了吓得,哪有什么大佛。”王氏问:“这阵子,小姐可有什么异常?”
  桃秀迟疑着点头。
  她把这阵子姜黎的不寻常地方都说给了王氏,例如她性子好了不少,不再乱打骂院里的两个小丫头了,这些都是好的方面。至于姜黎偷跑出去玩的事,桃秀私心没讲出来。
  “上回郎中开了药,姑娘服了,这就改变了不少。奴婢瞅着都是好事,太太您想想,莫不成姑娘真是梦到了大佛,得到佛祖指点,所以行事风格才大变?”
  王氏虽然在家里霸道惯了,可是神鬼之事,她宁可信其有。
  交待桃秀好好照顾姜黎,王氏回了自己院子。
  一盏茶的功夫,常婆子就被王氏喊了来。“太太,有什么吩咐?”
  王氏:“县里最近有什么动静?”
  常婆子摇头:“并没听见风声。”
  王氏点了点头,她倒也没把姜黎的话当真,只吩咐常婆子近来多留意点县里发生的事,便让人退了下去。
  关于姜黎梦见大佛的事不消两天就在府里传开了,好多人都说她魔怔了,一来梅县周围都没有寺庙,只在城北有个土庙,二来县南边的地是张财主家的,那片地种的好好地,谁会没事去挖地。
  倒也有人的关注点放在了姜黎性格大变这点上。
  姜府里被姜黎欺负过的仆人们表面都装的不在意,背地里别提多高兴了。
  有个好相处的主子,那可比天天提心吊胆的好。
  以至于姜黎院子里的两个虎头虎脑的丫头也成了焦点,常有人询问她们消息是不是真的,大小姐真的变性了?
  两个丫头就曾被姜黎用皮鞭抽过,很有发言权。
  她们早就被桃秀耳提面命过,说辞一套一套的,把来人都忽悠的云里雾里,只知道大小姐确实因为那个梦性子变好了。
  ——
  半月后,姜老爷从镇上回来,把姜阙叫去书房。
  “胡秀才听说你不愿去镇上读书,十分惋惜啊。”姜大宝说着,掀起眼皮去瞅姜阙,发现他脸上并无不满,继续说道:“没让你去学堂念书,你可怨我?”
  姜阙双腿一弯,扑通跪到地上:“老爷救命之恩,阙铭记于心,感激您都来不及,怎敢记恨。”
  “哎,快起来,怎么跪地上了。”姜大宝把他扶起来,“我就知道你这个孩子心思纯净,这本书是胡秀才让我带来给你的,算是留个念想。别气馁,读书这种事还有机会的。”
  接过书本,姜阙忙谢了姜大宝。
  离开姜老爷的书房,姜阙表情闷闷的,他知道以王氏的脾气,多半是不会让他念书的,姜老爷的话就是在安慰他。
  姜阙还未离开院子,身后有人追出来,他转身一看,来人是姜老爷身边伺候的丫鬟,递给他食盒:“这是老爷赏你的点心。”
  他双手接过,态度恭谦:“谢老爷。劳累姐姐了。”
  姜阙稚嫩的脸上已见俊俏,那声姐姐更是清冽好听,叫的那丫鬟都有些心动,瞧了他好几眼。
  回去的路上,姜阙要路过花园,里面吵闹,正有一群人在抓蝴蝶。
  姜阙一眼就看到了玩的不亦乐乎的姜黎,她的身高在丫鬟里最矮,穿着姜黄色的襦裙,上面还绣着彩蝶,跑起来裙袂飞舞,比园子里的蝴蝶还引人注目。
  姜阙也听闻了府里近日的传言,知道姜黎被梦里的佛祖训斥后改性了。他自然是不信这些的,但百闻不如一见,那日在假山后面,姜阙也发觉了她的不对劲。
  当时他被突然闯入的姜黎给吓到了,事后回想,她真的像是变了个人。
  不知出于何种心思,姜阙放慢脚步。
  他明明知道,此刻应该避嫌的快步离开,他却鬼使神差的绕到了树后,怀里抱着食盒和书本,姜阙一脸的小心翼翼。他怕有人会过来,但就是想看看她。
  最后,还是桃秀来寻姜黎的喊声把他给吓住了,姜阙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立即垂下头,快步离开。因为心里慌张有鬼,姜阙还被脚下的砖头绊倒,爬起来后顾不得衣服上的灰,拿起东西就跑,以至于撞到了人。
  “哎……呦!”那婆子朝他大喊:“见鬼了你?毛毛躁躁的。”
  见撞他的是姜黎,婆子呸道:“晦气!”拍拍屁股,扭身走了。
  接下来的两日,姜阙在屋里念书,偶尔还能听见花园传来的嬉笑声。又过两日,花园那边就没动静了,姜黎去厨房取饭菜的时候,特意经过花园,发现园子在修建花圃。
  翌日,管家喊他去提水,姜阙放下书就过去了。
  他不能在姜府白吃白喝,时不时就要替补府里下人的空缺。他干到了天黑,等管家放人了姜阙就往厨房跑。他饿了一天了,只想赶在厨房关门前讨一口吃的。
  刚跑进厨房院子,正巧赶上赵大娘悄悄塞给姜黎几块糯米团子。
  姜阙撞见两人的小动作,登时脸上就尴尬了。
  “大娘,我来拿晚饭。”
  赵大娘没好气道:“进来吧。”
  她对待姜黎是笑嘻嘻的,扭头就用鼻孔朝着姜阙。
  姜黎冲他俏皮的吐了吐舌,两人擦身而过时,姜阙闻到她身上清甜的味道。
  不是熏香,更像是一种花香。
  姜黎离开厨房的院子并没有立刻回西院,她蹲在墙角下等着,见姜阙出来了,她跑过去塞了两个团子给他。
  “诺,给你的,这件事不许和别人说。”
  姜黎微微仰着头。
  她气馁的发现,这才不到一个月,怎么就感觉男主就比她高了那么一点呢?
  男主还什么都不知道呢自己就要仰视他了,这种感觉太不舒服了,姜黎悲哀的想,她也就能趁着男主还单纯的时候找找心里安慰了。
  “谢谢。不过……”
  姜阙刚要拒绝,再抬头就只看见姜黎绕小道往西院跑了。
  他站在原地,纠结自己要不要追上去。最后姜阙的目光停留在碗里的糯米团子上,他吞了吞口水,没忍住尝了一口。
  唔,好好吃——
  糯米还热着,软软的,甜甜的,就像她怀里的温度。
  姜阙眼里闪着光,在原地站了好久才回去。
  几日后,姜黎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错觉,她经常偷溜出去找赵大娘讨吃的,只是最近碰见男主的次数越来越多了。她不想被人发现,所以挑的时间点都是饭点过后,这时候没什么人去厨房,方便她行事。
  但是五次里至少三次都能碰上姜阙,姜黎哪里是吝啬的人,她当即就和他分享了好吃的。


第4章 
  姜阙不挑食,她给什么吃什么,而且安安静静的蹲坐在姜黎旁边,乖的像只兔子。
  因为花园在翻修,假山后面的秘密基地去不了,他俩就蹲在厨房院子的后边。这是一条窄道,墙外边就是过道,再隔壁就是县里王屠户的家,俩人蹲墙角吃东西,偶尔还能听见王屠户新纳的小妾在院里唱曲儿。
  投喂了小半月,姜黎就发现小男主脸上有肉了。
  也难怪,姜阙这个年纪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加餐多了自然就有肉了,加上他被管家吩咐着每天都要干活,运动量大了,身高也窜的快。
  姜黎看了,欣慰又跃跃欲试。
  按理说,她投喂了那么久,脸都混熟了,多少也算是和男主关系好了点吧?
  这日,两人蹲墙角吃烤红薯。
  姜黎厚着脸皮试探:“我长你两岁,以后我就喊你阙弟吧。”
  说来有点逊,姜黎都没怎么和男主聊过天,因为大部分时候,男主都吃东西特别安静,她问三句他顶多回一句,还惜字如金,一个字一个字的蹦。
  就比如刚才她说的话,姜阙听了,点头:“好。”
  “阙弟!”
  “……嗯。”
  “阙弟!(*^▽^*)”
  “……嗯!”
  姜黎有点心累,感觉喂养了个复读机。
  不过她已经很满意了,就这样岁月静好下去,等以后姜阙发达了,她也就能顺理成章抱大腿!
  关于姜黎和姜阙躲墙角加餐的事原本极为隐秘,偏巧被前来寻姜黎的桃秀给发现了。姜阙似乎很讨厌桃秀,警惕的盯着她。
  桃秀更是防着他,把姜黎拉过来:“姑娘,你把好吃的都给了他呀?”
  桃秀眼里,姜阙就是个白眼狼,老爷救了他的命,太太供他吃穿,结果他呢?姜黎骑个大马,他都故意让她摔下去,小小年纪,心肠黑的不行不行的!
  “姑娘,该回去了。”桃秀弯腰,给她整理裙摆,样子是有些不高兴的。
  姜黎其实还想和男主培养会儿感情,可是桃秀有点生气,她只能作罢。姜黎暂时还不想破坏自己在桃秀心里小甜饼的形象,只能不舍的和男主挥手告别。
  看着姜黎慢慢走远的身影,姜阙突然觉得烤的外焦里嫩的红薯都没什么滋味了。
  这时候,院子外边王屠户的小妾又开始唱小曲了。
  姜阙小嘴抿抿,蹙眉吐出俩字:“难听。”
  回到院子,桃秀小嘴吧嗒吧嗒开说了:“姑娘就不该管那个白眼狼,你是没瞧见他的眼神,和吃人的狼崽子一样,恨不得把奴婢生吃了呢。切,他也得有那个胃口?”
  姜黎心说,他可不止有胃口,胃口还不小呢!
  他可是将来的皇帝!
  ——秀儿啊,千万别招拜他!
  姜黎记不清未来桃秀的下场,但是就凭着她是原身丫鬟这一点,男主就不能好饶了她,下场说不准也是被砍掉了脑袋。
  她不想让桃秀被男主记恨上,只能从长计议了。
  桃秀把姜黎的衣服洗了,进屋后还是不吐不快:“总之,姑娘得防着点他。”
  姜黎知道桃秀说的是谁。
  她托腮望着窗外:“秀姐姐,我就是觉得他挺可怜的。”
  桃秀在院里晾衣服,闻言不以为然:“天底下可怜人多了去,不少他一个。姑娘又不是活菩萨,见一个就要管一个,累都累死了。”
  姜黎:“……”
  秀儿你是真的皮啊!
  但为了守护大夏最好的秀姐姐,姜黎决定要更努力巴结男主了,只要男主开心了,姜家一家子也就安全了,她也就能继续在古代过着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
  一连数日,梅县阴雨连绵。好不容易天放晴了,梅县南边的地里,庄稼汉挖地的时候不小心一铲子挖到了石头。再继续挖下去,竟然露出一颗佛头。
  这可不得了,庄稼汉连忙告诉了东家。
  张财主闻信带人赶了过去,顺着佛头往下挖,一个时辰后,一尊巨佛像被数名工人从大坑里抬了出来。这事惊动了梅县的知县。
  佛像被暂时安顿在田里,知县让人搭了个临时的棚子,防风防雨。
  这事在县里传遍了,一大早姜府就炸开了锅,下人们都在议论上个月姜小姐的梦。
  堂屋里,王氏来回踱步。
  姜大宝被她转的心烦,安慰道:“娘子别急,这是好事,说明阿黎有佛缘,以后顺风顺水,说不定能有什么大机遇。”
  王氏想来是那么个理,便问:“县里怎么说的?”
  “说是查县志,记载是前朝战乱时县里的人为了保护佛像不被毁才埋进土里的,时间一长,当时的老人们都死了,就没人记得这茬了。”姜大宝喝了口茶,悠哉道:“娘子也不必烦心,县太爷说了,月内就要把县里的新寺庙建起来,写牌匾的人都选好了。”
  王氏:“不是县太爷提字?”
  姜大宝扁扁嘴:“你还不知道吧,昨个北边的大宅子来人了。”
  王氏一听,坐过去好奇问:“是在杭州当大官的王家人?”
  “当过大官,”姜大宝放下茶盏,摇着头道:“不过听师爷说,王家老爷子辞官归乡了,一家老小都带了过来,说不得是得罪了朝廷里的大官,回乡避难来了。”
  这种事,在当朝并不是稀罕事,就连没读过书的人都能从话本里知道一二。像王老太爷这种身份的人回乡,也算得上是衣锦还乡。
  姜大宝屏退了丫鬟,抱着王氏腻歪了一会儿。荒唐了一阵,王氏拉好衣领,不满道:“县太爷也真是的,县里年年修桥铺路,咱家哪次不是捐钱最多的?提匾这种流传几代的好事竟然也不想着点咱们。”
  但姜家到底就是个没地位的商户,两口子自知比不上读书人,也只能私下无人的时候抱怨两句。
  王氏从堂屋出来,就去西院看姜黎了。
  靠近西院,王氏就发现不少偷偷摸摸来扒墙角的人,这些人都在传姜小姐是佛祖选中的人,将来定能大富大贵,纷纷过来沾喜气。王氏当即黑了脸,嚷嚷着要撕了这群人的嘴。把人全都轰走,王氏骂咧咧的进了院子。
  桃秀见太太来了,上前行礼。
  “姑娘在屋里。”
  王氏点着头,到底放心桃秀照顾姜黎。进屋和姜黎说了会话,没发现女儿的异常,王氏才放心,临走前还交待桃秀机灵点,再看见有人扒墙上就打!
  桃秀拿着鸡毛当令箭,天天和两个小丫头抱着扫帚守在院子外,看见鬼鬼祟祟的人过来就打回去。
  外面都闹上天了,甚至还有乡里的人想摸进姜府,都被桃秀打了出去。
  屋里,姜黎照样该吃吃该睡睡。
  这样的结果她也挺意外的,原本是想借着知道剧情的先机圆一下性格大变的谎,没想到闹的这么大。
  她哪里是什么佛祖选中的人,她就是知道剧情。
  既然佛头被挖出来了,那么女配也该出来了。《皇权》小说里,首次登场的女配是王家的小姐,她和男主姜阙算得上青梅竹马。王家回了梅县,第一件造福乡里的事就是开了个学堂,王老爷子曾任杭州知府,学子遍布天下。
  随他同回乡下的,还有昔日的属下于先生。
  一次偶然的机会于先生识得了男主这块璞玉,让县太爷给姜家施压,王氏不得不让姜阙去学堂念书。
  念了书的男主有如登上了通天梯,很快就入了王老太爷的眼。只可惜王老太爷再牛逼,也没见过宫里的宠妃之子,所以就算他觉得姜阙生就不凡之相,也万万猜不到,自己的这位小学生,将来会是一位令街巷孩童闻之啼哭的皇帝。
  ————
  王家举办乔迁之喜的那日,宴请梅县所有的百姓。
  大家都在夸王家是书香门第,家底殷实。
  姜家也在被邀请之列,王氏出于攀比心理,特意把姜黎上上下下都打扮了个遍,什么贵的好的首饰都让她戴身上。王氏看着自己的“成果”,得意洋洋的和仆人说:“都说王家姑娘是杭州第一美人,那是他们呀,没见过我的阿黎。”
  后来,这话不知道被谁传了传去,闹得沸沸扬扬,有说姜家不识好歹的,还有说她家上不了台面的,竟是些不好的话。
  王氏听了,气的摔碎了一套崭新的白玉茶盏。
  宴席当天,王氏不蒸馒头争口气,花了两个时辰给姜黎装扮。
  姜黎也是今日才瞧见王氏的嫁妆到底有多殷实。说来,她娘的家里也是隔壁镇上的首富,听说几辈子往上数也有出过大官的,姜大宝娶了王氏,就是看重她嫁妆里那些压箱底的宝贝。
  姜黎屁股都坐疼了,她睁开眼,语气娇滴滴的:“娘,好了没,我好累。”
  铜镜里,她那张脸蛋艳若桃李。
  她一直挺纳闷的,王氏就算瘦下来,充其量也就是个清秀美人,她爹姜大宝倒也长得周正,只是这俩人基因凑一块,不知怎么生出姜黎这么个罕见的美人胚子来。
  命好啊,这就是命好!
  姜黎心说这样貌在现代当娱乐圈花瓶都绰绰有余,但是放在古代,还是姜家这么一个商户人家里,就是个灾难。
  小说里,原身就是长得太美了,差点被大官纳去做了小妾,最后还委身太子了。
  在小男主没翻身前,姜黎哪敢这么作,她趁着王氏不注意,故意摔了一跤,脸正好埋进了胭脂盒里,半边脸的妆都花了。
  王氏气的半死,骂她不争气。
  姜黎哪管得了那么多,她用手帕遮着半面脸出去找水盆净面。
  桃秀得了王氏的同意,掀开帘子:“去打盆水来。”
  不一会儿,院子里就有人端来了净面的温水。
  姜黎等不及了,脸上那么多粉弄得她皮肤痒痒的,想要赶紧洗净了才好。她捂着半张脸出去,刚好就撞上端水过来的小厮。
  那小厮抬头,看到了她未遮住的半张芙蓉面,登时忘了走路,看呆了去。


第5章 
  “愣着做什么!”桃秀见端水的小厮发呆偷懒,刚要上前训斥,乍一看小厮眼熟,桃秀恍然大悟,虽然换了身衣服,但这人不就是姜阙吗?
  桃秀怕姜阙捣鬼,赶忙接过水盆,让人把他撵出院子。
  姜阙出了西院,眼神还呆呆的。
  半晌,他低下头,耳垂泛着可疑的红晕。
  那厢,姜黎用温水洗了脸,镜中的她不施粉黛,少了点艳俗,倒是个清丽佳人。时辰不早,眼看宴席都要开了,王氏只好带着姜黎上了马车。
  一路热热闹闹的,都是赶去王家吃酒的老乡。
  有好事者认出了姜家的马车,嘴里嚷嚷着要看看姜家大小姐,都一窝蜂的涌了过去。把姜家马车围了个水泄不通,最后还是王氏带来的姜家男仆各个手里拿着家伙事把挑事的乡民轰走,才没闹出什么笑话来。
  饶是如此,乡民被勾起了好奇心,都想在宴席上看看姜家大小姐到底有没有传闻中的美貌。
  王家初到梅县,邻里都打点的很是周到,听说姜家的马车到了,王家的当家主母刘氏还派人去请他们入席。
  “夫人,那个姜家好大的口气,咱们小姐是杭州有名的才女,他家不过是个商户,岂敢和王家相提并论。”伺候刘氏的婆子不动声色道。
  在妇人的称呼上面,大夏朝有着近乎不成文的规定,家中若有做官的,下人们称呼主事的妇人为“夫人”,也可称为“太太”,但在商户和寻常有钱人家里,普遍称呼“太太”,夫人这个称呼,在大夏子民的观念里依旧是书香门第和官宦人家更常用些。
  刘氏穿着墨绿色的褂子,打扮的雍容体面,她已年过三十依旧皮肤细嫩,可见平日保养的极好。刘氏押了口茶,不咸不淡道:“姜家是梅县首富,又在县里经营了几代的营生,我们和他家比不着。”
  婆子连连应是。
  怎么能比?王家世代的底蕴就甩姜家不知道几条街。
  这时,院子里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伴随着一声清亮的“娘”,门外走进来一名穿着青色罗裙的俏丽小少女。
  少女看样子有十一二岁,那双细长的眼睛尤其明亮,像藏了星星在眸子里,她撒娇道:“娘,客人们都到了,爹让我喊您过去。”
  一见少女,刘氏便心情好了起来,展颜:“惜君,咱家来了已有两日,你觉得这里可好?”
  提到住的如何,王惜君就有些惆怅。
  “娘,女儿还是喜欢杭州,这里虽民风朴实,但女儿很是想念阿琅她们。”说着,她眼里含着泪,小嘴委屈的抿着。
  刘氏苦笑一声,亦心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