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穿]凤栖朱明-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来在这一年间,调任京卫指挥使司和上直二十六卫的五品以上职官中,竟有一多半,不是老魏国公徐达的旧属就是与老曹国公李文忠有旧。蓝云皱了皱眉,已是顾不上尊卑,咕哝抱怨道:“唉……皇上,真是年事已高,糊涂了不成?”
马进周叹了口气:“这也怪不了皇上,大明武力开国方才二十多年,这些武官将领间本就是错综复杂的关系,若不是我们有心,哪里能看得出端倪。”他沉吟片刻,看了看外面有些昏暗的天色,心头突然涌上一阵恐惧和惶恐,他打定了主意,站起身来:“不行,我现在就得进宫去。”
马蓝二人却是不知,就在他们将自己关在兵部衙门里研读调令文书和档案时,与五军都督府和六部仅长安街一街之隔的锦衣卫镇抚司衙门却正在经历一场悄无声息的夺权兵变。
杨时伸手接过那兵部任命文书,刚扫了一眼,只觉如当头一棒,已是有些懵了。他毕竟在锦衣卫历练多年,瞬间却已恢复了镇定,微微垂下头,沉默不语,脑中却是飞快的转着:自己代任指挥使不过才十几日功夫,皇上怎会突然将自己调离锦衣卫?
而最为反常的是,这样的调令还是由京卫指挥使司来宣布?京卫指挥使司掌统卫军不假,原则上讲,锦衣卫也归其隶属。但锦衣卫本就特殊,指挥同知以上官职素来由皇上直接任免。
杨时此时已是心生疑惑,面上却是不动声色,他抬起头来,拱了拱手,笑着对那京卫指挥同知说道,“在下有一事不明,因锦衣卫指挥使一职如今空悬,不知皇上是否吩咐,由谁来代替杨某代掌锦衣卫?下官也好与他交接。”
那京卫指挥同知微微一笑:“这就不用杨同知您操心啦,任命文书上写的明明白白,即刻赴任。此次升任广武卫指挥使,下官在此先恭喜杨同知了。”杨时见其油盐不进,且坚持让他即刻离任,心中更是狐疑,正想着如何拖延时间,眼角却瞥见从宫中回来的耿璿在屋外晃了晃,已是隐入了府衙廊房后面的巷子中。
杨时心中微定,念头一转,待那同知愈发客气,他爽快的将那兵部任命文书接了下来,朗声笑道:“你稍坐片刻,在下还有些私人物品,这就先去收拾一下。”杨时向那人拱手行了个礼,笑着离去,却是趁四下无人,也躲进了那巷子。
耿璿方才已见到那堂中的不速之客,皱了皱眉头道:“京卫指挥使司怎么突然来人了?”杨时笑容早已敛去,眼中闪过丝精光,冷笑道:“是来宣调职令的,我被调至广武卫了。”耿璿大惊失色,已是脱口而出:“不可能!绝不可能!”
耿璿此时方才想起皇太孙的吩咐,脑中闪过个可怕的念头,全身的汗毛已是乍起,他急急道:“京卫指挥使司有问题,万不可听他们的。”遂将允炆交代的事情一五一十的给杨时复述了一遍。京卫指挥使司果然有问题,两人心照不宣的对视了一眼。
“可是兵部的调令怎么办?难道要公然抗令?”耿璿眉头已是紧锁。杨时此时已是有了主意,凑到他跟前耳语了几句。
杨时重新回到堂内时,那同知已是等得颇不耐烦,看着跟在他身后的耿璿,扬了扬眉,表示疑问。杨时上前将他拉到椅子上坐下,笑着解释道:“这是锦衣卫佥事,长兴侯世子,江都郡主仪宾。”那同知想不到耿璿是如此来头,脸色微变,竟是有些不安,他耐着性子道:“杨同知,您打算何时跟我一同离去?”
杨时不慌不忙的往椅子上一坐,抖了抖官服袖子,狡黠道:“恐怕杨某不得不暂缓两天赴任了,耿佥事刚从宫中回来,皇太孙可是亲命杨某替他办件事。”话音刚落,自打进来后就从容镇定的京卫指挥同知眼中竟是闪过丝慌乱,竟是再也坐不住了。
“啪!”那人猛地一拍桌案,站起身来,指着杨时怒道:“杨言期,你竟然敢抗令?皇太孙之命与皇上之命孰轻孰重?你不会连这个也不知道吧?”嗓子高亢尖利,却是微微有些颤音,颇有几分声厉内荏的阵势。
杨时格格一笑,倏地又敛了笑容,凑到他跟前如猫戏鼠般打量着他,直到他被瞧的身子一缩,方才缓缓道:“这番话,你可敢与我入宫跟皇上说去?”那同知心中一寒,哪里敢与他入宫对质,只是成败荣辱决于瞬息,到了这步,却是不得不硬挺,他冷笑道:“无论太孙殿下所下何令,我只知道兵部任命文书在此,不得不依照行事。”
杨时勃然变色,指着那同知怒喝道:“我没工夫和你嚼舌,你睁开眼瞧瞧,杨某可不是那小虾小卒。蒙先皇后恩宠,杨某十几岁就进了锦衣卫!除了皇上,皇太孙殿下,杨某谁的话也不听!你别给脸不要脸,不识抬举!”那人又气又急,浑身直抖。
正当几人僵持时,只听皇城内不知何处响起了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那京卫指挥同知微微怔愣了片刻,眼中闪过狂喜,此番表情自是全部落入了杨时和耿璿的眼中。
宫中出事儿了,杨时暗叫不好,已是顾不上再和他周旋,一个喝令,一群锦衣卫胄甲兵士冲了出来,将整个大厅团团围了起来。杨时冷冰冰扫了那人一眼,吩咐道:“将他押下去看管起来,就是天皇老子来了,也不许放人。”
杨时与耿璿对视了一眼,开始分析着宫中的形势,猜来猜去却是毫无头绪。杨时把心一横道:“与其在这瞎猜,不如进宫亲自看看。”就在这时,锦衣卫兵士却是领进来两个从不登锦衣卫大门的人,马进周和蓝云。
马进周向来从容无波的面容此时却破了功,他已是来不及解释前因后果,拉着杨时急急道:“你们可听到宫中传来的爆竹声?京卫指挥使司有问题,若是我猜测不假,禁军上直卫要逼宫了。”此话一出,几人俱是脸色惨白。
杨时还从未见过马进周这般模样,他皱了皱眉,却是摇头道:“京营有二十多万兵力,其中多半由凉国公及一众将领分掌,禁军亲卫才多少人,统共才几万人,何况还不会全反。这岂不是以卵击石?”
马全脸色愈发苍白,苦笑道:“他们不是要反,照此形势看,他们的目标只是皇太孙殿下。殿下若是有个三长两短,燕王岂用再反?”
作者有话要说:
不知大家看明白没有?大朱杀了老朱,又要杀小朱。。。。。。一环扣一环都是算计好的。
☆、锦衣骑太孙突围
乾清宫的正殿内静谧非常,秦全儿片刻前的呼喊声余音尚存,此刻却已变成地上残破的尸身,浓郁的血腥味在空气中渐渐散开,混杂着鎏金香炉中袅绕的熏香,让人作呕。乾清宫的内侍与宫人们跪地俯首,如同风雨中飘摇的纸片般,浑身瑟瑟发抖。
朱允炆站立在大殿中央,总是挺得笔直的背微微有些佝偻,右手持着长柄刀,斜垂向地,粘稠的暗红色鲜血缓慢的往下滴淌着,滴答,滴答的声音回荡在整个乾清宫。他满面泪痕,双眸通红,脸色煞白,往日清俊的面庞僵硬的有些诡异,乍眼看去,犹如鬼蜮中爬出的夜叉。
赵明随后跟了出来,乍着胆子瞅了眼地上的狼藉,与跟上来的蒋瓛小声嘀咕了几句。蒋瓛点了点头,也没跟朱允炆打招呼,向身边的侍卫做了几个手势,就将乾清宫大殿内外的宫人内侍们统统赶到了乾清宫耳房。只听耳房内惊叫声四起,瞬间又恢复了死寂。
赵明这才松了口气,他上前抱住朱允炆的胳膊,从他手上取下了那长柄刀,低声道:“殿下,当务之急得赶紧召马侍郎和凉国公入宫。”朱允炆犹如魔怔了般,没有丝毫回应。
洪武帝骤然驾崩的恐惧和对未来大乱的担忧齐齐涌上心头,赵明再也忍耐不住,哭泣道:“殿下,皇上已驾崩了,大明……大明可不能没有主心骨啊,您可得尽快拿个主意啊。”
阵阵压抑的抽泣声终于将朱允炆从惊恸中唤醒,他过了半饷哑着嗓子道:“这个时候,凉国公不能离开南苑大营,宣……宣马进周、杨言期入宫。”话音刚落,只听乾清宫殿后竟是响起了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震耳欲聋,在紫禁城的宫墙之间回音阵阵。
噤声肃然的紫禁城中怎会出现这等噪音,朱允炆等人脸色大变,心中暗道不好。想着一种可能性,蒋瓛心底升起股凉意,他脸色难看起来,眉头紧锁道:“殿下,这……这似乎是在传讯!”朱允炆赫然一惊,他抬起头问赵明:“今日的宫禁侍卫亲军是哪一卫?”赵明想了想答:“今日应是府军前卫轮值。”
府军前卫,朱允炆和蒋瓛大惊,异口同声惊呼:“徐家!”亲军上十二卫是负责护驾左右、护卫宫禁的皇帝侍卫禁军,其中的官属部分由公、侯、伯、都督、指挥诸人的嫡次子组成,因此在禁军中也隐隐有相应的派别。府军前卫向来是徐家的地盘,徐达的四子徐增寿、三子徐膺绪都先后在府军前卫任职过。如今的府军前卫指挥使正是徐膺绪。
外面传来一阵鼓噪声,蒋瓛和赵明已是惊慌失措,纷纷看向他们的皇太孙殿下。焦虑和恐慌瞬间爬上朱允炆的心头,在那一刹那,他已是知道自己陷入了一场精心策划的宫廷政变,从秦全儿逃出诏狱,到毒弑洪武帝,再到轮值的禁军亲卫,可谓处心积虑,步步为营。
初始的惶恐只持续了刹那,已是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沉稳静娴。他还要护卫静静躺在寝殿的皇祖父,还有春和殿中的妻子。他能接受皇权富贵的烟消云散,甚至死亡,却无法罔顾亲人的尊严。朱允炆直了直背,沉静的吩咐道:“赵明留在殿中陪皇祖父,蒋瓛带着侍卫与我出去看看。”
朱允炆带着一众侍卫们走出乾清宫正殿,果不其然,徐膺绪带着一千余亲军,荷刀持戟的守在殿外。允炆扫了眼那群亲军,不由微微蹙眉,清一色的均是宫禁侍卫亲军,从服饰来看除了府军前卫,竟然还有金吾前卫、羽林右卫、府军左卫、虎贲左卫。
蒋瓛看了看朱允炆的脸色,已是上前厉声喝道:“大胆!见到皇太孙殿下还不行礼!”此次进宫的几位上直卫指挥使,纵然是徐家李家的嫡系,但在洪武帝的铁血统治下,皇权与朱家王朝的威望已是深入世人骨髓,听此呵斥,亲军上下众人心中一惊,不约而同的看向领头的徐膺绪。
徐膺绪心中虽是不甘,却也不敢先落人话柄,只能不情不愿的带头向皇太孙行礼。朱允炆安然受礼,抬头盯着一群人看了半饷,方才呵呵一笑道:“每日轮值的侍卫亲军都要至尚宝司领取守卫金牌,何时不佩带腰牌就能轮值?还有,今日是府军前卫当值,何时不轮值的亲军也能跑进宫凑热闹了,你们究竟当这里是什么?”
说到这里,朱允炆已是敛了笑容,冷凝中带了丝悍戾,声调并不高亢,多年的储君气度却让他不怒自威,字字句句亦是占到理上,众人一阵语塞。徐膺绪心中恼恨,耐住性子,面上恭谨道:“殿下息怒,今日骤闻消息,听说有人在宫中公然谋害皇上,臣一时着急,又怕府军前卫势单力薄,就只能叫上几位熟识的弟兄,一同来瞧瞧。”
说了这么半会儿话,徐膺绪不但未见洪武帝现身,就连他身边的贴身大太监赵明也未露面,愈发确信已是得手,他抬起头狡黠笑道:“殿下,不知皇上如今可是安好?臣等世受皇恩,今日见不到皇上,却是不敢贸然离去。殿下还是让臣进去拜见一下皇上吧。怎么?殿下难道不敢吗?”
朱允炆眯了眯眼,抬手向徐膺绪勾了勾手指。徐膺绪微微一愣,却是不自主的往前迈了几步,只听“啪”的清脆一响,他脸上已是浮出青紫色的手印。还未等对方反应过来,朱允炆一时勃然大怒,指着他鼻子破口喝骂:“徐膺绪,你算个什么东西?居然敢对孤王指手画脚!”
徐膺绪出身第一功臣之家,显贵至极,何曾受过这等奇耻大辱。他脸徒地涨得通红,心一横,冷笑道:“殿下,明人不说暗话,臣正是听闻有人逼宫,方才匆忙赶来。你对吾等这般排斥,难道是做贼心虚不成?”到了这般地步,他已是决意撕破脸。
徐膺绪回过头,对禁军将士们道:“弟兄们,皇太孙殿下大逆不道,弑君杀祖,此等不忠不孝之人,如何配做我大明的天子?为了维护朱家皇室正统,吾等今日定要将这逆贼拿下,死伤不论。”此话话音刚落,不光是皇太孙那边,就连跟在徐膺绪身后的亲军们也是大惊失色。
其他几卫的指挥使面面相觑,心中都觉徐膺绪的胆子未免太大了。金吾前卫的指挥使脸色有些难看的走到徐膺绪身边,低声道:“天明(徐膺绪字),再怎么说,太孙是当朝储君,也是燕王殿下的侄儿,这……这不太妥吧?”
徐膺绪笃定他姐夫不会为了这个敌人侄子为难自己,他斜睨了那人一眼,冷哼道:“今日都已进了宫,你难道还想全须全尾退不成?”他随即又高声对在场的亲卫道:“今日可是大家建不世功勋难得之机,我徐某人向大家拍胸脯保证,成了算大家的,若是败了,所有的罪责由我徐某一人担待。”
朱允炆在一旁安静的听着,此时抓住话口插言道:“徐膺绪,抄家灭族的勾当,你如何承担?”他转身朝众人道:“孤王知道你们大多是受奸人蒙蔽,孤王身为储君,你们今日此等行为,到哪里都逃不过弑君之罪,难道你们就想背上一世的不忠不义之名吗?”
见众人若有所动,朱允炆趁热打铁道:“此等倒行逆施的行径绝不会得逞,孤王保证,只要放下你们的兵器退出宫中,今后绝不追究尔等今日入宫之罪。”大多亲卫士兵都是不明真相,懵懵懂懂的跟着各卫的长官们冲入皇宫的,此时只觉事情并不如想象中那般,已是开始哗然。
徐膺绪暗道不好,生怕众人被鼓动起来,他眼珠转了转,二话不说抽出刀来就恶狠狠的向朱允炆冲去,府军前卫的士兵已是跟上。剩下的人有跟风而上的,有袖手观望的,也有少数往后撤打算偷偷溜走。
转瞬间,蒋瓛带着几十名侍卫仓皇迎战,与那些亲军们砍杀在一起。朱允炆朝着春和殿方向留恋的看了一眼,从身上抽出短刀也加入了战斗。拜常年练武所赐,朱允炆反应迅捷,矫健异常,手起刀落,已是砍杀了几名士兵。
正在这时,只见一军官模样的身影突然跳至朱允炆跟前,提刀向他虚砍一下,压低了嗓子沉声道:“西华门没有守军,也没有上锁。”朱允炆心中一动,抬头一看,竟是久未谋面的常继祥。他愣了愣神,不由仰天长叹,就连继祥也被塞到亲卫里面了?
常继祥见朱允炆全无反应,心中焦急,一面虚比着姿势与他厮斗在一起,一面低声催促道:“你到底还在愣什么?趁你身边侍卫还能抵挡住,快跑啊!”
朱允炆看了看敌方阵营的儿时好友,又想起先后离世的祖父母,父亲母亲,孤寂凄凉感顿生。天地之大,自己身边惟只剩婉婉了,允炆有些绝望的摇了摇头,悲沧道:“祖父妻儿均在此,我弃之而逃,独活于世有何趣味?”
徐膺绪所率的一部分亲军,见常继祥半天拿不下皇太孙,等待不及,一拥而上。片刻间,朱允炆已是以一人之力抵挡四五人。就在这危急之时,乾清宫西面突然斜杀出几十匹铁骑,打头两人正是杨时和耿璿,这群锦衣卫骑兵转瞬间已是加入了厮杀的行列。
杨时见朱允炆身处险境,急得满头大汗,高声道:“小璿,我们替你掩护,你赶紧去救殿下。”耿璿应下,骑马左右砍杀,杀过人群,冲到了朱允炆身边。在见到常继祥时,他怔愣了片刻,直到继祥拼命向他使眼色,他方才醒悟过来。
耿璿长叹一声,居高临下向围攻朱允炆的亲卫们砍去,片刻间已是替允炆解了围。他翻身下马,焦急的将朱允炆往马上直推:“除锦衣卫之外的大部分禁军已被控制了,不仅是宫城皇城,恐怕就连南京城也被围住了。北面的玄武门外有锦衣卫接应,我们得从那里突围。”
朱允炆从耿璿手上挣脱,冷静道:“婉儿母子还在春和殿,我要先去救他们。”耿璿脸色一变,拉住他急急道:“禁军进来,第一个就是占的春和殿,你去不是自投罗网吗?他们要杀的是你,不是婉儿。”朱允炆如今哪里听得进去,也不多说,翻身上马就要往春和殿方向去。
常继祥急得直跺脚,对耿璿低声道:“春和殿现在聚了上百号人,正等着他呢。瞧他那阵势,说什么也没用,你干脆把他打晕吧,婉儿那边交给我,我在她在。”耿璿无奈,只好上前几步拉住缰绳,一跃而上坐在允炆身后,一个劈手将他砍晕在马上,快马加鞭向宫城北面的玄武门冲去。
杨时远远得见朱允炆和耿璿突围,长松了口气,急忙吹了个口哨,杀入乾清宫殿前的几十余锦衣卫骑载着蒋瓛等东宫侍卫,也向玄武门冲去。骑兵速度之快,光靠腿哪里追赶得上,徐膺绪眼见煮熟的鸭子飞了,气得七窍生烟,他恶狠狠的道:“朱允炆,别忘了,你老婆孩子还在我们手上。”
朱允炆再次睁开眼睛时,已是身处南苑兵营的大帅房间中,屋里除了凉国公蓝玉及军中将领,杨时、蓝云和耿璿等武职,竟然还有马进周和黄子澄等文官。
朱允炆看着屋外的一片黑寂,有些迷茫的紧蹙眉头,自己怎会在这儿,这帮人又怎会都聚在这里,他又晃了晃有些晕沉的脑袋,过了半饷,方才回想起来。驾崩,逼宫,围城,短短一日内,大明江山已是变天。
众臣眼巴巴的看着皇太孙殿下,盼着他能告知宫中的情形。朱允炆沙哑着嗓子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原本本的讲述了一遍,屋内众人惊骇万分,面色愈来愈难看,逼宫之事众人俱已知晓,只是未曾想到洪武帝竟已命丧黄泉。待众臣反应过来,屋内哭泣声渐起。
此时营中武将,莫不是跟着洪武帝起事的股肱旧臣;而逃出来的文官,俱是满脑子忠孝仁义的儒生,乍闻君王驾崩,还是以这种凄惨的方式,哪里受得了,一时之间,房内哭声一片。黄子澄口中直唤着“逆贼逆子”,目呲欲裂,捶胸顿足,几乎哭死过去。凉国公蓝玉等老将老泪纵横,鼻涕眼泪已是将须发纠结道一起。
朱允炆下午已大哭了一场,此时想起被留在宫中的洪武帝尸身和婉儿母子,悲从心来,只觉入骨之恸如影随形,挥之不去,渐渐的,他已是打定了主意。朱允炆冷静的等待着众人的心情平复下来,方才站起身来对蓝玉道:“凉国公,从军中挑出百名武艺好手,孤王今夜要入宫中,将皇祖父龙体与太孙妃救出来。”
屋内霎时安静下来,众人红肿着眼,满脸愕然的看向皇太孙,只见他满脸决绝,似乎毫无商量的余地。蓝玉张了张嘴,不知该说什么。一众人中,马进周最先反应过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的行了四拜叩首礼:“臣马全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人此时方才纷纷反应过来,皇上驾崩,储君皇太孙自然是顺位第一的继承人,可不正是新皇?扑通,扑通,不到一会儿,众臣已是全部跪倒在地,参拜新皇。朱允炆呆呆的看着跪满屋子的文臣武将,一时还未反应过来自己身份的变化。
马进周泣道:“皇上,天下是万民之天下,非皇上一人之天下;您身为天子,荣辱祸福关系天下臣民百姓,关系江山社稷,您怎可将自己轻易立于危墙之下?就是先帝泉下有知,也会不安的!”朱允炆此时才明白他的意思,他瞠目结舌,指着马进周难以置信道:“师傅,你……你,宫中可是你亲生女儿。”
马进周心中一恸,眼泪已是夺眶而出,他咬了咬牙,跪在地上连连磕首道:“国君死社稷!皇上三思,皇上三思!”马进周的眼泪让众人俱是唏嘘一叹,心中无不钦佩感慨,纷纷俯首进言:“请皇上三思!”朱允炆脸色渐变,怒道:“你们,你们这是在逼我吗?”
文臣以马进周为首,武将以凉国公为首俱是伏在地上不断叩首,口中仍然不断说着请皇上三思。黄子澄突然站起身来,指着房间的墙壁道:“皇上,若您一意孤行,臣今日就撞死在这里。”说完心一横,闭着眼睛就往墙上撞去。众人大骇,几个武将眼疾手快,已是拉住了黄子澄。
眼见双方就这样僵持着,耿璿满脸泪水的抬起头,见朱允炆唇角倔强的抿着,不肯退让,连忙膝行至他跟前,低声哭求道:“皇上,宫中有继祥,他,他不会让婉儿有事的。有你才有婉儿啊,有你才有她啊,你若有个万一,她就是大明的罪人啊,皇上……”
朱允炆呆呆的往后退了两步,跌坐在床上上,口中低声喃喃道:“孤家寡人,孤家寡人!”他垂下头,有气无力的挥了挥手,“好,好,答应你们,你们先退下,让……朕好好静一静。”众臣这才长舒了口气,依序离开了房间。
朱允炆坐在空无一人的房间里,从未有过的孤寂攀上心间,他缓缓捂住自己的脸,放声痛哭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小朱已经是皇帝了。
儒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何况君之妻呢?唉,我早就说了,马进周是个完美的封建士大夫。
中国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